我是荒煤的粉丝
【导读】陈荒煤(1913~1996)
中国当代
作家,文艺评论家。长期担任
文化领导工作。先后任中南军区
文化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
文化部副部长、
文化部
电影局局长、
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负责
电影工作。
我刚满六岁那年在和市红十字会医院一墙之隔的市立第三小学开始了启蒙
教育。墙那边
那些穿着白大褂的人在救死扶伤,用各种手术器械和一个个倒着的连着一根根透明细胶管的液体药瓶将侵袭到人体内的病菌斩尽杀绝;这边是穿中山装和列宁服的人在用粉笔和偶尔溅出唾沫一翕一合的两片嘴唇在一群顽童荒漠般的大脑里播种着
精神食粮。病房里不时随风飘来的刺鼻的消毒水气味有时能让人的肠胃翻江倒海,
树海读书阁,让你吃饭时没有了胃口。然而在我们的国文
先生带领下,我们也就逐渐对这些气味麻木不仁了,因为那种用诵读
古诗词的特殊调门所谱出的歌曲把
那些怪模怪样的气味赶走了。我们摇头晃脑跟着
先生抑扬顿挫地读着
那些简单但很上口的
文字:“一,
孔子读书阁,开学,开学了;二,上学,我们上学,
树海读书阁;三,
同学,
学校里
同学很多。”现在想起来解放初期所编的国文教本很符合小儿贪玩易忘的生理特点,
华闻读书阁,也孕育了现代
教育学的一些新鲜理论,因为繁体的“学”字足足多了简体字十划,很不好写,你看小学第一册的前三课就把这个字重复了六遍,就连布鲁姆大师的认知理论也就无非如此。我在学堂里足足混了十七年,最后假假地也来到缙云山下的西师去混了几天,在那里第一次读到了美得来让人向往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样脍炙人口的
爱情,
树海读书阁;也默写过&ldquo,
精彩读书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我后来塑造自我人格,走好漫长
人生路不无裨益。怪就怪在这里,从小到大再到老我怎么没有捧读过陈荒煤
先生的大作呢,倒把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背得滚瓜烂熟。
那些年我们哪个不对
英雄顶礼膜拜,
孔子读书阁,魏巍的一篇报道
文字弄得来我们个个都想托着炸药包和敌人的碉堡一起飞上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美国鬼子的机关枪,使志愿军在惊天动地的冲锋号声中让敌人魂飞魄散,双腿打颤,举起双手投降。我们当时没有也不可能去
思考英雄行为后面的内心源动力,也就是
精神世界。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教我们要杀身成仁,孟夫子教我们要舍生取义,这就是我们民族的道德之核,
金霏读书阁,它化成了永不断流的一条长河,灌溉了产生了无数
英雄的华夏
大地,
铭华读书阁。魏巍的
文字是这条长河涌起的清碧的翡翠,说实话,现在的高中生也会用类似的
文字迸发出这种澎湃的
激情;而我们更需要看到用
文字的魅力去展示这条长河的源头
那些美得让人心醉的东西,它不是心血来潮时的大轰大嗡,而是耳濡目染后细水长流逐渐积淀起来的我们民族的
精神,荒煤,
爱看读书阁,我心中的偶像正是这种神奇的画师。
荒煤
先生在83岁那年,玉帝老儿就派了一只仙鹤来把他接走了,已经整整十五年我们没有再看到过他那满头的银丝,慈祥的笑容和眼镜后面那对睿智的
眼睛了。在荒煤
先生的每部
作品的
作者介绍中千篇一律都有这样的
文字:
陈荒煤(1913~1996)
中国当代
作家,文艺评论家。长期担任
文化领导工作,
树海读书阁。先后任中南军区
文化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
文化部副部长、
文化部
电影局局长、
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主要负责
电影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长期受迫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
写作生涯中,先后
创作出版了20多部
小说、报告
文学、
散文、
文学评论和
电影评论等著作,
金霏读书阁,在
中国现当代
文学史和
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怪不得我们戴红领巾那一阵子在我们
学校隔壁那家
电影院里看的
那些黑白
电影的片头都赫然映有陈荒煤三个大字。我没有去追溯上海滩上
那些电影人的恩恩怨怨,是不是因为和当时的当红明星蓝萍,后来我们共和国的第一夫人江青有什么过节,不然长期在
文化电影界担任要职的荒煤就不会在那场全民都疯狂起来的年代里长期受迫害了。在
中国现代文史界有几位令人尊崇的大师升天时是没有受到玉帝老儿的优待的,他们走得来让人潸然落泪,感叹唏嘘。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至今案头上还放有他撰写的《
人间词话》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这位“近代
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
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
中国古典
文学的开风气者”莫名其妙要去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殉道,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里;现在还闪烁在银屏上的收视率极高,近年来就先后拍过两次的《四世同堂》,还有最近重拍的《龙须沟》以及外国人都很
喜欢的《茶馆》等观众无不称道的
作品都是老舍
先生那个具有特殊构造的大脑里流出来的,就是这位像一个巨大
思想库,
一生写了一千多部
作品的的大
作家,受不了
那些臂上套着一圈红布已经成了疯子的年轻人的侮辱和迫害,步王国维
先生的后尘,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礼记》中有这句话“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中这句话之毒最深的是大
历史学家翦伯赞,年近七旬,身患重病的这位史学泰斗,维吾尔族人的骄傲,被批斗传审,天天不断;拳打脚踢,坐飞机,每天被斗十几小时,有一次在出恭时从厕所揪出,有人就将粪纸篓扣在他的头上,然后被揍得半死。
历史学家
忘记了
历史的轮回,
忘记历史是在螺旋似的发展着,他要是认真
学习了《论持久战》,再坚持八年,就会看到云开雾散那一天,但是他再也忍不住这种斯文扫地的日子了,终于在1968年12月18日夜,夫妻双双服下大量安眠药安详、无
痛苦地
告别了这个
世界。衣口袋里的遗物只有两张纸条,一张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交待的;在另一张上写了三遍毛主席万岁,催人泪下,耐人寻味。比起这三颗在
中国历史的
天空中闪亮的星宿来荒煤是幸运的,也许这和他长期身居领导岗位有关,深谙我党从苏区反肃AB团到延安整风,再到解放后的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或者叫做运动政治其中的道理,因为错误的东西最终都会得到纠正的,一个明白人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中要学会如何应付和保护自己。荒煤是喜丧,安然乘鹤西去,说不定玉帝老儿还要封他个翰林院
大学士当当,荒煤
先生完全是能够胜任的。
我和荒煤的神往相恋是以花为媒的。我一直没有想通人民
教育出版社的
编辑们为什么当年要在小学到
大学的教材里封杀荒煤的
作品,因此没有一个出自他的
文字符号在我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还是老子说得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经得
历史检验的东西自己的嗓门都是不高的。在步入晚年时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捡拾蚌壳的小儿忽然获得了一颗珍珠一样终于见识了荒煤的
作品。我变成了一个营养不良的或者是一个患了白血病的人,贪婪地想把其所有的养分吸收到自己的肠胃里和移植到自己的骨髓里。我要
感谢那位满身散发着田园风味,一天到晚都笑呵呵的花工小孙,是他在我和荒煤中间穿针引线。由于那碧绿的菜地,山上的一团团的黄花油菜,还有在风中起伏着,煞是好看的稻浪要想变成流通货币周期太长,他就带着自己摸样俊俏的
农村媳妇来我们
学校当了花匠。就连栽花种草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两口子把人家前任在实验楼二楼的阳台上吊着的一横排秋菊活生生地就拔除了,种上了一些一般人都叫不出名的花草。如今的小孙成了我们
学校权力最大也是最忙的人,腰上缠着全校近百间教室的钥匙,俨然像是有万贯家财的富翁;除了每天早上和他
老婆像消防队员一样捏着一根长长的水管把
学校的树草花木全部喷洒一遍外,还帮哪家纯净水公司管起了
学校的代销业务,把一桶桶的饮用水送到每个班的教室里。既栽花养草又送水,
学生们就送了他一个很有诗意又贴切的绰号:“水仙花”,一届又一届,一年复一年,逝去的光阴把孙师傅埋没了,“水仙花”却盛开在全校师生的
记忆中。
小孙功德无量,最能让他添福添寿,儿孙满堂的事情是在
学校实验楼两端的楼梯侧分别栽下的两棵广玉兰树。我还以为他种下的是那种
叶子摘下来熬成汤就可以治脑膜炎的桉树,因为它们往上窜得太快,去年就把枝叶悄悄伸进了实验楼三楼
那些漆成褐红色的金属楼梯栏杆。我
曾经看过它们的树干就和大叶桉的一般粗细,还有那
叶子的外形呈长椭圆形,叶脉比较稀疏,
叶子较厚,是那种能储藏水分,耐干旱,不易枯萎的
叶子。于是我认定了是桉树,还暗中嘲笑过“水仙花”太没
品味,在如此圣洁的学府里种植那么不起眼的树木,和
那些满
校园的高贵香樟树相比,这日渐长大的四姐妹一定会自惭形秽的。在我们这种目的指向非常清楚的
学校里,
生活平静得来就像在读一篇波澜不兴,既没有高潮也没有矛盾冲突,枯燥乏味的
文章一样,每人都清楚应该扮演的角色,按部就班去完成该做的事情。不经意间
校园里的所有树木又增加了一圈年轮。我也因为无知成了那位势利眼,偏心眼,恶毒心肠,集中了所有劣迹的继母,把那四位可怜的灰
姑娘排斥到我搜寻美的
目光之外。而小孙或荷锄除草,或浇水剪枝;或背上喷雾器除虫,成了对她们关怀备至,悉心照料的慈母。终于在今年
五月夏蝉把它在
叶子间的第一声长吟送进我的耳际时,我蓦然发现奇迹发生了。在广玉兰的树枝上分出的
叶子是排列得非常有规律的,四片、五片,就像张开的花瓣,在最高端那几片
树叶中间长出了花蕾。于是每天驻足去观察美得来让人陶醉的广玉兰花逐渐开放的过程成了我的必修功课,她既像那水面上片片荷叶捧起的睡莲,但又没有那种棱角分明的花瓣;又像那隐密在叶丛中的茶花,但偏偏又不是火红色。最神奇的是你可以读到她的兴衰史,一个家族由初而盛,盛极而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就在同一棵树上得到演绎。我的灵感迸发了,我的文思溢出了,于是敲动着键盘在“百度”中去采集人世间最
美好的词句,编织成桂冠,献给我眼中美艳绝伦,让人惊羡不已的的四位公主。
奥妙的
天空中无形而又威力无比的互联网这些年已经把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包揽无遗,当我敲打出“广玉兰”三个字后,荒煤和他的“广玉兰赞”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漫出了液晶屏,漫过了电脑桌,流进了我的心田,我被大师超常的观察能力所折服,荒煤的《广玉兰赞》让人拍案叫绝,她已经无情地堵住了任何人想再着笔的企图。我想起了年轻时
曾经背过的明朝万历年间的
诗人梅之涣写的一首讽刺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于是我像一个初见郎君的闺中
女子一样,漂亮的脸蛋上泛起了红色,一直侵润的耳根。
我爱广玉兰,更爱荒煤,我将和他们一起神游,一直走到
生命的尽头。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个你 一个我 中秋情结 九一八的纪念 一个人的时候 【楚辞】无央·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