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袁家大院
仿北京故宫建筑结构,荟萃我国古代建筑精湛技艺,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寨门的门栓用巨大的原木松树制成。寨门四角各有一高大的角楼,角楼上搭有高高的戏台,
华闻读书阁。大院内部建筑层层环扣、廊廊相连、纵横交错,无论下多大的雨身上都不会被淋湿。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带路,进去后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大院里的亭台楼阁雕刻精美、造型别致、色彩华丽。在大院里行走,随处可见奇花异木,景致蔚为壮观。然而,到1990年,这个昔日古色古香的宏伟建筑群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外地的文物贩子、盗墓贼也闻风而动,古树被伐,房屋被拆,许多有
价值的东西毁的毁、卖的卖,几乎丧失殆尽——
历史是尘封的
记忆。一旦触动,便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位于正阳县袁寨乡的袁家大院模仿北京故宫的建筑结构,荟萃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
孔子读书阁,寨门的门栓是用巨大的原木松树制成(由此可推测出寨门的庞大)。寨门四角各有一高大的角楼,角楼上搭有高高的戏台。袁家大院内部建筑层层环扣、四通八达,一共四层,这些建筑廊廊相连、纵横交错,无论下多大的雨身上都不会被淋湿。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带路,进去后会迷失方向,根本找不到出口,
树海读书阁。大院里的亭台楼阁雕刻精美、造型别致、色彩华丽,刻画的人和动物栩栩如生。在大院里行走,随处可见参天的百年银杏树,郁郁葱葱成行的松柏,景致蔚为壮观。四周有30多米宽的护城河,紧挨寨河的是高约七八米的高大寨墙,寨墙的顶部可并排走两辆牛车。袁家大院院墙及院内建筑用料考究、质量严格,所使用的混凝土全部是用糯米捣碎掺白灰混合而成。
最近一次与同乡小聚时,话题谈及袁家大院。大家七嘴八舌,争相描述着各自
记忆中的袁家深宅大院,话语中充满了无限惋惜和感伤。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张老板是一位建筑承包商,是土生土长的袁寨人。他说他亲眼见证了袁家大院由一个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到消失殆尽的全过程。他
幸福的
童年、
少年是看着袁家大院度过的。那时候,他和小伙伴儿们经常到大院里玩耍,那里是他们无与伦比的乐园。
惋惜归惋惜,结局归结局,只是它的消失多少让人
遗憾,它的
故事多少让人记起什么。在驻马店这块土地上,有电的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3年。这一年,袁家大院的主人袁乃宽购置5千瓦发电机一台,蒸汽机一台,在这里正式发电,供
家庭夜间照明,日寇侵占正阳后停止发电,发电设备不知去向。在正阳有一个传说,从北京到武汉袁乃宽不喝别人家的水,从北京到武汉沿铁路各大车站都有袁乃宽建的住宅和商铺。
残砖烂瓦折射着辉煌的过去
怀着对袁家大院浓厚的兴趣和
历史情结,初春时节的一个傍晚,笔者踏上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熟悉,笔者曾在袁寨乡工作
生活过十几年,也曾多次去过袁家大院;说陌生,因为以往我们从未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用心审视过,和许多人一样也未曾产生过
历史的共鸣。
春风识得故人面。我们一行一头扎进一个偌大的
村庄,一条泥泞的小路向
村庄里延伸。袁家大院哪里去了?宽阔的寨河早已填平,高大坚固的城墙已难觅踪迹。三间老房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像一位佝偻着脊背的
老人,孤零零地伫立在一片空地上,
树海读书阁,默默地向来人倾吐着
岁月的
无奈与
沧桑。老房子的旧木门敞开着,一大一小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在房子前面的压水井边嬉戏玩耍。
“有人吗?”我们走进光线微暗的屋子。
一位年近七旬的
老人慢慢地从床上爬起来,披上草
绿色大衣,两眼木然疲倦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他有气无力地说,他感冒了,在床上躺一会儿。我们向
老人说明来意,他面色凝重,喃喃地说,他们家老辈人曾是老袁家的佃户,在这房子里已经住了几辈人了。他住的这三间是偏房,
精彩读书阁,其他的好房子都被人扒完了。
我们仔细打量着身处的这座老房子。它是袁家大院最后的缩影,
树海读书阁。房子建筑结构独特,用料考究,坚固耐用。整座房子的墙壁用大块青砖垒的,厚约0.5米,糯米汁掺白灰灌接的灰口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仰望房顶,上面是清一色的“八砖”扣成,
金门读书阁,屋顶古色古香、平整光滑、纹理细腻有致,不少砖上有清晰精美的“福”、“禄”、“寿”、“喜”以及万福符号。两旁的房梁呈“工”字形,用粗大光滑的不同规格的圆木拼接而成,这样的房梁历经百年而不走形,
爱看读书阁。据
老人介绍,“八砖”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特制的胶泥,胶泥的上边再铺上青瓦片。住着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他说,自且从他们家住进这座房子,就没有大修过,而且从未漏过雨。
天空灰蒙蒙的。从屋子里出来,我们的
思绪定格在袁家大院辉煌
历史的瞬间。我们不停地在四周的空地上搜寻,
希望能发现更多的
记忆。空旷的老宅上寂静无声,树木稀疏,衰草萋萋,随处散乱着破旧的砖头瓦砾,偶尔可见未被人运走的青石板横亘其间。我们爬上一个荆棘丛生的土丘,这儿曾是当年袁家大院建造的假山,
树海读书阁,让人隐约感到它的无限荣光。由于无人管理,空宅上坑坑洼洼,清晰地显示着被人取土的痕迹。一旁一家住户墙壁上“保护袁家大院耕地人人有责”的标语格外醒目。俯下身去,我们各自顺手从瓦砾堆拾起一块宽大的泛着黑色的旧砖块,
树海读书阁,各自在心中揣摩。这砖头沉甸甸的,心也沉甸甸的,我们知道它
曾经记录着一个
时代,一个家族的兴衰。
谁建造了袁家大院
清朝末年,正阳县吕河乡大杨庄袁乃宽因和袁世凯攀宗联谱,十分得宠,扶摇直上。在袁世凯当中华民国大总统期间,
树海读书阁,袁乃宽总揽全国财政大权。1912年,他投下巨款,在正阳县城东北的张岗买土地1300多亩,挖河筑寨,大兴土木,营造宅院,把张岗更名为袁寨。袁寨建筑依照北京故宫样式,分外寨和里寨两大部分,外寨为商业区,里寨为住宅区。当时当地18个围窑出的砖还不够垒院墙的根基,
金霏读书阁。大院建成后,请来十几个戏班连续唱了半个多月的大戏。大戏开唱的前三天,免费供应所有到场人的茶饭。一
时间,袁寨附近商贾云集、人山人海,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当今的商业街,
金霏读书阁。当地的集市1914年以前在
距离袁家大院以北3公里处的汪冢。据说汪冢因古代一位贵族葬于此地而得名,
树海读书阁,集市已存在至少几百年了。由于袁家大院的兴建需要消耗大量的柴、米、油、盐等
生活用品,往往一次采购便可将集市上的东西席卷一空。后来许多商人便将商铺迁到袁寨,汪冢集市日渐凋敝,袁寨遂取代汪冢变成了延续至今的集市。
说起袁家大院的主人,在
中国近代史上可称得上是一位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此人叫袁乃宽,字绍明,河南正阳人,生于1868年,卒年存有争议。据《正阳县志》记载,其父袁有智,系清朝同治年间陈州营千总,其母袁张氏,侍亲敬瑾,乐善好施,深受民众爱戴。
关于袁张氏,《正阳县志•列女传》不惜笔墨,对其事迹进行了详细描述:年19岁嫁给有智。有智原配张氏有一女,她不仅视为己生,
广济读书阁,并能尽心抚育。24岁时生子乃宽。她对公婆极为孝顺。有智在县办团练,其父卧病年余,服侍汤药全由她承担,且毫无倦容。有智赴陈州营任千总,张氏随同至陈州,操持家务,光绪三年(1877)河北遭饥荒,人吃人,灾民流亡载道。她规劝有智卖正阳田地100亩,
华闻读书阁,全部赈济灾民。被救活者不计其数。有智卒于任时宦囊萧然。时乃宽9岁。张氏携乃宽把其丈夫灵柩运回正阳安葬。由于买田产作赈济后,家里仅余数十亩瘠薄、坚硬之田地,收获无几,当时整个
家庭全由她一人支撑。其含辛茹苦,实乃一般人所不及。她对子女的
教育极为严格,绝不因是有智原配张氏之遗孤而稍存姑息。乃宽
读书偶有怠懈,她便操杖相责,故使乃宽得以弱冠入泮。乃宽幼年豪纵嗜饮,张氏戒之,继以泣下。待乃宽完婚生子后,其家更为贫困。时逢项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张氏把乃宽送交给袁,为其效力。在北洋时,乃宽多次接她赴京,以报母养育之恩。但她始终未去,说“居官不如居家之乐!”张氏贫时即乐善好施,乃宽居官后,俸禄收入有余,她把多余部分全部拿出,周济乡邻及亲朋中的贫困者,
精彩读书阁。在她的
教育影响下,子乃宽、孙子家骥均能扶困济贫,如拨款赈灾、举办
学校、电业等公益事业。
对清末民初的正阳袁氏,其功过是非笔者不敢妄下断语,但对贤妻良母的袁张氏助夫教子、勤俭持家、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还是应该给予发扬光大的。
因袁乃宽与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同姓,又深得袁世凯器重,故让许多人对其身世产生了遐想。其实二人无任何血缘关系。1893年,袁乃宽随袁世凯到朝鲜赴任,担任文书。二人连宗,以叔侄相称。1895年,他随袁世凯回国。此后,他历任新建陆军粮饷局会计员、粮饷局提调帮办、财政总汇处军政股长、武卫军营务处会办等职。1910年起他历任天津县知县、拱卫军军需总长、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筹办煤油矿坐办。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3年,他获授陆军中将。1915年,极力怂恿袁世凯称帝,参与组织筹安会进行支持,是袁世凯的“十三太保”之一,曾任大典筹备处庶务主任。1917年7月,
树海读书阁,他参加张勋复辟,失败后企图逃亡但被捕。后来,他获得段祺瑞特赦。1923年,他参与曹锟贿选。同年9月,他任高凌霨临时内阁的署理农商总长,翌年1月去职,此后寓居北京。
据《河南省志•人物志》记其在北平隐居后,于1946年病逝。但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増订版)》记其1947年参加了耆英会(
老人会),去世年份不详。
为何在此建造袁家大院
袁乃宽戎马
一生,
爱看读书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阅尽天下景色,为何要在无山无水的袁寨耗巨资修建袁家大院?这或许源于其对
家乡深厚的
感情,更为报答
母亲的养育之恩,
树海读书阁。袁乃宽发迹前
曾经流落到如今的正阳县袁寨乡小岗给人做长工。后来听说他的本家袁世凯走红,便去攀亲投靠,得重用后,他让自己的儿子袁大少在他
生活过的地方修建了“袁家大院”。经风水
先生选定,便在当年张作霖选取的旧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四周的居民全部搬迁到西面。据史料推测,袁家大院竣工后,主要由其母袁张氏及长子袁家骥居住。关于对袁乃宽本人在
历史上的评价,因其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被世人唾骂,甚至被妖魔化,连
家乡人也不理解,正阳县人知道袁乃宽的很少。其长子袁大少是当地富甲一方的大户,至今还有不少人把袁大少当成是袁世凯的公子,这乃是一种误解。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地人把袁乃宽的遗址保存得很好,现在作为
旅游景点进行开发,而正阳人在现在的官方网站上还用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对袁乃宽作的结论,&ldquo,
修身读书阁;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祸首”。他为正阳做的好事一句也不提。实际上袁乃宽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
爱心的人。袁世凯执政时期,他也做了不少有利于中华民国建国的事;袁世凯死后,他曾当过中华民国的农商部长,为中华民国出过力。直到他逝世前,曾是北京河南同乡会的会长,为在北京的河南人和去北京办事的河南人做了很多好事。他是一个有
爱心的人,在
家乡开办
学校,办公益事业;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正阳、信阳、开封等地购买大量土地建当铺、旅馆、浴池、小型工厂等,
树海读书阁。还在全国有名的大企业投资。有记载的有盐业银行(北京)、中孚银行(上海)、汉冶萍公司(武汉)、同泰源实业公司(安阳)、广益纺织公司(安阳)、通惠实业公司(北京)、新安煤矿公司(洛阳)、通丰面粉公司(新乡)、武学书局股份公司、中日实业公司等的董事或发起人。
袁氏家族的
历史几乎就是民国前后
中国社会的浓缩版。袁乃宽有四个儿子:
袁家骥字浚泊,外号袁大少,是袁乃宽的长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是豫南淮盐缉私营统领,常驻信阳,活动于豫南。在正阳的
时间比较多,所以正阳人知道袁大少的多。第一次北伐时期他投靠军阀吴佩孚,为二十五混成旅旅长,驻兵驻马店,
精彩读书阁,曾和支持北伐的胞弟袁英打过仗。后又投奔孙传芳、张宗昌,为直鲁军二十五军军长,和张敬尧的二十四军在安徽界首、阜阳、霍邱、太和、亳县驻扎。1927年10月第一次兰封(豫东)战役中,和冯玉祥的
部队作战。在第二次北伐蒋介石指挥的泰安战役中,1928年4月在山东丰县被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击毙(一种说法逃跑中被护兵击毙)。
袁乃宽的二儿子坚决反对帝制,写信鼓动张作霖反袁,埋炸弹暗杀袁世凯,还写信大骂袁世凯,因此曾被捕入狱,大有革命青年之风。他就是袁英(1890年~1943年),
名家驹,字仲德,号“二疯子&rdquo,
孔子读书阁;。早年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7年6月他反对张勋复辟,回到河南正阳老家,“集兵护法”。之后,率小股武装,游于军阀之间,收编土匪,想自成势力,逐渐演变为匪。10年后,已能啸聚万人。1926年秋,北伐军进攻武汉时,袁英想编入国民革命军,
铭华读书阁,就以革命的名义,声称响应北伐,率领他自称的“河南新编第一混成旅”聚众攻破了项城、新蔡、正阳三城,烧杀淫掳,劫掠钱财。新蔡因此蒙难。其实,早在1921年1月16日和1924年6月14日,袁英就曾两次率匪攻袭新蔡都未破城。这次竟以革命的名义如愿以偿。
1927年1月24日的《汉口民国日报》报道:“暂编二军袁英部第二师在麻城勾结土匪,骚扰地方,掠票将近千人。”土匪总归是土匪。后来,因扰民太甚,国民革命军总部把这个军遣散了。据说袁英被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唐生智关进监狱。后来袁英被蒋介石收编,却仍然纵匪祸民,火烧
村庄,屠杀百姓,恶贯满盈。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部下竟整团整团地离他而去,投入红军,致使蒋介石冷遇之,把他调离军职。1932年让他当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授予他少将军衔,
宁静读书阁。全面抗战后,蒋介石免了他的职。然后,还是这个袁英,因谋刺蒋介石,被秘密逮捕,1943年在贵州被杀。
老三袁家骐,字善枢。关于其生平事迹记录不祥,
金门读书阁。
老四叫袁毓英,人称袁四少,曾在开封建大小袁家楼和袁家花园。据《安阳志》记载:袁毓英等人在京津登报,大肆收买广益纱厂旧股,任纱厂总办,掌握了纱厂的实权,
孔子读书阁,在开封当地很有名气。
消失的是建筑,带来的是
伤感 据当地的老乡介绍,解放后,袁家大院被收为公家的财产,曾作为公社粮管所收储全公社的粮食。后来,公社医院也搬了进来。那时的袁家大院,人们进进出出热闹非凡。说大鼓书的、唱戏的、玩皮影戏的常常聚集在城墙上表演节目,引得十里八乡的大人小孩前来围观。文革期间,全国发起了“除四旧”运动,大批
历史文物遭到毁坏。但由于医院设置在袁家大院里面,所以破坏程度不严重,大院基本保持了原貌,仅寨墙外面的寺院庙宇被毁。然而彻底被拆毁始于1989年,起因是当时医院拖欠当地粮所50000元钱,加上乡政府的部分房屋需要修缮,于是乡领导作出拆毁变卖梁檩的决断。到1990年,昔日古色古香的宏伟建筑群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外地的文物贩子、盗墓贼也闻风而动,古树被伐、房屋被拆,许多有
价值的东西毁的毁、卖的卖,几乎丧失殆尽。据知
情人透露,1991年底,河南人民政府派人到袁寨考察袁家大院。来的处长说,政府还作了首次拨款800万元的修缮计划。然而当处长和随行人员到达的时候,只是拍摄些残存的房屋和建筑使用的木材、砖、石之类的东西。修缮计划就此夭折。
愚昧、贪欲猛于虎。袁家大院像一位惨遭嗜血鬼屠戮的
历史巨人,在悄无声息中轰然倒地,瞬间化为齑粉。它历经军阀混战、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继而又遭受文革浩劫,能蹒跚走来得以较为完整保存亦是一个奇迹。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它却糊里糊涂地被毁于改革
春风沐浴的二十世纪末期,着实让正阳人感到无法接受。许多人扼腕叹息,假如这一豫南地区唯一的
历史宫廷建筑群不被毁坏,一定会成为正阳著名的
历史景点,其中的
历史文化价值将不可估量。然而,
历史不容商榷,注定的将无法回头,一切的假设都是伪命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感叹言犹在耳:“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示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关的主题文章:
烟台 不忘初心_1 一抹夕照醉晚霞 爱情是一只会飞的鸟 戏子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