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庄的比喻
村庄的比喻
村庄有平坦的宽阔大道,四通八达,贯穿南北,纵横东西;也有曲折的羊肠小道,三迂九回,上山下洼,穿山过岭。就像离不开山川沟壑、花草树木的点缀,
村庄也需要比喻。
在
村庄的
语言中,比喻不是修辞,是打个比方,让
那些平淡的事情,在曲径通幽中鸟语花香。因为要想攀登上
那些奇山峻峰,
华闻读书阁,领略旖旎风光,不可能找到一条平坦的捷径,只有沿着跌宕起伏、蜿蜒盘曲的小路,才会在每一步的脚印中开满鲜花和鸟鸣。
村庄的比喻,没有
作者,
树海读书阁,但谁都是
作者,
精彩读书阁。
创作这些比喻的人,没有
学习过修辞,不懂得本体和喻体,他们只会以浅显的词语,将常见的事物,
广济读书阁,在自己心里走过之后,从口头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喝过
村庄的河水,没有爬过
村庄的小山,没有浇灌过
村庄的麦田,
金门读书阁,你或许不会明白,
树海读书阁,那就是比喻——一种最本真最耐人寻味的修辞。
于是,在我的心中,
村庄本来就是厚厚的一本大辞典,
修身读书阁。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根草,甚至每一块土坷,都是
村庄的
语言。这种
语言,在别的地方不可能找到它准确的注解和释义。
炊烟
幼年的
记忆里,炊烟就像是
母亲变戏法一样制作的大麻花,在屋顶缠绕而上,散发的清香,一直飘荡到原野。麻花的诱惑,也是我们
回家的方向和小路。
后来,炊烟变成了我们放
风筝的线绳,只是我们就像是飞到天上的纸鸢,而线绳被牢牢地牵在
父母的手中,不管飞到多远的地方,也会被收到他们的手心。
再后来,炊烟变成了
父亲的拐杖。它支撑着
父亲佝偻的身子,在门前的小路蹒跚。伴随着朝云晚霞,
秋雨冬雪,站立成土屋的标志。它也是
母亲的咳嗽,时断时续,时急时缓。
如今,
记忆铭刻,
村庄渐远,炊烟成了我疼痛的神经。它隐藏在我的体内,以疼痛的方式,告诉我
曾经的往昔。世上已没有谁,会医治这种疼痛,而疼痛也是唯一的提醒。
萝卜
萝卜虽辣,还是受到欢迎的。有关的小菜,花样繁多,甚至会和
艺术挂上钩。
白吃萝卜还嫌辣,足见你不厚道。
拔出萝卜带出泥。我
曾经不信这个邪。
于是,我常常牵连不断地把萝卜从地里拔出来,但常常还是会带出泥。
我只好求解于
村庄的智者:怎样才能拔出萝卜带不出泥。
智者笑答:泥土中的萝卜,被拔出的时候,肯定会带出泥的;泥土之外的萝卜,譬如人,唯有洁身自好,
金霏读书阁,否则还是会带出泥的。
我无语,思维陷入一个圆圈。究竟是萝卜的问题,还是泥的问题呢?不知世上有多少萝卜,被拔出的时候没有带出泥呢?
其实还有一种萝卜,被戴上了一顶大帽子,那就是“空心大萝卜”,只是不知道它的滋味到底如何。
窝
窝是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是一个
温暖和温馨的所在。鸟儿不管飞多高多远,总是要回到自己的窝中。
村庄更
喜欢把鸟巢叫做鸟窝,当然还有狗窝、猪窝。
不仅如此,好多人更
喜欢把自己的家也叫做“窝”,房子
自然也就成了&ldquo,
树海读书阁;窝棚子”,甚至于直截了当地叫做“狗窝”、“穷窝”,言语间没有丝毫的自卑自贱,
金门读书阁,更多的倒是满足和自信,要不怎么会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呢?别人的金窝银窝,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住了也不舒服,唯有自己的“狗窝&rdquo,
孔子读书阁;,哪怕邋遢得一塌糊涂,也是自己的王国和领地。
没有属于自己的“窝”,就像没有根的浮萍。
草
村庄中最说不清的是草。
村庄离不开草。没有草的滋养,哪来牛羊的肥壮?没有草的燃烧,哪有
温暖和烟熏火燎的日子?甚至生长庄稼的营养。
但如果是生长在麦田中的杂草,就会在憎恶声中被连根拔起,斩草除根而后快,
树海读书阁。要是一棵草长在了墙头上,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风光无限,其实左右摇晃
永远挺不起自己的脊梁。
村庄的子民都很谦逊卑微,因此在上层人面前都自称“草民”,以草喻人,可见其趋下之势。但这棵草容不得践踏,你不能真正视其为草芥,这是有
思想有尊严的一株草。要不,没有
灵魂没有个性的草,即使再多再大,怎么也被视为“草包”呢,
精彩读书阁?
树皮
人怕
伤心,树怕伤皮。一棵参天大树,如果树皮被损坏了,就会逐渐失去水分,最终腐朽。
村庄中,好多有
生命的动植物都会有皮——属于自己的保护膜。土豆、小麦、豌豆、萝卜;绵羊、骡子、毛驴、马子,莫不如此。甚至许多没有
生命的物品,也有自己的外皮,比如修建一堵墙,也要抹上光滑的墙皮。一件物品,哪怕被磨损得有皮没毛,还是原来的本真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同于
生命的终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买椟还珠,吸引眼球的还是一张皮。
人也是一样,
树海读书阁,皮有薄厚,甚至有无、真假之分。所以,其它事物的皮最重要的就是保护作用,人的却不只是保护,皮对人来说既是外壳,也是内核。“披着羊皮的狼”,说的不是狼。“枉披了一张人皮”,指的真是人。虽说
人生就了一副臭皮囊,但一旦真的成了皮囊,就是废物中的极品。
人活脸,树活皮。
路
村庄的路就是
村庄的经脉,田间地头,阡陌交通;峰回路转,羊肠小道;
春风得意,一马平川。
上坡路
自然难走,腰酸背痛,气喘吁吁,山峰就在眼前,蓝天就在头顶,却不容易攀登上去。下坡路肯定轻松,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身轻犹如燕,心欢飘飘然。但
村庄的告诫是:努力走上坡路,不能走下坡路。上坡路是为了耕耘、播种、收获;下坡路越走越低,
树海读书阁,肯定轻松,轻松意味着两手空空。
世上多少不平事,
人间多少不平路。路不平了别人修,修的是看不见的路。拔刀相助的
故事,总是在路上演绎。
路有千万条,风光各不同,
树海读书阁。有人
喜欢曲径通幽,有人
喜欢路途平坦。谁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和
自由,但千万要在走上下功夫,要一路走好,不要栽了跟头。
桥
桥在
村庄也是一种建筑,但建造桥可以是复杂的,
精彩读书阁,也可以是
简单的,
简单到极点,就是用一块石板一根木头做一座桥。不过再
简单也是桥,它都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
树海读书阁,画一个等号。
即使一座
村庄之中完全没有桥,桥却依然是活跃在
村庄历史中的弥久愈鲜的词语,因此,它可以是无形而恒久的,
永远以其独特的形象,屹立在
村庄。
墙,
爱看读书阁,推到了就是桥。跨过那座桥,你就会看到桥上桥下的无限
风景。别人也会
欣赏到更美的
风景。建造一座桥,主要靠的是做人的底线,与金钱没有必然的关联。世上最
脆弱的桥,就是用金钱铺就的,
树海读书阁,所以也是纸糊的。
桥,于是成了人与人、人与
村庄之间最为重要的纽带。牵线搭桥,
金霏读书阁,巍然屹立的是心桥;过河拆桥,轰然倒塌的是道德。
根与苗
栽种树木和庄稼,
树海读书阁,要讲究根基深,苗头好。根深才能叶茂,
铭华读书阁,苗好才能枝繁。
为了保证一棵幼苗
成长为参天大树,就要在栽种的时候,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还要根据长势,把不必要的苗拔除,也就是间苗。
根和苗意味着
生命历程的奠基,关乎到
未来的走向。播种之后,出苗的那段
时间,对播种者来说是最为难以安心的时期,知道苗出齐之后,才可以放下心来,否则,
宁静读书阁,在一天之中,他总要跑好几个来回,去仔细端详他的苗,甚至于急切到几乎要拔苗助长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有根本,就像
流水,
爱看读书阁,总有自己的源头。
一个人离开他
生活的土地,
树海读书阁,远走高飞的时候,回响在耳边的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根忘了。有时,走得越远,根扎得越深。
一个人年幼的时候,就像刚出土的幼苗,别人也会看出苗头的。如果说是个好苗子,那说明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要想默默地做一件大事,你可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你内心深处已经破土而出的苗头,也许会扼杀你的
梦想。
因此,在
村庄的眼里,每
一个人,都是树木和庄稼,根和苗,是
一生种下的因,果已经挂在终点的枝头,
华闻读书阁。
石头
村庄的建筑元素中,石头是最基本的。石头以其随处可见,可以就地取材,于是逐渐演变成和水、土、树一样构建
村庄的原件,
孔子读书阁。
当然,即使在筑墙铺路中发挥着基石、垫脚石的重要作用,如果你不小心躺在路上,就会成为别人的绊脚石,哪怕你感觉不到一只只脚狠狠地踢你的疼痛,也会被扔得远远的,
孔子读书阁,不会让你四平八稳地躺在那里,碍手碍脚的。
如果你不幸滚落到了厕所里,那你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别人不开窍,成了顽石,名声还不算太臭,你可在他的基础上,落下了臭名声,哪怕你是被人栽赃陷害,硬生生地被强行搬运到厕所的。
你的内心本来是坚毅的,但或许认识的角度不同,你可以被戴上硬汉的光环,也可以被冠以冷血的帽子,和铁一样冰冷无情。
要想在
追求浪漫中名扬千古,那就祈盼
恋人肩并肩坐在你上面,对着
月亮让你见证
爱情的
承诺和
誓言,坚如磐石就是对你最动情最崇高的褒奖!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今夜的灯光 上步铜铃山 偷得闲情赋诗笺 借东风,走进她的梦里 《素蝶》,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