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4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
冬季日短。景:日光,
广济读书阁。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rdquo,
精彩读书阁;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
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树海读书阁。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
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
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铭华读书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
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
华闻读书阁,飘泊西南天地间,
树海读书阁。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
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
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孔子读书阁。
5、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
树海读书阁,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
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
江南赋》以寄其意。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
江南,
金门读书阁。
【韵译】: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
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孔子读书阁;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
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评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
英雄、名相,
树海读书阁,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
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
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他
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
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
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
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宁静读书阁。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
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树海读书阁。
《咏怀古迹·,
爱看读书阁;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修身读书阁,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金霏读书阁。
【注解】:
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
树海读书阁,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4、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
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韵译】: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
树海读书阁;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
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评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诗是
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
孔子读书阁,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
金门读书阁,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
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
历史陈迹和
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
黄昏,
画图省识
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
树海读书阁,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树海读书阁,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精彩读书阁。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
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
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
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
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
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
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
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
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金霏读书阁。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
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
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
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
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
爱看读书阁,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rdquo,
精彩读书阁;信然。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华闻读书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
树海读书阁,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ldquo,
树海读书阁;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韵译】: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评析】: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
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相关的主题文章:
【原创诗歌】新年畅想 [/url]
[url=http://116.62.145.155/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618]丙戌秋于河北师大饯别朱生 [冬十部曲之三] 爱 乡土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