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蛋糕”应开门纳谏
【导读】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孔子读书阁,决不仅仅在于解决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收入预期疲弱等问题。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select网报道:近日,消费需求的可持续性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是刺激内需增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形成共识。专家透露,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撰写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意见,已提交国务院审议(5月6日财经日报)。这意味着,备受瞩目的第三次收入分配改革即将进入实施和操作层面。如果说前30年
中国解决的是“做蛋糕”的问题,
爱看读书阁,那么
未来要解决的显然是“分蛋糕”的问题,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的成果。这样一项重大的改革,最佳路径应该是由发改委公布初步的方案,全民参与讨论,而不是“关门立法”。
国内消费能力不足由来已久,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靠老百姓的“有钱可花、有钱敢花”。以前有观点认为,问题出在“有钱不敢花”。然而,深入的调查却显示,问题的真正根源并非如此,
孔子读书阁,尽管国内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是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失衡问题却制约住“有钱可花”。近些年来居民消费在GDP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降低。从过去接近60%的水平逐渐降低,到2007年居民消费率仅为35.4%,这一水平比发达国家低了30个百分点,已达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低点。数据表明了当前社会经济分配结构状况是,财政和企业占据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大头,居民收入为小头。
目前我国行业之间、区域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几乎都存在着诸多不公和秩序混乱。对低收入者造成了很大的
伤害,甚至已因此形成社会裂痕。以基尼系数这个国际通用的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
中国居民基尼系数已超过零点四五的红色警戒线,亦即达到了收入差距悬殊的危险边缘。由几乎绝对的平均主义,到现在对收入的差距难以控制,只过去了短短二十多年,而且这种差距还呈扩大之势。普通民众对此最深切的感受,莫过于大型国企高管的天价薪酬。公务员和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与自身微薄薪酬的对比,其负面效应已经影响到社会心理的安定。
占公民总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的工资袋,总像一个干瘪的茄子鼓不起来,不仅老百姓感到郁闷,就连
中国经济决策者们也甚为着急。因为,内需刺激不起来,内需拉动的步子就像双腿挂铅般的沉重,那么让公民渡过这一波程度不轻的经济难关,
树海读书阁,那将会难上加难。正印证了一句民谣:“低收入百姓消费不起,中收入者休敢消费,高收入人群国外消费”。
事关芸芸众生切身利益,
树海读书阁,社会各界对此次收入分配的改革非常在意。我国前两次收入分配改革,可分别概括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rdquo,
华闻读书阁;。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分别进行的前两次收入分配改革,第一次民意总体上比较认同,第二次则因收入差距大幅拉开而导致部分群众利益相对受损。仍在纸上谈兵的第三次收入分配改革,则试图缓释贫富过分悬殊带来的民间积怨和阶层冲突。
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
树海读书阁,尤其是在“内需”吃香的当下。即便没有这场全球金融风暴,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也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刻,
金霏读书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看,现代信息技术与新
自由主义的政策、金融资本的膨胀及资本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相结合,使得市场内在风险被放大,典型表现就是金融市场中的投机、欺诈、操纵、掠夺泛滥。当前西方国家为摆脱危机而实行的国有化、政府干预、财政扩张等举措,进一步印证了宏观调控的作用不能限于维护秩序的&ldquo,
树海读书阁;守夜人”和市场竞争的&ldquo,
精彩读书阁;裁判人”,最终还得在生产、分配、消费领域进一步进行应对调整。
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而言,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合理的分配能够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力,
金霏读书阁,而不合理的分配最终会因消费能力的不足而使发展动力衰竭。正是由于分配机制的问题,2007年居民消费率仅为35.4%,比发达国家低了30个百分点,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低点,比
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低了约17个百分点。因此,要真正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根子还在收入分配领域。一个国家如果长期的收入分配不公,不仅仅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情绪影响也特别重大,影响社会稳定。
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决不仅仅在于解决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收入预期疲弱等问题。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之所以强调劳动报酬的“比重”,全因为我们的劳动报酬常年“失重”,这不仅表现在看得见的不合理收入差距上、城乡二元结构之间,更表现在普遍意义上,劳动
价值被低估。在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拿出一穗大玉米棒子,感叹竟然还难卖得上一块钱。深有同感的,应该是劳动力
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的不少一线员工吧。
现在我国的分配领域,不仅仅要解决公平问题,也要解决效率问题。不仅仅要做&ldquo,
铭华读书阁;加法”,增长居民的收入,也要做“减法”,通过政府在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层面多提供公共产品、减少居民的支出。不仅仅要解决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让穷人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也要解决二次分配的问题,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在制度上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工资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对于垄断领域的收入,要有操作性的调控方案;加大居民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坚持
教育、医疗等产品的公益性,通过划拨国有股等措施,充实居民的社会保障账户;加快政府改革的步伐,降低运行成本,减少寻租和腐败的
空间,减少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减少对居民收入的挤出效应。
收入分配不公,是一支可怕的毒剂,它影响社会安定,破坏社会肌体各个部门的健康。收入差距上的愤懑,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高的人拿得太高了,而是低的人拿得太低了。尤其是在初次分配中,不仅因劳动力
价值偏低而形成
历史性“比较优势”,而且,即便是如此低的
价值兑现也时常遭遇变故。一出问题,动辄扣罚工资。一遇困难,马上想到削减薪水,连最低工资标准,也常被各色歪主意盯着。
收入分配的改革,是与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艰难博弈。或者说,在相关制度改革上,
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过多地掌握着话语权。本来,分配制度是为了让最广泛的社会群体共享改革与经济发展成果,应该最能体现公共的民意支撑与利益诉求。但是,这样
理想的收入分配状态却被
现实中一些不公平制度击碎了。体现在诸如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问题、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公车改革问题等等方面。代表公众利益的
力量,在与这样特殊利益集团的博弈中,一直举步维艰。对于此次收入分配改革,民意最大诉求,也就在于让这些利益集团拱手让出利益,来与公众分享。然而,在自利性的环境下,这场博弈无疑又将是复杂而艰难的。
解决“分蛋糕”的问题,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的成果。这又不仅仅是一个
简单的做加法和减法过程,要将30年积累沉淀的财富向普通民众倾斜,最终都离不开制度保障,离不开法治的健全。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它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攸关每
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牵一发动全身。收入分配注定是一个广求民意的公共政策,唯有让民众参与,体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才能对抗利益阶层,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民众参与,调整方案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其公平
价值,维护民众的利益。
实现国民财富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关键就在于重新构建财政、企业、居民三者间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政策思路的关键在于,要把“藏富于民”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彻底扭转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问题。具体的方法就是要实施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有效的减税措施,实现国民财富由财政向居民的转化。在企业内部,则要增强员工的利益话语权力,避免资本过度侵占劳动力报酬分配。必须立足于按劳分配,而不是按官位、按级别、按职称分配,而是要按每个劳动者各自的投入产出率,对每个劳动者支付的报酬与其作出的贡献的比率来分配。
改革“分蛋糕”,就是要使
那些大搞黑色收入、违法收入的权力经济不再有牟利
空间,使
那些利用垄断地位,靠不平等竞争大发不义之财的行业部门失去生存
空间。很显然,公平健康的收入分配改革,如果迟一天不能走进
现实生活,广大民生利益就多被盘剥一天,公共利益也就会多遭受一天的损害,社会经济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也就很难解决好。收入分配改革任重道远,平衡与校准相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如实兑现劳动
价值,不妨从借鉴西方国家的薪酬调查制度入手,看看哪些部门、哪些领域的劳动力价格在
价值之下徘徊,让经济增速与劳动价格增幅和谐起来。“分蛋糕”要实行开门纳谏,做到问需于民、问智于民,充分调动民众的
思想智慧。让各阶层充分表达真知灼见,集思广益,为公共政策添加“公共
精神”和程序正义,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改革方案和利益分配机制。分配不公就有望得到遏制。
(2009-05-0923:53:58)
【
责任编辑:
蝶恋花】
相关的主题文章:
树生表弟 元宵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 儿童歌曲歌词《祖国妈妈》二首 对话_2 中国散文(续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