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追忆
一件件往事散落在记忆的河流里,
伴随着日月星辰沧海桑田而永恒;
曾经的岁月不因山摇地动即消逝,
树海读书阁,
零零落落碎片打开心扉徐徐升腾…&hellip,
修身读书阁;
—&mdash,
爱看读书阁;题记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14点28分,一个原本极其寻常的时间,在罕见破坏力的震撼中,
爱看读书阁,在成千上万生灵突遭涂炭的背景下,
金门读书阁,得以完全定格且铭刻于灵魂最深处。遥想当时的情景,
金门读书阁,竟恍如眼前,久久无法忘怀。
那天上午一如既往照常上班按时下班,
孔子读书阁;那天下午同样是按时(正式上班是2:30分)上班(几乎是踩着提前10分钟即2:20分的铃声迈入办公室的)却没有准点回家。2:25分。办公室内,首节有课的教师已做好准备,
金霏读书阁,陆续进入各自的教室;暂时无课者业已伏案备课。当时的我就在办公室,突然感到有点头晕(平时也有此情状并没有在乎);而身畔的同事猛地喊道“地震啦!”,闻听后起初不以为然,
精彩读书阁,但紧接着是屁股下坐着的靠背椅晃动了起来,似乎有人搞恶作剧,
树海读书阁,然而环顾左右就二人而已,这才相伴着逃离办公室。此时,以往寂静的那道走廊已经有了躁动,
孔子读书阁,对面的办公室也出现了异常景象。
随着一声“地震啦”的呼喊,二楼、三楼里的学生在代课教师的督促下,
金霏读书阁,快速朝综合楼前的大操场撤离。从办公室门口到最近的东边楼梯拐角处至多有二三十米距离,但二人往前走的时候好像格外费力,胸堵头晕,脚下仿佛踩棉花,只好借着惯性把扶着楼梯口东墙壁。同伴催促着快点下楼,我也正欲行动时,
精彩读书阁,猛然间想到自己班的学生还在三楼,
树海读书阁,真不知撤走了没有,
树海读书阁。这时,从身旁匆匆闪过的某位学生慌忙地说&ldquo,
精彩读书阁;你们班已从西边楼梯下去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ldquo,
华闻读书阁;爬&rdquo,
宁静读书阁;上三楼做一个最后的检查。往楼上走时,两条腿似乎注入了铅块,只能攀着扶手朝前冲。三楼上共有两个班,其中的(1)班头节课恰好是体育(自由活动时,部分学生重新回到了教室),而(2)班正在上思想品德课(事后得知,有关教师已安排妥当)。
来到三楼,只见靠近东边的走廊上仍有大不咧咧(也可能是紧张吧)的学生没有及时撤下,我大吼了一声,他们才加快了步伐;再往西头一瞧,照例有从(2)班教室下撤至西楼梯的学生。拐入教室时,
树海读书阁,才发现里面已撤离完毕。阿弥陀佛。我暗自祈祷着,这才如释重负般下了楼。
这时的操场早已挤得人山人海,
孔子读书阁,不仅有学生、教师,还有部分学生家长也赶到了学校——他们太揪心孩子了。场面显得纷乱吵嚷,
树海读书阁,各种声音不时交织、相汇在一起。不论是呼喊孩子的家长,
广济读书阁,查检学生人数的班主任,还是寻找同伴的学生,在他们的稍显慌张的脸上,写满了更多的焦虑与责任。忽然想到了在家复课准备高考的孩子,真不知情况如何。从口袋拿出手机企图了解一下,
树海读书阁,然而一向灵验方便的手机总是无法打出去,连试数次都是一样。身边的同事也急于打探家人、在外地打工或就读的孩子的消息,但是手机依旧没有信号!记得有位同事(也是班主任)当时借了一部手机想问询一下近在咫尺上班的爱人的情形,就因信号不灵而嗔怪手机的主人不够意思,好不容易用一次还打不通。
孩子那一头情况不明,电话又打不出去(心想着孩子与家人同样焦急万分同样遇到类似问题);学校与学生这一头也重要,根本无法离开也不能离开。怎么办?思量再三,只能是坚守岗位;至于孩子只好祈祷苍天保佑了(事后得知,孩子在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特别艰难的数小时),
华闻读书阁。在这中间,有部分学生可能地震来临时走得慌忙,没有带相关饮具,
树海读书阁,加之在操场待的时间稍微长了些,当震情有所缓解时,
树海读书阁,就想到了要上楼去拿。毕竟余震还时有发生,危险依旧存在。当一班干部报告说其中有本班学生时,我不顾阻拦又登上了一次三楼,
树海读书阁,直到教室空寂无人才倍感坦然地下了楼。后来学校决定,暂时先把综合楼封锁起来,所有人都必须回到操场去,
铭华读书阁。
不久,偌大的操场熙攘的人群渐渐变得稀少了。绝大部分学生经学校同意、班主任登记之后,已被各自的家长领回了家。期间,才知道四川发生了大地震,震中在一个叫汶川(“汶川”二字的确认已经是第二天的事了)的地方。随后的日子在震撼、悲情、感动中艰难捱过。从此,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14点28分,这个非同寻常的时间,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记忆里。(2009.05.11)
相关的主题文章:
7月12日岭师支教故事+绿芽社会实践队+教育科学学院 (2) “草房子“之殇 >到上海 “E“字录 (同题·散文诗)我在彼岸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