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122232425262728»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iPhone Only Charges When Off [copy link]

361#

贺新郎(回重庆),爱看读书阁
  梦绕渝州路,树海读书阁
  怅长江、嘉陵险阻,树海读书阁
  鹤飞难渡。
  碧浪滔滔桥渺渺,
  轮渡难消怨诉。
  山路窄、沿江高筑。
  雾满江天车灯怒,
  斥山神、不顾人间苦!
  翘首盼,畅通路。
  别梦十年回故土。
  看川江、新桥比翼,
  纵横驰骛。
  横跨江天穿云雾,
  璀璨山城夜幕。
  江畔路、层叠交互。
  轻轨翩然为翘楚,
  绕山峦、轻快如飞鹭。
  回首望,慨然赋。
  
相关的主题文章:

  
   借她一丝碧翠一点红
  
   望年华
  
   在山里
  
   吸烟随想
  
   勒杜鹃
362#

如虹桥一般美好
值夜至日出时分,我本是睡眼惺忪,却因白昼的到来,而睡意全无,只想静心感受学校的宁静。 清晨,漫步在幽静的校园之中,无意之间瞥见那七彩的虹桥。她淡淡的,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为我的全新一天带来好运气。 上午,文艺组继续排练杯子歌和队伍合唱,期间的小插曲为百无聊赖的排练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排练休息时的零食、歌曲,下课时孩子们的好奇围观等。同时,排练的队伍加入了几位新学徒,他们对我们的杯子舞动作饶有兴趣,我们耐心地教导着他们,让他们瞬间掌握技巧并参与其中。 下午,我融入孩子们的课堂当中,发现他们聪慧过人,学习古诗、歌曲等都能快速掌握技巧。在手工剪纸课上,一个个鲜活的剪纸成品让人应接不暇,在绘画课上一个海绵宝宝、一个哆啦A梦、一个樱桃小丸子、唐僧师徒等众多活灵活现的作品,展现在我的眼前。在游戏课上,你画我猜和故事传声筒的游戏让孩子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因此他们兴奋得手舞足蹈。 夕阳西下,我将手中的剪纸举起,剪纸中间的五角星映照着夕阳的余晖而熠熠生辉,正如清晨遇见的虹桥一般美好。
相关的主题文章:

  
   “同心燃梦”开工啦!
  
   【想你】
  
   缘分与巧合
  
   云台山——期待美的邂逅
  
   一字千钧话趣闻
363#

和平鸽的代价
&nbsp,树海读书阁;   我一直希望我是一只和平鸽,能让人间到处是和平的气氛,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都在和平中快乐的存在,金霏读书阁,我不知道这么多年我做的是否对,孔子读书阁,我感到好累.....
  
  亲情方面,我为母亲和嫂子的纷争我编了善意的谎言,树海读书阁,两边哄着让她们和平相处;我为婆婆和婆姑因为婆奶去世的事情交代了几个弟兄和弟媳,让他们不要闹情绪,要哄着两位长辈让她们不要有仇恨、要和平相处,婆奶的去世是个意外,金霏读书阁,真的是个意外。公爹下跪我硬把他拦下,爱看读书阁,他不该给他妹妹下跪的,这不是他的错。我抱着婆姑说是我们当晚辈的不孝,没能照顾好婆奶,铭华读书阁,是我和我丈夫没本事不能给婆奶一个善终的离去,树海读书阁,我们不该给她钱,精彩读书阁,那样她就不能搭车出现这样的意外......婆姑说婆奶在我家是个多余的人,我为她们开脱,孔子读书阁......力劝婆姑。我为兄弟姐妹的和平相处容忍了兄弟的不孝,还给不争气的小弟一次一次的寄钱,母亲的哭诉让我心疼,但还是一直规劝母亲要包容她子女的不孝,树海读书阁,要在新疆呆不下去可以回来我养活她,有我一口饭就有她一口,就象当初我瞻养我爸一样的养活她。无论多难都会过去,华闻读书阁......自己却含着泪任由农村的闲言碎语......
  
  爱情方面,20年前我为了逃避一场妻离子散的悲剧忍痛放弃了我的初恋,(在我不知道真情方面发生的爱情),或许是他在骗我,或许是我太单纯......但是却给我带来后半生的痛......不到30公里的路程是很容易想见,为了家庭的和平却只能把他放于心灵的深谷,手机、网络都很方便但多年来却没来往,彼此没有了真实的音讯,我知道是我17年前那封为了彼此家庭和平忍痛给他写的绝交信让他对我的仇恨导致,但他却不知道我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被人称为快乐天使的我从此以后变的忧伤、多愁善感、早早把自己嫁了出去......
  
  友情方面,凡事忍让,吃亏在前,不力争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目的是为了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乃至长期的忍让把自己变得很不快乐,常常头痛,甚至于差点神经,其中有一次挂了9天针也没好转,经常吃谷微素、B1、养血安神片来调解......不到40岁的我身体已经垮了......这就是我要做和平鸽的代价......或许我活不到50岁,我知道自己的心态和身体......好多不公平的事情已经让我无法再忍受下去,有一天我真的会崩溃.....
  
  20年前我说我要做一个和平鸽,只要我身边的人都幸福、快乐、健康、平安,哪怕让我失去我的生命都可以,但20年后我却感觉我的想法是个错误,只要有人就会有争持、就会有血腥......这么多年我做的是否对呢!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太懦弱了?
  
  写于2009年3月28日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为自己喝彩_2
  
   父亲的背影_2
  
   10月11日气温突降
  
   《庆兔兔日记》1984我要弹电子琴
  
   旷世名园圆明园(续7)
364#

历经牙疾
【导读】今年秋天又一轮的牙疼降临,但是很低调,爱看读书阁,白天没事,每到睡觉前就疼,真是莫名其妙。治牙疼的药吃了两盒也不奏效。我抗争了两个多月,终于顶不住了。
  
  很幸运,树海读书阁父母赐予我一口漂亮的牙齿,整齐划一,洁白如玉。年轻时常有同龄人向我请教,问我刷牙用牙膏还是牙粉。其实我是不爱惜牙齿的,十五六岁才学会刷牙,呵呵,别见怪,那是年代和区域的限制,树海读书阁。后来成家后太忙,经常三下五除二,半分钟不到就完事。兴许自己没善待牙齿,三十岁牙齿就给我对抗了。
  
  那年雨季,大水从鼠洞钻进屋里,老公公怕土坯山墙撑不住卧下来人出意外,让我们从配房转移到上房避难。就在那天夜里,突然我的右下磨牙就疼了,像虫拱,铭华读书阁,像针剜,一阵紧似一阵,右半边脸也跟着鼓起来,嘴里像含个核桃。我紧闭嘴巴,眉头凝成疙瘩,托着腮帮不停地走来走去,恨不得用小刀把兴风作浪的那颗牙立刻挖去。我用手指伸进嘴里,反复挨个的摸,可手指被唾液泡白了也没找出真凶,好像哪颗都疼,又好像哪颗也不疼。以前听说过骂公婆的恶妇天不佑,可我是个公认为孝敬公婆、贤妻良母的好人,凭什么就让我牙疼?有人说有上辈人小字辈不能住上房,可那是老公公让我避难的呀!那天夜里,我痛不欲生,初次体验到“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俗语的分量,树海读书阁,体会到漫漫长夜煎熬的滋味。陷入情网的人们都用“不能自拔”来形容,我想,不能自拔的除了爱情应该还有牙齿。发明这一词语的人一定经历过大澈大痛,才有了这个词语的问世。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敲开了一家牙医诊所的门,五十来岁满脸是麻子的男医生问明情况,说没事,拔去就不疼了。我心想,还是这医生点子多,该拔就拔吧,华闻读书阁。可拔哪颗呢?以前也听说有半吊子牙医把病人的好牙拔了,树海读书阁,留下了坏牙,病人发现了,他说再拔一颗不收钱。可千万别给我拔错了啊!千嘱咐万叮咛,麻医生也胸有成竹,听我说好像挨着的两颗都疼,他说那就都拔去吧。
  
  打了麻药,麻医生用钳子夹住一颗牙齿,精彩读书阁,俩手用力拔千钧的劲儿往上拔,我疼得哇哇叫,怀疑麻药是假的。牙医说,别人一针就行了,你的牙根深,再打一针吧,金霏读书阁。说着又是一针。这回倒是不太疼了,可我的头随着他的手上下伸缩,成了缩头乌龟。终于,两颗磨牙被他硬生生的从牙床里拽了出来,金霏读书阁。我把两颗带血的牙齿托在手心,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毛病,既恨又爱,它毕竟跟随我三十多年吃香喝辣,同甘苦共患难,孔子读书阁,尝尽了人间的烟火,孔子读书阁,如今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我怎能就忍心抛弃它呢?出于义气,我擦干牙面上的血迹,用手绢包回作为珍藏。
  
  接下来的日子平安无事,然而麻医生抓了个罪犯枪毙还搭上个垫背的,这手段比那半吊子牙医还要“高明”,送他个二百五的称号绰绰有余。我真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也是自己被牙疼折磨怕了,才选择斩草除根的。时隔几个月,我找他补牙,他说牙龈长平了,无法补里边的那颗,只能补外边的一颗。从此我齐整整的两排牙齿缺了个角,好看的脸蛋成了半边俏。
  
  后来几年,左边的上下磨牙也屡出毛病,但来势不那么凶猛,小打小闹的,在市口腔医院做过几次整修。前年冬天我去赴婚宴,席间,不知哪种菜里的渣滓,挌得牙齿“嘎嘣、嘎嘣”响,要不是碍于人多和自身的修养不允许,非得找到老板兴师问罪,这菜是喂猪的还是让人吃?回到家进晚餐时,怎么自己做的饭菜也是挌牙?刷刷牙,不料左下边磨牙的假牙套活了,我恍然大悟,这渣滓原来是粘牙套的材料啊,差点错怪了别人。
  
  第二天,我找到附近一家装修考究的口腔门诊,一位青年医生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查看了一下说需要换牙套。换就换吧,一周后换完牙套,鬼使神差,我竟然让他看了看右下磨牙当年麻医生给我留下的那个豁口,他来劲了,说全部去掉,他可以给我装一个半牙,也就是说装一个整牙,当年留下的豁口可装一个小一点的薄薄的牙。为了牢固,要在真牙上戴三个套,做出来按五颗牙收费。呵呵,好家伙,收费先不说,光那么多套放在嘴里就够金碧辉煌了。本来我已经是咧嘴一笑二鬼把门,张大嘴巴满嘴放光,如果把尖牙也装了套,我出门还不把人吓跑啊,以为是天上掉下个外星人呢!眼镜说可以给你做成烤瓷牙,跟真牙一样。一问价钱,好家伙,好的烤瓷牙一颗三百,次的贰佰。乖乖,我一个工薪族能享受起这个待遇吗?考虑再三,我还是装次点的,而且瓷牙只装尖牙,既经济又实惠,平时怕吓着人,我记着不大笑就是了。
  
  接着三天两头跑门诊,去旧换新,试戴模型。可眼镜在一次用水清理我口腔的时候,突然右上磨牙又酸得要命。经过检查,原来上边的一颗磨牙露出了神经,不得已搁着馒头喝汤,先处理上磨牙:去神经。真是小窟窿掏出大螃蟹。上磨牙去了神经,才正式安装了下磨牙。我长吁口气,两个多月的口腔内装修终于大功告成,提着的胆也有了着落,随即拿1200多元的费用交钱走人。
  
  可谁知更大的痛苦还在后面。
  
  装完牙第三天,感觉右腮多少有点不适,我没在意,心想可能上火了,可接着就难忍了。我又一次走进那家诊所,眼镜一听来由,脸“刷”地白了。他抽根烟点着,站在门口猛吸几口,切掉烟蒂猛地一掷,回身对我说:“装上的牙套还得锯开重做,假牙不妥引起炎症。”“多长时间能锯开,好让我心里有个数。”眼镜说大约一个多小时吧。他让我靠在手术椅上,亮开吊灯,把手术盒放在旁边,我一看到那些明晃晃的器械心里就发悚,装牙材料那股难闻的气味还阴魂未散,又要摇幡招魂!我张大嘴巴,眼镜鼓励我再大些,这时我有点内疚,小时候别人老说我嘴小,吃东西还得硬往嘴里塞,回去问母亲,母亲说那是你的造化,古代美人有几个不是樱桃小口呢!可这时……
  
  为了不让那些器械撞伤了我的舌头,我把嘴张到了极限,致使嘴角有了撕裂的痛感,满口的铁齿钢牙才暴露在眼镜的面前,我的口腔成了他挥锯弄锉的战场。我闭上眼睛,躲开那刺眼的吊灯,尖锐刺耳的锯牙声贯穿脑际,只感觉天旋地转,庆幸我还耳神不好。我右手护住前胸,预防一不小心心脏会蹦了出来,左手死死抓住手术椅的扶手,预防实在忍不住的时候用手抓人,每一分钟都如同炼狱一般。一小时过去了,眼镜累得满头大汗,他直直腰,示意我吐吐口水,悻悻地说:“粘得太牢了。”我问去掉几个了,他说一个。呜呼哀哉,也就是说,才干了五分之一的活儿。
  
  当眼镜剥下第三个牙套时,我晕厥了,眼镜慌了神,忙把靠椅放平,让我放松,两手按着我的太阳穴轻柔着,约半小时,我清醒了又接着开战。整整四个多小时,五个牙套才剥落下来。一周后,眼镜又把新做的假牙和牙套,给我装上,他多的是损失,我多的是痛苦,共同收获的是教训。后来听说别人都是把做好的牙试戴一周,不用修了再粘牢的。顾及面子,打落牙齿和血吞。
  
  今年秋天又一轮的牙疼降临,但是很低调,白天没事,每到睡觉前就疼,真是莫名其妙。治牙疼的药吃了两盒也不奏效。我抗争了两个多月,终于顶不住了。有了前几次的教训,这次特别谨慎,多处打听情况选择医生,最后确定一个很不起眼的诊所,这位牙医不张扬,不摆谱,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很值得信赖。于是我接受了他的治疗,一颗露出神经的磨牙很轻松的就处理好了,两个牙套没什么麻烦和不适就装好了。当我走出这家诊所时,真诚的说了声:“谢谢大夫,后半生我的这口牙就交给您了!”
  
  如今,我除了切牙还算体面,其它的都成假的了。在这里我奉劝朋友们爱惜牙齿吧,你善待它,它也会善待你,有病不要乱投医,一失足成千古恨!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句错话的代价
  
   【原创】让我们都共同记住我们的年味[组诗之一]
  
   致闺女四岁生日的一封信
  
   一晌贪欢5
  
   “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文学之趣谈补充(一)
365#

红柳,孔子读书阁
  红柳真是觉得没有多少诗情画意,华闻读书阁。在我来到西域这片大漠戈壁之前,精彩读书阁,她给我留的印象是孤魂野鬼出没的地方。因为在家乡的村庄西头,有一片乱坟岗。掩映着她的正是密密生长的红柳。我不敢轻易涉足此地,阴森的氛围使我敬而远之。她叶的绿是一种没有水分的绿,孔子读书阁,她花的红是一种是没有血色的红,都像是风干了一样。她的根如果裸露出来,不用雕刻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妖怪。她扭曲的身躯很可能是昨夜变态的舞蹈伤着了蛮腰一时恢复不了曼妙的身条,金霏读书阁。那是一种和死亡与鬼魂联系的植物。在我很小的时候便熏陶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树海读书阁,以至于到了任何一个有这种植物的地方都要远远眺望,铭华读书阁,引起无数遐想,树海读书阁。最典型的是一个恐怖的故事,树海读书阁,他是一个老顽童一样的爷爷给我讲的,那一天晚上我不敢回家。但他们聪明的激将法让我到最后以兔子般的闪电速度逃回了家中,树海读书阁,冲到炕上蒙头就睡。自然噩梦连连,爱看读书阁,早晨赖在床上。经常去拔草的地方正是一片一片红柳丛,而毗邻的田间地头草又最多。镰刀飞舞之间,都没朝那神秘的地方看一眼,金霏读书阁,生怕朝那边看一眼就被窥视着我的妖怪掳了去。但好奇心占了上风,战战兢兢向这个神秘的地方靠近。果然令我大吃一惊,一个骷髅在一丛红柳根底下瞪着没有眼珠的黑洞,我想跑开,但假装从容的走了几步,骷髅并没有尾随而至。等回去报告了大人,他们若无其事的笑笑,回答说那里原来是一片古战场,骷髅多得很。怨不得家乡的县城名曰武城,原来历史上此地曾大动干戈。多少年来,此地夜间鬼火明灭,人们已习以为常。从此我便将红柳和鬼魂联系起来。
  
  多少年后来到遥远的塔克拉玛干,她便立即更换了概念。断不是原来的印象了。她仿佛和口里的红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凡是见到她的人,无不由衷的惊呼自己奇迹般看到了大漠的绝美。那种心灵的震撼是你在所谓花前月下、小桥流水所无法领略的。我更不例外。她绿色的树叶长城一般屏障着沙漠公路不被沙漠吞噬,她血红的花朵彩霞一般给蛮荒带来丝丝春色。她的叶因为雨水的滋润而郁郁葱葱;她的花因为拓荒者的眷顾而格外鲜艳。枝叶的抽条拔绿与花芯的展苞吐蕊在这块匮乏着生命的地域是那么主题鲜明,真实自然。她生存的意义在狂风呼啸时昭然若揭。白花花的盐碱地好像一幅巨大纯洁的背景,映衬着万千红柳枝在风中妩媚的摇曳。你很有可能在一瞬间误会这是哪位天才巨擘的大家手笔硬生生涂画在这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她的生命力如此顽强,而你会设身处地猛然思索人何以堪!
  
  此时此刻,你俯下身来,让她芳馨的花蕊拂过你的面颊。她真如胭脂般立即红润了你的花容。她的枝条如此之坚,她的花朵却又如此绵软。她是那样完美的将二者集于一身。捧在手里仔细凝视花穗,她的花红是你在百花的万紫千红中永远找不到的特别一种。有人形容她为水红,但我很想命名她为红柳红。她很像是春风吹度玉门关后疲惫而慵懒的随意在枝头染就的。要不然很多人错认为她是由叶子嬗变而来。不论你离她远近,好像大方又似乎羞涩的红柳花始终撩拨着你的心尖。如果你忽然动情,便采撷一枝簪上你的扰扰云鬓,那你就定会成为楼兰的绝色美人。而到了晚上,咻咻的漠风呼啸很可能被你误听做古代军旅的铁骑一夜之间从时光隧道铿锵而来,从现代人手中抢回他们美丽的公主。或许棵棵红柳本身就是那征战万里的将士,在一场刀光剑影之后英魂不灭,化作了猎猎荆涛。从古到今,浩瀚无垠的大漠不知吹散了多少腥风血雨,鼓角争鸣。在尘土一天一天的覆盖下,历史渐渐失去了真相。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只有伫立龙沙,仰望北斗从夜风中仔细聆听她静静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西域三十六国,应该有着无数的神秘。而夜夜西风独独让红柳永无休止不眠的歌唱,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她将诉说着永远诉说不完的悠悠往事。
  
  沙尘暴骤起,我疲惫的倚靠在她的树荫下。她庇护着我不被肆虐的尘土掩埋。我在沙涛滚滚中已然睡着了,睡梦是无比的香甜。
相关的主题文章:

  
   连队的歌声
  
   居于高尚之寓的龙世昌
  
   鹰_1
  
   “依米花”社会实践队之制作贺卡趣味活动
  
   羲皇故里—天水
366#

残缺的指路牌
  残缺指路牌
  少了你再也寻不到该去的地方
  逝去的岁月
  或得或失间多了些难解的惆怅
  曾经天堂
  而今犹如地狱般难以举步前往
  心好想流浪
  难舍情怀束缚着我曾经梦想
  仍独我一人
  路灯下一个人背影好长好长
  我该去何方
  残缺指路牌告诉我该去的方向
  东南西北中
  到底何处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触摸指路牌
  凭感觉搜寻着脑海深处的记忆
  模模糊糊间
  迎接朝阳我终踏专属我的征程
  前方的希望
  即使那里是地狱不是曾经天堂
  我仍选择一如既往
  永恒希望


责任编辑:雨亦奇】

相关的主题文章:

  
   时光_13
  
   你的眼睛是圣洁的泉水
  
   曾经为你心动
  
   一个女人的故事
  
   青果
367#

漂泊的岸,树海读书阁
漂泊的岸
李朝元

我的岸在漂泊。茫茫沧海中没有方向和目标,华闻读书阁,随命运之舟,孔子读书阁,像极低的冰山,爱看读书阁,在海的波涛中流浪,树海读书阁
他像一艘大船,金霏读书阁,但没有桅杆和风帆;没有驱动的螺旋桨和舵手,精彩读书阁;没有导航的雷达和信号灯,铭华读书阁。他只是流浪流浪,金霏读书阁
有时候他睡了,泊进一个无风的夜晚,树海读书阁,温馨而香甜,孔子读书阁。那一定是故乡有梦悄然而至。
有的时候他疲倦了,泊进一个幽静的港湾。那是他人构筑的幸福借给的锚地,树海读书阁。他仍然要漂泊漂泊。
有时候狂飙骤起,摧毁了村庄和家园。我无家可归,只能随岸去漂泊去流浪。
······
我是漂泊者,但我有岸可以依傍,尽管他也漂泊也流浪。
其实,岛是漂泊的,次大陆和大陆也是漂泊的(地球在宇宙中漂泊),它们的漂泊缓慢而微小,它们的速度和人的速度不可比拟。人在生命中遭受的磨难和漂泊之苦,在它们的时间参照系中只是瞬间而已,像一个人在夏夜遭受一只蚊虫的叮咬。所以它们的漂泊没有痛苦。正如伟人的漂泊没有痛苦,伟人的漂泊是他生命长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不是伟人。我是一棵草,一粒沙或者一抷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小桔灯
  
   有多少风景值得回味
  
   回故乡
  
   【散文原创】岭上小镇
  
   一滴热泪,一世馨香
368#

飞雪腊月天
  如果 
  你的冷漠 
  是飞雪的腊月天
  
  我试图
  回避这冷峻的季节
  怕迷乱的飞雪
  潮湿了双眸
  
  一个人  
  独自
  抚慰忧伤
  
  【作于2014年1月4日】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仅仅是随笔
  
   拿什么来证明,你是共产党员-
  
   “愤青”之于当今中国
  
   红尘如梦_1
  
   一年又一年_1
369#

路与街之间
散步,走着走着,无意中现发路牌与前些日子不一样了,已换成新的;仔细一看,铭华读书阁,上面的字也变过,由原来的“董家路”变成了&ldquo,金霏读书阁;墩祥街”;我不由想,这路已改名换姓。再往东走几十米,四岔路对面,金霏读书阁,其实是同一条路,路名还是老的——“董家路”。我有点不解,华闻读书阁。也无可奈何,精彩读书阁
  
  为什么老是要改路名呢?
  
  我坐公交车从老城区回新城区的家,树海读书阁。记得那班公交车是从市民中心驶向金渡北路站的。我等了好长时间都不见到达这个站的班车,但不断有到“池华街&rdquo,树海读书阁;的。等久了有点不耐烦,爱看读书阁,当到“池华街”的班车停下来时,我大声问司机:“这车到不到亲亲家园?”他点点头,并说:“到的。”我便跳上车去。上车一问,这车就是到金渡北路站的,就是站名改了一下,树海读书阁。我家离金渡北路只有短短的一站路程,我怎么从来就没听说过有条叫“池华街”的街的呢?当时我还用手机上网查了,孔子读书阁,杭州也没有“池华街”的。我想如果真要改,那也可以“安民告示”一下,或者在车辆显示路名文字中加个括号,里面写上原来的地名,那也不是很明了吗?
  
  我一个人从上海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回杭州。我知道这条高速公路早些年叫沪杭甬高速,后来叫G60。开着开着,路牌上出现了“沪昆高速”的路牌。我突然疑惑了,怎么是不是开错了呀?我虽然自己开车往返于沪杭的次数不多,但坐车往返的次数还是不少的,感觉没有开错;但还是不放心,心想一旦在高速公路上开错路,要“纠错”,那是比较麻烦的。于是,树海读书阁,我便专门下了服务区,向工作人员问了这个问题,结果回答是沪杭甬、G60、沪昆,在沪与杭之间,是同一条路,孔子读书阁。我纳闷:他们要我明了不是很简单吗?只要在沪与杭之间标上“沪昆”,再加括号,里面字上“沪杭甬”、“G60”就万事大吉了嘛。
  
  就在将中文高速公路路名改成代号“G××”时,就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看法。那天我开车听央广电台,正在为此事开展讨论,有一条建议我非常赞成,就是改名前应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别管理者内部就这么简单的决定了,否则会给行车者带来诸多的不便或麻烦。而且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是很难的事。
  
  一个亲戚告诉我,他在附近通运路上有个企业,前些时候,没有通过任何方式来征求过任何意见,把路名改了,改成了“通运街”,而且把原来的编号数字也改了。从事改名者是非常简单的工作,就这么改了,而被改者就遇到麻烦了,诸如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还有企业所有的地址资料都要更改,有些纸质资料还要重新印刷过。
  
  普通企业还不算太麻烦,另外一个朋友是做化妆品的,许可证和品牌都是经过严格认证和授予的,路名和编号改了以后那些认证和授予部门说要重新走程序。一听这话,他差点晕倒。这些改名的后续麻烦,那些改名者是体会不到的,他们也不屑听取相关人的意见和建议,事后也不做些相关的服务工作。
  
  近来我还发现其他的一些路名也在改。比如原来的“好运路”改成“好运街”,原来的“勾运路”改成“勾运街”,原来的“金家渡路”改成“金家渡街”。这是不是在进行一场“改路名运动”啊?听说是要将东西向的“路”改成“街”,不知道哪一级的上级有要求。我想,路也好,街也罢,哪怕是什么道、巷、弄都是无妨的,只要它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好了;功能如何,与“市”的形成,和规划的导向有关,而与“路”或“街”无关。门可罗雀的“路”,改成了“街”不会一下子红红火火起来。如果“市”形成了,规划导向作用到位了,仍然是“路”,照样熙熙攘攘。“路”与“街”更没有雅与不雅、美与不美、好与不好之别。再说,有些路名公众已经叫顺了,叫熟了,再让改口,如同一个小孩长到一定年龄再让改名,叫着多别扭。
  
  有一位人大代表告诉我,他老婆开了一家小店,后来地址的路名改掉了,工商所下来检查,发现上面地址与实际地址不符,要求他去变更。那位人大代表说,你看这种做法,明明是管理者自己改了路名,还要怪我们地址不符;我有个很简单的处理办法建议,就是管理方出一个证明,路名改了,工商执照上的地址与实际地址是同一个地址,但他们就是不采纳,我也没有办法。
  
  那天,“路”或者“街”的问题又来骚扰我少量的脑细胞:改路名,或者将“路”改成“街”是不是有关公众的事?有关公众的事是不是需要公众来参与决策?这事儿是不是属于公共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有没有写进专门向上级呈报的年度工作报告中?是不是把这项内容写进关于创新的方面中?总不至于是为了完成上面的指令或为了向上面写报告而将做这件事的吧?我不得而知。
  
相关的主题文章:

  
   童年_14
  
   难忘家乡的红薯
  
   一株海棠
  
   运河的存在
  
   人不妨学学动物
370#

风吹七月的烂漫,树海读书阁
  &nbsp,华闻读书阁;&nbsp,铭华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孔子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孔子读书阁; &nbsp,精彩读书阁;&nbsp,爱看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      
  七月的天,七月的脸,不似往常,拥有平静的内敛与躁急的热漫。
  
  七月的风,七月的雨,吹拂在人面,让人的心也似集积着,层层冰花节点。
  
  七月的树,郁郁苍苍,掺合和着几枚飘零的叶片,凄凄惨惨、清清淡淡。
  
  如秋的风,打着旋,揪扯着人面。
  
  残笛如萧,音域漫漫,在音阶的天籁里,翩跹起舞,打旋。
  
  
相关的主题文章:

  
   夏至未至,情愫已燃
  
   我的世界花开烂漫
  
   谁的思念在飞
  
   让我们在舞台上撒野
  
   《你在梦乡 我在路上》---暴力下的思考
371#

雄性好汉岭
好汉岭,一座很普通的山,一座让人迷恋的山。
  好汉岭位于东安县域北端,繁华的花桥古镇就傍依在它的脚下。它的横亘和走向,将广义上的花桥地域分隔成两块,山下是花桥,翻过山则是大盛、易江和大水,是花桥通往大盛甚至邵阳白仓的必经之地。
  好汉岭,一座很普通的小山丘,面积不大,海拨不高,只是江南地区那种很常见的丘陵山堆。它没有泰山的雄伟,金霏读书阁,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峨眉山的秀丽,更没有衡山的重重幽径。山上没有浓密高大的树木,让你畅想原始森林的神秘,没有浑厚雄壮的高磐巨石,让你感叹自然的神奇力量,没有气势宏大的大岩洞,让你入洞探险拍岸叫奇,没有幽幽深谷,爱看读书阁,让你涉足谷底留恋忘返,所以它很普通,很平凡,尽管它或许在历史上的某个地质时代曾经拥有过,但现在没有。
  好汉岭,一座让人迷恋的山,如果你身临其境,登山而行,华闻读书阁,定会惊喜连连。山上那长年长满山坡的常绿灌木,绿荫荫一片片,四季飘香的山花野草,鲜艳艳一簇簇,精彩读书阁。山上有数量繁多的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数不清的的溶洞,满山遍野,深遂神秘。正是因为这些绿荫荫的灌木、弦丽飘香的野花、形态各异的怪石、深遂神秘的溶洞,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勾起你勇攀好汉岭的欲望,激起你一睹芳容的冲动。
  初识好汉岭,是在我中学时代,孔子读书阁,它曾给我学生时代留下太多的回忆,无穷的乐趣。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初、高中时光分别在花桥中学和东安四中度过的,这两所学校均位于好汉岭脚下。
  那个时代的好汉岭像一个被剥光了衣服的祼汉,全身除了奇石怪洞,稍为有点土壤的平地,都被勤劳的农民伯伯开垦出来,种上了红薯、高粱、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春天一到,种类繁多的经济作物,漫花遍野,你随便钻入某个石堆空隙,铭华读书阁,均能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它们或匍匐吐绿,或仰头纳芳,树海读书阁,阵阵清香,随风飘散,渗人心肺。这个季节,山上便是我们这些懵懂少年来放飞自由、追逐理想的最佳领地,课后之余,周未之际,我们三五相伴,徒步来到好汉岭上,寻找一处偏避的石板,傍依绿意盎然的农作物,坐下来,以石板为桌,以石块为椅,或闭目沉思畅想,静静地,树海读书阁,或聆听虫鸣风唱,悄悄地,或吟咏古诗佳作,轻轻地,每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加油鼓劲,多少年后,金霏读书阁,这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秋天的好汉岭则是一个果蔬飘香的世界,一片片色彩斑斓的庄稼,接连连续,像一匹匹俏丽的彩锦,缓缓开展,似在向它的主人展示成熟的喜悦。这个季节,这里也成了我们偶尔“偷腥”的场所。那个时代,树海读书阁,我们这些寄住在学校农村学生,个个家庭条件艰苦,在学校的一天三顿除了萝卜白菜伴饭,填饱肚子外,基本上没有零食来弥补正在发育的身体之营养所需。于是,我们常常在自学课或晚餐后,趁老师不注意,结伴翻过学校围墙,偷偷溜到山上,动作敏捷地拨来几兜花生,用手挖出几个红薯,然后躲在石头缝里狼吞虎咽,然后又悄悄潜回教室,若无其事似的。好几次,孔子读书阁,发现庄稼被偷了的农民伯伯追到学校“揪贼”。学校领导一边给农民伯伯道歉,一边带着他一个一个的教室的认人。看到学校领导因找不到人而气急败坏的样子,我们伏在桌下暗暗坏笑,以致于,现在同学们聚会,调侃起那段滑稽而“不光彩”的行为,人人洋洋得意。
  当然,山上那无数个宽窄不一的大小岩洞,也曾留下我们年少的足迹,常在期中或期未考试结束之后,我们男女同学相约,点燃简易的火把入洞探险,一些洞岩,我们一穿而过,而大多数的岩洞则深不可测,我们常常是半路而返,尤其是一些女同学,进入到大岩洞腹中后,黑暗中突然钻出来的几只蝙蝠,把她们吓得尖叫,树海读书阁,叫得我们这些男生也毛骨忪然,不敢盲目前行,只得遗憾的原路返回。这样的遗憾,不知有过多少回,但每次遗憾之后,我们发誓下一次一定要坚持到底,可下次又是如此,周而复始,以致于,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探险完一个完整的大岩洞。遗憾虽有,收获多多,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是好奇心的满足,还有那些从岩洞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岩石,形状奇特,玲珑剔透,成了我们课桌上的压书石,并伴随我们度过了美好学生时光,值得永久留念。2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书柜中还珍藏着一枚五寸见方、似帆船形的压书石,见证着我的成长岁月
  好汉岭,一座很雄性的山,一座很男人的山。
  好汉岭很普通,却很雄性很男人,这雄性不仅是因为它的山名,还有山名的来历。相传在古代,好汉岭山没有山名,山上也没有路,山上山下的人们因山的阻隔,互不来往,更没有交易。唐昭宗光化年间,山北边的湘西地区大闹匪患,一名叫花氏的姑娘,婷婷玉立,长得俊俏,性格温柔,刚结婚不久就遭到土匪的侵扰,为躲僻土匪的骚扰,花氏与丈夫携带家中仅有的盘钱和年迈的公婆南逃。当他们穿过一片片原始森林,历经坎坷,跋涉到好汉岭这个不知名的山丘时,本已多病的婆婆,经不起一路颠簸,病情突然加重去世,花氏与丈夫便将婆婆就地掩埋。悲痛之中,她们发现,自己身处的这座山丘,海拔虽不高,但古木参天,乱石林立,四周蜿蜒陡峭,山下有一座古镇,镇上的集市一派繁荣,生活在镇上的人们祥和、安宁,悠闲自在,仿佛是世外桃源。心想,如果在这里安家栖身,既可为婆婆守灵,又可躲僻匪患。于是,花氏与丈夫将婆婆安葬后,在山顶找了一个稍开阔的平地,砍来树枝和毛草,搭建起一间简陋的草棚安身生活下来。
  栖身下来后,花氏与丈夫凭借勤劳的双手,与公公三人相依为命。白天,她与丈夫上山辟林开荒,在石缝间的零星沃土中种植红薯、玉米以裹腹,从山溪间聚集滴滴泉水以饮用。晚上,她与丈夫用山上砍来的毛竹、藤条编织竹筐、藤笼到山下的集市换取油、盐等日常用品。更多的时候,夫妻以砍柴为生。可因山高路陡,丈夫每次挑柴下山,担货上山,花氏都提心吊胆,因为,稍不小心,就会跌入荆棘丛生的山崖,性命不保。为方便丈夫上下山,花氏从山项开始,沿着徒峭的山坡,朝山脚处,用细嫩的双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砍刺辟树,僻出一条山路来,并肩背手扛找来石块,一块块的镶嵌成一条石板路。这条路从山顶直通山下,长约一公里长,大小台阶共179级。石板路修好后,丈夫上山下山方便多了,花氏也不担心他有什么意外。但因坡徒路长,要想从山底一口气爬上山顶,没足够的体力和毅力,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如果携物负重上山,更是难上加难。可丈夫还是天天如此,每天在这条徒峭的石板路往返,清早下山卖柴,下午背日用品上山回家,累了,在石板上坐下歇歇,饿了,吃上妻子准备的红薯玉米,渴了,喝口随身带的糊芦里的山水。看到丈夫每天如此艰辛,如此坚强,花氏从心底佩服丈夫是一位“真汉子”。这条石板路,究竟有多难多险?有诗人写过一首《过东安花桥好汉岭古道》为证:蜿蜒陡峭似蚕从,贵贱不分四海同。勇士有谋逾迭障,庸人无志造高峰。攀登可览新奇景,举步方知慢马功。谁是懦夫谁好汉,会当绝顶乃英雄
  为了给丈夫提供歇息之所,花氏又省吃俭用,在半山腰处修建一座简易风雨亭,每天在亭里放上茶水以供丈夫歇息时饮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山下的人们要到山北边去,或山北边大盛、邵阳白仓一带村民要到花桥古镇来交易农副产品,都要绕道几十公里,现在看到花氏夫妇修了路,也纷纷就近翻山越岭走近道。但路过此山的行人都无法一口气爬上山去,都要在“好汉亭”歇息、饮茶后才能继续前行。后来,公公和丈夫相继去世,仍茶水不断,免费提供给过往路人饮用。同时,为了纪念丈夫,花氏请人在亭柱上刻有一幅半边对联,上联是:好汉岭上行好汉汉子好汉(古时,当地村妇称丈夫为汉子),下联留白,向行人求对,可惜至今为止,仍没人对上,成为千古绝对。后来,没生育一男半女的花氏孤独老死山中,好心的路人将她安葬后,为纪念她的好处,将她亲手搭建并免费提供茶水的风雨亭命名为“好汉亭”,将山名取名为“好汉岭”。于是,一座雄性的山就这样留传下来了。
  一段爱情铸就一座好汉亭、一座好汉岭,一座简易的风雨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一条千年古道见证着“好汉攀山”的传奇。几百年过去了,原来的风雨亭不见了,而唯一遗留下来的石板路仍然默默的坚守在杂草丛中。现在我们看到的钢筋水泥亭是90年代,后人在原址上重建的。同时,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一条宽阔水泥公路从山底直达山顶,现在的人们大多不愿走那条充满挑战的石板古道,人们正在淡忘那个古老的故事,古老的石板路。但好汉亭的传说尚在,好汉岭的雄性尚在,好汉岭人敢于吃苦敢于拼博的血性精神尚在。
  现在的好汉岭充满现代化,也充满诱惑,看那些在石缝间竖立起来的信号发射塔、饮水池、新型建筑等设施,见证了们的智慧,见那些藏匿在石林中的无数个千年溶洞,正在诱惑人们揭开神秘的面纱。当然,山上更多的则是生机盎然。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曾将好汉岭上石缝间土壤当作养家糊口宝地的农民,改变了种植习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这些块块宝地上种上了国外松、杉木、楠竹等,种上桃树、犁树、石榴等,现均已连片成林,繁枝叶茂,春风一吹,绿了山坡,醉了石岗,如果,你有意悠然入山,乐享美景,定会迷恋其中而忘了回家的路。连那些傍石而长的不知名的灌木,也趁机竞姿,爬满了矮石巨岩,夏雨一淋,荫了石缝,遮了石洞,如果,你不小心误入其中,定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别说觅洞探险了。当然,那充满雄性、充满挑战的千年古道,你必须要攀爬一试的,否则,你就不是一位真汉子!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双绣花鞋垫
  
   如果有天
  
   “几”字歌——高二(3)班素描
  
   冬日的郊外
  
   疼痛的正月
372#

昨天的百官:秘密战线“传奇人物”陈养山
  上
  
  “坎坷非凡的人生轨迹,惊险隐蔽的战斗生涯。”这是在我党隐蔽战线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把毕生献身于情报保卫工作的陈养山真实写照。陈养山(1906~1991),原名程仰山,字应驺,曾用化名陈英舟、陈德清、高君实、老王、陈仲英、陈鸣钧等,是我们上虞县百官镇前江村人。曾经在周恩来、陈云、陈赓直接领导下的隐蔽战线上出生入死,是我党的一位红色“特工”,在战斗的岁月里为我党的情报保卫工作做出过重大贡献,也是解放后我国政法战线上的一位杰出领导人。担任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顾问、咨询委员会委员,1991年2月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五岁。陈养山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中共秘密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传奇式领导人,他的一生,有着特殊的功绩,也有着特殊的遭遇。
  陈养山1906年出生于上虞县百官镇前江村,自幼家境贫寒,1913年入读前江民强小学。1919年6月年仅十三岁的陈养山便跟随亲戚来到了武汉三镇一家钱庄做学徒,后来由学徒转为店员。期间发生的“五四”运动和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对他思想产生深刻影响。陈养山从当时由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中接受了很多革命道理,并由此与恽代英熟悉,受到他的引导与教育。1924年7月恽代英曾约陈养山单独谈话长达6个多小时,这对陈养山来说是一次思想大洗礼,使他坚定了革命意志和斗争决心,奠定了终身为革命的思想基础。1924年10月陈养山被吸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中共武汉地委书记陈潭秋宣布陈养山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后由时任青年团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林育南决定,陈养山担任青年团武昌地区特别支部特派员,他所在的钱庄也被中共武汉地委确定为地下交通站。后来由于来同他联系的人太多,终于引起了钱庄老板的注意。1925年5月党组织将陈养山调到了上海团中央工作。从此陈养山结束了钱庄店员生活,开始走上了以革命为职业的战斗生涯。
  1925年5月陈养山在上海担任了团中央交通员。在任弼时的领导下,参与了“五卅”运动的组织工作。7月调回武汉担任武汉团地委代书记,9月受党组织派遣化名陈英舟以国民党员的名义筹建国民党武汉市党部,并任常委兼组织部长。11月又重新调回上海协助恽代英筹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任发行科长,并参与组织了上海闸北区印刷工人罢工斗争。1926年冬,受党组织委派到宁波市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从事统战工作。1927年3月,调杭州组建中共浙江省委组织机构,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杭州白色恐怖严重无法立足,重回上海。其时上海党组织重新调整,陈养山被分配担任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长。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失败后,敌人悬赏10万大洋捉拿起义领导人贺龙,为躲避敌人辑捕贺龙辗转来到了上海,党组织把掩护贺龙的任务交给了陈养山。他不顾个人安危,细心安排,从食宿地点到联络方式,一切都处理得十分周密,保证了贺龙的安全。后来又依据党组织指示,布置交通线把贺龙顺利护送到洪湖革命根据地。在那白色恐怖年代,地下党活动是极端秘密的,许多同志需隐姓埋名,做了好事对方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名实姓。贺龙对陈养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不知其真实姓名,直到十多年后贺龙在延安见到陈养山时才知道了他的真名实姓。贺龙认为陈养山这个人很了不起,向中央建议调陈养山去晋绥边区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调查局局长,中央同意了贺龙建议,这是后话。
  1927年冬受党组织安排陈养山回到武汉从事店员工会工作,由于在武汉的熟人太多,不宜开展秘密工作而返回上海。1928年1月,在浙江海门秘密领导组织农民暴动,孔子读书阁,后被人告密而遭反动军警追捕,在妻子章素贞帮助下隐蔽脱险,碾转回到上海。在等待接上组织关系时,暂避于旧识好友国民党员鲍君甫(杨登瀛)家中,同时积极地做杨登瀛的正面引导工作,树海读书阁。1928年4月陈养山在上海因向党组织引荐了杨登瀛,而被调入中央特科做情报工作,参与了中央特科的创建和一系列活动。此后在周恩来、陈云的领导下,为保卫党中央,保护和营救我党重要领导人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央特科工作期间,陈养山对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敌人内部建立了中央特科的第一个重要反间谍关系杨登瀛。
  原来陈养山极力向中央推荐的人名叫杨登瀛。杨登瀛,孔子读书阁,本名鲍君浦,又名刘君珊,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1919年赴日本留学,华闻读书阁,明治学院肄业。回国后,一度参加学生军。不久,又赴日本,精彩读书阁,在大阪市日支经济通译社就任译员。翌年回到上海,就职于日本人办的基督教青年会。1925年年末,中共党员陈养山在国民党中央交通局(秘密设立于上海公共租界,该局的局长是中共早期党员恽代英)任职时,经人介绍向杨登瀛学习日文,两人遂相识。当时,陈养山所在的交通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广州出版的大批进步的书刊杂志,由广州运到上海再转发全国各地(也只有这样,进步书刊才不至于被各地尚由北洋军阀控制的邮局没收,因为上海其时也在北洋军阀控制之下)。由相识而相熟后,陈养山便经常将《中国青年》、《语丝》、《向导》等书刊送给杨阅读,使杨逐步接触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从而向往进步,并结识了在上海活动的不少共产党人如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杨登瀛还高兴地说,如把这些书刊译成日文寄往日本报社发表,能得到较高的稿费。其实,杨登瀛本人家里亦有不少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有时便赠送给陈养山,帮助陈学习日文。
  1927年,“四&middot,树海读书阁;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以后,陈养山被迫离开国民党中央交通局,转入地下工作,随后又回到浙江老家避风。1928年春节后,他从家乡潜回上海,因为一时找不到党的关系,就暂时避住在北四川路杨登瀛的家里。两人朝夕相见,无话不谈。不久他在一家报馆找到一份职业,另租了房子居住,遂离开了杨家。但两人仍保持了往来。1928年3月中旬的一天,陈养山在报馆突然接到杨登瀛的电话,约他晚上到静安寺路的一家白俄咖啡馆喝咖啡,并暗示说有一件大事须与他商榷。陈养山便问是什么大事。杨登瀛顿了顿,说:“电话里说不清,也不便说。”临挂电话时,杨登瀛生怕陈养山失约,反复强调:“记住呀,是白俄咖啡馆。你千万要记得来呀!”当天晚上7点钟,陈养山如约进入咖啡馆时,杨登瀛早已恭候多时了。陈养山落座后,首先致歉:“杨兄想必久候多时,养山来迟,实在惭愧。”“你我又不是一两天的朋友,何必客气!”“不知杨兄有什么大事相商,金霏读书阁?”“是这样的—”杨登瀛忽地降低声调,凑在陈养山耳旁道出了事情原委:1925年以前,杨登瀛经常到上海伊文思洋行书店买书,结识了在该书店供职的杨剑虹。杨剑虹后来成了上海洋务工会负责人。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日本常有各行业的工会代表到上海来,树海读书阁,想会见工运方面的开明人士,铭华读书阁,并且都是以杨登瀛所供职的上海日本基督教青年会的名义组织和联系的,故杨登瀛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与从事洋务工会工作的杨剑虹交往十分频繁。这样一来,加上又同是广东人,两人的关系遂进一步密切。不久杨剑虹离开上海,到广州投靠了国民党,成了陈立夫的亲信。是年10月间,杨登瀛利用职务的便利,顺道到广州拜访了杨剑虹。1927年,杨剑虹随国民党右派入主上海,亦常去杨登瀛家玩。1928年元月,蒋介石从故乡浙江奉化回到南京复职。这年2月,蒋介石操纵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夺取党政军独裁大权以后,为了对付国民党内其他各派系的反对势力,尤其为了对付共产党和进步势力,特地在自己兼任部长的组织部下面设立了党务调查科,任命中央党部机要秘书陈立夫兼任主任、张道藩为副主任。由于陈立夫的器重,杨剑虹出任该科采访股总干事。不久,陈立夫偕张道藩、杨剑虹自南京到上海,以所谓“办案”为名,同国民党在沪的党、政、军、警机关广泛联络,准备筹建派出机构。杨剑虹便趁机举荐了好友杨登瀛。杨剑虹这样做,一者看在老乡加朋友面子上,金霏读书阁,二者相中了杨登瀛在沪上的广泛交游,树海读书阁,且是个日本通。换言之,杨登瀛是个有用的人才,必将能派上大用场。为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陈立夫不惜放下架子,亲自选定一家日本餐馆,盛宴招待了杨登瀛。盛情之下,酒酣脑热的杨登瀛一时嘴软,竟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答应了陈立夫、杨剑虹的邀请。但是告别陈立夫、杨剑虹之后,待心绪稍稍平静下来,又经过仔细斟酌,杨登瀛不由在内心产生了矛盾,爱看读书阁。所以杨登瀛决定在正式就任前,征求一下共产党朋友陈养山的意见。这就是杨登瀛约陈养山喝咖啡的真正用意。
  介绍完情况,杨登瀛瞅了一眼陈养山,开诚布公地说:“不瞒老弟讲,要我这人为国民党做事可以,但如果当侦探、搞反共,又不告诉共产党,不仅对不起你这个共产党朋友,而且不取得你们的谅解,恐怕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倒小可,只怕这颈上吃饭的家伙也保不住喽!”事情来得如此突然,陈养山一时还未回过神来,他不由怔怔地问,“杨兄到底准备做何具体打算呢?”“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暗地里也帮你们做事。当然喽,同时,我又能从你们这里弄点真假情报。这样一来,我就既可以做国民党的侦探,又不必有生命之虞!”“这件事我还做不得主。不过,既然杨兄如此看重老弟,我一定会尽快给你转来我们的答复。”其实,陈养山当时也举棋不定:如果真如杨登瀛所说,他能在国民党的心脏机关为我们提供情报,那岂不等于从敌人营垒中拉出来了一个反间谍关系?倘若弄巧成拙,则岂不会殃及党的安全,“怎么办?”辞别杨登瀛后,陈养山在心底反复问自己。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按照组织原则,连夜将这个情况写成材料,通过他所在的中共闸北区委上报党中央定夺。
  陈赓在仔细研究了陈养山的材料后,又通过组织安排找到陈养山,详细了解了一下杨登瀛的情况。嗣后在陈养山的安排下,专门约杨登瀛见了一次面,直接了解杨登瀛同国民党的关系。晤面时杨登瀛明确表示愿意将掌握的一切情况提供给共产党。了解了详细情况后,陈赓遂向周恩来作了专门汇报。他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杨登瀛此人比较可靠,因为他历来同情革命,而且在目前的情形下他仍与我党的一些同志相处融洽。因此,我认为他可以做我们的内线人物。”周恩来沉吟了一下,说:“像杨登瀛这样一个人,政治上虽然不是很可靠,但在隐蔽斗争中,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至于是否使用杨登瀛,我将同罗迈(即李维汉)、亦农等同志商量后才通知你!”周恩来想了想,又对陈赓说:“考虑到特科工作的特殊性,今后,由你做我的单线联络人。同时,我还考虑了一下,你应该有一个化名,你看叫王庸怎么样?”“好的!”几天后,周恩来正式通知陈赓,说中央已同意谨慎使用杨登瀛。他还交待说:“今后先暂时由你跟杨登瀛单线联系。至于他个人有什么要求,你可以先酌情答复他,然后向我报告。还有,陈养山同志以后就归你使用了,免得你当个光杆司令。”
  陈赓主动约见杨登瀛,见面时陈赓高兴地紧紧握住杨登瀛的双手,对他说:“登瀛兄,经请示中央,同意你做我们的内线,希望你忠实地为我党工作。”“谢谢贵党对我的信任!”“以后,我们也算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认为目前你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还不高,希望你利用同杨剑虹的特殊关系,尽量多地接近陈立夫、张道藩,争取尽快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重用。同时,希望你能在近期内迅速展开工作,多接近市党部、淞沪警备司令部、市公安局和英法租界巡捕房。你有什么要求,我们会尽量满足你。”“我一定尽力而为!不过,张道藩最近要在上海举行婚礼,他有意让我具体操办。现在,我手头确实有点紧……”“这很好呀!这是接近张道藩的最好的机会了。你放心,至于你打给张道藩的包封,我会随时替你准备好!”
  原来刚刚接替陈立夫出任党务调查科主任一职的张道藩,是个十足的伪君子。他是贵州盘县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曾留学法国巴黎,学习西洋油画,和徐悲鸿可谓师兄弟。这时他一边私下追求画坛宗师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一边又在上海宣布与一名法国女人结婚。为了把婚礼办得轰轰烈烈、风风光光,他特地邀请洋派人物杨登瀛替他具体操办婚事。杨登瀛接受陈赓的指示后,很卖力气地帮张道藩布置洞房、筹备婚礼,忙得不亦乐乎。待到张成亲那天,高朋满座,热闹非凡。杨登瀛还亲手奉上了一份厚礼:一百块大洋。须知,当时国民党一名正式特务的月薪才只有九十五块大洋!婚礼结束后,张道藩自然对杨登瀛感激涕零。他极为爽快地说:“登瀛兄,以后你尽管放心大胆地做事。凭你的才干,前途是无量的。记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只管来找我就是!”杨登瀛这次给张道藩操办喜事,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他是张道藩的贴心死党!半年以后,张道藩升任国民党中组部秘书兼侍从室秘书,后来历任国民党中宣部长、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抗战时期还随蒋介石出席了开罗会议。但不管职务升迁与否,他始终对杨登瀛心存感激之情。因而三年后因顾顺章叛变而被捕的杨登瀛仅坐了半年牢,就被他保释了出来。此是后话。我党利用这一关系,获得了敌人许多极其重要的情报,掌握了敌人行动规律,使党组织及许多党员免遭破坏与逮捕,并利用杨登瀛所提供的情报,有力地惩罚了叛徒。如在营救我党早期领导人彭湃(后因故没有成功)、镇压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营救任弼时等事件中的重要情报,都是由杨登瀛通过陈养山向党组织提供和帮助化险的。
  1931年原中央特科的顾顺章叛变。陈赓长期与顾顺章一起工作,因此已经暴露,上海再也留不下去了。周恩来决定把陈赓转移到天津开展地下工作。当时天津的地方党组织由于叛徒张克云(张开运)出卖遭受严重破坏,安子文、周仲英、刘亚雄、陈再道等一批党的负责人均遭被捕,一片白色恐怖,党的地下工作者活动很不容易。1931年4月的一天,乔装打扮的陈赓,由上海登上了开往天津塘沽的一艘英国客轮。顾顺章的叛变,虽然在钱壮飞的暗中努力下,上海党中央未被一网打尽,却也损失惨重。陈赓是特科的情报科长,又和顾顺章一起在苏联“契卡”受过训,为防不测,周恩来命他立即设法转移天津,到北方去开展革命斗争。陈赓身穿灰色丝绸长衫,深色绸裤,脚蹬一双崭新的布鞋,脸上是商贾惯有的似笑非笑。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王根英和3岁的儿子知非,王根英扮成“老板娘”。“账房先生”是陈养山,还有一个叫张麻子的“帮工”。陈养山是周恩来特意安排的随行,肩负两个使命,一是护送陈赓一家安全到达天津。顾顺章叛变,处境最危险的是周恩来和陈赓,周恩来避走广州前,叮嘱特科身份没暴露的陈养山,一路确保陈赓的安全。二是跟随陈赓到北方继续搞特科工作。
  在海上颠簸了4天后,客轮到达塘沽,住进了法租界的交通旅馆,对外称陈赓来天津开店做生意。住下后,陈赓马上让陈养山去北平联系胡鄂公。没想到,胡鄂公在陈赓到天津的时候也动身去了上海。原来,顾顺章叛变的两个月前,中共顺(天)直(隶)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京津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安子文、周仲英、陈原道、刘亚雄等同志被捕,关押在天津警察局。周恩来得知后,指示北平的胡鄂公和杨献珍赶往天津设法营救。化名“王同志”的陈养山设法与留在天津的杨献珍联系上。杨献珍当年住在天津大同公寓,他得知陈赓来天津后很高兴,马上把陈赓和“王同志”秘密请到自己住处。不久,杨献珍到北平送情报时不幸落入魔爪,出狱后与“王同志”再没见过面,直至半个多世纪后、北京市公安局党史办公室主任于行前辗转找到杨献珍了解这段经历时,杨献珍方知当年和自己同居一室的“王同志”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陈养山时,不禁哈哈大笑。陈赓与陈养山化装成商人到达天津后,在与杨献珍接上关系并准备开展有关救援事宜时,不料杨献珍也遭敌逮捕,使救援工作搁浅。于是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清查叛徒工作上,经过仔细清查与盯哨,终于摸清张克云的活动规律,并由陈养山专程赴上海报告党中央,后由从上海派来的“打狗队”(当时我党地下工作分工很细,“打狗队”是专门负责执行镇压叛徒任务的),将其镇压。后因天津党组织遭破坏的情况非常严重,难以立足开展工作,加之敌特中认识陈赓的人又很多,行动非常不便,随时都有遭被捕的危险,于是陈赓与陈养山化装成伤员,经山东青岛回到上海向陈云汇报了天津之行的工作情况。
  1935年9月中央特科撤销,由于陈养山在中央特科的资深经历和曾以新闻记者进行情报搜集活动的身份,被党在上海的“中央临时局”派到重庆开辟情报工作。陈养山化名陈仲英,以新闻记者身份赴重庆,与陈昌、陈克寒3人一起,利用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兼省银行总经理刘航琛所创办的《新四川通讯社》这一刊物为掩护,并通过刘航琛(原任四川军阀刘湘所辖第21军财政处长)的关系,与国民党重庆行辕政训处(情报处)建立情报联系。陈养山打着政训处的招牌,广泛利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机关及地方军阀各派势力,大胆开展情报工作,搜集了那些国民党中央和地方军阀的党政军动向、军力配备及相互冲突、国民党军部党部与地方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重庆经济界与各地资本家的矛盾等等大量秘密的和公开的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情报,价值极高。陈养山还广泛联络各方社会人士,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秘密领导和参加了重庆、成都等地的有关抗日救亡活动。
  
  下
  
  1936年7月为了开展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统战工作的需要,陈养山被党组织调到西安,他化名陈鸣钧,以《西北文化日报社》记者身份,从事党在西安的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并协助左翼作家吴奚如编辑出版由张学良出资创办的《文化周刊》,开展参与联络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在西北军中宣传我党反对内战,团结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后,为保持与延安的联系,陈养山奉周恩来之命筹建《红中通讯社西安分社》,专门负责向西安的各家报社及社会团体印发西安红军办事处抄收的《红中通讯社》的新闻和我党发布的抗日文告、宣言等。《红中通讯社西安分社》建成后,陈养山被调入党中央西安情报站,专门从事情报工作。为推动西北地区的抗日救亡和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进行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搜集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要价值情报,做出了显著成绩。西安情报站以工作卓有成效和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1940年6月陈养山奉调回到延安,先后担任中央社会部地方工作科科长、情报干部培训班主任、中央党校第七支部书记及干部科科长等职,其间负责过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政治审查工作,并出席了党的“七大”。1944年底,经贺龙向中央提议,陈养山调晋绥边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晋绥分局调查局局长、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局长、中共西北局社会部部长、西安市军管会保卫处长、西安市公安局局长等职,陈养山在1945年至1949年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七大”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参与领导了晋绥边区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工作,领导广大政法干部开展对敌斗争,他认真贯彻党的“七大”所制定的路线、方针,领导广大政法干部,开展对敌斗争,并参与领导了某些大、中城市的接管工作,在肃匪反特、保卫边区、建立和巩固革命政权等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彭德怀、刘少奇、贺龙等中央领导人的赞扬。
  建国初期,陈养山先后担任了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检察署署长、华北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华北公安局局长(1952年)等职,为巩固新生政权,夺取“镇反”和“三反”、“五反”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1954年陈养山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在1958年在“左”的错误影响下,陈养山同志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分。第四届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司法部党组被错误定性为“反党集团”,陈养山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降级,并受党纪处分,被下放到北京清河制呢厂上班。
  1960年中央组织部根据李克农同志的提议,调陈养山到中央调查部工作,承担为中共党史提供历史资料的工作。他随李克农收集我党情报保卫组织创建时期的历史资料,整理编写了十余万字的《中央特科史稿》和一批烈士的传记资料。
  1966年2月中央组织部调陈养山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革委会副主任。他在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不顾身体状况,坚决抵制林彪和“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全心全意为宁夏的发展而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养山才得到了平反。1983年中央撤消了对陈养山、郑绍文等九位同志的处分决定,蒙冤达二十年之久的司法部党组“反x集团”案彻底平反。1978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恢复后,陈养山在1979年2月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82年5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顾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检察机关的恢复重建工作,同高检院党组同志一起,总结建国以来检察工作的历史经验,彻底批判林彪、“四人帮”对政法工作的诬蔑和破坏,消除“左”的思想对检察工作的干扰和影响,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新时期检察工作的方针和任务,调查解决检察机关重建后队伍和业务建设上的问题,为检察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直到1991年2月22日因病去世。陈养山是中共七大和八大代表、第四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陈养山是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中共秘密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传奇式领导人。1924年至1940年他一直在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敌占区从事情报和统战工作。经常同敌人周旋,无私无畏,但从未被敌人发现,也因此陈养山被誉为隐蔽战线的“福将”。许多人曾问过陈养山,“你长期在龙潭虎穴中闯,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敌特怎么没有发现你?难道你有什么秘诀吗?”陈养山回答道,“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胆大心细,沉着机警,临危不慌,守口如瓶,就能避免出事。”同陈养山同事多年,深知陈养山的罗青长曾说过:“这并非他有什么决窍,而是由于他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的斗争艺术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而陈养山的夫人章素贞则说,其实他还是有诀窍的,第一他外出办事不坐车。这样,发生险情可以马上躲掉,而且常步行既能熟悉街巷环境。第二,他不照像。这样敌人不掌握他的容貌形象,能避免敌人的追捕。第三,他办事不作记录,凡事都记在脑子里,能避免泄密。陈养山的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他老成练达的斗争艺术。陈养山严守党的机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章素贞也是直到1940年陈养山回到延安,组织上向她说明真相后,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
  陈养山长期在隐蔽战线工作,同党外人士杨登瀛关系密切,当他发现杨登瀛思想进步,且与日、伪、和敌之特、军、警、宪、洋人巡捕房的人很熟时,就及时向中央特科提供情况,为建立我党第一个反间谍关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和负责人的安全,有着特殊的功绩。陈养山是我党隐蔽战线的英豪、是忠诚廉洁的公仆,他以不平凡的事迹造就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以踏实的脚步踩出了一条正直的人生之路,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陈养山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了六十七个春秋。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在战争环境中,不管情况多么险恶,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英勇顽强地坚持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他在遭受打击、迫害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一直忍辱负重,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并呕心沥血地搜集整理了十万余字的党史资料,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对党的无比忠诚。
  陈养山具有一个共产主义者的高尚品德和革命情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遵守党的纪律,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严守党的机密;他顾大局,识大体,能上能下,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他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平易近人,关心和爱护干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深得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敬重;他学习刻苦,勤于动脑,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读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央文件,撰写文章及回忆录。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实事求是,一丝不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养山用毕生心血献给了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的,家乡人民更不会忘记他。陈养山同志永垂不朽!
相关的主题文章:

  
   心,未曾远离
  
   冬至_3
  
   Q缘
  
   一粒沙
  
   《泉州刺桐花赋》并序
373#

赵州桥游记
   我最早知晓赵州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的语文课本中曾提到了赵州桥。并配有赵州桥的图片,还有一个石匠抡着铁锤凿石的形象。文中介绍了赵州桥是由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建造的,铭华读书阁。后来的数十年记忆中,脑海里只残留着这些碎片,直到九年前的也是一个冬天,我才亲眼见到了赵州桥。当年从赵州桥归来时就想写游记,只因才疏学浅和笔懒只因没有成文。今天浏览微信圈,爱看读书阁,拜读了军旅作家乔秀清《知春草》的几句话:“赵州石桥什么人来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这几句歌谣勾起了我当年的思绪,树海读书阁,吊起了我的胃口,我便提笔答道:“赵州石桥鲁班爷来修,精彩读书阁,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边回答着,我的思绪便把我带到了2008年那个冬天,我与梦想中的赵州桥见了面,华闻读书阁
     我们一行30多人乘大巴车,过了河北赵县县城不远就见到了赵州桥公园。一进公园,就见一宏大的招牌上写着《中国石拱桥》碑文,我便举起相机&ldquo,孔子读书阁;咔嚓、咔嚓”拍了下来,刚才重新搜索照片,碑文清晰可见:“中国石拱桥  &nbsp,树海读书阁; 茅以升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hellip,树海读书阁;”这就对赵州桥给予了充分肯定。
     匆忙中简单拜读了碑文,我便随团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缓缓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路两旁的数尊石雕,记得有八仙雕像: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hellip,树海读书阁;…几位大仙惟妙惟肖,金霏读书阁,栩栩如生,在这里会面了,这仿佛是仙界与人间的对话,金霏读书阁,也衍生出莫名的感觉。还见一“小放牛”,一个牛童顽皮地坐在牛背上,如亲临其境;还见&ldquo,孔子读书阁;柴王推车”,柴王爷用车推着一块巨石,是那么泰然自若,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一边行走,一边观赏,一边遐想,不觉赵州桥就赫然立在眼前,心想,啊!今天我终于在这里见到你了,这是穿越1400多年的神会,我不由怦然心动。我乘兴沿石阶走向石桥洞,用手轻抚着石拱桥,感到了由衷的亲切和震撼,直抵我的心灵深处。撼动我心灵的是,赵州桥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历经了多少战乱袭扰,只留下了千年历史的烟尘和岁月的斑驳,依旧雄踞在这里,真堪称是中国的脊梁,我敬佩你的坚强。
我还敬佩你的神奇。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赵州桥还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著称于世。桥面跨度大更显示出设计者的智慧和力度,这37.4米的跨度真是世界奇迹;桥面拱起为了方便桥下通航,我见桥洞处有几条小船,我在想象着千年来在这里通航的情景;桥面的设计宽阔便于人们行走在桥上便利,视野开阔,具有视觉审美,赵州桥的创举乃人间奇迹。
     我曾凭栏赵州桥上,我抚摸着桥上的栏杆,仿佛感到了桥的心跳,顿有一种跨越千年的感觉,我的思维随感觉展翅飞翔,我联想到初建时的赵州桥,我仿佛见到了当年的李春们坐在这里,抡着铁锤建桥的情景;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凿石建桥的声音,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已穿越千年,依然那么清晰;我还仿佛见到了建桥成功,桥上一片欢腾的情景。那是对李春的盛赞,更是为中华民族的庆典。
     我也曾徜徉在赵州桥上,每走一步都会对千年历史产生美好的遐想:我想象到了千年来的历代皇帝佬儿在桥上走过,历代的官宦们在桥上走过,平民百姓们也在桥上走过,赵州桥是无私的,对任何人都一样。桥上留下了千年的足迹,留下了不知多少人的足迹。凡是走过它的人都会留下美好的遐想。
     徜徉在桥上、桥洞旁,坐在桥头的石墩上,我和同行相互间不停地拍着照片,在“咔嚓、咔嚓”的瞬间里,在一个个美好的角度,定格我与赵州桥的合影,这是一种感情的凝聚。
     赵州桥之行,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我在想,赵州桥建造时的初衷是为了造福于人民,是为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在造福于人民的同时,又创造了世界之最和人间奇迹,让世人为之惊叹!
     赵州桥归来,察今思古,触景生情,感到此行不虚,受益匪浅。
     乔显德
相关的主题文章:

  
   信仰
  
   让我如何遇见你
  
   不是很想你
  
   “撸起袖子加油干”,警惕被“俗”成“万能套”!
  
   “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文学之趣谈
374#
375#

晚唐钟声
  每读史至一个王朝的末期,孔子读书阁历史的记载常给人留下一堆杂乱无章的印象。民生的困苦触目惊心,宫廷上走马换灯式的变局似一幕幕层出不穷的闹剧。世相的纷繁无序令人眼花缭乱,一种无力回天的败落近乎宿命般难以理喻。有唐一代因其辉煌的文治武功引后人无限遐想,而它耗散心魄的过程就尤其使人扼腕长叹。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华民族千古之痛,历史从灿烂的顶峰开始跌落。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一次又一次重挫帝国的元气。及至晚唐,国运变得愈来愈扑朔迷离,整个民族仿佛是漂流在大海上的航船失去了目标。政治上旧弊未除而新患又生,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ldquo,树海读书阁;牛李党争”加重了朝纲的腐败。这一次朋党之间的倾轧就连晚唐最伟大的诗人也莫名其妙地深陷其中无以自拔,给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添上了怅惘的一笔
  这位大诗人就是唐代诗坛的殿军入物李商隐,他身后家喻户晓的声名比之其一生的坎坷遭遇常令人不胜唏嘘。诗人早年的经历就颇值得同情,九岁丧父,家无长物,生活困窘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作为长子且身后尚有弟妹五人,他肩上的担子也够沉的了。为了全家的生计,他在历世择业上没多少选择的余地。这位家无恒产且出生小官僚家庭读书人,做官成了唯一的出路。在那个以诗文取仕的时代,所幸的是他从少年起就练就了一手好文章,以至于因擅长古文早早就与一些士大夫开始了交游。
  李商隐十七岁时,不知是因为父执的关系还是文章出众,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李商隐入幕任巡官。这对饱受艰虞困顿的李商隐来说,无疑是一次无法推拒的机会,他欣然入幕,踌躇满志,而未来的遭际也在此埋下了伏笔。
  所谓“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一派与李德裕,精彩读书阁,郑覃为首的一派,长期而激烈的政治倾轧。他们在政见上并没有什么真正大的分岐和对立,而主要为派系之间的意气和权力之争,金霏读书阁。他们互相攻讦弄得朝廷上乌烟瘴气,以至唐文宗都慨叹说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而令狐楚就是牛党的重要成员,曾官拜宰相,权倾一时。
  令狐楚其人倒颇有才具。唐代官方文书通用今体(四六),善于做骈文是仕进的顺利条件之一。而令狐楚则是做今体章奏的高手,就连爱好文墨的唐德宗也对其称许有加。李商隐入幕后,令狐楚对他格外关照,亲自指导他做今体文,铭华读书阁,并让他与其子令狐绹交往。很快李商隐就青出干蓝,以擅长今体文而名闻当世。此时的科场也为朋党之争所渗透,金霏读书阁,李商隐曾两次赴京应进士举都名落孙山,直到李商隐二十五岁第三次应考时,才由己成为朝廷重臣的令狐绹的力荐下登进士第。应该说令狐一家是有恩于李商隐的,李商隐对此也心存感激,爱看读书阁。他曾在&lt,华闻读书阁;<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中写道“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表达了自己对令狐楚的知遇之恩的深深谢意。到后来与令狐绹疏远和反目时,树海读书阁,他每忆起当年的交游和情谊就伤感不已。
  导致李商隐后来处境尴尬并终身郁郁不得志的原由是:李商隐在令狐楚死后不久,孔子读书阁,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而王茂元当时被视为李党,树海读书阁。更以其对李商隐的赏识,把自己美丽聪明的女儿也嫁给了他。由此遭到令狐绹的忌恨,视之为“背恩无行&rdquo,树海读书阁;。其实当时的李商隐位微年轻,对朝廷显贵们之间的恩怨未必知情,何况他也急需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他从来对党派之争毫无兴趣,也没料到以后竟如此为他人所不容。而令狐绹纯属一位政客,既无乃父之能又心胸狭窄。李商隐虽为此反复向他解释,令狐绹仍一直耿耿于怀不予谅解。李商隐在<<九曰>>这首诗中曾因此感叹道: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叫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得再窥.
  就诗歌而论,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而且今体章奏的水平赫赫有名.以唐代对诗文的重视,他被擢拔而列居显宦应该不是难事.何况他满脑子忠君报国的思想,一心渴望建功立业,也颇留意于官场上的进取.他辗转于各幕府之间,虽所任吏职都不高,却常为主政者器重并委以重任.如郑亚出为桂州刺使,桂管观察使期间,李商隐被延聘为幕府中的支使掌书记.郑亚不仅在重要章奏上依仗他,还为了交通诸侯争取援助,曾派李商隐出使江陵,与任荆南节度使的郑肃发展紧密的关系.当郑亚治下的昭州缺乏刺使的适当人选时,竟派只有幕职的李商隐暂摄昭州.这些都说明李商隐是颇具政治才干的.象他这样一位有抱负的杰出人才,在朝中每次只能得到一个不过六品的闲官.逼得他屡次离开长安而侧身幕府浪迹天涯.唐代士大夫是重视朝官轻视外任的,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在朝中所遭受的排挤有多大,一首<<安定城楼>>道尽了个中滋味: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不幸和苦难虽难免令人意气消沉,但愤而为文也使李商隐的诗歌不同寻常起来.政治上的忌讳导致他的诗朦胧晦涩,意旨幽远.心中的郁悒所孕育的慷慨之气,使他的诗风沉郁顿挫直追杜甫.王安石说:”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可谓不刊之论.在他诗中时常表现出来的缠绵悱恻之情,是他多愁善感的性格富于审美意味的流露.而他化用典故之妙,能指和所指浑然一体所营造的意境之美,从古至今无人能出其之右.
  纵观李商隐凄苦的一生,也许对他最大的打击来自夫人王氏的早逝.夫妻俩感情相当好,对处处受挫长期漂泊在外的李商隐来说,这个美满的家庭无疑是他精神上的重镇.王氏的去世不但使李商隐失去了一位相依为命的伴侣,也使儿女们幼失慈母孤苦无依.他沉痛地叹道:”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从此以后李商隐变得意绪萧然,情绪大大低落.他在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孤独自怜,很少与人来往.柳仲郢举行的宴会和游乐,他也常常称病不去.甚至为排遣愁闷一度以佞佛相慰,自己出钱在长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创建了石壁五间,并用金字勒妙法莲华经七卷。大概因为看到李商隐中年丧妻,生活孤独,柳仲郢曾打算赐一名乐伎给他,但李商隐却婉言辞谢,这可以看出他对亡妻的感情之深。刻骨铭心的痛苦加深了他独特的凄美忧伤之情,在他千古传颂的名篇《锦瑟》一诗中臻于极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李商隐晚年所作的自叙诗,是他最令人着迷也被人诠释最多的佳作。这是他一生诗化的概括,其意蕴深致,斑驳陆离,朦胧凄美的艺术形象,可谓诗史上晚唐钟声最动人肺腑的鸣响。不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后诗唐之风就一撅不振了,而帝国在千疮百孔中也加快了衰亡的步伐。
  与李商隐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其命运也与他有相似之处。一位是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他不仅诗文卓异,也极富政治头脑,还熟知兵法。他作的《难言》一文针对时政鞭辟入里。武宗朝讨刘稹时,他上书李德裕言兵事,史载讨平刘稹的过程“略如牧策”。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终其一生也未能出将入相列位高官。原因是他曾入过牛僧儒的幕府,被视为牛党,遭到李党的排斥。他因此渐趋颓废,以至于后来不无自嘲地写道:“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嬴得青楼薄幸名。”李商隐很赞赏杜牧的才华,曾赋诗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这不仅是对杜牧的辨护和安慰,也是夫子自道。
  温庭筠也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是唐代最重要和带开创性的词宗,与李商隐情同手足,时人号为“温李”。这位生活浪漫又性格傲岸的文人,也是因得罪了权贵而不得志。《唐诗纪事》里载:“宣皇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庭筠)修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这种剽袭他人诗文而后恼羞成怒的行径,可看出令狐绹人品之低劣
  李商隐晚境之凄凉真让人不忍去想象,历史的记载对此仅片言只语,语焉不详,只能从他诗文中才能找到令人黯然神伤的心迹.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
  人间路有潼关险,天外山惟玉垒深.
  日向花间留反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三年巳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写意>>
  世道艰难之叹,穷愁末路之悲,融入这如画的诗境之中,其迷茫怅惘之情,与早年奋发有为之慨恍如隔世.诗人四十六岁就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怀才不遇的一生,他死后仅仅四十八年,大唐帝国就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坍塌.
相关的主题文章:

  
   徜徉在文字的女子
  
   追念我的父亲
  
   女人 请不要这样做
  
   【华东之旅】过眼的风景
  
   夏夜雨后独望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