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122232425262728» / 6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My iPhone Won't Update to iOS 13 [copy link]

361#
362#

我愿意,铭华读书阁
  
  如果
  
  也许,精彩读书阁,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傻的女人
  你却教会了我真诚,金霏读书阁
  
  也许,爱看读书阁,你是这个最不可爱的女人
  你却教会我了现实,树海读书阁
  也许,金霏读书阁,我上一辈子是一粒种子,
  你用土壤把我孕育成苍天大树。
  也许,我是佛前的三朵莲花
  等候了千年,
  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如果可以的话
  我愿意轮回百年、千年
  甚至一万年,等待你的出现
  那又如何?
  如果,
  是我的冲动,
  把你吓着了,我愿意化为尘埃,
  让你无处寻找我的影子。
  如果,如果
  让我做你的男人
  请你给我一个眼神
  给我一个拥抱
  
  如果,
  有一天,
  你看到了花凋零,楼已空
  请不要悲伤
  我会破茧成蝶
  伴你一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寻找_7
  
   《想念不曾走远》
  
   《当爱情来敲门》(微小说)
  
   古风.雁城偶遇
  
   “丰碑”之二梦呓
363#

老妪我出嫁了,金霏读书阁
  老妪今年七十一,树海读书阁,老伴十年前归西
  七女三儿都成家,金霏读书阁,撇下老欧过生涯
  大儿不理又不问,铭华读书阁,小儿当时没成家
  大学就读攻学业,孔子读书阁,没有学费扫厕所
  买种子还干零活,华闻读书阁,省吃俭用读大学
  老二儿子还算孝,树海读书阁,就是媳妇没法说
  常常把儿来审问,骂声不断起风泼
  大儿媳妇更可恶,掐我电甩我的锅
  逼的我真没法活,女儿们家去小住
  东游西转过生活,总觉不是自己家
  一心想到小儿家,儿子孝顺媳妇恶
  摔碗砸瓢脸色多,嫌我做饭不好吃
  嫌我没把孩看好,偷偷回家来查我
  今天吵来明天骂,真想再找个婆家
  一天我把楼来下,见个老汉把话说
  他没老婆我没夫,一见钟情喜言多
  他叫我搬他家住,儿子媳妇没啥说
  风波一浪又一浪,他的儿女闹开锅
  
  说啥娘才刚去世,不能找个乡下婆
  俺俩情谊不可分,双双私奔到农村
  不图金钱和财富,你恩我爱过生活
  真爱感动天和地,他的孝子来接我
  从此我又有了家,老妪我又出嫁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仿作《布列瑟农》歌词
  
   北京日记之,秋未时节
  
   站在京杭运河特大桥上
  
   我们,曾经有恃无恐
  
   一生的祝福
364#

南沟苇塘
槐山是永寿县境内一座有名的山,三条苍莽的余脉朝东北方向蜿蜒而去,一直延伸到浩浩汤汤的泾河畔,远远望去,就像三条巨蟒俯首饮水。若从反方向远观,则像三天巨龙昂首撕咬,结穴处就是槐山主峰,金霏读书阁。我们村子就座落在槐山脚下中间的那条棒槌梁梁上,铭华读书阁。这里,金霏读书阁,我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叫“棒槌梁梁”,这是老家人一种形象而夸张的说法。言下之意便是这条梁塬面太窄,树海读书阁,太短,孔子读书阁,太小,像个农村人家里常用的棒槌而已。
  
  南边的两条土梁之间是一条空阔的大沟,由于在村子南边,大家就叫它南沟,爱看读书阁。记得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全村人男女老少,华闻读书阁,起早贪黑,热火朝天,在沟渠的上游建起拦河大坝,修成了一座水库,积蓄了满盈盈一潭子水,水里还养上了鱼。堤坝以下,地势开阔平坦,水草茂盛,人们就弄来好多芦苇根,树海读书阁,一层土一层根,深深地埋下去了。就这样苇塘建起来了,山沟沟里从此平添了一道亮丽的江南风景
  
  芦苇是我见过的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惊蛰刚过,一阵阵春风化作一场场细雨那些芦苇就秧苗似的,齐突突、旺火火地长起来。这时,孔子读书阁,我们一群小孩子就跟随大人,头顶丽日,身披和风,树海读书阁,挎着篮子,三五成群来到河塘里,或在苇丛里挖荠菜,或在坝堤上捡地软软,或者循着汩汩流淌的水渠拔着绿生生的野芹菜,树海读书阁夏天里,精彩读书阁,老天爷总是隔三差五下雷雨,雨水从两边的沟沟渠渠里,哗哗啦啦流下来,咕咚咕咚,一股脑儿灌进苇塘里。饱饮着充沛的雨水,享受着灿烂的阳光,芦苇见风见长。不几天,就长成了一堵密密匝匝的绿墙。如果遇上旱年,人们就会适时打开闸门放水出来,美美地灌上一气。
  
  所以,夏天是苇塘风景最美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玩得最快乐的时候。一吃过午饭,我们就呼朋引伴,驴喊马叫,把牛羊赶下南沟,吩咐几个小一点的孩子看管牛羊。其他人就都轻骑兵似的钻进了苇塘。河滩里简直安静极了。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啾啾鸣叫,蝉在附近的树林里嘶哑嘶哑地苦吟,时不时可以听见野鸡在苇塘深处掸翅膀的声音。一阵凉风悠悠吹来,青冉冉的芦苇荡就一波一浪摇曳起来。密密丛丛的苇叶兴奋地颤动着,摩挲着,发出一阵阵飒飒的轻响,如同细细的龙吟。苇塘中央,一条欢快的小溪咕咕哝哝向下游流去。周围一洼一洼的积水里,一群翠绿色的青蛙跳来蹦去。我们猫下腰在苇丛里,钻来钻去,撵着,逮着。忽然,一只野鸡就被惊得嘎嘎嘎大叫着,像炮弹一样射了出去。孩子们一哄而上。啊,一窝淡青色的野鸡蛋,拿在手上,光光的,暖暖的。能找到野鸡蛋,这是我们最初的期盼,也是最大的收获。大家一下子羡慕得不得了,便都纷纷四散开来,专心找起了野鸡蛋。当然,最快乐、最幸运的是,我们有时候也能在旺相的草垛里,找到野鸭的窠巢,抓到几只乖巧的小鸭子,抱在怀里玩。特别是那雄鸭子,除了一身灰色的羽毛,一双橙红色的大腿,还有翠绿色的大逗号似的头,简直可爱极了。
  
  大约到了八月份吧,南沟河塘里的芦苇就开花了。一支支挑在芦苇顶上,像长长的鹅毛,像白白的蜡烛,随风摇曳,动荡不已,悠悠忽忽,飞得满天都是。站在沟边远远望下去,整个河塘里就像落了一层薄薄的雪,白茫茫一片。白露为霜的时候,芦苇就真正成熟了。每每到了这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就整天嘹亮地喊叫着,让社员去收割芦苇。河塘里一下子到处都是人,他们把割下的芦苇捆成一搂抱粗的梱子,然后就拦腰扛起来,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杭育杭育爬上沟。约摸过上一个月,大队的院里就堆得跟山一样谷堆了。
  
  这些芦苇大多数是卖给外地人一车一车拉走。有一年,来了一个河南的席匠,他教会了村里的几个人怎么用苇篾编织炕席、编织粮囤。跟着,我们就在秋天的窑脑脑上,看见男女老少许多人坐在禾场上,手里不停地剥着苇叶。年轻的席匠们用一个自制的工具快速麻利地花着苇秆,然后推来一个圆滚滚、光溜溜的石碌碡,人站在上面,用脚一前一后,蹬着碌碡碾轧着苇篾。随后,整个冬天,他们就在窑院里,或者屋子里,席地而坐,马不停蹄地给这家编织炕席,给那家编织粮囤,人红得简直像灯笼。看着那些细长的苇篾,在他们怀里跳跃着,跳跃着,眨眼间就变成了一件雪花般的美丽图案,心里真是羡慕透了。
  
  后来,农业社散伙了。人们抢着要承包南沟苇塘和水库,争执不下,老队长就和一帮干部商量着,把它承包给了一个残疾人。记得每年端午节前夕,村子里就有人专门来收购苇叶,那个人出钱雇村里的女人们下沟摘苇叶,卖了一车又车,让大家感到非常眼红。过了几年,也许是由于长久没有维修的缘故,水库坍塌了,慢慢干涸了,枯竭了。
  
  就这样,苇塘也跟着稀里糊涂、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我的童年也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现在想起来,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心疼的事情啊!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纸的距离,璀璨了多少个夜晚
  
   一个人的惆怅
  
   Don‘t be stingy with your arms
  
   2017——起航!(散文诗)
  
   将帅吟——写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之二)
365#

红梅花儿开
久居陋室中,不知春已来。
  
  今天下午,暖阳高照,金霏读书阁,移步龙角山成了户外活动的首选。我很久没有去感受龙角山的神韵了,在这个冬末春初的下午忙里偷闲终于如愿,爱看读书阁。刚爬到山腰,便遥遥望见一片火红的林子——那是怒放的红梅。林子位于吴道子广场西侧的山坳里,周围的花草树木早已叶落枝枯,暖阳下的微风还夹带着冬日的余寒,孔子读书阁。在峰回路转的一刹那,忽然看见一片热情似火的花海,孔子读书阁精神为之一震,心头也温暖舒适了许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疾步向前近到广场,准备居高临下感受红梅的娇艳,树海读书阁。可广场上满是喝茶打牌的人们,我在其中难以穿行,又显得有些另类,树海读书阁,遂放弃了对这片林子的亲近。
  
  龙角寺下面还有一片红梅林,凡是本地人都知道它的存在,我立马转向赶往那里。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这片林子的红梅没有山坳里的开得整齐烂漫。外边最向阳的几株,显然已经怒放了一阵子,树海读书阁花朵呈现出紫红并且有些焉涩了,树海读书阁。中间的几株开得正欢,一朵朵花儿妖娆在枝头,如新婚燕尔的女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丰腴。靠岩边的阴暗角落里,花儿才刚刚开放,密密麻麻的花骨朵缀满枝头,有的已情窦初开,有的还青涩得可爱,精彩读书阁
  
  红梅和腊梅同属梅氏宗支的女子,但它们却有着迥异的性格。腊梅温婉、含蓄、静美,显得孤洁高雅,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发的那种。她喜欢在凌雪寒风中绽放,以自己独特的风姿征服着世界。腊梅晶莹透明,活色生香,华闻读书阁,有诗为证:梅须逊雪三分白,铭华读书阁,雪却输梅一段香。腊梅花开的时节,树上还残留着一些或青或黄的叶儿,那花总是在叶儿的掩盖下才羞羞答答掀开盖头,露出那娇媚迷人的脸蛋。红梅花儿则不同,她性格刚烈、坚韧、执着。在严冬,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睡大觉,待到春天快要来临时,她才一下子掀开身上的被单,露出性感撩人的身姿,金霏读书阁。就这样,她一下子惊艳了世界。红梅盛开的时节,树叶早已掉光,光秃秃的树枝上除了花还是花,红艳艳的醉人眼。
  
  对于红梅的秉性,我几年前见识过。那时我在乡下工作,学校操场内侧是几米高的页岩岩坡,为了防止页岩风化滚落,学校在岩底用条石修砌了堡坎,在堡坎与岩体中间的缝隙地带栽上了红梅。看着那一排整齐的酒杯般粗的梅树,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能存活吗?冬末春初的时候,她竟奇迹般地冒出了花骨朵,枝头上、主干上、枝丫处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花骨朵迎着风雨成长,一天一个样,针尖大,米粒大,碗豆粒大……最后绽放出一朵朵红艳艳的花。花儿引来了釆花的蜜蜂,也引来了赏花的人们……
  
  花开花谢后,枝头上便开始冒出红褐色的嫩叶,不出几日便覆满枝头,整个树冠就郁郁葱葱的了。
  
  当人们还沉浸在对花儿眷恋,对叶儿的赞美中时,上级的安全检查却说,堡坎只能巩固岩体的基部,却无法阻拦坡顶的滚石。后来,学校又在堡坎的外面修建了两米多高的围墙。为了美观,学校给围墙筑了檐,贴了面,变成了美化校园的展示栏。这可完全遮住了岩坡和围墙之间的红梅,同事们都很难过,认为本是观赏植物的红梅却干起了蹿根固坡的活,没有做到物尽其才,有些浪费资源。同事们没能改变梅树的命运。从此,红梅树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也慢慢淡忘了它的存在,它在封闭的夹缝中,不知道生活得好与坏。
  
  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惊喜地发现,展示栏后面伸出了一些纤嫩的枝条,那是大家所钟爱的梅枝,人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展示栏反倒成了红梅的背景,红梅在夹缝中续写着灿烂。
  
  眼前的红梅是幸运的,她享受着阳光雨露以及园丁的呵护与关爱,人们慕名而来对她交口称赞。我认为,像红梅这样的花是要用心去赏的,走马观花的看会亵渎花儿圣洁的灵魂。我去到树下,感受梅的热情,聆听花的语言。红梅花儿很美,花瓣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花心竖着几柱黄色的花蕊,有些像桃花。早春的蜜蜂趴在上面,与花缠绵,半开的花儿有些羞涩,犹抱琵琶半遮着脸。拉着一柱花嗅吸,香味有些特别,淡淡的酸和着丝丝的甜。那酸可能是花儿开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擦拭身上的香汗。那甜应该是蜂儿亲热时留下的体味。
  
  在树下伫立,久久不愿离去。我开始有些崇拜红梅了,身处逆境时,她能够坦然面对尘世的炎凉,春风得意时,又能够尽情绽放生命的精彩!
  
  2015.2.11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绝·赏景(新韵)
  
   流动的时光
  
   我的情书
  
   值更人的情思
  
   致未来的媳妇儿(6)
366#

那缕傲雪的暗香
  在严寒中,树海读书阁,那股肃杀的西北风无尽地侵蚀着那丛幼小的生命雪花飘飘然从天而降,让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让本是凄凉的冬季似乎又增加了几分冷意,金霏读书阁雪花也来亲吻着那丛的小生命,金霏读书阁。无论是天寒地冻,那丛幼小的山茶树依然执着。
  
  山茶树在那块极小的地方生长着,一年四季它只有绿色在装扮。在春意盎然之时,树海读书阁,万花争妍斗艳,可它甘愿用绿色来调配这五彩的世界,默默无闻地当着护花使者。冬来了,孔子读书阁,雪飘飘而下,华闻读书阁,山茶树不怕严寒反常地开出美丽、火红的花朵了,铭华读书阁
  
  2010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大雪时常光顾我们这个温暖的四川盆地。然而,爱看读书阁,山茶花执着地绽放开在傲雪中,精彩读书阁,万白丛中一点红,孔子读书阁。我们在严寒中不断地退后,寻找温暖的港湾,树海读书阁。而它却认为自己的春天来了,山茶花不怕严冬的肃杀、肆掠,树海读书阁,一心向着蓝天竟发。那一朵朵零星的花蕾随着严寒的增加却不断地生长,最后汇成了一片红色的、充满活力的花海。山茶花在整个冬天受到了如此多的折磨,但它依然绽放不败。
  
  平凡的路总会塑造不平凡的行路者。艰苦与磨难是迈向巅峰的绳索。你我都是平凡的人,如果想要走出平凡的路,那么困苦是不会在成功之前离开的。把磨难视为锻炼,把艰苦视为考验,一切一切的磨难永远是你我生命中的宝贵财富。挣脱命运的枷锁,去寻找一片海阔天空,把一路磨难化作马达,就像山茶花在傲雪中散发出暗香一般,让成功的鲜花和掌声用奋斗的荆棘编织…...
  
  山茶花在傲雪的打击下,依然绽放,这非凡的名花冲击着严寒。它不畏寒风凛冽,不惧霜冻冰封。在这肃杀之际画上绚烂之笔。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刘翔曾说过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不经历三路十八弯怎能在汗水过后伴着彩虹去看通往巅峰的大山。通往巅峰的路充满坎坷,把坎坷化作垫脚石,那成功就在不远处。
  
  【注】这篇散文女儿秦冕读高一时的习作,她自己练笔时所写。读此文时,我不禁眼前一亮,女儿还是有点才气。经女儿同意,将它推荐给《散文在线》。“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相关的主题文章:

  
   等待_45
  
   客气话 诚实人
  
   一段关怀
  
   手心里的美
  
   一岸春色一岸柳
367#

在春天,你以为你是谁
春天,你以为你是谁
  
  “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摸了摸眼睛,抄录此句之后,见下班时间早过,从幽暗的银灯依亮的走廊里出来,站在这个城市著名的街道上,健康路的街头,树海读书阁,放眼西望,并不见血色的落日。仲春的行道树,仲春之后的两行柳树铺满街头,遮天蔽目;虽是柳树,密密匝匝,即不低垂,也无扶风。还记得她们萌春之际,依然嫩绿惊喜的模样,去冬的黑灰色的古朴树干和枝桠,在成簇如花的翠绿中若隐若现,爱看读书阁,苍劲而新颖,时尚而历史,新鲜而朴拙,老干与新叶俱在,金霏读书阁。柳絮飘飞的日子也几乎忘记,今天满目所见,是碧绿的仿佛成荫的街道,树海读书阁,不,是成荫的人行道上,晚风不知起于何处,缕缕吹来,孔子读书阁,其上其下,纵横东西,团团茵茵,夏夜般清凉,是另外的境遇,时代的另外风情。
  
  健康路,恰好是孩子们上学的地方,是家人接送后代的街道,铭华读书阁,是城市内一所名校所在,是战争年代不会想到什么名校的街头。战争,或者那些在疆土之外,华族与人与寇血战的战争,无论大小的伤亡,如何的惨烈,好像于此习习的晚风并不相干,于此碧绿的柳荫形同陌路:是这样,与我们仿佛没有干系。柳街的一侧,掩映着一家不大的医院,经常见到漂亮的医生和护士,时尚而肃穆的迎风走过,还有中年的半谢顶的院长们,谈笑如流风,到别处饮酒。他们是否会想起几十年前的战争?先不说现在其他民族的苦难!只想问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历史?是否会忘记我们是谁,除了救死扶伤的身份?除了父亲或者女儿的身份?我们还是谁?我们的身份?
  
  独步而行,如此冥想之际,在苍苍暮色的柳风之里,听到远处传来机械的轰鸣。起初并不在意,因为朋友的相邀,孔子读书阁,十分钟之后见面,大概是说牛市的股票之类。但是走不多远,那机械的轰鸣声中,见几位老人隔着铁篱观看。哦,树海读书阁,原来是城市的公园河道正在清理。听说我们的城市,精彩读书阁,在中原地区,少有的千年城河,金霏读书阁,少有的遗存完貌,有着贯通的优势。几任市委市府调研磋商,今朝拍案签字,重点工程其一名曰:护城河环通工程。市民出行受阻不便,华闻读书阁,虽有不少怨言,却又喜色好奇,临栏观看。这些凭栏观看究竟,打量大型机械挖掘河道、清理淤泥的他们,满怀希望的他们,就是他们吧!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吗?
  
  那么你们是谁,树海读书阁?你们是观望者关心者吗?是声势的赞誉者还是訾议人?是建国时期参建北京十大工程的民国遗少清朝遗老?当然不是,不用万众劳作,只是动口动容,今非昔比,不用发动万众建筑广场,发动万众修整西安城墙,千万民工疏浚河道,你会认清自己,已经不是当年的国人,或者我们只是聆听他们的福音,享用他们的福祉,我们只需要绕一绕路,等一个夏天,像当年健康路小学和街道的修建,像当年这座医院和排排柳树的耸立,你只需要绕一绕路,等一个季节,或者一年之后,十年之后,半百春秋,哪怕你的儿女,因为你的等待,回应为你的等待而如我一般,可以享用着柳荫流风中的自由往来,满怀希望的他们。
  
  那我善良的市民,朴素的大叔大妈,你可以等待儿女享用未来,你知道自己是谁,知道福在路上相随,还有更多的福祉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在夏夜般的晚风中吹来。我要说的是他们,另一部分人,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最近娱乐界及新闻界的那些“名人”,在中美欧域内外的光环下,在著名企业公司及贵人圈内外的他们!还有他,你看:“都二十一世纪了,还说他们(上甘岭战役),有病!”他们?他们是谁?你是谁?你以为你是谁?你是美国人?你是日本人?你不是共和国的后代?你不是这个民族的后代?你不是二十一世纪正在享用前任和正在劳动者的人们的中国人?
  
  走出健康路,我和朋友在一家餐馆落座,望望西面,是高大的楼群和安静的民居,那如血的夕阳已经沉寂,当我知道,明天,不久,在我上班之前又会看到她在东方升起。我和朋友的相聚饮酒,没有说多的行情股市,因为我在有些酒醉的时候提到:““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因为我们看到上甘岭的血肉扑面而来,建国后的质朴勤劳勇气一代又一代,迎风扑来;因为我们端起酒,和着几滴咸咸的水,一杯接一杯,萦怀而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有你真好_5
  
   一颗子弹的故事
  
   一位老太太的最爱
  
   一笺心语,逸韵高雅——读王家星老师诗二首
  
   一个夜晚,失控的思绪
368#
369#

记忆中的“三多里”(九)
  (续八)(八)
  
  西瓜这种夏令水果,古往今来,这种水果普通的再普通也没有了。可是,孰不知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起,至少在上海的市区,西瓜却成了十分紧俏的水果。
  
  西瓜成为紧俏水果,至少有十多年之久,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有所好转。在西瓜稀缺的年代里,甚至于到了必须凭医院给病人开的证明,才能购买的地步。西瓜成了病人的特供水果,当然还包括享受“特供”的人群。
  
  我不是反对西瓜对病人或者其他人的特供,我只是想说明那个年代,爱看读书阁,西瓜的稀缺程度而已。然而,树海读书阁,不需要凭证的西瓜也是有买的。不需要凭证买的西瓜,俗称&ldquo,金霏读书阁;敞开供应”。不过,所谓敞开供应的西瓜数量极少,一般都要排队依次购买。而排队的队伍往往排得老长,一直排到排在最后的人买不到为止。
  
  住在“三多里”的人家,虽然都不富裕,华闻读书阁,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五谷杂粮还是吃的。如果到了盛夏季节,偶尔吃片西瓜,在经济上也是允许的,只是在那个年代,苦于买不到摆了。
  
  距离“三多里”不远的《新长发水果店》偶尔敞开供应西瓜,小孩子们两人一组,金霏读书阁,随身携带“石卵子&rdquo,树海读书阁;(鹅卵石),不时地去轮番打探。一旦得到西瓜到货,并且是敞开供应的消息,一个人拿出“石卵子”,在排队的区域内迅速挨个放上。一只石卵子代表一个人,自己排在石卵子的后面,其熟练程度令人赞叹。另一个人立马回来报告,召集大家一起去排队买西瓜。于是乎弄堂里的小孩子倾巢出动,去排队买西瓜。排队购物的情景,在当时的上海滩是司空见惯的,没啥稀奇。
  
  西瓜虽已买回了家,自己混身上下已是大汗淋淋,但是决不擅自品尝,唯一必做的是吃西瓜前的处理。所谓的吃瓜前处理,就是把西瓜洗净后,树海读书阁。首先在洗脸的盆中放上冷水,最好是刚刚吊上的井水,孔子读书阁,然后把西瓜浸没在冷水中。经过如此处理的西瓜,铭华读书阁,吃在嘴里十分凉爽。
  
  我不知道住在别样建筑里的人家吃西瓜的过程。但我清楚地记得“三多里”弄堂的人家,孔子读书阁,吃西瓜的过程。
  
  “三多里&rdquo,精彩读书阁;弄堂的人家一般在晚上吃西瓜,树海读书阁,边“乘风凉”,边吃西瓜。与此同时,少不了对西瓜品质评论一番。
  
  “三多里”弄堂的人家,对于吃西瓜来说亦可算作一件大事,这倒不是因为当时西瓜的难买,而是一种对食物的尊重。吃西瓜有一定的顺序,十分讲究。譬如:切西瓜时,先要带皮切下瓜蒂,用瓜蒂皮的内侧擦洗切刀,据说此法可除去刀上的铁腥气;切西瓜由西瓜拥有户的女主人或长辈主刀,旁人协助,小孩是不能动刀切瓜的。西瓜切好后,由女主人或长辈分发,长幼依次分得。在品尝西瓜美味的同时,不忘给没有买到西瓜的邻居送上几块。与此同时,大人们高谈阔论,今日见闻,小道消息,张家阿二、李家七妹。小孩们则手拿西瓜窜进窜出,往返于邻里之间,嘻嘻哈哈。其快乐至极无法形容,他们是买瓜的功臣。
  
  当时上海夏天的西瓜,基本上只有两个品种,一是平湖西瓜,二是解放西瓜。平湖是地方名,它位于浙江省,与上海为邻,地处辽阔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夏天盛产西瓜,而西瓜要数平湖地区最有名,据说已有千年种植的历史。
  
  平湖西瓜形如腰鼓,皮薄,黄瓤,籽大,水分充足,香甜可口。遗憾的是如今可能已经绝种。
  
  解放西瓜是上海本地种植的品种,应该是解放后培育出的品种。这种西瓜也许是,上海三林塘浜瓜与其它西瓜杂交的品种。解放西瓜形如圆球,皮薄,红瓤,籽小,也是西瓜中上乘的好品种。后来培育出一种名曰“华东26号”的西瓜品种。这种西瓜与解放西瓜相仿,区别在于瓜瓤和甜度,其瓜瓤金黄色,甜度由里向外几乎一致,的确是个优秀品种。卖这种西瓜的商店,无论是整只还是切片,都不外卖,只能在商店规定的地方现买现吃,留下吐出的瓜子,瓜子是不可以带出商店的。据说瓜子是这种西瓜来年播种的种子。记得当年南京西路上的《翠文斋食品店》不定期的供应过。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华东26号”消失得无影无踪。
  
  西瓜是大众水果,价格不贵,平湖西瓜6分一斤;解放西瓜8分一斤。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家,把买来的西瓜“通吃”。所谓的“通吃”是指,一个西瓜三种吃法,通通吃光一点不剩。所谓的“三种吃法”是除了吃瓜瓤外,西瓜皮切条用盐腌一腌,就是一道夏日的凉菜;西瓜子晒干后,与盐一起放在锅里炒一炒,则是一种休闲食品。我家就是属于“通吃”的一族。
  
  上海的盛夏季节,闷热难受,西瓜清热解渴。可惜数量极少,难得一饱口福。后来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北方产的西瓜,千里迢迢运来上海,俗称北方西瓜。这种西瓜个头非常大,大如东瓜。瓜瓤虽然艳丽诱人,可是肉质粗糙而且淡而无味。北方西瓜的价格倒也便宜,只要四分钱就能买上一市斤,并且还敞开供应。不过,这种西瓜尽管敞开供应,问津之人还是少之又少。北方西瓜在上海的市面上,只出现了短暂的几年,便在上海的市面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据《史记》记载,西瓜还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后,做了两件野蛮而荒唐的事情,即“焚书”和“坑儒”。焚书容易,只要布告天下交出禁书,或者派出兵丁直接开进每户人家,搜缴禁书。把搜缴来的书籍一烧了之。如果要想杀尽天下读书之人,那就有点难度了。秦地(现陕西省境内)某山谷中,冬天里有西瓜生长。于是布告天下,邀请天下儒生前来探究。儒生好奇,于是纷纷前往那个山谷,去看个究竟,妄想一饱眼福。然而,结果是遭到了活埋,这就是所谓“坑儒”。
  
  西瓜呀!西瓜,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买西瓜去喽。(待续)
  
  二0一0年九月
相关的主题文章:

  
   咏茶花三首
  
   我的柔情你是否读懂
  
   一曲剑殇,三生执念
  
   此生,许一世柔情,爱到永恒!
  
   在四季里回望与审视自己
370#
371#
372#

变色河
  刚记事时,去姨家路此河是必经的。朦胧的残缺的记忆里河水又清又深,亮丽的波涛闪动着成长的梦幻。格外喜爱那座白色的宽宽的石桥。站在上面,听着水声,看着留有修筑者的手迹,爱看读书阁,心里即高兴迎风眩晕的飞翔的感觉又胆怯于岂人忧天般的桥塌水淹没我的危险。表姐带我去过河边的,胆小的我拉着她的衣角,随她慢慢地走下小岸,离河水最近,金霏读书阁,感觉也最真切,树海读书阁,那天水浑然一体,蜿蜒周身的沌朴、悠远,纯情就此不再拥有第二次,我当时用小手情不自禁地尽情爱抚着柔柔的触摸不到形状的水之精灵,孔子读书阁,久久迷醉于人间最优美的杰作。
  
  上学后不再频频地走亲戚,和小河算是久别了。相见是一次参加考试路过,树海读书阁,目光急急地投向脚下的河沟时,深邃的河水浅成一泓,白亮亮的波涛消失无踪,孔子读书阁,代之是浓黑的死水,臭气远远扑来,我幼嫩的心灵疑惑地推测出,这条河是要干涸的。
  
  可十年过去了,而今的黑河仍是一泓,仍缓缓地哀哀地流着,也早以明白了她是人工河,华闻读书阁。雨水多的时候是不会干涸的。但随着天气变暖,树海读书阁,雨水的稀少,她是应该干涸的,金霏读书阁。只是一附近造纸厂的排放,树海读书阁,才使她不至于死寂。有水已属幸运。我的脑海曾经闪此意念,铭华读书阁。但随机被不祥嘲讽。
  
  到新转换的学校上班的第一天,不设防又和记忆重逢,精彩读书阁,醒悟已踏上那不再崭新的石桥。零星的记忆全部复现,深深吸口气注视桥下,黑脏还是。但臭气不再冲鼻。心里很是欢喜,感激。为两岸尚不会为健康自卫的乡民,为自己去而将要复返的记忆。
  
  现如今和小桥天天相见,视线总不离5米下的水色。晨光下,暮色里,有时没有味道,有时味道加重,有时黑水忽地成了红水,有时又黑水冲来。有时红水要持续几天的。红沉淀后也显现些清意,但忽地黑冲击而来,想到流入比她大的河,再注入更大的河,像血液般循环全国,全世界,心紧紧地收缩着,新的疑惑又困绕着我。
  
  一天,我终于向我的同事道出了我的疑惑,同事不足怪地大笑着说:“还是年轻!这么简单的事还不懂,上级检查污水治理情况,要么治理,要么抽别的水冲洗河,她就变红,稍清,检查结束,继续排放,她当然又回到黑了。”
  
  我恍然大悟地吱唔不出话来,但无论如何是笑不出声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留恋心地的叙言(散文诗)
  
   《女娲传说之灵珠》爱恨情仇
  
   钢笔写作的经历
  
   2014年的最后一天
  
   《夏伤》
373#

一个人的春节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处境和命运,尤其是新年这一天更加看得出祥林嫂的遭遇。我观察多年,在现实生活中,春节或者说是过年对一个家庭的综合实力是一次大检阅,大检验,大展示。从春节或者过年一次性的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工作情况。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工作情况的优劣好坏层次通过过年完全展示在世人面前。都说新年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然而,我们一家三口,我和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有两个春节是一个人过,树海读书阁。去年的春节,树海读书阁,儿子一个人在北京过,今年春节,我一个人在湖北省某乡镇的家里过年,孔子读书阁
  
  我的儿子去年春节在北京市地铁六号线做安检工作,没有回家里过春节。我和我的妻子在家里过春节。我的儿子在北京市某普通高校读的民航服务与管理专业。儿子上学报名后,学校方和学生家长签订了一个《毕业生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向民航系统推荐工作。《协议》并没有说是推荐到地铁站做安检工作。上大二刚刚三个月的时间,爱看读书阁,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就打我的手机,说是学校推荐儿子到北京市地铁做安检工作。我本来不赞同孩子去的,我们是冲着学校的民航专业就业去的。只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口头说的情况还可以,一个是上两天班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工资待遇是每月二千伍佰元。我考虑到孩子迟早要接触社会的,既上班学习社会知识,休息的时间又可以学习书本知识,边工作边拿文凭有什么不好呢。关于在地铁做安检工作的其它事情班主任老师只字没提。可是,儿子一到地铁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发现被学校忽悠了。工作时间和待遇完全不是班主任老师说的那样。儿子开始工作后的情况更糟糕。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回到住处休息,金霏读书阁。孩子每天早上都是空着肚子上班。中午在上班的地点吃饭,时间很紧很赶。有时候一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回到住处也是空着肚子。长身体长知识的孩子就这样每天忍饥挨饿。中午在上班的地方短暂的休息一会,那床上面的铺盖行李不知多少天清洗,脏得是不能再脏了,根本不像人呆的地方。孩子每次下班回到住处都疲劳得不得了,只是想睡觉,孔子读书阁。孩子二十天没有洗澡,三个月没有理发。身上的衣服都穿臭了,金霏读书阁,而且经常挨批评。待遇每月拼死拼活两千元多点,这是北京市最低的工资记录。学校推荐孩子就业应该将情况弄清楚明白。究竟是学校没有弄清楚呢还是学校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不告诉我和孩子,这个只有学校方面知道其真相。孩子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七每天都在地铁值班,华闻读书阁。孩子从小生长在南方,根本难以适应北方的寒冷天气,在零下十五度的气温下,只能按照规定的穿着地铁站买的黑色皮鞋,树海读书阁,冻得瑟瑟发抖,树海读书阁。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七,孩子一日三餐吃方便面。孩子实在是熬不下去了,给我多次打电话反映情况。我给孩子做工作,我们不讲什么大道理,不说是为了祖国的地铁安全付出青春和生命。我只是说,要想在大城市里立足,得付出代价。我曾经劝孩子,出生在一个普通平凡的家庭,精彩读书阁,读大学读基础专业,铭华读书阁,如水产专业,牙科专业,或者IT专业,都是技术实用的专业,就在基层就业,孩子却不肯,向往着大城市。孩子在地铁站做了四个月的安检工作,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孩子随时随地加班没有经过劳动部门批准,没有买“五险【五种保险】”,我就孩子的情况多次向北京市劳动部门反映情况,地铁站的上面层面,多次电话向北京市政府反映情况,我曾鼓励孩子自己打电话向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劳动部门反映情况,可是,根本没有人来理会。不想在地铁站干了,还得按照他们的潜规则写什么《辞职报告》,否则,得截留半个月的工资,发的服装交了还得扣钱。孩子完全给他们当奴隶驱使。我并不是主张孩子不吃苦不耐劳,只是他的合法的权益根本就没有保障。从孩子在地铁过春节的情况可以看出,咱普通平凡的人就这个命啊。孩子年轻,还没有读懂这个社会,不知天高地厚,我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今年的春节,我一个人在家过。春节前,我和妻子商量过,孩子春节期间不回家,我和妻子到北京去,我们一家人在北京过春节。可是,我主持续修的家谱年前不能发下去,大年初四发谱,年前年后还有很多的事得我完成,我哪能去北京过春节。我们不想让孩子一个人在北京过春节了,妻子只好腊月二十九启程去了北京,和孩子一起在北京过年,我一个人在家里过年。
  
  修家谱之事是一个民间事物,目前暂时没有政策来引导,没有法律来规范。我们成立了一个修谱理事会。可是,一个理事长,两个副理事长完全只是挂个名,没有花半天时间来打理修谱之事。我们的一切事物应该是靠民主与协商来解决。但是,理事长、副理事长不听我的建议:召开会议来决定修谱过程中的一些事情。从来没有召开一次专业会议来决定修谱之事。理事应该完成的一家一户的登记造册,收取丁费的任务,有的收取了丁费不上交,有的到了交花名册的日子,名册还有完成,还忽悠我说没有遇到人,或者没有联系方式,联系不上。有的出尔反尔,说的是不要谱,到了发谱的那天突然袭击的要谱。太多的事情都落到了我这位秘书长的身上。从书的编辑校对,到找在外工作的族人收取一定资金的赞助款,都得我一个弄,仿佛成了我的个人行为。我为了节省开支,很多次骑摩托车从家里到县市城的印刷厂,一个来回七十多公里。一本书九百面,先得将一九八八届的谱中的大部分内容过下来,太多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正,然后,将二十多年来发展新添的人丁对接上去,校对五遍,这比编辑同样页数的散文或者小说繁琐的多,不能够有半点马虎。一切还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于我的压力太大,去年十二月三日这天,我在电脑旁工作的时间过长,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撞到了一位五十四岁的农村妇女。花去了几万元。出交通事故的第二天,我的一位八十二岁的老族兄打通我的手机骂我:把钱看得亲,自己想多拿补助。我根本没有拿补助,自己垫付电话费,摩托车的油钱,我不知花了多少功夫。出了交通事故,伤者亲属半个月不让我离开医院。腊月二十四,我自己拿出钱来将家谱从印刷厂运到我的家里。正月初四发谱的那天,有的对我大发雷霆,有的当我的面质问我,有的背后攻击我“主观”,等等。我是贴钱凭着一个文化人的自觉性在为家族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多次参加过作家协会网络上的文化自愿者活动。诚然,没有人发给我一张“文化自愿者”的证件,我是把自己当做文化自愿者在用。这次续修家谱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热心人。虽然,我在我的干爸爸家里吃的团年饭,还有相邻约我去他们家里吃饭,但是,我为修家谱垫付的钱没有人替我买单。我本来并不富有,这样,我这位英雄是流血又流泪了。以后,类似自愿者活动这样的事我还有没有勇气和条件参加,我真的难说。通过这个春节我一个人过的现实,我看到的是一个文化自愿者的伤痛,看到的是中国象续修家谱这样的民间文化在民间的苟延残喘着。
  
  2014-2-10
相关的主题文章:

  
   乡音(外一首)
  
   雨之精灵
  
   【霜花泪】
  
   《城》
  
   看海人
374#

找旅馆
                                              &nbsp,精彩读书阁;                                                             【导读】我们刚走出招待所没有几步,只听得后面有人在招待所门口喊着我们,我和妻子回头一看是招待所的一位男同志追了出来,对我们说,我们所长喊你们回去。                        
                           到苏州后我们忘了一下火车找旅馆,而是急着去逛着观前街,在逛街的不知不觉中天色将黑了,树海读书阁,这时我们才想起了旅馆还没有找好。于是我们便急匆匆地一家一家旅馆寻找去,都是爆满。在无锡找旅馆不费劲,给我们带来了麻痹思想,树海读书阁,总认为各地的旅馆都好找,金霏读书阁,现在回答的都是客满,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心里不由得着急起来,铭华读书阁......
              
              夜色越来越深了,马路上淅淅沥沥得下起了小雨,路边的灯火倒影在柏油马路的地面上,树海读书阁,拖出了一条条彩色的长长地光影,孔子读书阁。我抬起手来看看手表已是晚上9点多了,树海读书阁,马路上打着伞的行人也稀少起来,微风吹在身上,有些儿凉意。再看看昏暗的路灯下,只有我与妻子这两个外乡人的身影在茫茫然地慢慢地在街头移动着,正当我们踌躇之际,忽然看见一条小巷子路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油漆写着,华闻读书阁,“巷内200米处有苏州电子仪器厂招待所。”我赶紧与妻子说,&ldquo,爱看读书阁;这下可好了,金霏读书阁,在这偏僻的小巷子里肯定有住宿!”于是我和妻子赶紧沿着弯弯曲曲的、僻静的小巷子的深处找去,孔子读书阁。......
              
              大约走了15分钟的小路,才找到苏州电子仪器厂的招待所。赶紧一打听,回答说,现在只剩下一张普通的男床位了,女床位全部客满,没有空余的房间了。我想这下可完了,原来我心想在这偏僻的小巷子内一定没人注意,会找到住宿的房间的,现在可好也全部客满,在大马路上更别谈了,看来今晚我们只有流浪街头,或去火车站过夜了。再看看神情疲惫不堪的妻子,真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我和妻子不甘心要招待所的服务员再想想办法,能否在女客房间内再加个床铺,给她们讲明我们是外地来苏州旅行结婚游玩的,服务员无可奈何地摊着手表示没有办法。我和妻子只得作罢,悻悻然提着旅行包慢慢地里去......
              
              我们刚走出招待所没有几步,只听得后面有人在招待所门口喊着我们,我和妻子回头一看是招待所的一位男同志追了出来,对我们说,我们所长喊你们回去。呀,这是好兆头!我和妻子赶紧回到招待所,那位陌生的面貌和善的中年男子所长对我们很是同情,说新婚来我们苏州旅行游玩哪能让客人在马路上过夜,劝我们放心保证让我们住上旅馆,说着拿起了电话打了起来,不一忽儿他放下电话对我们说,“联系好了,给你们联系了苏州军分区招待所,那儿的招待所领导是我的要好朋友,你们带着我写的条子去吧。苏州军分区招待所就在这条巷子走到底的马路边。”说完拿出笔来沙沙地写了起来,把字条递到了我的手上。......
              
              这真是雪中送炭呀,热心的所长同志!我拉着所长的手和妻子再三向他表示感谢。我突然想起了辛弃疾的一句词来“醉里吴音相媚好!”不是吗,这苏州人的心肠,也像他们口中说的绵甜软糯的苏州话那样热情友好,动人心弦!......
              
              我和妻子拿着所长给我们的纸条,沿着弯弯曲曲的深巷走了有10多分钟找到了苏州军分区招待所,赶紧去服务台,拿出所长的纸条,服务员说她已接到了领导的通知房间已准备好了,给我们办好住宿登记后,只是象征性的收了最低的几元住宿钱,便领我们去了单独的房间,我和妻子向她表示了感谢!10点正漱洗完后,也许有些儿疲惫吧,看了一忽儿电视就我们就早早的躺在床上呼呼睡去......
              
              发文於2010年10月24日下午2时30分上海西郊龙柏家中。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农村富二代是如何产生的 一、
  
   再读艾青
  
   七月散场
  
   我把人生的小曲唱来唱去
  
   “守株待兔”不忽悠
375#

我在凤凰,树海读书阁
  今天很冷,铭华读书阁,冷的骨头都卷缩在一起,爱看读书阁。走在衡阳的街头,看着穿着厚厚衣服的行人,发现09年的春天是个特别的季节,华闻读书阁!­
  
  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独自背着行囊去了湘西大山,在凤凰的古巷里穿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这个被风吹伤脸庞的古城。才发现沧桑原来也是美丽的,忧伤是另一种味道!踏着小巷的青石板,嗅觉如此灵敏,孔子读书阁,闻到的都是沈从文墨水里飘出的湘西往事。这些往事挂在篱笆上,精彩读书阁,屋檐上是如此清晰,树海读书阁!仿佛苗寨女子身上佩戴的银饰,金霏读书阁,闪动着生命中某种永恒的情愫!­
  
  ­夜暗下来,孔子读书阁,小城并没有想象中的静谧。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流光溢彩,金霏读书阁。这个夜是热闹的,掺杂着酒吧中离愁的歌声,树海读书阁。找了一个临江的位置坐下,树海读书阁,手里拿着一瓶啤酒,深深的喝了一口。酒并不难喝!只是掺杂着心情的味道,慢慢噎下喉咙。古城的酒吧不像都市的酒吧,都市酒吧是39度,超过了正常体温,略带烧热。而这里只有37度,甚至36度,冰凉的温度。在我身旁,两个年轻女子喝着蓝带的啤酒,似乎也是刚到古城,为了忘却,也为了寻找。没有风花雪月,只有静坐沉默,时间和心情此刻在一起流逝。­
  
  ­走在古城的小巷中,时常莫名其妙地想落泪。迷路是常事,发呆也不足为奇,在这里要寻找一个人,不是在晒太阳,就是在酒吧,不是在酒吧就是在去酒吧的路上。凤凰是治疗城市病最好的地方,如果在这里拍摄一部东方的“廊桥遗梦”,恐怕所有的故事情节和现代语言都是苍白的!­
  
  ­来到湘西已经三天了,今天天空飘下了冰凉的细雨。烟雨中的小城,白天显得很宁静。沱江中飘荡着几艘无人撑动的小舟,来去的只是几个本地的村民。他们是这个山村的主人,是这个山村的创建者。而今山村不再纯粹属于他们了,还属于外来的观光者,只是商业的经营恐怕会带走山村最纯真的笑容!­
  
  ­我只是个过客,我不属于这个山村。三天后,我挎上行囊准备奔赴另一个城市张家界,小城却异常的下了场大雪。皑皑白雪遮盖了山村的一切,望去只是茫茫一片。也许经过大雪的洗礼,一切又是新的开始吧!我留下的足迹也将被雪水冲刷干净,我原来只是一个过客,和很多人一样,从哪里来最终也将回到哪里!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壶酸奶
  
   繁华是一段年老,青春是一芳容颜
  
   三月的味道
  
   一只小蚂蚁的苦恼
  
   “大棚书记”袁兴亮_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