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1617181920212223» / 5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Phone Screen Slowly Went Black [copy link]

286#

南坨子
  很久了,华闻读书阁,一直惦记着要两个人去趟海边,消消夏,但始终忙碌,没能成行。偏巧八月中旬,机会来了,我放弃了加班八小时,而选择了享受生活,与妻子挎了大包小包的吃食,坐公交来到了近边的南坨子海滨。
  
  我们所去的一站叫做海贝广场,有着露天的海水浴场和白色的扇贝形凉亭。我们下车的地方有一处标志性的黄石崖,贴着公路边厚重青翠的山体雕塑有三五条高大的恐龙化石浮雕,还有一颗颗班驳的恐龙石蛋散落在四下,几乎把人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远古,想到东海边的麻姑,金霏读书阁,想到&ldquo,孔子读书阁;沧海桑田”这话。
  我是戴了顶黎明演唱《happy2000》时戴的那种遮阳帽,精彩读书阁,还准备了一架茶色的太阳镜,妻子则打了把花伞。时间是上午九点多钟,金霏读书阁,天极晴朗,头顶的太阳灼灼似火,我们沿着木头栏杆,并肩叮叮地走在街边的木栈道上,树海读书阁,一路向西。
  看到海了,猛然感到我们所处的地势是如此之高,俯着栏杆,看到下面又是很深的山崖。这已经是第二级崖。海,就平铺铺地在那崖下的山凹里。此时的海面,正粼粼地闪烁着细碎诡异的波光,铭华读书阁
  走到一处栏杆的入口,顺一转折的木梯一阶阶地下去,才发现木梯是架空在立陡的半山腰,我们在从空中迅疾地螺旋下降。台阶两边的山坡上满是葱茏蓊郁的杂树,人走过那里,感到了一片难得的阴凉,我立马想到晌午头若回到这里,双双坐在半山的台阶上吃东西,一定会很好,一边尽情地吃,一边不时地举头眺望海,树海读书阁。妻却没同意我的想法,我们没有停足,而是一直下到崖底,径直地奔到了海滩。
  海边已渐显热闹,爱看读书阁,热闹的是那崖下做着各色吃食和出租出售泳衣泳圈的商贩,游人尚且寥寥,树海读书阁,只零星地有几个人正在沙滩上漫步或手搭凉棚远眺,也有两三个不知是来自哪里的“旱鸭子”,正泡在水里,可能是冷丁地见了咸水,兴奋得大呼小叫。
  我们随便找了一处沙滩的空地,树海读书阁,把东西撂了,孔子读书阁,而后席地而坐,屁股下是一颗颗扣子和杏子般大的石子。撑开的伞斜在地上,有一方阴影,罩住了食物的包。来时在家里妻子就已换好了泳衣,白底铺满了朵朵蓝色紫色的花,上衣下缀着连体的小短裙。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试探着下水了,尽管不会游泳,但一老早就吵着要来泡海澡了。我却还在滩上独守着吃食默坐着,目注着此时水里笑容满面,也不时在转面对我的妻子,开始吃东西和喝冰镇啤酒。妻招手叫了我几次让我下水,我都嫌水冷,迟迟未动。
  旁边有一家来自哈尔滨的游客,儿子今年刚刚考上了黑大,特意来此旅游庆祝,小伙子正与他的弟弟在水里嬉戏得忘我,彼此对打着,扑腾起一阵阵的水花。妻很羡慕泳圈,可以轻松地浮在水上,我便去滩边的商贩那里花五元钱租了一只,妻就戴了遮阳帽,架了眼镜,身子套了那圈,双臂搭在圈外在水上漂浮着,不断地用手撩拨着水波,人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看着滩上的我不住微笑。
  这天的海水不是太好,不是个颜色,很像德国的黑啤,一片褐红,有人说是赤潮。我还是平生第一次亲见一场赤潮的发生,整片海都浑浑澄澄。不过,这不足以拦住游人的兴致,日上三杆,时近晌午,海边的人开始多起来,我们的左侧又来了一家三口,年轻的小夫妻,带了呀呀学语的孩子,父亲给儿子打饱了鸭子形状的一只小泳圈,孩子端坐着,被一起带下海去。后来,还来了一位衣衫蓝缕的老头,背了很破旧的一把弦子,漆都掉了,露出了木头的本质,也不弹奏,只一道沿海边过去,赖皮地伸手朝人要钱。
  在妻子也上岸和我一起吃过东西后,我才跟着一起下了海,水有些凉,撩点水在皮肤上热身,妻从后面向我的背上扬水,我笑,说:“别、别,我自己来,水太凉了。”妻也笑,却并不停手。过了一会,我整个身子已经浸到水里去了,才感到水并不很凉,在这酷夏,倒是清爽。
  在近前,离海二三十米远的海中有一耸起的大可十几围,高不过十米的出水石丘,有两只白色团身的水鸟胖胖地正驻足在大石顶上。有个别男人,耍开了狗刨,斗胆游到石丘那里去,然后回过头来,自豪地乜看滩边的这些人,并赤身贴在石头上,让岸边的人给拍照留念,大有老孙到此一游的味道。有两个,拍完照了,竟从石丘上纵身跳入海里,扑通的一声水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我们在海里泡到下午三点来钟,才收拾行囊离去。几瓶啤酒被我喝光了,吃食也消耗了大半。这一天,我疲惫的心在与家人和大海的交际中得到慰藉,人久在海滨,相信那心胸也会像海一样的宽广,不再畏惧人生路上的艰难了吧?
  当天夜里,我们都感到身上的皮肤有烧灼感,才发现太阳的黑色素只几个钟头就已经刺青在我们的身体里了。从海边回来,还捉了一只碟子大的水母,我在海水里无意发现了它,遂双手扬了水把它推到岸边,并把它像个飞碟一样地捧飞出水面,落到滚烫的沙滩上。我们的晚餐,多了一道凉拌黄瓜海蛰,可入口,却感到了一丝淡淡的苦涩。我懂得这苦涩,它是关于八月的。
相关的主题文章:

  
   澄明武夷
  
   三下乡-书法课堂,翰墨飘香
  
   留在独家村的记忆
  
   流年似水去匆匆
  
   文字的缝隙
287#

西安印象
  西安,铭华读书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代名词,金霏读书阁。我曾想象西风拂过古殿檐头的大钟,孔子读书阁,我曾计划抚过那写满故事的城墙,西安,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代名词。我曾想象西风拂过古殿檐头的大钟,我曾计划抚过那写满故事的城墙,我曾神往大唐那满园的芙蓉,精彩读书阁。现在我终于来了,来到我神往已久的前年古都,树海读书阁
  
  出了车站,远处的城墙上写着&ldquo,华闻读书阁;西安欢迎您”几个大字,爱看读书阁。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个衣着朴素老头和老太,孔子读书阁,他们手中拿着地图向游人兜售。我忽然很敬佩他们,炎热的天气里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金霏读书阁。上了公交车,树海读书阁,我饶有兴趣地观察路上的行人,树海读书阁。他们悠闲地走在路上,上班,上学,买菜,树海读书阁,晨炼。这种节奏是其它大城市所没有的。我曾听说西安人对生活的要求特别低,一顿饭一碗面或是一个馍就解决了。我想这可能是和自然环境有关,山区人的思想都有些闭塞吧!
  
  不必说古老的建筑,不必说宏伟的城墙,单是那刻了诗词的路灯都让我流连往返。听说全国第二届诗歌节在西安开幕,我兴奋不已。在大雁塔前,呼呼的西风拂过参天的古树,仿佛唐朝的诗人在纵情吟诗。千万学生老师,市民身着华丽的唐装,手持书简,高声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好一幅盛大的图画。学生志愿者和了泥,著名的诗人们留下了他们的手印。郑愁予,汪国真都来了,我太激动了,仿佛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
  
  时间紧迫,我们去了南郊大学城,这里有一望无垠的麦田。无尽的轻松和豁达,可是看到那个学校我就完全失望了,我想我跟西安无缘了。
  
  钟楼和鼓楼是长安城内的标志性建筑,气势宏伟,所谓暮鼓晨钟,不清楚是自佛寺始,还是自民间移入寺庙,有待考证。
  
  南郊慈恩宗的祖庭——大慈恩寺,也是游客必到之地,不过老实说,大慈恩寺反倒没有寺内的大雁塔出名,这也算是释教的一段公案吧,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师回归东土驻锡之地,也是这位具有极高修养的伟大佛学传播者的“海归”创业之所,使佛学及印度文化在东土大放异彩,光耀千秋;算是沾了名人的光,有唐文化之谓的大雁塔和大慈恩寺,也因此声名大振。
  
  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大唐芙蓉园和海底世界。对于西安,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西安的小吃很有名的,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叫做“糊辣汤”的汤,那仿佛是用千张之类的东西熬成的糊糊的汤,粘粘的,辣辣的。更不用说肉夹馍,羊肉泡馍,陕西凉皮,擀面皮。
  
  没有时间,没有人陪,没去华山,兵马佣,华清词,因为一些原因我也没吃凉皮。我觉得我到任何地方,总要留下遗憾。比如去乌镇没去逢缘双桥,在上海没去鲁迅故居和张爱玲故居。我不知道这些遗憾是不是我下次在再来的原因。
  
  但愿下次我有更好的理由,以一种新的身份亲近长安。
责任编辑男人树】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剪梅·咏金菊
  
   珍藏爱的历程(征文)
  
   一缕蛙声 几丝情结
  
   不悔的轮回?
  
   《理想国》里话理想
288#

与夏天有关的心情,树海读书阁
夏天有关的心情
作者:徐东风
-
此时,爱看读书阁四月的鲜花已成为
记忆风景,树海读书阁蝴蝶、蜜蜂还在
延续春天故事
而鸟雀的家族似乎又
多了新成员,华闻读书阁,它们四处寻觅
夏的秘密,铭华读书阁,近似于鬼鬼祟祟
-
我于一丛林荫里守望,树海读书阁阳光
透过叶缝,树海读书阁,窥视一只蝉蛹,金霏读书阁,到蝉蜕的
成长过程,孔子读书阁,却惊飞了树干上的知了
一声率直的鸣叫,引来风儿
将阳光晃动,精彩读书阁,而夏虫惊魂未定
-
远处的紫叶李,孔子读书阁,白杨树,槐树----
郁郁葱葱,沉浸在幸福里,金霏读书阁,成长得
肆无忌惮,为这个季节撑起一片天
你看那些石榴,苹果----
长得更是贪婪,看的出来
他们急于要走进金秋,将果实奉献
-
它们热烈奔放,无拘无束
都将各自的心事,张扬在
成熟的过程里,玉米着急的
将一粒种子,埋在小麦的根部
并露出尖尖芽孢,和小麦比年轻
还有一些作物,比如稻谷
比如大豆高粱,暗度陈仓
毫无约束似的,愈来愈疯狂
-
而人们呀,正在摇着蒲扇
手持香茶,一边观看
农作物的表演,一边为收割器具
作治疗和保健,准备着将果实
收获、贮藏,这甜蜜和喜悦
就像是夜空中的星星月亮
此时,镰刀和油石,已高挂草房
显示出莫名的孤独和怅茫
-
到时候,牛郎织女幽会于此
相互倾诉一种思念、一种牵挂
我会端一勾月色
随一缕清风,窥听他们的缠绵私语
-
是呀,这个夏天,只有我心事忡忡
一种思维,像蜻蜓一样,在烈日下
跳舞、徘徊,如一朵白云,飘忽不定
我趁着夜色,去问一朵莲
莲抻出莲花指,微笑,一种释然
随萤火虫的光弥漫,夜,星光灿烂
相关的主题文章:

  
   “芝麻官”的爷爷
  
   是你给了我生命我却远行走天涯是
  
   【词一首】浣溪沙
  
   2009年的第一篇日志
  
   故乡的树(修改版本)
289#

相关的主题文章:

  
   “田歌”声声是我乡
  
   不怪你
  
   输赢茶语间
  
   摁得的价钱
  
   一人一窗
290#

春之夜。小窗幽记
春之夜,爱看读书阁。小窗幽记
  
  
  今夜星空疏淡,晚风有些微凉。
  漫步在花丛中,似乎一切都已经悄然沉睡,孔子读书阁
  是那样静谧仿佛就像月亮也偷偷的睡去,树海读书阁
  只留下几盏星星看守星空,金霏读书阁
  凤尾竹轻晃了晃身子,似在低眉呓语。
  远处的海水倒影着霓虹灯火,微波滟涟柔柔。
  
  灯红酒绿只是很遥远,一直有一道鸿沟不曾跨越。
  囚禁心墙,只有这淡淡的星光也不曾闪烁,似明又暗渐自散去。
  有一种思绪在氤氲滋生,华闻读书阁,那是带着蜂鸣行走。
  影子被路灯拉扯的很长,树海读书阁,又被叶子剪碎混为一体。
  
  春风万里送长情,精彩读书阁,唯是记一支素笔浅语盈盈。
  借春风之手,捡拾一枚明亮忧伤,搁浅在窗前。
  在夜里编织一副幽静而唯美画卷,铭华读书阁,珍藏落墨于心,孔子读书阁
  
  这夜,适合以自己的姿态绽放。
  任这一缕缕情思开出妖艳之美入你的眼,金霏读书阁
  无需过多言语,只是这样静静的就已经明白。
  信步游走,会有短暂停留,在春复之时重获新生。
  只为找寻惦念,树海读书阁,印记依然鲜红留于宣纸上。
  那朵花悄然盛开,树海读书阁,或许不久便已萎谢,只是今夜她未曾负约。
  韶华啊,今夜我只想写出这心中的歌,随着风寄予躲藏不见的圆月。
  
  岸边茁壮凤凰木舒枝摇曳,漾着坠落不见笑颜。
  久违如是,重逢只为今夜这夜色添置一汪情深如海。
  让归来的雁得以休憩,有停靠伫足,让曾经迷惘思愁都赋予云端。
  沧桑的心不再沧桑,哀愁也不再哀愁,只是有着满心欢喜和瞬间感动
  有花香入鼻,在空气中夹杂着海水的味道一圈一圈漾开。
  甜蜜温软,归去,身后不再寂落。
  
  邂逅今夜是峰回路转,再次将你拥入我的墨中入笺。
  随不及心情中半分入定,亦只是走在来时路上。
  有着渴望,只为匆匆一见,这一瞥便入了骨。
  掌心里纠缠着的曲线,任其葱郁攀沿。
  这身后脚印已是模糊隐入人群不见。
  
  今夜我把心飞的很远,就像风筝放出长长的线。
  不曾收获什么,只有这美丽夜色,和轻飘飘的蓄念。
  高大榕树叶子依然翠绿,繁茂长须被微风抚摸。
  散发着植物气息,那是你生长的故乡
  我始终不能归来长居却又不曾将你遗忘
  因为在我心里已经定了根,那是我一直回不去的地方。
  
  
  文、水港湾
  2015-03-31
  QQ991267990  12946131
    
相关的主题文章:

  
   《自悲歌(十四)》
  
   竹根雕与现代诗
  
   惟愿君诗如君意 我愿我手写我心
  
   友情是找不到载体的散文
  
   雾中行走
291#



在我脚下无限延伸
模糊了远山
挡住了我飞奔的视线
渴望一片辽阔的天空
岁月不老的问候

仿佛渐远了那排参天水杉和尘土
偶尔一股季风刮过
春天踏青的行人
秋天漫步的倩影
谁都不知道风声在诉说着什么
路很近
近得触手可及
路很远
远得一辈子也没有尽头
相关的主题文章:

  
   《梦》
  
   下乡心得_3
  
   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
  
   躬耕绿野的拓荒人
  
   循规蹈矩_1
292#

在地下室里喘气
  我在小孤山租得了一室,华闻读书阁,在人家一楼的脚底下。
  屋不大,有三米见方,一页窗,一扇铁门。门外贴一一米宽,三米来长的走廊,孔子读书阁,错着一扇木门,是外屋。木门出去,就是两头曲折的公廊,廊内一样的房屋有十余间,但仅我一户入住,其余人家皆堆放着杂物,树海读书阁。出地下,有一扇铁门,平时从窟窿中有铁链穿锁。
  我本无意租这么一个屋子,只是初来的时候,想着做个小买卖,结果租房不妥,急中竟住了没电梯的五楼,成天两人抬着盆盆罐罐叮叮当当地上上下下,孔子读书阁,爬或下到中途,往往要多次歇足,然后伏在那里汗喘不已,真个累煞人。
  久居于此的老乡帮着出注意,告知有地下室出租,可省上下奔波之苦,于是从晨到夕遍寻其所,没想竟终得以成。可买卖不景气,没做长久,但这屋子却长住下来。
  小孤山分三里,西里,中里,我在东里,金霏读书阁。这里山多且大,不在背后,而在身前,苍苍茫茫于南面近里遮人视野,人不可远观,只能朝夕望山兴叹。据当地土著说,金霏读书阁,山的那面即是海,另有一片坟墓和一个废弃的村落。那荒芜的村子,曾有外乡打工者一户图省细携家迁入,不说月黑风高的夜晚,纵使白日,偌大破败的村子,孑影相吊,想想都胆怯。总是听的见的鬼事太多,树海读书阁,以至心头蒙了阴影,驱散不得。哎,中国的鬼文化
  隐身地下室的人,兴许就是鬼变的。我竟很享受这种居处,大概是缘于我是个乡下人,与土地的交情吧,我想这屋子是接了地气了,精彩读书阁,住于此,我是把根一头扎到地上了。我就想我自己是土豆或白白胖胖的藕,连念想都肥实。一段时间以来,树海读书阁,写文,思绪竟如泉涌,我认为这都是居处带给我的。
  这屋子很静。通常仅我一户出入,放杂物的别家偶尔才进来一次,摸着黑,进去拿了东西,迅疾而出,只听锁链一通哗啦,又已锁定。我向来好静,曾画幅《翠柳鸣蝉》以自雅,画幅上则仅题单一&ldquo,爱看读书阁;静&rdquo,铭华读书阁;字。如今,在喧喧闹市得一静处,便感念这是上天的恩赐,即私下里念诵佛号几声。
  听人讲,作家分两种。一种郁郁寡言,树海读书阁,不善言辞,或多或少地有避世倾向,而另背道而驰有一种人,口才出众,善于交际,能结朋好友,喜瞪眼吹白唬。我觉得我是第一种,喜独处,喜木然呆思,我那张嘴长给我,是专为吃饭度命的,花柳的,我不会,更不屑。
  这屋子平安。从不会有小贼惦记,因为他们的贼眉鼠目都是望着高处,淌哈喇子。在楼下转转的时候,也许他们正若有所思地歪头盯上了顶楼一户人家的窗口,那里晾晒着件女人的裤头或乳罩。他就认为那户人家有银子,因为他们风光,招摇,住高楼,高高在上,连晾出来的东西都价格不菲,人长那东西高贵,得用那么昂的物件儿包着。
  这贼是绝不会向下看的,有钱人谁会去住地下室呢,尽管这是半地下,屋子有一半的身子栽在地上,但那窗极小,像没睁开的眼睛,贼不愿与它寒酸对视。如果贼想进地下室偷点,也没那么容易。里外那三道门是个难题,就算进来了公廊,想摸到我的屋子,也势比蹬天,那迷宫一样的七转八折,足以让一个生手迷惑。别说是他,就是一股子贼风钻进来,都找不到我家,它弯不过那路子。夜里,躺在床上,经常听到最外面的铁门吱呀地一声响,像黑里有人推门进来了,若一人在屋,便不觉可怖。后又无声无息,因而知道是风,夜半来访。又时有叫春的猫夜里在窗外嘶吼,或毛毛的一团身影潜上窗台。我感觉这像鬼宅,我即落魄如鬼,可惜没有鬼的才啊。
  因是半地下,所以屋子里也不乏阳光月光,但那光影零碎,屈尊而入。不过我却大喜着,犹如暗无天日的生命偶见了光亮,感激之情不能自已,那心都会在一个瞬间嘣嘣狂跳个不停,一种初恋的感觉。
  屋内的那页窗,宽不过一尺,长不足两米,平时有一水粉色的窗帘遮挂。我偶尔探手一拨,撩开了二三尺,就像是展开了一幅中国画的长卷,卷上风物依稀,那风物在窗外的山岭间。
  不知还有谁睡过地下室。人嘛,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其实,没有什么苦是受不得的。我总挂在嘴边上一句话,离死还远呢。要既能住高楼,又可居地下,吃得大苦,也自必能享得大福,而不会小人得志,就忘乎所以和烧包吧?
  我是夜猫子,晚上经常睡得迟,捣鼓点东西,尽管白日里忙生计足够劳累了。晚上才是我真正人生的开始,做我喜欢做的事,活个自我,常常身心疲倦,但获得了精神的巨大满足,感到人生的踏实和有意义,也值了。哪怕是在这一切都忙完了,随手撩开窗帘,眺着窗外圆满的一轮,而吴牛喘月呢。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多年才相聚
  
   叶_7
  
   诗词格律(RS)
  
   左手海角,右手天涯
  
   “风帆”实
293#


  
  
  拉开记忆的闸门
  希望把那个月夜拾起
  尽管什么都不能唤回
  因为有缘
  才换来一生的相依相偎
  因为相识
  厮守才淌过难舍难分的甜蜜
  因为有你
  我才占有整片的星际
  哪能啊哪能因梦一般的美丽
  就忘却破灭时的哀思
  哪能啊哪能因抓住阳光般的情丝
  就忘却空落落的悲寂
  恨只恨无情的岁月
  断隔了你我的相聚
  因为思念
  我又一次来到感情的墓地
  让火燃烧
  燃烧我一片片心绪……
责任编辑蝶恋花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张照片
  
   生活需要品味,生命需要体验
  
   新时期组工干部之“四气”
  
   《咏莲》《醉荷》诗二首
  
   一路向西,风雨兼程新都桥
294#

无奈的生活
  时间如水,涓涓细流,把一切都写入了不经意间,每个深夜的时候,暮然回首,都是往事匆匆,莫名空虚,失落与孤独。
  
  今年的冬,好像有了的些许人情,不在如前,金霏读书阁,寒风凛冽,金霏读书阁,漫天冰冻。温柔的阳光穿过‘枯萎’的树梢,均匀的布满大地。风徐徐而来,尽是春的气息。而我,打开电脑,却苦于没有网络。玩着早已没有了趣味的游戏,不经忆起从前,一种打翻五味瓶的感觉涌向了心中,遂记之,孔子读书阁
  
  回忆总是断断续续的,华闻读书阁,有愉快与痛苦的童年,懵懵懂懂的少年,青春,最值得回味,也是最写意的生活。
  
  说到童年,我的童年是一出悲喜剧。童年有许多快乐的事让我留恋,不愉快的也是不少。记忆中悲剧巧合般有着同样的经历,都是因为玩而发生的。童年的我,铭华读书阁,是一个调皮且不听话的孩子,还被邻居时常念叨,树海读书阁,并借我讽刺我的父母,当然,对我也有着不少的冷嘲热讽。所以,那时的我,常常对着上天发誓:自己一定要听话,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让事实来讽刺他们的言语。但是,这些誓言都没起过用,总在玩的诱惑下变得苍白无力,终被抛到脑后。然,因为自己的健忘,每次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父亲当成炼跆拳道破坏的木板。所幸的是,现在的我,算是把小时的誓言实现了小半。同时,他们的笑话与讽刺已然埋入黄沙。
  
  我生在农村,树海读书阁,长在农村,群山环绕着整个小村庄,同时也遮住外面的世界。虽然我是一个九零后,却因居住地的偏僻,记忆里还存在着点煤油灯的画面。微黄的火苗闪烁,只映照周围那一点点地方。那时,我的家境平寒,(当然了,温饱已经没有问题,其它的享受之物,不是逢年过节,是没希望拥有的,就连我穿的衣物都是二手的——哥哥穿过没坏留下来的,有的是亲戚家小孩穿过的。)五间小屋,一间火房、一间‘客厅’、两间卧室,(奶奶一间,父母亲一间。)一间是供奉神灵祖先,放置零碎物品,我们兄弟俩睡觉就只有往楼上走了。(楼:南方多雨,房屋多是中间高,两边低。而农村多是瓦房,石墙四边等高,中间用树支高,两边呈六十度左右的角展开。在矮墙一米左右处用树横放,以方便摆放杂物,到了收玉米时,又用来用来烘干玉米。)夜不见五指,瓦房也因多年失修被风任意出入,由于他的妄为,将煤油灯吹得左右摇晃,忙用手将火苗挡住,孔子读书阁,却因此忘了扶住楼梯,不料,成就了我不错的平衡能力。
  
  谈到邻居,我总会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树海读书阁,也佩服孟母的智慧。
  
  我的邻居,算起来都是至亲之人。因为爷爷有三妻,也就是我有三位奶奶。因为我父亲最小,结婚也晚。而且,周边都是本家,都是我伯伯,而我的堂哥大都早已成家。相反,我和我的侄子们年龄相仿,还有不少都比我大。不知是因为家教的原因还是因为年少的无知,我不曾有过晚辈对长辈的尊重之感过。这就罢了,他们还利用我的童年的善良欺骗我。在每次我父亲叫我的时候,他们都蛊惑我躲藏起来。因此,我不知挨了多少次痛打。不过,也怪自己不长记性,树海读书阁,总是将痛的教训忘得太快。而蛊惑我的人正是这些“至亲”之人,是这些我每次遇到都尊重的叫一声哥哥的人们;有时,还是所谓的大伯,二伯所为,爱看读书阁。如今想想,精彩读书阁,我都觉得叫他们是我自己吃亏了。
  
  如今,我已是一名大学生,我感激的人可能就只有我的父亲了,当然,我母亲也是功不可没,但是,她是一个老实人,不善言谈,对我的影响最大的可能就只有诚实了,虽然这也让我一生受益,却远不及父亲的教导。对于邻居来说,我除了遇到报以一个微笑,谈不上情字,更别说是感谢的话。或许,我也该感谢他们,要不是他们,我或许会有一番不同的道路。至少,他们让我明白,亲戚也不可靠,忠言必逆耳。
  
  小时候,我做得最正确的一件是应该就是心好,(我奶奶就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可能是得到了她的遗传。)完全不像现在的小孩那样自私。每次,有客来访,家里面都会做上一桌好菜来招待,而我,总会主动的给他们夹上几片肉。而我得到的回报是他们的疼爱,一直不曾变过。爱本是无私的,却在无形中成为一种压力。在我看来,爱是需要回报,需要付出的。施恩之人或许不图什么,但是,不给予他人的回报,自己的良心会感到不安和自责。同时,它也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为了对得起每一份爱,每一份关怀,自己就得努力,上进。
  
  
  
  人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最想留在的是时间,恰恰,我们面对时间却是无能为力。独有回忆常在脑海徘徊,或是让人淡然一笑,或是流下两行伤感的泪水。
  
  点燃一支烟,闭上双眼,无意间回到孩童时代,刚入学的那天。从小,我就害怕见陌生人。还记得学前班时,先报名后拿书。报名是老爹带着,拿书时,就我一个人。我呢,一大早就候在班级门口,可拿书的时候我居然不敢进教室。老师点名时,发现差人,又见我在外面站着,就出来问我,我这才进了教室。更好笑的是,偶尔没有笔做作业,借又没人肯给。结果,被锁在教室里补作业,那哪能补呢,就只有翻窗回家了。有时得了一百分会故意的把本子拿在手上炫耀一番。不料其中一篇是自己打的一百分,由于字迹和老师的太过分明,一眼就被认了出来,还被笑得不好意思抬头。
  
  读书,在我记忆中是一件痛苦的事。作业很多,做不玩有要被罚。小学时我偏爱数学,语文怕得厉害。特别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不做作业就五十个俯卧撑。(现在我都做不了,就别说那时候了。)慢慢的,作业越欠越多,又怕被罚,心一横,干脆就不去上课了。这下可好了,一开始蛮痛快的。但是呢,坏事是不可能长久的,终是被家里面知道了,毫无疑问的就是一顿海揍。这还不算,没想到的是那时的我就学会叛逆了。早早就出门读书,放学回家,可就是没到学校去,连续一个多月。同时,父亲也跟踪我一个多月,怪就怪在我都没发现过,他也没有抓我现行过。回家是,我还故意弄点水把鬓角打湿,想是万无一失,可我刚坐下,就感觉到肌肤火烧般疼痛。不用想,肯定是东窗事发,又要挨批了。
  
  那时的我,可是被嘲笑得不少,说什么难听的都有。其实,我并不是不想回学校,而是怕会学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给老师说。最后,还是我妈妈亲自‘押送’到学校。从此后,我慢慢的向好学生的方向靠拢。在升学考试中,我还是全乡的前五十名。说起好笑,因为这事发生在我三年级的时候。
  
  三年后,又发生了一件我至今想起都还会伤心的事,那就是我奶奶辞世云游。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三的早上,我给卧病在床已久的奶奶喂了水后,照常踏上上学的征途。可放学到家时,见的只是一盒漆黑的木棺,而奶奶早已安静地躺在里面。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乱了方寸,心莫名阵阵绞痛;那一瞬间,我觉得天昏地暗,心莫名阵阵空虚。眼泪,失去控制的流下。那一刻,除了哭,我找不到什么方式来表达我的不舍,那一刻,除了哭,我找不到什么方式来回报奶奶对我的爱。落下的泪珠里,都是奶奶慈祥的面容,都要在对我微笑。那笑容似乎在向我告别,似乎在让我坚强,似乎在让我保重,似乎载满对我的期待,似乎是一种满足,似乎也是一种解脱。
  
  辞去尘寰,我的呼唤多么无力。只手握住苍老,都不如那年地一个微笑。如今,记忆里的新坟已做旧坟,坟头去年枯萎的草又穿上新衣。而我的思念,十年未变,也会像那伴在坟头的草,一生不变。
  
  夜,我仰望天空,那里繁星闪烁,我想,那可能是天国的街灯,而那提着灯火在走的,可能就是身在天国的奶奶。
  
  一阵风过,突然觉得脸上有些冷意,这才知道,泪水不知何时落下,已打湿衣襟。拭去泪水,十年前那张黑白色的照片又浮上脑海,还有那肝肠欲断,哭得昏天暗地的父亲。而我的心,片片零落,落在了堆满慈爱的照片上。又想起奶奶对我的嘘寒问暖,想起放学后奶奶为我准备的炒饭,想起我每次只是咳嗽她着急忙慌的样子。如今,就算是病倒,也得自己爬起来;饿了不自己动手,就只有等着“成仙”。而冷暖早已只有自己可知,没有人再去问你。
  
  从记忆里走出,已是深夜。想发条信息给朋友,想找点安慰,却不知谁可以给我。独自拥着寂寞,却无法入睡,弹弹手中的烟灰才发现,烟头已被烧焦。
  
  玩过了清葱岁月,高中最让人回味。
  带着梦想,带着憧憬,带着渴望,带着兴奋,我走进高中的校门。如今想来,还觉得自己有些好笑。
  进入课堂的时候,感觉一却都很新鲜。每天早起,每天按时睡觉,又重新做回一个寻归导矩的学生。那时,天总是很蓝。我居然做作业,做试卷,还暗自得意:我的明天不是梦,只要我努力,没什么办不到的。呵呵,时间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如今的我,有些让人口吐狗血。
  拿着手机总感觉自己少了些习惯。想想,却是好久没电子书了。记得高一时疯狂地迷恋<<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那种劲道,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既然乌龙得连回家都走的错了路。起早贪黑,却不是为了看书,或者说不是看该看的书。悄然地,我度过了半个学期。第二学期和亲戚闹了不愉快,自己搬出来住了。但苦于自己内向,没有去找住处。于是就和同学,混在一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回味无穷。几个人大热天挤在一张床上玩电话,吹牛。月初把生活费用光,月底集体搞烙锅,吃得火气直冒。认识的几个朋友还爱惹祸,经常打架。搞得我都有点像职业马仔一样,电话一来,屁颠屁颠的就跑。还搞得蛮专业的,有刀有钢管,还有自制的“天雷”,场面还有些吓人。
  话说回来,往往架都是空喊。没打成架的下文就是喝酒,那喝得是天昏地暗,日月颠倒。有的喝完要备战第二天的课程,而我幸运的遇上了一还老师。她很有气度,也很关心我们。这也让我一直有些自责,总感觉有些对不住她。
  高一下半学期,总的来说,过得还蛮心辛酸的,基本都在流浪中度过。
  高二时,自己找了个好地方。同时还有我高中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和我一起。后来又来了个没心没肺的兄弟。那一年,我算是有些收获。因为他让我爱上了写作。这也是我现在唯一一个好的爱好。当然,在文字的组织中我水平还欠佳,但我仍在努力,到如今,我从未放弃过。
  高三是我过得最没心没肺的读书生涯。大家都在备战高考,我却轻松得很。晚上对酒长谈,白天一觉天荒。要不就是电子书伴我度过每天的日晓与黄昏。那时,我还自以为是地说:宁愿以后后悔,现在却不愿留下遗憾。呵呵,说真的,我现在并不后悔当初的无所事事。以为我认识了许多人,我觉得在我的生命中,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虽然不相见,心里却牵挂念着。正如我听陈楚生<<想念>>时被感动一样。那种心于心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神圣而美好的。
  走后,你没回来,那是我同班同学。从知道有这么个人后就再无交集,有的相处两年可以一句话没说过。真有些让人郁闷。
  走后,你回来了,那是我的兄弟。陪我走过苦难的人。苦难,或许你不解,高中能有啥苦难。呵呵,告诉你,那不是人生旅途的坎坷,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充实。
  现在的我,在一个陌生又不陌生的环境里。不陌生是因为他是我大学要度过三年的地方。陌生是我在此已有半年之久,认识的人旧那么几个。就连泛泛,之交都屈指可数。
  罢了,缘来缘尽缘如此。半分强求不得,也半分强求不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个基督徒的灵修日记【2018年5月25号】
  
   寂寞如柳
  
   人格比人情重要
  
   尼龙胶
  
   揣着灵魂去远行
295#
296#
297#

掌控浓香
  看她每天做大米饭,华闻读书阁,心里着急,上午十一点半,金霏读书阁,她还看着墙上电子钟,数分数秒的不着急。十一点四十分了,还不快做!过了一会儿,树海读书阁,我在她身边一晃,搓手提醒她。急啥,一刻钟准熟,金霏读书阁。她胸有成竹,心里像一汪平静的水。做饭是的是用电饭锅,米提前淘好了,只需按下按钮,树海读书阁,电饭锅就自己工作了,树海读书阁,早一点做熟饭,铭华读书阁,心里不就踏实了吗,精彩读书阁,为啥总是克丁克卯的不留出点余量来,我想。再等五分钟,一刻钟准OK,树海读书阁。早了不作,非等估摸出儿子下班从单位到家那段时间才作,孔子读书阁,她是这样说的:米饭作早了,会塌锅,成了陈米饭,香味变淡,只有刚揭开锅的饭香才是最浓的,她要把做饭的时间掌控得香味最佳。倒是实情,新出锅米饭与陈米饭疗饥上无大区别,但要使米饭生出浓浓郁郁的饭香,就天壤之别了。在这里,提前作好像更容易些,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放松的做家务,洗衣服、擦擦地,忙手里的活计,孔子读书阁,锅里有熟饭,家人何时到,都会稳操胜券,但是她做饭,好像有更高的标准,就是要做出浓浓味道来。
  
  差一刻十二点时,爱看读书阁,他按下电饭锅按钮,不长时间,锅里咕嘟嘟响,从锅盖边沿冒出白色热气来,热气不仅有水分,还把饭香带到每个人的嗅觉器官里来,沉浸在满屋浓浓米香中,耸耸鼻子,很好闻。一会儿,儿子推门进来,热腾腾的米饭端上桌,香味四溢,闻着食欲大增。看着儿子爱吃的样子,她有一种掌控浓香的满足。儿子知道母亲做的饭好吃,有时连一般朋友婚宴都不参加,把份子钱一交,回头走人,慌称家中有事,为的是吃母亲做的充满浓香的大米饭。儿子说,那些大饭店的大米饭都是提前做好的,一作一大盆,吃米饭时,用碗在里面舀一碗,是早作出来的,饭香比母亲做的差远了。话又说回来,开饭店吃饭的人多,必须大灶做,时间上还要提前,才能满足客人需求,只求解饥,香浓与否,顾不了那么多了,掌控浓香,只有家里三五口才能做得如此细致入微,也就有了独特性。母亲的作法邻里也可以做,但是做不做,就在自己了,如果人家不喜欢那样为了生出浓香而掐分计秒的,那谁也干涉不着。有时单位有事,需要加班晚些时候回家吃饭,儿子也抽出点空来给母亲打个电话,因为,他知道母亲做饭是掐着时间的。每天下班只要时间允许,儿子绝对回家吃饭的。她掌控浓香的习惯,使家常便饭变成家庭里一道诱人鼻息的独特风景,成了家庭成员的粘合剂,掌控浓香,也凝聚了每个家庭成员的心。
  
  这种等待,像是等待春天里的牡丹看花,花蕾生出的时候,就盼着火红的牡丹开花,某一天,终于开了,但是那朵花的花期就是一天,早开晚谢,拿出相机,要留下牡丹花最艳最美的那一刻,早晨,花开了,相机就在手中,调好光圈,但是,一看,有一个花瓣还蜷缩着,没有完全舒展开,午后,那个花瓣舒展开了,火红的叶片,像跌落的云霞,花蕊如碎金洒下,咔嚓,相机留下了这最美的瞬间,她的等待与母亲的等待相似乃尔,平凡中选最优,可敬可贵,但是,有些人总是不愿意那样劳神的等待,也就失去了掌控浓香的机会。
相关的主题文章:

  
   心,皆是寂寞
  
   不想难过
  
   之于今夜
  
   活着 (春节特刊)
  
   今夜不圆的明月
298#

生命的口粮
  文革时,家乡黄土地处处红旗招展,&ldquo,金霏读书阁;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时时响彻田野。那正是我的孩童时代,孔子读书阁,十几岁的我什么也不懂,经老师家长屡次教育,&ldquo,金霏读书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树海读书阁,是毛主席共产党给予我们的幸福&rdquo,华闻读书阁;的观念深植我心,即使在饥不择食寒不择衣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年月里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真理。社会主义公平分配的原则亦深深镌刻在我的思想里,树海读书阁。至于实施时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那就不是我所能记住的了,我只记得那时全村社员按年龄大小分配粮食、蔬菜和一些生活必须品,铭华读书阁
  儿童分到的口粮比成人要少得多。成人是标准口粮,一个成年人每年的标准定额是405斤,也不全是粮食,其中还包括南瓜、地瓜之类的附加食物。当然,孔子读书阁,南瓜和地瓜与粮食不在一个等级上,是以三斤拆合一斤的标准定额口粮的。
  黄土地上因地理气候原因,不能种植大米之类的细粮,小麦也极少,只能种一些大秋作物,爱看读书阁,如玉米和高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延续着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主食只能吃到玉米窝窝和用高梁面做成的鱼鱼,精彩读书阁
  玉米窝窝的做法非常简单:用玉米磨成面,用适量的水和好加适量的碱面蒸熟就可食用。我走过好多地方,见北方大部地区和南方少数地方吃玉米窝窝,做法与吃法基本类同,只是没有我们家乡的玉米窝窝个头大、结实、实惠。叫法也有差异,有的地方叫窝头、也有的地方叫玉米饼,树海读书阁,唯有我们那叫“黄窝窝”。
  黄窝窝这种叫法我想别的地方的人不一定了解,其实只要见了食物便能观物知名了。具体做法就是用水把玉米面和好后,两只手轻轻地搓一个圆锥形的团,然后在底部中间用手指套一个洞就成了,当然这个洞需要套得大点好,这样的窝头既省火力又美观。小时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猪草,放学回家,妈妈会给我的左手里放一个金黄黄的玉米窝窝,右手里加一根萝卜淹治的咸菜,肩上挎一个大箩筐,我就愉快地屁颠屁颠地跑着拨草去了。
  高梁鱼鱼的做法很复杂,复杂得我到现在也没有学会,其吃法可算是我们黄土地人家才能申请到的专利。听老人们说小日本占领了我的家乡,树海读书阁,强迫征用军粮,老百姓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省吃俭用保存下来的高梁面让征走,但是日本人征用后不会食用,以后就不再要高粱面了。因此,我们那儿一直到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日本人吃高梁面——没有法子”。要是他们连玉米面窝窝也不会食用该多好,那家乡的人民会少遭多少罪啊!
  高梁面鱼鱼吃起来香,做法却复杂。高粱磨面时就会分成一、二、三浪面三个等级。一浪面就是第一次磨出来的面,很白,一浪面一般人家平时舍不的食用,只留作招待客人之用。二、三浪面才是平时充饥食用之物。
  母亲在世时经常给我做高粱鱼鱼吃,我只记得冬天母亲在做高梁鱼鱼时会把适量的面盛到一个搪瓷盆中先放到开水锅里炖,炖到一定的时间后用滚沸的水把面冲成团和好,然后取一块木板,在上面用双手搓成细细的长长的像黄鳝一样的面条状食品,这就叫鱼鱼。这搓鱼鱼的技巧就可见识家庭主妇的真功夫:有的巧媳妇双手同时搓,能搓十八根之多;有的笨媳妇一只手搓,也搓不了两根,还老粘一块!据说我们老家那时看谁家媳妇巧不巧就是看她同时能搓几根鱼鱼!鱼鱼做好后放蒸屉里大火蒸大约20分钟便可出锅了。高梁鱼鱼用西红柿拌食最为美味,也有用我们祖传淹酸菜汤之类用作拌调料的,味道更是鲜美独特。
  我只记得“文革”那些日子里,每年的细粮只能人均分到20多斤小麦,磨成面粉也就不到20斤了。那时黄土地上的人们一年四季只能吃到两顿白面:一次是中秋节吃顿白面饺子,另一次便是过年那天享享口福,年后的第二天就只能吃高梁面做的饺子了。
  一个成人四百斤的标准定额粮对我家来说是足够,这主要是因为母亲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再说我们家人的食量都不很大,虽然干农活很累很苦,但少食也许是上天造化的恩赐,所以在那个特定的年月里,我家虽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但也没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对食量大的人家就不言而喻了,他们每年青黄不接,在饥肠辘辘中还得听从党的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拚命学习大寨。
  对于辛苦一年的庄稼人来说,最为期盼和愉快的事情莫过于分粮了。每当分粮时,家家户户深怕晚了分不到似的,早早的就去排队等着了。那时的排队和现在的排队截然不同,那时的人们持着个人印章排成一行。轮到谁,会计就会主动把谁家的印章拿起来,在账本上盖好印就开始给谁分粮。文革中不管分什么只准使用印章,不准签字。印章一般是一户户主的名字,多是父亲,母亲的也可用,但子女们的印章是绝对没有使用权的。
  我家分粮时我最积极,一听到光棍万喜子在广播中通知分粮的声音,我就会拿上父亲的印章和口袋飞跑着去排队!一般情况下前十名肯定有我。
  时过境迁,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黄土地上的人们在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上呈现出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风格,犹如一个保持了游牧文明的强悍精干的小伙子。一路走来,如今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一切都在改变。唯独儿时的记忆依旧散发着馨香,唯独那口粮的馨香仍旧保存在我的记忆里,馨香着我的生命!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抹白
  
   12周年纪念
  
   到底是認真呢,還是執著?
  
   淡雅人生
  
   [url=http://bbs.wjkxyg.org/home.php?mod=space&uid=7113][/url]
299#

生查子 梦游彩云【三首】,孔子读书阁
红霞送影行,树海读书阁,心在云天里,树海读书阁
天上飞彩云,精彩读书阁,人在深谷底,树海读书阁
高歌多和余,爱看读书阁,深谷佳音起,树海读书阁
非虚亦非实,孔子读书阁,千里神仙曲,华闻读书阁
&nbsp,铭华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
春风非不佳,金霏读书阁,不解凄苦处。
寒心拜花香,为爱云阁住。
夜来流星灿,引我登天路。
无意唱仙曲,寂寞抒怀去。


高山云梦长,寂寞知音少。
偶见风光美,却以红颜老。
坐在天涯窗,说与遥人道。
意顾凄怀苦,似是相逢巧。

相关的主题文章:

  
   醉在阳光里
  
   “振鹭”实践队以“感恩”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当街痛哭
  
   给自己一点压力
  
   就这样,我们终究没有了关系
30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