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我娶了新娘
【导读】上世纪八十年代,
农村人
女儿嫁人都
喜欢当干部的、当兵的、做工的,喜欢找吃粮票的“非农业”。其实嫂子的话中,
金霏读书阁,除了我高中毕业、瘦瘦高高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
我正儿八经找对象是在高中毕业后、1982-1983年那一两年。那时虚岁已是十八九岁了,按安徽习俗该“说媳妇”了。那两年,我真真假假地“相”过几个,但都是媒人介绍的。我当时不像现在,很内向、很木讷,心智似乎比梁山伯还要“少脑子”。
当年和
老婆能相上“亲”,是缘于堂嫂的热心。堂嫂和我在家族里是最近的了,所以我的亲事她很上心——她竟要把她娘家近房侄女介绍给我。说来她还矮了一辈,但嫂子并不介意。我
自然喜上眉梢、乐观其成了,哪管她什么辈份差不差。
我清楚地记得,相亲那天是1983年阴历的九月初二。为了这次相亲,我是做足了“准备”。为了弥补皮肤不算白的缺憾,头一天我特意去集上花了两个大洋,买了一瓶当时很流行的“美白”产品——面友。在早上出发前,我反反复复洗一遍擦两遍,走时又擦。我以为这样反复&ldquo,
树海读书阁;加工”,肯定有“脱胎换骨”之效。当时擦抹过后,真的觉得“很帅”,臭美得不行,哪知还是被女友识破了。后来老婆提起这事就寒碜我一番,说我那天是不是偷吃掉进面缸里了。
那天一大早,嫂子就来到我家,问我准备怎么样了。其实有什么准备呢?新衣服又没有,最大的准备就是洗脸抹面友了。看我洗了抹、抹了洗的来回折腾,
孔子读书阁,嫂子有些急,笑我:“抹成大白脸,
金霏读书阁,人家就能看上你啊?——快走吧,不早了”嫂子催我几遍,我才上路。
我骑着自行车带上大嫂行进在弯曲起伏的田间小路上。一路上,微风拂面,
精彩读书阁,偶尔有两只野鸡呼啦啦地从前面飞过。
秋日的麦苗齐齐的、绿绿的,透着无限的生机。两公里外就是女方家,不一会儿车子就驶到了村头,
孔子读书阁。有一二十位村民东一个、西一个地正站在叉路口议事,
铭华读书阁。都是大嫂的娘家人,她示意我快点“撒烟”。我赶紧掏出一块四(好像是)一包、相当于现在“利群”级别的“男子汉”香烟,一一礼貌地递过去——还好,有几个是我的小学、初中时
同学,让我稍稍放松一下。
来到大嫂娘家后,女方的
父母和哥姐及小姐妹们陆续赶过来“面试”、围观,
树海读书阁。我感觉这有点像古罗马的奴隶市场,
树海读书阁,阵势很雷、很强大。我当时只知按大嫂事先教我的话去做,头也不抬、羞答答地给大家发烟,
树海读书阁,还要故做亲和地帮人点火——现在想来真是窝囊、“掉价&rdquo,
华闻读书阁;。不过在当时这样做是必需的,无非是想表现自己的真诚和礼貌,增加
成功系数而已。坐了一会,
爱看读书阁,我独自先
回家了。大嫂却留下来等消息。
当天晚上,大嫂笑嘻嘻地跑到我家说:“女方那边没意见,选个日子去‘拿布’(买衣服)吧”。大嫂年长我近20岁,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这事他肯定为我说了不少好话。后来听老婆说,大嫂果然是个出色的媒婆,她极力“美化”我,说我是高中生,人有
文化,人样子也高高大大,还说我家没有建砖瓦房是有钱、故意不盖的,是等媳妇过门后,钱再拿出来盖房的。嫂子还说,堂兄要把我安排到大队干个什么工作——堂兄当时是大队里的治保主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人女儿嫁人都喜欢当干部的、当兵的、做工的,喜欢找吃粮票的“非农业”。其实嫂子的话中,除了我高中毕业、瘦瘦高高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当时因为农村土地刚承包到户不久,我家忙着购置农具,没什么钱的。加上养父又有咳喘病几十年了,不能干重活,还要天天吃药。
在嫂子如簧巧舌的忽悠下,我的婚事“首战告捷”。农历九月初七,我们在嫂子的陪同下,女友带上她的闺中密友,我带上
父亲,大家一起去了趟城里“拿布”。那时不兴买项链、“三金”什么的,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还有手提着的两边带两个喇叭的录音机,外加大站柜等家具。女友跟媒人说好了,要几身衣服和手表什么的,所以我们事先就有数。女友买些衣服和化妆品,好像是花了470元。她和女伴在前面挑衣服,我跟在后边不说什么话,专门等着付钱——我成了“大款”了。父亲在外面坐等着,我们在里面买东西。转了一大圈,选了四五身衣服后,女友又买了一块75元的“钻石”牌手表,这是上海出的,当时很流行。不过进门后,手表一直都戴在我的手上,因为我那时已成为一名
教师了。
“拿布”回来过了两天,是阴历九月初九吧,我们把彩礼送过去。那天
秋雨霏霏,路上满是泥泞。我买了些酒、肉、果子、糖什么的配着,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把东西挑到女友家。中午,女方亲友来了一两桌,我们家也去了几个近房族人。大家围在一起说些客气话,互相捉对喝着。吃完喝完,这亲事就算“搞定”了。
第二年,也就是1984年阴历
十月初六,在经过一年的相处后,我和女友举行了婚礼。
结婚那天,我家雇了几个吹鼓手一大早就赶到女方家“吹”去了。傍晚时分,媳妇坐着女伴的自行车就来到了新家。那年我虚岁20,周岁19岁半……
【
责任编辑:
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华东之旅】苏州散记 不靠谱的考试:自考古代文史(二) 走进呼伦贝尔(一) 也许_3 五绝 两首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