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122232425262728» / 5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iPhone Screen Colors Messed up [copy link]

361#

苏轼的政治寂寥与千古留名
家中客厅之上悬挂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华闻读书阁,闲暇时、静坐时,随孩子诵读时,总不由品茗一番。词境无限苍凉与凄阔,人生仅是历史长河的一滴、一瞬,试问人生有多少能够真正自我把握,又有多少得失能够权衡正确?
苏轼是人中极品,可他那六十六年坎坷浮沉的人世消磨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承载得起。在宦海浮沉中折腾个精疲力竭后,要么是冷落后的遗忘,要么是消沉后的寂灭,要么是逃避后的沉默,可苏轼的精神世界却经过了肯定后的否定,否定后又重新建立了新的平衡与和谐。并且这种打破旧的、建立新的精神力量不再依附于社会评判的外力,建立的是纯粹自我的精神世界。这种力量在自我的内心扎下了深深、粗壮的根,推动曾经在精神世界无比痛苦和挣扎过的苏轼走向更为辽阔的境遇。百般磨砺后,苏轼起落的全是大家的风范与手笔。散文、诗、词在当时已皆成领军人物;他勇敢地打破了“诗庄词媚”的樊篱,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书法、绘画的艺术成就也与当时最高名家并驾齐驱。
当官的人多了、留名的人也多了,树海读书阁,可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像苏轼那样,以文化创造了那么强的名人招牌效应。“乌台诗案”前的外放,金霏读书阁,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以政绩突出彰显;“乌台诗案”后黄州、惠州、儋州的留名,九百多年了,地区经济文化的蓬勃与发展确实因苏轼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哪地方一沾上苏轼光,文化气息马上浓厚、瘴厉僻荒之地不慌不忙地换了新颜。苏轼以独特的名人效应制造了奇特的人文景观,清代江逢辰一句“一自坡公谪南海,精彩读书阁,天下不敢小惠州”是对苏轼的精彩点评。
苏轼留于后世精神的可贵,首先是他的人,其次才是他的人文艺术。生前在官场,他那种在逆境中不低头的固执、吃亏不长记性的执著,贬官坐牢、人配蛮芜、缺吃少喝,都没有让他向难堪而困顿的境遇低头,都没有让他消沉到底,更没有因当权当势对其否定而陷入寂寥不能自拔。他的人、他的文、他的字、他的画,他本就是为艺术而生的,孔子读书阁。政治在他的人生中,仅是一根引线,仅是他人生千磨百砺的伏笔与铺垫,抖开的全是死而复生之后的彻悟与感怀,树海读书阁,情真意切且无限开阔,如驾风乘云无人能追。
苏轼所生的北宋时代,是一个提倡以博学进阶仕途的时代。在神宗皇帝《励学篇》的鼓励之下,学风甚盛,大家都在三更灯火五更鸡中一阵狂学猛读,都相信书中有颜如玉、有黄金屋、有良田、有宝马,都在“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的鼓舞之下奋发进取。少时、年轻时的苏轼,在这种世风的感召与影响之下,著书、立言独有见地。他告诉读书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讲“奋厉有当世志”。年轻时的苏轼,在社会为个人未来所描绘的蓝图中,投入并铺洒了自己不懈的热情,他因着经学满腹,期待并相信着自己的仕途前程将会灿烂美好,孔子读书阁,他信心百倍要成为经世治国的大政治家。
而实际上,北宋鼎盛学风培养、造就的文人志士有些过盛,一个时代并不需要太多治世强邦、祛弱积强理想型的政治家,因政治金字塔的塔顶舞台并不宽阔,本希望学以致用的饱学之士们,在政治斗争中命运浮沉不定,在学而无用中怀疑、悲观、挣扎、迂回、逃遁。苏轼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打造成了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
其老来学成的父亲苏洵早早地为苏轼从小思维的开阔与敏锐产生了深深隐忧,苏轼钻书进经成章的起点太高了,但阅世太浅,太抢眼、太容易招嫉,加之自我的自信与轻狂,生活的暴风雨会随时而来。苏洵为其起名苏轼,希望其不羁与豪迈有所挡滞。苏轼的人生悲剧亦在二十一岁一举中进士第二名中缓缓地拉开了序幕,他未能实现仁宗皇帝的预言而成为未来的宰相,树海读书阁,却上演着其父为其忧患的人生,而且异常的艰辛与曲折。
自二十出头进了翰林学院,成了皇帝亲谕的国家储备栋梁,苏轼的心不再是平常的心,人不再是等闲的人,期待着以旷世之学,成就千秋功业,争得百世留名。“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rdquo,树海读书阁;但当他满怀着光辉灿烂的政治理想而奔赴国利民生的实战之中,现实并没有为他提供广阔的舞台,反而却是在政治的倾轧之中被折腾来、颠覆去。可见他金榜题名不是幸运的开始,而是给噩运树起了招牌。
苏轼生而自信,满腹经纶、恢弘手笔、万丈才情,使得他很不世故、很不委婉、很不懂得迂回,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没有任何的权宜之计,没有锻炼成什么老辣的城府,没有学会看别人的眼色,传说连王安石老大人的诗他也敢改。他太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了,不表达自己的政见,难受;不管在没在有决定权的位置上,非说不可。排除异见的政治,将他放在新党与旧法的争权中煎熬。年轻时的他,怀揣着利国利民的良好愿望,本着民不能激扰的政见,性直手快,直言相谏,对社会改革提倡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他不论谁在台上,任何过激的改革与迅速的复旧,他都反对。王安石当宰相推行新法时,他公开反对,并发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及《再论时政书》等。闹得僵持时,他主动请求外放。新法推行不利,在苏轼外放十年后而起“乌台诗案”,实在是新派中人假公济私对苏轼而起的政治迫害。苏轼到处写、到处留,弄得是人证、物证俱在,牵扯人员有三十之多,其中就有司马光。可待司马光上台当宰相恢复旧法时,他同样反对新法全废、旧制马上全部恢复的做法。朝廷对他一贬再贬,直贬至天涯海角。
在政治漩涡中,苏轼职位忽高忽低、人离京城忽远忽近、生活也是时好时坏,甚至生死都扑朔迷离。苏轼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合时宜。朝堂之上,没有人需要他卓识的政见、治世的才学。而苏轼的不合时宜也恰说明了苏轼是一个为国为民、敢为天下先、血气方刚、正直、正统的读书人,他长着赤子之心,真诚并执著着。当权者没有人对苏轼新旧都异的态度进行过审慎分析,没有人对他们推行的新法、旧制进行利弊权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铭华读书阁。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轼太有预见性、太有才了。比其仕途顺当的其弟苏辙,对其兄的嘴快手利甚是头痛,但其兄治学为国的坦荡却又是他最为钦佩并自愧不如的。
&ldquo,爱看读书阁;乌台诗案”让他九死一生,最后找着了先皇不杀科举进士的规定,才幸免于死。可牢狱之祸对饱书满经的鸿学之儒却是奇耻大辱。自己难堪的生存状态倒也可以装做若无其事,可拖家带口的,金霏读书阁,挣不得金银满车,也该挣个妻悦儿康吧?一家人跟着他忽上忽下的命运,整日不是提心吊胆,就是颠沛流离。在黄州有名无实的“团副使练”,连一家生计都难能保全,朝廷实际用的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流配式惩罚。黄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配之以苏轼当时的境遇,心情确实不能用沮丧、颓唐、厌倦一语概之。他百感交集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学那么多干什么呢!简直就是给自己寻烦恼。他为治世的狂学、猛学,无非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想必这时的苏轼,哭也哭了、笑也笑了。少时,本着“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的古训与抱负,只争朝夕到了忘我的程度。可在奔向四十不惑的路上,方越发明白,那政治理想有着“望山跑死马”的意境。你越按所学去付诸实践,那富国泽民、耀己扬祖的生活离你越远,且说不清还有什么祸事伏击在你奔忙的路上。“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理念转变的重大分水岭。茫然与伤感之外是对坚强与豁达的寻找,难以言喻,这是苏轼。
流放的生活是困顿的、艰难的,物质生活更是极其贫乏。这时的苏轼,是凄惶的、哀伤的,生时是一副济世的姿态,最终却成了闲人的样板。这时的他有自恨、有自怨,“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把自己看成“天降大任”之人,到头来却落得自家生活都难以周全,安身立命都无适处。
苏轼用书籍铸就的思想体系,因典籍浇灌所成长的心灵,父辈祖传所坚守的、所信奉的、所传输的精神信仰,终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动摇甚至被摧毁。在困顿、耻辱与痛苦中要充满信心地活着,必须要建立新的精神支撑点,才能为被现实、时世否定、抛弃后寻找到根深蒂固的勇气,可应该扎根在哪呢?在寻求、挣脱的同时,他对少时就已建立思想体系的否定犹豫并彷徨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他审视着内心的压抑与痛苦,在精神世界中炼狱般的煎熬,旧的已被否定,新的还没有建立,他在苦苦思索与找寻中紧紧拽住自己,不使自己在迷茫中消沉。
一个对现实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人,最易接近自然。这时苏轼发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抢权夺势人淡忘的、不要的、不在意的,我要、我在意;不用争、不用抢,养眼、养心。“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被政治折磨疲惫不堪的苏轼,自然万物对他的心灵进行了潜移默化的修护。他努力探求着以政治仕途为评判标准以外的生存意义。
在精神领域,他开拓了更为宽泛的学习范围,以寻求生存最为真诚和恬淡的力量。他学佛访道,阅山赏水,自比陶渊明再生,终有一些与天地万物相通的东西生根发芽,所有壮志难酬的愁绪消解在那注意力的转移当中。在佛学、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在历史的苍茫中观看着历史人物的繁华与衰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慨人世的短暂与无畏,苏轼的人在精神境界的开阔中变得豪迈起来。“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人已是死过之人,命都是捡来的,不管命运再承载着什么样的险、磨、难,都是一个“赚”字。别人一生,我两世,甚至是三世、四世。去那些没有去过的荒蛮之地,见的全是异地风情,云真的是云了、风真的是风了。他的心逐渐从政治浮尘的飘扬中静了下来,从物质利益的诱惑中凉了下来,精神世界的羁绊越来越少、越来越轻,这时的苏轼是一个属于自我的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世事不再牵绊他,精神上的自由、内心的宁静,天地万物细品后的味道最终缔造了他那磊落豁达的宽阔襟怀。从“塞翁失马、蔫知非福”的角度看,苏轼是幸运的,他所看、所想、所品及所得,还有他那心灵上的疲倦与痛苦,全被以艺术的形式无形托起。“胸有不平之气,不能挥之以剑,亦当抒之以文”,他的各种创作走向了广阔、开放的境域。
那写在黄州赤壁之上的吊古之文。周瑜,无限的风流倜傥、无限的才情满怀,谈笑间樯橹就已灰飞烟灭,何等的意气风发;加之当时最闻名的江东国色美女小乔初嫁,占尽的又是何等风光。再往远处看,人生无非是一个感受过程的载体,不断更换着行囊,谁最终胜出就要看谁感受的多、经历的多、感悟的多。最终周瑜落得是壮志未酬、英年早丧,谁又能料得人间底牌的喜与忧呢!在无常的人事当中,逝去的是年华,空幻的是梦想,剩下的是魂魄初定的自我。在贬来召去中,生命所欲驾驭的意识早已超越了政治热望与期待的范畴,牢狱之苦、黄州之困,还有什么不能够放下的呢!而苏轼脍炙人口的名篇自黄州之后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无竭不尽而来。
在此,我们同时看到,一个人的生命是有底色的。苏轼的生命底色充满了探求、精进、乐观、豁达,这些元素再互相影响,生出更强的生命力。直至旧党执政再被召回朝廷时,他被磨练得确实没有什么可惧怕、可牵盼的了,他更为直接地坦言了自己的政见。再贬,就是更远的瘴厉之地、天涯海角的惠州、儋州了。这时的苏轼,仕途步入绝境已不那么刺激他的身心、影响他的态度,这时的苏轼已彻底放开、彻底豁达,怎么惬意怎么来,可苦中作乐,可说俗韵本无,可说丘山自爱,对于尘网中的误落,终可像陶渊明老先生鸟恋旧林、池思故渊一样,全部身心都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这时的苏轼,特别能一分为二看问题,总能在好中看出不好来,又总在不好中看出好来。对于物质利诱,他说香车、美女、甘脆肥浓之类全是寒热之媒、伐性之斧、腐肠之药。多不得的,可少他却不拒绝。在惠州,市场不景气,做生意的很少,一日见人杀羊,肉是轮不着他买的,他却得了那羊骨架,煮了,一点点剔着吃,撒点盐,再抿一口酒,那个香啊,一生一世一般人品不出的美味佳肴。看了,惨惨切,一种怆然之情横亘于心,难解。想苏大学士,从衣食无忧中来,往黎民之苦中去。日子最困顿之处,不得不自嘲自解为东坡耕种之士。混迹于百姓之中,许多时已无人识之。艰辛地剔着一块羊骨头,想着人生百态。富时,何在乎那大块的肉、大碗的酒,穷时尽全是剔肉时啃啮的苍凉与细致。事情不在自己身上,尽可以凄笑、达观待之,我等境界离苏老人家相差十万八千里。好在这件事用在学业上,也很有品头。什么东西多了都浪费,只有少时才显精而贵,才能看清那丝理纹路,才能感叹这造物主的精心与巧妙。常听得苏轼的诗词名句,常见人附庸风雅,常随人在人群中人云亦云热闹,而诗词的魂却在十之中丢却八九,难见精髓。这处在被贬穷僻之地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无奈!而与苏轼,情致却是脱胎换骨所得,终见他老人家的精神像出茧的蝶,在平淡与坦然中忽闪着美丽的翅膀,载着思想,飞着别人并不能悟透的舞姿。
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做岭南人”,任何的美、丝微的好,全在苏轼的心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病逝前《自题金山寺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的一词二赋已与苏轼水乳交融:“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后晓不得还会去惠州、儋州。“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 何处是吾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在忘我的境界里,他那百世不衰的名篇,他那句句蕴含的箴言。
苏轼从高起点来,回落到人民的最低处,用自身的冷寂与孤独,为生活阅历着、品尝着、归纳着,苦难对于坚强的人是另外一种成就。一切,只为埋下知识、智理的火种,经过了涅槃的精神,对国家民族命运、对民生疾苦、对个人情感、对生活热爱所铸就的诗情才艺、画意书章如刮来细细的沙,积多了,就成了棱体。苏轼的人格魅力不但聊慰了当时哀伤的自我,而且无限滋养了后世迷惘而磨难的人群。说起他,如天上翻滚的云,终成落雨之势,磅礴。“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就是苏轼制造的气势。苏轼没有想到,任何人也没有想到,他中年时所写的一首描写景色的诗,竟成了自己与生、与世、与后人的真实写照。
相关的主题文章:

  
   永不放手
  
   (九)中亚明珠——卡普恰盖水库
  
   E时代的叙述
  
   “夏乡萤火”实践队开展“物联网知趣”小课堂
  
   《庆兔兔日记》1949我要放风筝
362#

最美是秋浓(组章)

路过秋晨,看人间百态
巷陌柳丝,随风袅娜
昨夜梦魇,一丝尚存
却见朝阳,依然微笑
愿秋如水,滤掉沧桑
愿秋似火,燃烧荒野
在一种柔软中,将一抹霞光
拓在你我的眉尖心

不问秋凉,淡看流水
即使落叶重重叠叠
即使薄雾笼罩旭日
白云依旧会朵朵地飘
蓝天依旧会湖一样地蓝
尘沙毕竟不是洪流
浮冰也不是航船
一颗沉淀的心灵
总是活在一朵莲的清新之中
一个沉默的旅人
总是行走在孤寂的荒原上
我不喜借贷
却为了一个你
阳光一米
在秋的屋檐下
制一盏朴素无华的灯
照亮你前行的路途

花落本无声,叶落必归根
大地无垠,闻秋声阵阵
绿野觅仙踪,明月又西沉
这是秋的舞台,这是光阴的故事
乡间一条小路,聆听万千呢喃
青蝉已沉寂,紫燕也南飞
匆匆着春与秋,忙碌着冬与夏
格桑花盛开的大草原
辽阔着牧马人的襟怀
北极光闪烁的午夜
震憾着侠骨柔肠
一世之秋何戚戚
遥指大漠看孤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与小草一起在春天旅游(组诗)
  
   喜欢一个人
  
   l 对三下乡的期待,前期工作
  
   歌声中聆听你的心事
  
   哦,家乡的海泉湾!
363#

臭名远扬的上虞“油炸臭豆腐”
  臭豆腐,树海读书阁,我才写下了这三个字,就好像已闻到了有一股臭味扑鼻而来,自己忍不住就吸了吸鼻子,顿时感觉一股奇臭直灌丹田,铭华读书阁。提起臭豆腐,人们就会想起香港电影《阿呆拜寿》中那阔少爷招福(刘青云饰)和江湖卖艺人阿弟(吴倩莲饰)为了争一块油炸臭豆腐而差点动手打了起来的一个搞笑的情景。刚捞出来的,新鲜的,孔子读书阁,还没来得及下油锅的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臭豆腐,树海读书阁,那样子是灰里带黑,黑里带灰,爱看读书阁,甚是难看。而那种臭,精彩读书阁,打个不雅的但生动的比喻,比那粪便的臭还臭。可就是这种闻着臭、吃着香的“油炸臭豆腐”,在我们上虞却是男女老少人人都喜欢的地方特色小吃。人们每每行走在大街小巷,遇见有卖臭豆腐的摊位,金霏读书阁,就会闻“臭”而至,非花费一元钱吃上一串(5块)不可;甚至在那些灯红酒绿的高档次饭店酒家用餐,觥筹交错之时,也会在桌上盛情地来上一碟色泽黄亮,香气袭人“油炸臭豆腐&rdquo,树海读书阁;,再蘸些鲜红的辣椒酱,夹到嘴里轻轻咬上一口,华闻读书阁,油而不腻,金霏读书阁,回味无穷,树海读书阁。别看臭豆腐气味腥臭,但用嘴一尝却又是另一番风味。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其著名的小说《三味书屋》中曾经赞美过这种臭豆腐的美味。对于油炸臭豆腐,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比较溺爱,孔子读书阁,传说孙权曾经请诸葛亮边吃油炸臭豆腐边上演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一出出千古绝唱。而鲁迅先生则是品着油炸臭豆腐写出了《阿Q正传》和《孔乙已》,并在咽下最后一口油炸臭豆腐之后拍案而起《痛打落水狗》。还有据说余秋雨也是吃着油炸臭豆腐和马兰谈情说爱的。
  
  岁月在历史的长河悄然流逝,不管世道如何变迁?我们上虞人对臭豆腐的热情却始终如一,依旧不减。上虞的“油炸臭豆腐”源远流长,臭名远扬,如今已走出家门、走向全国了,那些与上虞加盟的、连琐的店铺,在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城市比比皆是。
  
  “大浪淘沙,淘尽多少风流?”从古到今,曾出品了多少精致的小吃,皆在历史的尘埃中黯然失色?惟有这臭豆腐,依然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中默默地传承和发展。
  
  我们上虞的油炸臭豆腐比较好吃的有“三味臭豆腐”,这“三味臭豆腐”源于松厦镇一个叫沈天智的老人,沈老的祖上几代一直都以开豆腐作坊为生,而到了沈老这辈,则以油炸“臭豆腐”为主业,直到八十高龄才歇手。六十余年中,他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制、不断摸索,所制作的“臭豆腐”亦臭亦香,外酥内嫩、清咸带鲜,味美无以伦比。
  
  而我们上虞最早专业生产臭豆腐,并向全国推广油炸臭豆腐的是崧厦镇的残疾青年顾渭忠。如今顾渭忠在国内拥有80家连锁店,名振大江南北,而且还在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臭名远扬”,已成了上虞远近闻名的臭豆腐大王,海内外关注的重要人物。
  
  许多华人都渴望能够吃上中国的传统小吃,为使上虞的传统小吃技术传遍全球,顾渭忠收下了异国“弟子”。顾渭忠的第一个异国“弟子”是比他大几岁的柬埔寨的程文捷,顾渭忠的第二个异国“弟子”是比他小几岁的菲律宾马尼拉市的女青年陈安妮,顾渭忠的第三个异国“弟子”是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吴长福。还有新加坡和韩国也有两名青年“洋弟子”欲拜他为师。
  
  上虞的“臭豆腐”引起了地方政府和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中央台甚至专门派摄制组赶到上虞进行拍摄并加以宣传。
  
  “油炸臭豆腐”外陋内秀、平中见奇,其名虽然俗气,却是一种古老而传统又极具地方特色的休闲风味小吃。然,当人们一旦吃过之后,常常会令人欲罢不能,一尝为快。
  
  在我们江南的街头巷尾,处处都能看见这样的场景:一副担子,一头小灶油锅,一头木格桉板,油锅小沸,桉板上调料瓶、竹签。摊主从木格里取出一块块臭豆腐放入油锅。随着“吱、吱”声响,臭豆腐渐渐转成金黄色,奇特诱人、亦臭亦香的气息弥漫开来。看着炸好的臭豆腐一块块放在铁丝篦上滴着油,围在一旁的小孩眼珠都瞪了出来。摊主慢吞吞地用一根竹签串起几块臭豆腐,抹上红红的辣酱。其中会棋有一个小孩子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拿过臭豆腐串,猛地一口咬下去,瞬时烫得嘴里“吸熘哗啦”,可脸上却堆满幸福……一串小小的臭豆腐,常常能让人勾起一种感受、一份心情,也能令人想起一个地方、一段回忆。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剪梅 情殇
  
   秋月画凄凉
  
   爱的赌注
  
   东游记
  
   灌 河 梦
364#

湘西游之:情泛满沱江
【导读】入城第一站,沱江泛舟!夜幕下的沱江,被桨声灯影装点得五彩斑斓。现青天朗日下的沱江,没了桨声灯影中五彩斑斓的妖娆与妩媚,却在清水芙蓉中展露出她窈窕淑女般的清丽与秀美——清澈的江水。
  
  风情满沱江,应该是凤凰古城游记的下篇了。
  昨夜,不,该是今夜,精彩读书阁,在桨声灯影中与夜凤凰的妩媚有过一段激情“艳遇”之后,一梦醒来,便开始了今日在凤凰古城的既定游程。
  
  夜间的古城出口,树海读书阁,变成了今日的入口。夜幕下的那只黑黢黢的凤凰雕塑,现在正背负着蓝天,栩栩如生地张开了矫健的翅膀,爱看读书阁。凤头朝向的城墙上,有人穿着帝王和嫔妃的服装耀武扬威地照相。凤凰身边,人流如织,有卖花的苗家婆婆夹在当中,热情地叫卖着用新鲜野花编织的花冠。头戴花冠的人,无论男女,都是一脸的灿烂,华闻读书阁。他们的灿烂,给我有些惺忪的眼睛带来了几分精神
  
  入城第一站,沱江泛舟!夜幕下的沱江,被桨声灯影装点得五彩斑斓。现青天朗日下的沱江,没了桨声灯影中五彩斑斓的妖娆与妩媚,孔子读书阁,却在清水芙蓉中展露出她窈窕淑女般的清丽与秀美——清澈的江水,欢欢地,树海读书阁,缓缓地流淌;远山近水间,高高的万名塔耸立在水上,轻舟如梭,牵动着薄薄的雾霭飘拂其间,树海读书阁
  
  登舟坐定,铭华读书阁,将救生衣穿在身上,轻舟如离弦之箭,倏地漂到了江心,金霏读书阁。前后左右的游船之间,熟识的和陌生的游人相互打着招呼,同是天涯游乐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船上都是男人,艄公是一个胖墩墩的汉子。几只载着清一色美女靓妹的游船过来了。我们的艄公说:咱们唱歌要不要得,金霏读书阁?大家异口同声说要得!和他们对歌要不要得?要得!于是,他唱一句,孔子读书阁,我们重唱一句,充满挑逗情趣的歌声响彻沱江两岸——
  
  “阿妹今天来看我,哥哥心里乐呵呵……呦喂!”
  俺这里一唱不要紧,树海读书阁,另外的船上也歌声嘹亮——
  “阿妹今天来看哥,谁知哥哥有老婆……呦喂!”
  一唱一和,激情满江。忽然,左前方又有新的歌声传来——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呦喂!”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寂寞男孩情豆初开,需要你给我一点爱……呦喂!”
  
  顺声望去,就在夜里我曾拍照的“心斋酒吧”吊脚楼与王湘冀烈士铜像所在之处,十几只游船齐聚于此,拉开阵势摆开了对歌的擂台。每一段歌声结尾的时候,都有一声挑着尖声的“呦喂!”这边“呦喂”出口,笑声随之而起,笑声未落,那边歌声再起,激情荡漾,此消彼长,人们的心境被撩拨得和这沱江之水一样,滋润成一圈圈涟漪。
  
  涟漪裹着涟漪荡向岸边。顺着涟漪的波纹浏览两岸的景致,两岸齐刷刷地,是清一色的吊脚楼——木柱支撑的楼层栉次鳞比,一排排地向高处的山腰延伸。就在我们来到凤凰之前的几天,这里发生了特大洪水,从岸边吊脚楼身上留下的水渍可以看出,洪水泛滥的时候,江水比现在起码要高出两三米呢。
  
  吊脚楼下的水边,有许多女人在那里洗衣洗菜洗刷门板之类的家具。或许是习以为常的缘故,她们对江心游船和游船间情歌对唱的热闹,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注。倒是她们的身旁和身后,有好多人在欣赏着劳作的她们。吊脚楼的栏杆上,晾晒着她们洗好的各类衣物和蜡染的织物。
  
  江心的激情互动与江边的温情宁静构成了别具风情的沱江风景
  
  沱江的另一道特色风景,是正在这里紧张训练中的龙舟赛手们。端午节到了,龙舟大赛在即。几支男队和几支女队,驾着标有“西部烧烤号”、“全友家私号”等名称的龙舟,在咚咚咚的鼓声中,吼着号子,挥动木桨,把江水拨打成撒欢儿的翅膀,在奋力争抢中,冲进一座拱桥的孔洞。这是两座桥墩拱起的三个辕门,桥身是一座常常的廊房。仔细辨认,哦呵,这不是那座著名的虹桥?夜里我曾在那里徜徉过的虹桥?
  
  下了游船,登上虹桥,随着导游的匆匆步履,依次浏览了古城内的熊希龄故居、凤凰故炮台、明清古民居等等古文化景点,参观了著名画家黄永玉的画展,欣赏了了土家风情的地方戏曲表演,品尝了土家姜糖、棒打糕、苗家腊味等等独特风味,接着又给自己放个单飞,沿着昨夜沱江边激情“猎艳”的路径回访了那些“艳遇”过的美景。直到坐上返乡的飞机,我的心境还沉浸在猎艳夜凤凰与情泛沱江舟的欢快氛围里没走出来呢!
  
  ——就在静心铺排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的心境复又沉浸到凤凰的美丽与魅力之中了。细细品味,觉得凤凰古城的美丽在其依山傍水、巧借山水、精心营构、凸显特色;凤凰古城的魅力在其深厚的古韵发掘、宏大的建设规模、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业态布局——那些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遗物及其承载并能够付诸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思维的信息,实实在在地彰显着她的千年古城的尊贵身价;沿江而建、纵横交织、纵深辐射、栉次鳞比的大视野,与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小视觉,无不营造着令人目不暇接、得陇望蜀、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观赏性;建筑风格的地域特性、文化内存的民族特征,与商业形态的丰富性、业界经管的松散型有机融汇,满足的是游人快乐消费的欲望。正因如此,凤凰古城的魅力也就有了美丽的载体。
  
  由此及彼,联想并展望我们台儿庄的古城建设与前景,对此若有些实质性的借鉴,应该会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叶子
相关的主题文章:

  
   当爱已成往事_9
  
   好心情,阳光般灿烂
  
   《永远的华不注》
  
   越走越远越荒凉,未曾滴墨已成伤
  
   五绝二首﹒媛姿
365#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金霏读书阁
时光的渡船悠悠驶过,树海读书阁
载走了两岸青葱的岁月,树海读书阁
&nbsp,铭华读书阁;
我立在船头,金霏读书阁
溪水片刻不停向前奔流,树海读书阁
水中散落着我逝去的哀愁,树海读书阁
心随流水起伏不定,精彩读书阁
走了童年,爱看读书阁,走了青春,孔子读书阁
走了梦想,走了追求!

一路也曾看过
绿柳抽枝,樱花浪漫,
芭蕉吐翠,层林尽染,
如今只剩一丝忘却晨风日月的淡然
伴我前行,

任流水不止,
任岁月匆匆,
我从这里经过,
留下的已远去!

清风拂面,
眼望迷茫处、天尽头,
我无意去留!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律 、乐山游抒怀 (新韵)、
  
   吹来了招工的风
  
   深秋的夜晚
  
   “岭南师范学院细雨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支教新闻”_3
  
   宫词二首
366#

周永康被调查,彰显反腐最强音
  鉴于周永康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审查(新华网7月29日),金霏读书阁
  
  无论是一个接一个的落马高官,还是铿锵有力的话语&ldquo,爱看读书阁;苍蝇老虎一起打”、&ldquo,金霏读书阁;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ldquo,树海读书阁;扎进制度的之笼&rdquo,树海读书阁;都彰显政府反腐的力度和决心,树海读书阁。周永康是前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华闻读书阁,是老百姓口中的&ldquo,孔子读书阁;正国级&rdquo,铭华读书阁;官员,孔子读书阁。中国历来都有&ldquo,精彩读书阁;刑不上大夫&rdquo,树海读书阁;之说,以为官职越高越保险。但是从薄熙来到徐才厚再到周永康打破刑不上大夫之说,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大老虎纷纷被打出原形,彰显国家从严治党的决心。
  
  一方面大老虎的纷纷下马可谓大快人心,清理党内腐败份子,肃清党政人员。让那些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又有些寒心,上到国家级干部下到一般的公职人员可谓是丑闻不断,这让老百姓怎么信任党、怎么信任政府。不管是苍蝇还是老虎,都证明现在党内确实存在一批害群之马,而且还不再少数。所以反腐很有必要也很必须,只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好好清理一遍,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不仅要查还要治,不仅要杀鸡还要给猴看。如果反腐得不到治理,只是一味的查处,那天下的贪官是查不完的也是查不尽的。只有严格治理,让广大党员干部不敢有也不能有贪污腐败违法违纪之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贪污。周永康被立案调查可谓是反腐的最强音,但这并不意味着反腐的结束,反腐永远没有结束时,只有进行时。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月和六月
  
   出书感赋
  
   一条狗坐在公路中央
  
   《关中烽火》最初的想法
  
   书香自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367#

云冈看佛,孔子读书阁
  云冈看佛
  
  初到云冈看佛最震憾的就是佛像的大,站在四五层楼高的佛像前,铭华读书阁,本来不高的我不由得感觉又矮了三分,无论如何是生发不出如孔子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气了。
  
  云冈的佛不只是大,还多,有人统计说是有五万多个,大大小小五万多个佛疏疏密密的散落在仅仅一公里长的山壁,按说那神气浓郁的一定令人沉醉,气场强大的一定会令我辈凡俗之人二里地之外就要点头合手,恨不能立马剃光了头发皈依佛门,树海读书阁。但事实相反,来这里的游人都是一脸的恬淡与祥和,看不出多少神圣的庄重与虔诚,人们或行或坐或笑或说,自得其乐,大佛竟也如老奶奶看着膝下的子孙尽情的嘻闹一般露出欣慰的微笑呢,那微笑即使蒙娜丽莎也不过如此吧。有的佛像前虽然也置有香炉但香火并不兴旺,树海读书阁,我猜想这些都是因为云冈的佛是露天而在的缘故吧,树海读书阁
  
  据说达赖喇嘛当年从西藏出走时,周恩来总理曾经再三劝留,给他讲过一个道理:你这个佛离不开你这个庙,在你的庙里你就是个神,离开了你这个庙你也就是个人。真是一语点破了神与庙的关系的命门,金霏读书阁,只可惜那达赖喇嘛虽贵为活佛竟不能领会这点道理执意出走,落得一生到处流窜如丧家之犬一般。
  
  其实云冈的佛到也不是一个庙没有,其中有几个保护的比较好的也是体积最大的几个佛,人们借着山体沿石窟的边缘向外搭建了一个庙门,佛的威严便立时森森然起来。庙窟内灯光昏黄,空气中香烟缭绕,大佛曲腿而坐面露微笑,衣服及皮肤颜色清晰可见,游人屏声静气表情恭敬,进的窟内女儿不由得抓紧了我的胳膊。
  
  我抬头见佛仰望佛面拿出手机欲给佛拍照,旁边一“佛主”过来轻声而严肃告诫:此处不可拍照。我满腹狐疑轻声问:为什么,精彩读书阁?“佛主&rdquo,孔子读书阁;并不解释只轻声重复:此处不可拍照。我自知此处也肯定不是理论之地了,但是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不可拍照。难道拍照是对佛有失恭敬,是佛家大忌?这到没听说过,况且佛祖心胸宽如天地,爱看读书阁,肯定不会与我计较。我观“佛主”装束认定肯定不是佛家之人,那就是当地旅游业人员,树海读书阁,即是旅游业者,则游客拍照宣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啊。
  
  呼啦啦走过来一批团体游客,领头的导游是位如佛一样女孩,正边走边讲解娓娓道来,好像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传说,每一个石窟都蕴藏这一段历史。我心中暗自佩服,不由得加进他们的队伍细心聆听,原先眼中千佛一面的一个个造像,在导游的讲解下每个佛像都活起来了,在佛经里他们都是一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金霏读书阁,有个性有故事鲜活的存在呢。导游和佛教徒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比起我们对于《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关羽、诸葛亮的熟悉程度一点都不差。再加上当年开凿这些石窟佛像的过程,就要牵扯到诸如历史、宗教、社会、地质、建筑、雕塑、艺术等等学问,洋洋洒洒如百科全书,我看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学科就叫“云岗学”了。只是自己竟然几无所知,知识贫乏的像个傻子呢,惭愧惭愧。
  
  说话间就走到一个非常大的石窟,导游介绍说这个石窟里的造像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华闻读书阁。团队中几个号称信佛的游客来不及仔细一睹佛祖尊容,急忙近前便拜,双手合十二目微闭口中似念念有词,一脸的虔诚另观者也动容。
  
  突然,导游提了个问题:佛祖释迦牟尼的原名叫什么。我心中一点小惊喜,因为终于有个我知道的知识了,佛祖的原名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啊,原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但是吾知道吾不言。导游一连问了几次竟然没人能答出来,孩子小声嘟囔:还信佛呢,连这都不知道。可我心想这信佛也有真信假信之分,真信者以佛为念为佛做事,救世于水火,此所谓普度众生,就如基督徒的所谓有责任把上帝的福音传达到世界每个角落。假信者则是佛为我用,表面看是诚心拜佛实则让佛保佑自己和家人,以达自己之愿望,当然如果仅此也无可厚非。但是竟也有心怀不测之人,为达不良目的也去烧香拜佛做法事,以图佛施佛法让自己的对手或愁人倒霉透顶甚至天诛地灭。拟或有贪官污吏贪污腐化罪行累累竟也烧香拜佛,其实心里想的只有一个目的,让佛祖保佑自己腐迹永不败露,官越做越大财越贪越多而已。若佛祖有知那常念的“啊弥陀佛善哉善哉”一定要改为“痛哉痛哉”了。
  
  佛依然在神秘的微笑,看佛依然在继续。一窟一窟的看下来认识了许多的佛,也知道了许多当年修建开凿这些石窟、佛像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也领略了先人的智慧和坚韧。这时孩子提出了一个她非常不解的疑问“他们修这个干什么呢?”我略加思考答到:“是为了信仰吧”。孩子仍有疑惑,我说:“你们崇拜的是明星偶像,我们小时候崇拜的是伟大领袖,而他们崇拜的是佛,并且崇拜的程度要比我们强烈百倍,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千辛万苦开凿这些佛像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
  
  孩子提到“他们”,还真的不得不说说他们。他们是距今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北方一个叫做“鲜卑”的游牧民族,在他们著名的首领拓跋珪的带领下,逐渐称雄于草原进而统一了当时乱糟糟的中国北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北魏。这绝对算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对于这个来自于大兴安岭地区,刚刚进入奴隶社会甚至还留有一些原始部落痕迹,人数处于绝对少数的游牧民族。然而,更加让人刮目的是他们并没有像许多进入过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样,仅仅盯住中原的金银财宝、牛羊马匹、香车美女。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属于纯精神层面,关注人及生命的终极意义的宗教。是因为鲜卑民族刚刚从洪荒与梦寐走来从而怀有对文明强烈的渴望?还是他们从寒冷而艰苦的生存经历生发出救人苦海走向幸福彼岸强烈欲望?北魏帝国的缔造者统治者,他们没有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甚至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文字,而是匆匆把他们的信仰刻在这万年的石壁上,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世界伟大工程遗迹。这对于当今社会很多抛却了信仰,只剩下物欲的流淌和现实利益的算计的人来说真是绝妙的对比。由此,我要说“他们”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英雄的民族。
  
  云岗的对面不远处就是充满现代气息,造型时尚豪华的“云岗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大都是与云冈石窟,以及北魏那段历史有关。我在一排北魏帝国历任皇帝的画像前端详良久,除有一位不同,其他帝王均是典型北方游牧民族装束,一溜翻毛的皮衣皮帽,外形粗犷双目如炬。唯唯最后一位却是一副汉族书生气质,服侍也是正宗汉族皇室风格,这位就是历史书上常提到的那位著名的改革帝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这位拓跋宏皇帝继承了他们民族好学的特点,除了虔诚的信仰佛教外,还狂热的崇拜汉族文化。在位他期间对帝国进行彻底改革,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语言、服侍等各方面全面汉化,甚至把自己的姓氏也该为“元”姓。有人说日本民族是最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我觉得比起鲜卑民族,他们就差的远。以致到后来孝文帝元宏皇帝顶着北魏上层一些反对势力的声音强行迁都,把帝国的首都由平城迁往洛阳,随即也就有了稍晚的洛阳龙门石窟。
  
  孝文帝的努力真的是可歌可泣,他在带领他们民族走向文明的长路中,最终鲜卑民族消失在北中国汉民族的大海之中,对于伟大的鲜卑民族来说这是幸运还是悲剧呢?但是我们绝对的应该相信,伟大的鲜卑民族没有消亡,她和许许多多的民族包括汉族一起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仍然叫汉族。鲜卑民族其他许许多多的民族一起存在于新的汉族之中,这个汉族他们的相貌更加堂然,身材更加魁梧,他们集合了原汉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游牧民族的勇敢坚韧,躯体里充满了更加彭湃的活力,我们汉族特别是北方的汉族谁又能说自己的身体里没有流淌着鲜卑民族的血液呢?
  
  从云岗博物馆出来不远,看见一白色石碑,进前细看刻着余秋雨大师的题词“中国由此迈向大唐”。我感慨万千,抬头凝望不远处一座座石窟,那里刻凿着不止一尊尊佛像,更刻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和对于文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那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一段历史,那是伟大中华再次走向辉煌的起点。
  
  云岗,我不虚此行了。这里是曾经的北魏帝国的首都~平城,即今天的山西省大同,伟大的大同。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幅幽谷深涧图
  
   以“三严三实”为镜永葆党的纯洁性
  
   野菊花的孤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
  
   硬要给女儿“打工”
368#

温和赵丽宏
  赵丽宏身上头衔甚众,在我心里我只认同他是一个追求诗意和美的散文作家。
  
  去年书展因为他在少儿区签售他的美文精粹,我特意带孩子去感受赵丽宏的语言魅力,华闻读书阁。他是一个温和规整的人,语言起伏不大,爱看读书阁,他在那次强调要多读些无用之书。事实上,孩子更喜欢杨红樱和郑渊洁等。我想有一天孩子或许就突然懂得了我的苦心,孔子读书阁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还是希望引导孩子学会选择书籍。毕竟书海茫茫,树海读书阁,只有一本好书才像一艘船,才会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垠广阔的生活海洋。娱乐之书尽管是必要的,但有价值的书更能提升心灵的品质,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滋养与成长。
  
  这次赵丽宏在闵行区成立工作室,朋友打电话邀请我参加,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相对安静,可以更全面细致地了解这个已出版七十部作品的当代散文家。
  
  这次的他依然是谦和的,恭谨的,和上次一样,他把上衣的扣子都扣得紧紧的,甚至是手背上的纽扣。
  
  他虽然在全国各地有过N次的发言,甚至还是华师大、同济的客座教授,但他依然是羞涩的,这是一种羞涩之美吧。他直言自己不适应镁光灯,喜欢写,精彩读书阁,不太会说,铭华读书阁。我能感觉到他成名后的挣扎,他一样在名利权情里翻滚,但他依然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文字才是他的皈依,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
  
  他这次谈了关于散文的写作,有些启发。
  
  首先他强调散文的“真”字,散文的特质就是非虚构。他以数十年的写作经验告诉大家生活远比单单讲故事要动人得多,树海读书阁,尤其是谈到他在崇明岛插队的年轻岁月,他以日记的方式写作,那时还不是写作,多半是心灵的倾诉,而那是尤其宝贵的。
  
  我想这一点和周国平对文字的态度相当,都喜欢记日记,如今是微博时代,“纸上谈兵”写日记的习惯还有多少人呢?
  
  关于多读书,多练笔是语文老师般的老生常谈。说说选材的事,金霏读书阁,他言任何事物都可以写,树海读书阁,可以写大自然的美,心灵的美,也可以写残酷的事件。这是我认同的,生活是个万花筒,我们不可以把假丑恶屏蔽掉,尽管我们弘扬真善美。
  
  赵丽宏主张散文不可虚构,尽管这个问题散文界一直在争论,他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出了自己的感悟:“散文是表达自己心灵的真诚感受的文体,树海读书阁,只有真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他以自己的作品《月光曲》为例,剖析并反思了自己的写作心路,让我很是感动。
  
  他对于“真”的讲述和散文家小说家乔叶的“诚实”之说都让我深有感触。乔叶说:&ldquo,金霏读书阁;真话不是真理,诚实不是真理,真话和诚实都只是一种写作态度和立场,孔子读书阁,写作者只是表达者,不是世界的裁决者,他只是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这就够了。”
  
  我深味此言并铭记之,并愿能指引我的文学之路。当然,一个写作者能够像巴金那样说真话的人太鲜见了。
  
  赵丽宏是中国散文协会副会长,我想他不是靠理论立世,而是他持之以恒的写作。他是入选中小学教材仅次于鲁迅先生的人,他又极推崇鲁迅的《野草》和泰戈尔的《飞鸟集》。我看到了他灵魂的高蹈,我慢慢回想他在十七、八岁时一个人在崇明海边面对夕阳枯坐的孤独的样子和他如今经常在镁光灯下的言行,我依然可以感觉到他的孤独。
  
  孤独对于写作者是一种成全,哪怕他被汹涌的热闹的人群包围着,他依然可以享受孤独之美。就如他华师大毕业后分到《萌芽》作编辑,每天从浦东坐公交车来浦西上班。我是个经常乘车的人,我能体会他在拥挤的车上因为手持一卷享受内心的“愉快的旅行”,这一点他是我的榜样。这十年,我无论乘地铁还是公交,我始终手持一卷,许多的书就是在车上读完的。这让我觉得没有虚度,也是我的幸福之一种。
  
  “真”和“不虚构”是他今日所谈散文之要义。“真”,大家确实没有疑义,而对于虚构我也多半不能接受,尽管散文作家周晓枫这段话对虚构阐释得很有见地:“虚构是文学最令人迷恋的品质,因为它展现可能性,否定虚构,只承认写实,有点像因赞美劳动而鄙夷魔术,现实主义的劳动当然值得歌颂,质朴、粗糙、生生不息,但我同样喜欢魔术……我不以为自己必须像罪犯一样如实交待情况,我写下的文字不是审讯笔录,非要把时间、地点和人物说清楚,必须绝对严丝合缝地贴合事实——我甚至认为这表现的老实违背艺术尊严。”
  
  赵丽宏和周晓枫都算是名家之言,虚构与不虚构应该不是散文的核心主题。如果哪天我的写作需要虚构,我想我会去写小说,我认同王安忆的这个观点——小说是虚构的艺术。
  
  关于周晓枫的话,我进一步想,散文可以不是“审讯笔录”,适当的取舍是可以的。
  
  今天,我写温和的赵丽宏,也逐顺及思考了关于散文的写作,这对于热爱文字阅读与写作的我都是必要的。
  
  还是回到赵丽宏先生这里,他说他曾经在莘庄中学读书时,常常去莘庄公园,他难忘那里的梅树。如今扩大的莘庄公园已经是沪上知名的赏梅景点之一。我初来时也曾租住莘庄两年,也常去莘庄公园,我想我是走过赵丽宏先生的足迹的。
  
  赵丽宏希望,将来闵行是被乡村、被天籁、被绿色环抱的一个现代化的城区,这将是最有魅力的城区。曾经上海工业的“四小龙”在闵行,是一个知名的工业区,如今交大和华师大还有紫竹科学园,上海航天也都已入住,闵行已经越来越有人文气息,这是让我觉得十分美好的。已经定居闵行十年,并将还会长久住下去的我,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然和人文气息的滋养,让自己的生活与工作、阅读与写作都呈现更好的品质。
  
  获赠赵丽宏先生的新书《锦城觅诗魂》,内里除了先生指文章,还有一些先生的书法,实在是雅人深致的很。他的签名也很见功力,他身上还是有极深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底子的。
  
  
相关的主题文章:

  
   独舞
  
   紫色的金银花
  
   一地相思
  
   下乡心得_3
  
   《庆兔兔日记》1891蚊子会隐藏自己
369#

海子啊,孔子读书阁,海子
海子啊,树海读书阁,海子
  文/踏花归来
  
  序
  
  对诗人海子的死总觉得是一种痛,铭华读书阁,对于海子本人而言,也许是他内心的不能承受,才最终选择了死亡作为解脱,这是可以理解的抉择,固然,我们推崇海子的诗,而对于他的自杀式的死亡,则不可以用超凡脱俗去褒奖。无论是谁,都不能无视生命的宝贵。
  
  是否,诗人都有些
  脆弱
  是否,生命总有些
  不能承受
  是否,灵魂过于
  轻灵
  痛在我心,从未停止
  我懂海子内心的痛
  却不懂一些人的
  推波助澜
  
  谁都是凡人肉身
  谁都是爹妈父母养的
  出家之僧还讲个
  了却尘缘
  怎么可以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
  惨烈地赴死
  多年后仍然
  轻敲键盘,说什么
  海子的弃父母而去是一种
  伟大
  他超越了世俗
  
  生为人子
  就是一种责任
  海子死后的稿费
  果真可以报答了父母
  那些评论家啊
  你可知你会害了多少写诗的人
  那位十几岁的少年诗人
  就在触手可及的时间
  就在写下了最后一行诗以后
  随海子而去了
  焉知不是
  全民推崇海子的结果
  
  现实理想
  总是有一米的距离
  尚需一颗坚韧的心灵
  诗可言志
  而非弃世
  诗可抒情
  而非滥情
  为什么我们吟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却歌颂轻视生命的哀歌
  叹,叹,叹
相关的主题文章:

  
   别故乡_1
  
   听雨_8
  
   工厂记忆之窗外有山
  
  
  
   七律·中秋寄思
370#

看天

深爱着一片土地一天它变得那么陌生陌生得让人心寒这里除了冬的寒冷和冰凉剩下的只有孤单与落寞桂花树叶黄了小草枯了花儿飘落一地我站在原地看着满目苍夷的景象心疼痛了一阵当转身的一刹那你的眼神你的柔情也许只是一种幻想我来到街的十字路口看着潮来潮往的人群茫然、无措睁开几日未睡的眼看天天为何总灰着脸?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
  
   [url=http://121.5.139.57/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3498]不是因为爱情

  
   【词一首】一剪梅
  
   启动仪式_1
  
   青春的释义
371#

集市剪影(组诗)
【穿貂的女人】
  黑亮的貂皮
  白皙的肌肤
  高傲的头颅
  不屑的眼神
  使劲一跺高筒靴
  踩到老妈妈几乎冻僵的脚
  瞎啊!
  谩骂声扭曲了漂亮的脸
  华丽的衣服变成皇帝的新装
  刹那
  你身上浓密的皮草,无法再为你藏污纳垢
  白骨精见到孙悟空
  原形赤裸裸的呈现
  你的灵魂急等着
  在冬日的雪海里淋浴
  
  【拾荒者】
  衣衫褴褛
  双手如树根
  发黑的钩子加长了你的手指
  宝藏
  被你发现挖掘
  零星的纸壳隐藏着金条--几根肥肥的带鱼
  发木的手拎起带鱼
  扔纸壳的车子还在
  你,你家的鱼
  车上女人刚要关门
  就那几根,不要了,给你过年吃
  我只要纸壳,不要鱼
  几根带鱼躺进了车里
  拾荒者笑了
  黝黑的脸膛泛着亮
  女人抛下几个字
  傻瓜,真二
  你叫我干啥?
  拾荒者回头愣愣地问
  女人无语
  
  【出租车】
  一阵狂叫
  人群撕开裂缝
  我急忙见缝插针挤了过去
  今天赶大集
  我要让主人的腰包装得鼓鼓的
  身后
  刚降落的雪花像浪花一样翻滚
  我奔跑在三九的冰路上
  防滑链和地面剧烈地摩擦
  北风都有些害怕
  怒吼吧,狂风
  我拉住你的手
  你带我去远方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今生来世,谁能爱我
  
   一座“江城”缘何
  
   摘,摘,摘酸枣
  
   “前车”之鉴
  
   田园?慢板?
372#

阿哥真的想做那支神笔……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的想做那支神笔
  为爱写下最美最甜的语言
  品读起来醉了眼神忘记时间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植入我的情感
  让爱永远的留住时间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描绘最美好春天
  让你永远的春光无限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画下那最美丽的那一片天
  让你在蓝蓝的天空下比花还艳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画下那片绿绿的草原
  让你和阿哥寻找爱的留恋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搭建七色的彩虹桥
  踏着祥云去拥抱七月的天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画一条月亮
  让你和阿哥做一回神仙遨游在星河间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记录下我们相爱的今天和昨天
  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一样的爱恋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画下我们将来的家园
  你煮饭我耕田住在爱的桃花
  
  妹妹你知道
  阿哥真想做那支神笔
  为你画下你人生美丽的那一天
  让你的美丽永远永远的留在阿哥的心田
  
  相子写于2010年7月12日
责任编辑:怡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孤独的舞者_1
  
   “振鹭”实践队特色课程之趣味语文课
  
   一封情书[西南作家文学]杂志投稿
  
   《一片雪花飘落的地方》
  
   阳光挡不住感伤
373#

赞六大才子博友吟诵卷
    &nbsp,孔子读书阁;  尘烟
  
  江湖冷兮刀锋寒,树海读书阁,戎马天涯兮提剑为河山。一川云雨兮之尘啸,谱诗风展画卷兮撑一篙扁舟,孔子读书阁。纷乱霜华明媚红尘兮,轻叹桃花嫣红了谁?月满西楼凭阑久兮浅唱拨动心弦,尘烟;流年寒殇,始终伫立雨巷兮一抹倜傥玉树临风。静闻遗落之残香兮似水柔情,铭华读书阁,小窗念、一吟一诵一卷兮才子是吾友尘烟君,树海读书阁
  
  小柒
  
  烟雨夜兮素笺凉,写不尽倾城眷念兮研磨小窗。一纸繁华兮归去来,优柔落笔入梦兮之辗转汉未央。释然喧嚣之美好悲伤兮,酒至半酣无情岁月。蹉跎韶华之斗转星移兮,邀君共半阕。恍惚沧桑,金霏读书阁,字非梦兮落笔亦倾城,树海读书阁;叹浮萍兮侵染诗前生。长安石桥渡,二泉映月二桃春风;两吟两诵两卷兮吾友小柒君!
  
  蓝烬
  
  初雨阁兮任平生,爱看读书阁,踏山河载酒潇洒兮小船乌篷,精彩读书阁。一蓑燕赵齐鲁兮之蓝族轨迹,曲高炽焰明雪兮之诗词春光大盛。千钟醉兮倾天地,华闻读书阁,叹其中滋味有谁知?蓝魅凝香集兮剪烛月下弹西窗,湖光璀璨兮烟雨慰凄凉。小楼望月谁与卿执手兮春江花引蝶,金霏读书阁,阑干斜倚辞笺诉兮琴箫情缘破烟浪,树海读书阁。三吟三诵三卷兮吾友蓝烬君!
  
  青青子衿
  
  雾都之城兮远山错落含黛,幽望绿意青青兮疏影飘动子衿来。一抹书香俊朗兮青衣划破思露,春水鳞波夏蝉野兮红曼晚霞夕阳开。秋之静美枫叶红兮金盏银菊挂,冬寒之霜雪冷兮谁护芳草意心融。川蜀之多才俊兮君至潮头,微雨轻摇疏翠兮丹莹心愫飘云舟。青青草兮青青叶,四吟四诵四卷兮吾友子衿君!
  
  蓝色天空
  
  迷蒙云海江南兮之男儿胸怀,登山川之剑锋指罪魁兮疆土莫开。一缕寒光照铁衣兮匹夫有责,纵笔落墨豪气吟兮君子风雅长啸踏云来。品酒兴舞兮皆狂放,摇曳醉态兮揽明月。烟波升起兮之敲击轩台唱秋露,遗风古仙宽袖兮博采百家长。斑驳竹影兮琉璃间,清风明月兮映苍穹。五吟五诵五卷兮吾友蓝色天空君!
  
  蓝沁彼岸
  
  蓝色心情兮一抹沁蓝彼岸,蓝色拈指成诀兮一缕彷徨沉淀。蓝色梦幻兮一帘墨雨易水,蓝色氤氲凝固兮一卷浣花云烟。飘然若语兮拢一阕清辞绝,捻月凝竹影兮归隐淡淡天之蓝。琉璃梦之缱绻兮一片和煦花无缺,恋恋风尘友爱兮一路向北;左岸击缶高歌兮音韵飘向南。蓝情,蓝情;六吟六诵六卷兮吾友蓝沁彼岸君!
  
  墨雨抱拳语
  
  紫陌之云烟兮幸遇诸位才子兄台及小弟,字里行间兮感受友情。墨雨著词表谢意兮排名不分前后,水平有限兮还望各位才子见谅!回眸博海之荡小舟兮一路有诸君之呵护关怀,叹人生之繁华日月兮,唯友之情长久不衰!当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众友对烟云情。作揖抱拳谢各位兄台和小弟,在下墨雨这厢有礼了!感谢各位朋友光临寒舍,点评吾之涂鸦之文字。谢谢!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古风】闺情二首
  
   教育机智
  
   2010年春节的断章
  
   cat和我们的木棉国度
  
   7月15日岭师感人故事+绿芽社会实践队+教育科学学院 (4)
374#

临江菩提
  飞云夕阳,金霏读书阁,临水登山,树海读书阁
  
  风光好,孔子读书阁,年当少日,树海读书阁,暮宴朝欢,孔子读书阁,更那堪秋朋冬友,华闻读书阁
  
  涟涟竞忘返,经岁过年迁,铭华读书阁
  
  花兰绣罗裙,爱看读书阁,初相见,金霏读书阁
  
  香遮迷,树海读书阁,万叶驮纷,诸处好,不若沁云逸。
  
  清风月,一帘幽梦,精彩读书阁,恰千里柔情,树海读书阁
  
  留不住,浪无行,佳人兰舟濯碧波。
  
  素弦无断,丝绫不减,别来锦帛无觅寻。
  
  祛眠抱影,漏壶频滴,
  
  恁凝愁,东窗未白泪觐月。思忆不觉到天明
  
  提笔思念,落笔无言,
  
  销凝不减正当时,心宜有述迹自笺。
  
  无计可消,落花憔悴洒容颜。
  
  默然寂静,鱼传素,雁传书。定情三生现。
  
  琴歆先许,合欢双带。
  
  自不敢,好梦留兰睡。
  
  荷塘誓绪,潇湘墅雨,湖心荡。
  
  欲拈彩线,絮絮叨叨,
  
  花红不胜,携手同融。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下乡日记(四)
  
   相遇很美,美到心动
  
   《北平无战事》不拿几个大奖,天理难容!!!
  
   “两山”理论团探访章村“竹编经济”
  
    江枫散文诗《坦荡》二
375#

林非散文集选
  林非(1931-)江苏海门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
  
  林非:散文创作须高瞻远瞩
  
  很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其中像苏格拉底的《申辩》、司马迁的《刺客列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茨威格的《世间最美丽的坟墓》等等,在毕生漫长的岁月里,竟反复浏览过好几十遍,铭华读书阁
  
  经过这样不断的揣摩与思考,我对散文这种文体的特征,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看法,怎样才算得上出色的散文作品?我的见解是,简单说来应该是在描绘社会人生自然风光中间,具有饱满的形象与生动的细节,孔子读书阁,必须融汇真挚的情怀,蕴涵深邃的哲思,在文字艺术技巧的表达方面,必须带上各自风格的审美个性。我还觉得对于充分表达作者独特个性的文学创作来说,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因此包括散文创作在内的这种心灵记忆与挥洒,孔子读书阁,是一种异常艰难的精神历程,只要大体上能够做到写得生动活泼,丰盈多姿,足以启动读者朋友们内心的摇曳与思索,就是值得肯定的佳作了。再在这样的基础?a href='http://sanwenzx.com/sanwenzhuanti/2010/0123/15744.html' target='_blank'>喜欢系靥岣撸欢ɑ岢鱿指?a href='http://sanwenzx.com/plus/search.php?kwtype=0&keyword=%C3%C0%' target='_blank'>美好的前景,树海读书阁
  
  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那样,“散文易学而难工”。因为读过若干文学书籍而又喜爱撰写文字的人们,为数肯定是很多的,用心从事这样的精神活动,无疑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素质的好事,比起聚集在街头巷尾搓打麻将或扑克来,自然要文明和高雅得多了。当前的多少报刊和书籍,再加上网络上的散文作品,数量真大得惊人,然而读后能够扣动心弦,引起思考的,却又极为稀少。应该提醒这些为数众多的朋友们,提高写作的水准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深入体察种种的社会人生自然风光,坚持不懈地阅读与钻研许多有益于提高自己知识水准和思索能力的书籍,并且将这两者交叉和融会,进行相互比较与印证。
  
  在目前的散文创作中间,更为严重的是经常出现一些宣扬庸俗情趣的篇章,放肆地追求奢侈淫逸的享乐生活,将做人的基本道德完全都抛弃掉了,这样的写作方式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堕落,值得警惕,华闻读书阁。有社会良知的散文作家和评论家,应该紧紧抓住散文创作神圣的职责,深切地思索人类命运&mdash,树海读书阁;—如何去建设平等、自由、文明和富裕的社会生活,逐步地解决贫富悬殊这始终困扰着整个世界的问题。像这样高瞻远瞩地撰写散文,是多么圣洁的歌唱,将会给读者贡献升华道德与审美情操的篇章!(林非)
  
  林非:散文易学而难工
  
  ——昨夜星辰之六十九
  
  这已是21年前—1989年底的往事了。
  
  初冬时分,乍寒还暖。以《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杂记》蜚声文坛的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非教授,应市文联、市散文学会之邀,11月24日,风尘仆仆前来常州讲学。林教授来常时间虽然短暂,留给我市散文作者印象却是真诚而深刻的。
  
  在我国古代的文体分类中,韵文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都称之为散文。后来在这个大家族中,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杂文陆续离异变迁,独立成家,但抒情散文仍是我国经久不衰、万口传颁的文学样式。这几年,随着小说、报告文学的崛起,精彩读书阁,有人说散文衰落了,有人甚至声称散文将要走向灭亡。对新时期的散文创作究竟如何评价,林非在讲学中开门见山,他说:这十年,思想解放带来了散文创作的繁荣,从著名作家到普通作者,都摆脱了极左路线的束缚,树立了自觉的散文意识。散文生活的拥抱越来越紧了。人民对光阴的追求希望散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不少作家和理论家还在创作风格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应该说,十年的散文创作“有成绩,有收获,有追求,有探索”,宏观上超过了“文革”以前。林教授认为,目前的散文创作也不能说没有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根基轻了一些,花花草草的东西写得多了;散文创作出现了儿童化倾向,即怀念故乡回忆童年作品不少。
  
  散文是一种表现性的文字样式,它无拘无束,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有些作者认为它比小说、戏剧易写,林非则以为不然,他引用大批评家王国维的话说:“散文易学而难工。”难工何在?林教授强调:关键在于真实与真诚。他说:文学作品是要传给后代的,应该真诚,虚假不行。他对卢梭的《忏悔录》和巴金的《随想录》大加赞赏,认为它们是深层真诚的典范。难工其二,难在驾驭一手好的文字。林非说,散文大家的文字都不雕琢。矫揉造作不是好的文字,天然浑成才是好的文字。林非在讲学中指出:好的文字不是临时拼凑的,而是长期文化修养的结晶。作为一个散文家,文字要超过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的文字应是最好的。
  
  林非还谈到了散文的使命观。他说:文化低的人喜欢看通俗小说,喜爱读散文文化层次高的表现。认真地切实地写好散文,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情操是一个贡献。
  
  如何提高散文创作水平?林教授对与会者作了真诚的寄语:把古今中外公认的散文名篇精读一千遍,金霏读书阁,反复揣摩,掌握其精髓;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打破迷信,树海读书阁,敢于创新;散文要有哲理的思索,但不能生搬硬套;作散文必须有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凡俗和平庸的思想,世故与狡猾的人,决计写不好散文&hellip,树海读书阁;…
  
  大概是第二年吧,市文联和中国散文学会等单位在江南春宾馆联办了当代散文发展趋向研讨会,林非先生又来到常州。会上,我采访了朱子奇、何为、王西彦、郭枫等名家,得到了林教授的热情引见。他满头白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一直印在我的心坎上。据说,近年来他仍和我市一些作家保持着联系,爱看读书阁,如陈肃、高建新等人。
  
  林非散文:千锤百炼写文章
  
  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当我首次读到杜甫的诗篇《偶题》时,开头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两句诗,给自己留下了多么强烈的印象,始终都牢牢地铭记在脑海中间。
  
  他把文学创作的影响力,看得多么重大,竟会穿越辽阔的空间和恒久的时间,绵延不绝地密布在历史的顶空,永远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正因为如此,
  就得非常认真和刻苦地去从事,让自己在坚持不懈的思虑中间,金霏读书阁,完完全全地从心里弄明白,究竟是何处获得了成功,哪里又存在着缺失?如果不是像这样地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做到栩栩如生,情动于中和哲思深邃的话,哪里又能够产生出一股奇妙和磅礴的力量来?
  
  进行构思与挥洒的整个撰述的过程,确乎是一桩异常艰巨的劳动。谁都想追求着去达到最美满的思想艺术境界,却由于自己修养和资质方面的种种原因,往往很难以达到这一点。这就得要像杜甫那样,毕生都严肃地对待治学与写作的事业,经过持久和苦心的琢磨,以便使自己获得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卓越的篇章。
  
  面对着杜甫兢兢业业的精神,真值得喜爱写作的人们好好思索,怎样去努力地从事?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优秀的作品总是比较少见的。面对着这样无法更移的事实,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颜之推,就曾在自己的《颜氏家训·文章》中论述过,“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他估计的这个数字,比起实际的情况来,似乎是过于缩小了,过于苛刻了?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整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如此漫长和浩瀚的历史中间,令人击节赞叹的篇章,肯定是远远超越这个数目的。然而像他这样运用夸张的说法,坚持一种分外拔高了的标准,却也可以提醒和促使多少的有心人,努力地去进行奋斗,以便产生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更是掌握了从事著述的内在规律,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论及这一点时说道,“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必须阐述出前人未能很好涉及和发挥的思理,具有明显的独创个性,才足以启迪后世的许多人们。只有像这样刻苦地思考和撰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著作长久地流传下去。如果“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像这样写出的书籍,就“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写得太轻松和快速了,自然很容易产生许多差错与谬误,无法让后人从中得到教益,哪里还有可能传诸于后世呢?
  
  可是历来都有不少轻薄和放纵的文人,跟此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迥然不同,总喜爱随便和胡乱地涂抹,因此就写出了好多低俗与丑陋的东西,其中有谄媚皇上和权贵的,有宣扬声色犬马的,戕害着多少人们的精神世界。像这样的行径,只能说是丧失了灵魂的洁净,远离开社会的良知。当今也有一些喜欢起哄的文人,卖力地吹捧帝王,讴歌色情、淫逸以及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匆匆忙忙地撰写、发表和出书,看来是风风火火,把名气炒作得相当响亮,却不能给以读者正面的影响,只会在阵阵的误导之中,滋生着消极和有害的作用。
  
  在此之际,冷静地想一想顾炎武这个“著书之难”的见解,不乱写,不图快,不贪多,而致力于追求思想艺术的质量,必须在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时候,做到像晋代诗人陆机于《文赋》里所说的那样,“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时刻关心天下的大事,众生的疾苦和人们对于未来追求,才有可能写出激荡心灵的篇章。这样无论对于自己来说,抑或对于广大的读者而言,肯定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每当提笔写作的时候,确实应该尽量思考得深邃一些,尽量挥洒得优美一些。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这样才有可能闪烁出哲思和审美的光芒,足以恒久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真正做到为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李煜该不该死
  
   一个人,赴约
  
   冬天的阳光
  
   《风雨人生》之十八岁的花季
  
   七律·寄畅园中惟菊芳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