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3031323334353637» / 5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iPhone Camera after Water Damage [copy link]

496#

【印象安阳】 尴尴尬尬说袁君
  尴尴尬尬说袁君
  
  要写袁世凯,我真地有许多尴尬和为难。
  
  作为极具地方特色杂志《殷都学刊》的编辑,我深知编辑部那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轻易触碰袁世凯。因为,袁世凯对于安阳来说,实在是个敏感。
  
  安阳,曾经的七朝古都,这里原本就是地杰人灵的好地方,华闻读书阁,袁世凯选择这里作为“葬身”之地,也在情理之中。就因为他“窃国大盗”的特殊身份,却成了安阳的敏感,说不得,碰不得,上不得,下不得。即使连戏文里面的奸雄曹操算上,安阳人都敢光明正大地承认他的墓就在安阳,惟独提到袁世凯,安阳就流露出了些许的尴尬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因为身份的特殊,极讲究中庸的安阳人,也只能用不冷不热不尴不尬来对待袁世凯和他的坟墓了。
  
  袁林它就在安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想绕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金霏读书阁。作为《印象安阳》一书的作者,我又不知道该如何用自己这双“稚嫩”的手,去抓袁世凯这块在历史上极为烫手的“山芋”。
  
  突然觉得,袁君本是尴尬人,自然也多尴尬事,树海读书阁,索性就从他的尴尬说起吧。
  
  据说袁世凯本人很迷信,我猜想,他一定相信是命中注定,他就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个极为尴尬的人。
  
  袁世凯原本出身官宦世家,就该熟读四书五经,作得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文章。也该先举人再进士然后状元。像那个时候大多数晋爵加官之人一样,亦步亦趋走进官门宦海。而偏偏袁世凯屡试不中,断了加爵进禄之路,不尴不尬只得从军,成了一名行伍之人。
  
  奔朝鲜,走高丽,施展拳脚,训练新军,终得慈禧信任,却遭载沣猜忌。借袁世凯患有足疾,载沣强令“回藉养疴”,袁世凯成了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官宦人。
  
  深谙官宦之途的袁世凯,名为养疴,实则收心,借此休养之机,韬光养晦,为的是东山再起。将兄长袁世廉接到洹上,谈笑风声,不会作诗之人也附庸风雅:“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爱看读书阁。”这首“蓑笠垂钓图&rdquo,金霏读书阁;式的诗,表面看,袁世凯寄情山水,似乎忘记了政治,是个安分守己的容庵老人。而实际上,此君一刻也不曾闲着,上窜下跳,结交达官显贵。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权贵重臣都是他的座上宾。近处的如直隶、鲁、皖,远处的东北三省、两广等督府竟都有他的心腹,心甘情愿听命于他。甚至经他亲自操练的北洋新军更是“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清廷权贵、北洋将领,就连革命党人和外国使节都把安阳的洹上村作为他们工作的重心,大有“谑者谓袁之隐居,实盛于苏秦之盟诸侯”。袁世凯,人虽在洹上钓,而权却倾朝野,是个不折不扣的当权人。
  
  武昌起义,清廷原本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前往湖北督办剿抚事宜,却被他一句“足疾未愈,愈后立即就职”给软拒:
  
  徒以养疴乡里,未能自效驰驱,捧读诏书,弥增感激。值此时艰孔亟,理应恪遵谕旨,迅赴事机。惟臣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去冬又牵及左臂,时作剧痛。此系数年宿疾,急切难忘痊愈。然气体虽见衰颓,精神尚未昏瞀。近自交秋骤寒,又发痰喘作烧旧症,益以头眩心悸,思虑恍惚。虽非旦夕所能就痊,而究系表症,施治较旧恙为易。现既军事紧迫,何敢遽请赏假,但困顿情形,实难支撑。已延医速加调治,一面筹备布置,一俟稍可支持,即当力疾就道,藉答高厚鸿慈于万一。
  
  不仅如此,亲信冯国璋带兵南下路过洹上村,袁世凯还面授机秘:“慢慢走,等等看。”这一等二看不当紧,就有了清政府的四道上谕,树海读书阁,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水陆各军,并拨白银100万两。就是这100万两“真金白银”为袁世凯日后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袁世凯就是这么样的一位“牛”人,作为清廷的大臣,敢公然不听清朝的命令。内里反感革命党,却与革命党人走得很近。明里当众说,我不能当革命党,将来我的后代子孙也不能当革命党,暗里却接二连三给革命党写信,表明心迹。正是用“借革命党要挟清廷、借清廷要挟革命党”的伎俩,最终才坐收渔翁之利。事实上,无论是清政府还是革命党都成了袁某人的手中之物,翻云覆雨,尽在股掌中。
  
  先是临时大总统,继而中华民国总统,最终改元洪宪,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中华洪宪皇帝。只可惜寿命太短,仅有83天,也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成了天下人的一个笑柄。
  
  身前尴尬人,身后自然多尴尬事。
  
  袁世凯,虽生在官宦之家,是父亲之子,却因为庶出,就成了尴尬之人。这还不算,又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更决定了他在兄弟中的尴尬地位。生母刘氏身死异乡,却无论如何都不让埋入祖坟,尽管当时已任直隶总督、声名显赫的袁世凯跪地哀求,也难动兄长袁世敦之心。末了,袁世凯也只能另作安排,徒唤奈何?
  
  因生母埋葬一事,树海读书阁,已与家里闹蹦,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再回到项城?叶落总要归根,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在洹上选一好去处。“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旷,永安之所也。”旁枕太行雄威,静听洹水细语。生不在洹水,死却葬于洹岸,不是家乡,权当家乡。&ldquo,精彩读书阁;扶柩回籍,葬我洹上”。
  
  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总共不足百日。自古帝王之墓为陵,圣人之墓为林。袁墓该称“陵”还是“林”?颇令后人尴尬,孔子读书阁。“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有陵之实。”我猜想,这应该就是袁坟被称做袁林的真正原因。
  
  不妨,我们就借《绝版袁世凯》的作者张社生的一段话,来为袁君作个总结吧:
  
  袁世凯何人?不过一政客,最多是一伟大的政客。(政客称伟大的大有人在)
  
  政客的专业就是看风使舵,投人所好。如果这手不会就不是专业的政客。
  
  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领袖的。
  
  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rdquo,树海读书阁;了,袁大总统也不会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
  
  说得明白点,民初的那点事和任何个人没关系,全在那个社会。
  
  以上这段话不知你服不服,反正我服!
  
  (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相关的主题文章:

  
   “小数叶”创意课堂,让孩子走近科学
  
   七弦月
  
   从品蟹鲜看某些名家作品
  
   九相思。赋红颜
  
   秋思停
497#

【印象安阳】 是是非非曹操墓
  作为一名安阳人,作为一本专门写安阳的书,似乎有个非写不成,非说不可的主题,那便是曹操和他的墓地。
  
  其实,初听说曹操墓在安阳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安阳人一样也是既兴奋又激动,到处给外地的朋友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也忘不了提醒网友,关注曹操墓。对于我,一位安阳市民,那是一种荣耀和自豪啊!而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他们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平静,往往是我抑制不住兴奋情绪说上半天,他们也只用两个字回应我“是吗?”。
  
  后来,随着曹操墓的进一步发掘,有关曹操墓的是是非非就更多了,质疑声不断,爱看读书阁
  
  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客观和公证的立场去看,树海读书阁,一个考古的发现,孔子读书阁,有争论有非议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更何况是像曹操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像曹操墓这个千年不解之谜。一件上千年前发生的事情,从无到有,从破到立,如何能众口一词?在我这个外行、不懂考古、对历史研究也不深的人看来,如果是毫无争议,应该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争论、甄别、求证、甚至非议,原本属学术上很正常的一件事,若仅是为确定曹操到底埋在那里,没任何功利或经济利益驱动,精彩读书阁,无论如何争论都属正常的。关键是争论者所抱有的争论态度和目的,若加进了一些原本不是考古的东西,问题就复杂了,也让人觉得不正常了。正如广州日报曾经报道的:不难窥见,眼下围绕“曹操墓”的所谓学术争论,似乎并非出于揭示真相、捍卫真理和发扬科学精神,树海读书阁,不过是出于利益考虑的派阀之争,各怀算盘。学术之争不仅淡化乃至放弃了科学精神,还把算盘打得啪啪响,孔子读书阁。围绕“曹操墓”,自始至终,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子利益争夺的硝烟味。
  
  “曹操墓”是真是假,至今仍各执一词,抛开其真假不论,树海读书阁,单单就真假之争背后呈现出的一些“鲜活细节”,就足以让人大开眼界。一座坟墓,就把当前社会的那种科学沦丧、浮躁、唯利是图的世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突然想起刚刚得到此消息时,铭华读书阁,我的激动和兴奋来,假若我不是安阳市民,我也不生活在安阳这块土地上,听到有关曹操墓在安阳的消息,我还会如此的激动和兴奋吗?所以,有些事情想通了、想开了、想豁达了,树海读书阁,也就能少了许多的是是非非。有些事情争是争不来的,吵也是吵不去的。历史该是怎样就是怎样,曹操若真就是葬在安阳,任你再怀疑什么“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词牌是造假,任你把造假的过程和地点再说得有鼻子有眼的,那也掩盖不住历史的真实。若真不是,做假又能有何用呢?正如老百姓常说的,隐瞒只能是一时,却不会是一世。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作为我们现代人,还是把心态放平吧,静候时间和历史的检验,金霏读书阁,相信历史和时间会做出最公正裁决的。
  
  突然觉得,对于我,一位普通学文学的人来说,去不去看曹操墓,我这本书里说不说曹操,也都无关紧要了。最权威、最官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所的结论都有人质疑,我一门外汉还说个什么劲?谁还会在乎我这位搞文学的人如何说?
  
  (2010年8月27日星期五)
相关的主题文章:

  
   浮尘
  
   一封快乐的Email
  
   商洛山的秋天
  
   不经意到温泉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366.aspx][/url]
498#

【印象安阳】 那记忆中的珍珠泉
  那记忆中的珍珠泉
  
  如果要论我对安阳地理环境的熟悉程度,除了我一直上学工作的母校附近的中山街外,另一处比较熟悉的地方应该算是珍珠泉了。
  
  大约20多年前,我与老公谈恋爱时,安阳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金霏读书阁,公园也没现在多。印象中,偌大的安阳,仅有人民和三角湖两个公园,且还收门票。两个年轻人,孔子读书阁,哪里会有闲钱奢侈地经常去逛公园?
  
  每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我和老公或花两毛钱坐车、或骑辆破自行车,喜欢到距安阳市40多里地的珍珠泉边约会。印象中,那时的珍珠泉是个开放式的公园,不收门票,可以随时出来进去。
  
  珍珠泉四周地势较高,泉水自泉底细沙中袅袅上浮,串串簇簇,忽聚忽散,犹如万斛珍珠,故名“珍珠泉”。那时的珍珠泉水很清,但用清辙见底形容似有不妥,因为整个潭水是碧绿碧绿的,深不见底。在碧绿的潭水上,这地方冒出一串泡泡,那地方窜出一串珠珠,池底冒出的“珍珠”涌至水面,颗颗撕裂又化作片片涟漪。恰似万花簇放,让人应接不暇。每当暮色降临,云影、夕阳与碧波交相辉映,泉边新柳古槐交织成荫,精彩读书阁,如梦如幻如入仙界,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那时,年方二八的我们,或许正处于爱玩的年龄,或许正处在热恋之中。美景相伴,恋人相守,很有点乐不思蜀的味道,总是乐而忘返。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当时的珍珠泉:“水出平地,爱看读书阁,汇成碧辉。泉水上涌,明若珠玑,或似鲤鱼翻花,或似喷珠吐玉,貌似珍珠。串串银珠滚滚上翻,水泡错落,竟相吐艳,好像万簇礼花夜空奔放,莹光璀璨。”就是这样,珍珠泉的美景如斧辟刀削般刻进了我的记忆。
  
  大约是20年前,我一位生活在南方的堂哥到北方旅游,那时,在我们北方人心目中旅游还是个极奢侈的概念,他提出要看安阳最美的景色,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珍珠泉。带他看了珍珠泉后,堂哥立马就兴奋起来,赞不绝口。的确,若论山水,南方的山水应该比北方更秀美、更清新,更入眼入心。但像珍珠泉这样能从碧潭深出窜出一串串珍珠的景致,在南方也应该不多见。只可惜,带堂哥去珍珠泉时,功课做得不好,不知道“柏门珠沼”“拔剑泉”等与珍珠泉有关的历史典故和传说,若再把韩琦拔剑出泉水、李白杜甫游珍珠泉的故事讲给堂哥听,那珍珠泉的神奇和魅力就更加无限了,相信堂哥对珍珠泉会更加留恋。
  
  据记载:珍珠泉最盛时,其水域面积达一万两千多平方米,分布在13.4公顷的土地上。是如今珍珠泉公园的好几倍。为保护珍珠泉,历朝历代都对珍珠泉有修建。民国时冯玉祥拨款5000块现大洋,整修了泉池石栏,于马蹄泉旁边还修建了九间廊房,并在壁间嵌砌了很多散存的刻石,其书法雅趣古朴,诗文意浓盎然。
  
  不仅如此,有关珍珠泉的传说,像珍珠泉水一样,也留下了一簇簇一串串,而最美丽最动人的则是那几个关于泉眼的来历。相传西夏国赵元昊侵犯宋朝边境,宋仁宗派韩琦带兵抵御西夏,兵马路过水冶,华闻读书阁,时值盛夏酷暑,将士们个个口干舌燥。韩琦派人四处找水,都没找到,韩琦一急,将宝剑猛插地下,不料,泉水随剑上涌,解决了将士们的燃眉之急,遂起名“拔剑泉”。韩琦战马,见将士痛饮却轮不到自己,心急如焚,前蹄猛刨却也泉水四溢,故名“马蹄泉”。韩琦是代皇帝西征,他休息之处也有泉水涌来,故称为“卧龙泉”。
  
  韩琦,宋朝宰相,安阳人。曾经“相三朝,立二帝”,是安阳人的骄傲和自豪,自然人们愿意将家乡的美好都寄托在他身上。按安阳人的想象,珍珠泉就是韩琦给家乡带来的福祉。而若根据历史记载,认真考证起来,珍珠泉的历史应该早于韩琦所在的宋代。据《安阳县志》记载:“广遂渠修于后魏,渠首即珍珠泉。”
  
  另还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等曾到珍珠泉游历的传说,也说明珍珠泉的历史早于宋代。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携大诗人李白出游,来到珍珠泉。李白俯望泉水,诗兴大发,不禁高吟:“泉泉泉泉泉泉泉泉泉”连说九个泉字,还没等说出下句,就听身后传来:“驱逐水珠果而圆。”李白一听,惊喜和道:“和者莫非杜甫乎?”杜甫笑答:&ldquo,孔子读书阁;然然然然然然”连和六个然字。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信,但至少说明一点,在唐代珍珠泉就已经是名人雅士游览观光的胜地了。
  
  时间如箭,日月如梭。谈情说爱的美好时光,被随后的结婚、生子,为工作、为生活疲于奔波忙碌的日子所替代,珍珠泉美景也逐渐地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2010年4月底,为写安阳景致我再次来到珍珠泉。许是将近中午,珍珠泉门前十分冷清,远没有我想象中的车水马龙,金霏读书阁。把门的是两个五十岁上下的妇女,听说要进园,左阻右拦,无论如何不想让我们进去,反复解释是为宣传珍珠泉而来,树海读书阁,她们才说,珍珠泉已经没水了。
  
  我去的那日是4月27日,再有三天就是“五一”黄金周了,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如何珍珠泉就没水了呢?昔日碧波荡漾的泉水都哪儿去了?我不相信,执意要进园一探究竟,见拗不过,把门人也只能放行。果然,珍珠泉水已经干枯,整个池子滴水未见,就连坑底的淤泥也泛着白光,显然泉水干涸不是一天两天,应该有段时间了。
  
  记得昔日的珍珠泉边有许多小溪与泉水相连,每次到这里来玩,总能见到许多妇女在溪边浣洗、孩子们在水边嬉戏的动人画面。真是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已经滴水尚无,小河只能见一道道的车辙,想必是为珍珠泉清污留下来的。
  
  因为没了泉水,珍珠泉公园里显得格外冷清。泉池边只有一对年轻的父子在玩耍,父亲三十多岁手里捧了本书,儿子骑个童车绕着柏树在一圈圈地转。父亲说,这种泉水见底的情况,他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见。
  
  “柏门珠沼”是安阳古八景中很主要的一景,也是惟一尚存的景观,如今却是柏门还在,珠沼却没了,没有珍珠泉水的滋润,柏树也显得了无生机。脑子里突然就想起了那首赞美柏树的诗句来:“传闻华岳倚云门,商柏周槐铁石根,此树一奇成一户,居然无佛处称尊。”我担心珠沼没了的柏门还能独自称尊吗?
  
  从珍珠泉出来,心情很沉重。最近走访安阳及周边的名胜发现,昔日的许多美景变成了今日吸引游人的名片、或刻在碑石上的介绍,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了。突然想起文化名人余秋雨在《阳关雪》里的一段感慨:“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树海读书阁。待到年长,树海读书阁,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是啊,关键是我们当下人,对于安阳的许多名胜,一定要想办法留下来,留住人们美好的记忆。莫让那些怀着“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焦渴而来的人们,怀着希望来带着失望归。来就要让他们找回故乡的感觉和离散亲人团聚的惊喜。让名片成为名符其实的名气,而不是写在纸上的“片子”。(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相关的主题文章:

  
   别样的油菜花
  
   安徽寿县行
  
   一剪梅_1
  
   把一米阳光种在心田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心得_1
499#

【印象安阳】 青霞啊, 青霞!
  青霞啊,青霞!
  
  青霞啊,青霞!只要我去马氏庄园,就忍不住想去看您;青霞啊,青霞!只要来到您的秀楼前,总会驻足肃立良久。青霞啊,青霞!我去马氏庄园,多数时候是专门为拜谒您。青霞啊,青霞!
  
  青霞啊,青霞!您是一位奇女子,伟丈夫。一身正气,憎爱分明,满腔热血,无私奉献。有研究您的史学家称您是“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政治人物;是一位少有的、杰出的女性社会活动家,坚强的民主革命志士;是一位在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国报刊史、中国早期现代史均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rdquo,金霏读书阁;(张华腾《天下为公马青霞》序)您47岁的生命原本不算长,却为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确,您的一生,投身革命、向往光明,热心学务、慷慨捐助,为革命竭尽全力、殚精竭虑,将自己的亿万家产全部奉献给了社会。因为您的义举,得到了天下人民和人仁志士的尊重。孙中山称您:“天下为公”,鲁迅称您“才貌双全”,冯玉祥也十分敬仰您这位女中豪杰……您蜚声中原、名噪京城,与革命活动家秋瑾齐名。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
  
  为追求进步,向往光明,您只身一人,远渡重洋,留学日本;捐1600万两白银资助河南革命军;出巨资在开封创办“大河书社”;在刘家花园内兴办了河南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招收了50名女生,学生们的食宿、笔墨等日常费用全部由您担负。在华英女校的基础上,又设置了师范学校,培养一大批教育人才。除了自己办学之外,您还多次资助公办学堂,尉氏县高等小学堂、省城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甚至远在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法政学校也得到过您的馈赠,每次捐赠多则数万两,少则也有三五千两。最后,您索性把所有的家产全部捐给了冯玉祥领导的革命党,真正实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地散尽千金。
  
  您视金钱如粪土,您觉得名声重于一切。您说过“人活的就是名声。再过一百年,什么金银财宝,留的再多也是别人的。人有个好名声,就是没白来到这个世上走一趟。名声好了,一切就都好了。”(邓叶君《天下为公马青霞》)
  
  为了名声,您独自出银4万两,重建了刘家祠堂。捐地15顷,附设一所义学,规定凡是刘氏子弟均可免费来此上学,所有费用均由自己一力承担。建“师古堂”,专门收养刘氏家族里那些无依无靠的寡妇。而对老人,您还设立了义庄,划拨15顷良田,规定凡是家族内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均可从义庄领取粮食,安享晚年。
  
  青霞啊,青霞!以您的性格,以您的为人,以您的素养和家教,您以上所做的一切,我都可以理解,只是您对待情感的态度,我不明白,更不理解。同为女性,有几句私房话,真地好想问问您。
  
  青霞啊,青霞!当父亲作主把您嫁给尉氏县的首富刘耀德为妻时,您18岁少女的心是如何想的?谁家少男不怀春,谁家少女不痴情,知书达理,识文断字的您,会没有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能没有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您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该不会就是刘耀德吧,树海读书阁?若不是刘耀德又会是谁呢?
  
  当父亲征求您的意见时,孔子读书阁,您为何要对父亲说:“只要您愿意,我就愿意。”这句逆来顺受原不是您本意的话,为何就说了呢?您是父亲的小女儿,47岁得来的掌上明珠,如果您向父亲说个不字,父亲会不会给您面子呢?您为何不尝试尝试?
  
  当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面带笑容地对您说:“是你与人家成亲,不是父亲,你得有态度。”“那我嫁给刘耀德,他要不听我的话,我就还回娘家来过。我可看不上刘家的几个钱,更不乐意别人说咱是门当户对。”(邓叶君《天下为公马青霞》)青霞啊,青霞!这就是您真实的态度和想法吗?这应该是您的无奈之举吧。
  
  “这就看你的能耐了,你父亲是个清官,不是个昏官、贪官,明白你的意思。钱财是面双刃剑,能帮人也能害人。人,一生不被钱财所累就是好样的。记住,钱是为人服务的,人却不是为钱服务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要在马家消失。”(邓叶君《天下为公马青霞》)从您一生的经历和作为看,父亲的话在您心里起大作用了。
  
  青霞啊,青霞!谁都知道,刘耀德不是您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不是您的最爱。但作为一名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您还是希望自己的丈夫好。您希望夫贵妇荣,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个顶门立户的男子汉。所以,新婚不久,您力劝丈夫戒烟,因为您深深知道大烟对于人的摧残。青霞啊,树海读书阁,青霞!您是好样的,为丈夫戒烟您立下了改马为刘的誓言,丈夫在您的规劝下戒烟成功了。从此,您不再是马青霞,而成了刘青霞。
  
  原本一心向上,满怀踌躇要重振刘家雄威的您,却遭遇丈夫英年早亡。对于年仅23岁的您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但您却没有和一般女子一样,以痛哭流涕来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ldquo,金霏读书阁;马青霞心里如泉水一样清,此时,自己就是哭死,刘耀德也不会活过来,只能趁了刘宪德、刘镇德、刘辉德的心。也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有泪往肚里流,挺起腰杆,支撑起这个家,才算万全之策。”(邓叶君《天下为公马青霞》)
  
  您破了刘家多年的规矩,为丈夫披麻戴孝,把丈夫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又井然有序,在人前挺起了腰杆。人后呢?青霞啊,青霞!守着万贯的家产,却失去了丈夫,树海读书阁,又无子嗣,还有族人的觊觎,精彩读书阁,您一位弱女子该如何担当?风三雨四的夜晚,您又是如何伴着青灯孤影度日的呢?
  
  青霞啊,青霞!这又是为何呢?原本您已经摆脱了刘氏家族的纠缠,远在日本,为何就不能接受张钟瑞的爱?同为青年男女,难道您真的就不为情所动吗?当张钟瑞告诉您:“我要把你比做花儿,/我就笨了,铭华读书阁,/你来了,/花就谢了。我要把你比做画儿,/我就晕了,/你来了,/画儿就褪色了,爱看读书阁。我要把你比做月儿,/我就傻了,/你来了,/月儿就无光了。我要把你比做西施,/我就呆了,/你来了,西施就跑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张钟瑞的心思,您会一点也不懂吗?青霞啊,青霞!
  
  从日本归来,多年不见,故友重逢,您能与张钟瑞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什么就不能再大胆一些,有情人终成眷属呢?假如有爱情的滋润,您还会过早的死去吗?毕竟您只有47岁啊,正是风华正茂之时。青霞啊,青霞!
  
  青霞啊,青霞!我不明白,像您这样一位奇女子,能撑控上亿家产,玩转数不清的生意买卖,却为何就走不出情感的死穴呢?对于财产金钱您是那样的慷慨,为何对于自己的感情却是那样的吝啬和苛刻呢?这又是为什么呢,树海读书阁?青霞啊,青霞!同为女性,难道您就不能悄悄地告诉我吗?(2010年5月6日星期四)
相关的主题文章:

  
   考试前的那段日子(三)
  
   今年的,某月,谢谢有你。
  
   调研心得_1
  
   -+-=!
  
   受伤的女人,红尘的痛
500#

【印象安阳】打开曹操墓的那个人
  打开曹操墓的那个人
  
  听说潘伟斌是2009年底,作为河南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的领队、队长,潘伟斌是打开曹操墓的第一人。一夜之间,潘伟斌的名字和曹操一起,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在那时听说了潘伟斌。
  
  2010年的农历八月十六,正值中秋月圆时,有幸结识了我的同乡、被网络和媒体炒得炙手可热的名人潘伟斌。此时,有关曹操墓真假的争论也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此时的潘伟斌,看起来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燥、那么急,也不像一般名人那么狂妄、那么不可一世。一开始我们在座的普通人觉得面对的是名人还比较拘谨,树海读书阁,见潘伟斌很不把自己当名人,渐渐地,我们这些普通人也放松了警惕。
  
  因为是同乡,相同的乡音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很像是邻家的大哥,该称兄称兄,该道弟道弟,全没把自己当会事儿。一见如故地拉家常、说生活,大块吃肉,大口喝酒。酒过三旬,无论是潘伟斌还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回归到我们家乡那个热情好客的本真。于是,浓浓的乡情就产生了。
  
  那时,有关曹操墓真假的敏感话题,正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更何况有潘伟斌在座,更少不得议论。因为是同乡,大家说话就少了许多顾忌,把有关曹操墓成熟不成熟的想法一股脑全说出来,对不对的,潘伟斌也不太在意,更不去执意更正,宽容地任由大家说东道西。
  
  从潘伟斌不太多的言谈话语中仍能感到,对曹操墓的真实性他无任何怀疑,金霏读书阁。“历史终归是历史,不会因为某些人而改写的。”潘伟斌的笃定,恰恰证明了一位考古工作者的审慎和严谨。无论是对于“挺曹派”的追捧,树海读书阁,还是对于&ldquo,树海读书阁;倒曹派”的棒打,潘伟斌表现得都很平静、很大度,极有学者之风。
  
  其实,潘伟斌研究曹操墓的位置并不是始于曹操墓开始发掘之时。早在1998年,人们还在猜测曹操到底葬于何地时?潘伟斌就开始发文章论证曹操墓就在安阳西高穴村附近,那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一种判断和推论。而2009年底曹操墓的发掘,给潘伟斌的论证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
  
  说到曹操墓的发掘,能够感觉到他有一肚子的话想说、要说,因为在座的全是朋友和同乡,大多数不是圈内人,许是怕扫了大伙的酒兴、许是更珍惜同乡和朋友的情谊,潘伟斌说得并不多,金霏读书阁,反倒是一些家长里短的题外话,潘伟斌说了许多,从上学读书到结婚生子……,大有它乡遇故知,酒杯逢知己之感。
  
  和大多数农村走出来的穷孩子一样,华闻读书阁,潘伟斌也是历经十数年的苦读,跳出农门,跨进校门,再走上考古这个工作岗位的。考古是个极孤独又清寂的工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风光,也不象当今如此受人追捧,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潘伟斌也曾经经历过苦痛和挣扎,十年磨一剑,潘伟斌也是从落寞和寂聊中走过来的。
  
  席间,在座的除同乡外,还有几位正在求学的晚辈,树海读书阁,潘伟斌反反复复对她们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人做事都要实实在在的,不能有半点虚假,对于任何事情,爱看读书阁,在没搞清楚之前,孔子读书阁,一定不要多说。话不多,却十分平实,透着推心置腹的真诚,精彩读书阁
  
  作为老乡,原本是想拿有关曹操墓造假的疑问直接问问他,听他用这样的态度对年轻人说了这番话,觉得再提那样的问题似乎是多余的。自认为,像潘伟斌这样的一位考古工作者,不该、不能、也不会去造假的。
  
  知他不一定感兴趣,我还是把自己的拙作《牵着手走》送他一本,见没有签名,非让我补上墨迹,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是同乡,乡音、乡土再加上乡情,交流起来更显得亲近。
  
  那晚和潘伟斌一起在座的还有潘伟斌的好朋友,原安阳市考古队的队长,鲁潜墓的发现者孟宪武先生。(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相关的主题文章:

  
   走出忧郁悲伤
  
   [/url]
  
   [url=http://www.diandatiku.cn/home.php?mod=space&uid=16925&do=blog&quickforward=1&id=113833]“温岭虐童女教师”的七不该

  
   一棵玉米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483.aspx][/url]
501#

浅秋 忆红尘作家选刊12期
浅秋曳摇 风铃摆响
问一声
红尘亦梦何方有
寂寞流年相忘彼此情
几多温柔 几多情怀
曾经
我们都说过
缘分
一旦遇见
便一眼万年
相遇不是说没有道理
无数次回眸
换来今生与你擦肩而过相遇
你看
远方翩翩起舞的萤火虫
它是浅秋相遇的见证
凭栏远眺
对着残月唱着古相思
园月里
是否也注满你对我的思念
银河阻挡牛郎织女的相会
山高地远
阻挡了你我的相会
夜来幽梦里
凌晨后
只记得枕边清泪千行的冰冷
佛曰
笑着面对 不去埋怨
悠然自乐 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这一世的改变
只在百年后
那一朵菩提花开的时刻
然而
前世的期望
是否能在今世延续
情动一时 思念一世
愿那青鸟
飞到你到不知的远方
带去无尽无穷的相思
它是否
让你想起前世那一世铭刻人心的相恋
曲终人离别
一别竟不知归期何处
只记得
这一世的你我相遇是注定一生守候
还是无缘无分的错过
今生的相守
何时才能与你重续前缘
愿恋这一世的美好
散文在线(http://sanwenzx.com)首发网址:http://sanwenzx.com/plus/view.php?aid=261160
相关的主题文章:

  
   何许人也
  
   今日百官新貌-百官城区改造
  
   让梦在绿茵
  
   [/url]
  
   [url=http://121.5.139.57/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0792]仙人球开花了
502#

青春,写我的大学
  时光荏苒,不觉间,大学生活,即将正式落下帷幕,心头笼罩着淡淡的忧郁与几分不舍。往事历历在目,总觉得恍若昨日,树海读书阁,那些美好的回忆顷刻间如洪水般蜂涌而至,也许学生时代的欢歌笑语、豪情壮志、酸涩艰辛将永远成为我们日后人生旅途中的一笔巨额财富。
  ------题记
  
  回眸初入校园的时候,孔子读书阁,对什么都如此陌生却又好奇,于是凭着各种兴趣选择了各种生活方式,精彩读书阁,体会了各种成功和失败、辛酸和汗水、苦涩和甜美;我在这里,第一次登上了梦寐的舞台,也在不觉间做的很好,竟然小有名气;我在这里,感悟到了努力奋斗却有一定的成绩感;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很多的人,有的成为了朋友,有的只是擦肩而过,有的甚至会对彼此吝惜一个微笑;我在这里,没有体会到爱情的滋味、欢笑和争吵、甜蜜和苦恼,感觉有那么一点的感概;我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回忆;我在这里欢笑过,我在这里奋斗过,我在这里祈祷过,我在这里迷惘过,我在这里寻找过,也在这里失去过……始终认为自己很努力了,很珍惜了,但为何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事做的不够好,树海读书阁,还会有一些的遗憾?总是回头想,这件事如果那样处理会更好,但已无济于事,上天不可能再给你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时间总是要一天天的过着,但也一天天忙碌着。
  从进入大学那天起,爱看读书阁,有几天却难眠,我在思考我的人生,金霏读书阁,思考如何过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想通了,我就确定了目标,认为大学里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尽管我明白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但我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依然保留着中学时的稚气,那种习惯,默默地努力着,树海读书阁。我的大学是忙碌且充实着,铭华读书阁,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除了学习以外总是会找一些事来充实自己。人应当对生活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悠然自得的心境和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有很宏伟的目标,那不实际,金霏读书阁,但是每个人确实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给予自己一个明确而坚定的努力方向。勉强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能力不及的事情,也许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也能达到目的,那种感觉是你意想不到的愉悦。生活的路有千万条,生活的目标有千万个,该做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该梦想什么,华闻读书阁,该追求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己做主,一切都该自己做主。自己要对自己负责,生命只有一次,不能浪费,也不该浪费。我们要计划好自己的生活目标,不停地调节目标,孔子读书阁,让自己快乐。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有每个人找准了自己的目标,每个人让自己快乐社会才有可能和谐。
  其实人生真的无所谓对或错,就像我每天几乎都在寻找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树海读书阁,我从不玩游戏,也不看连续剧,偶尔看看励志片的或其他的,很多时间放在学习上、学生干部工作中,但我有的同伴们却每天重复着同一样的日子,有的人羡慕我,有的人妒忌我,有的人看不起我,有的人在帮助我,有的人支持着我,有的人鼓励着我,总之,我非常感谢这些人,给我动力、给我压力,让我慢慢地成长,慢慢地进步。有时候我很羡慕整天学习的同学,他们真的在大学时段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有时候我很羡慕每天坚持在操场上跑步的人,他们不仅锻炼身体而且还坚持着;有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些站在舞台上表演的人,他们经过不断的练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时间可以解释一切,时间可以成就一切。大学生活似乎很漫长,也似乎很短暂,大学里,诱惑的东西很多,娱乐的东西也很多,可真正要学到东西的只要把握时间、把握时机。
  两年前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欣喜;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的无眠;第一次走上院团委的竞选台告诉大家,请相信我会做的很好;第一次冲上舞台尽情的表现自己;第一次到女生宿舍修电脑;第一次在宿管那里上班拿着8元的优惠券饭票,高高兴兴去吃鸡扒饭;第一次在讲台向院团委同学问好、自我介绍;第一次听到掌声上台领荣誉证书;第一次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二等奖、书法一等奖、优秀党小组成员、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简历设计大赛三等奖、优秀团干部等;第一次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努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第一次听到同学说老师对我的评价很高;第一次听到一个女孩子说喜欢我,我却很无奈的告诉她对不起;第一次担任这么多职位:党小组成员、系团委宣传部部长、协会宣传部副部长、班上纪律委员。第一次在一天之中独立处理N个问题,却还算顺利;第一次告诉师弟师妹们,你们要努力,我会一直支持你们,无比的自豪;第一次,第一次,第一次……两年中有太多的第一次了,每次都会发生什么、改变什么,每次都是很努力才会做到,每次过后都会兴奋与压抑,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有朴实的行动。我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踏实的做好这最平凡的本职工作。如今往事已成往事,很多事情已做成了习惯,很多记忆已成永恒,很多美好已经定格。思维很乱,想到很多却不知如何描述,更不知从何处下手。
  在大学里,我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但我也知道,光有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班级、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协会的活动,以强烈的求知欲,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扩宽了视野,增强了体魄。积极参加了一些校园活动实践,例如:第八、九书画艺术展活动、黄花岗烈士陵园扫墓活动、黄埔军校参观学习活动、书法交流会活动、党小组参观烈士陵园学习活动、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通过种种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我认真地奋斗过,常常一个人到教室里学习,常常到图书馆看书,常常向图书馆借书,常常一个人到操场跑步,常常一个人仰望星空,常常一个人到教室先…
  踏实的是我认真尽力的学习着、生活着、工作着,我没有将我的感情寄托在网络游戏虚拟的刺激中,没有让我的时间不知不觉地从身边溜走,离一个优秀的人走进了一步。遗憾的是大学没有谈过恋爱,宽慰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宁静以致远般的悠然自得的上进心。
  其实,我也很平凡的。
  一切的一切都成往昔……
  记忆中留下了好多的片段,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留恋,但现实社会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向前奔进,稍微停顿就会落后,所以,我没有时间。现在甚至还有很多的茫然,我会一直努力着,为了某天能回母校,重新走过那段路。
  两年时间,不知不觉已到尽头,但我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带着美好的记忆迎接明天的太阳,相信自己,努力把握,永远追随太阳的脚。
  感谢您,我的大学,正是在您给我的每一种挑战与机遇中,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学习,懂得了时间,懂得了成长,懂得了奋斗和拼搏,是您为我架起了走向成熟的桥梁,在漫漫人生长路中,您将是我多彩世界里永远美丽与难忘的记忆。品味人生,才能珍惜人生。走过岁月,走过季节,也走过了我的大学时代。大学生活留给我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想想走过的路,想想现在的路,想想未来的路,不能不说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关心我和我关心的人。
  大学的生活,用“结束”来合上门扉,挥手之间,我实在说不出什么……如果明天我们还会相遇,那么笑着拥抱吧!我的朋友们!记得常联系哦!
相关的主题文章:

  
   我有三个字_1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一帘幽梦,悄然了一地的思念
  
   乱石
  
   思想建党是个传家宝
503#

也是鸳鸯(组诗三首)
【也是鸳鸯】
荷间廊桥  曲折
莲叶把幽香深藏
始终临水而行的人哪
被一只红嘴鸳鸯掀开的水波
荡漾得手舞足蹈 语不成句
一个冷冷的声音——
再美又怎样  一只
它就不能叫做鸳鸯
子非鱼安知鱼
人家心里守着完美哪
子怎不说它正去赴约或赴约归来呢
子  你这哈姆雷特太灰暗了
【稻草人】
暮春的村庄
鸟儿啄食着麦粮
田垄上站立稻草人
举着黑色的礼帽
挂起鲜艳的衣裳
芭蕉扇还在棕树上摇曳
塑料袋在风中粉墨登场
摈弃了稻草的稻草人
也赶上了时代的风尚
不再有
丰满的胸膛
不再有
憨厚的脸庞
【采石场一隅】
看场的男人数着石子
读不懂岩壁的历史
窝棚边构树锁了铁链
吃肉的狼狗比人威风
亿年的岁月石化
橡皮泥的家族新添了成员
尘土将男人与荒山同化
狼狗在对着天空喊话
据此    五十米
高台  凉亭  神道碑
割菜籽的农妇说  那
不是什么古迹遗址
是土豪  耗资一百多万
为他老爹修筑的陵园

相关的主题文章:

  
   《“二战”终结地纪念园》生动在雕塑
  
   2020纪
  
   不许你动我儿子的蛋糕
  
   [/url]
  
   [url=http://ecupl.uice.lu/thread-324839-1-1.html]“安全”观摩 深有所感
504#

漫笔·西子湖畔
       上次来杭城是十几年前放浪游程里的旧事了。那年,我在杭城有着小住过两日的经历。今天迈出站外已是布满星辰的月夜。重来故都想起往日的记忆模糊了许多,树海读书阁,只有月夜星辰还能唤起留有记忆的往昔。我入住的酒店,离西子湖畔很近。第二天午后,我独个儿来到城中古老的这一汪碧水。你看,满眼一片春色,嫩绿、鹅黄、淡青、悄然地为苍白的冬季涂抹着浅红淡绿,毫无夸张,这就是春天的颜色,这又是杭州西湖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走进她看看清澈绿色的湖水吧,贴近她轻轻俯视倒影水中的狐山,华闻读书阁,还有身边来去之间游人阳光下的微笑。你在看,远处,近处到处是青春时代的年轻人将西子湖畔映衬得古老又有现代的韵味而干净。不知别的游客会怎么想,作为我,重游西子湖畔舒畅心绪的玩味,仍是阳春三月天,草长莺飞、苏白两堤,桃岸佳柳适人心怀的日子。
  
    金色的阳光穿透薄云,我在阳光下舒展着自己的身体透显着淡泊和惬意。轻步走来,我时而坐在幽静的路亭边,看身边前后游客匆匆远去的身影。再抬头看天空温软的浮云,没有流云空缺的天际是碧蓝的。我时而小憩柳荫下无人的长椅上独坐,剪剪春风里,感觉我的脸上浮上一层暖暖的浅浅的温馨,像一张纤手轻轻的抚摸自己的脸颊,很干净,清透空空的,是春风。我多想给她一个拥抱,一个揽入怀里的拥抱。我多想说:时隔多年后,我又一次来看你,美丽的西子姑娘你是否还记得我的摸样?我又似乎被清透的湖风牵引着眼帘,远远望去湖面上有荡漾几只游逛轻盈的木舟,仿佛胸怀触摸着那一汪粼粼微波的碧水,洗着微漾的思绪随风荡起飞翔。飞翔一般的思绪能让人想起众多的历史人物,还有美丽浪漫的故事给后人留下细细遐想的情结。想起南宋一代儒将岳飞,他长眠于遗迹过密的西子湖畔。他满腔爱国的诗词,“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感慨后人把“满江红”谱曲成爱国情怀的歌,我曾经豪迈的唱过。如今,山水还在,岳墓还在,“精忠报国”世代张扬的精魂还有留存。葬在西子湖畔还有近代鉴湖侠女秋瑾,孔子读书阁。也就是这一刻,我想起最近看过的《辛亥革命》电影里,她在绍兴行刑前肺腑的状语:“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是人并不尽革命为何,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说为何事,革命是为天下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rdquo,树海读书阁;-----  想起影片中一代侠女豪情的壮语,何尝不使游离的我在如今温馨和谐的中国感悟至深呢!
    
    我跟随和我一样的游离的客人在缓缓漫步西行,孔子读书阁。一片湖光山色,这一秀美山水间也曾经散落着北宋隐士,爱看读书阁,孤傲才子高洁的林和靖。他似乎把人间红尘都看清透了,远离喧嚣的市井,隐匿深山几十年。他长风当歌,独钓寒雪。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我曾经拜读过他流传至今的诗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千古绝唱的诗句。这几年我漂泊异乡也习惯了孤独与寂寞。这几年我也喜欢一个人重游山水间,默默爱,默默痛。瞬间,金霏读书阁,因他心生的这种神秘向往的情怀,想着要追随他那种静卧山野深居清雅,那该是什么样呢?尽管我没有他那份孤傲、才俊和境界。如若自己在现实社会中受了磨难和挫折做个沉寂狐山的半个隐士,我也满足。寂静的深山哪儿没有丝丝柔软的清风,树海读书阁,和弥漫飞雪独钓的滋味呢?哪儿黄昏山间听不到几只鸟语,闻不到月下丛中几株花香呢?如果有一天能够像他一样在静寂的山野间超观洒脱中死去,不惊不扰,那该有多好。其实,林和靖这般看透生死利禄的大智大慧,只怕自己终身都难于悟彻了。难怪余秋雨在《西湖梦》一文中这样感慨说;“西湖边又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
    不知漫步多时,隐隐约约的西冷桥慢慢清晰起来。不同肤色的游人从桥上随意而来,再从桥上闲散而去。我又一次登临此桥却感慨万分!杭州西湖自古多情,西冷桥是西湖之畔三大情人桥其中之一。两旁绿绿的西湖水还是依旧。只是湖水波光一闪,似乎和我嫣然一笑。自然会想起,南齐时,精彩读书阁,另一具鲜活的生命,钱塘第一美女艳情漫漫的苏小小。早就听说过她的故事。苏小小美丽聪颖、能歌善画、才气过人。她总是乐于和可心的文人雅客来来往往,在西冷桥畔静谧林中她居住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展露她的才华。可以想见,老去泛黄那个年代男性主导的世界,一代名妓苏小小有多少豪华公子、雅士少年、科举乡绅仰慕她的才情,倾情她的美貌和韵味非常。然而,红颜总是薄命,死神在她青春年华时造访了她。她因相思染上风寒,金霏读书阁,疾病缠身不久便香消玉碎。19岁葬于西冷桥畔,留下一座千年青冢。坟墓前立起硕大的石碑刻有,“钱塘苏小小之墓”。有诗云:&ldquo,铭华读书阁;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一位书生鲍仁所建。并在坟墓前建一亭舍,树海读书阁,取名“慕才亭”。自从她病逝后,历代咏诗苏小小的文人墨客多的是。其中年代较早一点的白居易曾经在杭州做太守时,写下的诗作其中有“杨柳技词”的诗句:“如解多情苏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看来“白公”的诗句中何尝不是对中国的“茶花女”苏小小的钦仰者呢?突然,阵阵湖风扑来似乎把梦样般的心绪轻轻的摇碎,与这一汪碧水融合在一起了。绿绿的湖水里似乎能看到她古时婉约的琼姿,和玉貌的芳容。感觉能与她对视一笑,能与她对话轻语。徐徐春风里感觉还能嗅咽到她独有的胭脂香味。无论苏小小是后世文人杜撰出来的人物,还是千年浪漫的传说,她留给后人的竟是她美貌完美的化身。而今,在现代人的眼中,苏小小的形象在桥下摇曳的柳影里,就是一个梦了。
    走下西冷桥,沿着湖畔众多的古迹贴着我想象的心怀,那些久远的历史,那些远去的故事,仿佛触摸着我游离的心魂,跟随春风,再定一定我的情怀!没走多远,我恰巧和一对情侣的搭客,乘坐一辆游车又去一处胜迹雷峰塔的地方。游车行驶在洁净的弯路上,车窗外,小路两旁整齐的柳树被春风包围着都笑弯了腰。啊!真是水润天堂处处有风影,处处柔美至极。放眼眺望迷蒙的远山间,隐约透出雷峰塔的身影甚是迷人,给人神秘。不一会,游车载着我们到了雷峰塔下。我们一起迈入车外,那对情侣真诚的邀请,我们在古迹旁留下了几处的身影。攀登在雷峰塔上凭栏站在最高处俯视西湖迷蒙茫茫,迷漫的薄烟下几多散乱的船只在湖心漂浮着。我尽情的分享着这里一角的秀色,真美呵!它相似大自然里的一幅水墨画,那些湖面上漂浮的船舟侧成了画面上最灵动的点缀,感觉就是画家笔下轻抹的一弯细线。它又相似一首幽静的小诗,这些美伦如幻的风景怎能不是诗人笔下丰盈的情怀呢。我不尽的感慨!映入眼帘里的一切柔润风物不就是我曾经有过很多次的梦境。来到此地,没有缘由的,我却久久徘徊不肯离去。我想来到此地游离的客人都会想到烟雨蒙蒙的西子湖畔,断桥,雷峰塔。如果把三者连在一起就会自然想起温柔可爱白娘子的身影。想起她和许仙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可怜的白娘子被镇在雷峰塔下了!无论她是妖还是仙,其实,她只想做一个红尘世间普通的女人。但是,白娘子追求平凡爱情的心愿还是破碎了,她莫大的遗憾没有来到灯红有情的人间。可怜的白娘娘,她始终在我心怀是一个有血有肉饱满真情的女人,一个真正为爱情为他水漫金山不顾生命可爱坚强的女人。今天来到此地,想着古人为她描绘向往人间爱情的故事,尽管是凄美的,尽管结局是悲剧。总让后人为她追求那一份真挚的情感,而感慨不已!美丽的传说和凄美的爱情故事总是感动着我。许是西子湖畔成名太早的缘故吧,才有这样厚重历史的沉淀和过密的胜迹。照旧了多少历史、故事和传说.
     黄昏渐渐临近。春风般的心情催促我不舍的眷恋走向了湖畔渡口。湖边有几条舟子静静停泊在水影里。起初,乘客只有我和另外两个人。船夫嫌乘客少抽着烟卷悠闲的坐在船头还在等侯坐船的客人。突然,前面走来两个相似夫妻中年男女的游客,我们异口同声吆喝着,我们同渡一条船吧!一对男女随即向这儿走来。随后,我们五个合起付足了船夫所要的船资,船夫仍嫌船客少靠在船头抽着烟卷若无旁人的坐着。天色渐晚,我和其他游客催促船夫开船。如若不开船,要么退给我们船资,船夫看我们着急的样子,终于答应了。 返回时,就这样我和几个互不相知的散客坐乌篷船回去的。西湖泛舟我是初次,比来时乘坐游车有味极了。船夫轻摇双桨,乌篷船在清澈的湖水里慢悠悠的走着,十分沉静。我坐在悠然的船头和几个刚相知的朋友一起聊天、看平湖、听水声。水路上,船夫给我们讲着千年的故事,我在水天朦胧中去倾听。坐在船头还能发一会楞,还能顾盼两岸倒影的湖房和青青的柳影,还可以想着渴慕要去的地方。乌篷船一路荡漾着碧波和轻轻的水影。我从一圈一圈的水影里看到落满薄薄一片嫣红的黄昏了,真是朦胧迷幻啊!还有印在心上的淡青水影,和我一身的倦意。这就是我雷峰塔下乘舟归来之感了。乌篷船还没有靠岸呢,我满身心的情怀悠然在船头,悠然在间歇的桨声里,悠然在黄昏的水影里了。不知间,船舟载着我们到了要来的地方。我跳舟登岸,上岸细想,我们这些游离的散客是在重建胜迹的雷锋塔下离开的,乘舟浮载着我们来到了北宋“苏公”在这里做太守时,筑坝又一处胜迹的苏堤,才终止了我们水路的行程。仿佛朦胧的黄昏跟随脚步也悄然漫上了苏堤。不一会,眼前的黄昏慢慢淡了,感觉它随丝丝轻雾退到了湖心归隐远去了。我身边只剩下了闪着星光薄薄的月夜。放慢步子走在苏堤上总给人一种奇特的心情,我明知脚下有着朦胧的身影,和一地千古不变的月色,我明知前边万家灯火闪烁着,总感觉眼前和脚下飘渺似的像春宵轻盈的梦。
  
    西子湖畔总是情!这里有厚重沉淀的历史;这里有深居清雅的隐士;这里似乎还有着青楼红颜的胭脂香味;这里的断桥、湖畔、有凄美千年的爱情故事,雷锋塔下还有白娘子的伤心处。 西子湖畔总是情!这里能让人控制着步声;倾听着悠扬的南屏晚钟;这里的苏堤春晓情浓风情往返撩人;这里迷幻的月夜下,柳枝轻轻摇曳的剪影犹如少女鹅绒般的身姿。西子湖畔总是情!这里的湖面平滑如镜,春风柔软清透;这里碧波粼粼西子湖上远远望去,西湖宝塔倒映在波光里看到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印月在水中荡漾。这里古老的胜迹太多,在写这么多也是叙述不完的。然而,这些美妙如梦的湖光山色和佛教胜迹,我却感到由衷的喜爱,还有那份独自薄游浪漫的情怀。今晚,淡蓝夜下漫步苏堤,我新月般的情愫遥望清澈的满月和漫天的星光。低头再凝视一地美丽的碎影,还有一路跟随深沉的身影。今晚这些景色月华都是我的。浓浓风月下,一任古老长风吹拂着,恍惚间,感觉灵魂已经脱缰穿越在遥远的月色和星光中。我幻化的思绪仿佛定格在南宋星月之下遥远灯红浪漫的那个时代。我仿佛听到了,其实,我也正在用心听着白娘子凄凄惨惨戚戚的吟唱。我再次走上断桥抚摸梁子感触还有婉约之体的温度吗?这样风月平湖的春夜怎能不让人产生幻觉来。我沿着湖畔走进了夜色阑珊的城街,身影渐渐远去。我想明天内心深处定有与生俱来的苦寂,其中便有浪漫的别离。美丽的杭州西湖,南宋的都城临安,我还会来看你,我还会为你漫笔西子湖畔。
    喜欢一个人的行程,喜欢性感写文。喜欢与自己不同思想的人聊天,喜欢一个人品茶,一个人沉思。喜欢简单的生活,和简单的做自己。

相关的主题文章:

  
   在成长中懂得
  
   惑(琴台文艺)
  
   与落花一起,清守一段心仪的时光
  
   《关汉卿中学校歌》征稿选登
  
   《东游记》后记
505#
506#

在我每一天的日子里
  我的每一天的日常生活
  充满着玩弄、戏耍
  这样的心态,来让我还算快乐
  我亦是认真的
  
  我的每一天的日子里
  充满了不屑,也有强迫的必须
  来让我继续走下去
  我亦要平静的
  
  我的每一天的日子里
  充满了慵懒与无奈
  我会遐想,亦会幻觉
  但我还是有幸福
  在我每一天的日子里
  我也有积极与自信
  (老早已前的和现时偶尔的)
  也还会焦躁,以带给我平时的生活
  只是现在,我还是沉寂了
  
  在我每一天的生活
  也许将来,我可以优雅的飘逸着
  尽量书写着——我的愿望
  (也许我得积极与自信,
  或者带着份焦躁还有平稳)
  继续着生活,等待着美好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http://202.95.15.46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9]爱着那一抹特变蓝[/url]
  
   职来职往
  
   风_4
  
   在雪花里等待春天
  
   与一朵花儿对视
507#

不同时代的爱情观,树海读书阁
    年轻时,我最喜欢两部电影。一部是中国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另一部是印度电影永恒爱情》,华闻读书阁。    《刑场上的婚礼》是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宁静读书阁。因地下革命工作需要,周文雍和陈铁军以假夫妻的身份秘密组织起义工作。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他们逐渐萌发了真挚的爱情。但在紧张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根本顾不上谈私人感情,双方一直克制自己,树海读书阁。广州起义后,由于叛徒告密,二人被捕,精彩读书阁。在狱中,陈铁军和周文雍互相激励,金门读书阁,经受住了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1928年2月,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狱中被宣判死刑。就义前,孔子读书阁,他们朗诵着裴多菲的《自由爱情》在刑场上庄严地举行了婚礼。    《永恒爱情》讲述了富少哈迈德和穷人姑娘罗西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出于门第观念,哈迈德的父亲赛德坚决不同意儿子与罗西婚事,并逼儿子与老朋友女儿结合,树海读书阁。哈迈德对父亲的安排很是反感,他的拒绝引来父亲的震怒,因此,他被逐出家门。婚后,他跟罗西的生活虽清贫,但很美满幸福。为让哈迈德继续上学,树海读书阁,罗西一直坚持以作教师为生。一次,罗西以为自己怀孕,金门读书阁,去检查才知道自己原来得了癌症,她隐瞒了病情。不久,哈迈德毕业找到了工作,却得知妻子患绝症,树海读书阁。罗西在病重时写信给赛德,赛德被打动了,孔子读书阁,他承认了他们的婚事,广济读书阁。罗西在幸福中死去,哈迈德因失爱妻悲痛而亡,树海读书阁。    每次观看这两部电影时,我都会被电影里那纯美、真挚、高尚、悲壮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树海读书阁,也为他们忠贞不移的执着和追求而潸然泪下。“生活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虽说,那时还不太懂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但我却工工整整的把它抄写在笔记本上,视为追求爱情的座右铭。    那是个理想化的年代,也是个被传统思想束缚的年代。人们虽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修身读书阁,但也不敢随意流露萌动的激情和奔放思想,华闻读书阁,否则,树海读书阁,被视为“没家教、不正经的疯姑娘和流氓小子”。一旦有了这样的“坏名声”,这样的男女就会被人们视为人品差或生活作风不良,更不会被单位录用和提拔,孔子读书阁。所以,树海读书阁,那时的情侣既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也没有信誓旦旦的海誓山盟,更没有旁若无人的卿卿我我,只有那纯朴的青涩、憨憨的执着和怀春的羞涩。虽这份追求没有华丽的语言和以身相许的表白,金霏读书阁,但无疑是认真又充满着责任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精彩读书阁中国人的爱情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非诚勿扰》女嘉宾马诺那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精彩读书阁,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被许多人拍手称赞,树海读书阁,人们从以前的重情,到现在的重利,爱看读书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能禁锢人们的思想,人们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样化的“时尚爱情&rdquo,爱看读书阁;。如;未婚同居、临时夫妻、性伴侣、一夜情等等,以被人们津津乐道。另外,在受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许多人对待“爱情”和“性&rdquo,铭华读书阁;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    细细回味,金霏读书阁,只有那年代的爱情最纯最美。
相关的主题文章:

  
   鸳鸯石情话
  
   最美的相遇
  
   俗语喂养的村庄——人活脸,树活皮
  
   《遣怀》与薄幸浪子杜牧——品诗词说故事之八
  
   不舍的缘
508#

厨艺双飞客
  今天天气好,我给自己煮了几个小汤圆。
  汤圆的粉末太重,才入水,精彩读书阁,半锅水都成了灰白色。
  这时候我才明白一个事,原来恋人的手艺是如此的高超,当年还在一起时,恋人总计为我亲手捏过两回汤圆,我那时候天真无邪,眼看着摆放在木板上的十来个巨无霸,吓得目瞪口呆,这就是传说中的汤圆?难道这就是我吃了十多年的汤圆?人工亲手捏制竟然会如此?
  十来个汤圆,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蹲在木板上,每个汤圆都比勺子大。我不禁惊呼起来:“这是糯米团子吧?是大饭团吗?”
  恋人立刻觉得有些尴尬,看看汤圆,又看看我,又挠挠后脑勺,憨憨笑道:“这应该是汤圆,我确定里面放糖了,大是大了些,大也大的好处啊,至少咱俩不用再煮饭了,还省得买菜,省了好大一笔钱呢!”
  等眼看着恋人将汤圆挨个儿放进锅里,果然是我的担心应验了,爱看读书阁,锅里挤得满满的,只剩了圆子,看不见了汤,圆子与圆子间像是挤公交车,都变了形状。
  恋人一手拿着勺子,一手插腰,转头跟我说:“以前就说要给你煮一次汤圆,一直没有机会,这顿汤圆就当是弥补你去年的生日吧。”
  我心里觉得暖暖,金霏读书阁,再看那锅汤圆,也立刻顺眼许多,眼瞧着这间租来的破房子,华闻读书阁,有暖暖的灯火,有软软的床铺,也立刻觉得,似乎活着的使命就是要在一起。
  我说:“那等下回,我包馄饨给你吃,我的手艺,好歹也跟你学了大半年,算不得大厨级,在家做个菜烧个饭,那是足够的了。”
  恋人又低头去捞汤圆,我看见他的勺子里除了两个共结连理的大白圆子,就是白乎乎的糊糊,笑着说:“好,我等着。”
  我心里知道,恋人的手艺是顶呱呱的好。
  那年搬家,到了一个山沟沟,原因全是因为我喜欢山,喜欢水,觉得逍遥在山水间,尘世外,是世间最享受的事儿,也正因为依山傍水,山道萦纡,古木丛生,住在屋子里才发现,这晚上没电了,只有天尽头,半轮清明明的月。肚子饿,修身读书阁,要吃饭,这才发现,有米有面,没菜没柴,油盐酱醋,一样都不见。
  那时候到底年轻,兴致好,就着将夜未夜的天色,两人往后山拾捡树枝和枯草,等抱着大堆的木头枝条回来时,月色已缓缓爬上了南山头。
  我们搭了石头堆,那可是完全采用了三星堆文明的做法,三块石头架起锅,锅底塞着枝条,锅里是山井水,那时候我可真强悍,枝条没有引火物,烧了四五回,都只是星星之火,转眼湮灭。我没有放弃,恋人拿来木板给我当扇子使,等到火熊熊大烧时,锅盖上已然积起了薄薄的一层灰末,两人的手上脸上,也成了黑一块、红一块。
  我知道,我们不是在过家家;我知道,我们是在过自己的家。
  恋人掌勺,等放入面条,拿着勺子转几圈,恋人放入了自己最爱吃的玉米面,那可是恋人随身携带的至极宝贝啊!
  我把火烧的旺盛,眼望灰墨墨的天空,树海读书阁,月色清雅极了,山里宁静的蛐蛐声,在那个秋夜响起,鼻子而边,不知不觉升起了一阵淡淡的香。
  两个人,一人一碗面,我发现,面条和玉米糊糊融合成了一块儿,其中还有黑乎乎的芝麻似点缀,恋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赶快吃吧——&rdquo,树海读书阁;
  从来没有玉米面如此好吃,又香又清甜,混着最简单的白水面,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让人垂涎三尺。
  后来,恋人走了,我也离开了那个山村,也永世告别了那座城市,我再也没有吃到过玉米面,有时候在街边看见有店铺在卖,还标着说“今年新产”,我只是远远地看着,看着,而后默默的离开。
  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吃到玉米面了;我知道,除了那人谁也煮不出好吃的玉米面了。
  第二个夜里,孔子读书阁,恋人特意从远方买来一斤肉,树海读书阁,等到火起锅热,又已是月儿升到山头的时候。
  天色澄澈的像是姑娘的晚裙,月光淡淡的,温柔了世人的心。
  恋人哪里需要油呢?纯粹的铁锅,铁锅热了,就将肉丝倒进去,树海读书阁,使劲地炒,啊,恋人竟然可以让肉不粘锅,一阵浓过一阵的肉香,实在是诱惑我!当把大白米倒进去,混着水,烧成了一锅粥,再起锅时,肉香粥香,从来没有如此纯正地引人食欲!
  几年以来,那是我最后一次,喝粥达到五大碗,从前年轻时也如此,后来,我一直以为我是老了,食欲不振,吃什么都觉得不过如此,乃至于喝白开水都能够醉醺醺的,站起来都摇摇晃晃要醉倒,饭菜于我,似乎已经是失去了渴望。
  等到后来几年,我狠着心,把当初的种种记忆都抛掉,把照片深埋,把文字尘封,那一晚写的话,始终留下了,宁静读书阁,那一晚的月色,那一锅的火焰,那一夜籍着火光、隐隐约约的破败门庭,两个人相视而笑,金门读书阁,坐在垫了木板的地上,热情地吃肉丝粥,那一晚的所有所有,成了我往后不敢提及的伤疤。
  分手时,我说:“假如早知道会这样,我宁愿一辈子都呆在山里面,一辈子都不要出来,我死也要死在那里,树海读书阁,那里才是我的家,我这辈子唯一的家!”
  恋人看着我,终于低下头去,铭华读书阁,喃喃说道:“山村里的日子,是我最对不起你的时候,树海读书阁,我对不起你。”
  那时候哭泣的绝望,纵然而今再度被我以文字来描述,不觉间,又已是泪眼模糊。
  有一回,在街头偶遇那人,我问那人:“什么时候再让我尝尝你的厨艺,你那时候煮的玉米面真好吃。”
  那人憨憨地笑了笑,摸摸后脑勺,对着我说:“什么玉米面?我都忘了,不会煮了。”
  我也笑了,既然已经忘了,那也好,省的记那么多东西,像是背课文似,树海读书阁,累都累死了,我回答说:“那以后有机会让我煮吧,我现在已经是大厨级别的了,一般人都请不动我出手的!”
  “好啊,那我等着。”那人说着,转身就离去了。
  可惜的是,华闻读书阁,后来不知怎么的,生活条件变得好了,我也变得懒惰无能,家里家外都是清一色的电饭煲、电磁炉、高压锅等等,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过那种野人的生活了,不可能在院子里磊三块石头,放个锅子,而我也懒得再动手,爱看读书阁,往往随手混搭几颗蔬菜,做一碗汤,倒入饭碗里吃了就罢了。
  出门在外,有时候心情好,就花些钱去饭馆里混日子,若是实在是心情大好,就去大好的酒馆里混,若是打工了没钱了,那食堂的饭菜也随便吃吃,倒都是无所谓了。我也似乎成了一头猪,吃什么似乎都容易发胖,我而今的饭量比之当年逊色了不知道多少倍,可是而今纵然不吃饭,树海读书阁,只吃些微点菜,身上的肉,也已可见的速度在增加。
  那人曾经往我碗里送肉,说:“你得多吃些肉,你身体太虚了,不能总吃干饭。”
  我那时候笑道:“瘦好啊,瘦才能保持身材,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了!”
  那人不依不饶,拼命给我夹菜,也似乎记得,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谁对我那样好过,也再也没有谁给我煮各种肉吃了,那人说:“以后我不在了,树海读书阁,你得好好照顾自己,我们说好了,都得好好的,都好好的。”
  当时我总是特别不懂事,总是特别倔强地用眼睛盯着那人,无限的委屈,无限的伤心,眼泪噼噼啪啪湿了衣服都不管,只是不想,不想,不想就那么放了手,孔子读书阁,这么多怨,这么多恨,这么多爱到最后的冰凉,怎么肯轻易放了手。
  后来,我还是放了手,我吃的总是很好,很好,我常常大口的吃肉,也大口的喝酒,就好像是,我明明是在吃青菜蘑菇,我却以为是在吃白切肉,我明明是在喝白开水,我却常常以为我要喝醉了,又好借着醉意忘却许多许多。
  等到实在瞒不过自己了,那就真的去买来猪肉,再拿一瓶白酒,一个人去山上,去河畔,去人烟稀疏的地方,树海读书阁,静静的,静静的,静静的喝酒吃肉。
  我总喜欢在醉眼朦胧里,眼望远远的天那头,我不知道在看什么,似乎在看见了天神,似乎在看见前世和来生,也似乎就是在逍遥物外,我总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似乎看见了什么,看见了那时候,那时候,已渺茫永不可能再发生的那时候,而嘴角一缕似笑非笑的笑,精彩读书阁,一双似乎清冷似乎孤傲的眼睛,总像极了那分手的时候。
  由此,我养成了喝白酒的习惯,我不爱吃饭,我挑食,只爱吃那几道菜,那几样东西,我吃的很少,我希望能让自己变得千杯不醉,那该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啊!兄弟们都夸我,我这人虽然容易醉,却有一个好处,就是我酒品好,我从不发酒疯,我醉了,就爱沉沉地欢笑,似笑非笑的笑,似乎又回去了,回到了那时候,似乎还在一起——
  昨个夜里,我又梦见了那人,那人劝我说:“你得多吃些菜,多吃肉才能长胖。”
  我没有告诉那人,其实,我已经是头猪了,吃什么都会胖的,叫那人不用担心,我只是沉沉的笑着,不说话,广济读书阁,看着那人的脸,像是看着戏,不切实际,看着,然后醒过来,又是寂寂寥廖的深更,出门去看,精彩读书阁,呀,梅雨季后,少有的寥落的澄澈的月光儿,天外还落着几颗疏星,树影婆娑,有萤火虫细细地飞上了屋头。
  我总容易想起,那一夜,那人从新疆回来,中秋的月色皎洁的是平生仅见,果然是南山的月色,在午夜时分,万籁俱寂,更是美不胜收;有时候,咱俩从外头捡柴火回家,小路两旁是高高的森林,森林高不见顶,金门读书阁,隔绝了所有的世界,头顶留下的一条星空之路,何其璀璨,我们俩静静走着,不说话;黑夜里,山村的小巷子,深深的幽长又幽长,月光偶尔能照进深巷,我们俩打开了沉沉的家门,立刻迎来小狗欢乐的扑腾;我有一回睡不着,在寒冬腊月的栏杆旁斜倚着,当时已经是半夜了,我看见两条小狗在融融的月光下追逐打闹,闹累了,就一起仰望皎皎的月空,整个世界似乎都被月光包裹了,那人在屋里沉沉的睡,我还能听见那人匀称的呼吸声呢!
  狗死了,屋没了,人走了,饭倒了,一切都完了。
  今天早晨天气真好,孔子读书阁,我真高兴,找遍了而今的家里,什么都找不到,金霏读书阁,只有一包汤圆,而且是买来的,我在想汤圆一定很好吃,所以我要吃汤圆。
  汤圆下锅了,锅水变成了灰白色,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花钱买来的汤圆也不好,想想还是那人的厨艺高。等到真吃汤圆时,忽然看看天色又要落雨,我得出门打工去了,或许或许,还能在打工的厂子里遇到那人,求那人教我捏汤圆的法儿,若是遇不到呢?
  唉,也算了,就我而今这种恍惚的精神,遇到了,也或许已认不出了,谁还记得谁呢?若是认出了,反倒是不好,我是真心疼我的钱,又得请人去馆子里吃饭,我可不舍得。
  其实,我忽然发现,外头又落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这才想起来,那年香炉峰底的遇见,那年城南山的永诀,都是落雨的季节。
  2013-6-30鹿耳家中,落雨清风。
  昨夜月色好,吓煞了花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亲情的祭奠
  
   与你相逢在今生
  
   当爱成为过往
  
   北京日记,群众演员
  
   做个有思想的女人
509#

黄香的恩是缘自黄香的爱
  东汉的江夏非常寒冷,在安陆荒凉的大地上,树海读书阁,又纷纷扬扬地下起了一场大雪,孔子读书阁。谁都不会注意到,一个九岁的孩子,正孤零零地蹲守在屋檐,刺骨的寒风又一次生痛地打着了他的脸。
  
  当一只老鸦最后孤鸣了一声遁入丛林,夜幕才开始真正沉下,孔子读书阁。在饥饿和寒冷里,他执拗地等着父亲回家。大雪会不会把躺在坟茔里的娘冻僵啊……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潸然泪下。
  
  在寒风中待了许久,外出的父亲还是没有回,金霏读书阁。他只好又一次走回屋子,广济读书阁,在炕上为父亲再温热一下饭食,华闻读书阁。出门的父亲肯定全身都冷,他于是像往常一样,孔子读书阁,钻进父亲的被窝,宁静读书阁,执意要把父亲冰冷的被子提前捂热&hellip,树海读书阁;…
  
  在酷热的盛夏,树海读书阁,东汉的人们吃过晚饭后,大人小孩都搬出凳椅到院子乘凉,华闻读书阁。而这个九岁又几近落寞的孩子,却偏偏拿着扇子在父亲的床边扇枕席。他左手扇得酸痛了,精彩读书阁,又换右手,一下一下,直让枕席的暑气全部消失……
  
  这些,是他尽孝父亲、后来被历史所记住的一两个细节。
  
  这个孩子叫黄香,史料记载说,金霏读书阁,他九岁丧母,把全部孝心倾注于父,后来做了东汉的大臣。当时京城流传“天下无双,树海读书阁,江夏黄童&rdquo,树海读书阁;,说的便是他。
  
  黄香失去母亲后,爱看读书阁,无论家中大小事情,他都亲自动手,以表达对养育自己的亲人的一种感恩之情。当他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故事,便召他为门下孝子,对他非常器重与爱护,爱看读书阁
  
  从小就懂得感恩的他,随美名远播,后来感动了天下。他被朝府授予了郎中。元和元年,金门读书阁,肃宗下诏让他到东观,铭华读书阁,去见识从来没有读到过的书。再后来,修身读书阁,他被应召到安福殿谈论政事,被授予尚书郎,曾多次向皇上陈述政事得失,树海读书阁;而独自住尚书屋期间,竟昼夜不出门,树海读书阁,皇帝对其勤勉之德赏识有加。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做官以后,他把对黎民百姓的好又做了一次升华。
  
  延平元年,金门读书阁,他调任魏郡太守,精彩读书阁。郡内有内外园田,他都分给人种,每年收获谷粮几千斛,树海读书阁。他认为:《田令》有规定,精彩读书阁,“商人不务农”;《王制》有要求,树海读书阁,“做官不耕田&rdquo,树海读书阁;。做官是吃国家俸禄,不应和百姓争利益。于是,当把这些内外园田全分给了百姓后,他仅仅是督促大家耕种而已。而遭遇天荒,他还把自己的那份俸禄和所得赏赐分发给穷人,此举带动了郡内所有富裕人家效仿,使灾民在灾年得以安身。
  
  这么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心头必是存有爱。——黄香的恩就是缘自黄香的爱!
相关的主题文章:

  
   岁月清浅,人生留白
  
   无色眼镜
  
   销售客户开发,优秀的销售如何开发客户,开发客户的新方法
  
   “接地气”是一种工作方法
  
   心锁乡村——湛师历史知识服务队队员暑期“三下乡”心得
510#

我的日记,我的伙伴
我的日记,我的伙伴

多好的一个伙伴
一支笔和一个本子
牵着思绪拉着文字
就能把你的生活轨迹描绘
让你的一生有模有样
就能把你的种种不如意释放出来
让你有一吐一骂为快的舒畅
就能把你的那些浅薄磊叠丰厚
让你渐次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富人
就能把你的过失错误擦出火花
让你逐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就能把你载入一个个人生规划
让你向着光辉前程奔放热情
就能把你的污浊软弱狭隘清理干净
让你不断变得纯粹坚强豁达
从此你再也不会迷失方向
从此你就会敢于迎风走雨步艰
昂首出一个酸甜苦辣不算什么的豪迈
与阳光同行生命同长
如同一期期的季花开放
向着人生的终极微笑
再来猜想封黄的文字落谁翻阅
让我的伙伴来领读
我的童年山岙
我涉足过的地方
我灵魂还未抵达的千年
那些还未续完的遐想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http://8.210.39.14888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1]时光微凉,流年永逝[/url]
  
   六郎庄访谈
  
   无事生事人生大忌
  
   怀念有信的日子
  
   找到了绣花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