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7891011121314» / 6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hy Can't I Adjust the Brightness Android? [copy link]

151#

“弯道超越”之感悟
  人们都喜欢走直路,至少当直路就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人会绕开它,树海读书阁,去走那弯路。但问题是,在人生的路上,华闻读书阁,有时直路并不就在眼前,孔子读书阁,倒是弯路随时都有,树海读书阁,差不多的情况是,世上总有弯路,只要没有直路可走,那么可以选择的就是弯路。弯路广泛存在,几乎成了一种常识,所以讨厌弯路不仅不现实,树海读书阁,而且没有任何意义。生活让我们做的,铭华读书阁,无非就是走上它,到那具体的路上去。可以说这就是常识中的生活了。弯路上果真可以超越吗?
  
  我有一位姨父,孔子读书阁,他是山里人,以前他每次从山里往原上来,必走那崎岖曲折的山路。那路不仅是弯曲的,甚至可以说是形容不出来的,精彩读书阁,不仅要从山脊边穿行,还要从夹缝里开道,有一道坡,甚至每每不确定有路,爱看读书阁,而是要爬,树海读书阁,或是滚着过的。姨父出山往原上来,金霏读书阁,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显然他不仅擅长走山路,金霏读书阁,而是他也只有弯路可走。他每次走这山路,当然没能超越别人,因为没有人可以超越,大多数时都是孤身一人,唯一可以超越的便是他自己。
  
  后来,他快走到原上的路,有几华里是修了公路的,也就是所谓的直路,但他却并不走这直路,他仍然走老路,从山冲边走那绕着田野的弯路,他之所以不走直路,他自己的说法是直路上铺了沙石,看起来好走,人是舒服,却伤鞋,不如弯路轻便,而且弯路是从头到尾的,不必又走弯又走直,好像很不一致。
  
  大姨父这弯路走了很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去世了,他是个老实人,我总在回忆二十年前我见他时的样子,我知道他是走了一辈子弯路的,并非不喜欢直路,而是只有弯路可走。
  
  我们每个人都相同,比如相对于用手写信而言,今天的电子邮件是更加直的路,但我想写信还是有写信的好处,手写汉字或许并不比打字更加复杂,更复杂的可能在于我们都被现代化了,都被速度推着往前了,越来越快,快要不认识自己了。有人说,在弯路上,可能有机遇去超越别人,事实上,人最难超越的恰恰是自己,不仅仅是当前的自己,还有曾经的自己。对于弯路,我很留恋。对于这个世界,只要弯路还存在,我觉得喜欢的人还是要走上它。如果一定要找一点复杂的话,那还是问问自己,我该怎么走好它呢?
  
  陈家桥:当代70后作家群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大地之诗》、《坍塌》、《别动》、《化妆时代》,发表出版小说作品近400万字。
  
  
相关的主题文章:

  
   岭南师范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永葆童心,教学相长
  
   一袭桂花香,一段人惆怅
  
   松树与菟丝草的爱情故事
  
   一群人的狂欢
  
   八岁那年我在百官镇立新小学上学
152#

W先生语录(五),孔子读书阁
1,树海读书阁. 莫言说得好:把人当人写。有人把人写成了神,树海读书阁,于是不食人间烟火,爱看读书阁,高处不胜寒,铭华读书阁,少有人问津。有人把人写成了鬼,金霏读书阁,于是变成了毒草,华闻读书阁,祸害读者。
2,孔子读书阁. 散文在线的女作者写的作品总体上比男作者要好些。但顶尖写手不在女作者一方。
3,精彩读书阁. 文学女人命运多牟,金霏读书阁。没有那么多坎坷,树海读书阁,哪里丰富的体验?哪来感人的真情?文章的灵魂就在于真情实感,树海读书阁
4. 苦难孕育文学作品的胚胎。这个胚胎要茁壮生长还离不开技巧的滋养。生活是内因,技巧是外因。好作品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 作家归根到底要靠作品说话。作品才是作家的底气所在。
                2013/05/18草稿。2013/05/24修改。

相关的主题文章:

  
   春忙
  
   生命的泥土
  
   一人,满世界的寂寞。
  
   [url=http://120.25.84.39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984]文;原创首发;岁月怡情[/url]
  
   印刻期
153#
154#

“怀念坐牢”之思考,爱看读书阁
  
  看这题目直接反应就是这人大脑短路或脑子进水,抑或是有别的目的和企图,要么就是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其实,这个人脑子没有故障也没进水,金霏读书阁,应该说一点也没问题一切正常,分辨事物的能力不俗,就认为坐牢比在自由天地活得好,活得舒服和滋润。这是他亲身经历后的一种深切体会的感悟。大墙内外,孰优孰劣不言而喻,可他何以偏偏有这种期盼呢?非要怀念牢狱生活呢?
  二十多天前《中国周刊》记者杨洋的一篇文章就说的就是这人。故事的主人翁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镇村民73岁孤身老人付达信。他一生命运不算太好,阴差阳错地失去了招工机会一生为农,更不幸的是一生未能娶个老婆成个家,自然也就没有儿女。年轻身体好无所谓,年老了这种无家无儿无女的劣势凸显,干不动了,也跑不动了,树海读书阁,渐渐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甚至走上了“食不果腹”的艰难道路。入狱前,孔子读书阁,付达信已经两年没有吃过肉了。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付达信而言,他不敢有太多太高的想法和奢望,“高处”就是病有所医,食有所供,老有所养。有家有业的老人做到这些不算太难,对耄耋老人来说这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事。到2008年,付达信说,自己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树海读书阁,总得寻觅一条适合自己的生路,金霏读书阁。付达信不是大款没有丰厚的积蓄,不是专家学者或能工巧匠无技术或专利可转让,没有儿女赡养,树海读书阁,也没有能靠的亲戚朋友接济,左思右想后他想起自己在捡来的报纸上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个病人为了治病,犯罪入狱,华闻读书阁,监狱竟然给他看病,树海读书阁。想想自己,去坐牢也不啻是无奈之下的一条“良策”吧,孔子读书阁。但监狱也并非谁人走到监狱门口说我想坐牢就能坐牢的,也需要“符合条件”才行。
  这也倒没有难住老人家。早些年颇流行的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付达信活学活用立竿见影,为达到进监狱的资格,2008年9月,付达信拿个水果刀在北京站广场抢劫未遂,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宣判的时候,付达信恳求法官:“判得太轻了,你再好好审审。”他的想法只有一个,进了监狱,就不必再为吃饱饭而四处奔波。他一举成功,铭华读书阁,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监狱,只是遗憾法官判得太少了。
  监狱的生活水准高出了他所料,三个月,精彩读书阁,付达信胖了10斤。在看守所呆了三个半月,付达信被转到天河监狱。这里是送服刑人员回地方监狱的中转站。付达信发现这里的生活更好了。不仅天天有馒头吃,老年人每天早晨还有一个鸡蛋。
  在监狱里,付达信两年来第一次吃到了肉。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生怕把肉片很快吃完。付达信把肉放在嘴里反复咀嚼,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被同囚的狱友笑话了好半天。
  三个半月后,付达信被转回到湖南省长沙监狱服刑。监狱发给他夏服、春秋服、冬装各两件,鞋子两双。被子发了两床,一床铺,一床盖。不仅有被套床单,夏天还有席子发。热水瓶、桶子、杯子一应俱全。且60岁以上的犯人不参加劳动。
  付达信觉得长沙监狱吃得更好了。一日三餐按时吃饭,不仅馒头管够,午饭的时候还会有西红柿炒鸡蛋、海带炖排骨、玉米炖排骨。开水是统一供应,不限量。年三十儿晚上过了12点,监狱还会给犯人送来甜酒冲鸡蛋。
  监狱,对付达信而言是失去了自由,换来了衣食无忧,换来了他在大墙之外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颇满意的美好时光。以至于获得减刑机会时,他说:“我不想减刑。”监狱成为他的理想养老之地,让它恋恋不舍,让他至今怀念
  自由天地和监狱优与劣,付达信的观念和常人有了天壤之别云泥之分,有了截然相反的认识。
  按付达信所说,他呆过的监狱的伙食水平自然比他以往好到天上了,起码有肉吃了,吃上了两年不曾尝过的肉了。像西红柿炒鸡蛋、海带炖排骨、玉米炖排骨这等水平,不说偏远贫困的农家难以达到,就是城里双双下岗职工家庭也未必能如此。这反映出今天监狱的犯人伙食水准令他向往,也从侧面反映着国家对犯人的待遇水平高下。
  大墙内外为何有这样的反差呢?一般而言,生活在墙外的自由人有工作有收入生活水平尤其是吃喝水平应当比犯人的高。这是事物的一般性,代表事物性质和主流。但大千世界往往还有特殊性、非主流现象存在。付达信老人就是特殊性之一,虽是个例,但反映了社会的一隅。
  人分三六九等,家有贫富之别,人人命运各不相同。任何国度任何社会都存着贫富差别,没有绝对的均富,总有人坐轿,也总有人抬轿,有人山珍海味吃的腻歪,有人一生不知其为何物。只是这种贫富差不能过于悬殊和凸显。大多数达到温饱抑或达到“小康”水平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中人人如此,总还有一些弱势贫困群体,其生活水平不但远远低于阔佬富豪和享受三公消费群体,也与普通工薪阶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贫困群体的成因各种各样,但把若干种不利因素集于一身可能就成了弱势中的弱势,不幸中的不幸,恰恰付达信就是这样一个非常不幸者。年迈体衰,无依无靠,无专业技能、无丰厚积蓄、无子女赡养、无外援接济,基本失去自食其力的能力,他的生活、他的养老该靠谁、能靠谁?选择坐牢换取老有所养是他深思熟虑权衡再三的结果,他觉着坐牢比在外边自由活着舒服、省心、活得好,只是失去了自由而已。
  说付达信无依无靠没人管是不符合实际。从2003年起,他领到了政府一年300元的补助,到2007年涨到了600元。付达信说,一年600元平均下来一天也就1.6元,根本不够生活的。“我们这里米1.5元一斤,肉13元一斤。一块六,你说能吃啥?”对一个没有任何其他收入的人来说,日均1.6元的生活费在今天的不断上涨的物价面前可以想象过的是什么样日子。按付达信所述,监狱的确比他在家生活好。他选择故意坐牢也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择优”之举,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失去自由在监牢里“安享“晚年的。在失去自由和衣食无忧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但监狱毕竟不是养老之地,刑期坐够就得出来,想不走都不成。
  付达信在如愿度过一年半“牢”有所养的美好时光后刑满释放,养老问题,再次摆在他面前。当地政府安排他住进了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镇敬老院。在祁东县,有9成以上的五保老人未能住进敬老院。“要不是进了监狱全国人民都知道,我还住不进敬老院。”付达信给记者说:“这里的生活赶不上监狱。”
  在敬老院每月300元的伙食费,算下来一天10块钱。说是伙食费,其实一个月的所有开销都在这里面。付达信因为胃肠不好,早晨要自己煮面条、还要偶尔抽包烟。这些钱扣除后,付达信只能少去食堂吃几顿。
  “付达信怀念监狱,可他已经73岁了,他实在没有把握,还有没有体力,回到那个‘“安乐窝’”。记者杨阳如是说。
  闻之五味杂陈,思之酸楚苦涩。
  说到家,付达信并非真正想坐牢,而是想在监狱里养老。
  按说,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不该发生和出现这样令人遗憾的事,然而它就真真切切的发生了。如果说,国力不济也无怨言,孤寡老人期待国家富裕那一天就是。然而今天的中国似乎并不差钱,鸡地屁雄踞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媒体不断有免除某国外债多少亿,援助某国多少亿这样的报道,一次给朝鲜就是6个亿,且国内三公消费居前两年就高达9000亿,怎么在小百姓养老问题上就忽视或是淡忘了呢?倘若把那些外援的、减免外债的和三公消费的钱拿出为数并不太多的一部分改善一下这些孤苦伶仃的老人养老问题,情况会怎样呢?起码说,类似付达信这样的老人就不再会有期盼坐牢这样的想法。民众的赞誉会是怎样呢?按一些国人的性格,顷刻间“万岁万万岁”之山呼迅即震撼三山五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会响彻云霄,感恩跪拜者会一望无垠。然而,然而之然而,这也可能只是小百姓的一种希冀和祈盼吧。
  其它敬老院生活标准如何,没做调查不得而知。或许大城市和相对富裕一些的地区会高一些好一些,但再高也不会高过当地平均水平吧,目前可能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吧。
  中国已经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小民百姓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他们今后的生活实当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应在每年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留有一定的比例,以此来保障他们的养老和安度晚年,以此来充分体现切实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压一压外援,压一压减免外债,压一压三公消费,做到这点应该是有可能或者是不太困难的。
  做好这点,功在今日,利在千秋。慰藉老人,示于晚辈,可见明天,其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但愿我们这个社会里像付达信这样的老人生活能一天比一天好,享受应享受的改革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愿这个美好的期盼不是梦。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今夜为谁失眠
  
   春雨醉江南
  
   【听歌随想】天使恋人
  
   “南国”之行
  
   -80度的烈酒
155#

[征文] 两个包子的故事,树海读书阁
  在现代人的眼里,金霏读书阁,吃两个肉包子实在是轻而易举、不值一提的事情,然而,在我小时候仅有十岁多一点的时候,因为两个肉包子的事,不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以至于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心痛与辛酸交织在一起,眼泪便时不时地流淌下来,华闻读书阁
  
  那已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的故事了,那时大概我也就十一二岁,和父亲、母亲、弟弟居住在局北住宅的一间普通人字平房里,一到夏天,精彩读书阁,屋里闷热,弟弟和我的身上不时起了痱子,一到夜晚就汗流浃背,树海读书阁。到了冬天,屋里烧着铁炉子,热的时候热气直扑脸儿,铭华读书阁,而一到了夜半三更,金霏读书阁,刺骨的冷风就从门缝外钻进屋来,孔子读书阁,仗着是火炕有余热,树海读书阁,否则还不冻成了冰棍样,孔子读书阁
  
  那时我的家很穷,当时的全家四口人仅靠父亲一个人每月挣的七十元零五角钱养活全家。弟弟那时大概只有四五岁,爱看读书阁,瘦弱的身体象麻杆儿,树海读书阁。一天上午,母亲拿出两角钱,让我去西市场给弟弟买两个肉包子,我从母亲手中接过两角钱,一步一颠地来到西市场的一家饭店,递上两角钱,买了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那个年代别说小孩见了肉馋涎欲滴,就是大人见了香喷喷的肉包子也难奈其馋!那个年代的肉食品实在是太匮乏了,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用纸包着两个热乎乎的包子,一边走,一边把包子递到鼻子跟前,闻着肉包子不时散发出的诱人肉香。在我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仿佛我肚子里的馋虫爬了出来,我实在忍受不了肉包子对我的折磨了,我张开大口,真想一口吞掉一个包子,但一想到母亲那严厉的目光,我的浑身顿时就颤抖起来。此时此刻,嗖嗖的寒风不时刺痛我的小脸儿,我的被冻得通红的两只小手紧紧地捂着两个冒着热气的包子。可那时我实在是太小了,对于在贫困中挣扎过的我,实实在在经受不住肉包子的诱惑,我忍受着回家将挨打挨骂的危险,闭上眼睛,一狠心一口咬掉半个包子。此时的我陶醉在肉包子迷漫着的香气之中,仿佛这半个包子在那个时候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食物。那个时候我实在太馋了,而且充其量说来我也是一个孩子。但当时,当我把包子咽下肚里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后悔了,我害怕回到家里被母亲痛骂,当时我想,不挨一顿暴打就不错了。
  
  我捂着还略带余温的一个半包子,极不情愿地迈进了家中的门槛。母亲见我给弟弟买回了包子很是高兴,当她打开包裹包子的纸时一下子愣住了,当她知道是我在半路上嘴馋偷吃了弟弟半个包子时,不由怒火中烧,我被母亲狠狠地臭骂了一顿。
  
  如今,当我写三十多年前这个平常故事的时候,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我想,那个时候我真不该偷吃弟弟的包子,但我想,当弟弟知道哥哥也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时,一定会原谅自己的哥哥的。也许,两个包子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是不会发生了,但我要把这个已经过去多年的故事讲给我的两个孩子听,我要让他们了解和知道他们的父亲和叔叔在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的艰难,而今天的他们,在甜蜜温馨的世界里,应该怎样温故知新;我要让他们知道,一切美好的生活都需要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而高枕无忧、不思进取很有可能返回到我小时候的老路上.两个包子的故事我不希望在我孩子们的身上重演,也不希望在别的孩子身上发生。

[责任编辑: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为你,我愿一世沉沦
  
   临江仙.昭君怨
  
   《春天里》的光棍之声_1
  
   迟到的消息
  
   【七绝】《清新山水》
156#

“快活林”旧事
二十年前,府河大桥下有一片沙丘,沙丘上自然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杨柳,不经意中,柳已蔚然成荫。不知谁在林子边悄悄树了一块小牌子,牌子上写了“快乐林”几个不起眼的黑字。可“快乐林”还是很快被人们叫开了。
  春天,风轻轻吹过河面,吹皱了一河春水;吹绿了柳枝,柳树卖弄着一头绣发。这时候,鸟开始欢快地歌舞,吵醒了地上的小草,于是绿草如茵地铺展开来。这时,“快乐林”开始热闹起来,树海读书阁清晨,这里成了晨练的宝地,有练功的老人,有晨跑的青年;黄昏,这里的人陡然增加,林子好象一下子小了许多。有老人提笼架鸟,好不悠闲;有一家三口散步,温馨浪漫;有恋爱中的宝贝,专往人稀的地方钻……
  那时候,我、小兵、梅,我们三个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爱看读书阁。我们走到一起,是因为性格相同(都很内向),孔子读书阁,还有就是我们共同的爱好——文学,树海读书阁。小兵喜欢看人物传记,梅对散文情有独钟,我,偏爱诗歌
  每个周末,精彩读书阁,我们几乎都会来“快乐林”一次。那时候,林子的尽头是安陆市图书馆,就在现在的食品卫生监督所内。图书馆的规模还算很大,更妙的是这里的图书是免费借阅的,你只需要花5元钱办个借书证就可以了。至于杂志,你可以在阅览室坐下来慢慢欣赏。对我们几个来说,这里的诱惑力太大了,绝对不亚于现在的网吧对学生的诱惑!
  每个周末,我们早餐时一定会多准备几个馒头,小心包好了放进书包,三个人相约直奔图书馆。
  早早地等在图书馆门外,就是为了占个好位子。门打开了,我们迅速把书包放到北边靠窗的位置,那里光线好,又没有进进出出的人打扰。占好位置,再来挑选报刊杂志。这个阅览室虽然只有大约50平方米,但杂志还是很多的,《人民文学》、《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诗刊》、《中国青年》、《长江文艺》、《春风》、《萌芽》……一般情况下,我先选几本喜欢杂志(每样只有几本,别人先下手你就看不成),然后把报纸拿来浏览一遍,再坐下来细细品读杂志上的文章。读到精彩处,就掏出笔记本来做读书笔记。
  阅览室室有两名管理员,女的,二、三十岁的样子,一个年轻点的戴眼镜,一个年长的略胖。只要你不抽烟或大声喧哗,她们一般是不会理睬你的,只是埋头看她们的书。阅览室很静,几个常客都很面熟,只是彼此不知到姓名。对面桌子上一个漂亮女孩很抢眼,穿着干净整洁,一身白地兰花长裙,大大的眼睛,笔直的鼻子,皮肤细腻白净,树海读书阁,看书的样子很文静。偶尔抬头,目光相碰,然后羞怯地避开,让人产生许多遐想……同学中有个叫“朝霞”的女生也是这里的常客,长相很普通,个子还行,有1米6以上,话很少,很有书卷气。碰见了只是相互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
  时间过得很快,8点到11点30,华闻读书阁,凳子就好象还没有坐热,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要下班了。匆忙到隔壁图书室选书、借书。这里的书还算多,我们一般借长篇小说。凡是课本上提到的“大部头”,只要在书架上,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借走。不过借书有数额限制,一次最多只能借3本,所以我们三个尽量选择不一样的,回去可以相互借。管借书的是一位老先生,树海读书阁,清癯的脸上架一副玳瑁边老花镜,一身蓝布衣服,袖子上总戴着蓝布袖套,老先生的样子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里旧社会的帐房先生。老先生很仔细,还书的时候总要检查半天,金霏读书阁,看有没有撕毁、破损的,看是否超过借阅时间,直到确认完好,没有超过期限,这才小心地收下,金霏读书阁,销号,再让你进去选书。选好书重新仔细登记好了,你就可以松口气,放心地把书带走了。
  借好书,我们就直奔“快乐林”。这里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树阴浓密,孔子读书阁,空气清新,中午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家里休息,这里几乎没什么人,铭华读书阁,显得十分安静。我们不约而同地拿出午餐——两个馒头,一边啃“大部头”,一边啃大馒头。嘴里满满的,心里满满的,那感觉,竟是那么充实,那么满足。吃饱了,看累了,就在草地上随意地躺一会,闭上眼,回味书中的情节,任穿过树林的凉风轻轻地抚摸,有时竟能美美地进入梦乡……
  下午2点半图书馆开门,我们照例翻看一些杂志,摘抄一些精彩段落,直到图书馆关门,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周末的晚上,寝室文学格外丰富。大吹自己见到的奇闻异事,对班上的老师和女生品头论足,最后是班上谁和谁搞对象,谁又有了漂亮女朋友……然后喟然长叹:为什么别的寝室哥们都找了朋友,我们寝室一个都没有?于是高云提议:“保留本班(女生),鼓励进口(在外找女朋友),谁第一个引进,奖励一顿大餐(由本寝室的哥们凑分子)。”邹大嘴、老猪、大鹏、夫桥几个立即响应,寝室8个弟兄,少数服从多数,我们也就默许了。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享受这种奖励的竟会是我!
  那天晚饭后,我们正在寝室闲聊,语文老师的女儿晓霞带着一个女伴来找我。我们寝室的兄弟们还都没找女朋友,有女孩找上门来,自然引起一阵坏笑,我也有些莫名的紧张。
  陪她们在校园一边走一边漫无边际地聊着,听得出晓霞在拐弯抹角探听我有没有女朋友。
  走到人没人的地方,晓霞终于转入正题了:“这是我们厂的小艾,人很好,我觉得你们挺合适,不妨交往一下!”
  我这才注意了一下她身边的这个女孩:个子很高,1米7左右,很结实的那种。皮肤还算白,眼睛、鼻子也到位,只是上嘴唇好象短了点,因为她的牙总露出很多。她穿着很朴素,黑长裤,白格子春装,脖子上一条暗黄的丝巾。一个特普通的女孩,谈不上漂亮,也不能算丑。我们的交往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次约会是周末,地点当然是“快乐林”。那天晚上,月亮很圆,月光给树林子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河水镀上了浪漫的银光。大概因为是第一次以“恋爱”的名义单独和女孩相处,我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倒是小艾好象很兴奋,问这问那的,还主动介绍了她的情况,她在“五七”棉纺厂上班,挡车工,合同的。她爸爸是接官乡一个小学的老师,她好象还有个弟弟在读初中。那时的我一定是傻傻的样子,因为我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很晚了,林子里只有虫子“吱吱”的叫声,我才记起送她回去。
  第二天她单独来学校找我,寝室的哥们起哄了“发喜糖,发喜糖……”邹大嘴他们几个叫起来,我的脸红到脖子上了。这时高云解围了:“弟兄们,快凑分子,为我们寝室第一位不褥使命的勇士庆贺!”
  一听有热闹了,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把我们拉拉扯扯弄进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高云宣布主题后,大家一起举杯后,他们就逼着喝“交杯酒”,或许是被这种气氛感染,小艾竟端了起来,任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做,我当然更没法推辞了。接下来是不停地敬酒,然后感慨,发誓迅速行动起来找女友……
  那天闹得很晚才散,我们也发了喜糖,算是承认了“恋爱”关系。最后迷迷糊糊把小艾送会去了,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回到寝室倒头就谁,也不管兄弟们问了些啥,醒来时已是第二天8点多。
  就这样,稀里糊涂中,我的“初恋”开始了。
  说是“初恋”,我甚至不知道这种交往是不是该叫“恋爱”。日子平淡如水,只不过在日课表上周末一栏加上了一笔:上午,到“五七”棉纺厂找小艾;下午,到“快乐林”散步。
  当时的“五七”棉纺是安陆最大的国营企业,那时管理还是很严格,特别是女工寝室,那个门卫太讨厌了,每次进去,他都要详细问明情况,再填好登记表,才放人。最讨厌的是那种盘问,好象你就是贼一样。
  小艾寝室住了4个人,两个正巧是我们村的,人长得很水灵,那时候年轻人喜欢跳舞,她们都爱跳,所以很少在寝室。还有一个整天和男朋友泡在一起,所以寝室常常只有我们俩。虽然单独在一起,但我照例拿出借来的书看,她也找一本《故事会》之类的通读读物看。吃饭的时候,她多数时候是从厂里的食堂打三四个菜,或自己在小煤油炉上炒两三个菜,搁在凳子上吃,就象一家两口那么随便。
  晚饭后常常是到“快乐林”走走,我骑她的自行车,把她载着。夏天,傍晚的“快乐林”是属于恋人们的。河边上,不时有恋人依偎在一起喃喃细语;柳荫下,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肆无忌惮热吻的男女。我们常常坐在河边,看满河的星星,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随意聊着,心里却很充实。
  日子如流水,从浪漫的春天流进炎炎的夏日,从火热的夏天,流进果实飘香的秋天,我们的爱情却并没有结出累累硕果。我们始终是那种不远不近的距离,虽然依旧约会,但我们没有激情的拥抱,没有疯狂的接吻,甚至手都没有拉过。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眼光太高,还是小艾实在太平凡了,和她在一起,我没有占有的欲望,没有拥抱的冲动。当然,除了相貌平凡外,小艾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善于体贴,人也实在,持家过日子应该还是行。大概是看的小说多了,追求的是不切实际的东西,反正那时保持跟小艾的交往,一半是为了不驳老师女儿晓霞的面,一半是为了不伤小艾的心。
  终于,在那个落叶飘零的傍晚,小艾又约我到了“快乐林”。看到她心事憧憧的样子,我问:“出什么事了?”“没有!”,她勉强笑了笑,“只是感觉很累。”
  又是无语。风很轻,却很凉。两片柳叶飘落在小艾头上,她没有管它。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升上柳梢,林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月光下的府河,还在月光下碎语。
  “我们分手吧!”小艾的头埋得很低,听得出她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我静静地看着她,竟不知道说什么。
  这时,她抬起头。月光下,我看到她眼里有晶莹的泪珠在滚动。我心理一酸,真想把她搂进怀里,但手伸出去了,却落在她肩头,她“哇”地一声哭出声来,然后迅速跑走了。我茫然站在那里,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在迷茫的月光里越走越远,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树林的尽头……
  
  此后的日子,又恢复了周末光顾图书馆的习惯,只是对面那个大眼睛女孩再也没有出现过。“快乐林”我也不去了,我不想去触碰那段记忆……
  
  不知什么时候,“快乐林”仿佛一夜间消失了。只有那大大小小的沙坑,好象还在叙说着往日的繁华,而那府河的流水,依旧无声地流向远方……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梦香雾
  
   信江行
  
   《庆兔兔日记》1971老鼠那么小不可怕
  
   乱了心弦
  
   除夕遐想
157#

“扬帆筑梦”实践队+三下乡金句记录,华闻读书阁
1,孔子读书阁.尽管日子过得很艰辛,金霏读书阁,但我们知道,孔子读书阁,成功的背后总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爱看读书阁,我们一定会保持着坚定的毅力和勇气坚持到最后的,精彩读书阁!2,树海读书阁.我们要经得起生活的挫折与磨难,经得起生活的捶打与考验,铭华读书阁,当回忆往事时,树海读书阁,我们会发现,金霏读书阁,它(三下乡)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客,树海读书阁,但它却改变了我们很多,树海读书阁。3.人生,哪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呢?但痛苦也不是人生的全部,烦恼,急躁,无奈,伤心,流泪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必须要怀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百态。4.让青春更绚丽,让梦想更辉煌!5.三下乡是一段苦涩的经历,但我们都知道,苦尽甘来,苦中作乐,苦中有甜。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迎来一番甜美的收获。6.孩子们的童真与淳朴,热情与真诚,是我们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有了他们的陪伴与支持,我们的支教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
相关的主题文章:

  
   饮水思暖
  
   [落英缤纷]天堂有爱(三)
  
   为你,袖一场初雪情
  
   一缕乡愁,月华不忍辜负
  
   北京笔记,饶浩成诗词歌赋四首
158#

[红楼梦]——林黛玉,孔子读书阁
石头记~~林黛玉
   &nbsp,华闻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孔子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  &nbsp,精彩读书阁;&nbsp,铭华读书阁;&nbsp,爱看读书阁; 文/香帅一声林妹妹,一个双眼带愁瑶鼻娇俏的小娇娘姗姗走来。弯弯柳眉、带娇的嘴,使人垂伶。愁痴才情一绝,金陵第一钗。林妹妹:哎…!莲步轻摇到花前。请将我 埋葬。我今葬花,葬的也是我的年华。我解花中语,可谁又能聆听我的哀思。相爱,不能相守!独看花开花又落。纤弱玉手,甚能推动这封建的土地。唯在落花处,细数昨日的缠绵。海棠花开情相牵,诗曲缠绕今凌乱。可恨苍天笑我痴。难了难了,可叹,自怜思念如何向你说。从此哀怨不分离,泪作诗,忆往昔。谁陪我?寂抚窗纱。只有,浓浓药香…还有那看不见、却能触摸到的,思念,陪伴着我!一首“代别离”,细数秋草摇落。林黛玉凄美的名字,书写了她的传奇。满园春色,一缕香魂随花落…!
相关的主题文章:

  
   画秋
  
   睡在上铺的兄弟
  
   follow your heart
  
   乡村纪事(五)名医
  
   流金岁月:奶奶的杂物盆
159#

{散文诗}雕 刻 阴 影,金霏读书阁
{散文诗}雕 刻 阴 影
&nbsp,树海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nbsp,爱看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诗和歌是你唯一的光芒吗,精彩读书阁
得和失,华闻读书阁,就是我们的收获吗,树海读书阁
爱和恨是你的唯一选择吗,孔子读书阁
真和假,铭华读书阁,就是我们的梦想吗,树海读书阁
在那一张张的落叶里,孔子读书阁,追忆风雨。
于是,所有的传奇疲惫凝重了。
于是,在沉沉的坠落中重新组合。
于是,把那跟羽毛装饰在我的心中。
那是因为阳光梦想吗?或是月色里的
那一份真情感动呢?总是要把自己的心愿雕刻成形,
不管象牛似马,还是别的形状,都真实地
表达了一种永恒着荣与辱的命题。
所谓的阴影,绝对就是,
——我们自己所胡思乱想的心景。
相关的主题文章:

  
   无言_1
  
   三月,花开有声
  
   北京日记之,十二生肖性格趣谈(二)
  
   姑妄言之
  
   “细雨”实践队前往吴川调研清代粤西唯一状元林绍棠的
160#

“三味”大连市
【编者按】大连,依山傍水,爱看读书阁,景色秀丽,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行走在大连美丽的街巷,漫步在大连独具风格的公园,徜徉在大连鲜花绿荫的广场上,金霏读书阁,我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深深的吸引住了。

 
  海味
  
  海有味道吗,是咸咸的涩,还是涩涩的咸?鱼儿知道落进海里的每一滴阳光的灿烂,树海读书阁;草儿知道和大海紧紧依偎的是点点滴滴的岁月累积的温暖,华闻读书阁。我喜欢坐在绿草萋萋的堤岸,抚摸星海湾甜甜的风;静看旅顺小巧的翔舞,金霏读书阁;感受金石滩迷人的大气、富贵;询问棒棰岛沉睡千年的梦境,精彩读书阁。这些娴静儒雅的海湾,似一粒粒露珠滚动在大连这片洁净的绿叶上,孔子读书阁。这不是大连的海的味道吗,树海读书阁?甜甜的,铭华读书阁,深吸一口,那些慢慢消失的日子的芳香一点点渗出来滋润着海上的月,树海读书阁,月里的云,云里的生活,生活里和谐、温馨的情感,树海读书阁
  
  花味
  
  绯艳的樱花燃烧着四月炽热的迷恋,孔子读书阁。一袭素衣,似暮归的羊群在牧童的牧歌里纷纷涌进竹篱小院的是仙界飘落尘世的槐花。白玉兰花硕大、娇媚,崖畔翘首张望的桃花,孕满丰收喜悦的苹果花。这么多花苑精灵盛开在大连的庭院里。五月的风吹遍田野,万紫千红的大连院落里久久回荡的是怎样的花的味道?
  
  月至深秋,白露为霜。踏春逐夏而来的风甜甜的吹过,吹落了草叶上的露珠,花蕊里的生活的蜜。恬静的院落里,一株挺拔的柿子树怀抱橙黄娇贵的孩子,和蔼的站在深秋的收成里。这不就是大连的花的味道吗?凝聚在丰硕饱满的果实里,月圆之夜砰然裂开,用一缕缕芳香滋养着大连静美家园、晨露暮霞。
  
  气味
  
  在一个城市居住久了,你能在心里体会出她独特的味道,如同五月璀璨的阳光照耀在树林、房舍上的声音,舒缓、流动。这是几代人、几十代人相濡以沫、心息相通的锤炼。我喜欢在雨雪迷离的日子静静坐在大连海边的凉亭里,听海的呼吸;听草丛里虫儿翅膀响亮的摩擦声;听雨雪融入大海时欢乐的叫声;看着一丛丛野花渐渐在雨雪的覆盖下熄灭蓬勃的光芒,流露出淡淡的纯真、朴素的微笑。所有的日子,所有的季节,在这种飘香的气味里开始生长、长大、消失。
  
  朋友把一本画册放在桌上,让我闭上眼睛猜一猜画册的内容。我轻轻的呼吸着,呼吸的微弱气息渗进画册,缓缓流动出我熟悉的画面:星海湾、海之韵公园、大连古建筑、女骑警……。“是一册大连风景图集”。朋友诧异地问:“你怎么知道?”“我闻到了大连的气味”。就是这种深深的溶进我血液里的气味,让我记住了大连的一切。大连每一次洒满阳光的呼吸连着我的脉搏,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我的眉间静静的跳动。

责任编辑:好相处】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可以思念的时光
  
   给朋友的信
  
   假如你在
  
   黎明前奏
  
   (同题·散文)我在彼岸等待花开
161#

“游龙”实践队:乘船攻略准备工作,爱看读书阁
7月15日,铭华读书阁,岭南师范学院“游龙”社会实践调研队开展第六天的实践调研工作,树海读书阁。今日,树海读书阁,“游龙”的线下队伍再次前往徐闻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采访,孔子读书阁,主要任务是与港口的志愿者、相关工作人员和负责人,树海读书阁,以及港口的游客、乘客等进行交流和采访,金霏读书阁。除此之外,精彩读书阁,线下的队员们还有一个任务,孔子读书阁,就是为徐闻港乘船攻略开展素材和资料的准备工作,树海读书阁
今日的乘船攻略准备工作,金霏读书阁,线下队员在徐闻港实地考察乘客乘船流程,华闻读书阁,大致按照从大门到咨询台、志愿者帮助台,到人工购票处、自动机器购票处,再到乘客的登船口位置,以及登船前是否需要核酸检测证明或者出示粤康码等流程开展攻略的素材和资料的准备工作,为线上新宣组队员提供照片、视频和相关描述等。
除了线下实地调研的队员的准备工作,队伍线上新宣队员也正积极地从徐闻港的官网、官方公众号、以及相关乘船攻略的推文等网络资料处收集和整合有关乘船流程和注意事项,主要针对乘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网上购票,收集相关网上购票的方式、步骤、流程的图片和整合文字描述。另外,还收集了本地或者外地游客、乘客如何前往徐闻港乘船的方式,目标尽可能的地为乘客提供更加清晰完善地乘船信息,方便乘客乘船出行。
在此乘船素材和资料的准备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游龙”实践队的线下调研和线上新宣组的相关实施成员已进行交流和沟通,明确了两方主力军为此准备工作要着手实施的内容。“游龙”实践队十分重视徐闻港乘船攻略工作,努力协调线下考察、线上资料收集和宣传工作,为徐闻港的乘客们提供一定的乘船信息。
(岭南师范学院“游龙”社会实践调研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倚窗听雨_1
  
   “撞南墙”漫想
  
   《那一夜》
  
   “夕梦”社会实践队新闻组召开线上线下工作交流会
  
      秋日荷塘
162#

“游龙”实践队:线上与线下的阶段性调研与采访
7月15日,树海读书阁,“游龙”实践队线下调研组的队员们又一次前往徐闻港,精彩读书阁,前去采访了徐闻港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考察了港内的大致乘船流程,为线上调研和宣传的队员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华闻读书阁。通过线下成员提供的照片、视频和相关文字描述,以及便捷畅通的网络信息,树海读书阁,7月16日,爱看读书阁,队伍的新宣队员制成了徐闻港的乘船攻略,金霏读书阁,并以新闻稿和推文的形式在各个网站和公众号上发布、宣传,铭华读书阁
为使队伍成员更加深入了解徐闻港,金霏读书阁,队伍的线上调研组于16号晚为队员们开展了一节网课,孔子读书阁,为队员们讲解本次三下乡调研主题——徐闻港的社会功能有关的含义与功能,树海读书阁,加深全体队员对徐闻港的社会功能的了解,孔子读书阁。网课的准备由张莹同学和钟兆丰同学制作讲解的PPT,树海读书阁,由庄诗欣同学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进行讲解。
另外,新宣组还采访到此次网课的讲解人庄诗欣同学。在了解过徐闻港后,庄诗欣同学表示就其个人而言,一直生活在徐闻本地,但是先前对于徐闻港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一次网课,她深入了解了这座港口有关的文化历史,并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徐闻港的建设及其应用为粤琼两省经济与贸易合作所带来的效益、为徐闻县当地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意识到了“游龙”实践队本次调研所具有得重大意义。
受疫情影响,本次三下乡活动以线下加线上的方式展开调研。同庄诗欣同学一样,许多线上的同学虽然作为一名线上调研与宣传的成员,没有机会去进行实地考察,但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信息间的最快互通,足不出户也可以接收到线下调研组成员分享的信息,与她们一起感受那份来自于徐闻港的宏伟与壮观!相信在我们线下与线上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此次的三下乡调研一定能够取得丰厚的成果!
(岭南师范学院“游龙”社会实践调研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九月微凉,落木独殇
  
   《思念》_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博物馆里的彩陶
  
   光阴_4
163#

“温岭虐童女教师”的七不该
  近日来,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20岁的女教师颜艳红因虐待多名儿童并在网上上传虐待照片,从而被人肉搜索,从而一夜之间成了全国人人喊打的“妖女”。目前,她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温岭市公安局刑拘并被报请批捕,等待她的,可能是5年以下的牢狱之灾;另一名参与拍照的女教师,精彩读书阁,也因寻衅滋事被刑政拘留7天。
  20岁,幼儿女教师,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孩子,虐童,“人神共愤”,刑拘,报请批捕&hellip,金霏读书阁;…
  也许,你或你的亲戚朋友中,就有这么大的孩子,说实在的,我很无语。
  事件的前前后后,网络、报纸、电视都有报道,我想不用多说,大家一查便知。对于大家的愤怒,我也深表理解;对于大家的观点,我也深表赞同。毕竟,事情是明摆着的,作为幼儿教师,关爱教育幼儿是天职,却做出了如此令人发指的、有违师德的虐待儿童事情,按照法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罪有应得,活该,也没有什么多说的。
  大多数人的看法,她仿佛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天生蛇蝎心肠,就如人脸上生的毒疮,必欲除之而后快。
  我本想也来愤怒声讨一下的,但通过了解有关情况后,却怎么也叫不出声来,爱看读书阁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个人的本性,都是不坏的。但为什么,后来有的变坏了,有的没有变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一般人,树海读书阁,仿佛只看结果的多,追根溯源的少。每一个行为的后面,都应有深层的内因外因推动。纯粹无原因的行为,是不存在的。那么,她做出这种惊人之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愤怒声讨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如脸上生了毒疮,金霏读书阁,就应问问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迁怒毒疮本身?
  依我看,铭华读书阁,颜艳红,至少有七不该。因为有这七不该,才导致了她虐童事件发生的不该。这,大概就是她虐童的深层原因吧。
  一不该出生。人生在世间来,本来就是受苦的,第一声啼哭,就是“苦哇”,若不接受这一点,华闻读书阁,以苦为乐,就不要出生好了。但出不出生,是自己定不了的。故此,很多人不得不出生,不得不悲怨,树海读书阁。她就是这样。她经常向朋友抱怨,说自己“伤痕累累”、“想死”。如此,心里还正常,才怪。
  二不该出生在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出生在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就注定了她只有承接父母衣钵,也当老实巴交的农民才没有大的压力。“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这说明,这是可以遗传的。老实巴交的农民,能给她的,除了一坨肉身外,可能就只有给她一些农技和怎样当农民的方法,若超出了自己的阶层,插队到其它人上人的阶层,他们肯定是无能为力的了。除非去认个把能干的干爹干妈,但这样的干爹干妈是那样好认的么?“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如此,如《红楼梦》里的晴雯姑娘,心里还健康,才怪。
  三不该读书尤其不该学“幼师方向”。既然生在了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她就应安分守己的当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后代得了,帮助父母干干农活,孔子读书阁,大后嫁给农民,就如父辈,活了将近60了,也没有听说遭过“牢狱之灾”。她却偏偏读了书,偏偏学了“幼教方向”,虽然没有取得证,但至少她的老师是教了她当幼师的常识的。再说,孔子读书阁,大多数幼师都没有证,这个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既然选择了当幼师,她就应该接受当幼师的一切。老师虽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待遇只有那么点,是客观存在。随其自然得了。哪个地方不是普遍存在着干事多的拿钱少、干事少的拿钱多的现象?她却嫌累,嫌收入少,抱怨“当幼师不如刷盘子,想嫁有钱人”,就她的出生和技能、长相,树海读书阁,是能抱怨的么?是能&ldquo,树海读书阁;想”的么?如此,心里不失常,才怪。
  四不该爱美又爱钱。当下,爱美的前提一般是要有钱,爱钱的前提一般更是要有权和钱。这些,她有么?没有,就只有不把自己当人,尤其不把自己当爱美爱钱的人。离开土地了,远离自己的根了,进城当了老师并成为阳光和气的“人气老师”了,有碗饭吃就行了,有个地方安身就行了。那些高楼大厦,那些花红酒绿,那些美和钱,那些各种诱惑,与自己何干?安心当个穷教书的,总比进监狱好吧。她却喜欢上了自己能力不及的东西,喜欢打扮、吃、泡吧,那是她这种人能过的生活么?非得如此,心里不扭曲,才怪。
  五不该有非份的爱。“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除非特殊情况,一般都是这样的。由此,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就行了。却耽于幻想,让别人来将就她,若离开她,就生气、就有火。能让男人们围着转的,是些什么女人?难道自己不知道?离开就离开吧,有什么可气的?只要自己还在就行了,却偏偏要生气,如此,心里不难受,才怪。
  六不该这样和孩子“闹着玩”。现在的孩子,都是一家人的希望,她这样和孩子“闹着玩”,那还了得?若她在老家自家的承包地里和泥巴“闹着玩”,再出格,肯定也没有多少人会在乎,但她是在和别人的孩子“闹着玩”。而且,“对某些人的火,全发泄在学生们身上”,这仅仅是“闹着玩”么?也许,她还不知道这样“闹着玩”的严重后果,已经是虐待了。现在,连虐待小动物都要引起人们的愤怒声讨,何况她是在虐待那么多儿童?有些人随便怎么虐待别人都没有事,比如就是要让你多干活、就是不给你涨工资等等,但那是些什么人?她是什么人?能比么?法律还没有规定“虐童罪”没有关系,参照现行某条法规,就可以追究她了。实在不行,再由专家提出建议,增加一条就“ok”了,法治国家就是这样的好。所以,能量小的,再有气,也不能违法犯罪,若她有气,仅是跺跺地板或地,只要不把房子跺塌或跺起地震,我想,也不会有人追究她的法律责任的。很多没有办法的人都是这样发气的。而她却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闹着玩”,不出事,才怪。
  七不该上传自己的“杰作”。说她脑残恐怕一点也不过分。一般人,对于自己这样的“杰作”,遮之盖之唯恐不及,她却生怕全天下人不知道,自己上传空间网友家长,岂不是讨打么?现在的网络,可是挺厉害的“双刃剑”,难道她竟然不知?虐待儿童的,难道仅有她?别人为何没有暴露被追究?可悲,不遭追究,才怪。
  写到这里,已列出了七不该,一步不该,步步不该;一步晚,步步惨。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底气了,这七不该,作为人,难道真的都是不该的么?若说她虐待了儿童,照有些专家的看法,很有可能导致这些儿童长大后心理扭曲,那么,这位女教师,一位大女孩,也是父母所生的孩子,心理明显是失衡、被扭曲了,又是被谁虐待的呢?又是谁把她的心理摧残到如此地步呢?
  活得差,不怨爹妈;命运苦,不怨政府;点儿背,不怨社会。这话很不错。但在这个拼钱拼权拼爹拼妈盛行的社会里,艳艳红,能拼什么呢?她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正常心理呢?
  尽量减少幼儿女教师心理饱受摧残的不合理因素,恐怕才是保持幼儿女教师心理正常、从而保证幼儿不再受虐待的治本之策吧。
  也许,经过了此事之后,她才会真正懂得怎样才叫社会、怎样才能当好幼儿教师吧。作为没有背景的人,只有“夹起尾巴做人”,尽量做到少欲多付出,保持平常心,才能确保无灾无难。否则,就是唾沫星子,都会淹死她。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呢?
  是悲?是喜?
  写不下去了,就此打住吧。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中秋节
  
   中国神仙杂谈2
  
   等你,我急切地等待着你
  
   不听话
  
   一页浅秋,不诉离愁
164#

“不要碾死我”背后的现实隐喻
  “不要碾死我。”6月30日,一红衣女子在大罐车底下,发出求生的最强音。据摄影发烧友聂志义介绍,树海读书阁,当天13点30分许,他经过河南荥阳市中原路与万山路交叉口北300米处时,树海读书阁,看见一辆从小巷往万山路上拐的电动车,树海读书阁,被一辆红色大型水泥罐车“咣”的一声碾到轮下。电动车被巨大的推力向前推着,与路面摩擦,火花四溅(7月3日《郑州晚报》)。
  
  “不要碾死我”的悲情式诉求,金霏读书阁,被目击者定格下来,铭华读书阁,剪辑成新闻焦点,金霏读书阁,博得众人眼球,并迅速引发热议,树海读书阁。于是,&ldquo,华闻读书阁;撞伤不如撞死”的陈年话题再次被搬到台前,人性道德的沉珂沦陷,制度改进的举步维艰,又一次被赤裸地展示着。
  
  车祸猛于虎,孔子读书阁,苍白的统计数据便足以令人不寒而栗。然事故所折射的,并非车祸本身,而是受伤者对社会的诉求:“不要碾死我,爱看读书阁!”强烈的视觉反差,展示着一个活生生的现实隐喻:司机查看附近没人,于是立刻上车,孔子读书阁,将女子碾死,以绝后患。要知道撞死了人最多赔40万元,而撞伤人则要面临难以预计的赔偿。”这便是肇事司机二次碾压置人于死地而后快的催化剂。
  
  曾几何时,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扶弱助残等优良传统因为道德沦丧、制度缺失而屡遭非议,精彩读书阁,无他,人类的本能嵌入了更多的忧虑因子:救助病患,却担心会不会发生医闹;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难中,却担忧会不会掉入圈套;扶起跌倒老人,却提防是不是诈骗集体……发生车祸,不是司机的本能反应,反倒是伤者思虑“深远”,先不顾伤,但求保命。从表象上看,这一套程序设置,看似合情合理。比如,扣人心弦的新闻看点,道德滑坡的人心叵测,制度缺陷的卑劣借口,加上一句“不要碾死我”的苍白呐喊,便成为批评人性之恶与制度之弊的最好出口。问题是,一句“不要碾死我”引发的批判,本是传递人性温良,传播道德风尚的优秀范本,却因很多人的经验主义判断,引发系列本末倒置的不良后果。
  
  “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更完美的人性。”现行制度虽遭诟病,但没有任何一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诱人杀人,倘若有之,亦是极权主义下的专制社会,而司机的选择行为,若抛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道德、人性等没有约束力的价值观不论,仅从法律这道最低约束力来讲,他们在趋利理性下会选择“两害相较取其轻”,话虽残忍,但站在司机的立场上,这便在情理之中矣。在感叹肇事者道德沦丧的同时,更需要拷问道德和法律的博弈。究竟是什么在鼓励肇事者选择碾轧,到底是什么导致肇事者无视生命的价值。因为无论是谁,生命仅此一次,一次而已。
  
  当喊出“不要碾死我”的时候,使人感到颤栗的除人心外,还应是道德的基准点和法律的临界点。如若人心不古已经触犯法律,那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尽管法律并不规范道德,但却是道德的后盾、底线,有何种法律就会有何种道德呈现。“不要碾死我”,本来就是基于那位妇女的经验表述,本身就存在可能的不理性。试想一下,她被撞倒在车轮下,身体遭受严重伤害,险成车轮之魂,当时的恐惧心理已达极限。过度凭借想象,去夸大那位肇事司机在下车后“先蹲下查看”,“后来又站起来”这些细节动作可能包含的“犯罪动机”,无异于脱离实际,陷入空想社会主义泥沼,并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恶性循环。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集体无意识的焦虑,势必充斥着种种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但大势所趋,人类的本能、人性的良知,却亘古不变,这是善良、正义、友爱、互助等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诚然,“千里肢体,溃于蚁穴。”一些附骨之蛆会无情地啃噬着健康的社会肌体,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些“害虫”不但动摇不了社会发展的整体势头,反而更会激发人们更多的觉悟和良知,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2013.07.07于贵州)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朝一夕,酣酣的老屋外的景心妙语
  
   千里之行,长夜下
  
   淡定比较难
  
   “四下功夫”当好法治的自觉遵守者
  
   一样的笑
165#

“风帆”社会实践队:中华诗词晨读,让晨读成为一种习惯
  &nbsp,华闻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晨读,它氤氲着书香,树海读书阁,散发着朝气。晨读就像初升的太阳弥足珍贵,爱看读书阁,因为记忆从这里启航,精彩读书阁。把握好晨读这个黄金期,树海读书阁,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各学科一天学习的助推器,孔子读书阁。7月15日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风帆”社会实践队在湛江吴川市黄坡镇符屋小学开展了第二次晨读课程,树海读书阁,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


学生们进行晨读(黄裕娴 摄)
&nbsp,金霏读书阁;&nbsp,铭华读书阁;   八点五十分,金霏读书阁,晨读正式开始,孔子读书阁,负责晨读的支教组队员将今天的晨读内容从U盘拷到了电脑上,在用电脑将内容投影出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们开始对电脑上的古诗词进行朗读,朗朗书声慢慢地从教室里传出,渐渐地大了起来,从二班到三班再到一班,学生们清脆的童音充满了整个校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负责晨读的其中一名支教组成员表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对中华优秀传统诗词的晨读是学生振奋精神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回味传承千年的经典诗词,也是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让晨读成为一种习惯,让诗歌融入符屋小学学生们的生活之中,是“风帆”社会实践队支教组成员们的共同心愿。
通讯员/黄裕娴 摄影/黄裕娴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
  
   [url=http://121.5.139.57/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2203]《书 友》散文原创作者:董东湖_1

  
   “守望心田”教学相长,孩子,你是我们的老师
  
   “云曦人”并肩作战,为调研画上圆满的句号
  
   2、【散文诗】月夜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