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1314151617181920»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aptop Camera Light is on but not Showing an Image [copy link]

241#

经典作品中的美女
  谈及美女,孔子读书阁,我们不能不提到貂婵、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她们是公认的无可挑剔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有关她们的传记文学作品中,树海读书阁,我们可以领略到四大美女的娇艳、温情和冰清玉洁的女性魅力,铭华读书阁,但这并非作家的创造和想象,而是在历史记载中确有其人,譬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dquo,精彩读书阁;,说的就是数千年前大美人西施略施粉黛、衣袂飘飘沿西湖之畔徊徉的妙不可言的万般景致。同样出生在人间天堂苏州的苏小小,她是美女也是才女,金霏读书阁,在相关的传记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金霏读书阁,你可以充分领悟这一美女出污泥而不染的超拔非凡的人格魅力。
  
  我最想叙述的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美女。在经典中国古代诗词中,不乏闪现美女的倩影和芳踪,譬如《采桑女》,尽管诗人给我们勾勒的是一位乡野村姑,但她充满野性的拙朴的美,却令人难以忘怀,并心生向往。在这里,树海读书阁诗人浪漫寂寞情怀,不仅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同时达到了美妙的和谐统一。还有那四句千古绝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尽管诗人邂逅姑娘之美并未着墨,华闻读书阁,似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桃花掩映中的那张俏脸,已经跃然纸上了,树海读书阁。你可以想象,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偶然造访村落的一户人家,而这家的姑娘就羞答答地站立在庭院盛开桃花的桃树下,用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望着他,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其魅力不动声色的宣染出来。而第二年桃花盛开的春天,当诗人再次造访那位令他过目难忘美女不见了,只有庭院里满树姹紫嫣红的桃花。读了这样的诗,美女之美令人怦然心动,而诗人美女的凭吊,更平添了人去楼空的惶惑之感。
  
  同样,在《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中,美女更是一道不能缺席的亮丽风景。《红楼梦》可谓美女如云,树海读书阁。黛玉美丽而忧郁,宝钗美丽有心计,湘云美丽而奔放,看来美女是不能缺少特质的。除了秀丽的容颜和婀娜的身姿外,还必须有一颗情感世界丰富的心。在我看来,黛玉和湘云虽美却只是恋爱的绝佳对象,你想,倘若宝玉娶了病歪歪的黛玉,抱得美人归,那以后的日子就很难说了;至于湘云,过于外向和孩子气,孔子读书阁,让她做个小妹倒不错。而在《西湘记》中,崔莺莺美的特质再一次被作家改写。崔莺莺美丽纤弱却不失勇敢,为追求爱情幸福,她可以跨过所有的羁绊和白面书生张生相会,爱看读书阁。一句逾墙而过,就足以石破天惊了。在《金瓶梅》中,我们却看到了这样一幅扭曲灰暗的美女群图像,不论是潘金莲、李瓶还是庞春梅,她们都可谓美人坯子,但她们不幸福也无从快乐,她们只是富家公子西门庆的玩物,这些美女的人格和尊严,均在男权社会的重压下,在灵肉的阵痛和呻吟中流失,剩下的只有屈辱的泪水
  
  我很喜欢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因为在他笔下女性均是妙不可言的。譬如《伊豆舞女》中女子的羞涩、含蓄和内敛之美,怡人而又醉人。还有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这部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小说中,一群美丽的日本女性栩栩如生。虽然描写的是宫廷生活,但却不同于《红楼梦》,女性作家女性,无疑更到位更有一番妙趣。只是这些可爱的女性命运的轨迹令人生叹,她们无一例外的成了男人争夺权力的牺牲品,就这一点而言,《源氏物语》和《金瓶梅》可谓殊途同归。
  
  至于西方的小说,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小仲马的《茶花女》。女主人公马格丽特是一位卖身为生的妓女,美丽与邪恶的强烈反差,本身就是最好的悬念。当茶花女最终被爱她的男人唤醒沉睡的爱情时,她还未来得及品尝幸福的甘果,美丽生命就如风而逝了。这无疑是一出爱情的悲剧,而美和幸福的毁灭,有着强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巴黎圣母院》敲钟人默默地爱着一位美女,最后为她献身,也同样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英国作家哈代则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美丽另一种无情的毁灭。美丽纡弱的乡村少女苔丝遭遇强暴,给她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但歹人并未就此罢休,而是屡屡侵犯她的身体。在这种情况下,由脆弱变得坚强的苔丝忍不可忍,最终杀死了邪恶者,但法律并没有站在她这一边儿,而是向苔丝敲响了丧钟,竖立了绞手架。当美丽的苔丝毁灭于正义的缺席,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心悸。而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讲述的是一出平静的爱情悲剧。毫无疑问,保尔的初恋女友冬妮娅,是一位美丽聪颖的姑娘,是令人心生怜爱的,所以保尔和冬妮娅分手时,才让我们格外惋惜。
  
  当下的小说我也读了不少,但搜肠刮肚留住印象美女寥寥无几。当然这些小说不是经典,更何况过于直白和裸露呢?我想说明的是美女一旦背离了含蓄和温柔甚至羞涩,其魅力就可能大打折扣。就像作家塑造的野蛮女友且充满霸气,而令诸多的男士望而生畏。尽管美女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元素和特质是不能缺少的,这就使我更加崇尚年代久远的诗歌小说。举目远望,一群超凡脱俗的美女就仿佛风情万种地出现在岁月的岸边,那是艺术的魅力,也是人格的魅力,但愿这样的风景不会在我们守望的眼底溜走。
相关的主题文章:

  
   外婆的澎湖湾
  
   一碗炸酱面
  
   《芙蓉女儿诔》:一部青春王国的挽歌
  
   丁香语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483.aspx][/url]
242#

书道人生
我没有太大的理想,但却一直追求向上。
  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对于新鲜的东西总是能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不知道追逐的是什么,也不明白最终的目的地在哪里,但唯一明确的只有一点,无论起点或者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一种愉悦的游戏,陪伴我渡过漫长的人生
  一直以来,看到很多人弱冠年龄以后,都会有一份自己的执着或者事业,他们坚持着自己的道路,术业专攻。而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想有所行,可以说我不务正业,实在不能委屈求全,孔子读书阁。骗得了自己一时骗不了一世,金霏读书阁。于是,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下,爱看读书阁,与大多数古人大家的某一些思维元素交融,并且也希望一直酝酿,直至我垂暮之年,金霏读书阁
  社会上的活动面是多元化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我的生活难免会有所茫然,有所顾忌。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怀疑,也一直在好奇一件事,人活着的意义,树海读书阁。我国著名的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老先生曾经也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活着就一定要有意义,要对人类有所好处。这里的好处,不是现在所谓的利益交集,而是形而上的馈赠。这种馈赠是无形的,却是一个人难得的精神财富。中石先生曾经说过,孔子读书阁,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甘居人后的,华闻读书阁,这种甘居人后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追求名与利,当一个人活的通畅之后,就会像学书的最高境界,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们不用刻意的去杜撰,这些刻意的虚假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相反,还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这是十分没有必要的。
  我个人是非常推崇和尊敬中石先生的,以书入道,从而涉及多种文化领域,欢娱人生
  人生本就是一场风暴,如何在风暴里泰然自若,这是需要很大功底的。就我个人而言,树海读书阁,可以有很多种手段让自己寻求安宁,树海读书阁,但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还是选择了一条传统的道路:书法。书法之于我,是一种非常博学的文化领域,它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就比如说是本质的书画研究、文学艺术、书法美学等等,这些都是对书法的一种敬畏,同时也是对学书之人的一种考验。它是漫长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产物,到了现在我们也要秉承一种思想:书以载道。
  对于多年来的学书经验,其实总体来说,铭华读书阁,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我也仅仅算作是门外汉。当初在接触书法这一文化时,只是纯粹的练习好中国汉字,没有想到要继承和发扬,况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还涉及不到这些比较广而大的理想状态。我学书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晚上,树海读书阁,毕竟不是专业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还要读书和工作并干一些其他的杂活儿。时间的不足并不足以阻扰我在书法艺术上的一种追求,精彩读书阁,我在书法道路上是愉悦的,虽然走的路并不远也不深层次,但为人处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快乐,一种源自于精神上的愉悦。
  书法的练习必然是长久的,没有一个时限。练习好中国书法,还在于坚持,所谓技艺是日渐精进,没有捷径可言的。古人造字以来,是为了记录,记录是为了阐述一件事理,从而传承,故文字焕发了生机与色彩,这就是文以载道的由来。从东晋以来,书法艺术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层出不穷的书法家用自己的笔书写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也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其实,这些见解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后人对书法一词的理解和深层次的研究。
  欧阳中石先生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书法为着陆点,然后再深入各个文化领域,从而由浅入博,广泛涉猎。
  文化是多元化的,一味的追求广泛而不专精也是徒劳无益的。我很赞同以书载道的道理,要专精于一门然后才能在精于一门的基础上从而广泛涉猎其他文化领域,这样势必要轻松容易的多。而不是盲目的广泛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实则毫无意义,没有看清楚文化的本质。在精神世界里,文化是多彩的,没有色彩的世界是暗淡无光的,所以,文化的多彩也导致了一个人的坚持力度,就像一道历史弥久的名菜一般,我也会忍不住想要尝试,一直到我厌倦为止。
  时过境迁,一切都会有一个结果,无论好与坏。在书道的旅途中还有一个坚持:勤练。任何成功都与一个人的勤奋分不开。无论你做什么也好,一个人的勤奋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你要相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也不会如你所愿的掉下一个大活人,圆了你非分的梦想。勤奋会使人进步,当然,懒惰也会使人堕落。在书法一途,没有捷径可言。
  很多人都是有些天赋的,在最初开始的时候都是混沌的,一团模糊。有一些人是后天养成的,在无数次的临摹当中会产生一种质,这种质是无数日月所积累的一种经验,一种在对人生感悟的过程中的精神升华,这是难能可贵的东西。在整个学书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种目的,单纯的学书,只是为了让文字看起来秀美、漂亮,我们说这种文字状态仅限于学生时代,很多情况是为了书写工整,作业看起来一目了然。从学生时代转变,文字的运用性便更趋近于功利性,这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走入社会以后,有的人将书写看作是一个人精神面貌,通过书写表达一个人精神、态度。在职场生活中,这种现状尤为突出。这是一种普遍的书写心理,想要通过书写这种介质传达一种要求,满足心理的需要。这与原有的书法文化理念相背道,从而走向了一条文化的死胡同。
  中国汉字书写文化历来已久,现在传承这一传统文化的人已经很少,也是目前国内文化研究比较担忧的地方。文字演变至今实属不易,其中饱含的文化理念更是博大精深,形意兼备。就我个人而言,在书法上的成就几乎等于零,我没有什么很好的建树,也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壮举,我唯一能做的只是随心,每当夜临,在自己的书案前写上两笔,在笔韵之间流连。
  记得,前几年品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先生阐述了我国当前文化所面临的一种窘境。文化所遭受的磨难起伏不定,所经受的时代折磨也是不一而定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一词很重,同时也显得漂浮。我不是文人,这些东西本来与我并没有多大的关联,让的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去头疼吧!但又始终放不下,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作壁上观的观赏性的,她更应该是一种解读,一种引人向上的精神导流,而不是一堆学者的研究作业,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文化的原本意义也就荡然无存,变得支离破碎。
  上个世纪,一整个时代应该是文化肆行的高峰期,文化兴邦的口号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企图文化救国,实业兴邦,让光明驱走黑暗,让智慧之火点燃愚昧的干柴。文人骚客比比皆是,可谓是盛况空前。但再看现代,虽百花齐放,一派欣荣,然岁月无情,真正有能力的,其实也是寥寥无几。文化的重心开始了偏移,泡沫的美丽梦幻了一代人的心。
  在学书的旅途中,与不同的文化擦肩是必然的,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并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种桎梏,一种瓶颈,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深深地思考文化是死的却也是活的,因人而异。就像一个字,可以有很多种书体,因为书写的人不同便可以灵动也可以死板呆滞。这些都是需要考究和积累的,书法如此,文化亦如此。好比如一个苹果的道理,现在的文化只是一种苹果皮,丢掉了苹果肉。
  我没有太大的理想,但却一直追求向上。我一直对自己说这句话,虽理想不足,但进步不止。书法一途,在于坚持,有道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唯一考验只是内心。我也很想做到如欧阳中石老先生那样,坦然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的中庸之道,我也以为标榜。
  老先生曾以“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四个词作为了自己的人生总结,我亦往之。愿我书道一途,融于生活并沉淀于生命之河。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七律·游黄山
  
   思念_77
  
   “云上“志愿辅导记录
  
   【我在三亚,你在哪儿?】之三:吃在三亚
243#

行香子●风华几度
前世无缘,今世成迷。两相依、佳话几时。
天涯遥隔,寂寞穷词。叹命如纸,缘如戏,恋如痴。
兰舟独上,风华几度。夜朦胧、入梦凄迷。
红衣罗曼,凤冠霞帔。醉看流云,疑流水,怕流离。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三年
  
   [/url]
  
   [url=http://sxnd.club/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028]水调歌头·今日清樽畅饮

  
   真爱原自于平淡
  
   【原创散文】偷儿、骗儿……
244#

秋残
菊残冬意近,
风雪梅花迎。
夕阳已渐远,
炮烛贺新春
相关的主题文章:

  
   《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永无休止的怪事摘录
  
   《原创现代诗》我不想遇见你
  
   关于李少君《流水》一诗的几句话
  
   《李宫俊的诗》第四十八季
245#

领导干部要有“德”,金霏读书阁
“德才兼备,树海读书阁,以德为先&rdquo,树海读书阁;,是我们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树海读书阁,&ldquo,铭华读书阁;德”被提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孔子读书阁,是群众眼中的焦点,华闻读书阁,必须具有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公共道德,孔子读书阁
  
  职业道德就是心中必须有群众,必须明白自己手中的公权力来自于人民,爱看读书阁,这些权利也是应该为人民服务的,树海读书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精彩读书阁,利为民所谋”;职业道德就是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金霏读书阁,不搞贪污腐败,不任人唯亲,不搞小团体主义,在干部任免、工程项目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职业道德就是要兢兢业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立足实际,尽职尽责,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点光发一点光,时时刻刻把工作放在首位,处处想着为民造福。
  
  家庭美德就是要做到家庭和谐,孝顺好父母,照顾好子女,对待好妻子,做好应尽的家庭义务;家庭美德就是坚守好伦理道德的底线,不搞第三者,不找情人,更不可沾染嫖赌吸粉,以至于家破人亡;家庭美德就是团结邻里。“远亲不如近邻”,有个好的邻居比远方的亲戚都能给予帮助,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不与邻居争利,不说张家长李家短,而是一切机会促进邻里之间沟通、理解、和谐。
  
  公共道德就是不搞特权,严格按照社会交通规则行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公车,不谋私利,时刻维护自己的领导干部形象;公共道德就是要真诚待人,礼貌谦虚,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不论是官员还是群众,都要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决不可有官老爷心态和行为;公共道德就是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对于公共设施,对于自然环境,领导干部要带头去保护,去爱护,去呵护,主动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的主题文章:

  
   “决斗”是矛盾激化的反映
  
   七月流雨
  
   九亿神州万花鲜(新民歌)
  
   书翁悲思
  
   粗粮
246#

《范献子自伤不学》浅说古文的剪裁
   &nbsp,精彩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  古时人们学习作文,有这样一种说法,金霏读书阁;“文必秦汉”。如果说西汉以后的文章都一无是处,那么这样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孔子读书阁,那就是提出这口号的学者们见到了秦汉文章与后世文章的差异,爱看读书阁,那么这个说法就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了。(至于提出这个说法的前后七子是否真正看到这种差异。这就是个学术问题了,金霏读书阁。)古文大家究竟看到了怎样的不同呢?有说是文字气象。也有说笔法的秘传。还有说是时代风俗的变迁,树海读书阁。众说纷纭,各成道理。我自己的看法是,华闻读书阁;秦汉古人更精于剪裁之术。故能精深博雅,孔子读书阁,建傲于后来。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树海读书阁,鲁人以其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铭华读书阁,唯不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所谓剪裁,我的看法是精于选材,善于修饰。这里《国语》作者要宣传学习的道理,树海读书阁,他用了范献子聘于鲁因没有入乡问俗,而引发外交尴尬的事件。照着通常的思维,这足以成为一个反面的教材了。把故事简单的说出来也足以引起人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了。现代人的我们不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么: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只能去扫大街之类。《国语》作者抓住了这个题材。那么看他怎样修饰的呢?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把学习比着树的枝叶。能有庇荫人的作用。作者把本来属于恐吓性的反面题材,给改变成了鼓励性的形象化的比喻。换做现代人来讲就是你带着孩子上街看见一个乞丐,这时你发现这是一个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机会。就在这时你能够立刻反应过来恐吓性的教育并不会取得好的结果。而立刻改变用激励性的教育吗?大家在生活中自己试试,看看难也不难。《国语》作者却轻易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一个负面的题材转向好的方面了。这就是所谓的剪裁了。作者并没有在此停下脚步,又用上了引申发挥的手法“而况君子之学乎?”如果普通人爱学习就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那么有道德而又有学识的君子呢?作者没有明确说出君子之学怎么样,就是留下了这种空间,让那些因此而爱好学习的有了想象的余地。如果我们拿这篇与宋时赵恒的劝学诗来比较: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就会发现同样是激励引诱的劝学文字,后者是多么的浅薄与媚俗。而前者却把学习的功利性修饰中和,让其更上一层楼,成为另外一种境界了。说到学习的境界就不得不说说《论语》的开篇首句: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看看孔夫子的为学目的,看看他的人生境界。这是以提高自身修养为学习目的学习了。所谓“古之学者为己”是也。
现代人接触古文,知道得比较多的可能就是《古文观止》。但这本书上面并没有收录这篇文章。到是金圣叹在他的《才子古文》中收录了“范献子自伤不学”。金的批语是:“说‘人不可不学’,说‘唯不学’,说‘人之有学’,说‘而况君子之学’;一剪一裁,笔墨整齐。读后才敢舞文弄墨。”选古文确是需要眼力的活。《观止》的作者,于璞玉而无所取获,诚然可叹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原创】五星红旗,永远在你我心中飘荡(抒情散文)
  
   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2012年最后一场雪
  
   【双调 折桂令】读史
  
   《望海潮》叹五一游
247#

王蒙在新疆
  1985年的金秋时节,孔子读书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树海读书阁。大庆活动结束的第二天,树海读书阁,我应邀参加了由自治区文联举办的座谈会。在乌鲁木齐人民剧场,树海读书阁,我有幸见到了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精彩读书阁,他因此给我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
  
  作家王蒙当时还没有出任文化部部长,华闻读书阁。他这次来到新疆,树海读书阁,除了参加大庆活动外,主要是来看看他久违的第二故乡,会会他大西北的老朋友,金霏读书阁。王蒙其时五十岁开外,铭华读书阁,中等身材,瘦弱干练,他带着一副近视眼睛,很有优雅的学者风度,孔子读书阁
  
  至于座谈的话题,因为年代久远,我记得已经不是很清楚了,金霏读书阁。好像是文学创作的自由和对待通俗文学的问题,爱看读书阁。王蒙深入浅出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但很快就谈到了他挚爱的新疆。
  
  王蒙是北京人,因为青年时代血气方刚的他,写了一篇有争议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后被“发配”到遥远而荒凉的新疆,在伊犁地区的草原牧场中学改造了十几年。在那里,他很快跟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打成一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奇迹般地学会了维语。
  
  王蒙在伊犁地区的草原牧场,做了许多让少数民族同胞难以忘怀的事情。他把人民的苦乐时刻放在心上,他经常利用自己精通医术的拿手好戏,给当地群众看病,却从不收费,只要对方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民间流传故事,他就开心得不得了。当王蒙调回北京时,当地的几十位少数民族朋友,一直将他送到乌鲁木齐火车站,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哭出了声。
  
  王蒙说他永远忘不了美丽的新疆。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新疆人民给了他寒冬里的温暖,给他提供了创作的肥沃土壤。参加座谈会的维吾尔著名诗人铁衣甫江,是王蒙当年的挚友,两人不时地用维语愉快地交谈。王蒙那一口流利的维语,让我们在座的汉族青年作者羡慕不已。
  
  期间,王蒙走下讲坛,来到大家中间,跟我们随意交谈起来。我记得当时我问王蒙:“您在新疆下放了十几年,耽误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吃了那么多的苦,遭了那么多的罪,现在您不后悔吗?”王蒙握了握我的手,然后松靠用手抬了抬眼镜,和气而风趣地说:“哪里会呢?感激还来不及呢!这不,我又回到娘家来了!”大家顿时欢笑起来。
  
  我总觉得,王蒙的成功除了他超人的天才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逆境塑造了他。苦难给了王蒙无尽的精神财富,他给给人民的是深刻的奇丽的文学作品。王蒙的刚毅与坚强,或许和他在新疆草原十几年艰辛的经历有关。他作品中的机智与凝重,可以说同王蒙的人生履历,和他心灵的独到体验密切相关。
  
  座谈会结束时,一位花朵般的维吾尔少女,代表新疆人民给王蒙先生赠送一顶漂亮的小花帽。王蒙立即戴在头上,显得十分幸福和激动,并欢快地跳起了新疆舞。他那娴熟的舞姿,使在场的少数民族作家惊叹不已。然后,王蒙戴着这顶小花帽,慈爱地抚着少女的双肩,站在一旁跟大家合影留念。
  
  时间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了,但王蒙先生的人格魅力,依旧深深地感动着我。阅读他晚年出色的作品,更为钦佩不已。这位驰骋在文坛上的老将,可谓宝刀不老,雄风不减当年……王蒙,中国文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1200字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月_1
  
   一个背影跨出大门
  
   “党建蒲公英”调研组走访“火龙果之乡”镇政府——杨柑镇政府
  
   真情往事
  
   七律 长 征
248#

风吹斜了方向
  芸三十岁是一个胖胖的女人,滔滔不绝的述说着她娘家村里的事情。说是一年迈的妇人被自己的儿子和儿媳打的事,铭华读书阁。芸对香道:你没看到,她儿子真不是人,他妈妈只是问她的大孙子,洋,树海读书阁。问洋是不是拿了她放在床底下的二百块钱。洋十二岁,牛精牛精的欠家教,喜欢上网,平时手脚不净有小偷小摸的习愦。芸愤愤不平,孔子读书阁,道:那二百块钱是老人每天上山镐药材卖的,她只不过问了下洋,因为她看见洋从她房间出来。她儿媳听到她这样问,不分由来就指着她的鼻子骂,骂的语言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什么老鸡婆老不死,还说她守寡是以前偷人把自己的老公气死的,这人讲谎话都不脸红,是讲谎话不使钱的主。老人听了气得脸都绿了,和她儿媳争吵起来,精彩读书阁。她儿子不劝不帮就算了,走到他妈妈面前,手臂在他妈妈的脸上尽力一扛,就是这样,芸比划着。他妈妈的鼻子口中血即时哗哗流下。芸激动的道:不知早知道的事,金霏读书阁,要不一生出他就该扔进尿桶里把他浸死。芸最后简要归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香笑着对芸道:所以说,树海读书阁,到我们老了时对儿媳要好好。一群老少妇人听了神情激愤,兰听了却不以为然,兰说道:我才不信她儿子会无然无故打她,那个老家伙平时一定是蛮不讲理凶神恶煞的。芸道:那个老人的脾性是很善良的,平时讲话都细声细气,树海读书阁,和左邻右舍的关系是蛮和睦,到我嫁来这里时,除了她儿子,我没看到她和谁红过脸。兰听了半信半疑,对老人的儿子不孝的行为她表示该拉去枪毙。
  
  兰这样认为某些矛盾是婆婆的蛮不讲理引发,是有她的道理。自打她嫁给祥后,不管她如何做,如何努力去迁就婆婆,华闻读书阁,把一个家打理得整洁安宁,春夏耕种管理得法收成颇丰,她婆婆对她还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好在兰是一个缺心少肺的人,性格外向的人。常常与婆婆争吵之后,孔子读书阁,激气的表情恨不得掐死婆婆于自己的十指中。五十六七的年龄性情有时还像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她也常常在别人面前这样表达,这样称呼她婆婆:老煞婆,幸亏她是人,要是猪狗头牲,我一屠刀就把她给宰了。说完,别人还未发表意见,她自己呵呵笑了起来。好似在这一瞬间,婆婆张桂莲真的是死在了她的刀下。
  张桂莲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也是个偏心的人。她对兰,树海读书阁,在她眼中,兰做的一切事情在她看来总是稍不如她意。兰做的事情在她眼中永远难有对的。要说有对的,就是兰和祥结婚的当天,张桂兰开心安慰见牙不见眼笑意盈盈,此后张桂莲对兰的一切行为犹如鸡蛋里头挑碎骨了,横竖都是错。新婚三个月后,兰体会到了婆婆的辣厉。
  张桂莲对儿子祥,是温柔慈爱的,也可以说是放纵的。祥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在她眼中都是对的,以至于接下来的日子埋下了这样的伏笔,留给她这样的希望,善意的谎言,却是悲剧的序幕。
  张桂莲是很依赖她儿子,祥每次出门她都要追三问四,有时问得祥烦,祥会大声的对母亲道:我五十几岁了不用吃奶了。
  也可以这样说,张桂莲和兰的矛盾因为中间隔着祥,有了这一块缓冲的地带,婆媳俩人的关系紧张也还有缓和的余地。
  日子给出的压力,逼使人去生出变通。生活的贫困,祥也像别的人一样,爱看读书阁,觑上了法律的擦边球。祥聚集了一帮人,亦或说他加入了一群诈赌的行业中。常跨县窜省的去诈赌,随着诈赌的技术日臻无暇,敛聚的钱财是渐丰厚,生活上的小日子也来越来越滋润。其间祥也被派出所的公安人员抓获,在当年,对这种犯罪行为的刑罚还是比较轻的,要么拘留十五天,要么罚款三头五千就可重获自由。后来全都发展到去省城诈赌了。这样一来,祥经常三头五个月才回家一次。几年下来祥在毗邻我房子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了一幢二层的楼房,生活正式奔上小康了。
  常在灯下缝衣总有被针刺伤手指的时候,常在河边打鱼又怎能不湿裤呢。此之后祥又被抓捉住过几次,随着律法的越来越完善,对此种犯罪行为量刑也越来越重,最后一次祥在进行诈赌时被人赃并获,金霏读书阁,为此他被判了四年监禁。
  祥服刑其间,他的大儿子也快大学毕业了。还有一女在读技校。
  祥在家庭中的位置欠缺久了,平衡家庭的横梁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张桂莲和兰的关系到了无法调和的绝地。
  似老虎与野猪共处一个山头。
  经常遭遇上相同的意外,人的心态也就比较淡定了。兰对于老公祥判刑一事,她的心态是比较淡定的,只是和婆婆桂莲争吵时,她的语气中透露出的意思,祥的牢狱之灾,是婆婆桂莲日常生活中胡搅蛮缠的戾气造成的。再加上经年日积月累对婆婆桂莲的怨气,兰和婆婆桂莲日日争吵不断,起因还是婆婆桂莲对兰的橫加指责。从她俩人的争吵中,还是能听出一些儿微妙的变化。这种现象的转变,是桂莲得知儿子逮捕之后。她俩每次争吵,先退让的却是一直强势的桂莲。兰还是像往常争吵之后,激气的胸膛起伏急速,凶巴恶死的对旁人道:不是头牲,如若是,我生生掐死她。
  耳濡目染中,兰的一双儿女对于她妈妈和奶奶的争吵,他们表示无奈,亦没有因为妈妈和奶奶争吵站边向着妈妈。一年署寒二次的假期,久别相聚他们对奶奶的态度不热不冷不好也不坏,有时他们也无法忍受奶奶的雄声斗气胡搅蛮缠,偶尔大声顶撞几句,更多时候和妈妈躲避上二楼,轻声细语说着知己话乐也融融。
  桂莲有时吧,想和久别的孙儿孙女聊聊天,也许她是感到孤寂,九十四岁的人了,呼唤孙儿时声依若洪钟,邻里的我都感到耳膜嗡嗡。她的孙儿大多时候并不理会,任凭她在底楼徒然呼唤。
  桂莲和兰真的是应了一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隔不上三天,她俩是有一争吵的。争吵时桂莲挥舞着手中的棍,想打兰。
  兰不惧她,聪明的走为上策,好汉不吃眼前亏。出现这一幕是四年之后的事了。是祥出狱后她俩人的第一次争吵。
  祥拦住妈,也很愤怒,大声的骂道:平日里任由你,谷不是晒在自家楼顶,你去看谁家的不是晒在自家楼顶上。要由你,晒在公路上,鸡在上面拉屎不说,人踩车辗的沙粒又多,我看你是人老三宗歪,对也骂错也骂,鬼和你都合不来。还要用棍去打兰,她不打你你就该偷笑了,兰轻轻一推看你不跌个四脚爬,越老越歪怪,净做些牛唔咬人样歪的事。
  桂莲看儿子不帮她,嚣张的气焰稍弱,还是对兰咒咒骂骂。
  祥嫁女同年,他儿子也娶回了媳妇。隔年,祥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因劳累导致心理梗塞突然死亡。
  祥突然跌倒,大家急忙送他去医院抢救,还在半路,他已魂游地府了。这是到了医院医生检查诊断给出的结果。
  同去的有祥的堂弟,他致电通知兰,和同宗的叔伯兄弟。祥的叔伯兄弟中,其中有个些人想借机以柄闹事,兰却表现出通融大气。以兰的话说:祥是有高血压病间或有心绞痛的毛病,今天临出门兰还特意叮嘱祥要注意身体,要避免去做剧烈的运动。只是时也命也,他就是好胜,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五十九岁的人了,有些事情是可以脱手让后生人去做的嘛。兰眼眶红红没有悲哭,她痛心的是最终还是未能看上祥最后一面。
  兰的明事理,让一群大老爷们感动敬佩。先前拟好的措词,一堆推卸责任的说词,无用武之地。脑袋灵活口才甚好者,委婉动情的从儿时起挖掘出祥的平生善良的人格,大放阙词,说词者恨只恨他自己不是国家主席,如若是的意思,他一定给祥御封上最闪亮的光环。说者星沫飞浅,听者神情戚戚。
  大家考虑到祥九十九岁高龄的母亲,担心她承受不了老来失子的变故,一致认为,祥的死应该瞒住她。
  经过商量,祥的后事由族出面主持处理,推荐由祥的堂大哥主持,事无巨细都是由他指挥,同族的叔伯兄弟子侄出力帮办。
  祥的后事算是办得风风光光。
  兰躲在远离家的甘蔗田中大哭了一场,回家时她在我的房间里小坐了一会儿,看她的心情,从表面看,她是平静的。
  由始至终张桂莲是不知道她和儿子是天人两隔了。晚上,由祥的一个口才甚好的堂弟,编造了一个祥四年内无法回家的事故,内容是祥因诈骗事发,又被判了四年的刑。
  张桂莲听说后是深信不疑。
  善意的谎言是掩盖了老人因得知失子之伤的悲痛。善意的谎言却无法救赎一个强势老人悲苦的暮年。
  张桂莲一如平常,三天两头对兰横挑鼻子竖挑眼。自打祥死后,兰只是偶尔顶撞几句张桂莲,更多时候兰避开她,眼不见耳不听为净。
  三个月后,兰的儿媳生了一个儿子。兰接到儿子的通知时,得知儿媳坐月给她生了一个孙子,欢喜得不得了。她儿子工作的地方是南方的某个城市,兰走了,她是去照顾坐月子的儿媳。
  这真是一个绝好的籍口,兰的这一步退让,真的是走了一步绝棋,在伦理道德方面,没有人去指责兰的不对。另一方面,她又可以和儿子一家人相聚享受天伦之乐。
  如若不是在平时张桂莲太过强势,兰是可以把儿媳接回乡下的家中照顾的,兼顾照顾婆婆。兰走出这一步,如车直捣黄龙,把一个老帅给将死了。
  乡下的家中,只剩张桂莲自己一人。
  三餐饭,是张桂莲远嫁他乡的女儿给她送来。起初女儿也勤勉,除送三餐饭每晚亦倍她照顾她。时间一长,来得就不那么密了。
  张桂莲的女儿也六十几岁是做祖母的人了,每天一大堆家庭琐事让她难以分心,她是有心,却也无能为力。只能隔三差五来一趟照顾年迈的母亲,帮助母亲洗澡洗衣。其余的时间是祥的堂兄去照顾张桂莲的三餐。
  一人一灯一幢楼房,这是不是就是张桂莲想要的生活呢?常常能看到张桂莲倚门而坐,常常听她呼唤祥堂兄的名字,呼喊的声音由轻转高由短拉长,韵律十足平平仄仄平仄。常常她就这样倚门狂呼,挟着哭声呼喊。
  回答她的,只是应时的风而已。
  偶尔在半夜,也能听到她凄惨的呼号。
  尊老爱幼的古训,爱原无厚薄之分,由其是对自己的儿媳,作为婆婆的应爱之儿媳视于己出,甚至于要更为浓厚才是,彼此毫无血缘的两个人,相聚同一屋檐下同一饭桌上,都准备好了为这个家奉献出自己的心血骨头,为什么就不能去好好相处呢?
  约定俗成的民风民俗,偏偏风向却吹斜了。
  2012.9.2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年·未亡人
  
   不是谈怒火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凡间诗话(二)
  
   中秋_2
249#

浅秋呓语
  暑去秋来,风,如杯中的茶叶,经过沸水的冲泡、翻滚,沉浮后,孔子读书阁,渐凉。躁动的心,孔子读书阁,历经一季的炙烤,树海读书阁,如退潮的海,波澜残留。
  
  午后,袭一身白色的长裙,信步走进原野!放眼望去,树海读书阁,满目的金黄连同浅灰的天空涂抹着浅秋的呓语!独坐木槿花前,和煦的暖阳伴随着淡淡的花香穿透帽檐轻吻着我的脸颊、我的黑发,我的唇!倚在岁月的门楣,华闻读书阁,轻捻一段时光,铭华读书阁,翻飞的思绪,恍惚如昨!
  
  回首来时径,不得不叹韶华易逝,红颜易老!如果20岁的少女如诗,30岁的少妇似散文,那么,40岁的女人当是一部内容丰富、情节跌宕的小说。其中不乏生死离别,亦有悲欢离合。曾经青春年少不谙世事,曾想雄心壮志职场驰骋,曾经激情燃烧,金霏读书阁,曾想一鸣惊人,浮华散尽,方知,所有的曾经不过是一场际遇,金霏读书阁
  
  人生,是一场打拼!从跨进校门那时起,我们就在教室里开始了打拼。10年寒窗,打拼的结果就是金榜题名或是名落孙山!迈出学校的大门,我们面临的是职场的打拼!终期目的无非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社会上谋一席生存之地,继而通过获得或多或少的收入,过上好坏不一的生活。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精彩读书阁,更是一个生旦净丑,沉浮不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戏子也好,观众也罢,无论曾经多么的辉煌或是多么的平庸,树海读书阁,卸掉油彩,树海读书阁,落幕之时方才懂得:人生需要的不过一箪食、一瓢饮;熙熙攘攘,攘攘熙熙,名利皆浮云!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行走在茫茫的人海,爱看读书阁,有的人与你惊鸿一瞥却一生铭记,有的人与你同行一段却永不相逢;有的人与你情事缠绵却雨过无痕;有的人与你淡淡相交却一世相伴。曾经爱过,痛过,恨过,纠缠过,牵挂过,欢愉过……所有的过往,无不丰富了我们的经历!人生,不过一个缘字!无论缘生缘灭缘起缘落,随风而散时,且随缘!如果,经年之后还记得,那么,说明岁月是浅的,情谊是深的!
  
  谁是谁生命的过客,谁又是谁一生中最美的相遇?学会放手,方知给爱一条生路;懂得释然,方能各自安好!如果一世情难牵,就请深喜,浅爱!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老了,在岁月的拐角,你眼角的皱纹和我鬓边的白发相遇,就请莞尔一笑泯恩仇!因为,当年的曾经或许就成为慰藉我们暮年生命的那一道彩虹抑或那一堆篝火!
  
  人生,是一场纷繁花事!含羞草的青涩早已在指尖溜走,娇艳魅惑的玫瑰亦在岁月的流转中不觉凋零,百花争妍,各显其异!而今,一朵塘中荷,以不染不妖的青姿日赏鱼儿嬉戏,夜听蛙声一片!而今,一株野山菊,以不卑不亢的风姿在石缝峭壁间恣意张扬着生命的不屈!夏暖知天恩,冬雪知艰难,空谷知兰香,错失知珍惜,挫败知不馁……一个“知”字,明了多少世间真意!
  
  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呓语,念安!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曲月光爱人词
  
   五、宇宙的意义
  
   2019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大会
  
   专注的快乐
  
   谒东林寺
250#

相关的主题文章:

  
   Q聊
  
   筱笛03
  
   “忍”的原则是什么
  
   《月儿很美》
  
   疼痛与温暖
251#

文学的魅力
  如果我现在用整个篇幅来论证“文学是有魅力的”这样一个论题,不仅是您,就连我也觉得这是在干一件傻事,是一个愚蠢到家的行为。所以我这篇文章,树海读书阁,只想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命题再提供一个小小的论据,尽管这个论题的论据库已浩如沧海,不需要也不在乎一个无名小卒又吐一口唾沫,树海读书阁。但多一口不嫌多,沧海多一粟还是沧海。
  
  我的这一口唾沫,树海读书阁,与一篇童话有直接关系。您听了一定又觉着可笑,心说谈文学放着诗歌小说戏剧最次还有散文不谈,偏偏又谈童话。您还别瞧不起童话,当然,瞧不起也没关系,我以前也有类似情绪,我也是最近两个月才着迷一篇童话,且修正了以往对童话持有的固有偏见。
  
  这篇童话的名字叫《皇帝的新装》,金霏读书阁,红麦子国家老安写的。职业关系,我读《皇帝的新装》不下于二十遍,为了讲述方便姑且算着二十遍吧。前十九遍我花了不到十九天的时间去读,因为我读书的速度还不至于慢到一天读一篇课文。读第二十遍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从现在下笔算起上溯到四月中旬。读前十九遍的时候说实话我并不看好这篇童话,我认为老安编造了拙劣的情节:变态的皇帝,并不高明的骗子,不忠诚、不说实话的大臣、随声附和的小臣与民众(不排除他们在心里把实话实说了一千遍,爱看读书阁,结果自己听烦了)、一个说真话的小孩……这些情节是怎么凑到一起的?我看不出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大家说好我未必说好,因为未经我的心灵认证的东西我统统排斥与否定。而我又天生愚钝,有些名著说实话我根本读不懂,更谈不上心灵认证了。《皇帝的新装》文字浅显,树海读书阁,我自认为我是读得懂的,但在心灵那里就是过不了关。
  
  但就在四月中旬,一激灵我对《皇帝的新装》就有感觉了,芝麻开门醍醐灌顶……忽觉老安的编造一切顺理成章,精彩读书阁,带我进入一个神奇的境地。这让我的这篇文字有了点先抑后扬的意思。
  
  按下《皇帝的新装》暂且不表,且说四月中旬,华闻读书阁,十一日或十二日吧,手机上给我显示了这样一条爆料: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一位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孔子读书阁,在国旗下例行演讲时,更改了老师预先准备的演讲稿,换成了抨击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等内容:“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这种变味的教育,铭华读书阁,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孔子读书阁?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金霏读书阁?”……
  
  我在读完此条消息的一瞬间,鬼差神使把江成博和童话中说真话的小孩联系在一起,嗨,年龄变了,场合变了,话的内容变了……变,变,变,听从的身份变了,老百姓出现了,小官吏出现了,大臣出现了,皇帝出现了,真还像那么回事。只是木有骗子,生造一个不就齐了?
  
  有点小说创作经验的朋友一定认可这样的说法:一件事、一个场景、一条新闻都可能触发一篇小说的灵感。小说的构思无怪乎从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人出发,进过位移、变形、缩放、转借、置换、生造……物理的或化学的处理,再加以整饬装修,就是一篇小说。这是作小说的基本技术,但触发很重要。我想老安在红麦子国一定经历了此种类似的场景。当然,说他亲历了汇龙中学的现场,聆听了一位名叫江成博的高二学生国旗下的演讲亦无不可。为了增加此篇小文的魅力,我也不妨用现代的穿越手段形象演义一下老安此篇童话创作的过程。玩一玩嘛。
  
  他伫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将小眼努力睁大。有人在小径来来回回的走动。人,花,树,蜂,蝶,鸟,此刻在他的眼里都一片模糊。这些曾经激发过他无数创作灵感的“源本”,今天怎么都若即若离,挥之不去,抓之又不住?催稿像催命……那边有一长椅,长椅最上面一条横木上形似写着“圆明园”三个方块文字。哦,那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那个国度每天都上演一些奇奇特特的事情。先前的“驴友”计划里有它,没能如愿,太可惜了。踱过去,一屁股坐在了长椅上,手摸着“圆明园”三个方块文字,他睡着了。……稀里糊涂他听到一个演讲,醒来后竟历历在目,太神奇了,也太现实了……有了,有可写的了……老百姓出现了,小官吏出现了,大臣出现了,皇帝出现了,真还像那么回事。只是木有骗子,生造一个不就齐了?就叫《国王的新衣》吧。与昨天的《拇指姑娘》凑在一起,是多少篇了?老安习惯性的抓了抓有些光亮的脑门,如履平地。老安有些秃顶。还得抓紧时间呐,老安自语……
  
  我们的老安在世界的那一头正饶有兴趣的“处理”他的美梦呢。您说这个演义是不是真像那么一回事?
  
  话说回来,也就是这篇童话,让我悟到了儿童的视角的重要,并沉醉于儿童的心灵的美妙。真的。这个世界还真离不开儿童。
  
  2012年四月中旬某天某时,就在阅读手机消息的那一刻,我的这种通透的感悟出现了,但我并没有马上动笔。我想:如果过一段时间,我将此淡忘,那么本篇有关文学魅力的臆想纯属扯淡,老安也是扯淡。然而近两个月过去,我非但没有忘掉,反而印象益深,达到受其折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地步。于是我坚信,我并非扯淡,老安也并非扯淡。
  
  到此文致,您是不是认可了我的说法?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包香烟,二十个想你的理由
  
   “偷”的杂说
  
   [冬十部曲之七]狼族
  
   共同努力,勇敢向前
  
   当睡莲掩上双眸,我看见的是你碧碧的温柔。
252#

你已,消失在人 海中
《你已,消失在人海中》
昨天,已成过去
对错,不再纠结
只努力地将你放下
你已把自己,列为
我的过客
\\\
物是人非,西风漫卷
黄沙路,落叶飞
满天霜花泪
谁来,点点数忧愁
\\\
暮色深处,看不见
你的身影
我把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说与文字
\\\
心有千千结,
情有缘尽时
转身,你已消失在
人海中,看不见
\\\
万家灯火里,少你一人
夜色漫卷里,多的是你
曾经的笑脸
可惜,不知你在哪里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起守望地老天荒
  
   三更有梦书当枕
  
   一曲真爱至诚的歌 ――读华杉小说《五桂河》有感
  
   散文诗灯###火
  
   北国的雪_1
253#

陈小鲁们道歉的标本意义
    前不久,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回到母校,铭华读书阁,参加了一场特别的道歉会:为47年前遭受过“文革”凌辱的老师同学们表达忏悔。因为当年,他正是北京八中“造反派”的学生领袖、革委会主任。这是继河北宋继超、安徽张红兵、湖南温庆福、山东卢嘉善、福建雷英郎等“过来人”的又一忏悔事件。但陈小鲁的特殊身份,无疑为道歉会赋予了更多的标本意义。
  
  常言道:&ldquo,树海读书阁;人之将死,爱看读书阁,其言也善。”但真待弥留时,便悔之晚矣,金霏读书阁。一个不懂反思、不敢敬畏历史的名族,纵使外表光鲜,华闻读书阁,却终究掩盖不住枯朽的躯壳。陈小鲁等人的道歉看似简单,然这鞠躬背后却是长年累月的痛苦煎熬,精彩读书阁。无论外界如何评议,他们的确做到了,当一颗颗头颅低下时,他们的灵魂终获救赎。
  
  陈小鲁称,在召开道歉会前他特意看了一晚上的“五四宪法&rdquo,金霏读书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孔子读书阁,确定自己违反的是第8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毫无疑问,这种反省是沉痛的,它穿越时空、契合当下的法治精神,也点破了那个时代的混沌与荒诞。基于此,陈小鲁等人的道歉必然令人肃然起敬。
  
  以历史通论为言,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谁都有可能政治的牺牲品。熟悉陈小鲁的人都知道,他的父亲作为功勋卓著的开国元老,树海读书阁,在那场浩劫中同样经历了不堪回首的人间地狱。作为参与放第一把火的人,陈小鲁目睹了家人被这场厉火烧得体无完肤的定格场景,那种撕心裂肺的苦楚,深深地埋藏在他的心里,孔子读书阁,直至今日鞠躬的那一刹那间。
  
  对于从&ldquo,树海读书阁;文革”中走过来的人,他们大抵不愿提及那段不堪回首的旧事,不愿把遍体伤疤暴晒于阳光下。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撕裂社会,其实不然,敢于正视并铭记那段历史,只会让人们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当下。为此,不必过度渲染陈小鲁等人的道歉,树海读书阁。对于他们,道歉不过是为求心灵上的平静、实现精神的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而已。
  
  以人性悖论为据,中国人不善于道歉,但于陈小鲁而言,唯有道歉方能解脱,方能抹去挥之不去的负罪焦虑,直至归于正常生活。一个文明社会的标杆、一个公民的道德忏悔,看似势单力薄,却暗含着整个社会的认知取向。个体忏悔往往会成为社会价值导向的排头兵,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勇敢地站出来,大声地说对不起,社会也必将因此而取得进步。不管平民刘伯勤,还是陈毅之子陈小鲁,不管是自责道歉还是忏悔反思,他们都没有简单地把责任推给社会与时代,而是从内心深处寻找罪恶根源,以超乎寻常的勇气解剖自己的灵魂,以期获得人性的升华。当前,反思者虽然还是凤毛麟角,但陈小鲁等人的道歉无疑释放了一个强大信号: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终有一日,他们会回归到人性的地平线上。
  
  时至今日,“文革”业已去,但“文革”思维依旧阴魂不散、“文革”余孽们依旧兴风作浪,并未随着时间进入历史的下水道。正如陈小鲁所言,“左得很”,“阶级斗争”、“反修防修”依旧洗脑无数。还有不少人向往并憧憬着“文革”,甚至为其唱赞美诗,粉饰那段历史。面对陈小鲁的道歉,有人跳出来,痛斥他在作秀,或贴上各种上纲上线的标签,肆意为“文革”作无罪辩护,其用心不可谓不阴险、用意不可谓不狠毒。
  
  站在历史的高度,陈小鲁等人的道歉具有不可磨灭的标本意义,他们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道歉者,无论以何种形式,公开道歉,抑或内心忏悔,他们都是在审视自己,审视着自己的过去,为那些被迫害的人们,在灵魂底层深深地鞠上一躬。正如陈小鲁在道歉原文中说道:“没有反思,谈何进步。”这便是忏悔的意义所在。
  
  (2013.10.20于贵州)
相关的主题文章:

  
   【黄钟宫·喜迁莺】小孙五十天记
  
   挑担子的麻二(太原日报)
  
   【散文】德兴的夜晚
  
   一帘幽梦_5
  
   一个勘探队员的情书(三)
254#

闲话桂林,金霏读书阁
她的骄
  
  习惯了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和高楼林立,来到桂林就会发现她是一座建设在自然山水怀抱里的城市。三五成群的青山把一座小城包揽在怀抱里,这个小城就像他们的掌上明珠,受尽了万千宠爱。于是这座小城就如同一个公主一般,真的是有些恃宠而骄了。她的心情阴晴起伏不定,她的脾气大的出奇,铭华读书阁,不管时间、地点和场合,爱看读书阁,往往说翻脸就翻脸。刚刚还喜笑颜开,树海读书阁,转眼间就阴云密布。但好就好在,孔子读书阁,这个小公主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树海读书阁。一如这个城市天气,树海读书阁,说变就变,甚至没有任何前奏和征兆。刚才还阳光普照,一瞬间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总让你捉摸不透,总让你理解不了,总让你猝不及防。但是往往雨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树海读书阁,一般不出半个小时,就又重新还给你一个艳阳天。而雨后的天空往往更加清明,树木更显活力和鲜亮,华闻读书阁,青山更显清亮和妩媚。并且大雨也会清扫掉盛夏的一份炎热,送来一份清凉,金霏读书阁,这份骤雨的回报还是蛮丰厚的,精彩读书阁,让人一不小心就忘了骤雨突然来临给人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她的美
  
  来到桂林,才真真切切体会到自己语言的贫乏,面对眼前一处处如诗如画、浑然天成自然山水,真得是找不到适宜的语言来形容那份低调内敛的美,我通常只有哑口无言的份儿了。
  
  最美的风景也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景区,而是就真真切切摆在生活在这座城市人的眼前。桂林山水甲天下,早已声扬海内外!见惯了北方那些辽阔粗犷的大山,眼前一座座绿意葱茏的小山正宛若一位温婉如玉的女子,她眉眼含笑,孔子读书阁,却微笑不语;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美得让人惊叹和尖叫,自己却只是低调内敛……她的美不喧哗,不焦躁。我就这么自顾自美丽着,不会因别人的称赞而志得意满,也不因他人的无视而垂头丧气。因为真正的强者从来不屑于与人争辩,真正的强者也从来不需要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取存在感。一切只是源于对自己的那份自信。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简单地画面真得是震撼到了我。那是一个清晨,雨正淅淅沥沥、不骄不躁地下着。那天的天气格外的清爽,一扫南方天气里那种让人压抑烦躁、无所适从的湿热感。最让人叫绝的依旧烟雨里的山景,雨是已经从半夜就开始“轰轰隆隆”地下了,空气中已经积攒了大量的水汽,山间已经升腾起或浓或淡、或灰或白的雾气。如烟的雾气缓缓地围绕着一座座小山峰运转流走,宛若几个调皮贪玩的孩童在惬意地玩捉迷藏。烟雨中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个巨幅泼墨山水画。当时脑子里想到只有一个词“人间仙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昔日只能在电视上见到仙境画面,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自己眼前。让我觉得那些电视上营造的画面,大概也是摄影师和导演从此处得到启发和灵感。
  
  她的人
  
  按说如此山清水秀的地方必定是孕育美女的地方。但是震撼我的却不是她们的美丽,而是她们的自信。认识了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导游,长得算是很普通那一种,并且身材很胖。我有一次夸她有一件衣服穿得好,很适合她。她毫不掩饰自己的胖,竟率真地自嘲:“好什么呀,能穿进去就不错了!”她没什么出众的长相,也没什么吸引人眼球的身材,甚至也没什么学历,却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的最自信的一个女胖子。她可以很自信地向她的前任宣称:“除了胖一点,我本来就是很好啊!我一直靠自己本事吃饭,只有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才只看重人的外表。”自信,原来只是一种态度!跟一个人长相无关,跟一个人的身高无关,跟一个人的学历无关。但是,话说回来,一个人总得有一样东西来支撑她的自信。就像她一样,支撑她自信的就是她的能力,靠自己本事吃饭的能力以及一个人纯粹善良的本质。没有任何依托的自信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水中浮萍、无根之草……难以支撑一个人持久的发展。这样的自信,我很欣赏
  
  来到桂林,你会震慑于桂林山水的美丽,她美得淡定从容,不虚张声势;
  
  来到桂林,你会欣赏桂林女子的自信,这种自信有底气,有张力;
  
  来到桂林,你甚至会原谅她蛮横骄纵的天气,因为爱屋及乌嘛!
  
相关的主题文章:

  
   窗外别景
  
   《庆兔兔日记》1984我要弹电子琴
  
   爱恨录第二章:却没忘记你
  
   散文诗把思考交给云朵
  
   一种喜欢
255#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律·骑行开封
  
   关机的代价
  
   周克华从人到狼的蜕变
  
   又见大雪飘
  
   《蝶恋花》惜缘相牵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