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故里”曲阜——齐鲁行八
2009年9月24日,我们一行学员在导游的带领下,从山东泰安驱车北上,来到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曲阜。
路上就听导游讲:孔庙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庙宇,孔府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府第,而孔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陵墓。哈哈!我们一天能接连观赏3个“世界之最”!算不枉此行呀。
可惜由于头一天从泰山下来,筋疲力乏,我与同行两个男伴相约夜宴,酒多喝了点,24日清晨,当我们走进“东方圣城”曲阜,竟然有点恍然若梦的感觉。
晨到曲阜
昨夜酒酣不自知,默然觉醒意尤迟。
走进曲阜宛如梦,道是幻境却真实。
曲阜,古称“圣域贤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殷商故都,周、汉鲁国都城,“南开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曲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由于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孔子诞生于尼山,成长于阙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归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众多活动遗迹。曲阜成为儒学之源,儒教之根,1998年,曲阜的“三孔”——孔庙、孔府、孔林,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我们今天来曲阜参观的主要景点。
孔庙一
清秋九月曲阜游,圣域贤关要停留。
门坊百座谁人修,古木千年何处愁。
孔家续谱大成殿,帝王赐墨藏书楼。
历史名城文化地,诗情囊尽欲难求。
孔庙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初建于周,在唐宋时期将祭祀庙宇大量扩建,达到鼎盛,而现在的建筑多是明清时期进行修复而成的。曲阜孔庙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也是文明遐迩。
孔庙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包括大成殿)、一阁(奎文阁)、一坛(杏坛)、两堂、17座亭,共466间。1200余株古桧明苍翠欲滴,庄重威严,自然天成。汉以来的历代碑刻1040多块,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
跟着导游参观孔庙,沿着两侧柏树成茵的中轴线往里走,
爱看读书阁,走过金声玉振坊,迎面就是太和元气坊和棂星门。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果然是非常气派,金色的琉璃瓦,高大的柱子,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跟北京的故宫真是可以媲美。
走到著名的奎文阁,里面典藏着孔子的各种著作,各种宝贵的文档资料。只是年代久远,当年的书简竹简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我知道,能留传百世的是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文化,而非那似有实无的民间传说。
过奎文阁后,进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块石碑,东一座、西一座的,错落有致,导游说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孔庙十三碑亭。用这么多的牌坊和门来表彰孔子,是历朝历代君主的最爱,似乎只有用石刻的牌坊和一道道的门,用这样的深刻厚重才能彰显孔子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对当时那个封建社会的影响,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还是那块由康熙所书的《大字碑》,笔力深厚、气势磅礴,整个石碑都采自于北京的西山上,碑下还有一个似龟非龟的动物——赑屃(bi,xi),总重达65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惊叹!……
孔庙二
千年礼乐归东鲁,儒家文化自曲阜。
奎文阁上雕梁栋,大成门内古桧树。
唐宋初建重祭祀,
金霏读书阁,明清繁华赖修复。
孔庙盛名海内外,流芳百世存典故。
继续前行,路过汉石人亭、圣时门和弘道门,看到一座座的石碑描述了各个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只是这样一位圣人,在生前没有享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却在死后得到了所有的一切,并荫榆着他的后代子孙们。
在孔庙大成门内东侧,有一株古桧树,据传说是孔子新手所植,历经千年枯荣,有明代扬光训刻石碑,书“先师手植桧”。其实,当年孔子亲手种下的那棵柏树已经枯死,现在的这株古桧,是1732年(清雍正10年)在老桩上发的新枝,现已高耸苍翠,树冠如盖,矗立着看尽世事变迁。青山不改,绿水常流,唯有自然,才拥有最强大的生命力啊。孔庙这棵古桧就象征着孔子思想的兴衰,倍受后人敬仰。
先师手植桧
曲阜孔庙中,千年一古桧。
孔子亲手植,大成门内栽。
孤高傲尘世,不惧风霜催。
贫薄碎石地,深根盘错节。
仰笑雷霆怒,俯忍雨滂沱。
历代经枯荣,可怜战火毁,
金霏读书阁。
明人杨光训,刻石以记载。
雍正十年间,老桩发新芽。
风摇蔓枝桠,水润常青色。
挺拨高耸云,树冠大如盖。
长成参天树,兴衰圣人魂。
在孔庙中,还有座古色古香的“杏坛”,则是模仿孔子当年开坛讲学而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课堂,遥想一下当年孔子弟子三千的盛景,真有些感慨万千啊!我觉得,孔子对后人最大的贡献不是他那些所谓的封建思想,而恰恰是广布师道,授业于众啊。
踏着绿荫如盖的青砖路,穿过层层门坊庭院,我们来到孔庙的核心“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唐代时称文宣殿,1104年,宋徽宗取《孟子》中语义,下诏更名,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履顶,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有雍正帝御书“大成殿”贴金大字。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作为祭奠孔子的主殿,自然在建筑上别有一番特色了。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四周廊下环立28根雕龙石柱更是让人叫绝,每个柱子上盘旋着9条栩栩如生的龙,刻画细致,炯炯有神,比故宫太和殿前的龙柱还要雕刻的还要精细、华丽,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据说,民间是绝不允许用“龙”这样帝王专用的图腾来装饰建筑物的,也许,普天之下,也只有孔庙例外吧。
大成殿
万里仰慕到三孔,文化名城展新容。
乾隆题匾透雅儒,明人石刻显雄风。
九进院落多门坊,千株柏松掩碧空。
大成殿外擎檐柱,衬映孔庙更恢宏。
走进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传说中孔子是位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却俨然是个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长须老先生,想来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缘故。
在这儿,我很难想象到孔子当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在母亲拉扯下长大,十六七岁时没有了母亲。但他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有远大的理想,但他一生只做过三年左右的官。后来,孔子带着爱徒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终壮志难酬。到老年只好隐居家乡,埋头讲学和著述。惊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学者,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还记得一位贝尔奖获奖者曾在巴黎发表的一全宣言中预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见世人对于孔子思想的重视。
我们游览“三孔”的这一天,游客如潮,其中发现许多脖系黄绸缎的人神采奕奕迎来送往,走到大成殿,大幅横标“孔子世家谱续修颁谱典礼”,这才知,今天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相聚在此处,举行盛会。
据老百浅薄的知识,孔家后代传人中著名的有:战国末期的9世孙孔鲋曾为陈胜之师,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20世孙孔融为“建安七子”之一,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清代著名戏剧作家64世孙孔尚任的《桃花扇》流芳百世,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万贯家财,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77世孙孔德成是孔府最后一位掌门人,而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则是当代共产党干部的楷模。
孔子家谱续修
孔家续谱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孔府是曲阜的中心,在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后,这里也就改名为“圣府”了。孔府是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
树海读书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走进孔府,忽然看不到孔庙里的喧嚣了。孔庙作为人们纪念孔子的地方,到处都是帝王所刻所立的石碑,象征着孔家无上的光荣与荣耀。但是孔府,就静静地偎依在孔庙边上,若干年前,孔府的后人还在这里平凡简单地生活着,念书,结婚,成家,生子,立业。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孔家,才是真正能让人沉静下来的实实在在的孔家。
在孔府“诗礼堂”后,有一口“孔宅故井”,据传为孔子当年的吃水井,井深3米,井水既清且渫,历来被称作“圣水”。清乾隆皇帝祭祀孔时曾勺水拜师,在井西侧建“饮水拜师”的凉亭,内立“故宅井赞”碑1块,
树海读书阁,他8次来曲阜,此碑竟有他5次题字,可见其对“圣水”的崇拜了。
孔宅故井
千年桧柏遮碧天,曲阜欣喜迎诸贤。
孔宅故井留影照,且结来生一笑缘。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古柏参天,有的擎天捧日,有的龙干虬枝,而在孔府后花园就有一株近400年的“五柏抱槐”,说是五柏,实则一松,由于年代久远,或雷霹或电打,一松分成五瓣。这还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长出一槐,槐与松同根,五松抱槐不分彼此,但松槐秉性不移,长生的长生,落叶的落叶,互不滋扰。孔庆镕赞颂道:“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
孔子读书阁,合傲岱岩松。”
五柏抱槐
五柏抱槐自在春,何意熙熙庸俗人。
曲虬蔓桠盘深根,孔府花园圣人魂。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铭华读书阁。相传孔子的弟子,各以其故乡的树木种植于孔林之内,现有树木10万余株,其中200年以上古树名木9000多株。另有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4000余块,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碑林。
因而林内古木参天,茂林幽深,碑碣林立,石蚁成群,墓冢累累达10万余座,成为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
走过长长的道路,穿过孔林的林间羊肠小道,便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好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
树海读书阁。墓的四周是庄重的红墙。墓前有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每当历朝皇帝来参拜孔子,
华闻读书阁,总要来到这里,恭恭敬敬的顶礼膜拜。
孔林
古木参天茂林深,
孔子读书阁,碑碣林立十万坟。
后人接冢祭拜处,鲁城北泗至圣林。
由于下午还要到泉城济南去,所以,我们只在“三孔”匆匆的半天时间,坐在离开的客车上,回首曲阜很多古代鲁国保留完整的建筑,如门坊、鼓楼、城楼,质朴稳重,朴素沉静,忽然又有点喜欢起这座小城来……
遥望这座文化历史名城,我一直在思索,几千年前,这里就是这般光景吗?历史的痕迹改变了什么?又保留了什么?或许,时光荏苒,流水潺潺,改变的只是人心、只是世道。历史,苍凉却弥坚!
相关的主题文章:
1349元代南桥之介绍 2010年春节的断章 再难也要微笑 【印象安阳:邺水朱华】甲骨文背后的那些事 电波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