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民族和谐的阿拉木图
清晨,太阳跃出了东方遥远的地平线,朝霞染红了巍峨天山的冰峰雪岭,阿拉木图城中最著名的东正教大教堂&mdash,
华闻读书阁;—“耶稣升天”大教堂那高耸的洋葱头圆顶以及金色的十字架,也沐浴在霞光之中,熠熠闪光。教堂里传来了深沉、肃穆的钟声,在空中回荡。
傍晚,暮色苍茫,华灯初放,普希金大街上那座蓝色圆顶清真寺的穹顶下,仍有那么多穆斯林在虔诚地祈祷,显得那样庄严、神圣。
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的共和国,昔日的首都阿拉木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全国一千五
百余万人口中,据称包括哈萨克、乌兹别克、鞑靼等民族在内,信奉伊斯兰教的约有一千万人。该国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多信奉东正教;而日尔曼族、波兰族多信奉基督教;朝鲜族人则多信仰佛教……
漫步阿市街头,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中,不仅可以看见幢幢风格各异的欧式楼房别墅,蓦然间,你也许会发现耸立于其间的清真寺尖塔或者小教堂上的十字架(可惜我未发现佛教庙宇),使人感到该国宗教的多样共存与相互包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既有金发碧眼典型的欧洲人,又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东方人,其中不乏健美高挑、打扮入时、风姿绰约的各族美女,他们操着不同的民族语言,
孔子读书阁,也操着共同的族际语——俄语或官方语-哈萨克语,友好往来,
精彩读书阁,和谐相处。这无不令人感到,该国昔日长达七十余年的首都,今称“南都”的阿拉木图,是一座兼具欧洲风情与东方韵味的城市。
我客居的居民小区,仿佛一个联合国村,住着哈萨克人、土耳其人、俄罗斯人、韩国人、中国人,日尔曼人等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居民。他们的小孩成天一起玩耍、游戏、打球,再寻常不过。大家同在一片土地上,同处一片蓝天下,友好相处。
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和谐相处,不同宗教信仰并存的今天,也来之不易。
远在沙俄时代以及后来的苏联时期,哈国全境几乎都曾是流放地,犹如当年沙俄的西伯利亚一样,
孔子读书阁。民族平等仅仅是写在纸上的东西。据该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先生在其自传性著作《时代•命运•个人》一书中披露,二战期间,奉斯大林的命令,苏联政府将伏尔加河沿岸约80万日尔曼人;远东1.85万户(不少于10万人)朝鲜人;苏联西部10.2万波兰人;北高加索(东臣等)50,
树海读书阁.7万人;以及为数众多的乌克兰克里米亚鞑靼人,土耳其梅斯赫特人,希腊人和卡尔梅克人等民族,强行驱赶放逐到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这还不包括稍早的农业集体化期间,被没收了土地剥夺了生产手段流放哈国的25万各族农民。
在那些仓惶的日子,被放逐者只能带上少得可怜的衣物行李,
爱看读书阁,押上货运列车背井离乡,踏上苦难的历程。在驶往中亚的漫长的苦旅中,饥饿寒冷疾病夺去了成千上万流放者的生命。
幸存下来的流放者大多只能在荒凉的草原和山地从事农牧业和做苦工。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们又屡遭迫害,人数锐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政府对其历史上这种民族惩罚政策的错误作法,向受迫害民族表示了道歉,允许其中部分民族,如车臣、鞑靼等,返回故里。但日耳曼人仍不准迁回伏尔加河流域。即使返回原籍的民族,他们又遇上诸多新问题难以解决(如原有的土地被占了,房屋财产一无所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恩怨情仇,导致受迫害民族对前苏联的积怨久久难消。
苏联解体后,一九九一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宣告独立,新生的哈萨克斯坦掀开了历史的新的一页。
独立之初,哈国同其它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样,政治动荡,经济急剧下滑,人口外流加剧,族际关系也一度紧张。
在哈国总统、政府和各族民众的不懈努力下,该国力挽狂澜,终于摆脱了重重危机,经济迅速好转,政治稳定,各民族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与友好和谐,该国也成为中亚举足轻重的国家。平和安宁的“南都”阿拉木图,
金霏读书阁,正是哈萨克斯坦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缩影。
中国的友好邻邦,
树海读书阁,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犹如雪山雄鹰,正展翅翱翔于蓝天,前程无限美好!
(连载暂告结束)
付言:笔者在哈萨克斯坦探亲期间,走马观花,来去匆匆,写了一点笔记,难以深入,
难免肤浅不当,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树海读书阁。
重庆赵定华
2013-1-23
,
金霏读书阁,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http://120.25.84.39
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385]桃花娇美君心痴,可否为你绾青丝?[/url]
江枫散文诗《坦荡》二 农家小院_1 [url=http://120.25.84.39
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788]在梦里我家过年了[/url]
再论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