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021222324252627»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Choose the Best Camera Stabilizer for Video [copy link]

346#

大爷您坐
【编者按】:“大爷!到世界屋脊上闯荡了几个月回来,我的辈份竟有了大幅度地提升。我庆幸没有通知妻子去车站接我,如果她真的去了,一准也要接空,金霏读书阁,因为,即使我从她身边走过,她也会以为我是从哪个边远山区来北京寻亲访友的大爷!”,语言很幽默,却又透着无奈与辛酸,为了工作,为了祖国,这点痛算什么!,向作者致敬!

  一九七三年九月,树海读书阁,我们完成了全部野外调查工作,带着一大堆资料下山时,树海读书阁,北京还非常炎热,然而,青藏高原上仍可见到飞雪,所以,从屋脊上下来,我便一路脱衣,换装。到格尔木时,把皮大衣脱下来装进柳条箱中,到了西宁,又将皮大衣从箱中取出,把毛衣毛裤放进去,过了兰州秋衣秋裤都成了累赘,到达西安时,已是一身夏装了。
  
  在高原上工作、生活的那段时光,整天看到的就是我们这帮熟悉的面孔和白雪覆盖的山峦、没有人烟的无垠曠野,那时候几乎忘却了喧闹的城市生活。如今,坐在这人群熙攘,歌声嘹亮,正向着北京飞驰的火车上,心情便格外激动,在两天两夜的行程中,我几乎都在和乘友们谈天说地,不知道什么是疲倦:青海的阿姆料向我介绍着日月山脚下的土族人怎样唱着“花儿”寻找他们心爱的姑娘或情郎哥哥;我告诉甘肃的老哥,楚玛尔河沿的哈拉要比陇东黄土塬上的田鼠肥大得多;武威的老弟说他们三天不吃米拌面,心里就杠燋杠燋的;西安人则有滋有味地说着陕西那四大怪,大饼像锅盖、面条赛皮带、屋顶当场晒、吃饭蹲门外……,直到他们都说得累了,倒在自己的舖位上呼呼地大睡起来,我依然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眺望着那黑漆漆的旷野中飞快闪过的点点灯光,因为那些地平线上闪烁着的繁星已是将近一年都没有见到过的美妙景象了!
  
  列车驶过郑州,北京人越加多起来,听到那久未入耳的京腔京韵,竟感到从没有过的亲切,好像任何一位讲北京话的人都是自己的父母、叔伯、兄弟或姐妹,那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久别家乡的人原来对故土是这般的爱恋
  
  中午时分,列车终于停靠了北京站,我左手拎着柳条箱,右手挎着皮大衣,提着在高原上用圆钢自制的那根拐扙,随人群走出车站。由于我携带的东西又笨又多,所以等到最后一个才登上了3路无轨电车。我靠着门边的一根立柱站定,铭华读书阁,车子还没启动,对面的一位小伙子就冲着我这边说:
  
  “大爷,您坐这儿吧!”他站了起来
  我惊奇地环顾左右,树海读书阁,心想,华闻读书阁,为什么没有人响应?
  “大爷,您坐这儿吧!”小伙子又朝着我说
  “你是和我说话吗?”我说
  “是呀,精彩读书阁,您坐我这儿吧!&rdquo,树海读书阁;
  “噢!谢谢!你坐吧!我不累,孔子读书阁!”我说
  “别客气啦!大爷坐吧!”小伙子拉拉我的衣服
  &ldquo,金霏读书阁;谢谢!我真的不累,也不老,才三十岁出头!”我打趣地说
  
  “真的吗?我还以为您有五、六十岁了呢!”小伙子说完就坐在了椅子上,站在我身边的一位中年人对我说:
  “你可真不像三十刚出头的人,小伙子管您叫大爷有情可原,莫成您刚刚从劳改队出来?”
  “哈哈!你真会开玩笑,其实,我是刚刚从西藏回来!&rdquo,爱看读书阁;
  “哥们,别往心里去,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瞧您那一脸文章,又瘦又黑的,真像个老爷子”
  “是吗?我自己倒没觉得”我说
  
  小伙子又站起来,朝着我说:
  
  “您还是坐下吧,孔子读书阁!您的腿不好!”
  “你是看见我拀着这根拐棍?”我说
  “是呀!别客气了,快坐下吧!”
  “哈哈!这是我在高原上用的,那儿缺氧,走路吃力,才用它,把它带回来是为了作个记念!”
  
  “别管怎么说,您一准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又坐了几天火车,能不累吗?快坐下吧!”小伙子连拉带拖地把我按在了椅子上,这倒使我很难为情,因为在我刚刚踏上家乡的土地时,就受到了这位好客的北京小伙儿的热情关照。坐在那里心中却在暗想,几个月的高原生活倒底把我变成了什么样子?未老先衰?相老体衰?还是相老体不衰?带着一大堆疑问我回到了家中,推开四合院的大门,东屋的王婶儿正蹲在自来水池边洗菜,我轻声喊道:
  
  “王婶儿!”
  王婶儿回过头看着我,楞了好半天,才惊讶地大叫:
  
  “唉呀!还以为是谁家的老爷子走错了门儿呢!闹了半天是华子回来了!这冷不丁回来,怎么也不给家里打个招呼!”
  “啊!这回是直接从山上下来就回家了,要是写信,恐怕人到了家,信还在路上!”我说
  “快进屋吧!洗把脸,我给你沏点水,喘口气。瞧这一年多累成了什么样子!又黑又瘦!要是再过一年不回来,任人都不敢认你啦!”
  
  我刚刚打开门锁,王婶儿便从她屋里端过一盆热水让我洗脸,又沏好一壶花茶给我解渴,并对我说:
  
  “这两天二姑娘回来的晚,今天你们俩就和我们一块儿吃晚饭吧!”
  
  说罢,她提了竹筐就向菜市场走去。这当儿,我已梳理完毕,对着镜子看看自己倒底是个什么模样,哈哈!不看还算罢了,这一看,真的让人啼笑皆非。走前我那张还算白净的圆脸,如今变成了紫黑的三角形,颧骨突出,颌骨明显,额头仍然很宽,却多出了三四条水渠,眼角和两腮也是沟渠纵横,可笑的是,正常老人脸上的纹线都比皮肤暗些,而我呢,正好相反,凡是纹线则比皮肤更浅,那是因为强烈的紫外线并没有把凹陷的沟槽部分渲染得更重而已,镜中的那张面孔,活像一张刚刚冲洗出的摄影底片,当真连自己都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的形象。
  
  大爷!到世界屋脊上闯荡了几个月回来,我的辈份竟有了大幅度地提升。我庆幸没有通知妻子去车站接我,如果她真的去了,一准也要接空,因为,即使我从她身边走过,她也会以为我是从哪个边远山区来北京寻亲访友的大爷!
  
  我累了,这时,我真的感到累了,静静地躺在床上睡了,等待妻子回来时吃惊地尖叫吧!或许她也将误以为我是那家走错屋门的大爷睡在了她的床舖上!
责任编辑:田少宇】  
相关的主题文章:

  
   任重道远
  
   “最美海岸线”初次呈现
  
   王逸竹)
  
   中秋无月
  
   【我在三亚,你在哪儿?】三亚,你好!(之一)
347#

笛声悠悠
  那年秋天,天很蓝,很暖和,而松的心里却很冷,很阴晦。
  松上五年级了。校长说,让他顺班跑毕业算了,早走早省心。班主任说,再努力也榨不出四两油。说这话时,松正坐在班里做作业,他没觉察到校长和班主任冷冷的鄙夷的目光。
  月底,树海读书阁,松辍学了。
  松是在班主任磕折他那只笛子的瞬间决定辍学的。那天下午课外活动,松四下瞅瞅,没见班主任,就从抽斗中取出笛子,放倒凳子,缩在桌下,轻轻地吹,手指按着笛孔时起时伏。班里静静的,松兴致很高,如痴如醉,渐渐地,孔子读书阁,忘了身在教室,金霏读书阁,忘了班主任的规定,笛声飘出来。班主任从教室后窗外径直走到松跟前,问松要笛子,孔子读书阁,松不给。班主任又要,松仍不给。班主任恼了,树海读书阁,把松拉到过道,从松手中夺过笛子在桌沿儿用力磕,笛子折了,松哭了。
  松的父亲爱吹笛,这只竹笛伴了他20多年。父亲临死时把笛子给了他。父亲给他笛时,两眼看着他,有气无力地说:“好儿子,记--记住,艺——艺——艺多——多——不——不&mdash,精彩读书阁;—不压……”父亲的话就在这里停住了,松似懂非懂地牢记着父亲的目光和话语。
  班主任走了,松开始收拾书本,泪水落在手上、书本上,滴滴如铅。
  松每天赶着自家与邻家的牛上山放,金霏读书阁,成了牧童,华闻读书阁。牛默默地吃草,松默默地砍柴,砍够捆后,铭华读书阁,就坐在青石板上吹笛。笛声断断续续的,荡在山间,树海读书阁
  傍晚,细雨蒙蒙。松扛起柴捆要回,不远处传来了笛声,那笛声婉转、悠扬,袅袅地,爱看读书阁,似细风,缭绕着,浮动着。松怔了怔,树海读书阁,放下柴捆,循声走去。
  松怯怯地站着。吹笛的姑娘看着他,笑盈盈地。松觉得那笑如笛声一样美。他心潮起伏,嘴张张,想说,没说。
  姑娘说,想学吹笛?
  松说,想,做梦都想。
  姑娘说,你们班主任调走了,我是刚分来的教师,教你们班语文,还担任班主任。你明天上午去上学吧!
  我--我学习太--太差。松低着头,脸涨得通红,说话吞吞吐吐。
  你聪明,稍微加点劲,学习就提高了。就像吹笛,只要有兴趣,持之以恒地吹,就能吹好。老师鼓励松。
  松乐了,抬起头,看着老师笑。老师把笛子给他,让他吹。松用力吹《东方红》。老师走过来,双手摸着松的头,看着对面的青山笑。
  老师的笑温柔、芳醇。自松返校后,老师对松从不吝啬这温柔芳醇的笑,这笑似春风,如杏雨,沐着松学吹笛、发奋学习,浴着松读中学、读大学。
  松出息了,老师却英年早逝。就在松大学毕业的前一天傍晚,老师在送学生回来的山路上,心脏病突发了。
  那个暑假,松的心一直如针扎,如刀绞。他闭门不出,噙着泪,想想,画画,画画,想想。秋季开学前,他画好了《秋山笛韵》。画面上,一个小孩在欢笛,一个姑娘站在他背后,双手抚摸着他的头,望着对面的青山,盈盈地笑着,身边的四只黄牛抬着头看着他们。
  松拒绝留城,回到了村小,他把《秋山笛韵》装上镜框,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第一堂课上,松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秋山笛韵》的故事,班里很静,松双眼潮湿,同学们泪眼汪汪。
  松工作很卖力,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同时,在全校组织了书法、绘画、体育、小制作、写作、吹笛六个兴趣小组,把第二课堂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学吹笛的同学特别多,他们课外活动吹,上学、放学路上吹,节假日在山坡上吹。稚嫩悠扬的笛声响遍山村。
  学生们说,学校是乐园,上学真美!
  村民们说,娃子们吹的笛恁好听!
  转眼又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山山岭岭,沟沟坎坎,都布满了杜鹃花,风吹过,如件件飘拂的花衣,看着很美!就在这个季节的一天早晨,十几个孩子背着书包,搬着凳子,拿着杜鹃花,来找松,要在村小上学,他们有的去年辍了学,有的自小在外乡的亲戚家上学,有的多跑了几里路在外村村小上学。松微笑着,默默地接过他们采撷的花,每接一束花,都把孩子的头摸摸,再摸摸。孩子们羞赧地低下头,笑着,稚嫩的脸蛋如刚刚绽开的粉红色的杜鹃花。
相关的主题文章:

  
   “毫无人性”要用良知的尖刀解剖丑陋(一)
  
   枕着你的微笑入眠
  
   围屋的记忆
  
   XXXXX年13月32日星期八25时61分
  
   《红楼梦》阅读笔记(之六)
348#

望月咏叹
  秦时明月汉时风
  
  唐宋云彩今仍是
  
  明清月影照今朝
  
  今宵缘何月半缺
  
  寂寞嫦娥空垂泪
  
  顾影自怜渐削廋
  
  千年桂花无对酌
  
  神十赴约腾翔云
  
  带到中秋团圆日
  
  一轮明月耀九州
相关的主题文章:

  
   夏夜【夏凉文学杯】
  
   凉秋中品读冷的味道
  
   七绝.莲荷柔晕
  
   The solitary reaper
  
   【春绿,在蔓延】
349#
350#

临沂行(二十一)再见了临沂
临沂行(二十一)再见了临沂
  下午,广秀对我说:“你们明天就要回去了,我今天回家一趟,明早我和爸爸来给你们送行。”
  李春燕导演说:”今天下午我还有些事情要去办,可能不回来,明天你们就不要来了,一大早我们就会走的。”
  下午,我在整理着这次临沂之行的记录,刘导演也会朋友去了,广秀和他的父亲提着两大包煎饼来到了会馆。
  广秀父亲把薄煎饼放在桌子上说:“你们来临沂,我们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们,这是两包煎饼,也是我们这里的特产,过去我们家里就是打煎饼的,自从广秀生病之后,就停了,今天特意买了两包送给你们,略表一下我们的心意,树海读书阁。”
  我推辞,广秀说:“如果我们还打煎饼,我父亲会亲手给你们多打上一些,请你不要推辞,铭华读书阁。”
  我笑着说:&ldquo,孔子读书阁;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大叔,看到光秀恢复的这么好,比什么礼物都好。&ldquo,金霏读书阁;
  广秀父亲听了说:“是啊,这是大家期盼的,我也很高兴,华闻读书阁,捡了这个闺女,你们放心吧,我的闺女我有数,精彩读书阁,她是不会辜负大家期望的,金霏读书阁,再过一段时间,她就要到工作岗位上去了,看病的这些日子里,她都闷出尾巴来了。”
  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把他们送到院子里面,广秀拿出照相机说:“初老师,你来这么多日子,咱们还没照张相呢,今天,咱们合个影,留作纪念吧。”
  我说:“好呀,这次来的匆忙,我连照相机都没有带。”
  我们站在临沂会馆门前,照了一张合影相片,孔子读书阁。广秀又给我照了几张,她把照相机递给我说:&ldquo,树海读书阁;请你也给我拍一张照片,树海读书阁。”
  我接过张相机,广秀坐在会馆的石櫈上,树海读书阁,歪着头,举着手,爱看读书阁,真想一只活泼的小花猫,我连忙按下了快门,把照相机递给广秀说:“看到你这个样子,天天真像一直快乐的小鸟。”
  广秀笑着说:“我就是这样,在烟台,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同事,他们都说我是活宝。”
  我笑着说:“人活着,就应该像你这样快快乐乐,潇潇洒洒,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我一直把他们父女送到大门外。我一再对他们父女说:“明天早上我们就回北京了,你们不要来送了。”
  第二天,我把我们的行李整理好,八点,导演回来了,导演开着车,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拿出手机,给张广秀发送了一条短信:“我们走了,再见!”
  张广秀立即回复了一条短信:“没想到你们刚走,早知道我们一定会去送你的。”
  我又发送过去:“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等我写完了,你是第一个读者,一定!”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前行驶,透过车上的玻璃,我看到那连绵起伏的沂蒙山脉,心里默默的祈祷:“再见了,英雄的沂蒙山!再见了,张广秀同志!”
  
  后记:在汽车上,导演告诉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张广秀的故事写出来,不少于35万字。
  回到家,我日夜加班,不到一个月,终于写完了,我连忙发送的到张广秀的邮箱里面。
  过了一段时间,张广秀又给我发送过来,提出了她的修改意见,并在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红色的字标了出来。我又重新修改了一遍,发送到导演的邮箱里面,这时,我才如释重负,深深地输了一口气。
相关的主题文章:

  
   守望_11
  
   踏着冰雪去劝学
  
   夜语心歌(外一篇)
  
   公路上的沥青与砂
  
   何须相逢
351#

我是一片云
  我为什么不是一缕风,孔子读书阁?
  一缕没有牵绊的风,树海读书阁?
  春里来了,夏里去了,金霏读书阁,
  晨曦里睡,树海读书阁,暮霭里舞,爱看读书阁,
  甚至温柔,精彩读书阁,甚至狂飚。
  而我是一片云,
  一片悬在空中的云,铭华读书阁
  
  我呆在天的怀抱,华闻读书阁
  雨露洒向花木,金霏读书阁
  我守望大地,
  精灵翘首月日星辉,孔子读书阁
  我的位置决定了我没有根基,
  太空高处不胜寒,树海读书阁
  人间只艳羡雾霭
  于是,树海读书阁
  我只能是一片云,
  一片悬在空中的云。
  
  宇宙孕育了我,
  水做了我的身子,
  多情做了我的魂灵。
  我用爱送去阴凉,
  让相思的泪水浇灌稻麦,
  可是我只能孤独地守望。
  
  我不想是那片守望的云,
  我想是炽热的太阳,
  一颗不够,
  向后弈要回那九颗滚热的火球,
  燃烧爱人冰冷的胸膛;
  我想是一座愚公也言败的大山,
  植根于爱人心田;
  我想是一缕飚风,
  把万物卷在我的心中。
  而我是一片云!
  
  而我为什么不能是一片云?
  一片傲慢的云,
  尊严与日月同辉!
相关的主题文章:

  
   人生如梦亦如佛
  
   一路有你_4
  
   2015年第一天是个晴朗天
  
   睥睨人王
  
   遇见(三)
352#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座湖百年之后有一座岛
  
   一叶知秋
  
   风景这边独好_3
  
   爱手印
  
   一剪梅·春梦
353#

生活在这个城市
【导读】夜空中,繁星点点,没有任何云彩的修饰,街道上偶尔走过三三两两的人群,或是去聚会或是刚下班,爱看读书阁,偶尔几辆车使过,慢慢地,汽笛声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清晨阳光明媚,透过薄薄的雾霭温柔地照射在这人行道上,此时,车辆已经慢慢地增多了,华闻读书阁,街道上几个大妈已经买菜归来了,早餐店,金霏读书阁,面包店都排起队伍了。和平日一样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开始于汽车的汽笛声中,开始于大妈的菜篮子中,树海读书阁,开始于排队买早餐时,树海读书阁,公交车已经开始拥挤,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已经开始排队;喇叭声已经开始催的急促;学生,职工,孔子读书阁,白领等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同一时间聚集到了这个十字路口,然后往各自的方向而去......
  午后天空突然骤变,树海读书阁,一团乌云席卷而来,直压这城市的顶端。似乎拉近了高楼与天空的距离,树海读书阁,街道上明显步伐加快了,不过也有不慌不忙走着的,猜想估计他们都有准备着,金霏读书阁,又或者他们喜欢在这个季节被雨沐浴吧,铭华读书阁,不久天空就对这座城市来了个清洗,这场雨来的是如此畅快,让整个低沉的城市瞬间活跃了起来,孔子读书阁,就像一首曲被填上了美妙的词,精彩读书阁,瞬间有了节奏。路上车辆驶过溅起一层水花,人行道上或远或近多了几把花伞,伴随着几片被雨打下的落叶紧贴着地面!
  雨很快就过去了,不一会天边出现了一道有点模糊的彩虹,透着朦胧美,此时整个城市都透着冰凉,一场雨把城市的余温都洗涤了,留下的给人一种身心舒畅。此时,阳光又开始积累温度了。
  傍晚时分,车辆依旧川流着,伴随着蝉声城市进入了黄昏,垃圾桶边上,环卫工人正清理着一天积累下的垃圾,街道两旁,很多店铺都打烊了,一些人赶着匆匆下班,一些人赶着去幼儿园接孩子,公园里人渐渐多了,工作了一天,打算在这里好好轻松下,趁着夏日微微凉风来高歌一曲。此时是一天中最放松的一刻,你可以不思考,让思想空着!
  夜空中,繁星点点,没有任何云彩的修饰,街道上偶尔走过三三两两的人群,或是去聚会或是刚下班,偶尔几辆车使过,慢慢地,汽笛声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街道两旁,霓虹灯不停闪烁着,诠释着这个属于城市的夜空,显然,此时的道路压力是小的,就连红绿灯也成了摆设。夜宵店也快到了打烊的时间,整个城市的灯光越来越少了,街道了人也少了,车也少了,此时安静地可以听到风的声音。
  最终这一天结束在人们的梦乡里!
  那么自然,那么简单
  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暂且先享受着茫茫夜色吧,
  如此自然,如此安静;
相关的主题文章:

  
   梵净山游记_1
  
   偶尔
  
   雨伞美丽了风景
  
   [原创]历史的记忆(南下十二)
  
   等你回到我的身边_1
354#

守望
  那天早晨我们起得很早,华闻读书阁,出发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借着车灯,模模糊糊地可以看见昨天下午暴风雨留下的痕迹,爱看读书阁,路上到处都是被风吹断的树枝,我们的车轮缓缓的从上面轧过去,这寂静的山路便有了细碎的声音。他专心的开车,我静静的坐着,都没有说话,但是心里都牵挂着被我们独自留在家里的,还在熟睡中的女儿,孔子读书阁,担心着她会不会突然醒来,金霏读书阁,会不会害怕。
  天虽然还没有亮,但是早起赶路的人却不少,他们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从我们的身边飞驰而过,铭华读书阁,我看不见他们的面容,却能感觉到他们耳畔呼呼的风声,因为这样的日子我们也曾经历过,风里来雨里去,真的很不容易,默默地在心里为他们道一声珍重,树海读书阁,惟愿勤劳的他们早日致富,不要再如此的奔波劳碌。
  天渐渐地亮了,精彩读书阁,雾却依然很大,到处灰蒙蒙的,几乎看不见远处的路,我们慢慢地行着,我努力寻找着马鞍山上那个夜夜守望在庄稼地边的老人。车开到路口,树海读书阁,他终于忍不住了:“走,我们去看看那个老人有事没有。”我们停了车,顺着那条泥巴路一直走进去,那几棵一直开得很茂盛的杜鹃早已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花瓣洒落在路边的灌木丛上。
  想想那个夜晚,我们骑着摩托车从萨满河边回来时候,这里还是月光朦胧,花香缕缕。那只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小兔子,树海读书阁,像是马鞍山的精灵,它在我们的车灯里慌慌张张的前行,我们突然童心大发,想要玩玩小时候撵兔子的游戏,我们不远不近的跟着它,不愿意让它逃离我们的视线,它就这样在我们的前面一跳一跳的走了好远,孔子读书阁,女儿终于不忍心再撵它,怕它走远了找不到妈妈。我们停了摩托车,熄了车灯,让小兔子闪亮着眼睛钻进路边的丛林,树海读书阁,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中。
  我们的摩托车在花香和月光里缓缓前行,许久没有骑摩托车了,女儿很兴奋,在黑夜里还唱着她喜欢的歌。歌声引来了守夜的老人,他站在简易的棚子前乐呵呵的笑着,热情地邀我们下来坐坐再走,他引我们走进搭在路边的简易棚子,搬了两个石块让我们坐下和他一起烤火,他的狗就趴在他的旁边,竖着耳朵,金霏读书阁,一脸警惕地盯着前方,他用木棍扒拉着火堆,将火烧得更旺一点,然后将嘴里的烟锅凑过去点燃,慢慢地抽着,火光映照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吧嗒吧嗒”的声音在这静夜里犹如维也纳的音乐,和谐而又优美。他说这里有一只很大的野猪,是从萨满河边跑上来的,好几年了,一直没有人能够抓住它,这畜生天天晚上都要来祸害庄稼,一晚上要糟蹋五六十株玉米,他要在这里一直守到玉米成熟的时候。女儿掰着指头算了算日子,吐吐舌头,悄悄地告诉爸爸:“天哪,他要在这里守两个多月!”女儿定定地看着老人,一脸的怜惜,她伸出手好奇地摸摸他挂在腰间的旱烟袋:“爷爷,野猪来了你不怕吗?”老人呵呵的笑着说:“不怕,野猪怕火,你不打它,它是不会轻易伤人的。”女儿依然担心那只可爱的小兔子能否找到妈妈,老人说不怕,这山上的野物都有灵性,那小兔子是从芹菜塘来的,它找得到回去的路。
  夜深了,我们骑上摩托车要走了,老人指着前面说:“那里叫阎王蹁,你们从那里过很危险,要小心。”女儿裹在爸爸的外套里对老人挥着手说:“爷爷,明天晚上我们又来陪你。”回头谢过老人,再看一眼火光中那浑浊的眼神,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
  天终于亮了,那一地的狼籍,让人不忍目睹,老人的窝棚早已被风刮走了,玉米倒了一地,我们没有看见老人的身影,也无从知晓他目睹如此惨状的心境。
  我们开着车在暴风雨洗礼过的公路上慢慢的行着,心情已不再那么平静,火光中老人那满含希望的眼神和这一夜的惨烈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我又想起了他拿着旱烟锅的身影,他像极了我的父辈,大山是他们共同的家,他们用一生的辛劳守护着庄稼,守护着山的子孙。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根石钟乳的心思
  
   想你一生,爱你一世
  
   在灯火深处
  
   对不起,我累了
  
   七月雨 点滴悟
355#

对于内向的小朋友,铭华读书阁
今天是三下乡正式上课的第一天,金霏读书阁,上班会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挺听话的,树海读书阁,下午最后一节课由于设备问题,孔子读书阁,源于孩子们的呼声,金霏读书阁,临时把视频课改成了绘画课,爱看读书阁,让小朋友们自由发挥,精彩读书阁,她们都很喜欢画画,树海读书阁,我在想,华闻读书阁,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娱乐项目不多,树海读书阁,所以都很喜欢画画,孔子读书阁,其中有一些小朋友很有表现欲,树海读书阁,敢于去发言,去表达自己,勇敢上台去画,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内向的小孩子,只是默默的在一旁画,但是其实又画得很好。所以我跑去找安安静静的那些小朋友聊天,问他们画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灵感等等,他们一般只是点头摇头,但愿这是因为第一天大家不熟悉吧~我会尽量打开他们的心门,多关心他们。其中有个叫晟隆的小男生,跟他聊天的时候喜欢说差不多吧,差不多,嗯,差不多……总感觉应该是他们长期的语言环境或者在家的内向形成的,对于这样的小朋友我们应该多与之交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相关的主题文章:

  
   百年孤独
  
   追逐着你幸福方向
  
   天生贱命
  
   -------相见太晚------
  
   ●我的创作体会和(学习清江岚人编辑专题点评)收获感言-
356#

三下乡第六天心得,孔子读书阁
俗话说得好:“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铭华读书阁,转眼就到了支教的第六天,爱看读书阁,“绿耀华夏”实践队的支教课程如火如荼地进行,金霏读书阁,老师和学生正在加紧排练,精彩读书阁,精心准备着汇演节目,金霏读书阁,力求在汇演中做到最好,树海读书阁。 谁说孩子之间没有攀比心呢,孔子读书阁?在排练诗歌朗诵、军体拳演练、大合唱、鬼步舞、手语、古典舞等节目时,树海读书阁,学生不也在互相攀比,树海读书阁,看看谁唱的好,树海读书阁,谁表演的棒,想要获得老师的表扬,在老师面前留下好印象。多么单纯善良的孩子啊!在课堂上,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清脆欢快的笑声,让人看到,听到都情不自禁露出微笑。 想想七天后便是下乡的最后一天,一想到离开这些孩子,心中突然涌出许多不舍,一股难以叙说的情怀在心中久久徘徊不散。 我想,我现在体会到了每个老师的共同心愿,希望自己的学生都平安快乐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也不例外! 撰文/曾宪强 陈钧钰 陈世坚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绿耀华夏”社会实践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丈八路夜送佳人
  
   《缘》
  
   【诗一首】为谁歌唱
  
   助人者自助--我的线上教学
  
   读山_2
357#

浅谈魏晋风度与文章及酒
     因限于本人的浅陋,虽尝试浅谈魏晋风度,但多有疏漏,挂一漏万,实不足与人道--导言.微尘陌上(一)  近日重读鲁迅先生于1927年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讲稿(后编入先生的《而已集》),有些感触。  一直崇尚先生文章风骨与才情,确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化上的一棵大梁,正如刘半农先生所说的,先生为文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我想,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先生的风骨和才情的了,或许吧。  先生基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选取了中国的一小段历史中社会变迁中的人和文来讲一个社会的风度,娓娓道来,见地深厚,于今的我们这一代文人或许也有一些正面的启示吧。  汉末魏初,黄巾和董卓大乱之后,社会是需要大治的,这时曹操出来了。真实的曹操,起码不是《演义》里的那个花面奸臣,而大多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英雄,正如陈寿在《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太祖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我想这是中肯的,而先生对曹操的看法,我也极是认同的。  那段乱世,曹操是主张“尚刑名”的,也就是以法治天下的。他曾经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句话在当时是确实的。同时,他这人因为出身与个性的缘故,比较随性一些,不喜欢汉末的那些假扮的清流雅士,所以,他又讲“尚通脱”。正是因了曹操的统治力及其文学上的高深造诣,遂影响到文章方面,铭华读书阁,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比如“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蒿里行》;同时,就是通脱,要灵动,随心,不要有拘束,要说出心里的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rdquo,华闻读书阁;的《短歌行》等,都是极好的代表。而随之的文人是得益不少的,在当时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的。文人的思想一旦通脱,固执和偏见就会没有市场,异端和外来思想就能充分容纳的了,而汉武刘彻的“独尊儒术”的流毒也就在此给杀了杀。  他有两个儿子也很厉害,曹丕和曹植。曹丕的文章是很不错的,讲究华丽大气,他的《典论.论文》很多涉及到“文以气为主”的概念,而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对其有“文以气为主,骨髓峻,风力遒”的评价,极是称道。曹丕是不喜以文训勉的,他的文学思想可说是“文学的自觉”的精神的,开了一个时代的先河,所以,他的诗赋骨气清峻,于华丽之外,也见大气。而其弟曹植在文学修养上是秉承了其父兄的一些文学上的理念的,一首《七步诗》语气清峻,直白通透,于质朴之间见真情;他因为政治上的不得意,一篇《洛神赋》,借文咏志,树海读书阁,于华丽大气之外,更见灵秀与飘逸,成为千古绝唱。  汉末之际的诸葛亮,其《出师表》实为一道念给阿斗皇帝听的谏疏,其中文句直白易懂,金霏读书阁,洋洋洒洒,就似写给子侄的劝勉的书信,情意殷切。  那个世道比较乱,也不像现在有电脑、微信什么的,也没什么娱乐,爱看读书阁,所以有些文字弄出来后,是需要传唱的,就当是娱乐吧,这就需要诗赋文章浅白易懂,便于下里巴人或粗通文字的下层人记诵,树海读书阁。  总起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精神,可以中肯的综评为清峻,通脱,华丽,树海读书阁,大气,浅白,以气为主,风骨显明。  (二)  曹氏父子以下,就是以孔融为首的建安七子了。  孔融是以让梨而出名的,至于他们的诗文,或许是战乱的缘故,极少流传的。成语“三人成虎”就来自他的《临终诗》“三人成市虎”的句子,意思也是颇为浅白的,即便距离我们一千六百年了,一看起来也是可以懂那意思的。  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当是王璨的了,与曹植并称&quot,精彩读书阁;曹王"。梁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王粲赋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为骚体。最为人传诵的是作于客居荆州时期的《登楼赋》。它摒弃了汉赋铺张扬厉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世道,怀念故乡,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是有重要地位的。“忧患出诗人”,王粲在忧患的乱世中饱经颠沛,且亲眼目睹民不聊生,国破家亡,孔子读书阁。在深深的悲痛中写下了代表作《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读来,让人悲怆苍凉,“回首望长安”,正是当时国家的劫难,也是当时民生最大的灾难。这是汉末社会的实录,也是慷慨悲壮,志深笔长的建安风骨的最佳表现。  在建安七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应该出场的,那就是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史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董卓之乱中被掳入胡,嫁与南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重嫁董祀。  今存诗三首,以五言《悲愤诗》最可信,成就也最高。全诗用流畅的笔调叙述自己一生的悲惨经历,先回忆关中大乱与自己被掳入胡的经过,次写胡地生活和亲身骨肉分离时的惨景,最后写回乡后的见闻。叙事抒情交相融合,写景触目惊心,孔子读书阁,写情深切细致,如“别儿”一场:--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位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以女性的笔触去细腻再现悲伤的情境,展现了乱世中不幸的命运和苦难。全篇以“汉季失权柄”起,徐徐展开十余年的苦难经历,细致深刻。“别儿”一场中心理描写的入微真切,有着直抵人心的冲击力。  通读他们留存不多的诗赋,不外是悲凉与慷慨了,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系。毕竟生逢乱世,谁家没有个三灾两难的呢,是故,造成了建安文章多以天下为念,于个人的生死倒是轻视的了。  我想,那时代的文人,多是以哀民生之多艰的,由此,而表现在诗文里,便自然是悲壮,苍凉,慷慨,激昂,以救民于水火作为己任的了,树海读书阁。  故此,汉魏诗赋文章慢慢壮大起来,是时代使然。  (三)  曹操是要禁酒的,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  其实曹操也是喝酒的。他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何尝不是真性情!  但酒这东西,的确是好东西。  到明帝时,虽三国鼎立的格局没怎么变,但北方已是初定,靠近北边边境的那几个爱捣蛋的少数民族,也给曹操父子整得没有脾气了,这时,酒就该派上用场了。那时出来一种药,金霏读书阁,叫“五石散”的,是一个名士叫何晏的弄出来的,对后世的影响极坏,还真应了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五石散吃了后,人很精神,就像现在的白粉仔似的,吃了后红光满面的,全身发烫,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就是木质的人字拖,日本人拿去后,就说是他们的了,现在日本人标配的和服打扮其实就是那时的吴服再加上魏晋人士的木质人字拖。  所以现在我们看王羲之们的画象和那时的叙事性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轻裘缓带的,以为是高逸的表现,很飘逸的了,委实是吃了药的缘故的。  那时,战事相对较少,魏时社会稍微有了点清明的景象,文人的心境相对要安逸些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在这里倒是比较恰当的。文章上随之也起了个重大的变化。  何晏的名声很大,位置也很高,他喜欢研究《老子》和《易经》。他喜欢空谈,就是喜欢谈名理;他也喜欢吃药,也就是吃五石散。吃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这时就需要一样必备的东西来打救,就是酒。  吃散发源于何晏,和他同道的,有王弼和夏侯玄两个人,与晏同为服药的祖师。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着走。他们三个人多是会做文章,除了夏侯玄的作品流传不多外,王何二人的文章现在尚能看到几篇。他们都是生于正始的,所以又称为“正始名士”。 追随他们这种习惯的末流,是只会吃药,或假装吃药,而不会做文章而流为清谈,也就是现在所谓高调做人,低调做事,拿着俸禄不做事那种。“正始名士”的声名,于我来说,是不足取的。  魏末晋初,朝堂纷乱之际,政治上是很高压的。司马懿父子用政变手段诛杀曹氏一族,终是代魏立晋。同时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如何晏、夏侯玄、嵇康等均被诛杀,“天下名士,少有全者”。魏晋之交的文士,生活在如此黑暗混乱的时代里,转向玄学寻求精神的慰藉,于是在生活上,他们用放达任性的行为来对抗礼法的拘束,在文学上,他们将哲理思考带入了诗歌的领域。这一时期的文学称正始文学。  “正始名士”之外,还有一个由社会中下阶层组成的小团体,叫做“竹林名士”,又称“竹林七贤”,即指山涛、向秀、阮籍、阮咸、嵇康、刘伶和王戎。七人中,人格魅力最突出,文学成就最大的,当是嵇康和阮籍。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不过里面,嵇康也兼服药,而阮籍则是专喝酒的代表。他们多是对旧礼教不以为意的。  现在有个典故叫青眼有加,就是说的阮籍年轻时的事情。  阮籍,字嗣宗,史载他“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在魏晋政权腐败,政治险恶的时代里,阮籍对现实失望、不满,却只能在酒里买醉,委曲求全,及至晚年“口不臧否人物”,为了避开司马昭结儿女亲家的要求,他饮酒醉达两月之久。他是个突破礼法约束的人物, “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働哭而返。”对人说:“礼岂为我辈设!”因此被当时的礼法之士斥为“败俗之人”。他的诗《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代表当时五言诗发展的最高成就。有真实的苦闷,表达时又有所顾忌,于是这些诗篇就有着如钟嵘所称的“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特点。其中反复抒写的,是他内心的焦虑与痛苦,如: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也有写得慷慨悲壮来抒发自己意志的,如: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由于在现实中的毫无出路,他转而追求隐逸,逃避世事,如: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  也有写史事来讽喻曹魏集团荒淫腐败的,如: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在这些咏怀诗中,有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艺术上具有“遥深”、“深于寄托”的风格。在惨烈的人生中,他将内心的悲苦,幻灭的梦想,绝望的悲哀一发为“反复零乱,兴寄无端”的诗歌,被后人认为是“神至之笔”。  嵇康,字叔夜,他也崇尚老庄,性格高傲,不拘礼法。他的诗歌,以四言之作成就最高。嵇康诗歌中多运用别开生面的意象,“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妙在象外的佳句,诗中又多清峻高迈之语。阮、嵇均长于作诗,但正如刘勰所言,“嵇志清峻,阮旨遥深”,这是他们诗风最大的不同。  总体上说嵇康诗歌成就不如阮籍,文章却有过之。他的《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一系列说理文中,都能打破传统的观念而自树义理,高标玄致,表现着“长于辩难,文如剥茧”。  魏晋文章中,书信的写作是技压诸体的。嵇康的书信体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便是此中的翘楚之作。信中以“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拒绝山涛,文字亦庄亦谐;“非汤武而薄周孔”。 整篇书信,展现的是一个嶙峋的个性,强度的思想力,善恶分明,人格清峻而词采庄丽,行为疏放而又与世不谐。司马懿因这篇文章,就将嵇康杀了。  竹林名士因对朝堂腐败无能,社会混乱,空有报国心,却无能为力之下,只能在酒里竹林去归隐。魏晋文人这样的情形,宽袍大袖,大家饮酒,想来,也是一个时代无可奈何的产物。  及至后来的陶渊明,虽表面上看起来是真的出世了,但其一样有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浩气,即使终究还是归去了田园,即使穷得非常,家常无米,却毫不为意,君子固穷,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些真正的清谈名士,本质上是更为务实的。由此,魏晋风度的极致,是陶渊明理想中的世界--桃花源。文人是社会上最孱弱,而信仰最为虔诚的一群,即使时势逼迫他们以酒买醉放浪形骸,但他们骨子里是匹夫不敢忘忧国的,陶渊明最终的“归去来兮”,最后还是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热情,把一份人文的情结留给了桃花源。这种高洁的恬淡情怀,我想,当下的我们是学不来的。  魏晋风度总得说起来,其实是一种理想时代人格,通透,华丽,大气,悲壮,浪漫,诗与赋巩固其志气,药与酒冶炼其性情,而时势使然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但是,流淌在文人性格里的不屈,正是中国几千年来纯品格的继续,百世以来,高谈有之,而不屈的骨子就从没有断过。谁敢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魏晋的风度,永远成了一个民族在一个历史低落期,不屈的高洁风度。  文/微尘陌上,Q895144520,顺德容里,2015-12-21夜
相关的主题文章:

  
   习惯接受道歉的民族
  
   5月畅想曲
  
   三生石上叹青春,年华几世坠红尘
  
   《蝶恋花》十四首
  
   2020年,最后的一天
358#

送公粮
送公粮

割稻抢脱粒,
晒谷忙送粮。
担挑排长龙,
粮库人熙攘。

倚门望远方。,
送粮人未还。
挑灯补衣衫,
备酒等夫归。
相关的主题文章:

  
   泊息灵魂的疲惫
  
   一只刺猬,没了刺
  
   8月,好自为之
  
   上坟
  
   咏春_3
359#

女人当自强
  春天,二楼买了新楼,将房子租出去了。新房客一家四口,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据说男主人是个交警,收入颇丰,树海读书阁。女的好像没什么工作,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小姑娘,树海读书阁,上五年级,精彩读书阁,小的是个男孩上幼儿园。他们一搬到这里来,立刻引起了小区里闲人的注意,树海读书阁。令人眼热的是他们的财富,华闻读书阁。好烟名酒高档生活用品塞满了三十多平米的副房。看看人家,就是有钱的主,孔子读书阁。常言说:不看吃的看穿的。光看眼前的东西,就知道人家的“黄金”有多少了。有人疑惑,既然这么富有,干嘛还租房住?知情人答:人家的平房正拆迁,金霏读书阁。据说能赔两套楼呢。啧啧,这真是饽饽往那肉汤里滚,芝麻开花节节高。看人家的日子过得……
  
  女房客三十五六岁的年纪。瘦瘦的,带着一副无片眼镜,一身浅灰色的套裙,见了人基本不打招呼。她给人的感觉是:高傲、冷漠,树海读书阁。每次我上下班,金霏读书阁,就发现女的除了接送小的孩子上幼儿园就没别的事干。看人家吃的穿的都比这忙忙碌碌的上班之人强多了,穿金戴银,时髦裹身。我就感叹,看人家活的,多滋润!哪像自己里里外外一把手,省吃减用度春秋。一次偶然的发现,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不再羡慕人家的悠闲自在。
  
  星期天我和弟弟相约回老家看娘去。不到八点,我将捎带的礼物拿到楼下,等待弟弟的车来。下到二楼,就见二楼的平台上那男的站在自家门口,脚下放有一堆好吃的东西。那女的上楼来笑嘻嘻地说:“傻样,不带钥匙进不了家门了吧,孔子读书阁?”不料那男的劈头盖脑的骂起来:“操你妈的,你干什么吃的,出门不带钥匙,爱看读书阁?就是欠揍&hellip,铭华读书阁;…”还有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我说不出口。女的站下一声不吭,任凭男的骂。出于职业习惯,这男人的不文明行为实在让人看不下去。我就想半开玩笑地批评他几句。想想和他们不熟,人家未必会领这份情,就把想说的活咽了回去。我下了楼,在楼下等车。一会,他们两口子也下了楼,那男的还是不不依不饶地骂。
  
  那女人被骂得低垂着头,眼泪包着眼珠,在众人面前没有流出来。她借了一辆自行车,到亲戚那里讨钥匙去了。男人望着女人的背影,还是横眉竖眼的谩骂着。
  
  我心里就替女的鸣不平:两个人都忘了带钥匙,都有责任,你凭什么骂别人?看他那高高在上有恃无恐的样子,不就是依仗自己能挣几块钱吗?他拿准了这女人离了他不行,所以才这么毫无顾忌地蛮横。在他的眼里,老婆就是自己养活的一个玩物,他愿意怎么捏把就怎么捏把,捏把腻了还可以换换。但是,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有句仅对女人的俗语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就是说:男人在外挣钱养家糊口是天经地义。你挣几块钱有什么可牛的?你有能力养家这是你做男人的本分,应该的。如果你养不了家,还算什么男人?
  
  我在这里发感慨,也许人家心里没有什么波澜,认为这样活很好,甚至于高人一等。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用自己出去劳神费力流血流汗,只要小心做人,唯唯诺诺,就能吃喝无忧。外表看起来,比那些忙忙碌碌讨生活的人,风光得多。她们甚至于瞧不起那些自食其力富裕不起来的人。因为那些人穿不起名牌,吃不起山珍海味。可是,人家活得踏实,活得有尊严。
  
  做人,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要站着活。天塌下来能挺起腰来顶着,地陷下去能用身挡住。做人,就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没了,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区别?男女只是性别上不同,体力上有所差距,但智慧能力上女人并不逊于男人。古代的女王武则天、慈禧,国外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哪一点比男人逊色?就说现在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女精英、女强人比比皆是,谁敢在她们面前吆三喝六?如果女人有自己的工作,不靠男人吃饭,有他无他一样活,还会这样忍气吞声的受委屈吗?反过来说:女人即使没有工作,她们在家里,伺候小的,孝敬老的,家里家外也不轻松,凭什么就可以任凭宰割?
  
  女人们啊,只有自尊自重自强自立,才能牢牢地掌握自己的主权。把握好自己的主权,才经得起风吹雨打。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自岿然不动,谁还能小看自己?谁又敢作践自己?
相关的主题文章:

  
   这世界,做自己很难
  
   “扬帆起航”初中组英语课
  
   “毫无人性”要用良知的尖刀解剖丑陋(一)
  
   《乘客》__回家
  
   外婆的葬礼
360#

残疾人的守护神——记原北京龙潭五金厂厂长孙淑琴
  不见了儿时模样
  1981年6月,年满45岁的孙淑琴刚调到北京龙潭五金厂当厂长时,就碰到了这样一种难堪的局面:那是她刚颁布奖惩制度后不久,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大姐带着她的儿孙六口人围住了孙淑琴:&ldquo,树海读书阁;我骂了人,你就让我停职反省,还非得让我在全厂检查。没门儿!告诉你说,我在左安门一带骂街出了名,骂人两小时不重样!今天你要是不让我上班,你走到哪,我们一家子就追到哪儿!”那强硬的口气,蛮横的态度,无疑是在给新上任的厂长下最后通牒。
  龙潭五金厂当时是个只有70多人的小厂,吃的是给大厂加工瓶盖的受气饭,孔子读书阁。孙淑琴刚一上任,就宣布把来料加工改为自产自销。这一下触怒了那个大厂。他们派到龙潭五金厂名曰帮忙实则卧底的8位老师傅对娘家颇为仗义,推说不会制作模具,就是不给龙潭五金厂上新产品,车间里的车、铣、刨、磨床统统用大塑料布苫了起来,落满了尘土。八位老师傅整天坐在车间里抽烟、喝茶、侃大山。
  还有让孙淑琴生气的:这个为安置知青1979年在“五七”生产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金厂,脏乱差出了名,到处是垃圾,原料竟和成品混在一起堆放;原材料供应没有来源,工人工资只有三四十元,树海读书阁;70多人的工厂,竟有21个车间主任和班组长。
  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可动起真格的,金霏读书阁,甭说工人,就连一些厂级干部也反对呀!孙淑琴提出上新产品,并且把销路都找好了,她还亲自跑到外地联系原材料。一个关系单位的长途电话打过来找她,厂里一位干部愣说:“厂里没有这个人!”
  孙淑琴心里一阵悸痛,又一阵恶心,一会冷一会热,手上头上都沁出冷汗。她知道,金霏读书阁,这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孙淑琴,孙淑琴,”她叫着自己的名字,“你不能倒下!虽说你眼下还不是共产党员,可你不是说过,有党给你撑腰,树海读书阁,就是天大的困难也得咬牙挺下来!”
  想到这里,她忽地一下站起来,冲着眼前还在喋喋不休骂人的女工说:“今天,就是你把我骂死,孔子读书阁,把我们家抄了,我也停你的工!直到你改掉这毛病,在全厂大会上做检查!”
  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孙厂长连命都豁出去了,那位女工也没了主意。她只得收敛起往日的威风,终于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作了检查。
  孙淑琴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下去了,很快,龙潭五金厂就不见了儿时模样。到了1981年底,也就是孙淑琴上任后的4个月,连续多年亏损的工厂第一次盈利4.6万元。
  小试锋芒初战告捷
  龙潭五金厂要走自产自销的路子,要上新产品了!
  为了扩大再生产,厂子要招收一部分新工人。过去曾在街道搞过民政工作的孙淑琴,根据该厂需要一些手工操作而工艺要求又不高的特点,精彩读书阁,提出了招收一部分残疾人的建议。
  如果说,孙厂长前一阶段搞的各种改革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那么,铭华读书阁,这次的建议无疑是在厂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孙厂长尽出馊主意,招一帮痴傻呆苶,厂子不就成了疯人院了吗?&rdquo,华闻读书阁;
  “咱们又不是福利工厂,干嘛招收这些残疾人?”
  “请神容易送神难哟!”
  劝告、担忧和公开的不满,抑或还有几分威胁,深重而无情地向孙淑琴压来。
  她听着厂里职工的艾怨,又想起了搞民政工作时听到的残疾人可怜的呼声和悲惨的遭遇,她的犟脾气上来了,她在思考中完成了一次思想的升华。。她告诫着自己,越是困难你越要干,只要是党的工作,你就没有权力不干!不过,她也懂得,对于这些意见,爱看读书阁,只能采取讲道理的方法,只能将心比心地把残疾人的痛苦讲给大家听。
  她对职工们说:“我们想想,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怀胎十月,她难道不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么?当她生了个病残儿时,她能嫌弃自己的孩子吗!如果我们家里也有一个病残人,我们会有什么想法?病残人也是人,树海读书阁,他们也有工作的权利!”她还说:“残疾人经过学习、劳动,也可以变成残而不废的人。现在国家全把残疾人的工作包下来有困难,我们安置一个,国家就少操一份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多显示一分。这样功德无量的事情,难道我们不应该做吗?而且,我们安置一些残疾人,国家还能给我们减免税的优惠,这对我们厂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呀。”
  哀而动人,她的心里话终于打动了大家,招收残疾人的思想障碍被解除了。
  招工那天,几十名残疾人由他们的家人亲属陪同来到了五金厂,这是一批什么样的人呀!有的拄着双拐,有的双手从腕关节以上向外翻着,有的只会冲你傻笑。让他们试试工吧,大部分人连往瓶盖里塞皮垫这样最简单的活儿也干不了。手把手教了半天,他们还是一只手拿着瓶盖,另一只手举着皮垫,硬是塞不进去!
  可是,当工人们看到这些病残人那种欣喜若狂的样子,听着家长们的万般道谢,看着他们潸然泪下的激动神情,都被深深感动了,他们明白了孙厂长为什么非要坚持招收病残人。孙淑琴本人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把这些残疾人变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就这样,这个厂一共招收了41名病残人,其中有精神不正常的病残人5人,聋哑人2名,盲人3名,痴呆人25名,癫痫2人,腿残疾的4名。
  在这个厂里,还流传着孙淑琴从树林里“捡”来个病残孩子的故事。
  那是她到厂后不久,发现厂子后面的树林里,天天有一个孩子在漫无边际的跑步。从他呆滞的目光和毫无时间观念的跑步方法,孙厂长断定这又是一个没有工作的痴呆青年!她叫住了孩子:“你愿意来我们厂工作吗?”看到孩子点了点头,孙淑琴还是不放心,她写了一张纸条塞在孩子的衣服里,向孩子的父母表达了可以接受孩子来场工作的意思。孩子一家人本以为孩子是个废物了,这辈子只能靠家里养活,谁能想到竟有个工厂看上了自己的傻小子!于是,孩子的父母高兴得不得了,连跑带颠地把孩子送到了工厂。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41名病残人进厂后,困难、压力接踵而来。
  首先是他们怎么安排?孙淑琴召集厂领导会议后决定,挤出一间屋子成立福利车间,并派了三位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他们。老师傅把瓶塞和皮垫分别放到他们手上,再把住他们的手让他们往里塞,让他们体会手感,直到他们能够独立操作为止。搬运原料时,身体健康的职工就帮他们把原料堆码整齐,放在堆料车上,目送他们把原料推进车间。老师傅还发动病残人互相帮助。半盲人分不清瓶盖的颜色,呆傻人就给他们分好;呆傻人有时上班打闹,半盲人和其他病残人就劝阻他们。下班时半盲人拉着全盲人过马路。
  干了一些时候,孙淑琴又看出道道来了,除了呆傻人和盲人外,其他病残人也可以干别的工作,比如,腿残人可以做包装卡扣,可以到熔炼组熔炼铝锭。孙厂长因人而异地给他们安排了工作。现在,一个叫张卫国的腿残青年,一分钟能用摇筒摇51个包装卡扣,达到甚至超过了健康人的水平;女青年马荣省,一生下来就没有下臂,只有两只残缺不全的小手长在上臂上,像两只先上长着的茄子。开始工作时,一天只能塞几斤皮垫,现在能塞50斤,还学会了搬捣子、做包装卡扣。根据她的文化程度和表现,孙淑琴让她担任了福利车间的生产统计。
  对于这些残疾人的生活,孙淑琴发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无微不至地给予关怀、照顾。
  吃午饭的时候,有的呆傻人连自己的饭盒都不认识,不是他吃了她的米饭,就是她嚼了他的馒头。厂里的青年文明岗值班员就负责给他们热饭、发饭。共青团和工会还定期为他们理发、剪指甲,到盲人家里打扫卫生、拆洗被褥。为了他们早晨不用在饭馆排队买早点,厂里食堂就给他们炸油饼。
  为了让病残人能有学习的机会,孙厂长发动共青团和工会给他们办了识字班,每星期上一次课,教他们学写自己的名字,辨认硬币和汽车站名。对那些轻度呆傻人,厂里安排他们和正常职工一起学习文化和技术。一次,区里来抽查病残人的学习情况,出了包括“五讲四美的内容,文明用语,晚婚晚育年龄”等题目在内的考试题,一个叫顾玉亭的呆傻人竟考了99分!
  为了让病残人和正常人一样愉快地生活,厂里除了每月组织他们看电影外,还组织他们参加节日联欢活动,到天坛公园春游。
  在公园里,他们手拉着手,坐在花圃下尽情吸吮着鲜花的芳香,嘴里嚼着厂里统一分发的糖块,吃着面包,喝着汽水,他们是那么欣喜,那么欢乐!要知道,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从来没有逛过公园呢!
  过往的中外游客见此情景,深深地被感动了,他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下这动人的场景,有的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
  1984年4月,残疾人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有关人员参观五金厂时倍受感动,对孙淑琴和五金厂的工作表示满意和深深的谢意!
  她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
  连续的高强度作战使孙淑琴累倒了,发烧39.7度,她被送进了医院。
  她吃力地抬了一下眼皮:白被单、白墙壁、输液瓶、体温表,怎么都像摆脱了地球引力,悠悠冉冉在空中飘。
  她想接住那些被单、体温表,可手根本抬不起来,软软的,麻麻的,她只能呼呼地喘着粗气。
  大夫说,这是过度操劳加上营养不良造成的。
  前来看望厂长病情的职工都流泪了。孙厂长,为了改革,为了党的事业,把一切都献出来了呀!她这样拼命,能不得病么?漫说是一个进入更年期的妇女,就是一个年轻人也得折腾出病来!可就是这么一位好厂长,竟然还有人诋毁她,弄得她当了厂长后好几年,调查组像割韭菜似地来了一茬又一茬,直到1984年才批准孙淑琴入党。不过,孙淑琴心里很坦然,历史对她做出了公正的结论:1987年她被崇文区评为优秀厂长、优秀党员,当选了崇文区人大代表,还获得了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俗话说,善有善报,党和政府没有忘了这位优秀的代表。她被上级奖励了500元奖金并给她晋升一级工资。她拿出了200元交了党费,剩下的300元钱给厂里的双增双节活动作奖励基金,而晋升的的那一级工资她也没有要。
  她晚上下班回到家里,常常是匆匆吃过晚饭,就得准备讲课材料。她先后为全厂职工讲过“党史”、“法制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大课30多次,她还亲自组织青年进行讲演比赛、拔河、智力竞赛等活动,还非得抓出名次来。结果,他们厂在全区读书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拔河比赛也获得了全区第二名,区联社的卫生红旗一直挂在他们厂没换过地方。
  她为了解决全厂的原料问题,经常亲自跑各大饭店央求人家把用过的罐头盒卖给五金厂。她跑遍了全市100多个饭店、餐馆,有的饭庄竟然跑了20趟之多!
  如今,五金厂的原料供应渠道畅通了,五金厂也像三级跳远一样,一年跨一大步:1982年创利8万元,1983年15万元,1984年18万元,1986年25万元,1987年28万元。
  孙淑琴早已经退了休,至今,龙潭五金厂的干部、职工,还在念叨这位曾为该厂做过巨大贡献的好厂长,人们索性就称孙淑琴厂长为“残疾人的守护神”。孙淑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增添了光彩,为病残人的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后半生!人们多么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多出几个孙淑琴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呀!
相关的主题文章:

  
   淡泊人生_1
  
   咫尺,天涯
  
   中知网的正气氛围
  
   开心钥匙
  
   眼角那一滴泪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