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021222324252627» / 5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Fix Screen Backlight Not Working on MacBook [copy link]

346#

墙,树海读书阁
  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话,精彩读书阁,我们惯用“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来比拟。然墙里墙外,小草倒向何方?这得看风力大小和风向如何,爱看读书阁?若不然,风景再好,仅凭小草用尽吃奶的力气,也只能黯然哼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小草......”的落魄歌声罢了。所以,小草倒向哪一边?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身的&ldquo,铭华读书阁;草力”,不但需要风儿的眷顾,孔子读书阁,更需要脚下这面敦厚高墙的默默承受。
  
  抛开简单的建筑物理学不说,华闻读书阁,单从意识形态上来讲,树海读书阁,高墙更像是一种政治体制,一种具有隔离作用的形态学介质,它可以把体制分割为墙内墙外两种;打个比方,最著名的莫过于二战时期东西德之间的&ldquo,树海读书阁;柏林墙”了,它早已超越了墙的本意,更像是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下整个日耳曼名族的内心挣扎。
  
  既然体制是一面高墙,那中国当前有多少高墙值得一说呢?大家想必知道,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手捧“铁饭碗”的能人志士,不甘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体制内耗,怀揣抱负之心,胸藏鸿鹄之志,孔子读书阁,希冀能闯出一番事业来,于是,大家纷纷选择下海,一窝蜂地逃离体制外。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改革开放的电视剧,树海读书阁,名叫《情满珠江》,金霏读书阁,说的是一群知青七十年代下乡时的艰苦、八十年代返城时的艰辛、改革开放时的艰难故事。正是那一代人们所孜孜追求理想彼岸,金霏读书阁。很多人由此改变了整个人生,而那段黄金时间注定成为那时的经典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社会化进程的急剧转变,城乡二元化的快速融合,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后遗症。当下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争先恐后地回到这面墙内。墙内社会资源稳定,没有墙外那种风云变幻的“花花世界”。20年前,成批的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20年后,大量年轻人却梦想回到体制内。这只隐形的指挥棒被社会调了个头,朝相反的方向指了下去。
  
  那么要想回到体制内,采取什么方法呢?排除人为因素的话,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考试。通过各种考试插进高墙内,特别是当今号称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更是众人趋之若鹜的首先目标。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据《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据相关部门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倾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攀升,而倾向外企和私企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高稳定、高福利、高保障、高安全,这些“高标签”贴在他们身上,与体制外的低稳定、低保障、低安全比起来,风景哪边独好?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
  
  记得笔者06年毕业时,怀着一颗“舍身成佛”的决心,毅然放弃回老家考公务员的机会,只身留在广州打拼自己的事业。数年下来,连做房奴车奴,各种奴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做什么CEO,UFO都别想。所谓的事业,最后却成了失业。一个人蜗居在大都市的城乡结合部,等待绝望罢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彻底击垮了这几年的“孤寂守候”。后来迫于现实告别多年的房东,落叶归根回到老家。乖乖地、老实地考进体制内,端起公家饭,慢慢啃皇粮,再慢慢变老。笔者这样的模式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中国当代部分青年人的生存模式,可以复制,甚至成批复印。
  
  试想全国大把大把涌入北上广的人们,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怀揣着一颗理想和抱负来到这里,但是真正“成活”下来的其实寥寥无几。无论从经济,还是关系背景上,他们都不是本地人的对手,强龙总是压不过地头蛇嘛。体制内的资源基本都被当地人所占据,他们每日奔波于体制外,每天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他们时时刻刻担心着被炒鱿鱼的危险,一些甚至连被炒的机会都没有。朋友曾说过:“别和我谈理想,哥戒了。”有时候,生活在大都市里,却似行尸走肉一样,理想不过是“哄小孩子”憧憬美好的伎俩而已。
  
  这时不禁想起温家宝总理出访马来西亚时再次提及“促进公平正义,推进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改革,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这句话对当代青年人意味着体制的高墙终究要倒掉,终究要实现体制的大融合。其拳拳之意言溢于表,改革之路奋而求索;正是温总理对这代人的谆谆教诲和精神寄托。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高墙倒掉了。那墙上这株小草,它会奋不顾身地奔向脚下这片肥沃的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11.09.27于贵州)
相关的主题文章:

  
   风雨忆老师
  
   《今夜和你们在一起多好》
  
   一见钟情的背后
  
   一世倾念
  
   水墨青花曳江南
347#

对近年来时兴的教育理念的质疑
  近年来,各地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在办学条件、硬件建设逐年达标、超标的基础上,很多先进地区、先进学校走出了一条条内涵发展之路,名校、名校长们相继提出了好多教育新理念。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铭华读书阁,中国教育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坦的道路,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拨乱反正开始,一步步肃清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流毒,一步步肃清了&ldquo,爱看读书阁;读书无用论”的流毒,树海读书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民以支教为荣”的口号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系统内部也扛起改革的大旗,冲破传统束缚,孔子读书阁,打破思想藩篱,改革旧的教育手段,明确新的教育理念,在推进教育发展、提升素质教育质量上,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仔细盘点一下各地时兴的理念口号,却能发现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浙江上虞县人,金霏读书阁。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陈鹤琴先生一生从事开创性的教育研究与实践。1920年,其第一个孩子出生,从出生第一天起进行连续观察和实验,作文字与照片记录,长达808天。1925年,发表《儿童心理之研究》,为我国最早用追踪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专著。1923年,办鼓楼幼稚园,自任园长,开辟了中国化、科学化幼稚园实验基地。以后又在东南大学教育科创办实验幼稚园,为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1927年,树海读书阁,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15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的月刊《幼稚教育》(1928年后改名为《儿童教育》)。1940年,在江西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3年后改称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设专修科,形成了一个从中级到高级的完整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
  
  从九十年代开始,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把这句话作为办学理念提出来,着实吸引了社会上下、教育内外不少人的眼球。
  
  1994年,“洋思之路”名噪全国。虽然地处偏僻,但这所农村初中从那时起就像一坛“深巷中的好酒”,吸引着大批的求学者和&ldquo,孔子读书阁;求经者”:每年临近招生时节,洋思中学门口都要排起汽车的长队——家长们慕名从四面八方、省市内外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以至学校常常“被迫”对招生计划作出调整;而平时的每一天,洋思校园里都会有一批批从各地慕名前来的学习者,有的要“蹲”上一年&ldquo,树海读书阁;探底”。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校,洋思凭什么这么吸引人?家长们说是看中了洋思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效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洋思叫出来的响亮口号,使很多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希望。洋思中学的3000余名学生中,有80%是各地的家长“送上门来”的。而与其他名校不同的是,洋思收下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择优来的好苗子,倒恰恰相反:有的是因纪律问题被原来学校“劝退”出来的,有几十名学生的学习分数是个位数,还有受过处分的、劳教回来的。这决定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而洋思不但没有砸掉牌子,却正因此树起了自己响亮的“招牌”。洋思每年的毕业生100%升入高中,而且其中80%是考入省重点高中。
  
  洋思中学成功了,但是洋思中学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样板。那么多学习洋思经验的学校,又有哪一所复制成功?仔细揣摩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本身就存在问题。其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原有的课程体系,还是现行的课改系统,都一直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客观主动性。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主体是教师,无形中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二,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树结百果,颗颗味不同。十个手指没有一样齐的。学生也是如此,家庭坏境、生活习性、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金霏读书阁。就像饮食一样,有的人喜淡,树海读书阁,有的人爱咸,有的人好辣,有的人爱甜,此所谓众口难调。而现行教材和高考模式就像一个模子,不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其三,犯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错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的“好”到底指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单一的分数。抛开“德育为本,育人为先”不说,考了90分是好学生,考了50分就是坏学生吗?
  
  究其实,洋思中学在漂亮的口号下,还暗藏着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法宝。那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洋思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纳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每节课的讲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课堂成了提优补差的主阵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rdquo,华闻读书阁;的策略,帮助了“差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混合编班的“兵教兵战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这才是真事。
  
  2011年12月22日武汉晚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访问学者石毓智在武大作了题为“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的讲座,批判当今的中国教育就是“死要面子”,老师、家长、学校对学生的期许霸占了一切,最佳的代表语就是:“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河南新乡教师李吉明读后很有感触,写了一篇在网络上十分蹿红的文章,精彩读书阁,题目叫《中国教育“死要面子”还“死不要脸”》。文中说,石毓智“死要面子”的论述直接揭示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病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个“死要面子”,才让原本是多彩的、湿润的、幸福的、完整的教育走进了功利主义的怪圈,将学校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生产车间,将教师变成了工人,将学生变成了产品甚至是道具。然而对于踉跄而行、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来说,除了这个“死要面子”以外,“死不要脸”现象更应值得重视而不可小觑。
  
  2、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由此衍生出“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学科”。当然没人能说或者敢说“一个好教育部长就是一个好的全国教育”、“一个好教育局长就是一个好的全县教育”。
  
  校长在一所学校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中观我国古今教育的发展历史,名校长开创的名学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我国第一个民办学校校长孔子,以其万圣师表的素养开创了教育贵族化向教育平民化转变的先河,蔡元培造就了声名卓著的北京大学,张伯苓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南开中学,陶行知示范了全民教育,朱永新李镇西推进了新教育运动。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一个有思想的校长能够把一所江河日下的学校经营的蒸蒸日上。
  
  当今社会,校长的作用也不可小瞧。贯彻方针政策、聆听会议精神、制定发展规划、秉承育人理念、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协调各种关系等等,可以说一般人不愿意干、二般人干不了。
  
  就专业角度看,“好校长”的“好”和“好学校”的“好”自有定论;而就目前社会评判标准看,“好校长”的“好”指的是什么?“好学校”的“好”指的又是什么?从否定角度说,一个校长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来事可能就不算是好校长;一所学校学生分数不高、升学率不高、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不多就算不上好学校。由此看,学生的学习分数高低究竟与校长的好坏有多大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倡导的无非是个人英雄主义至上理论。是谁创造了历史?众所周知,是劳苦大众,是平民百姓,个人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充其量只能是沧海一粟。毛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外国教育专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每一个一年级学生每人发放一颗糖果,明令只许看不许吃。规定时间内,专家们发现只有六名学生没有吃糖果。多年跟踪调查得出结论:除这六名学生学有所成外,其他学生都没有出息,有的还进了监狱。实验结论说明,其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发展与校长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其二,学生的学习成绩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正如河北师大一位教授所说的那样,只抓学习是抓不出成绩来的。
  
  但是,另外一个命题可能不用质疑,那就是“一个不好的校长肯定带不出好学校”。套用一下,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肯定能把一所蒸蒸日上的学校折腾得江河日下。如果非强调校长的作用不可,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群好教师领着一群非智力因素好的学生,才能造就一所好学校。
  
  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由于言论的自由和网络的普及,贴吧、博客、微博、留言板大量充斥网络,于是出现了大量貌似富有哲理的废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套,说全了就是:官员不能输在阵线上,股票不能输在K线上,女人不能输在曲线上,男人不能输在前列腺上,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说到跑,有短跑、中跑、长跑、马拉松跑,有跨栏、接力等。起跑固然重要,但跑得长度不同、跑的形式不同,起跑的作用就不能说是极为关键的。而在现有的考核评价和招聘用人机制下,从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从校园到社会,哪个阶段又不是人生的马拉松呢?马拉松的决胜可不是一个小小的起跑线就能解决的了的。最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莫言念到五年级辍学,放牛、做工、参军,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现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第一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如果按照“起跑线”理论,莫言恐怕早被人甩在二万五里以外了。但那些时代的幸运者,又有哪个能获此殊荣?当然,莫言的作品也不是尽善尽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
  
  举个例子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张铁生。1973年,张铁生在辽宁兴城县参加工农兵学员笔试,语文、数学、理化三科,张铁生穷与解答,拙于应付,兴之所至,在考卷的背面写下了个人感想: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成绩出来了: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不是白卷英雄。从此,张铁生走上通向个人辉煌的红红地毯,两年后成为全国人大常委;1976年,张铁生用三年的风光换来了十五年的牢狱之灾。出狱后,张铁生的白卷生涯眼看就要以零分收场,他与人合伙开办天地饲料厂,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天地饲料厂与金卫东的沈阳禾丰有限公司合并,改制为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张铁生成为该公司第五大自然人股东。目前他持有的原始股已经超过千万,如果和丰公司能成功上市,其身价及个人财富将骤然放大几十倍。起跑线呢?输赢呢?网上有人说:白卷英雄真牛!张铁生以往的经历证明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的表现证实了知识越多越无用!中国的应试教育怎一个失败了得?
  
  还有正面的例子。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国年间,担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其代表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张充和(张充和,沈从文的小姨子。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4岁会背诗,6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出身官宦之家,只是到她这一辈已家道中落。她有三个姐姐和六个弟弟,丈夫是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考北大时数学都是零分,吴晗(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副市长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考清华时数学也是零分。外国的例子也很多。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罗丹在众人眼里是个毫无前途的孩子,考了三次艺术学校都没有考上;达尔文的所有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根本沾不上边。由此看来,起跑线理论当休矣。
  
  4、以人为本。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是最不拿人当人看待。四川某高中学校一位女生,高考不利只够一个专科。老师们用“你能行”“我行”等激励式方式劝说孩子复读,结果孩子越读越没劲,越学分数越上不去,最后跳楼自杀。老师们先是扼腕叹息,紧接着第一个重项工作就是看孩子的死与老师、与学校有什么关系。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陨灭,人们首先想的是推脱责任,再高谈“以人为本”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需要理念引领,需要专家指路,但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新观点”、“新思维”却可能让人们误入歧途。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又被挣开的疮疤
  
   清明_2
  
   7月14日岭师支教故事+绿芽社会实践队+教育科学学院
  
   【原创】年十五
  
   一片凋零的叶子,枯萎了整个季节
348#

我不只是我,树海读书阁
  看余华《活着》。我是一个收集乡间民谣的人,我遇到了一个老人在拉犁耕田,对着牛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很觉得奇怪,于是上前询问,由此拉开了故事的序幕。老人福贵就变成了我,由我开始讲述故事,演绎艰难的人生。
  
  我就有两个了,此我非彼我,我非我,爱看读书阁,我不只是我。这或许就是小说的魅力,孔子读书阁,让“我”在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角色中随时转换,享受外于人外于我的酸甜苦辣。
  
  这让我想到自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是站在“我”的中心,以一己之立场思考问题,过于我执,华闻读书阁,过于自是,怎么也逃不出自己的圈子,金霏读书阁。念兹在兹,树海读书阁,无外乎我。
  
  譬如码字吧,树海读书阁,我总在自己的生活来打转,取材、思考,用笔,精彩读书阁,紧紧地围着自己,像显微镜那样聚焦一个“我”,纤毫毕现,孔子读书阁。从来不想到要跳出&ldquo,金霏读书阁;我”之外,要像余华的小说那样,像柏杨的杂文那样,自设人物,多个“我”共存,多重视角观照,铭华读书阁,让文笔空灵轻盈,让笔下波澜横生,让我跳出限制走向他者。
  
  今天在教《济南的冬天》。济南固然很好,老舍赞许它必然有客观的因素,树海读书阁,但更主要的或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然在冬天,去济南一问,决不会人人都得出相同的答案的。因为文章是主观的产物,世界是个人心灵能动的构建。没有谁向你求证对于秋意之感的真与假,没有谁质问你对这朵花爱憎之情的是与非,因为这是上天赋予你的权利,是心灵对于世界理性的背离。
  
  世界有时候也是这样的。福贵生在殷实之家,却是个败家子,将家产全部败给了一个赌徒龙二。这是他对世界规则的背离,但恰恰是这种败落,拯救了他。土革运动来了,龙二被当作恶霸枪决,富贵却侥幸免受惩罚。看到龙二的枪决,富贵开始反思以前的执迷不悟、悔悟对家人的麻木不仁,于是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一次去城里,他却被抓了壮丁,生活又一次和他产生了背离,朝着愿望相反的方向行进。
  
  世界就是这样的,你很难真正地做到自己,难以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就像我,读书的时候,看到教师不需要像工人那样下车间日夜不分,也不用像农民那样日晒雨淋,他们浑身轻松,十指不沾泥,天天办公室,很觉得为师者的幸福了。但一旦执鞭为师,就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等到你觉得做老师没意思时,你已经很难再做别的了。有些工作是社会化的,薄技在身,不怕饿死。做老师的,倘不教学生,离开体制的怀抱,结果,或者是饿死或者是一切从头开始,别无他法。含屈忍辱,面对种种不堪,是为生之道。元代将儒家门生处于妓女与乞丐之间,不是没有道理的。境遇相似,生活状况也差不多。没有地位,没有保障,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如此而已。现在整个环境气候,给予教师的保障和福利越来越少,剥夺教师利益和侵害教师尊严的做法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工人把劳动卖给了资本家,还知道谁是他们的老板,若利益被侵害了,清楚该找谁去控诉,懂得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制度的名义侵害教师集体利益的行为发生了,教师竟不知道找谁去反映,又向哪里去诉苦呢?更何谈维权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为生活在“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这样礼乐崩坏的时代,因而假如能够实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本心,实在是很高的要求了,甚至可以说可能性极小了。
  
  在这时,也许只剩下精神畅想之道了。让我不再是我,让我不只是我,在现实的生活里,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在码字的时候,远离狭隘的自我,坚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原则,从我之一隅走向更为广大的人间,成为真正的他者。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华夏瑶池美——向一学习撰联之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七夕之夜
  
   寻访古寨
  
   为生命祈福
349#

腊梅播清香,精彩读书阁,希冀润心田——元旦抒怀

&nbsp,华闻读书阁;元旦思梅园,孔子读书阁,重游塔子山,铭华读书阁
恰逢筹灯会,孔子读书阁,工匠战犹酣,树海读书阁
焊花凌空舞,树海读书阁,骏马飞九天。
玉宇众手擎,金霏读书阁,嫦娥莅人间,树海读书阁
梅园筑凤巢,湖畔造龙船,树海读书阁
灯笼烁烁红,爱看读书阁,工装点点蓝。
巧手织憧憬,游人尽开颜。
腊梅播清香,金霏读书阁,希冀润心田。
翘望除夕夜,光焰更无前。










                           
相关的主题文章:

  
   《醉瑶湖》
  
   千钟醉
  
   褪色的记忆
  
   三下乡——渐入佳境
  
   二十四记
350#

为新年祝福
  从小就有这个童谣:“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金霏读书阁;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爱看读书阁,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金霏读书阁,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rdquo,树海读书阁;。过去几十年,至今还记忆犹新。这首熟悉的儿时歌谣,你是否还能记得,还能再哼起?童年时过大年的心情,你是否已早以忘怀?当瑞雪这位冬日美丽的天使,迈着轻盈的舞步,舞起曼妙的舞姿,敲开冬大门的时候,年也就尾随而来了。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不是过年,就是过节。传统节日,穿梭于平常日子之间,给我带来梦幻般的憧憬,与之相生相随的美丽故事,生动了我丰富的想象和浪漫,也深刻了我童年时的记忆,树海读书阁。在不谙世事的童年时代,节日是我的启蒙读物。少小时,不懂天上为什么下雪。父亲说,因为冬天来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天上星移斗转,地上四季交替,这是冬天的礼物。也不懂什么叫过年。父亲就让我背诵:“日出日落三百六,孔子读书阁,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过年,是大自然的一个轮回。让我在懂得日月星辰远转,生活风雨凉热,树海读书阁,都遵循一定规律,懂得一点粗浅的天文和地理知识。
  
  节日更是农事活动的基本教材。很小时候,跟着别人唱一些节日民谚:过了惊蛰是春分,华闻读书阁,割了麦子梅子黄。清明过后谷雨到,燕子来了就插秧。什么节到了,种豆子,什么鸟叫了,种麦子,精彩读书阁,一清二楚。节日和农事紧紧相连,像农事教科书,孔子读书阁。我们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西园梅放立春光,云镇霄光雨水连……一直背到十二月:小寒高卧邯郸梦,棒雪飘空交大寒,树海读书阁
  
  节日还是一部诗歌荟萃,当然是普及本,铭华读书阁。小时候,我们最初接触的诗歌,是广为流传的节日诗,是口口相传的千古名句。对诗的内容,虽然只一知半解,但朗朗上口,很容易记。过年或过节时,那些诗就会接脱口而出: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王安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杜牧)。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玉柳斜(寒食·韩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类经典,每个节日都有。随着节日的轮回,我们不知要吟多少回啊,节日的诗文雅韵,开启了我们的人文思路。
  
  节日是抚慰心灵,融洽亲情的平台,也是家庭的团聚契机,是一种庄重的约会。别说过年,就是清明,离乡游子,也要回乡祭祀先人,中秋亲人团圆,重阳相约登高,这种习俗礼仪,都是通过节日,直根于我们心底,印痕深深,不管你走到哪里,很难抹去。
  
  只是世风常吹,往昔已随节日去,再入世时今非昨。随着人们知识和眼界的扩展,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旧俗了,节日味淡漠,亲情味远去,文化味烟消,到是从节日里,倒有人看到了商机,于是商业味浓浓的,为了超前抢占商机,新年卖粽子,清明卖月饼,端年卖元宵。月饼做成磨盘大,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个。为了牟利,很多人把节日这部书,改写成节日赚钱秘籍了。
  
  节日是亲人聚会,应是很宽松而舒畅的日子。现在交通方便,又有节假,可以娱乐,可以回乡,可以旅游,这是人性化的集体休闲。那温馨和愉悦的氛围,为我们带来幸福,增添欢乐。所以节日这部书,我们百读不厌。但我们每个人,能读多少遍,享有多少个节日,都有一个定数。在读这部书时,一定要好好感受它,品味它,珍惜它。过年是大节,儿时,在我的记忆中,过年很热闹、也很温馨,然而我却不晓得过年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的知道过年了,小孩子就会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有新帽子、新衣服、新裤子、新鞋,还有好多离家外出的人都回来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很温馨,很开心,也很幸福。后来,我上中学了,求学在外,那时的我很期待过年,过年就可以放寒假了,可以有很多的时间玩了,不再为学习而烦恼。再后来,我毕业了,漂泊在外,可我依然喜欢过年,过年就可以回家了,回家也就成了我喜欢过年的唯一理由,一家人可以相聚在一起,吃顿温暖的团圆饭,曾经有过漫长的岁月,连和家人吃顿团圆饭也成了一种奢求。
  
  而今的我,依然期盼过年,过年是什么,真正的也明白了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那一面镜子,站在它的面前,可以看见曾经的过往,那遗失的风景在轻轻地诉说着,也可以看见未知的将来,坚信自己可以坚定地走下去;过年是什么?当年一个游子在外,那时过年就是那归家的心又开始急切地跳动了,漂泊的愁绪又添上了心头,锁紧了眉梢,离家的日子越近了,归去的心跳节奏就越快了,那是一种焦急的、迫切的期待吧;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那一张小小的车票,放在掌心,心会感到沉甸甸的,车票上的终点站就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自己日思夜想、期盼已久,等了一个四季轮回的地方,也是自己要去的地方,那是自己的故乡;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那归去的旅途路上离弦的车,车镜里那后移的风景是自己喜悦心情的催化剂,双脚踏上了温热的土地,熟悉的温度温暖了自己疲惫的心,也温湿了自己冰冷的泪;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那父母手中的一盏红灯笼,似乎一阵微风就可以将烛光无情地吹灭,但父母的双手一直在守护着这束微光,让它在漆黑的夜色中,照亮远方亲人回家的路。
  
  过年就是那颗漂泊已久的心可以暂时停靠在家的心灵港湾,那里没有电闪雷鸣,没有狂风暴雨,没有暴雪冰霜,有的只是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温暖的笑容,因为那是父母用爱撑起的护心港,留给远行的孩子一个休息的港湾,孩子稍作休息,便再展翅长空搏击未知的风雨;过年就是那家人用破旧的小铁勺煮点浆糊,用扫帚扫去门上落下的一年尘埃,在那还带着烙印的痕迹上再贴上一张张喜庆的新春联,团团圆圆、吉祥如意,阖家欢乐;过年就是那声声炸响的鞭炮,是辞旧迎新的热闹和欢乐,那满地的红炮仗预示着来年的喜庆,惊醒了一颗沉睡的心;过年就是那大年三十的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在桌子旁边,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那熟悉的面容、那熟悉的嗓音、那熟悉的话语,多少回在睡梦中留恋,多少回在醒来的泪光中浮现,多少回在有着淡淡月光的夜晚思念;过年就是那一场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场听觉的盛宴,那熟悉的面容、那温馨的话语,那说着邻里故事的小品、相声,还有那动听的歌声、婀娜的舞姿以及美好的祝愿,让人的心感到温暖;过年就是那午夜的钟声,即使再困、再累、再疲惫,也要静静的等待着钟声的敲响,还有那钟声响后夜空中色彩缤纷的烟火,好美好美的除夕夜;过年就是那大年初一的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年糕,吃起来特香甜,一碗接着一碗,总也吃不够;过年就是那我们又长大了一岁,道理又多懂得了一分,肩上的责任又沉重了一分,父母又老了一岁,白发又添上了些许,脸上又多了几道岁月的伤痕;过年就是那想回家看一看,只是看一看,看一看就好,陪着父母说说话,聊聊家长里短及过去一年的收获,憧憬未来的旅程;过年就是那一张张从天南海北飘来,载着快乐祝福的贺卡或明信片,也是那一首首熟悉的彩铃传来的友人问候,那温馨美好的祝福,给予了太多的温暖和感动;过年就是那和儿时的伙伴、同学好友的相聚,相见时的一笑,太多的惊喜、太多的艰难、太多的苦涩、太多的快乐就在那一笑中似乎已经说完,各自谈谈彼此的生活,畅想彼此明日的梦。
  
  过年了,又老了一岁,时间总是最坚定的,不受任何人,任何事情的干扰,一路向前,把我们的黑发变成银丝,在我们的脸上刻下岁月的痕迹,毁掉心理的千般幻想万般美好,让我们曾经想要改变环境的心变成适应环境,打磨我们的棱角,使我们变得足够事故圆滑。过年了,团圆了,我们全家人听歌、看春晚、或上网打字,品味生活这杯美酒……
  
  我们想到,过年就是那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一张小小的车票,故土在那头,漂泊之人在这头。年又要快到了,要过年了,出门在外的人们也要再次背起行囊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过年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写给真诚
  
   09.9.14
  
   《庆兔兔日记》1909我做了一个梦
  
   【印象安阳】 颛顼帝喾的传说
  
   回眸,野荷花的芬芳
351#

春意
东风来袭绿枝头,
  
  细雨如织媚更生。
  
  惹得行人常驻足,
  
  看尽春色心陶醉。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三河恋【1】
  
   “心之源”篮球课结课啦
  
   一尊还酹江月(三)
  
   饮食男女_1
  
   为你守候的一生的情缘痴狂,换来场倾城的伤
352#

你说-后来,铭华读书阁
  你说-后来
  你说西府海棠,金霏读书阁,雅俗共赏.后来锦城芙蓉,孔子读书阁,独殿众芳;­
  你说霞染天光,华闻读书阁,暮是广场.后来华灯初上,精彩读书阁,人影幢幢;­
  你说曹娥江畔,三载同窗.后来蝴蝶蹁跹,飞不过沧海茫茫;­
  你说陌上花开,与谁共享.后来潮汐落涨,韶华沧桑;­
  你说金屋银瓶,待月西厢.后来残艳红妆,辞别京娘;­
  你说摇曳心殇,夜终未央.后来寂寞秋江,念念不忘;­
  你说睫上泪光,钟逝过往.后来明眸迷惘,黯然情伤;­
  你说-日后-共游苏杭,心之所向.后来烟雨彷徨,娜颜惆怅;­
  你说佳人如玉,与子谐臧.后来日斜西巷,人走茶凉;­
  ­你说彼年风流倜傥,寄尔一曲凤求凰.后来深宫永巷,为君作此长门饬!­  
相关的主题文章:

  
   安静的光阴
  
   一代农民(组诗)
  
   故乡的皂角树
  
   与家对话
  
   一粒种子
353#

环卫工
  把龙袍绞碎
  挤出汁水
  染成制服
  让你与皇帝同享
  黄色尊贵
  但黄发小子斜睨的眼神
  写满你的卑微
  扔下烟蒂
  你黄色制服的尊贵
  被烧毁
  你弯下腰轻弄笤帚
  依旧不亢不卑
相关的主题文章:

  
   “清凉第一胜境” ——五台山游记
  
   .活着的尸体
  
   承诺_1
  
   “寻粤”文化,潮汕古村
  
   莱茵河
354#

咏春
绿肥红瘦妆春来,
杏眼桃腮美成海。
娇羞几度飞霞梦,
暖风新燕戏徘徊。

碧柳才舒婀娜态,
花枝初浴带露摆。
丝丝缕缕柔情动,
千娇百媚醉满怀。
相关的主题文章:

  
   淡泊尘心,静听花开
  
   7758521
  
   无题_192
  
   冬月夜
  
   7月13日岭师支教故事+绿芽社会实践队+教育科学学院 (3)
355#

不能说的秘密(转)

  不管我们能不能见面
  不管你会不会忘了我
  我只想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爱你
  
  路小雨
  交错的双手坠落的尘埃
  也许是在生命的边缘
  敲响你留下的乐曲
  最后一个琴键
  沾着鲜血
  我终于抵达重点预见了你
  短短的108步我走的20年
  最后一个微笑
  留着泪水
  短短的几篇乐谱我弹了20年
  我只想告诉你一个秘密
  我爱你
  
  不能忘记背影就像时间来之不易
  这些好像都是不能说的秘密
  现实的身边
  嘲笑的目光重复疗伤
  都变成曲调的忧伤
  我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在桌上写下你爱我吗?
  你用尽全身力气在桌上画下一颗心
  短短的行字我写了20年
  黑白琴键的交错
  音符的滚动
  短短的一颗心你送了20年
  你只想告诉我一个秘密
  我爱你
责任编辑男人树】
相关的主题文章:

  
   带你到水边
  
   青春岁月
  
   我的爱
  
   猫脸蝴蝶三色堇
  
   《草人文集-目录》
356#

在西湖边寻一把椅子,金霏读书阁
  西湖边有一把椅子,孔子读书阁,一把可以看见春天的椅子,金霏读书阁。那伴着琴声悠悠的春天啊,一湖碧波盛放着盎然的荷,一朵,华闻读书阁,一朵,树海读书阁,透着氤氲的高贵宠辱不惊的生长,碧玉般的叶子以最丰丽的姿态打扮着湖畔。是谁,铭华读书阁?是谁伫立在飘渺的湖边吹箫扬歌,用红笺写出一曲相思,树海读书阁,抚平了我蹙眉的忧伤。
  
  还记得那条杨柳依依的紫陌路,裙裾飘飘、衣袂翩翩。你拉着我的手一路欢歌,将阳光洒在背后,寻着绽放的安然,等待一朵花开的灿烂。那是一幕不能丢失的记忆,树海读书阁,染满了绿树繁花和路过的清风,盛放的笑靥和长久的流连在指间萦绕。尘世间的浮华与我们何干?我们停留在不染烟火的情愫里,精彩读书阁,用墨迹将春花留香,用聆听将旋律悠扬,树海读书阁,用莫名的怦然把盏言欢,爱看读书阁
  
  试图以一笺素字,描绘一帧美妙的未来,只是与我相携的那个人儿,渐渐面目模糊起来,孔子读书阁。潋滟的春光啊,就这样匆匆别离,娇美的花朵留不住春天。没有约定,没有期许,盛放的花儿终不解人世的悲欢。也许,也许明年的花儿会开得更加繁盛,可我们却要分开,天各一方。
  
  又是一年的春天,天还是这样的瓦蓝瓦蓝,美丽的时光却停泊在何处?还是这季节,还是这湖畔,还有这排杨柳这把椅子,爱花的你已不在,爱花的我依旧拎着裙裾逆花香而行。明媚中浅黄深绿并存,叶缝间流淌着纯净的阳光,微微的疼痛洇湿了眼角,忧伤如春天的草芽,悄悄萌发。记忆如花开放,飘落了一地的萧瑟,留在心中的只有这一掬湖水。忘不了。忘不了你的不忍离去,忘不了你满怀的失意,更忘不了那个已跌落的季节。
  
  不再询问爱花的你去了哪里,任时光从肌肤上轻轻碾过,带着风的速度。此岸是我,彼岸是你。我们始终势均力敌,彼此都不再漂泊,结局总在日落时呈现,揉皱了西子一湖锦缎,试图遮住那跌落的眷念。而今,唯一的奢侈,就是独坐于湖边,看水如光阴般流过。轻轻于旧尘里捡起一叶残荷,将瓣瓣心事浮于水面。此时的我被一些衍生的渴望所劫持,咀嚼着一种叫等待的韵律,串缀起肩头的落花制作片片深情。
  
  即使如此,我亦在等你,一如既往。请允许我将这最后一点彻骨的温柔给你,请不要怠慢了这温柔,我若无法相忘,就该以笔墨纸张抒情,并将这清冷枯瘦的心事洒落一旁,不然这流淌的忧伤就显得毫无理由。
  
  在西子湖边寻一把椅子,一把属于你和我的椅子。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
相关的主题文章:

  
   假牙
  
   何处是家
  
   【阳光灿烂的日子】放不下
  
   一双佛筷
  
   一本好书,名为观音(杂文随笔)
357#

八月
  八月的太阳
  轻轻地照在我的身上
  我看看那头顶上的你
  开始变得温柔妩媚
  微风一路伴随着你
  谈笑风生中你忘了赶路
  八月的秋雨
  深深浅浅打落在城市
  往日的烦躁被洗劫一空
  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七月的愁思无处安放
  被深秋的雨水带走
  往天涯各处奔去
  八月的月亮
  没有悬挂在高空
  那寂寞的嫦娥又该如何度过
  千里的相思不过鸿毛
  又有谁会放在心头
  八月的时光
  我用寂寞的心情回忆
  尘世间的种种过住
  那些散落在天涯的记忆
  还会继续生根萌芽
相关的主题文章:

  
   点亮心灯_2
  
   一只青蛙在河边叫【作家选刊】
  
   [url=http://120.25.84.39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809]大姐,小妹想您[/url]
  
   觅爱,离心海那么远
  
   寻迹白云庄
358#

支教随笔
  今天是支教的第十三天,为期十五天的支教就要走到尽头了,铭华读书阁。后天文艺汇演结束,树海读书阁,便预备立即返身回家了。
  
  初来时,只觉时光缓慢,一天像是一年,荡悠悠地怎么也过不去,孔子读书阁。一星期过后,时间便像是长了翅膀似的,轻轻一掠便飞去了。就在这掠去的一瞬间,忽然之间,金霏读书阁,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好像忽然之间,一下子变老了。这句话说起来有些像绕口令。不过真的,树海读书阁,在无数个死亡般沉静的黑夜里,我总有种错觉,仿佛忽然之间,这辈子就走到了尽头。忽然之间,好像明白了很多事情,之前的迷惑也豁然开朗了。忽然之间,又看不清很多事情。之前自以为很明白的事情也混沌不堪了,树海读书阁
  
  我是不喜欢日记的,我不惯于将一天之内的琐事记录下来,爱看读书阁。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担不起老师这一神圣的词语。支教的日子似乎格外漫长,精彩读书阁,大概因为我从不知道,华闻读书阁,一天之间,人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可以这么充实,这么疲惫。原来时间的长度可以无限延伸,时间的厚度可以无限增大。
  
  最近每天下午,都在为孩子们排练手语舞《爱》,与合唱《送别》。孩子们顶着炎炎烈日一遍遍练习,金霏读书阁,很是辛苦,孔子读书阁。而我几乎是吼着上完每节课,以至于下课后左耳朵是经久不息的“嗡嗡”声。面对台下的孩子们,我总想给予他们一个不同的世界,树海读书阁。我给他们说简谱、民族音乐、国乐风华、春江花月夜、常静、李叔同,音乐课上真正教的歌曲倒是不多了。在英语课上,我试图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我教他们英文三字经,唱《小星星》、《字母歌》、《生日快乐歌》。朗诵英语美文,我希望他们能“enjoyyourEnglish”。每节课上我都让他们写作业交上来,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写上评语。其中我在一个很有才华也很特立独行的男孩作业上写下:“龙潜于渊,静待其时。若得一日,必冲九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韬光养晦,方成大器。”希望他能明了。在短短的十几天里,我的确学会了不少东西。我们一队十三人,瑞斌,二英,冬瓜,欣璐、秋萍、周芳、大姐、宇平、翟举、老唐、利慧、学姐,谢谢你们,我学会了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集体里生活。大家一起唱《单身情歌》、《你是风儿我是沙》、《雨蝶》。站在门口啃西瓜,比谁能把西瓜籽吐得最远。吃到土豆焖鸡肉后大家兴奋到宿舍K歌到深夜。挤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看《午夜凶铃》,围着方桌吃饭,洗澡仿佛打游击战,很得瑟的是被初二的男生排位美女老师榜首,但是上课被偷拍还是让我有些小羞涩。O(╯□╰)o。
  
  好吧,最后我想说,我一直在努力,为了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真的…… 
相关的主题文章:

  
   春_20
  
   坐着缅怀也是一种伤
  
   MTV中的女瞎子
  
   品味太平老街要慢慢“泡” 一座故居如何成“湖湘文化源头”
  
   人鼠之战
359#

恋兰
&nbsp,铭华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nbsp,金霏读书阁;&nbsp,孔子读书阁;&nbsp,精彩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nbsp,孔子读书阁;&nbsp,树海读书阁;  &nbsp,爱看读书阁;举一杯家乡的老酒,树海读书阁,  欣赏着案头淋过水的兰花,华闻读书阁,思绪任凭潮湿的风雨吹拂。  心里酝酿成波涛汹涌的海,  大声把“爱你”说出来。    思念总是在午夜时奔来,  指尖弹奏着你的每一寸肌肤。  想象你幸福而娇羞的呓语,  绽放出兰花娇媚的模样,  散发着沁入心脾的幽香。    牵挂总是在情动时泛滥,  眉间的笑意逼动心律的加速,  用唇向兰花索取无尽的甜美,  紧紧拥住你红尘知己。    幸福总是在忧伤后体会,  明知道这是没有希望的结局,  犹如蝶儿对花蕊的痴迷  生命虽然暂短却收获了甜蜜。 你离我近在咫尺的距离,  总会用深情的目光对视你,  震颤着我的心房的兰花,  我用一生留住你的芳菲!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万物生灵之:山梨柿子与鸟儿
  
   但 求 与 花 鸟 同 乐 ——对尹成花鸟画的另类解读
  
   今生,你是我梦中情人
  
   把我唱给你听吧
  
   音乐如梦心如境
360#

念父亲
秋夜寒窗风飞扬
  
  月色披衣念亲人
  
  天地阴阳两隔离
  
  远走天堂永安康
  
  举头望月思父亲
  
  泪洒腮鬓湿两旁
  
  一生坎坷多事秋
  
  化作长空泪飘零
相关的主题文章:

  
   “正式”成为班主任的第一天
  
   平安夜
  
   五月,向劳动者致敬(外一首)
  
   散文诗升 腾
  
   苍孙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