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笔记(之二十)
第四十七回,
铭华读书阁;柳湘莲拳打呆霸王
贾赦强娶鸳鸯之尾声•牌局
回目: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本章回取顶针式,以王夫人出房接住邢夫人入锋。
主要情节有两个。一个是众人安抚贾母,另一个是柳湘莲拳打呆霸王。
描写的时间分别是前一个情节发生的一个下午;另一个时间段是,"农历十四日"酒宴后,大约也是一个下午。
主要是在贾母房中堂屋、贾母院内外、牌桌左右、贾母堂屋"窗外"、赖尚荣府中外厅上、赖家侧厅小书房中、城外北门桥上、北门桥下苇塘、薛蟠卧室内外等环境展开描写。
描写到的主要人物,前一个情节有贾母、凤姐、鸳鸯、贾琏;
其他人物有王夫人、邢夫人、平儿、薛姨妈、探春等。
后一个情节的主要人物有薛蟠、柳湘莲、赖尚荣;
其他人物有贾宝玉、贾蓉、贾珍、杏奴、薛宝钗、香菱等。
贾母数落邢夫人、贾母请众人"说话"、与贾母打牌承欢的场面、平儿遇贾琏的"插曲"、贾琏接出邢夫人、贾宝玉会柳湘莲的情景、柳湘莲走到大门前遭薛蟠"起哄"、"避人"处智赚薛蟠、柳湘莲拳打呆霸王、薛蟠被抬回及薛宝钗劝家人"息事"等为故事描写主体。
第二十八描写到的蒋玉涵与本章描写的柳湘莲并非同一个人。蒋玉涵是学戏的,其戏名叫"琪官",他长期被"忠顺亲王"包养。蒋玉涵曾经送给贾宝玉一条红汗巾子腰带,因为"腰带"的线索,还被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揪住不放,为此贾宝玉被贾政暴打了一顿。这里描写的柳湘莲,并非学戏的,他系世宦家庭出生,文中明明白白是说柳湘莲"最喜串戏,且串的都是生旦风月戏文",
爱看读书阁。
 ,
金霏读书阁; 柳湘莲后来因尤三姐而杳无踪迹、不知下落,据说是跟一个道士修道去了,
树海读书阁;蒋玉涵后来还娶了袭人,那根红汗巾腰带还成了他们联姻的见证。
打牌人人会打,但能打出艺术、打出境界却不简单。本章中描写的牌局,艺术之高、境界之美真是堪称"神品"。
 ,
精彩读书阁; 本章中的牌局是一幅画卷。画卷以牌桌为主,牌桌又以凤姐为主,辅助凤姐的是鸳鸯。其实凤姐和鸳鸯就是牌桌上出"老千"的搭档,只不过这是一对"善良"的"老千",终极目的是完成传承在人们心中数千年的"孝道"。
凤姐承欢的场面是"动静结合",她不仅仅只是动嘴皮子说笑话取悦贾母,还从桌子边站起来做"大动作",拉着薛姨妈指着贾母的钱匣子说"姨妈你瞧,那个里头也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
凤姐调动起了牌局的人气,就有人来捧场,这个人就是抱着钱来的平儿。平儿绝不会"白来",放下钱往回走,就碰上贾琏。
贾琏前来并非"搅局"而是"凑趣"的。贾琏是个在贾府举足轻重的男人,这个男人步进贾母的这次"牌局",可说是神来之笔,掀起整个牌局"温馨"的高潮。
画面中的这个大男人贾琏是以"……到了堂屋里,便把脚步放轻了,往里间探头"的形象出现的。
这些是画卷中的"里",自然少不了"外"。贾琏被贾母奚落,平儿这位"仕女"就在堂屋的"外",相对于堂屋的"里"。平儿站在窗外,悄悄地笑道:"我说的你不听,到底碰在网里了"。
看看,这场"牌局"精彩不精彩、绝不绝!
从这场"牌局"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阅读好的小说著作,就是在展阅一幅幅精彩的画卷。
作画是一宗功夫活,很细,形同绣花。声色、内外、层次、韵律、节奏……面面都要兼顾到。
……
其实笑话人人都是会来一些的。比如贾母在本回中奚落贾琏的那一大段,就十分机智、风趣:"……你媳妇和我玩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罢。"
再说凤姐,那可真是大观园内的幽默大师,是出了名的笑话艺术家。贾母等戏谑地称之为"破落户",实际上那是对凤姐爱的昵称。贾府的丫鬟一听凤姐开口,先就奔走相告"二奶奶又说笑话了",唯恐听不到二奶奶的精彩表演,从而失去一段开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凤姐的"幽默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是鲜有人可与之相匹敌的。
凤姐的幽默纯属"脱口秀",一般都是即兴的,没有经过"预练"。在本章中,有关贾赦强娶的尾声,就是在这场"牌局"中完成的;几乎又都是凤姐在"处理"、调合、打圆场。其实凤姐才华的背后,完全是曹雪芹在塑造着;于其说凤姐是世间奇才,倒不如说曹雪芹先生是盖世伟人。
人们都说阅读《红楼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如果想看小品、幽默、机智笑话儿,不妨从凤姐开始,保证令人不失所望。
阅读《红楼梦》一般都知道书是雅俗并进的,其实书中的打斗场面写得仍然堪比经典。柳湘莲拳打薛蟠,场面描写得即简约又舒展,步步紧逼、环环相扣,先是计赚诱惑,继而就闪入背后;看打,先拳后脚,再拖拽,穷追,威逼……打得骄横贯了的薛蟠是心服口服、连声告饶。薛蟠是久贯欺凌他人的打人"练家子",打他,实在是一件非比寻常的"技术活",但柳湘莲却做到了,而且活儿做得漂亮、干净利落,说明柳的身上俱备"侠"气。
第一百十一回里也描写了包勇追贼的打斗场面,那一场打斗发生在房顶上,描写得同样绘声绘色,同样堪称经典。
……
本章的结构就是两条线。一条是陪贾母打牌;另一条是打薛蟠。
通过陪伴贾母打牌的"牌局",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比如凤姐、贾赦、贾琏、邢夫人、鸳鸯等。都是十分生动,凤姐的聪明机智、贾赦的霸气、贾琏的尴尬、邢夫人的愚笨、鸳鸯的令人同情等等。
以薛姨妈安慰薛蟠说柳湘莲"畏罪潜逃"了停锋。
第四十八回;教诗•学诗
香菱入住大观园
回目: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本章取顶针式,以薛蟠愧见亲友入锋。
主要情节是香菱入大观园向林黛玉学诗,再就是薛蟠远行。
描写的时间是农历十月。
主要是在薛姨妈家、薛家书房内及后廊窗内、仪门口、薛家外里间、蘅芜苑、凤姐家中、贾赦居处、潇湘馆、大观园内池边树下山石上山坡上、潇湘馆阶前竹下、潇湘馆中房窗内、暖香坞惜春房中、蘅芜苑宝钗香菱卧床等环境展开故事描写。
描写的主要人物有薛蟠、张德辉、薛姨妈、薛宝钗;
学诗部分主要有香菱、林黛玉、平儿、探春、李纨、惜春等;
其他人物主要有贾琏、贾赦、贾雨村、石呆子等;
提到的人物有贾母、薛蟠的众随从及其家人、薛家的丫头文杏等。
薛家为入冬回家的伙计饯行、薛蟠欲同张德辉长行及与薛姨妈的"辩论"、置酒席为薛张饯行的情景、香菱入大观园、平儿吐出来的一段"古扇"插曲、潇湘馆"拜师"、潇湘馆"论诗"、作"月景"诗的情景、惜春处观画、梦中得诗等为描写主体。
还是从读画的角度开始 。
薛蟠出行的画可以分为饯行、窗内叮嘱、仪门送别三幅主画面组成;这三幅主画面表达出了薛姨妈母女对薛蟠的关爱深情。旧社会男尊女卑,一个家庭中的男人所发挥出的顶梁柱作用不容小觑,俗话有"三个黄花女,顶不过一个跛罗汉"的说法;就是说在一个家庭中那怕只有一个跛脚的男儿汉、或者一个罗锅男儿汉,都比一个家庭中只有三个美貌如花的女性的家庭完整有力。
薛姨妈家只有薛蟠一个"男神",自然,家中对他的期望值是十分大的。所以当薛蟠说要随张德辉出门学做生意,薛姨妈不仅不同意,还要说"你好歹守着我,我还放心些"那样的话。可见薛姨妈舐犊情深、是深怕把薛蟠含在口里化了,捧在手里飞了。
其实薛蟠长行也是一轴长卷,画卷中当然还有薛蟠思忖、家中辩论、母女商量、众人出门等等的场面描绘。
香菱学诗,其实并非表面那么简单的事,应该从香菱入住大观园的角度来阅读。大观园是《红楼梦》里主要描绘的中心,所以人们开口一说《红楼梦》,首先反映到的就是大观园、首先要说的也是大观园。
香菱不是在大观园应差的,她是薛蟠的"妾",有自己的丫鬟,她到大观园并非为了伺候人,而是入住。虽然表面上说是跟宝钗作伴,不是"入主",但毕竟是"入住"在了大观园。
 ,
金霏读书阁; 香菱跟宝钗等人不同,在这里主要的表现就是她没有资格"入主"大观园,要不是因为薛宝钗,她很可能连"入住"的资格都没有,
树海读书阁。所以香菱在大观园露脸,是比较尴尬的事情。
香菱是个聪明人。原本她也是出生在世宦家庭,可惜造化弄人,被命运之神从大家闺秀判成了别人家的"小妾"。按时下的说法,不知香菱的身份应该是被称作"小二"呢还是"小三";"小二"也好"小三"也好,反正是要比"小一"低一等,人前抬不起头、挺不起胸、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实在令人扼腕。
 ,
华闻读书阁; 知道自己的处境尴尬,命运又要她与贾府内的官宦大小姐们聚会在一起,励志的香菱,当然只有发奋努力,才有可能摆脱命运打在她身上"尴尬"的烙印了。
香菱的励志方向,主要就是学作诗。在香菱的心理世界里,只有学会了作诗,成了名符其实的诗翁,才能与大观园里的雅女、大小姐们相匹配、才有理由在大观园内行走、才有理由在大观园内居住……
宝钗说香菱"得陇望蜀",真还没有评论错。在暖香坞观惜春画的画,她对画中画的那些美女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羡慕。这一点连探春都看出来了,所以探春要鼓励她"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你快学罢"。
照探春说的,只要学会了作诗,自然就可以成为她羡慕的那些人、也成为惜春画幅中的"雅女"一员了。那么,香菱也就没有理由不加倍努力、刻苦学诗。
" 香菱学诗"是一幅画,她在朝以黛玉、宝钗、探春、惜春……等"雅女"们"雅集"为主体的画中走来。主要从她拜师、论诗、习作、揣摩、比划、废寝忘食、梦中得诗等方面来描绘她的"苦吟诗"。
香菱学诗是十分辛苦的,令人动容。香菱学诗同时也告诉人们,人人都有上进心,没有人甘于被命运摆布,都有摆脱命运束缚、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愿望和权力。
经过努力,就算还是离理想的生活很远,但至少可以宽慰自己,没有辜负生命。
……
 ,
孔子读书阁; 黛玉论诗是首先肯定了立意,她说"第一主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再就是讲究讨论,在讨论中求进步;第三要求遣词准确有味;第四切忌强入为主,流于穿凿;第四就是要多写多练,也就是多"诌"、多"胡说"……等等。
结构上本章是采用两条线索编织的。一条线是薛蟠远行;另一条就是香菱学诗。
有一条重要的外线、即"石呆子线"。外线"石呆子"串联起了贾雨村、贾琏、贾赦三个人物。巧妙的是这条外线是通过香菱入住大观园的线索连接的,而且整个"豪取强夺"的情节都是通过平儿口述出来的。平儿口述的外线描写,一点也没有比分锋描写逊色;说明这条外线的影响很恶劣,将成为一个重要伏笔。这条伏笔被高鄂先生继承了下来。
从"香菱学诗"这条线索的描写上,可以得到一些创作笔法的启示。本来描写香菱学诗是比较单纯的线索,中间几乎没有穿插,但妙在一个笔法,阅读起来就令人产生"惊心动魄"、尺水兴波的感觉。这里面有一个窍门,就是描写角度的灵活。
比如香菱去找林黛玉学诗,走着走着,我们阅读到作家描写的笔很自然就从香菱方的角度调整到了林黛玉身上:"宝钗见她这般用心,只得随他去了。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看看,在这里"香菱学诗"并不拘于写她怎样"去",也写她怎样"来";这就是角度的灵活。
当然,
树海读书阁,角度的控制及调整关键还是要把握住"人",这也是一条规律。
以众雅女争着要看香菱梦中所得的诗停锋。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印象安阳】 是是非非曹操墓 三下乡第一天,感触良多 且行且珍惜_3 《伤逝》 “九一八”,抹不掉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