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2829303132333435» / 5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ree and Easy-To-Use Laptop Battery Saver Software [copy link]

466#

词 ,金门读书阁; 丑奴儿,树海读书阁.燕子
远来飞燕叼泥沙
&nbsp,精彩读书阁;
筑个好家
&nbsp,爱看读书阁;
筑个好家
&nbsp,精彩读书阁;
卧养儿女渡春夏
&nbsp,金霏读书阁;
晨出昏归啣虫蚁
&nbsp,树海读书阁;
呢喃伊呀
&nbsp,树海读书阁;
呢喃伊呀
&nbsp,树海读书阁;
秋去携子回天涯


【责任编辑:暖暖】
相关的主题文章:

  
   春天的随想
  
   一路所想
  
   喜欢!没有理由
  
   10年的岁月你得到了什么?
  
   “伪城市化”:显于土地 藏于政绩
467#

蒹葭深处烟雨行
     西湖、西泠、西溪并称为杭州“三西”。西湖胜景以湖光水色闻名,西泠印社以篆刻书画著称,而西溪湿地则以自然野趣入胜。
     西子湖畔数不清逛过多少次了,那&ldquo,爱看读书阁;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潋滟,总会勾人无穷的遐想;西泠印社只去过一次,那博大精深的篆刻书画世界,只怪自己质本愚钝消受不了;而湮没之后重新撩起面纱的西溪,如今名声鹊起,几欲亲近,但一直未能遂愿。
     深秋,路经杭州,早年的同事项君尽地主之谊,相邀去西溪一游,此意正中下怀,便欣然应允。
     清晨,天色铅灰,细雨突至,飘飘洒洒,树海读书阁,天地尽湿,整个杭城成了偌大的“湿地”,这似乎是苍天特意为我们湿地之行所作的渲染。人人都说西溪是“一曲溪流一曲烟”,我想,适逢雨丝缠绵,来个蒹葭深处烟雨行,不是更加凸显西溪“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幽美吗?    
     行车仅十几分钟,便到了距西湖五公里的西溪,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3年始行综合保护, 2005年建成开园,总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修身读书阁,河流总长100多公里,以“冷、野、淡、 雅”为园区特色。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水景是西溪自然景观的核心。园区 水陆交围、湖漾密布、港汊纵横,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 可见,游西溪不能不坐船,唯有泛舟而行,才可细细体味蒹葭深处的野趣神韵。
     西溪游船有电动和摇橹两种,摇橹船别有情趣,划着一叶小舟随处荡漾,当然更受大家的青睐。但因雨天,也为了节省一点时间,只得忍痛割爱。坐上项君包租的二十座电瓶游船,一行六人各依舷窗,显得空空荡荡的,但更吻合碧水之上、芦苇之间的那种宁静清冷的氛围。
     游船缓缓进入河汊,犁开凝碧的水面,泛起粼粼涟漪,旋即归于平静。我的心却雀跃不止,为这一望无际的芦荡,为这满眼的凄迷烟雨,为这旖旎的湖光水色。
     聆听娓娓解说,依窗探头眺望:水道蜿蜒,纵横交错,时宽时窄;岸芷汀兰,林木扶疏,染红铺绿。那星罗棋布的池塘,风吹水皱,鱼翔浅底;那雾气氤氲的岛渚,芦苇摇曳,百鸟飞翔;那水光树影间的寺庵,粉墙黛瓦,若隐若现。眼前的景致,充盈着恬淡与清雅,荡漾着旷达与野趣,还捎带着几份妩媚与神秘,俨然一轴素雅的水墨风光长卷徐徐展开,散发着温馨柔和,流淌着诗情画意。即便我等来自水乡,也是见未所见,赞叹连连。
船靠深潭口码头,首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樟树,枝繁叶茂,苍劲雄奇,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据说已有三四百年的树龄。它如睿智的老人,默默地守望河畔,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西溪的兴衰。
     树阴下的埠头,停泊着一只摇橹船,船篷上立着醒目的蓝色招牌,写着“非诚勿扰拍摄船”。这是贺岁片《非诚勿扰》舒淇和方中信泛舟的道具船。游客见状,个个争先恐后摄影留念。其实好多游客就是冲着《非诚勿扰》拍摄地来到西溪,树海读书阁。不得不钦佩,冯小刚导演就是牛气冲天,他的《非诚勿扰》不仅赢了票房,还炒红了西溪湿地,带动了无限的商机。
     深潭口在西溪水域中,不仅水面宽广,而且蓄水最深。古书《南漳子》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过去每逢端午,这里总会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是龙舟胜会的绝佳之地。如今,原住民都已外迁,端午的深潭口,树海读书阁,少了龙舟飞渡,是否波澜不惊?
     码头不远处,金霏读书阁,迎面一塔依水屹立,旧称“杭公塔”,清咸丰年间为纪念先贤杭世骏而建,改建后名“河渚塔”,高达三十多米,木质,五层,造型质朴,古色古香,轩然霞举,为西溪唯一的制高点,自然成了苍茫湿地的水道航标。
     塔内木制旋梯可达塔顶,但陡峭狭窄,只容两人侧身而过,偏有一些游客不讲礼让,只争人先,顿显拥挤混乱,让人好生惊悸。
     登塔鸟瞰,心旷神怡;远山近水,云霭茫茫;芦苇遍野,树海读书阁,烟柳满目。更有农舍寺庵、芦荡鱼塘、古桥石埠、阡陌长堤,一览无遗,尽收眼底,金门读书阁
     距塔数米的河渚街,碧水环抱,人气盎然,自古乃商贸云集的繁华之地。现按明代&ldquo,孔子读书阁;七店八铺”街区样式予以复建,粉墙黛瓦、木棂花窗,风格依旧,情调依旧,传承保护了原有的商业人文景观,古朴典雅的江南小镇风情历历在目。
&nbsp,孔子读书阁;   沿街酒肆、茶馆、豆腐坊、糕团店、土特产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家家旗幡招展,处处明清遗风。集市广场还有现场捣年糕、捏糍粑、做糕点、打敲鱼等,看得眼热,也不由参与其中,去体验原汁原味的西溪民俗韵味,树海读书阁.3
&nbsp,金霏读书阁;   街市深处有一座旧建筑,乃“蒋村大会堂”,虽然已经荒废,但仍残留着40多年前的“文革”痕迹。斑驳陆离的外墙上&ldquo,华闻读书阁;高举毛泽东伟大思想旗帜”的红漆标语依稀可辨;主席台的背景墙上还有残缺的巨幅画像:毛泽东身穿绿军装,挥动着大手。这是火红年代最为流行的宣传画《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画的两边还有毛泽东的手迹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当年随处可见的领袖宣传画,已被岁月尘封,无处可觅。现在倏尔目睹旧物, 自然会勾起大家深情的记忆,树海读书阁。也许那时我还少不懂事,但疯狂年代留在内心的烙印却似乎很深很深。
     和几个同伴迈向主席台,在领袖的画像前,恭恭敬敬地留下了虔诚的瞬间。 80后的同伴颇感好奇好笑,质疑为何选择旧墙残画拍照。当然,年轻的心并不明白:斑驳的是历史,鲜活的是记忆。
      河渚街上,细雨还在飘飞,为了不挡视线,树海读书阁,我索性收起了雨伞,彳亍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任雨丝缠绵,爱看读书阁,任思绪飞扬,领悟天人合一的意蕴。烟雨中千回百转的小路,弥漫着花与草的芳香,恍惚间它成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也是那么的空旷悠长,也是那么让人萌生寂寥。然而,这条光滑透亮的石板路上,只有我们轻轻走过,那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却不知去向何方?
     有人比喻,西湖是雍容华贵的皇室公主,而西溪则是天然去雕饰的浣纱村姑。诚如斯言。我仅仅踏上西溪湿地的冰山一角,就已被村姑的天然、质朴、幽雅、旷达、明媚和静谧所深深折服。
     二
      千顷蒹葭十里洲”。一望无际的芦苇,是西溪湿地的标志性植物;漫天飞舞的芦花,是西溪湿地叹为观止的景色。
     蒹葭泛指芦苇,芦荻。芦苇又名芦、苇,乃水边禾草;也有人将矮小的芦称为荻,称芦花为荻花。其实,芦、荻虽外形相似,生长环境相同,却是不同的两种植物。
     西溪现有300多亩芦苇,主要分布在秋雪庵附近的岛渚上。芦苇纤细脆弱,乃飘零之物,没有花的艳丽,没有树的雄悍,宁静读书阁,显得特别的柔美,但它集群而生,聚众而长,摩肩接踵,挤挤挨挨,风吹不倒,雨打不折,那种众志成城的磅礴气势,特别壮观,足以令人震撼。
     西溪秋雪,是西湖旧十八景之一。所谓的秋雪并不是秋天的雪花,而是指晚秋时节,似雪的芦花,随风起舞,漫天皆白。
     都说西溪观芦,最佳之地莫过于秋雪庵。春末夏初,蒹葭萋萋,碧波万顷,青葱无垠;深秋初冬,蒹葭苍苍,芦花泛白,皑若积雪。明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这样记载:“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清康有为《秋雪庵记》称:“庵在水中央,四面皆芦洲。花时月夜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 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
     秋雪庵被公认为西溪胜景的精华所在,众多文人为她抹上了神秘奇丽的色彩。为一睹丽景奇观,我们当然继续泛舟,沿着曲折迂回的水道,穿越蒹葭缤纷的芦荡,怀着几多内心的期许,去寻访闻名遐迩的秋雪庵。
     秋雪庵位于四周环水的岛渚之上,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初名“大圣庵”。明末重建后,书画家陈继儒取唐诗“秋雪濛钓船&rdquo,精彩读书阁0;的意境,题名为“秋雪庵”。 弃船上岸进庵门,迫不及待地直奔“弹指楼”,登上观景楼阁,居高望远,极目天舒,周遭广袤的芦荡扑入眼帘,芦白柿红,精彩读书阁,桑青竹翠,草长云低,鱼翔鸟飞,然而 令人纳闷的是,虽有“水周四隅,树海读书阁,蒹葭相望”之景,却无“芦荻团花,雪压蓬背”之色。
     我思忖,大概是未到时序,遗憾无缘芦花飘雪。回来品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这下我才明白,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西溪的秋日,铭华读书阁,原来无缘看到芦花盛放、漫天飞雪奇景的人,不仅仅只是我。
     历史上秋雪庵曾屡毁屡建,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唱互答之所。民国九年,湖州儒商周庆云重建大殿三楹及弹指楼,并新筑两浙词人祠。祠内设神龛,供奉历代两浙籍的词人和到过浙江的著名词人,姓名铭刻四壁的有1044人,华闻读书阁,真可谓群贤云集,文星荟萃。分历代两浙祠人,历代宦游词人,历代游寓词人,历代方外词人和历代闺阁词人。浙江籍词人有陆游、周邦彦等,宦游词人有苏轼、白居易等,流寓词人有姜夔、张士谅等,闺阁词人有李清照、朱淑真等,瞻仰其间,不啻乃一次中国文学史的巡礼。
     西溪自古乃隐逸之地,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在此建造别业,捧为休闲、养生和隐居的理想处所。明代僧人大善法师曾撰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广济读书阁,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鸪鹤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孔子读书阁,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
&nbsp,精彩读书阁;   西溪之美妙,曾引得清康熙、乾隆及苏东坡、米芾、唐寅、董其昌、郁达夫、于右任、徐志摩、黄宾虹等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许许多多的诗词文章。南宋皇帝赵构逃亡杭州,为西溪的小桥流水、芦花似雪所迷恋,便欲在此建都,后来虽另择了凤凰山,还是说了一句“西溪且留下”,西溪就这样“留下”了一千多年。如今西溪的“名人居”应运而生,据说现代名流如音乐家徐沛东,国画家吴山明,导演崔巍,漫画家朱德庸,编剧余华,主持人杨澜、许戈辉,他们都以工作室的名义入住西溪, 成为西溪的新主人。
     开辟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西溪,借助电影《非诚勿扰》之力,当下蹿红了。原住民异地迁居,生态环境受到了保护,西溪俨然成为喧嚣都市的净土,旅游休闲的胜地, 放松身心的乐园,探幽寻梦的地方。 &nbsp,金门读书阁;
     依然的古树昏鸦,依然的凉亭水榭,树海读书阁,水烟还在,柳烟犹存,但不见了捕鱼耕作,不见了袅袅炊烟,不见了暮归的老牛,也不见了夕阳下的渔舟。真的担心,那原生态的水乡古村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会悄悄地淡漠,树海读书阁,并逐渐地消失。
      烟雨蒙蒙走西溪,心缠绵,情缱绻。我也想跟着宋高宗说:“西溪且留下。”留下她的冷野淡雅,留下她的不妖不娆,留下她的质朴宁静,留下她的原始幽远……
相关的主题文章:

  
   锄镰锨镢交响曲
  
   石崖花
  
   [url=http://8.210.39.14888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03]为了忘却的纪念[/url]
  
   韶山途中
  
   人心易老
468#

又见白玉兰花
【编者按】生命因为坚守而绚烂,因为孤寂而淡定,因为另类而从容。寒风中的玉兰花,俏丽在荒凉的枝头,冷寂而又孤艳。

  早春二月,正是江南乍暖还寒之时,裹着厚实的冬装,低头穿过小区一处极少经过的民房过道,散落一地的奶白色的花瓣,树海读书阁,像一只只小船,爱看读书阁,静静地停靠在地上,养着我的眼,仿佛在等待我的抚慰。那股熟悉的淡淡幽香扑鼻而来,霎那间浸湿了我的心扉,那是我喜爱的白玉兰花特有的清香!我不禁微微闭眼,深深地吸吮着,让这清幽的香气驱散冬眠的氤氲,清醒我麻木的思绪,也吹开我凝冻的笑颜,金门读书阁,带着久违的欣喜,我仰头让目光与那熟知的花儿亲吻……
  啊,金霏读书阁,我的白玉兰!
  第一次见到白玉兰是20多年前在一个师傅家里,她们家的窗台上摆放了一个花瓶,花瓶里是一束非常别致的黄色塑料花,花朵呈长条状,修身读书阁。盛开的花瓣像极了一颗白菜的形状,那含苞待放的花蕾,又仿佛像一颗微缩的东北大白菜,孔子读书阁。很奇怪的是这种花没有绿叶。一般来说,花枝上一定有绿叶陪衬鲜花的,华闻读书阁,而这种花却没有绿叶,难道是设计师的疏忽?我想,一定不是的。于是,我很好奇地问主人:这是什么花,树海读书阁?主人说:这是白玉兰,孔子读书阁
  白玉兰?我不禁在心里嘀咕:白玉兰怎么是黄色的呢?而不是白色的,树海读书阁?这种花为什么没有叶子呢?带着种种好奇,铭华读书阁,我开始有心地观察生活中的花草,寻找这个特别的花。
  终于在一次早春时节很偶然地在公园的一隅看见了白玉兰的芳影,金霏读书阁。远远地望去,错乱的枝干上尽情地盛开着洁白的花朵,像一群即将展翅高飞的白兰鸽,零零落落地站立在枝头,精彩读书阁,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清香,地上,料峭的寒风已然抖落了一地的芳华,我像一个久违的朋友,情不自禁地奔到它的面前,树海读书阁,拾掇起打落在地面上的花瓣,轻轻地抚摸着,用鼻子神情地吸吮着,又抬头仔细地端详着俏丽枝头妖娆端庄的白玉兰花,她真的没有绿叶陪伴!
  我仔细地端详着手上的花瓣,树海读书阁,轻抚着,有种蜡质的厚重感,树海读书阁,又有着丝质的柔滑感;观之色泽像极了闻名遐迩的汉白玉;其花型像一艘微型的舢板;花托部位呈叶形的红色图案,像泼墨画一样,这团红色渐渐地收拢汇聚成一条很细微很细微的红线镶嵌在白玉兰花背的中间,将花朵分成两个部分。所以,当你仰头凝望的时候,你会有一种花瓣飞翔的动感。闻其花香,清香馥郁,有兰花的味道
  白玉兰花瓣不多,但较长,约为12~15厘米,盛开时分,极为舒展,仿佛像伫立在枝头欲腾空而跃的鸽子一般;含苞欲放时分,爱看读书阁,又恰似卷帘窥春的少女,华闻读书阁;而花骨朵的时分,仿佛一个沉静双手合十的虔诚的信徒,似乎在祈祷上苍的惠泽,宁静读书阁。因此,当你昂首翘望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打开你的思绪,随花翩翩起舞…&hellip,树海读书阁;
  白玉兰树形魁伟树干挺拔,其枝干稀疏。细观之,发现整个树干除了已经花落的枝干上吐露出嫩绿的叶芽外,你再也看不到绿叶的影子。常言说:好花还要绿叶陪。然而,白玉兰却特别,它在没有绿叶陪伴的枝条上,独领风骚地盛开着自己的生命。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种开花时没有绿叶陪衬的花。于是,我从心里深深地喜爱上了——白玉兰。
  后来我才知道,白玉兰花不同于其他的植物,它是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每年在早春时节迎着料峭的寒风而放,故人们又称其为&ldquo,广济读书阁;望春花”“应春花”,因其耐寒、易培植、其花团锦簇、妖娆美丽,即使一树只有一两枚花朵,依然能点缀春色、其香味更是芳香馥郁而被很多城市种植于道路两旁,作为观赏植物备受青睐。该花有白、黄、红三种颜色,孔子读书阁。每一种花色都有着自己特别的芳姿,让人爱不释手流连忘返。
  而我眼前的是一排白玉兰花,高大挺拔,树海读书阁,有的树枝已经伸展到三楼居民家的窗台以及凉台上了,满枝头亭亭玉立着白玉兰花,争相斗艳。地上静静地躺着凋零的花瓣,精彩读书阁,我很惊异自己住在小区二十多年了居然不知道这一处还有我最喜欢的白玉兰。想一想,也难怪。第一,我很少走这边,这是习性决定的,向左走向右走,都源于自己的目的地的便捷罢了,由此看来,偶尔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性,精彩读书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树海读书阁;第二:我只关爱其花朵,对白玉兰树却知之甚微,平常也绝不会去关注门前这些高大的树;想一想,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偏爱某一点,金门读书阁,而忽略更多的东西,“爱屋及乌”或许才是真爱吧。有一句话说得好:爱他就要爱他的全部,包括缺点。而我,只有当树上俏丽着花朵的时候,才会知道:啊,这是白玉兰。更多的时候,并不知道那就是白玉兰树!第三:白玉兰只开在早春时节,而且花期很短,大约10天左右。正是由于花期太短,错过了与白玉兰相遇的机会,于是也就不知道眼皮底下有着自己钟爱的白玉兰花,树海读书阁
  如此一念,思绪顿时纷杂起来。这满树没有绿叶陪衬却欣欣然开放的花朵,是花儿探春后给树叶春意盎然的信息?还是等待着花落成泥后儒养了绿叶的生命,才能绿叶生机繁盛?花与叶如此的老死不相往来,是孤傲的使然还是另类的坚守?
  很多时候,我孤立行走在文字的边沿,没有归属;流浪思想现实的夹缝中,没有方向;常常会因为行单影绰而陷入彷徨与挣扎的泥潭。或许正是因为我内心深处有着如此复杂的感怀吧,对于孤兀地傲立于虬枝上的白玉兰花有着不同于其它花的情结。
  寒风中的玉兰花,俏丽在荒凉的枝头,冷寂而又孤艳,我宁愿相信,白玉兰花是在等待一份理解才会如此的坚守,感恩于一份对生命的渴望才会如此的从容,如此的义无反顾于另类的孤寂中。忽然间明白:生命因为坚守而绚烂,因为孤寂而淡定,因为另类而从容。
  没有绿叶的陪伴
  我仍有蓝天的眷顾
  敞开我生命的大门
  让早春清新的风
  绽放我的
  孤寂
  
  没有绿叶的颂歌
  我仍有根的厚爱
  放歌我的梦想
  不问灿烂
  只为感恩
  生命一次
  的美丽
  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修正与2011-3-5
责任编辑蝶恋花】  
相关的主题文章:

  
   ---心语--
  
   一扇打开的窗——野人诗作《一种梦境》赏读
  
   [url=http://222.134.7.938/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37]潇湘花落,林黛玉[/url]
  
   [/url]
  
   [url=http://137.59.150.54/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09471]要善于发现和发掘财富
469#

清平乐~写给2014,华闻读书阁
蓦然回顾,金霏读书阁历史沧桑路,树海读书阁,为百姓屯疆戍土,金门读书阁,先烈英豪无数,孔子读书阁
  看今朝又征途,爱看读书阁,扬国威外敌逐,树海读书阁,横扫苍蝇老虎,人心向恶魔除。
相关的主题文章:

  
   刹那永恒(一)
  
   《庆兔兔日记》1924早起的小鸟有虫吃
  
  
  
   人到中年_1
  
   孩子,你们慢慢走!
470#

磨麦做粑
  &mdash,铭华读书阁;—《乡村民谣》系列散文之十
  
  虽然已过不惑之年,童年的许多记忆已然模糊,但是,回想起曾经有过的温馨片段,金霏读书阁,还是会有许多情节,渐渐清晰,渐渐延展开来,再三品咂间,很多的过往,金门读书阁,很多的人情故事,会慢慢还原,依旧不改从前的韵致,而且叫人多些说不出、放不下的感受。
  
  流传于乡土之间的儿歌童谣,每一首,都会有一种滋味。一辈辈人,哼唱着民谣长大,在长辈的口传心授里,慢慢体验到生活的味道,慢慢感染到生活的色彩,无论是泪水,还是欢笑,宁静读书阁,无论是贫乏,还是艰难,树海读书阁,在大人们心中是不灭的希望,于小孩子心里有对未来的向往。无论是希望,华闻读书阁,还是向往,往往不会失却真是,自然不会游离身边的日子。
  
  有一首童谣这么唱:磨麦,做粑,请姨娘,不在家,打开后门捺梅花,爱看读书阁,捺一朵,留一桠,留到明年开早花;早花结,请娘歇,娘下县,买红线,哥买粉,孔子读书阁,叔买花,打发姐姐到婆家;婆家一对缎子鹅,修身读书阁,飞飞喊喊下江河,树海读书阁,江河岸上女子多,会唱歌;站着唱,树海读书阁,脚又酸,坐着唱,嘴又干,泡壶茶,茶又涩,热壶酒,酒又酸,烧盆开水泡心肝。刚刚记事的时候,坐在母亲的腿上,母亲会抓着我们的小手,做这样的游戏,树海读书阁,念这样的儿歌,抑扬顿挫里,左右前后来回晃动,真的跟磨麦、磨豆子的动作一模一样。
  
  乡下人家,家家有架青石磨,妇人们用青石磨磨麦、磨谷子,尤其是没有机械加工的年代,树海读书阁,米粉、面粉,都是不辞劳苦慢慢磨出来的,树海读书阁。难得逢时过节打豆腐,十一腊月磨豆粑,在那个年代,树海读书阁,一户人家的很多滋味,都是在石磨上一圈一圈慢慢悠悠磨出来的,居家过日子,压根就离不开石磨,树海读书阁,缺少了石磨,绝对会少却许多庄户人家的生活韵味。
  
  谙于操持家务的妇人,把劳作的场景,金门读书阁,转嫁到育儿方面来,大概,这也是习惯成自然,不知不觉间的情感流露,华闻读书阁。在那些劳劳碌碌、缺少机械的日子里,树海读书阁,妇人们白天上工,夜晚磨磨,是很平常不过的事,所以这样的创造,几乎是信手拈来,孔子读书阁,这也应了民间不乏创造力的说法,精彩读书阁,尽管这样的民谣,俚俗成份很多,广济读书阁,也经不起再三推敲,但在言语之间,寄托了内在的情感,是内心难以明言的某些情感的具体表达,一样有很多的生活元素,所以会叫人觉得新鲜,好玩。
  
  尤其是在物质资料十分匮乏的年代,孔子读书阁,磨麦做粑,无疑就是某种内心里的企及,食难果腹的日子里,谁不向往有一天能吃饱肚子,能好好改善一下生活,能吃到香喷喷的白面馒头?但是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精彩读书阁,这些都是很遥远的奢望,所以,富于创造力的乡亲父老,集众人之力,创造出这些生活气息很是浓厚的民谣来,不仅仅有对生活的期望,有乡村风情的展现,更多些乡村生活状态的综合描述,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一种生活形式的具体记录,树海读书阁,居家过活,婚姻嫁娶,人情纷杂,生活体验,都囊括其间,都有着独特的味道。
  
  这是我记得最全的一首民谣。小的时候,不明所以,跟着母亲唱,跟在一帮大孩子后面乱吼一通,仅仅是为了好玩,为了释放过剩的精力,即便是这么乱吼乱唱,也不见得母亲会天天有麦磨,天天都能吃到白面馒头或者烙饼,娘老子这么教,是为了哄小孩子们开心,不胡搅蛮缠,金霏读书阁,他们也难得在闲暇的片刻,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至于歌谣后半部分的烘托,确实让人开心好笑,但远没有开头两句来得实际,大概,这也是常说的比兴的手法吧,这又叫人不得不相信,乡野民间,就是滔滔不绝的文化之源,爱看读书阁
  
  确实很长时间没有在意过这些小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刻在心头的儿歌民谣,不是没有这丁点时间,而是缺少这样的心情。总是忙于应付,难得有这样的心情,或者说闲情,怀旧或者溯源,都是需要有心情的,不然,很难进得到有过的生活里面去,如果是这样,好不如不去怀想,免得破坏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些美好。
  
  非常庆幸还是有一天记起了这些,回味之中,很多被疏忽的人情,又在心里活泛一片。回老家的时候,看到和一干杂物堆放在一起的青石磨,难免又多出几分感叹。昔日被乡人们看得挺重的石磨,已经丧失了它的功能,它的存在,好像在于向后生们昭示一段历史,一段一言难尽的生活。
  
  我倒是从两扇变得黑漆的石磨间,看到了曾经有过的庄户人家的日子,彷佛母亲还在为我们吱吱呀呀的磨着麦子、豆子,那样的生活,那样的记忆,已经深入肺腑,恐怕,想忘却都不可能,精彩读书阁,这也是人情过往中,不会随便能够忘却的点滴,看到如此场景,又有谁,不会记忆犹新?
  
  只是现在,不再有人唱这些民谣。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改变,磨麦做粑,似乎已经不再能动人心弦,但是,作为某种延续,这样的歌谣,不应该就此湮没在莽莽尘烟中,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无论从尊重历史发展,还是从尊重地域文化的角度,都不应该不屑一顾。
相关的主题文章:

  
   思念总在狂雨夜
  
   “日照”东方红-中国唯一以太阳命名的城市
  
   祈福平安
  
   夜阑珊,微雨已停
  
   记忆片段中的父亲
471#

夏日探山
【导读】小径通幽缠缠绵绵,蜂鸣悦耳鸟鸣啾啾,松鼠跳跃生灵突现,行走间,树海读书阁,不觉蛛网缠在脸上几许彷徨。褐马鸡林间的鸣叫似乎有些高亢嘹亮,跚行的小刺猬受惊扰跑的有些咧咧切切。
  
  夏的主色调是葱茏。
  
  大山,越来越近,树海读书阁,层次,越来越分明,树海读书阁,车窗外绿意愈浓。禁不住驻足观望:山峦,层层叠叠,延伸到目所不极的天际;山势,高低起伏,精彩读书阁,青黛相间走势到看不到的天边;山峰,峭立生烟,铭华读书阁,或突兀或峰连峭指云天;白云悠悠,孔子读书阁,郁郁青山,金门读书阁。山上的树木,仰望绿色连绵,俯视则簇簇葱葱。无际的绿色在澎湃,在舞动,在昭示生命的色彩,看得出墨绿色的是松树,它是那样的大气沉稳,爱看读书阁,把积淀的绿色加浓,树海读书阁,再浅的是栎树椴树参与其中,感恩生命的勃发,黑绿的焕发着光泽,当然,还有长得比较矮小的,伸直脖子吸吮阳光,叶片有些黄绿色彩的杨树、山桃、野桑、杏树。
  
  大山,在夏日的阳光下,展现着自己的色彩,树海读书阁。绿色,不尽相同的绿色,深浅不一的绿色,是那么和谐的相拥在一起,孔子读书阁。而这一切的绿色,树海读书阁,不管是树也好,草也好,被人们归纳为草绿。
  
  路边,有放蜂人居住的小帐篷。放蜂人慢条斯理的整理着蜂箱,任凭蜂儿巡山酿蜜坐享其成。心想,人家选定的场所肯定是靠近村庄,果不其然,树海读书阁,抬眼便看见一座小山村在绿丛间时隐时现。那蜂飞蝶舞的景观,展现天籁的神奇,天南地北的养蜂人,会在约定的时间来到这里,这绿色,这夏天,孔子读书阁,这大山,吸纳吐露了多少自然的精灵与神奇,又馈赠了多少精华与聚集。
  
  走在山表,站在山腰,精彩读书阁,清风飒飒。热与凉,凉与热,金霏读书阁,似乎在掌控之间,分明感觉到清风在手中,张开手就跑了,合住又回来了。伸出手指沾些唾液,感悟风的走向,不用说,觉凉的方位就是来风的方向。
  
  斜刺里一条小路穿向山里,忍不住走进其间。真的是一个好去处,小径蜿蜒着伸向密林深处,视线也就十来米的样子,走到了,路又来了,还是那样的时隐时现。脚下是路,爱看读书阁,边上是壑,那干旱的车前草长在路的中间,草叶已经打蔫,没行几步,前几天下雨的几许泥坑边上,几簇车前草长势正旺,俨然两重天,华闻读书阁。山表的斜坡上,广济读书阁,叫不上名的灌木坚韧的生长着。根部的植被已经脱落,那根,已然又变成了树干,以自己的裸露嬗变着,依然坚挺的托举着树冠。那沟壑里的树木,起劲儿的向上再向上,树海读书阁,虽说长得有些纤瘦,为获得阳光,还是尽力的长着,真为它们的执著感慨。
  
  路,越来越窄,渐被草丛覆盖,天空,越来越小,被稠密的枝叶分割的枝零破碎,树海读书阁。路的尽头豁然开朗,只见山坡上开满了洁白的槐树花,正应了那句话,五月槐花香。那充溢山间的花香,随风不尽的停留、飘荡;那花香惯着山谷延伸、向上;和着泥土的清香,宁静读书阁,裹着草木的香气,混合着天籁元气升腾。踏山人徐徐的吸纳,那天然的混元之气,笼罩在山野之间。轻轻的采一朵盛开的槐花,树海读书阁,慢慢的在口中品尝,看着蜂舞花间,蝶飞丛中,更觉唇齿留香沁人肺腑。
  
  小径通幽缠缠绵绵,蜂鸣悦耳鸟鸣啾啾,松鼠跳跃生灵突现,金霏读书阁,行走间,不觉蛛网缠在脸上几许彷徨。褐马鸡林间的鸣叫似乎有些高亢嘹亮,跚行的小刺猬受惊扰跑的有些咧咧切切。
  
  折返中,再次体味了大山的原始,静谧。仰望大山,裸露的苍岩蘸满沧桑,华闻读书阁,勾画着岁月的痕迹,如带的翠绿缠在山腰,焕发着夏日的色彩。行进间,修身读书阁,震耳的轰鸣声响起,抵近,哗哗的流水声潺潺,瀑布,从一座小水坝向下飞溅,溪水,顺着水坝边缘的小渠分流,无羁的水流,或喧嚣,或节制,向着下游淌去。
  
  那水清澈见底,蝌蚪小鱼嬉戏其间,水草在水流中匍匐拉长了身躯,採水芹菜的村姑们,光着脚丫淌在河石中间,金门读书阁,熟练的用小镰刀割伐着鲜嫩的尖稍儿。下游不远处,一座新建的虹鳟鱼养殖场初显轮廓,精彩读书阁,附属的建筑小巧玲珑,小桥流水,水榭楼阁,飞檐高挑,碧瓦生辉,一座乡间休闲别墅可望近期开张。
  
  在这里,没有炎热只有清凉,在这里,没有嘈杂只有安逸,山清水秀回归自然。
[责任编辑叶子]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片冰心
  
   你不在
  
   乘风破浪奔小康丨心得:共破浪,齐进步
  
   [url=http://106.54.163.251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85]杂感漫谈[/url]
  
   来自大凉山的故事
472#

明月辞,精彩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爱看读书阁; &nbsp,精彩读书阁; &nbsp,金门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 &nbsp,精彩读书阁; &nbsp,铭华读书阁; &nbsp,孔子读书阁; &nbsp,孔子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宁静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爱看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孔子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华闻读书阁; &nbsp,修身读书阁; &nbsp,金门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华闻读书阁; &nbsp,广济读书阁;亲爱的月神
请赐予我一双翅膀
让我飞云漫步
来到你的身边

听歌曲笙箫
揽玉兔捣药
逐吴刚砍树
与嫦娥飞舞
游月宫赏月

伴月空星辰
集九州情怀
化秋风信使
诉花好月圆
共千里婵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作业
  
   “嫂子”的浆水鱼鱼
  
   09.10.3秋
  
   “小偷经济”的贡献
  
   冀东乡忆(二):塞上铁脊—冀东长城
473#

无名花记
晨曦信步,孔子读书阁,意气横生,时有心旷神怡之感。但行处,薄雾如纱而莫能极视,树海读书阁。鸟惊芳树,精彩读书阁,虫嘶幽丛。忽闻花香淡然而与素日不同者,华闻读书阁,故寻于众芳之间以观其颜。    然所见者,余不知其名也。其生于何地?自何方?未能释之。古有靖节爱菊,濂溪爱莲,板桥爱竹石之说。三者也,修身读书阁,素为名士所咏,华闻读书阁,然未有咏余所见之花者,广济读书阁。殆其位卑而无名且无东都牡丹之艳,精彩读书阁,苏杭芙蓉之姿而见忘于世间,铭华读书阁,实为憾矣,爱看读书阁。故而欲以拙笔赋之,亦不惧见笑于大方之家矣。    余所见之花者。其素若何,孔子读书阁?天山寒雪;其洁若何,金门读书阁?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树海读书阁?松生空谷,树海读书阁;其质若何,精彩读书阁?昆山白玉,孔子读书阁;其雅若何,树海读书阁?泉石幽兰;其香若何?山梅含蕊;其神若何,爱看读书阁?月射澄江,金门读书阁。冰清玉洁实愧古越西子,宁静读书阁;素净婉约应惭盛唐太真,树海读书阁。独具品类之盛,树海读书阁,岂是区区牡丹芙蓉可比哉,树海读书阁!    故无名之花亦胜有名之花而又何故探其根溯其源,金霏读书阁?唯以静观之。然有不称心者曰:&ldquo,树海读书阁;信矣乎,树海读书阁,此花昔日定为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今何至凡尘邪”。对曰:&ldquo,金霏读书阁;若不长于斯而生于广寒瑶台之上,岂可见之真容乎&rdquo,树海读书阁;。如之言,如斯之美也。今法古人作文以记之,寥寥数言难尽衷情。    已末年辛巳月壬午日梧院清源记    (2015年5月6日星期三)
相关的主题文章:

  
   花与人的性格趣谈 (六)荷花
  
   错错错
  
   飞鸟与大地的回答
  
   [url=http://111.12.71.231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96]英雄母亲圆梦的前前后后[/url]
  
   在土地上作画
474#
475#

爱情钟摆,树海读书阁
离别的那天雨下个不停,树海读书阁
雨丝密集的斜织着,树海读书阁
千条万缕,树海读书阁
我的心--------
开始范潮,树海读书阁
我送你到车站,树海读书阁
你用泪眼望着我,广济读书阁
缠绵中网住依依网住不舍,宁静读书阁
火车将你轻轻地载走,树海读书阁
载不动--------
彼此的离愁,铭华读书阁
雨还在下,金门读书阁
溅在地上是我晶莹的泪珠
火车站上人流如潮,金霏读书阁
你是那其中的一朵浪花
你因渴望阳光渴望雨露
才因此扬帆启航--------
你的驶离,爱看读书阁
是夏天渴望的气息,孔子读书阁
寻求圆满--------
银川的天气艳阳如火,孔子读书阁
路边的白杨,孔子读书阁
可曾为你把骄阳遮挡,树海读书阁
你是我的谁呀,精彩读书阁?
我咋把你放在心上,精彩读书阁?
你的每一步,华闻读书阁,
你的每段旅程都像钟摆一样,精彩读书阁,
吊在我的胸口,树海读书阁,
叫人时刻想起,
叫人念念不忘--------
(原创)2013年8月13日写于长春市医疗器械

相关的主题文章:

  
   来自星星的孩子
  
   城里人与乡下人
  
   过往_2
  
   五律 心心相印
  
   圆通寺记
476#

随笔,哲学的寂静和孤独


    一、寂静的卡逊
  美国人如果想认识雷切尔·卡逊,他们应该到浩瀚的绵长的太平洋海岸,在那片深深的海洋不断变幻着美妙的色彩,四季的海风不断吹拂的狭长的海岸线上,更容易看到她年轻时健美的身影。那时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她从遥远的内陆走来,让她对着这张深不可测的大自然的另一张面孔痴迷地瞭望。
  
  因为,修身读书阁,作为一个亲身体验自然,并用优美文学的笔触描写自然,揭示生态问题,树海读书阁,传播生态思想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那里度过的。她喜欢一个人走在落潮后的海滩,与刚刚平静下来的大海对话,树海读书阁。那时一只爬行的小鬼蟹,一只挂在岩洞中的小海星,还有日落后飞翔的鸫鸟,华闻读书阁,都会引起她敏锐的思想的微澜,让她驻足观望,让她深深的陶醉。那些小小的无足轻重的生命,会激起她对神秘的大海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这促使她一次次向经过她的人们诉说着海洋的秘密。她轻轻地告诉你:“鸫鸟也在歌唱别的日落,那歌声超越它自己的记忆,回到无数个年代之前,那时它的祖先发现这个地方,曾在这片云杉刚刚破芽出土时歌唱黑夜美丽。”(卡逊《我记忆中的小岛》)
  
  和大部分美国人比我们则很不幸。我们看到的是弥留之际的卡逊。这已然是1964年的春天了,宁静读书阁,这个春天比任何一个春天来的都晚。卡逊躺在医院那张宽大的白色的病床上,广济读书阁,平静而安宁,孔子读书阁。虽然,金门读书阁,此时她丰满的胸脯已被手术刀切割的凹凸不平了;但她并不感到遗憾,华闻读书阁,相反早年站在海边被一股奇异的力量引导着的感觉又一次悄然来临。&ldquo,精彩读书阁;那个世界,我过去从未理解,现在方有所悟。这一刻,时间停止了,我所属的世界消失了,而我,宛如天外俯察者。”(卡逊《海的边缘》)
  
  当然,这时候的卡逊更为理智,也更明白自己留给人类的是什么了。但她已不能再如鸫鸟一样歌唱黑夜的美丽,树海读书阁,她只能对每一个俯身与她决别的人说:
  
  &mdash,孔子读书阁;—“我们正遭受着暴露的化学药品的全面污染。”(雷切尔&middot,树海读书阁;卡逊《寂静的春天》)
  
  这个结论与卡逊早年在《感悟自然》一文中的愿望刚好相反,那时她曾怀着对未来大自然的一片憧憬:“假若我有法力,我就会为世上每个孩子向她要一份礼物——不可磨灭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终身拥有它,把它当作永具效力的解毒药,去消除未来日子的无聊和去魅,精彩读书阁,去破除违反自然规律的陈腐之见,去抗拒与我们力量之源相疏离的异化。&rdquo,爱看读书阁;
  
  那时,卡逊就希望人们生活在一种理性的现实中,不要与自然对抗,树海读书阁,要顺应自然的力量,金霏读书阁,以自然治理自然,而不是人为的破坏。现在,面对不可高估的可怕的现实,卡逊不得不说出这句魔幻般让人目眩神离的化学术语。当然这句话的背景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的国家正在毫无节制地滥施化学杀虫剂,用以应对自然的力量,树海读书阁
  
  也许卡逊对于人类从来就是缺乏信心的,不然她就不会在早期的作品《海的边缘》中有“担心自己不能理解的普遍真理之间的联系”的焦虑和隐忧,也不会在《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描述了一个林中没有鸟鸣,水中没有鱼儿,森林中干枯的没有绿叶,到处是一片可怕的寂静的春天的景象。此时卡逊也不再对人类有什么幻想,她完全摒除了早期的唯美和梦幻,还人们一种真实的现实。她在病中一再呤呻道:
  
  ——“任何文明是否能够对生命发动一场无情的战争而不毁掉自己,同时也不失却文明的应有尊严。”(卡逊《寂静的春天》
  
  二、孤独的哲学
  其实,在翰如烟海的哲学范畴的书籍中选择了《寂静的春天》来读,唯一的理由是它“寂静”的成份。虽然那时我还不了解这种“寂静”于我,于我们,树海读书阁,于整个的人类的未来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树海读书阁。我只觉得这种寂静正暗合了我的秉性。想想吧,当一个人,树海读书阁,在世界的花园一隅,在一个充满着生机的春天读着一本安静的书籍的时候,她心中的惬意和幸福感觉有什么才能将其代替?
  
  而无数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我的眼里历来是被打上了枯躁的烙印的,“飘忽”的思想又让人不易理解,因为它的思维总是稳稳地端坐在一个极端的位置之上,想着非牛非马的问题。而“形而上”则在精神的领域,统领着人类的思想活动,孔子读书阁
  
  当所有的哲学家们在自我苦心营造的飘忽的语境里感觉颇为良好而沾沾自喜的时候,雷切尔&middot,精彩读书阁;卡逊则打破了这种僵持,让我葆有一种清醒的思维和阅读的甜蜜与酣畅。她的平民的姿态,她的文学性的抒情,她的女性特有的细腻,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枯躁的化学语言无力的泛陈。
  
  二十万字的陈述,大量的真实案例来自于科学家们对于现实的记录,铭华读书阁。许多的建议和中肯的见解来自于一个热爱着大自然里一切生命的女性的灵魂。二十万字也改变着固守传统思维和生活的人们。它使人们认识了DDT,对硫酸,马拉硫磷,狄氏剂、七氯及大量的正在被化学工业生产着、并被农业生产施用的旧有的和新合成的化学杀虫剂。这二十万字也使人们懂得怎样应用它们才更加合理和科学。因此,这二十万字,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革命,成为了一场环保运动的肇始。她也把一种“用领悟的眼光看待自然&rdquo,爱看读书阁;的思想传播开来。
  
  《寂静的春天》发表后10年DDT被禁用,22年后美国才有了立法,这在某一方面说明,阻止那些牺牲人类生存环境来实现自我利益,或者牺牲长远利益获得短期利益的人们的错误作法是何等的困难;更何况面对强大的政府机构、化学商家、男权科学、男权政治的只是一个身患癌症的女人和她的一本孤独的书呢?因此在另一方面说来,那时的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的思想又是孤独的、势单力薄的。
  
  三、寂静的春天
  春天忽然吝啬起来。因为,树海读书阁,我们感受不到春天的信息了。
  这怎么是危言耸听呢?当人类的为所欲为破坏了季节的密码,一个摄氏31度的天气突然来临,没过几天,一场小雪却无情地铺盖了刚刚盛开的桃花和刚刚钻出土地的绿绒绒的小草。而那个一生以排列数字为业,金门读书阁,并清晰排列着自己简单生活的小可先生,金霏读书阁,在这个比冬天还要寒冷的北国的春季,穿着比冬天时还要厚的一身装束,依旧手脚冰凉地翻阅着这些时序无常的日子时,她对幸福的感觉也是吝啬的。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http://8.140.34.91080/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4]留一弯残月[/url]
  
   知足常乐
  
   弘扬志愿精神,播撒爱心火种
  
   如此人生_1
  
   [url=http://47.103.99.25301/showtopic-3938.aspx]随想_11[/url]
477#

你走后
  你走后
  我的生活
  很轻松也很迷惘
  欢乐毕竟少于忧伤
  你走后
  岁月很短又很长
  不平静的心情
  整天在雾中彷徨
相关的主题文章:

  
   此故乡非彼故乡
  
   自己道路自己走
  
   谁与我同醉
  
   家乡的米酒
  
   苏州小巷
478#

梅花欢喜满天雪
  花是美的化身,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花、养花、颂花,以爱美之力,驱除邪恶,净化心灵,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记忆
  
  梅花是我记事以来最早见过的名花,也是我最上心观察过的一种花卉,多年来,她时时牵动着我的心,用夹着幽香的花瓣拨动我的心弦,每一次看到梅花,都引发起我童年记忆,那一缕缕淡淡的清香,让我如痴如醉,那一辩辩白里透着紫红的艳丽花朵,使我思绪万千。我写过不少关于花的散文,很久以来一直想颂扬一下梅花的丰采和神韵,但每次拿起笔来,千言万语,不知怎样落笔。
  
  梅花有着特殊的身份。古往今来,以她妍婕瑰丽的身姿,冰魂雪骨的气质博得人们的欣赏和喜爱。梅花在中华花文化历史上一直居于前列,她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史,像湖北沙市章华寺的楚梅,距今已有2500余年,仍然苍干虬劲,枝叶繁茂。清代诗人李葆元在《章台古梅》诗中赞道:&ldquo,铭华读书阁;香凝白雪争千载,影瘐江南剩一枝。”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距今也有1300年的历史,曾数度枯萎,又死而复活,花开满枝,吸引众人纷至沓来。许多诗词集里都有梅花的单列篇章,这是其它花卉不能比拟的,包括大名鼎鼎的牡丹,也够不上单列的资格。特别是1998年,梅又喜获中国首个国际植物品名登录权,在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再一次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但事随势而法必变,趋时更新,合古今上下皆安之。中国正逐步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牡丹刚好代表了华贵富足,因此,有人认为牡丹与当今国情相对应,可作为国花。国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今天,金霏读书阁,在祖国光华耀眼的百花苑中,作为花中魁首的梅花和牡丹,在争夺国花的竞争中,各显神通,难分仲伯,并且喜爱牡丹的人群似乎大于梅花,特别是在我们北方,牡丹的栽种面积比梅花大的多,人们对花有了新认识。正像对三大诗人的认识一样,元朝之前,社会公认的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王维;之后王维由白居易取代,梅花与牡丹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不知道。尽管如此,我对梅花的情素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怕冷淡了牡丹,所以迟迟写不出“梅花赞&rdquo,树海读书阁;。
  
  儿时物质条件比较差,冬天里,除了打打雪仗,过年时放几个炮仗之外,再没有什么好玩的,金门读书阁。自从邻居刘伯伯栽了腊梅之后,我们这排房子前面就成了家属院里男女老少集聚的地方。严冬天气,木叶脱尽,百花俱杀,唯有“凌霜第一花”的梅花依然新葩欲吐,嫩蕊芬芳,为众花所莫及。她雪为友、霜作媒,倚修竹、映清溪,破腊传春,独占花魁。受到梅花纯洁鲜嫩、妍婕流美的吸引,一入冬,我们就开始天天围着梅树转,经常瞅着树枝看,心里充满了渴望,祈盼梅花儿早点开放。腊月一到,就更加急不可耐,好像谁先看到花开谁就会成为英雄一样,因此喊出第一声“花开了”的人总有些洋洋得意,也总会让人羡慕。
  
  那个时期,人们的观念是养花种草容易滋生资本主义,没有人敢于引火烧身,刘伯伯独不信邪。有一次我偷偷的问刘伯伯:“为什么别人都敢不养花,广济读书阁,你不怕呢?”刘伯伯俏俏地告诉我:“因为他们胆小。”我说:“前面第二趟房的谢叔叔那么高大,胆子也小吗?”他回答:“是啊,心里虚吗。”我又问:“你怎么胆大呢?”他语重心长地说:“我跟魔鬼打了多年交道,日本鬼子打了四年,美国鬼子、英国鬼子打了二年,你别看他们表面上凶神恶煞,样子怪吓人的,但骨子里跟老鼠差不多,见不得人。你想啊,一个人连鬼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一棵花树吗,我觉着好看,就种上了。毛主席住的院子里也养着梅树,他老人家比我还喜欢梅花呢。”接着他嘿嘿一笑,神秘地说:“我这棵就是从那儿偷来的,你千万别说出去,不然,今天晚上也过不了就被人家偷走了。”我知道这是故意逗我的,但他那种泰安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他儿子帅那里了解到,刘伯伯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22岁时作为志愿军政治干部去朝鲜打仗,临行前受到总部领导的亲切接见,还跟主席单独照过像。到朝鲜时,战区司令作为他的老首长和亲密战友,将自己使用多年的德国造匣子枪赠给他,这把手枪虽然份量不轻,但很精致,原来枪的把手上印有纳粹的图案,被将军用梅花图盖住了,没想到在战场上这把枪竟然救了他的命。第一仗就是个硬仗,敌人很顽固,最后连他这个政委都亲自参加了战斗,二十发子弹很快就打光了,战士们的子弹早就打完了,开始跟鬼子拚刺刀,拚来拚去,刺刀变了型,结果刺进去拨不出来,旁边的鬼子趁机从侧面猛刺过来,来不及躲闪,只听“咔”的一声响,他感觉腰部一疼,被刺倒在地,心想这下完了,肯定是骨头断了,但革命战士宁死不屈的气概鼓舞着他,不能就这样倒下去,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停止战斗,他试着活动一下身子,感觉并没有大碍,就想摸块石头砸鬼子,没有找到石头,一下子却摸到了鬼子的枪,转过头来一看,美国鬼子正用手抚着脸在地上打滚呢,他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鬼子刺倒了我,我好像没有事,鬼子反而伤得很重。”顺着刚才被刺刀捅过的地方一看,他高兴极了,原来鬼子的剌刀刚好刺到手枪上,他打开套子,嗖的一下抽出手枪,喜悦之情顿然消失,原来鬼子因用力太猛,力气太大,把手枪的板机给刺崩了,撞针穿过套子,刚好打在鬼子的脸上,但这把饱含战友浓厚之情的手枪,就这样毁坏了。他怀着满腔的仇恨,举起枪砸在鬼子的头上,一下就送鬼子上了西天。粉碎“四人帮”之后,刘伯伯官复原职,家也搬走了,但这棵梅树似乎懂得人的感情,依然像他那样不畏强暴,年复一年地凌寒怒放。他对这棵腊梅有着深厚的情感,几乎每年都要来看一看,但每次回来,为了不惊动地方政府,车子离大院一里多路就停下来,一个卫兵也不带,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来的,当他独自迈着军人矫健的大步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我以为他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真的,虽然现在觉着此事很可笑,但那时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他每次来,除了与众邻居打打招乎,简单交谈一会儿外,就围着腊梅树缓缓移动,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仔细观察树的每一个枝叶,尽情地欣赏着他的杰作,那种专注劲,真像是看护自己的孩子,情之切,爱之深,可想而知。后来,树海读书阁,我们也搬家了,再后来,瓦房全部拆迁,变成了楼房,那棵引人瞩目、教我回味无穷的腊梅最终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今年,见到儿时的伙伴,早已身居大洋彼岸的明,忆起童年往事,再次唤起我的念想,我实在不能继续缄默坐视下去,不得不拿起掞天之笔,抒发自己的胸臆,完成多年的夙愿。
  
  赞赏
  
  梅花的外表美艳绝伦,不逊于桃李,无愧于名花的称谓。
  
  看洁白俊爽,道骨仙装的白梅,她未绿叶而先葩,发青枝于宿卉。鲜艳的花苞上花朵初绽,像美玉般清纯无暇,娇嫩的花蕊上沾满了五颜六色的脂粉,好像精心打扮的楚楚少女:丰肌莹白,娇额涂黄。“香脸半开娇旖旎”,“玉人浴出新妆洗。”唐代诗人徐夤赞道:“琼瑶初绽岭南葩,嫩蕊新装姹女家。”梅花的美如同丽人的美一样,令人魂牵梦萦,不能释怀。
  
  烟滋带润,雪岸闻香的梅花傲视众芳,卓尔不群,有着朔风飘香,霜中滋白的内在美。
  
  宋陈与义有《赋腊梅》诗:“一花香十里,更值满园开,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寒冷的冰霜虽然侵蚀了鲜嫩的花辨,但在飘荡着的北风里,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如娟娟细流,仍在不住地流淌,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是生命本源的力量,在厚厚的积雪中她傲然挺立,在凌厉的寒风中她远播芳香,精彩读书阁。迎寒霜而泰然自若,遇冷风而悠然自得。梅花的可赞之处有根瘦体柔,丰姿绰约的外貌,但更重要的是她质朴的芳香。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朝的王安石有首著名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种香气,既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那弥漫四野的淡淡幽香,是梅花的精魂所在,深藏在她的傲骨中。“偶粘衣袖久仍香。”偶然飘落在衣衫上的小小花辨也久久散发着香气,即便是老太龙钟的残梅也能释放出醉人的芳香,梅花的本源之美是无法遮盖住的。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飞雪赏梅,使人情趣盎然。
  
  梅花欢喜漫天雪,每有寒风袭来,看那雪花飞舞,梅花摇荡,雪落处,乾坤不夜,天地无尘,山舞银蛇,原驰腊像,如满山白梅盛开;梅树边,花枝擅动,像雪花飞舞,俯清奚而弄影。“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浑不辩。”雪花丰满了梅花的面容,梅花赠雪一段香气,在这雪里梅花发,梅中雪花落的绮丽世界里,你能分清楚哪是梅花哪是雪吗?我想你不能,因为她们同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她们不愿意分离,我们怎能拆散她们呢?唐东方虬的《春雪》诗写道:“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玲珑剔透的雨的灵魂与绰约多姿的花的精英重叠交辉在一起,你当然无法辩认出那个是泛柳银沙、玉叶璇花的雪,那个是玉颊檀心、紫华绿萼的梅了。宋杨万里诗云:“雪正下时梅正开,倩人和雪折庭梅;莫教颤脱梢头雪,千万轻轻折取来。”人间奇迹,只有梅花枝上雪。缀满白雪的梅花枝叶很像一对相依相恋的情人,惜香怜玉的你一定不能毛手毛脚,要十分小心地折取嫩枝,千万不要让这些绚丽之极的梅梢瑞雪消失了。琼英缀雪,雪花丰富了梅花的艳装,梅花赠幽香于雪花,这是多么美艳的图画呀?她代表了人间世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和崇高的信仰,轻轻折一枝赠与你知心的朋友,她象征着你们的情谊经冬不衰、永久纯清。
  
  寻常一样窗前月,树海读书阁,才有梅花便不同。梅花是妩媚的,明月是皎洁的,她们时常相依相伴,共同度过一个个良宵。
  
  在晚风轻拂的夜晚,淡月初升,玉潭静谧,借着迷离的月色,轻柔的晚风,静观梅影疏朗倒映于清溪之表,花香幽淡飘浮于月辉之中。难怪乎北宋诗人林逋会写出那首千古流芳的佳句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可谓咏梅的压轴之作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无不趋之若鹜,为林和靖的爱梅如妻所折腰。嗅着幽淡的梅香,仰望缠绵月色,孔子读书阁,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优美的远古画图:正是月白风清时节,明媚的月光洒在地上,一群歌女翩翩起舞。她们纤腰袅娜,玉貌妖娆,齐挥翠袖湘裙,素体馨香;轻唱《梅花落》的词曲,莺声婉转。多么美妙的梅花月夜,宁静读书阁,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吗?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绛腊为萼,紫檀为心,金霏读书阁,与雪同洁,与月同丽。梅花素洁,雪花飞舞,月色缠绵梅花雪月共赏,成为人间的绝景。
  
  淡淡的月光下,温柔的雪景中,有一棵喷琼吐玉、丰姿照人的寒梅像娇羞欲语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您的面前,您怎能不为眼前的旷世美景所倾倒,为这三种至清至纯的景物所打动,而精神振奋,忘却寒冷和时间,信步走进人间仙境里去呢,树海读书阁?童心无染,明代举人林初文建了一座小楼,落成之日,正好碰见雪后月出,楼前梅花盛开,当即叫年仅七岁的女儿玉衡作一首诗,林似荆(玉衡,华闻读书阁,字似荆)随声答应,脱口而出:“梅花雪月本三清,雪白梅香月更明。夜半忽登楼上望,不知何处是瑶京。”在场众人皆为之惊叹不已。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满城人人传诵,孔子读书阁,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古人说:“梅,植物之至清也。”是的,梅花雪月三者本来就清纯如水了,再加上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出神入化的描绘,真纯洁到了顶峰,再没有比这四者更使人青睐的意境了。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千百年来,各朝代的诗人们被梅花表里如一的品貌所吸引,笔下的梅花素艳玲珑,千姿百态,给后人留下一笔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看飞琼冒雪,弄玉凌风的早梅;唐张谓写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上经冬雪未消。”明僧道源有:“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树海读书阁。&rdquo,孔子读书阁;露粉凝脂,欲红还白的红梅:宋苏轼:“乃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霜雪姿。”宋郑会:“红梅欺雪树槎牙,梅片飘零雪片斜。&rdquo,精彩读书阁;宋蔡襄:“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寒英已破,香魂不散的落梅,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梅花,华闻读书阁。”唐沈佺期有:“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
  
  宋翁卷写道:“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开。”为了寻找梅花行遍了江南水村,是何等辛苦,又是何等的痴情啊。宋朝诗人陆游一生作诗一万九千余首,为诗坛第一人。其中他的咏梅诗不下百首。。他在《梅花绝句》中写道:“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对着梅花赏玩,不知不觉中,已酩酊大醉了,可见梅花的魅力有多在了。清陈锡嘏:“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知道孤山的早梅花开放,远在他乡的诗人急不可耐了,对梅花爱恋之情跃然纸上。元景元启的:“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把梅花和自己融为一体,爱梅之情达到了绝顶。
  
  梅花探春、报春是享有盛名的,历来为人们所颂扬。
  
  宋郑獬用梅花来试探春色,唱道:“与君试去探春信,看到梅花第几花。”用梅花的多少来探试春天的远近,真是一个好办法。唐李世民有诗写道:&ldquo,金门读书阁;送寒余雪尽,迎春早梅花。&rdquo,树海读书阁;清朝诗人、诗评家沈德潜:“十叶冥还开旧荚,一支梅已绽新春。”革命家董必武:“腊报春将到,冲寒早放梅”。风送香来,雪助花妍,当寒冷的冰雪将要消融的时候,梅花烂漫盛开,她预示着万姿千红的春天就要来临了。明王稚登:“此地人家无玉历,梅花开日是新年。”梅花成了春的使者和新年的象征。
  
  俗话说的好:红梅点点,春意融融。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非常喜欢梅花,他在《咏梅》词中写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修身读书阁,她在丛中笑。”写出了梅花报早春的得意色彩。梅花在严冬里开苞,在冰霜中绽蕊,她以自己独特的美装点着大地,为万物复苏传递着讯息。腊月过后,在百花沉睡之际,山野里,房檐下,小溪旁,满树梅花勃勃绽放,传送着春的消息。人们看到千树万树的梅花盛开,就知道寒冷的天气快要结束,群芳斗艳百鸟争鸣的春天就要来到了。早春是梅花的天下,梅花高雅的芳姿,超俗的气质,在这里暴露的一览无余,如果你想记下这仙姿妙态,就请画师来吧。“最是称心清绝事,对梅花恰画梅花。”元代诗人画家王冕,明代的徐渭皆是画梅高手,他们笔下的梅花豪情奔放,神形兼备,细细品赏,带给我们不尽的遐思和乐趣。宋代诗人画家宋伯仁也善作梅花图,在他所画的百幅梅花图中,神态各异,绝无一张雷同,每幅图上留五言绝句一首,耐人寻味,令人抚掌叫绝。
  
  传说
  
  中国是梅树的故乡,她有许多美好的事故。
  
  相传三千年前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就曾用梅调制出美味的食品。(傅说资之以和羹)。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爱梅成风,树海读书阁,越国向梁王赠送了一枝梅花。梁王的大臣子韩说:“一枝梅花礼物似乎太轻了,怎么能贵列国君呢?”不想接收这个礼品,梁王知道后却高兴地说:“可以。”欣然收下了。
  
  三国时魏丞相曹操行军至含山县梅山下,军卒干渴难耐,停滞不前,为鼓舞士气,曹操马鞭一扬,指着山上说:“众兵士快看,梅子熟了。&rdquo,精彩读书阁;士卒向山上一望,漫山遍野的树枝上青色的梅子随风摇荡,好像要把梅子传送过来一样,树海读书阁,此情此景,众军士仿佛尝到了梅子的酸涩,口内顿感湿润,精神大振,曹军因此而摆脱了困境。
  
  南朝寿阳公主在含辛檐下玩耍,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抹不下去,点成美艳异常的“梅花妆”,非常好看,引得众美女竟相模仿,成为当时的一大奇闻。
  
  南朝陆凯与范晔是好朋友,托送信的人从江南捎来一枝梅花给长安的范晔,并赠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来自千里之外的梅花,代表了主人浓厚的友情,见到梅花,客人仿佛领略到江南那暖融融的春意,喜悦之情难于言表。
  
  相传,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经常与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一日突见白梅映雪,佛印来了灵感,随即唱道:“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此对联即符合眼前景物,又运用了高超的技法,实在不好作对,将了苏试一军。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漫余目以流观,见不远处风吹竹动,绿影婆娑,脱口诵道:“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佛印听后大叫道:“妙对,妙对!”梅花有很大的名气,因此,自古至今借梅花之名壮自己声威者屡见不鲜。如拳法有:《梅花拳》、《梅花桩》,象棋棋谱有:《梅花泉》、《梅花谱》,占卜法有《梅花数》,民间器乐《梅花大鼓》、《梅庵琴谱》,明清时的讲习之所也以《梅花书院》为招牌吸引学子。
  
  喜鹊在梅枝上欢叫被称作“喜报早春”、“喜上眉梢”。
  
  梅花明月都是美的化身。&ldquo,树海读书阁;梅梢古月,”“梅筛月影”都含有一种幽雅、恬静之美。
  
  著名乐曲《梅花三弄》是诗人音乐家的共同杰作。全曲有三个selectselect:寒山绿萼,姗姗绿影,三叠落梅,是谓三弄。以春光好收音。琴曲悠扬婉啭,一波三折,因此梅花仿佛有了跌岩起伏的声音。
  
  “肌如西子生来瘦,脸似真妃醉后捍。”用美人衬梅花,宋张孝祥有:“满面宫妆淡淡黄。”清曹雪芹:“春妆儿女竞奢华。”明高启有:“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与美人各具风味,以美衬美,格外美。
  
  人培育出千姿百态的梅花梅花也使人万古留名。
  
  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咏梅的诗篇。南宋初黄大舆收录北宋人咏梅词四百余首汇编成集,名为《梅苑》。宋代诗人林逋,一生不趋名利,结庐西湖孤山,所居多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所作“疏影”一诗,被历代方家誉为顶峰之作。宋朝诗人王十朋称赞此联道:“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林逋因此名声大振,被写进中国历史名人的词典里,爱看读书阁。试想如若没有梅花的存在,有谁会记得他这样一个幽幽独居的闲人呢?初夏时节,江南气候阴雨连绵,数日不见阳光,此时恰逢黄梅成熟,俗称此为“梅花天”。唐太宗李世民有诗赞道:“和风吹绿野,梅雨丽芳田。”
  
  国魂
  
  高士其说:“花体现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坚忍不拔,傲然不屈,神圣贞洁……”。梅花集色香韵姿于一体,古往今来,深得人们的颂扬。特别是梅花临寒风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艳丽姿容的精神风貌,更彰显出梅花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英雄气概。凭借这种不畏严寒,笑逐冰霜的特质,被盛赞为国魂,成为国花最有力的竞争者。人们赞扬梅花的雅丽芬芳,更赞赏梅花的高尚品格和不屈气节。寒冬腊月,长松点雪,树海读书阁,古木号风,有谁能傲霜斗雪,笑压群芳呢?南朝诗人鲍照在《梅花落》中写道:“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爱看读书阁,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把梅花凌寒不屈、坚贞自葆的气节刻画的淋漓尽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梅花经风霜雨打而坚韧不屈,遭践踏成泥仍清香如故的高贵品德。秋瑾烈士在《咏梅》中写道:“冰姿不怕霜雪侵,羞傍琼楼傍古岑。”陈毅元帅在《咏梅》诗中写道:“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临风立。”梅花不向严寒低头,不媚不俗,风骨逸致,荡污涤垢,羞与贵花为伍,其坚贞纯洁的品格不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梅花诗人歌咏,诗人希望梅花是自己的化身,借梅花来述情,人与梅花达到空前的一致。元代诗人王冕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看冰封雪冻中的梅花昂首挺立,坚贞不屈,笑傲花林。她无暇夸赞自已绰丽婵娟的身姿,而是化作娟娟的香气久久滞留人间
  
  然而,在中国历史梅花诗作最多的当属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著名诗人汪士慎、李方膺、查嗣瑮、陈维崧,民族英雄宁调元等都有咏梅杰作,文武全才的儒将彭玉麟每每心情不爽的时候,常常借酒泼墨画梅,并自朝道:“颓然一醉狂无赖,乱写梅花十万枝。”很多清正廉洁、忌恶如仇的文人志士,借诗消愁,鞭挞社会,发泻自己的不满。有智者分析说:清朝就是在最鼎盛的康乾时期,还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文字狱,更何况不兴盛的其它阶段,武将惜命,文官贪图享乐,今天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的清朝,大部分是不真实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历史早就被统治者抹杀了。国势飘摇,吏治腐败,怎能不导致被外敌瓜分的下场呢?试问,除却清朝,泱泱中华大国何时受过别国的奇耻大辱?于是生活在这个朝代的志士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每每借梅花抒发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对前途的担忧,梅花的品质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她成了反抗外敌侵略,反对腐朽政治的一种手段。
  
  在祖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梅花的抗争精神、牺牲精神和洁身自爱的优秀品质呢?是的,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国力是有了较大增强,但还远没有达到非常强大的地步。面对少数贪污腐化分子奢靡浮华的生活,有位华侨痛心的说:“我真不明白,若论国民平均收入,中国世界上根本排不上号,可是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却堪称世界第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目前,80%以上的人民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是国家着力解决的问题,有人说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可以解决不稳定问题,但智者认为,这不是根本所在,应该调整分配收入政策,适当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强力增加遗产税征收力度,使高收入者感到挣钱多了没有用,这样才能真正替老百姓出点力。一个人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会记住他。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中尉为了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从10多米高的桥上毫不犹豫地跃入冰冷的江水中营救,跳江女子获救,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7年12月4日,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真诚的场面感人至深,全国人民都为之动容,这才是真正应该宏扬的民族精神。智者说:“兴由勤俭败由奢,几生修练到梅花。”纵观中国社会发展史,艰苦朴素能兴国,腐败奢侈要灭亡,在此我奉劝贪官和富翁们,一定不要依仗权力大、金钱多就肆意妄为,要认真修练自己,向梅花那样纯洁,勇于牺牲自己,换取民众的幸福,让人民永远怀念您。
  
  梅花代表了清洁,牡丹代表了富贵,我个人认为,在祖国建设还处在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过早提倡富有是不利的,因此,如果近期要评选国花的话,还是应该选择梅花为宜,当然,50年以后再选,非牡丹莫属。
  
  咏颂着梅花,我仿佛又回到童年,眼前出现了刘伯伯那坚强不屈的身影和雄浑低沉的吟唱:“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http://58.246.14.242888/viewthread.php?tid=3845&extra=]姑苏城外寒山寺[/url]
  
   青青的音符
  
   “字丑”不是大问题
  
   文学,心灵的彼岸
  
   颐和园观春景
479#

依兰娇,树海读书阁
  夕阳枕残垣,树海读书阁,红透伊人面,孔子读书阁
  北风吹画扇,金门读书阁,摇断桥栏,树海读书阁
  雨打柳弦,树海读书阁,正黄昏
  还不见,孔子读书阁,相思泊来的船
  
  泥融飞春燕,金霏读书阁,长亭外的弦
  留在我指间,树海读书阁,慢慢轻弹
  缘聚缘散,树海读书阁,一眨眼
  便不见,华闻读书阁,多少爱恨缠绵
  
  看尘土飞扬,爱看读书阁,古道远
  听落花流水,广济读书阁,去千年
  春秋轮回不断
  任西风瘦容颜
  冥冥中,注定不会再相见
  望柳稍头,月已残
相关的主题文章:

  
   加班生活
  
   女人如水,男人如石
  
   愿雪掩了那脚印
  
   [url=http://8.135.9.74/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19]你是我的玫瑰[/url]
  
   鹊桥畅想
480#

相关的主题文章:

  
   春之趣
  
   生命若尘,尘埃非你
  
   苦海
  
   浅浅破译尘世男女密码
  
   慰问久病老教师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