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Test iPhone Signal Strength [copy link]

1#
银光图片

Share Forward
2#

放蜂人
  每年油菜花盛开时,村里总有放蜂的人来。
  
  蜂箱总搁在村前的小河旁,在第四生产队的谷场边,邻着一个很小的水码头,村里子许多妇女都来此淘米、洗菜,在码头的青石板上&ldquo,华闻读书阁;梆梆&rdquo,铭华读书阁;的捶衣裳,孔子读书阁,蜂箱安在这里,生活上十分的方便,而且谷场南面就是无垠的油菜花地了。
  
  小河边和谷场上,都是我们平时的乐园。河边垂着的千万条的柳枝,金霏读书阁,可以编成柳帽,戴了很像渡江侦察记中侦察兵。也可以做成柳笛,吹起来清脆婉转。至于谷场,树海读书阁,向来便是我们捉迷藏最好的去处,大大小小的几十个草垛,掩藏的好,很难寻到,树海读书阁。可是蜂箱一安,小河边、谷场便成了我们的禁地,成群结对的蜜蜂仿佛是孩童们的死对头,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蛰过的惨痛记忆。那种蜜蜂,黄黄的,看似很小,刺却是很长,几乎超过了它们的半个身体,精彩读书阁,仿佛小飞机上挂了个很大的导弹,而且战斗的时候异常的顽强,似乎都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rdquo,孔子读书阁;的殊死的精神。所以轻易绝不敢涉足。有时必须经过,比如要淘米洗菜,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树海读书阁,虽然大人一再告诫,蜂落在身体不要惊慌、不要跑,蜜蜂便不会蜇人,金霏读书阁。可是谁有那样好的定力?每当蜜蜂停在头上,爱看读书阁,头皮便一阵阵的发麻了,脸涨的通红,心通通的狂跳,树海读书阁,脚步也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远处的人看见了总是“不要跑!不要跑!”的焦急的提醒着,可是越是提醒,跑得越快,蜜蜂也是越来越多,跟得也是越来越紧,于是常常不可避免地被袭击了,米也许洒了一地,菜篮子也是翻在一边。有心疼自己孩子或是只是心疼那半篓子米的母亲,便会在晚饭时分,领了孩子来河边,到放蜂人的帐篷里,找放蜂的人说理,放蜂人总是很无奈的说着许多的好话,然后拿出一小瓶蜂蜜作为赔偿。得了蜂蜜,被蜇的也就不再计较,毕竟放蜂人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住在那样小的帐篷里,又暗又闷,烧茶煮饭十分不便。
  
  所以大家都是尽量体谅着,被蜇了,大都也总是让孩子自己去找龙叔。龙叔是我的堂叔,从本族的祖叔公那里学得了一种画符的手法,只须在干燥的土上画一个符,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将符上的土涂在被蜇处,同时涂上的还有一个圆形的小铁盒子里的药膏,清清凉凉的,很是舒服,只消一两个时辰,疼痛必消。每年都有许多人去求符,当然我们必是常客。
  
  然而,对于香甜甘醇的蜂蜜,我们总是心向往之。每日,总是躲在远处,看放蜂人从蜂箱中一板一板的取出来,自己心中居然也有种莫名的兴奋,仿佛这蜜与自己也有着很大的干系。终于,有人提议不如趁放蜂人外出的时候,去偷偷的拿一点,大家商量着有一两瓶也就够了。可是最是胆大的,如林松,头上裹了厚厚的衣裳,身体匍匐在地上,只是走到半路又退了回来,听那群小飞虫战斗机一样的在头顶上盘旋着,林松说“腿肚子打着转,根本不听使唤。”于是,每日里尽管都会看上一会儿,每日里也都会热烈的讨论一会儿,可终究只是空想着、嫉恨着。
  
  放蜂人总是戴着白纱面罩和长长的橡胶手套,而真正长什么样子,我们从未看清楚。他们也极少同村里人来往,只是同村长打好了招呼,便在这里落脚了。但不管放蜂人愿不愿意,他们的到来,总归是我们这个村子里的一件新鲜事,(平日里就是谁家来了个亲戚,都是要说上两三天的,何况是这些外乡人的到来?)大家常常想着他们的家乡该是怎样?有几个孩子?放一年蜂能有多少收入?还想着接头的村长家里肯定有吃不完的蜂蜜,有时感觉村长的儿子——那个平时说话总是头一歪、嘴巴一瞥、骄傲的像个公鸡的、我们背地里总称之“二流子”的阿光,打出来的喷嚏都是甜的。放蜂人待得时间并不太长,油菜花败了、结了籽便会离开,帐篷和蜂箱常有一辆破旧的卡车来拖了去,据说是去南部的山里,那里的山花开得很盛。傍晚放学回家,大家会聚到小河边,寻找着放蜂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也会有一两只落单的小蜜蜂停在原来蜂箱的位置,此时它们显得弱小而可怜,我们会用桔子水玻璃瓶或者墨水瓶,轻轻的装上,采一株萝卜花放在里面,养上几天。河边没有了嗡嗡的吵杂声,安静了许多。“夺”回了领地的我们,原本是应该欢喜的,可心里也竟会有一丝说不出的失落。
  
  从不知道每年来村里的放蜂人是否是同一个家庭。但是小小的帐篷,白色的纱罩,长长的橡胶手套,还有整日里不停的劳作,村里人去说理时他们谦恭的态度,这一切却是那样的相同。
相关的主题文章:

  
   二嫂
  
   三十而立_2
  
   《你是风儿我是诗》
  
   春韵切切
  
   97 我们一起毕业
3#

石山梦
【导读】我的生命一点点被抽离,华闻读书阁,最终会留个什么躯壳,我无从知晓。我所等待的是我不曾等到的,树海读书阁,尽管也许它永远不会来。
  千年,我等待的不过是一场邂逅,爱看读书阁。我本可以做那江南水乡的青石路,去见证路过的爱情和痴人的企盼;也可以融入大漠黄沙,被热浪拥吻的同时为天际铺就一层浪漫。然而我选择了原地站立,选择了向阳滋物,背水荒芜。
  
  千年,几多文人墨客,来去匆匆,名垂的是脚步瞻仰的远方,树海读书阁。作为一个过客,我平凡得太过苍白。我没有的是绿水轻拥的美,是植被铺就的灵,是云雾缭绕的谜,孔子读书阁。我不曾见过的是天端孤鸿的幽影,是远方的爱恨与情愁,树海读书阁,是人世混杂的纷繁,树海读书阁。我有的只是对雨季的奢望与炎夏的干燥。
  
  千年,金霏读书阁,生命诞与逝,碑文磨与刻,流传的诗文歌赋又何其多,金霏读书阁,而我只是静默。风过的叹息是我惆怅的歌,马蹄尘扬是我狂热的舞,而谁又懂得歌与舞祭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寂寞过,失望过,也绝望过,然而生不止,铭华读书阁,活亦不能止,我坚持的只是对明天的信仰,孔子读书阁
  
  千年,我已不记得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精彩读书阁,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年消失。狂风撕裂着我的肌肤,暴雨侵噬我的骨骼,骄阳磨练着我的意志。我的生命一点点被抽离,最终会留个什么躯壳,我无从知晓。我所等待的是我不曾等到的,尽管也许它永远不会来。
  
  有人说,苦行僧一如我,为了守护心中那盏灯,不曾向谁妥协过;也有人说,一座贫瘠的山一如我,衬托同类的或灵秀或巍峨或磅礴,是其存在的仅有意义。也许我比较像人类中的下层劳动者,平凡,甚而寒碜,却是刚毅的。我们有自己的脊梁,背顶黄天,走出来的路是苦苦的奋力挣扎。那些讥讽嘲弄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阻碍,因为我们永远都不能放弃生的权利。
  
  千年,尽管我不能给那些困境中的人以庇护,我却是从未关紧我的心胸,不能给人坐看云起时的高度,至少也要有胸怀大地的广度。作为一座山,如果我的同类有足够的勇气认可我,我亦算高大过,因为我贡献给世界的是千年前的丰茂,留下的是一片荒芜。如果我是人,那么我亦算平凡得伟大了吧?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七月重庆
  
   “筑梦启航”实践队:武术传承,一直在路上
  
   2017中秋赋
  
   2014年的秋
  
   独舞的栀子花
4#

曾巩及《序越州鉴湖图》
  
  曾巩(1019-1083)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树海读书阁,他一生非常注重民本思想、重视民生疾苦,树海读书阁,积极研讨治国之道,金霏读书阁。他的文章以修身为中心,以济世为目的,爱看读书阁,努力实现“重道”传统。曾巩的“经世”思想在他的名文《序越州鉴湖图》中有非常明显的表现,精彩读书阁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曾巩出任浙江越州(绍兴)通判.。鉴湖(又称南湖)是越州的一大水利工程,它最早是由夏朝的大禹修筑的。过去的鉴湖周长就有358里,可谓浩淼无边,孔子读书阁。鉴湖的特点是,“湖高于田丈余,树海读书阁,田又高海丈余,树海读书阁。”遇上干旱则泄湖灌溉农田,遇上涝灾则泄田中水入海。因为有鉴湖的水灌溉,致使山阴、会稽两县十四乡,九千顷农田&ldquo,孔子读书阁;无荒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而且这个泽披万民的水利工程,金霏读书阁,自繇汉以来几千载,“其利未尝废也’。
  但是自有宋以来,鉴湖废湖造田现象非常严重,“至于治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千余户,为湖千百余顷,铭华读书阁,而湖废几尽矣。&rdquo,华闻读书阁;因为损失了湖水灌溉,农田旱涝保收就无保障,“每岁少雨,田未疾而湖盖已先涸矣。”对此,曾巩在文章中首先例举了各时期各种人的议论,曾巩最后总结废湖的原因是“法令不行而苟且之俗胜也”。认为有法不依是废湖造田的罪魁祸首。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呢?这些原因是官吏举事而乐因循,盗湖者振振有词,最大困难还在于兴修水利耗资巨大。所以说,“法虽密而未尝举,田者之所以日多,湖者之所以日废,繇是而已!”
  曾巩在治理鉴湖,号召民众退田返湖的过程中,又碰到了各种非议,这些非议大都认为不需要退田返湖,然而却遭到了曾巩的严厉批判,曾巩认为他们是看不到长远利益的瞎者。曾巩说:“使湖尽废,则湖下之田亦旱矣,此将来之害而众人所未睹者。”
  曾巩认为,要真正做到禁湖造田,关键要做到重罚,有罚有赏才能奏效。而且认为对于保护鉴湖的法律措施要严细。比如,对“欲痛绝敢田者,则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到了农闲时节,还要号召民众“浚湖”,对鉴湖进行加固保修。
  从曾巩治理鉴湖可以看出,曾巩的经济思想在于,他能够重视兴修水利与农业丰收的利害关系。这种思想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些人只重耕地开发和保护,而忘了兴修水利,其结果虽有耕地,但不能做到旱涝保收,这种农业思想显然是不可取的。
  2014.9.12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下乡日志五:初触
  
   四季心情
  
   “扫大街”拉不拢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一朵白蔷薇
  
   《泪洒珠江》获第一届全国原创文学作品大奖赛一等奖
5#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下一站,路过自己
  
   一路情
  
   又是一年冬至时
  
   无私的爱_1
  
   三下乡心得_17
6#

七月的太阳,金霏读书阁,因你们而娇艳
七月的太阳,因你们而娇艳
期盼准备已久的开班仪式,今天终于到来了,我的内心是无比的紧张与激动。一大清早我就看到一个个小可爱拿着扫把,背着书包,树海读书阁,嬉皮笑脸地踏进校园,这真让人倍感期待,孔子读书阁。今天的天气也突然由阴转晴了,树海读书阁,这可是自下乡之后第一次出现晴朗的天气。久违的阳光洒在身上,树海读书阁,让我心情舒适,华闻读书阁,他们的出现,孔子读书阁,仿佛让我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开班仪式结束之后就是班会的时间,我去到了一年级观看了一下,不得不配服他们的智商,铭华读书阁,甚至感觉自己都&quot,树海读书阁;比不上他们"。他们的班主任在给他们讲授红嘴鸥,还问了他们为什么夏天的红嘴鸥头部羽毛是红色的,爱看读书阁,而冬天头部羽毛是白色的这样一个问题。随后他们很"机智&quot,精彩读书阁;地回答了因为在夏天太阳把红嘴鸥的头部给晒黑了,金霏读书阁,在冬天雪把红嘴鸥的头部给覆盖了。虽然正确的答案并不是这样,但他们才一年级,却有如此想象力,真的震惊到我了。我想,他们这么小就有如此的想象力了,如果从现在起,能好好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将来必成大器。
下午是第一天开课,二年级的学生再一次地惊讶到我了,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让他们点歌,他们都是点现在最流行的歌曲,而且完全不用教,他们自己都会唱。顺间觉得自己快要跟不上他们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这句话的含义。身处新时代,只有让自己跟上社会潮流的变化,才不会让自己变得落后,从而才不会被社会抛弃。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这一天里他们让我领悟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我想,今天的骄阳是为他们而升起的,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午夜思绪
  
   二十年后我的家乡
  
   折思伴月 独自流连
  
   520难忘的记忆
  
   一湾秋水,柳月浅笑
7#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个复合家庭的风波始末
  
   一直存在的怀念
  
   “国培”日记
  
   最美的相遇
  
   向左向右
8#

古老的泰山,金霏读书阁
古老的泰山
 
                

走上五岳之首泰山,令人感受颇深的是它的古老。这古老不是地质年龄,而是人文年龄。
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关于泰山的描写:“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中国最古老的书籍
——《尚书》中也有关于泰山的记载,虞舜:“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虞舜之后,更有众多的君王来泰山封禅,树海读书阁,祭拜天神,据传先秦就有七十多位。而秦代以降,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也是络绎不绝。众多泰山石刻中,便有不少封禅留下的题字和记述。望着这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我想,论高大,论秀美,泰山在中国都不是最突出,它的成山年龄也不比其它众山长,铭华读书阁,为什么帝王们要来泰山封禅?
读了若干资料,我有了一些了解。
泰山坐落在宽阔的华北平原上,西靠黄河。这一带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中华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夏初,禹分九州,其中冀、豫、青、兖、徐五州均在此地。商朝的古都建在泰山之前。战国七雄中六国之都皆在此地。在新石器时代,泰山周围就产生了“大汶口文化”,继而又出现了“龙山文化”。这里又是孔孟之乡,稷下故里。所以古人视泰山为中心,为五岳之首,为天下大宗。日出东方,泰山濒临东海,又被古人看作是天神居住和万物初始的地方,它也就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一些远古神话也围绕泰山而传。精卫填海是先填平了泰山四周的海水,孔子读书阁,使泰山露出了水面,然后再去填东海。女娲造人也是在泰山附近。她用黄泥捏了许多泥人,放在地上这些泥人便活了起来,依山傍水,繁衍生息。有了这样丰厚的背景,帝王们来泰山封禅就是理所当然了。
封禅耗财、耗物、耗时、耗力,帝王们又为什么要封禅呢?
帝王们封禅首先是要表功,将业绩汇报于天神,昭示于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爱看读书阁,便急忙来泰山封禅,自“泰山阳至巅”,立下表功石碑。碑文是李斯书写的,精彩读书阁,字迹遒劲,文章华彩,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祇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体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
帝王封禅的另一个目的是表明君权神授,华闻读书阁,自己是天之子,代天用权,以震慑天下。帝王还在封禅时默默祈祷,祈求上天保佑自己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封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汉武帝刘彻封禅“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经千余里。”(《汉书·武帝本纪》)唐高宗李治封禅,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又由武后率内外命妇,宫女奴婢,队伍连绵数百里。唐玄宗李隆基封禅,“取牧马数万匹,孔子读书阁,每色一队,相间望之如云锦。”(《唐六典》)宋真宗赵恒带着所谓“天书”去封禅,仅护佑“天书”的仪仗就有1600人,封禅大军更是千骑万乘,浩浩荡荡。
泰山封禅仪式如此宏大盛隆,封建官僚们便以能够参与为无尚荣光,不能入伍者则无比失落。汉武帝封禅,树海读书阁,太史令司马谈不得从行,忧愧致病,临死前,他痛哭流涕对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但借封禅搞鬼作弊的官僚也不乏其人。据《酉阳杂俎》载,树海读书阁,唐玄宗泰山封禅,三品以下官员晋升一级。张说为封禅使,借机将女婿郑镒提升了四级。唐玄宗大宴群臣时,见到郑镒的新官服便提出质问。张说、郑镒翁婿惶恐不知所对。一旁的黄幡绰笑讽说:“此乃泰山之力也。”自此泰山便成为岳父的别称了。定下丧权辱国“澶渊之盟”的宋真宗赵恒,为了解决内外交困的状况,想借泰山封禅来维持统治。可他担心自己无功少德,封禅会遭到反对,便与亲信大臣王钦若密谋,伪造所谓“天书”,作为去封禅的借口。又用重金买通宰相王旦,终于成行。张说、王钦若、王旦之流如在封禅时见到泰山上的“孤忠柏”,不知会作何感想。唐武则天称帝后,立幼子李旦为嗣。后来武则天又怀疑李旦谋反,派人调查审问。大臣安金藏力保太子,并对审问者说:“公不信我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也。”说罢拔刀刺腹中,五脏并出,金霏读书阁,气绝而仆。由于安金藏剖腹相保,李旦得以不死。唐玄宗即位后封安金藏为“代国公”,并在泰山顶峰刻上“安金藏”三个大字。泰山天贶殿前有一独立古柏,人们称它为“孤忠柏”,传说安金藏的忠魂就附在古柏上。
封禅从表面看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但却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徒劳民伤财。而泰山百姓受害尤甚,他们要修驰道、筑桥梁、刻石碑、建祠庙,供粮草,还要提供求仙用的童男童女,所以他们对封禅深恶痛绝。秦始皇三十六年,泰山前坠落一块大陨石,百姓便在陨石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句,与秦始皇自吹自擂的泰山石碑相对抗。始皇知后震怒,派御史查办,却查无结果。始皇遂令把陨石附近的居民杀掉,把陨石烧毁。汉武帝封禅后曾留下这样一个传说:武帝为显示其威风,树海读书阁,在封禅时装满二十大车铜钱,从泰山底一直施舍到泰山顶。待至山顶祭天时,武帝突见香案上缭绕的烟雾组成了两句诗,飘飘忽忽,“一人求神花万贯,人众如草废家园。”他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自己的挥霍激怒了泰山天神。
穿过封禅的表面,可以透视到帝王内在的病患。有业绩可以说,但要大肆自吹自擂,四处树碑立传,就走向了狂妄。事实也确实如此。秦始皇封禅后,便下令修建工程巨大的陵墓,宫殿,长城,把全国主要的劳力都征用了,大大超出国家的承受能力,民不聊生。所以他尸骨末寒百姓就揭竿而起。唐玄宗封禅后也忘乎所以,沉溺于酒色之中,重用杨国忠等奸臣,引起“安史之乱。”秦始皇、唐玄宗的自我吹嘘虽然令人生厌,但他们毕竟还立下过功绩,宋真宗丧权辱国也要泰山封禅,就不只是狂妄,更是滑稽可笑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统治者走入歌功颂德的怪圈,是很危险的。德、意、日法西斯也很能自吹自擂,最后同样走向狂妄,走向灭亡。在帝王们封禅时,随从的大臣作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文,可这些诗文都进不了文学圣殿,高雅庄严的文学圣殿,是容不下阿谀奉迎的文字的。明代毕瑜有两句咏泰山的诗,倒是很可以回味的:“莫向高台寻旧迹,断碑残砾不胜愁。”
帝王号称一国之主,却跑到泰山去叩拜,祈求,表明他内心空虚、不自信,色厉内荏。这种不自信又传染给民众。帝王要依赖天神,又要民众依赖于他,形成皇权崇拜。长期的皇权崇拜泯灭着民众的个性,使他们缺乏自信,养成听天由命,因循守旧的性格,致使国家缺少创造力和革新精神。看一看吧,中国的牛拉木犁使用了几千年,秦砖汉瓦使用了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长期延续,之所以渐渐落伍于世界,与这种情况是分不开的。
明末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学识深厚,骨头也很硬,当东林书院被魏忠贤阉党拆毁时,他写下悲愤激昂的诗句:“纵然伐尽林间木,一片平芜也号林。”阉党派校骑去逮捕高攀龙,高攀龙在投水自尽前写下一封遗书,其中有这样几行字:“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君恩未报,结愿来生。臣高攀龙垂绝书,乞使者执此报皇上。”高攀龙要报恩的皇上是怎样一个皇上呢?他是个只愿盖房子,不愿理国事的皇上,是重用大奸魏忠贤的皇上。由此可见皇权崇拜对中国民众毒害之深。就是到了现代,虽然建立了民国,蒋介石仍然大搞权力崇拜,个人迷信,成为“独夫”。民国之后,权力崇拜、个人迷信的毒雾仍若隐若现,危害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代著名诗人公刘在《永不碇泊永不拒载的西湖诗船》一文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
“表面上看,中国早已天翻地覆,进入了人民共和时代。然而,有一宗要害东西未曾变,这就是,皇权主义的阴影徘徊不去。彭德怀元帅的负屈惨死,便是铁证之一。
逝者如斯乎?人们要问:彭德怀和岳飞、于谦们有何本质区别?!
因之,我们绝对有必要千百次地重温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发出的浩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想到这些,内心不免有些沉重,有些黯淡,有如飘过一朵乌云。但继续前行,与泰山有关的另几个人物却使我的心颜为之一开。这是几个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类的人物,但他们的行为,却使社会黑暗的死水激起几弯涟漪,几朵浪花。
战国时韩国有个侠客名叫聂政。他的父亲是铸剑名匠,因铸剑逾期末成而被韩王烈侯杀害。其妻发誓要让儿子为父报仇。聂政长大后血气方刚,英勇强悍。烈侯听说后又派人捉拿,欲斩草除根。聂政逃到泰山中,拜东岳真人为师,修道、习武、练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聂政的武艺、琴艺与时俱进,但复仇的愿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
七年以后,聂政认为时机成熟了,便下山来到都城。
韩王烈侯与众臣在宫中宴饮,忽闻宫外传来阵阵琴声,声音高亢,响遏行云。烈侯便问这是谁在弹琴?大臣严遂说近闻城中有东岳琴仙过访,自称伯牙世徒。烈侯一听很高兴,说何不令其入宫为寡人一奏。严遂出宫将琴师带了进来。众人只见这琴师乌发长须,仙风道骨。烈侯大悦,赐座赏金。琴师不拜不谢,立而拨弦,先奏伯牙《水仙操》,悠扬婉转,余音绕梁;继而奏《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弹至高潮,弦断琴裂,寒光闪闪的两把匕首猛地飞出,烈侯与侠累应声倒地。琴师高呼:“我乃铸剑者之子,暴君不死,奸宦不灭,天理不容!天理不容!”
聂政一介武士,却不畏皇权、暴君,以生命来昭示真理、正义。司马迁对这些侠肝义胆的义士是很敬佩的,在《史记》中专门为刺客列传,语中暗含褒扬赞誉。
泰山万仙楼一侧,耸立着一块方石,上刻“拜石”二字。这块刻石是赞颂书法家米芾的。米芾曾在无为当通判,他的上司是一个贪赃枉法的知州,姓麦,外号“面老鼠”。米芾生性耿直,为官廉洁,当然与“面老鼠”合不来。按当时官场规矩,每逢单日要去参拜知州,米芾便吩咐家僮秦礼,每逢单日把家中收藏的石头摆好,米芾穿好朝服向石头参拜,口中念念有词:“我宁可向干净无知的石头参拜,也不向你这个肮脏有知的面老鼠参拜。”后来秦礼结婚,米芾一贫如洗,无可奉送,于心不忍,便对秦礼说:“你跟随我多年,情同手足,但我实在无物相赠,内心愧疚。你可去面老鼠处告发我,说我宁可拜石也不拜他,这样你就会得到一笔赏钱,我也心安了。”秦礼一听跪下叩头:“老爷,这万万使不得,我就是不结婚也不能去告发老爷呀!”米芾只好给面老鼠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宁可拜石也不愿拜他,拜石时还口中叨咕:“宁拜无知石,不参面老鼠;大堂是魔窟,吸髓搞贪污!”面老鼠见信大怒,将米芾革职。米芾回老家时对秦礼说:“我走后,屋里的东西都归你,多少也能卖些钱供结婚用。”秦礼感动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知道了米芾的这段传说,你会想到,他的字潇洒不拘不是偶然的。
在泰山脚下有座“大众桥”,桥东头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陵墓,墓壁上镌刻着郭沬若手书的七个金色大字:“冯玉祥先生之墓。”冯玉祥的骨灰在墓壁中央的洞穴内,外嵌他的侧面铜浮雕头像。头像下又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冯玉祥写于1940年5月的隶书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爱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这首诗朴实无华,气势雄沉,与冯将军的性格相仿佛。
冯玉祥将军一生与泰山有着不解之缘。1911年冯玉祥响应武昌起义,组织辛亥革命军在滦州起义,因势单力孤兵败。以后冯玉祥捐资在泰山上修建“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纪念在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并在祠内墙上题字“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将军反对当时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于1932年隐居泰山,并在洗心亭留下石刻:“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侵占了去,有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又将东北三省的面积和人口也刻在石上。同年10月冯玉祥赴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与日寇浴血奋战。1933年8月他又重返泰山直至1935年。以后冯将军又两次在泰山居住。在泰山上他积极联络抗日力量,营救进步人士,并潜心治学,追求真理。
冯玉祥像他的诗中所写一样,一生不贪慕权力,不畏惧权势。他参加辛亥革命,将清朝末代皇帝驱逐出皇宫。他参加北伐,为打倒割据军阀,统一中国而奋斗。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同国民党内部的亲日分子、阴谋分子坚决斗争。他还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是一个民主斗士,最后被国民党特务所杀害。
    有两则轶闻,反映了冯玉祥的性格。1927年,因为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编成一副对联讽刺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时的高级军政长官多居于此,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祥遂自荐当了保长。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及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冯玉祥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冯玉祥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冯玉祥答:“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说:“你还干过什么?”冯玉祥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候大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依冯玉祥的性格,他对帝王泰山封禅,一定也是嗤之以鼻,深恶痛绝的。
泰山五贤祠里有一副对联,可以为帝王封禅作结,也可为聂政、米芾、冯玉祥等人物作结,“七十二代封禅帝王,秦欤汉欤,遍看绿水青山,何处是列朝疆土;五百年挺生名士,先之后之,各有文章道德,常留得岱麓祠堂。”


   
相关的主题文章:

  
   “游龙”实践队共观《觉醒年代》,感悟党史魅力
  
   【印象安阳】曹氏家族的身后事
  
   一只金耳环
  
   “英雄”之浅探
  
   淡淡的想你,真的挺美
9#

中国散文(续17)
  第三节 苏 洵 散 文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树海读书阁。著名的古文家,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相传,27岁的苏洵方为学,金霏读书阁,却举进士不第,精彩读书阁,便愈发用功,通六经百家,稽察古今成败之理,“下笔顷刻千言&rdquo,华闻读书阁;。后欧阳修举荐他的文章给皇帝,一时争相模仿;宰相韩琦也颇青睐。因文誉而走上仕途。著有《嘉佑集》,孔子读书阁
  
  《六国论》:
  
  苏洵擅写策论,《六国论》名篇之一。
  文章论点:“六国破灭,金霏读书阁,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举出秦在攻取之外还获得许多城邑的事实,分析秦对于土地的要求永不满足,“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树海读书阁,火不灭”,来论证割地赂秦之害。
  举齐、燕、赵对秦的态度,说明用兵之效和附秦之非。引出并力抗秦的重要。
  最后点出本意:“苟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的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而借此论宋朝赂契丹(辽)、西夏的不当。情真而意切,爱看读书阁
  世有&ldquo,树海读书阁;三论&rdquo,孔子读书阁;之说,即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王安石的《封建论》。
  清人朱晴川评说:&ldquo,树海读书阁;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rdquo,铭华读书阁;
  
  《管仲论》:
  
  管仲,古代历史名臣。
  苏洵在文章中批评了管仲临死未能荐贤自代的错误,以至造成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奸臣专权的局面,留下齐国内乱的祸根。
  “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这是有历史根据的。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里,某个有影响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影响政局的稳定。所以作者提出:
  
  吾观史,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
  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荐贤自代的见解,无疑是卓越的。
  
  《辨奸论》:
  
  有清人李绂考定,这是由南宋邵伯温托名苏洵攻击王安石的伪作。未有定论。
  对王安石的诋毁与丑化,固不足取,仅文章而言,《辨奸论》不失为雄奇恣肆之文。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招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
  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
  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有如开闸放水,一泻千里,又如骏马注坡,顺势直下而不可遏止”(今人安振英语)。
  
  《心术》:
  
  其选自《权书》。因作者强调“治心”,故题为“心术”。
  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却举进士不第,以布衣而被起用,官也做得很小。但是,苏洵以论兵自负,其文章也是以论兵见长的。
  《心术》就从将帅的自我修养谈起,逐层对关于战争的正义性、备战养兵、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有备无患等各方面展开论述。
  见识不凡,文章也写得井井有条,逻辑严密。
  
  《张益州画像记》:
  
  张益州,即张方平,字道安,北宋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因曾任益州知州而名。张益州奉命回京时,益州人民为他修建祠堂,塑立画像,奉为神明。
  苏洵为其塑像写下此记。
  记文肯定和赞扬了张益州治理益州的功绩,表达了益州人民对他的爱戴与怀念之情;字里行间,烘托刻画出来一个贤能的封建官吏的形象。
  “(张)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依靠)。系之以诗”。长诗为四言,溢美声声,表达了作者的赞誉之情。
  (待续)
相关的主题文章:

  
   1435的遐想
  
   刘湛秋散文作品集选
  
   《作家选刊》人月圆(青衫湿)2首
  
   万物灵长
  
   一场消黯
10#

尘埃下段段思念
  茫茫白雪,幽幽我梦
  滚滚红尘,幽幽我心
  我愿将我的思念化作茫茫白雪
  迷茫迷幻中寻觅你千年轮回的身影
  是你的灵魂穿梭在我久久不去的梦里
  是你的笑容在聆听着来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喊
  
  我愿将我的思念化作千年浮沉
  在等你回眸微笑的瞬间扬起在你的身旁
  只愿意做你的浮沉
  无论天长地久,无论晨嚣暮鼓
  只愿做你的尘埃
  无论亘古弥长,无论悄悄弥留
相关的主题文章:

  
   [热点]你网恋了吗?
  
   一路所想
  
   “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文学之趣谈
  
   一九七九那一年
  
   一剪寒梅,独立傲风雪
11#

“爬格”琐议
【导读】别忙,纵然写完了,虽然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金霏读书阁,如果你没有王勃提笔即赋的傲气,也缺少曹植七步成诗的才华,树海读书阁,还是改改吧!  
  由于工作需要,孔子读书阁,加之专业所限,平时闲下来自然少不了涂涂写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爬格子”。
  
  依常人所想,写作应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吃完晚饭,金霏读书阁,梳理一下思绪,爱看读书阁,铺开稿纸,便可将手中的笔饱蘸着感情写下去,华闻读书阁,于是一个个文字符号在稿纸上跳跃着,延伸着。现在早已是信息时代,当然少不了电脑的帮助,铭华读书阁,那就更加轻松了。键盘一敲,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如果赶上静谧安祥的宁夜,清风朗月的天气,树海读书阁,别提有多美了……
  
  但如果此时你想到“爬格子”这个词,孔子读书阁,想到现在你正在“爬格子&rdquo,树海读书阁;,是不是觉得有点大煞风景,索然无味了呢?先不说“爬&rdquo,树海读书阁;这个姿势有多么难看,多么不雅;单就“爬”这个字之粗俗,精彩读书阁,似乎也与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天壤之别,实在是有辱斯文。但是,这个词终究获得了大多数写作者的认可,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这就奇怪了?以中国语言之丰富,难道就找不到更文雅的词语代替吗?
  
  其实,但凡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个词实在太生动形象了。就说我吧,大多数时候,面对标题半天都是无动于衷,脑中实在比面前这张word文档还要空白。这个时候何来“爬”之有,根本就是瘫坐在纸上,一动不动。敲敲打打,写写删删,眼前几乎没有几个字能叫我满意,干脆将字号调大,先尽量填满这块贫瘠的“自留地”,求得个心理安慰再说。还是不得不再往下思考,绞尽脑汁。也许就在刹那间,你来了感觉,仿佛是电击一般。先是有了点点滴滴的词语,必须如获至宝的马上记录下来,“诚惶诚恐”,深怕有个闪失不翼而飞;然后是脑海中出现了零星的段落,这才仿佛找到了一点开始想“爬”的冲动。于是你激动地将自己的思路再次缕清,确认主题,重新根据所想而写,抛去不合适的部分,确定好写作框架。只有到这一步,你才算正式“爬”起来。而且很多时候临睡前你只能“爬”到一半甚至山脚,第二天又是一番更为艰苦的“旅程”。
  
  别忙,纵然写完了,虽然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如果你没有王勃提笔即赋的傲气,也缺少曹植七步成诗的才华,还是改改吧!修改时也是“爬格子”,同样要非常的慎重,一点一点改。引据正确不正确,出处对不对,所用是否恰当,用词精辟不精辟,句序合适不合适...…每一处细节对提升你文章的整体水平都至关重要,这一番改呀,少不了又是一次小运动量的“爬格子”,但终归还是要“爬”。其实开头所述那些风花雪月之景你是根本无心眷顾的!
  
  怎么样,想必现在大家已没有了以前不切实际的想法了吧!写作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文学需要天赋,需要感情的投入,但同样需要埋头苦干,其实有哪些优秀的文章不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呢?但愿重新呼唤老老实实的“爬格子”精神对于当下浮躁的文风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哪怕仅是一点小小的启发。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抹忧伤,浅抒流年
  
   冬天的雨_2
  
   《庆兔兔日记》1875为什么不让看电视
  
   三下乡,开始征途了
  
   祖父参加过抗战
12#

我是穷光蛋我怕谁
  人赤祼祼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也会在死去时赤祼祼地离开,铭华读书阁人生之中所有的得与失,名与利都无法带走。得到的与失去的都将永远失去,人,树海读书阁,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曾经留下过的淡淡痕迹,除此之外,树海读书阁,什么也不会有。
  
  我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精彩读书阁,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活着,只为了静静接受所有的一切苦累,而毫无怨言。千斤万担,难挑也得挑起,路虽然遥远,但是却不能阻止行走的脚步。向前,再向前。除了向前走之外,没有退路可寻。人生本没有退路,只有前进之路。坎坷平坦,缓步前行。
  
  只是,我虽然很勤劳能干,树海读书阁,但依然是个穷光蛋。无论是物质还是名利,是金钱还是什么,我统统都没有,树海读书阁。一往无前,坚持不懈,能得到的也就仅仅是那么一些,虽然少,但我已经感到满足,我该感谢的是上帝对我的厚赐。不需要抱怨,老天对谁都是公平的。
  
  我说。我是穷光蛋,我怕谁,孔子读书阁
  
  虽然穷,爱看读书阁,但谁也不会怕你,华闻读书阁。可是,我说,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我没有钱,照样活着。而且还得活得很好,最好体会到更多的人生乐趣。所以,别人不怕我,我也不需要怕谁。
  
  常会听到有人说,有钱人真好。
  
  有钱当然好,想要什么就能买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这个世界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此,只能报以无语。现实终归是如此,孔子读书阁,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钱人不一定快乐,没钱人不一定不快乐,金霏读书阁。这恐怕只是自我安慰的最好方式吧。
  
  其实有钱没钱都并不是那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面对这些,金霏读书阁。我自认为一向都很坦然地面对一切,哪怕再苦的日子,再难受的生活。有朋友常会问我存了很多钱吧。还有那些刚认识的同事们也会这么问。很多钱吗?这我该怎么回答他们呢?说实话对方不信,说假话自己骗自己,怎么说都是错,怎样讲都显得违心。如果闭口不言,别人又说自己虚伪,开口嘛,是自己诉苦或者显摆。最恨这种无聊的话题,也最讨厌这种无趣的闲聊。我是穷光蛋,谁会相信我就是穷光蛋。不信吧,可事实就是如此。
  
  金融危机尚在延续,社会形势也错综复杂。还记得去年在东莞的时候,天天对着电脑上网查找资料,翻看新闻。每天都会看到某某公司,某某企业倒闭关门或者是某某人破产什么的。最惨的应该是那些不但破产,还身败名裂走上绝路之人。看着,我心什么感觉也掀不起来。记得有则新闻说珠海有个本来身家近几亿的大老板,结果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公司破产,还负上六十多亿元的巨额债务。这种由富变成穷光蛋的日子,谁能接受?谁也不能接受。就边那老板也无法承受,所以才会从几十层的大楼顶上跳下来,自杀了。
  
  有些人,某些事,人虽然死了,但是却如何都无法抹去所欠下的巨额债务。人死就可万事休,真的能休吗,这只有他自己知道。穷怕什么,怕的是志穷。怕的是无法面对现实。我没有钱,什么也没有,但我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惧。我会好好地活着,因为我虽然人很穷,但我的心很富有。我们有一颗健康善良的心,心里装着对自己,对父母,对亲人,对别人的爱心。还有对生活的信心。有这些,我还怕什么?我还怕谁。
  
  一直喜欢车,也一直想要自己拥有。虽然囊中羞涩,但仍旧花光全部积蓄买回一部自己喜欢的车子,最新款式的摩托车。于是自己变成一个名符其实的穷光蛋。除了这部新车,我什么也没有。尽管如此,但我却并不难过,更不会伤心。拥有车子之后,哪怕以后生活比较幸苦,经济比较拮据,可我已经感到满足,还有一丝地自豪。
  
  还记得去哪里都要乘车走路,而身边不断闪过的车子总是似乎带着嘲弄的呼啸驰过,还有车主脸上显露出来的嘲笑与鄙视之时,一度受伤的心再也不愿意面对。现在,我自己民拥有了,除了淡淡的疲惫之外,我再不用低着头走路打车出行。
  
  只是,内心虽然满足了,还有欲望,名利。但是,这些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除了苦笑之外,便什么也说不出来。到底自己也是个凡夫俗子,才无法置身事外。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也同样失去了某些东西。至少我成为了真正的穷光蛋。穷光蛋虽穷,但是庸俗的世人啊你可别小瞧穷光蛋,说不定哪天会好起来,比你还富有。事实上本身也不算真正的穷光蛋,一切都靠自己努力来的,努力了,便什么都会有。
  
  我说。我是穷光蛋,我怕谁!
  
  
相关的主题文章:

  
   心连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风帆”实践队:清晨动听的“交响曲”
  
   “猪盆哥”与“三下哥”
  
   当你老了_1
  
   “细雨”开设简笔画特色课程:笔尖下的坚持
13#

围城
蜘蛛结网,为了等待美味的到来
渔人撒网,为了捕获更美的鲜味
一堵墙,一座城
城围起了墙
构成了围城
便有了城里城外
墙上有蜘蛛
城被结了网
心也被结了网
似乎成了无法越过的心结
就是那张网
多少人充满希望
多少人变得迷惘
心如围城
是谁的心
你的?我的?还是她的?
原来是大家的
人们争着结网
因为围城所筑起
体制的网
已把城里和城外分得很清

相关的主题文章:

  
   《杞香》
  
   一任流年
  
   爱狗人士
  
   一张老照片
  
   外一章)
14#

月牙河
月牙河,是故乡母亲河。不知道何时起,孔子读书阁,她就在故乡的土地上流淌,绵延悠长,树海读书阁,不知道从何处来,也不知道去了何方。然而她却是我心中无可替代的星河。-------------题记
  
  离开故乡快二十年了,女儿两岁那年,我们便远离了这个熟悉已久的地方。这一别匆匆多年,孔子读书阁,虽然我去过许多地方,铭华读书阁,月牙河依旧在我的记忆奔流着。那弯弯的河床在村头回旋成三段如新月一般的弯道,清澈的河水,树海读书阁,倒映着河岸的树木,缓缓的向东流去。
  
  冬至前的一天,赶上周末,带着已上大学女儿回乡祭祖。冬日阳光躲进了乌云之中,冷冷的风吹动着厚实的衣服,平添了缕缕寒气。走进村头,青青的麦浪在风中摇摆,仿佛在招呼着我这个迟久未归的游子。隔着麦田远远地看见弯弯河道边排列着新建的洁白的栏杆,整齐地站立在路边的河岸上,一种未曾有过的喜悦在我的心里蔓延。女儿问:“爸爸,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树海读书阁?&rdquo,金霏读书阁;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ldquo,精彩读书阁;月牙河,爱看读书阁。”其实,直到现在,这条绵延在故乡土地上的河流,金霏读书阁,只是一条不知名的河,只因她宛如新月,我便自作主张地给她起了个月牙河的名字。弯弯的月牙河承载着我多年的记忆,伴随我度过了美好青春年华,如诗一般谱写着故乡千百年春秋风月。站在河岸上望着安然流淌的河水,我的思绪随着碧波荡漾开去。
  
  月牙河如同老人一般守候着故园过往、今天和未来,不知道老了多少代人,也把我从金色童年带入生命的盛年。只是我的记忆依旧青春年少的影子,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春天的月牙河,从冰封中苏醒,融化了一冬的束缚,畅快地流淌着。三月的花,依附着绿意葱葱的灌木,竞相开放,华闻读书阁。槐花香了堤岸,一阵清风吹过满河飘香,散落的素色小花随着清澈的河水流向远方。记得那时村子里的孩子很多,一家五六个孩子不作为奇。有了孩子的世界便多了无尽的欢笑,树海读书阁,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着长长的竹竿采撷高挂在枝头的槐花。那些可怜的小花纷纷跌落在树丛里或河面上,最终落入了这一群群顽皮的孩子口中,这些贪婪的小家伙竟然将素色的槐花作为食物吃了个尽饱,多余的便奢侈地洒向河水里,然后嘻嘻哈哈地走了。
  
  夏日的风,总会带来多情的雨,将月牙河的水涨出河堤。就算河水再大,从来没有淹没过村庄老人们说,月牙河经过的土地是片荷叶地,水涨地也长,如漂浮在水面的荷叶不会被淹没。老人们的话无从考证,我的记忆里,村庄是没有被淹没过的。记得有一年河水涨到门前,一夜之后便销声匿迹了,月牙河重新回归往日的安宁。盛夏的雨,来得急,去得快,当东方的雷还在轰鸣,西边的天空已挂上了一弯五彩缤纷的彩虹,伴随着西天的云彩,掩映在美丽的月牙河上。
  
  季节的秋,带着金黄洒遍月牙河流过的地方。成熟的庄稼经历过月牙河川流不息的河水的滋润低垂着丰满的身体,将丰收的喜悦送给善良勤劳的人们。从桂花飘香的时候开始,大姑娘们羞答答地披上了红盖头,憨厚的小伙笑嘻嘻地喜迎自己的新娘。一直到年底,村子里常常会响起喧闹的鞭炮声,月牙河也粘上了一份喜气,鞭炮撒落的红纸染红了月牙河清澈的容颜。
  
  很久以前的冬,不像如今的暖冬没有个性,没有脾气的干巴巴地吹了几天不冷不热的风,便是春天。那时的冬天寒风怒号,原本绿意葱茏的河岸被剪成光秃秃的枝桠,喜鹊站立在孤零零的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夜风起,漫天的雪花洒满月牙河流经的大街小巷。厚积的雪覆盖了平川、房屋、河流、田野世界一片银装素裹。雪,是吉祥的化身。
  
  有了一冬雪的恩泽,便有来年的丰硕繁华。月牙河在飘雪的日子里,沉睡在冰天雪地中,囤积了丰腴的水源,等待着春天第一缕朝阳唤醒。月牙河在四季的风风雨雨沐浴下,洋溢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味浓、韵深、静逸、平实、安逸、敦厚是月牙河永远不变的情怀。如今,能有几人懂得月牙河纯朴的民风,又能有几人坦然伊伴在月牙河畔。“爸,你傻了吧,不早了,我们走吧。”女儿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她怎么能懂得我的感受?不能怨她,她没有月牙河生活的经历。只是随着我们奔波于异土他乡,故乡在她的脑海里不过是偶尔暂住的客栈。也许,她的童年记忆是零乱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居所。走吧,我想,等我老了,可以在月牙河边垂钓安身,还孩子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乡,还月牙河一份不离不弃的情怀
相关的主题文章:

  
   “铿锵玫瑰”赞_1
  
   有关村里第一把杀猪刀的故事
  
   《我走了》
  
   《又见阴雨天》
  
   共度快乐美好的夜晚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