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悲歌司马迁
一
关于司马迁,关于《史记》,人们总是有很多的话语,
历史也有很多相关的记录。
这里,我想说说另外一个话题:生死。
人生百年,都要面临这样的问题。
司马迁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固有一死,
树海读书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精彩读书阁。就是说
死亡虽然都是
生命的结束,但并不是完全等同的。这里面还有个
价值问题。
西汉武帝时期是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盛时期,国内政治稳定,军事
力量强大,
树海读书阁,但
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的处境却并不美妙。那是一个重武轻文的
时代,
孔子读书阁!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等,在一次次的对匈奴作战中,成为叱咤风云的
英雄,建立了盖世奇功。但是文人的境况就差远了。武帝眼里文人也就是一帮优伶,是供消愁解闷的角色。所以尽管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等人才高八斗,文冠寰宇,但在武帝身边,也都是不起眼的小侍从,
爱看读书阁,和一个养狗的仆人没有什么差别,把
文章看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时代还很遥远。
司马迁不幸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
二
司马迁出身于一个部级官员的
家庭,
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修身读书阁,虽没什么实权,但对于搞学问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好差事。司马谈计划编写一部通史,但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作为遗嘱,他把这个大事托付给了他的儿子。司马迁小时候
学习很刻苦,后来还跟董仲舒、孔安国这样的大师学过古文。二十岁的时候开始云游天下,
树海读书阁,遍寻古迹,
树海读书阁,收集乡野传说,这为后来著史做了十分重要的准备。司马谈死后,38岁司马迁子袭父职,做了太史令。应该说,至此,司马迁的人生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天汉二年,
铭华读书阁,李陵事件让司马迁的人生和仕途都发生了逆转。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随皇上的小舅子李广利出击匈奴,先节节胜利,后兵败投降。汉武帝大为光火,认为李陵让汉家天朝受辱,实在罪该万死,满朝文武皆看着皇上的脸色喊杀,唯司马迁依理直言,
广济读书阁,替李陵辩护,
金门读书阁,认为
责任不该让李陵
一个人承担,
金门读书阁。这下惹恼了汉武帝,一怒之下,就把司马迁投进监狱,次年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须发尽脱、形容憔悴、声音由雄而雌,
树海读书阁,伟岸的男子变成了半个
女性,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
华闻读书阁!但他没有一死了之,而是选择了忍辱含垢的屈辱生活。因为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父亲的嘱托,
孔子读书阁,完成人生的大任。可以说,
树海读书阁,是那部存续于两代人梦中的《史记》,成了他苟活下去的全部理由。
孟子说过”舍生取义“的话,认为人为了“义”,完全可以
放弃自己的生命。但对于司马迁来说,死亡不是问题,因为死亡就意味着解脱。他的困难恰恰是活着,
爱看读书阁,而且是在屈辱和耻笑中毫无尊严地活着。这需要怎样的决心和勇气啊,
树海读书阁!
实际上,这样的耻辱已经大大超出了他能够忍受的限度。“太上不辱先,
精彩读书阁,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剃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他把腐刑看做“受辱之最”,认为接受此刑不仅有悖人伦,而且有辱祖宗。他在《报任安书》中言受刑之后身心迷恍,至于“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
孔子读书阁,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是怎样的羞辱和
痛苦啊,
树海读书阁,千百年来,多少志士仁人读到此处,依然浑身颤栗冷汗湿背!
许多人来到世间,在专制的箍制下默无声息,最后又黯然消失在
时间的长河之中。一如一片羽毛,一粒尘埃,偶然地被风吹起,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散落到一个不知名的角落。
司马迁用他的坚韧和屈辱,换来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这是一个伟大的证明:残暴的权力不可能抹去所有生命的光辉
三
司马迁和汉武帝代表了汉代社会
精神和世俗的两极。
在精神的领地里,司马迁高高在上,一个“究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
思想大家,万事万物,早已参透,他没有什么贪求的,因而也没有什么畏惧的,他有的是高洁的心性和伟大的志趣。这一点,汉武帝
永远也不明白,他坐在权力的宝座上煞有其事装模作样,以为他就是这个
世界的老大。他瞧不起天下苍生,当然也看不起司马迁。他甚至于有意要戏侮这个老实的臣子。我可以随便把你给废了,给阉了,让你当太监,让你变得不男不女象个人妖。出你的洋相,也让大家看你的笑话,把你的自尊踩在脚下,让你
一生一世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权力对
善良和正直的践踏。当然,在司马迁眼里,汉武帝也是十分渺小和可怜的,这个人狂妄自大,愚昧无知。这是高贵的精神对世俗威权的蔑视。如果你认真读一下《高祖本纪》,想想汉高祖的无耻与无赖,再读读《封禅书》,体悟一下汉武帝的假天自神的欺人把戏,你就能看出司马迁的深刻与犀利。帝王的神圣与世俗的威权,不过是一场虚妄的烟云。那个在皇权的宝座下跪倒的司马迁只是一具残躯,
金霏读书阁,而他的
灵魂却一直倔强到挺立着,并且从来都没有倒下!
“不
自由,毋宁死,
精彩读书阁!”这是近代西方大革命时的一句振聋发聩的口号。
两千年前,司马迁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人格和尊严。史载: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后获释,汉武帝又居心叵测地让他做“中书令”,这是一个通常由阉人担任的官职。显然,汉武帝是蓄意在司马迁受伤的心口上再撒上一把盐。
这是专制对
人性的又一次最为恶意的践踏!
汉武帝认为自己彻底胜利了,因为这个饱读经书的人居然还屈辱地活着,而没有选择死亡。“士可杀而不可辱”,显然司马迁算不上“士”,他只是和蝼蚁一样卑贱的生命。
其实汉武帝大错特错了,
华闻读书阁,他不了解司马迁。他只知道司马迁活着,但不知道他为什么还活着。
他不知道司马迁是要用残缺的身躯去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生命是使命的载体。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一种艰难而又英勇的选择,这是生命对于使命的一次自觉地服从。
三年之后,当一部被鲁迅
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完成之后,使命便从他的生命中悄然撤离,
树海读书阁,活着立刻变得微不足道了。于是他毫无
眷恋地走向了死亡。
死亡,让多少人厌恶多少人恐惧,但对于司马迁,它
曾经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啊!
有人说死亡是
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但司马迁连这最后的自由也被剥夺了,
树海读书阁。
命运是多么不公啊!
但司马迁又是幸运的。毕竟他在耻辱与磨难之中,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也完成了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壮举:一部52万字的《史记》犹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于中国历史的山峦之上。作为一个杰出的
文学家和思想家,作为一个历尽磨难的悲剧英雄,司马迁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和品格的象征,成为千秋万代的崇敬与
怀念之中的一个不朽的姓名。
四
两千多年过去了。
关于司马迁,关于《史记》,关于荣与辱,
宁静读书阁,生与死,我们总有太多的感慨。我们总是说活着就好,活着就是胜利,
金霏读书阁,就有理由欢呼。但在司马迁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生存的价值,重新
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写作此文时,央视正在播放2008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这些当选者大多与
成功有关,更与苦难有缘。他们的生命在逆境中历练,在苦难中闪光,更在不懈的坚持中彰显辉煌。他们不仅战胜了生活的困境,更战胜了自我,因而具有一种撼人心脾的巨大力量。他们代表了人类在精神和意志方面可能达到的某种高度。这是人生的一些不可复制的样板,让我们深思,让我们钦敬,也让我们唏嘘。我想,如果要评选两千年来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是绝对不应该被漏掉的一个。不仅因为他呕心沥血构筑的那座雄伟的历史长城,更因为他曾经承受的无数的屈辱和苦难,因为他超乎常人的坚韧与顽强,以及他无与伦比的执着和勇敢。
在精神的王国里,司马迁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而关于他的生死悲歌,已经响彻了两千多年,并且还将会继续响彻于
未来的无穷世纪。
是的,只要人类活着,这支歌就不会死去。
2009。11。6日定稿于安徽蒙城
相关的主题文章:
寻源 迟来的春天 我和雨_1 回家的声音 老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