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读赵武松散文集《城市的雨、乡村的风》
【编者按】《
城市的雨、
乡村的风》是赵武松的新
文集,在这篇
散文集中,内容无所不包,大到宇宙星空,
金霏读书阁,小到一花一木;
作者的
文字无所不及,由
现实到
网络,由
乡村到
城市……凡
作者眼中有所见,脑中就有所思,笔下就有所言。读他的
文字如饮一香茗,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树海读书阁,也给你舒心润肺的功效,
金霏读书阁,原因何在?请点击阅
读书评。
今天是我的
生日,很高兴收到枭雄准备就绪即将出版的
文集,很荣幸地成为这本文稿的第一位读者,这是我收到的最好也最有意义的
生日礼物。
能够成为这本
文集的第一位读者既是意外也是必然。浏览了文稿目录,虽然其中大部分篇章以前拜读过,但要作为书出版,当它的雏形摆在我眼前时,我还是非常
感动的。
感动于他能在百忙中通过
网络送给我礼物。
感动于他
情感的真诚与
祝福的实在。我知道他平时是很忙的,所以我们不常聊,也常不聊,
爱看读书阁,虽然相识已有一年,一般除了谈
文章,很少涉及
生活问题,今天居然收到他的
生日祝福,这怎能不让我
感动,于是发现,赵
老师除了
文章写得好外,还有一份
生活的情调,一颗细腻的心,因为他给我说:这份礼物是今天特意为我的
生日送出的。
不是因为遥远而
感动,不是因为他是
作家而
感动,而是在行走的路途中,能够与德高望重的兄长
相遇而庆幸,能够向博学多才的
老师学习而荣幸。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赵武松
老师是当代
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
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孔子读书阁,现任湖北省财政厅监督局局长。2000年开始从事业余
创作,
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
作家报》、《
中国财经报》、《
美文》、《
散文百家》、《
散文家》、《芳草》、《长江文艺》、《黄河
文学》、《楚天
文学》、《
作家林》……出版各类专著8部,其中
散文集《
红尘绿洲》两次再版。我们
相遇的那天,赵
老师说他出了一本书,我说祝贺并想购买,然后给了他我的联系方式,他说不要钱,书要能发挥它的
价值,就得有
喜欢读书的人。几天后收阅《
红尘绿洲》,真是爱不释手。那真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洋溢着
哲理性,充满着启迪性,渗透着创新性。读着一篇篇文风清新、思维敏捷、睿智而又洒脱的
文字,感觉自己已经深入
作者描绘的
生活,
树海读书阁,体验着
红尘中绿洲给人的清爽与惬意。
《
城市的雨,
乡村的风》
文集分为游走、
季节、
情思、阅读、情趣五大版块。
作者沐着
城市的雨,感受着
乡村风古朴的气息,枕着哐当哐当的火车,游走于
城市与
乡村之间,
历史与
现实之间,事业与
家庭之间,
亲情与
友情之间,阅读与娱乐之间,通俗与高雅之间,
网络与真实之间……
人生既是在追逐,也是在等待。在奔跑中
欣赏风景,在停留时积蓄
力量,
孔子读书阁。在
季节轮回中领悟
人生,在
情思交融中享受
生活。
回首心路历程,感触颇多。
作者因《
生日》而悟出“
亲情是
心灵的鸡汤,
生日是
生命的
永远,一个懂得
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走《在路上》时,“抖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感慨:人的
生命其实就是一次有起点有终点的
旅行,每个人都在路上,只是在途的
时间长短不同,行走的方式不同而已。”;面对《远去的
乡村》,
华闻读书阁,“心里却布满了惆怅:好不容易找回的与“根须”的我关联的
乡村,已将渐行渐远,
失落在
城市的
风景里,再也找不回
曾经的
味道……”在
作者的
文字中,处处流露出对
人生、对事业、对
家庭、对
朋友的
感悟。读他的
文章就如同跟他摆龙门阵,轻松而愉悦,不知不觉,就走近了他的内心,了解了他的
情感,明白了他的
理想与
追求。
敬仰
历史文人。拜谒孔子时,
作者“带着一分期许,带着万分虔诚,走近向往已久的东方圣城——曲阜。”(《东方圣城的膜拜》);“从省城去黄州出差的路上,一直与同行念叨,此行一定要抽空去东坡赤壁膜拜苏轼。因为在
中国古代文人中,我对这位宋代的大文豪素有偏爱,仰慕他的诗文,更仰慕他的
人生,
精彩读书阁。”(《东坡赤壁咏叹》),
树海读书阁;“
秋日黄昏,在同行
朋友的引领下,走进“泉城”济南李清照的故居。虽说已不是第一次领略这座
历史文化名城的秀美,但此行着实是带着对这位旷世才女的仰慕之情而来,因而,与其说是一次
简单的游玩,不如说是一次虔诚的谒拜,一次倾心的凭吊。”(《苍凉的
美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作者仰慕的也正是
作者追求的,流露出“高山仰止”的
情怀。没有怀才不遇的感慨,没有壮志未酬的惆怅,有的只是前行的勇气与奋斗的目标。
欣赏祖国山水景物的
情怀。“我站在一棵成年的
桂花树下,
树海读书阁,仰头端详垂吊于枝头的
桂花串,体味着它的漫长的心迹和此时心语,内心涌起一丝敬意。这看似不起眼的花串,由一个个颗粒状的花瓣结晶成团,“清浓兼顾”,把暗藏的清香奉献出来,待到凋谢的时候,花香也随之渐渐变淡,消逝于不知不觉中。这是怎样的一种
精神寓意呢?”(《悠悠桂
乡情》);“有幸在雨中看到了大峡谷的雄伟神奇,有幸在雨过天晴后看到了大峡谷的秀美妩媚,让人有一种仰天长啸的浩气,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受。”(《仰望大峡谷》);“待我走近它,才觉得这座豪华庄重的古建筑精粹,打破了古朴
乡村原始的单调和朴素。一个土司家族荣辱与兴衰的真实写照,
铭华读书阁,浓缩了土家
文化的心智和建筑
文化的底蕴,‘小家族’、‘大
世界’的变迁,拨动着
中国民族史和近代史凝固的音符。”(《走近大水井》)……
祖国的河山俊美与雄奇同在,
文化与神韵并存,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花开花谢无不蕴含生存的
哲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在游玩中增长,阅历在
山水中丰富。
看重
亲情呵护
家庭。“
情人节来了,勿谓之没有‘
情人’,勿淡忘彼此人情。
亲情、
友情都是情,
母爱、
父爱都是爱。
情人是有情之人,
恋人、伴侣、
朋友、亲眷,都是我们心存爱意的人,都是这个特别日子的
美丽元素。在‘
七夕’这个
中国式的
浪漫节日里,给自己的
亲人或友人送上一份真情的礼物和
感恩的
祝福,不也是一种
情人间的流露与表白吗?”(《东方
情人节》);“
母亲是一条河,在我十八年的
生命里奔涌不息,芳香着我艰难平淡的
岁月。又是
母亲节,在这个
温暖的
五月,我只能送上一份迟来的告白。告知
母亲地底下活着的神灵,告慰
母亲黄土下不老的笑容。
母亲,我那多苦多难的
母亲呀,愿您在
天堂中从容
幸福!”(《迟来的告白》);“心里不时惦记着:此刻
女儿会游走于英国的哪座
城市?会怎样渡过她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圣诞节?八个小时的时差,一百多个昼夜的
牵挂,此刻都沉淀于这‘
网络的
思念’里,三分焦虑,七分甜美。”(《圣诞感怀》);这个原本不经意的日子,为我这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
家庭营造了达情示爱的
浪漫和温情,让我能够秀一把丈夫对
妻子的爱意与温情,道一声
父亲对
女儿的赏识与关爱,着实是一件饶有情趣的事情。我不由在心底默默念道:
中国情人节,你滤出了我内心的欢愉和自在。(《东方
情人节》)……
中国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事业的辉煌离不开
家庭的支持与帮助,一个
成功男人(
女人)的身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为他(她)付出的
女人(
男人)。重视
亲情,累了,才有停靠的港湾。重视
家庭,乏了,才有休整的基地。人不是铁也不是钢,忽略
家庭,也就忽略了温情;忽略
亲情,也就
放弃了关爱。
作者的
文字无所不包,大到宇宙星空,小到一花一木;
作者的
文字无所不及,由
现实到
网络,由
乡村到
城市……凡
作者眼中有所见,脑中就有所思,笔下就有所言。读他的
文字如饮一香茗,不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也给你舒心润肺的功效,原因何在?大致说来,得益于
作者善于驾驭
语言文字,运用多种技巧使
文章赏心悦目。
首先,
作者将叙述描写
抒情融为一体,引领读者最真实的想像。“
大山深处的李氏宗祠建筑宏伟,修饰华丽,透着一种古韵悠悠的神秘。”(《走进大水井》);
深秋时节,空气里涌动着寒意。踏着晨露秋霜,漫步在东湖边的林间小道上,片片
秋叶在眼前轻轻地飘落,把小路两旁和湖畔四周点染得一片金黄,远远望去,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镶在
深秋的
风景里,引人入胜,撩人遐想。(《
落叶时节》)……这些
文字,既让读者了解记述的事实,又引读者遐思,还原成
美丽的图景在头脑展示,同时还与
作者的
情怀产生共鸣,直抵读者心扉。
其次,细腻的
情感倾诉,打动读者。“这些年来,月华似水,时过境迁,我对
月光的情结依然如故。走在
城市的风雨里,
成功与挫败,欢笑与
泪水,
现实与
梦想,都在心海里划过,在
月光中沉淀。一路走来,
月光照亮了我
生命的来路和归途,有
月光陪伴,我心存感激,乐此不疲。(《城里的
月光》)”这样的写景
抒情,能够让忙碌的异乡人有一种归宿感,这样的
情感叙说,能够让
追求事业与
家庭成功的都市人有一种
心灵的慰藉。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因为有
月光相伴,因为有星光相随,还因有你的
文字相拥。
第三,诗文引用增强
文字的张力,足见阅读的广博。“对于
秋天,总能引发翩翩的联想:从‘袅袅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
秋风萧瑟
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从‘人烟寒桔橘,
秋色老梧桐’到‘
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到‘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文人墨客的悲凉心境尽在其中。(《
落叶时节》)”……
作者对于诗文的引用是张口即来,随处可见,读来可口可心,在
欣赏文章之余,又增加读者的
文学储备。
第四,
语言简短凝练,读来朗朗上口。“常言‘酒如其人’,着实不无道理。无论接风还是洗尘,
心情好时,酒能助兴,
心情糟时,酒能添愁。相逢时可以啜茶,
离别时却不能没酒。怡情助兴也好,借酒浇愁也罢,酒在杯中,杯在手中,话在酒里,情在心里。觥筹交错时的率真、耿介、委蛇,酒过三巡后的酒风、酒品、酒态,都折射于杯盏之间;谦谦君子,戚戚小人,
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都尽显于抿呷之中。”(《酒如其人》);“冬风凋碧树,也难望
天涯。
岁月的年轮从指缝中溜走,
记忆的风帆从心海里划过。忙碌而疲惫的一年即将谢下帷幕,握笔托腮,盘点着、细数着、梳理着、
感悟着,试着将
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串联起来,试着让
那些扰人心头的
往事随风而逝,该模糊的让它模糊,该沉淀的让它沉淀,该忽略的将它忽略。得到的,了然于心,失去的,不以为憾,错过的,重头再来。”(《圣诞感怀》)……这些
文字犹如一个个音符,在键盘上跳动着,悦耳动听;这些
文字犹如圣哲名言,在脑海翻腾着,醍醐灌顶。
第五,修辞的运用,增强
文字的活力。“一辆公交车就是一张流动的名片,一道流动的
风景,一个流动的窗口,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浓缩了一个
城市发展、变化的进程。政府关注的民生,社会倡导的和谐,民众呼唤博爱,都展现在这一路的
风景里。”(《公交车上》);“阅读之余,我也常常在感叹中叩问自己:
曾经两年多的知青
岁月到今天留给我的
记忆到底还剩下些什么呢?是
乡村的风还是
乡村的雨,是
乡村的
田野还是
乡村的麦苗,也许都不是了。当一切都变成依稀模糊的
印象时,这个时候,刘亮程为我重新装满所有的
记忆。”(《从
乡村回到
乡村》”;“水从圣洁的雪山走来,向雄浑的江河奔去,身处洼处,包容万物,可圆可方,可伸可屈,从不争高逞强;水
永远顺势而下,胸怀坦荡,入地润草木,遇风化流云,不与万物争宠,以自己洁净的身躯荡涤世间的污浊。”(《
人生如水》)排比、比喻、设问、拟人、对比,反复、对偶……他们散见于
文章中,使
文章的气势强悍起来,使平淡的事物生动起来,使
思考的问题清晰起来……读他的
文字,既启迪心智,又催人奋进。
第六,将
历史知识与
现实景物结合起来,将传奇
故事与深刻
哲理融合起来,使得
文章可读性增强,如《走进大水井》《东坡赤壁咏叹》《红色的
记忆》……
总之,《
城市的雨,
乡村的风》是一本可读性强的书,文中的优点不一而足,拜读后受益匪浅。有机会读到这样的
文章,真是幸运之至,这个
夏天也变得凉爽起来。
在路上,面对沿途的
风景,有人会忽略,有人会驻足,有人会迷失……相信爱好
文字的
朋友,会边走边停,享受《
城市的雨,
乡村的风》带来的不同美感。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南国的相思豆 七绝·离别诗 棋迷 从帐篷学校到花园学院 中秋偶感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