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静思
[导读]这是一种古朴的美。月湖四周的建筑古色古香,有幽深得不见尽头的青瓦白墙
江南古巷临湖而建,
孔子读书阁,有青石砌成的三堤七桥在月湖上潇洒地穿梭跨越,
精彩读书阁,还有古朴典雅的佛教居士林静静地坐落在月湖旁。
我向以为,像宁波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褪去其繁华与妩媚,剩下的应该是喧嚣和浮躁。到了这里才深深地体会到,在这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闹市里,居然还掩藏着那份难得的
宁静。
月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树海读书阁。
顶着
六月的炎炎烈日,从湘西的
大山深处带着父老的
希望来长三角招商的我们,
树海读书阁,初至宁波,竟成了无头的苍蝇,为找一处合适的住所而煞费苦心。偶然的机会,找到了一个叫月湖宾馆的招待所住了下来。而月湖,
金霏读书阁,正在它的身旁。
洗去一身的疲惫,掩不住那份蠢蠢欲动的好奇心,便一人来到月湖边,细细拾辍起月湖的美景来。这是一汪
历史悠久且
文化沉淀极其深厚的湖。在依依柔柳和殷殷绿树中,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楹联书刻俯拾皆是。柔柔碧草间,鹅卵石小道或是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屈曲回环,
华闻读书阁,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把你带到一个又一个美得让你惊叹的地方。
这是一种亲切的美。漫步月湖边上,或见绿草中三两稚嫩孩童欢快嬉戏,
爱看读书阁,或见亭台间勃发
少年抱书放声诵读,或见柳荫下绵绵情侣相偎相依而坐,或见
夕阳中垂暮老年夫妇执手颤巍巍地走着。湖中微波粼粼,在这城中的湖泊,居然还时有小木船划过,那痕迹,浅浅地散开,
孔子读书阁,悠悠然添了几分生机。
这是一种古朴的美。月湖四周的建筑古色古香,有幽深得不见尽头的青瓦白墙
江南古巷临湖而建,有青石砌成的三堤七桥在月湖上潇洒地穿梭跨越,还有古朴典雅的佛教居士林静静地坐落在月湖旁,
铭华读书阁。这座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的居士林外观庄严肃穆,林内则殿宇巍峨,雕梁画栋,是佛教居士们
学习教理、开发智慧、弘扬教义、净化身心的好地方。
这是一种深沉的美。这口凿于唐贞观年间,兴于宋元的湖,是浙东的学术中心,
树海读书阁,自古就是文人骚客的荟萃之地,
树海读书阁。&ldquo,
金霏读书阁;四明狂客”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清代学者万斯同,在此或隐居,或为官,或著书,或讲学,赏月湖碧波,留千古华章。置身于此,那种厚实的
文化沉淀阵阵撞击着我年轻的心。离家的游子本是孤寂的、空虚的,于斯,我却分外的充实而饱满。
夕阳的余辉给湖面撒上了粼粼波光,精灵般的跃动,
家乡的那条沅江仿佛出现在我面前。饭后常与三朋两友在绿茵茵的沿江大道上信步闲逛,一通天南海北的胡扯后,总
喜欢呆呆地注视这条悠悠的河流。这是一条孤寂的河,她从云贵高原悄然而来,在不经意间,又悄然的奔洞庭,达长江。那位比这条河还孤寂的
诗人屈原也来到了这里,仿佛冥冥中的注定,那沿河两岸的悬崖古木,江上的渔船灯火都给这位
孤独的老者苍凉的心以无数的慰藉,让他那迸着血泪的诗篇世代流传。这条河也曾繁华过,名噪一时的“小南京”浦市就在这条河上。但
历史就在翻手覆手间让人难以琢磨,转眼间她便又归于平静,那深蓝的河水也像智者的眼眸般闪烁着深邃的光亮。
这仍是一条孤寂的河。
而月湖却不是这样,她也深沉,但却亲切。就像一本好书,一篇
美文,亲切得谁都想读,谁也能读,而不是沉甸甸地放置在高雅堂上,让人只能远远观望。
前些日到过余姚,其“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
城市精神给我极深的
印象,却不能细细领会。到了月湖,终于大悟:宁波,乃至浙商之所以自古殷实富足,就因为他们有一种
精神,一种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
精神,而不是固守老祖宗的那份遗产。她像一篇
美文,欢迎各地的
朋友来这里
品味;她也像虚心的小
学生,乐意走出家门,四处请教求学。因此,她于千年前就是极其重要的港口,是海上陶瓷之路的东方起点;如今,她仍是国际性的都市,“无宁不成市”,
“宁波帮”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
初以为,招商,无非是去长长见识,看看地方,这“商”是那么容易就招得的么?置身于此,我想,我们此行即便是做回“小
学生”,也未尝不可啊?
家乡的智者们早已察觉,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壮实自己,发展自己;只有敢于创新,才能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所以,才派出我们招商小分队,远赴江浙沪杭。
临行时话语仍清晰在耳:“不求你们有多大成效,但求你们多长见识,多交
朋友,把新的理念带回来,把新的
朋友带回来!”
是啊,
家乡的河流孤寂得已经太久了。不能再让她像高置于庙堂之上的圣物,她应该是从深山走出的一朵
百合花,乐意将自己的美与友人分享;她应该是一位黝黑壮实的土家汉子,潇洒地穿行在神州
大地上;她更应是一位漂亮的邻家
女孩儿,那般
自然,那般亲切,透着清新的芬芳。
微微的晚风带来了夜的清凉,同事打来
电话,是用晚饭的
时间了,我便起身拍拍衣服上的草屑向招待所里走去。
忍不住回头再看看那暮色下静静地月湖。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今夜,我将枕着月湖入眠。
【
责任编辑:
可儿】
相关的主题文章:
夜未央 雨后成伤_1 一份永远的回忆录 中国人的“惊喜” 力戒形式主义 切实为基层减负 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