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名园圆明园(续2)
在圆明园宫廷区里,除了“正大光明”一景外,
树海读书阁,还有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即“勤政亲贤”,它在正大光明殿东侧,游廊联接,通行方便。
这组建筑有三个较大的院落:
西部偏南的勤政亲贤殿,为清帝诏对臣工,
孔子读书阁,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性质类似“大内”的养心殿。养心殿里有雍正书写的“敬天、法祖、勤政、亲贤”的“圣训”和乾隆作的养心殿“四箴”。&ldquo,
华闻读书阁;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所题,意为勤于政务,亲近贤臣。在殿内正中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御座,御座之后高大的屏风上有雍正的手书“无逸”(不要纵情逸乐),所有的一切都是一脉相承,意在自勉。这些并非都是皇帝们自我标榜,或妄得虚名。在中国历史上,雍正就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勤奋异常的皇帝。
深夜,整个帝国进入了梦乡,圆明园中的雍正还在批阅奏折。根据大清律例,三品以上的一千多名高级官员,都可以直接给皇帝写密折,奏事言情。奏折,也称朱批,是清帝在臣僚奏章上以红笔所作的批示,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皇家公文样式,是雍正与他的高级官员们的重要也是主要的沟通手段。皇帝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面写下自己的意见。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一年当中,只有自己生日的那天,才得已休息。13年的当政期间,雍正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以汉文写的朱批奏折多达22000多件,以每件朱批平均为100字计算,字数就有220多万字。
庞大的清帝国在依靠雍正一个人的意志运转。通过他超乎寻常的努力,大清逐渐走上兴盛的道路。
5间勤政亲贤殿,殿额还有雍正的手书“为君难”三字。它道出了雍正的心声,也是他行动的信条。
“为君难&rdquo,
树海读书阁;出自《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与邦乎。”雍正把“为君难”制作成匾额,印玺,并雕刻了许多方印章,用以激励自己不要忘记作为皇帝的职责。
雍正登基后,仍有危胁他皇位的势力存在,包括自己的兄弟骨肉;雍正不敢掉以轻心,时时警醒自己。“为君难”充分反映了雍正面对兄弟宗室骨肉相残的难处和他如何知人、用人、信人,来维持相辅相成的君臣关系的复杂心境。
雍正时期,勤政亲贤殿是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只有那些地位显赫的宠臣,才有资格来到这里;能够在勤政亲贤殿与雍正帝讨论国事,被大臣们视为一种荣誉。
殿内宽敞明亮,陈设讲究;殿前院落,回廊曲径,清幽雅致。
东北的一所院落里有飞云轩、静鉴阁、怀清芳、秀木佳荫、生秋庭等馆轩。
东边的院落由碧芳丛、保合太和、富春楼以及竹林清响殿等组成。每到夏季,清帝由勤政殿迁到碧芳丛,“阅揽批章,传膳办事”。碧芳丛东面为十八间库,储藏着皇帝后妃的各种服装和用具。
组景东、北、西三面山环水绕,景色幽美,
树海读书阁,林径四达,奇石异卉,布置各个院落,特别是碧芳丛,修竹摇曳,绿荫掩映,清爽宜人,微风乍起,万竿摇空,如细雨沙沙轻落,婆娑月光掠过竹枝,疏影斜洒,如烟似雾,是宫廷区不可多得的一景。《红楼梦》中对潇湘馆的描写:“翠竹成林,凤尾森森,
树海读书阁,龙吟细细”,用在这里(寝宫),恰如其分。意境空灵,超凡脱俗。
竹,是江南最具有特色的一种植物,也是植物中的君子,在圆明园中也有成片的竹林。竹的品种有毛竹、刚竹、慈竹、淡竹、紫竹、箭竹、方竹、箸竹、苦竹、观音竹、花眉竹、青皮竹、孝顺竹等。竹立身劲直,虚心有节,清拔凌云,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挚爱。故自魏晋以来,敬竹崇竹,引竹自况,
铭华读书阁,相沿成风;居必有竹,以陶情励志,爽清气息。即使是发明“东坡肉”的苏东坡也重竹轻肉:“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王维更是孤芳自赏,轻弹浅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九州清宴
在圆明园中,有三池较大的水域:前湖、后湖和东湖(福海)。在后湖,湖面呈大清疆域的形状,九岛团团簇拥着明丽的湖面,呈&ldquo,
精彩读书阁;一统九州,天下升平”的气象。“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几经演变,冀、兖、扬、荆、豫、雍、幽、梁、徐(或青)的“九州”已成为华夏的别称,中国的象征。九州一片安宁,湖水波平浪静,天下永久太平,这就是九州清宴的寓意。九岛中的“九州清宴殿”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也是九岛中最大的岛,面临前湖,背倚后湖,是一颗镶嵌在两池间的璀璨之珠。
九州清宴标志着威严、正统的宫廷区结束,绚丽辉煌的园林景区揭幕。同时,这里又是圆明园历史的开始。做为世宗(雍正)藩邸赐园,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圣祖(康熙)为建筑群中的圆明园殿御书了“圆明”。法号“圆明居士”的雍正理解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知也”。乾隆解释说:“圆明之义,盖君子之中也。”这是很浓郁的儒家中庸之道。(另有一解:字义为“圆融和普照”,意味着完美和至善,但事实上是佛语,引用唐玄奘的“圆明一切智”。)康雍父子二人始料未及,一个规模有限的“赐园”,日后会不断发展,增胜,成为闻名世界的“万园之园”。
每一个早晨,雍正都会来到这里,向大清帝国发号施令。这是圆明园也是整个帝国的心脏。
这里还是&ldquo,
孔子读书阁;上元三宴”首宴的地方。能够在这里接受“吾皇”的赐宴,被无数官僚、外藩和使臣看做是无上的荣耀。
传统的儒家中庸之道对九州清宴的建筑也影响至深。圆明——奉三无私——九州清宴三大殿为中轴线,崇尚中央,符合中道,充分体现尊卑长幼之序、名分等级之别,以求仁和礼的完美、和谐与统一。三殿以游廊连接,形成两进院落,主殿是皇帝接见臣僚,处理政务之所。九州清宴殿为7楹外加檐廊、抱厦。殿东为“天地一家春”,院落层叠相套,是后妃们的寝宫。殿西是皇帝所居“乐安和”。
公元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颙琰在“天地一家春&rdquo,
金霏读书阁;出生,他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象所有风花雪月之地容易产生爱情一样,在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天地一家春”,也曾发生了一件在常人是悱恻缠绵、在帝王是影响历史的爱情故事。
一个春花烂漫的时节,咸丰帝游园经过圆明园的“桐荫深处”,听到有人在轻轻唱着一支南方民间小曲儿,很觉奇异。随侍内监告诉咸丰,
金霏读书阁,这是一名叫玉兰(叶赫那拉氏)的普通宫女,幼年随父生活在江南,因此颇为擅长南方小调。咸丰步入桐荫深处,命她接着唱,婉转动听的歌声让咸丰如醉如痴。自此,兰儿得宠,成为贵人,继而封为懿嫔;她为咸丰生下皇子载淳(即同治),
爱看读书阁,再晋封懿妃,懿贵妃。就从“桐荫深处”走进了“天地一家春”。她就是后来统治中国48年的末代“女皇”的慈禧。“天地一家春”成为了慈禧的寝宫,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骄奢淫逸的生活。
咸丰朝,除了“天地一家春”,还有“四春”之宠,即所谓“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极尽奢靡之能事。
“乐安和”曾为乾隆居住,假山叠石,藤萝花架,假山上建有玉兰亭,一派园林风趣。西后为“清晖阁”存放着雍正的《圆明园记》、乾隆的《圆明园后记》和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等人绘制的四十景图。阁前有露香斋、茹古堂、松云楼、涵德书屋等。
乾隆于公元1737年(乾隆二年)至1744年(乾隆九年),相继完成了圆明园的四十景,并命沈源、唐岱等人绘制了四十景图,均以四字命名,为其馔写了图咏,由汪由敦书写,连同雍正的《圆明园记》和乾隆的《圆明园后记》于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安放在清晖阁殿内。四十景图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真实而全面的描绘圆明园景观的美术长卷。公元1860年圆明园罹难时,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本,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雍正和乾隆均有相当的艺术品味,在这里,他们接受着各地衙门呈览的贡品、物件和画册。各国使节也献上来自异邦的宝物,表达他们对大清的敬意。乐安和北面的怡情书史,即是乾隆的书斋。再北是矩形金鱼池,池北游廊设漏窗,西北角的鱼跃鸢飞,濒临后湖,近水楼台,轻盈,剔透。远眺鸢飞,近观鱼跃,帝王们大呼“快哉!”。
□镂月开云
在后湖的东南角,与天然图画相邻,南临曲溪。在汉白玉的台基上,建起一座三开间宫殿,香楠为柱,琉璃歇山顶,覆盖黄蓝两色琉璃瓦,拼成图案,焕若金碧。殿前以文石为坡,平地列置奇石,平台之上,植牡丹数百本,初夏怒放,姹紫嫣红,迎风飘香,雍容富贵,花团锦绣。这就是著名的“牡丹台”。
康熙一生偏爱牡丹,公元1723年,雍正恭请父皇康熙来牡丹台赏花。在雍正的精心安排下,康熙在牡丹丛中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子,12岁的弘历,——他就是日后的乾隆,留下了祖孙三代皇帝齐聚牡丹台共赏名花的佳话,“太平盛世三天子,到此一起赏名花”,牡丹台被看作“太平盛世”的象征。乾隆更是念念不忘,“犹忆垂髫日,承恩此最初”,题写了“纪恩堂”匾额,并作了《纪恩堂记》表示对康熙的感恩戴德。
康熙共有97个孙子,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史书记载,康熙对弘历的聪慧极其欣赏。牡丹丛中,穿戴齐整的英俊弘历连给康熙磕了两个响头,康熙好生奇怪,问他:“磕一次头足矣,为何要磕两次头?”弘历回答:“第一次磕头是觐见皇上,第二次磕头是给爷爷拜寿。”康熙为此龙颜大悦,便拉着他的手问他是否读书,师傅是谁。弘历回答:“已经读书,老师是福师傅,下面一个敏字。”康熙见弘历身为皇孙,却不直呼其师之名,颇有尊师之意,深为嘉许。康熙接着又用满语考他爱新觉罗是什么意思,弘历回答说是金子之意,康熙再问:“世界上最珍贵的是金子,是不是?”,弘历急忙回答:“不是,是仁义!”面对皇孙弘历的表现,康熙十分欢喜,过目难忘,遂命其祖母德妃将他带回宫中抚养,又命人教他骑射、火器。
这是康熙生命的最后一个春天。在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当中,只有四阿哥胤禛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特别渴望——或许是胤禛的韬光养晦骗过了众人,圆明园“牡丹台”让康熙感到安全和放松;“意外”遇见聪颖的皇孙弘历,又让晚年为立储伤透脑筋的老皇帝倍感欣慰。
其后,老皇帝对弘历寄予了厚望,从而使一度失欢于康熙的胤禛在争储斗争中处于了有利的位置。
祖孙三人、三代帝王惟一一次相会的这个花园,日后成为了闻名于世的圆明园。由牡丹促成的这次聚会,影响了大清帝国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从此,这个皇家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公元1744年,乾隆将牡丹台改名为“镂月开云”。
太平盛世,乾隆安然午寐在天然图画楼。恍惚之中,他做梦飘向了牡丹台。朵朵白牡丹忽而变成了朵朵白云,将他团团围住,忽又飘出了条条白绸带,缠住了他的脖子。乾隆大惊失色,高呼:“救驾!”贴身侍卫持剑跑来……只听当啷一声,乾隆从恶梦中醒来。原来,一个前来奉献宝剑的太监不慎将名为“镂月”的宝剑跌落在地上。因为“镂月”剑在乾隆的梦中驱赶白云,救驾有功,被封为镇园剑,悬挂在牡丹台殿堂高处,牡丹台也被改为“镂月开云”了。这个传说从侧面反映出,太平盛世未必“太平”,连皇帝的梦里也是提心吊胆。
镂月开云殿后为斋堂,名为“御兰芬”,一轩一室,室内置有四季皆开的各种兰花。
牡丹和兰花,皆为中国人所喜爱。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古时统称芍药,唐以后始以木芍药为牡丹。唐朝开元中,牡丹始盛长安。据传,唐玄宗曾在内殿观赏牡丹,问及咏牡丹之诗何者为首,陈修已奏曰,当推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自此,“国色天香”为牡丹独占。而小说《镜花缘》中,武则天相信“圣天子有百灵相助”,于是冬行春令,要百花在一夜之间同时开放。而牡丹花却扫了她的兴,坚守自己开花的时间,没有服从她的旨意,一怒之下,她把牡丹花从长安贬往洛阳。相传洛阳的牡丹最盛。宋代周敦颐称赞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欧阳修则赞叹:“天下真花独牡丹。”牡丹花成了富贵的象征
兰花,战严寒,傲霜雪,叶态优美,花朵幽香,花质高洁素雅,深受人们喜爱,“惟幽兰之芳草,禀天地之纯精”(唐诗)。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台兰,寒兰……“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或初绽,或怒放,或含苞,清艳含娇。兰花的香气是世上最高雅的,隐而不显,堪称“天下第一香”,——“兰当为王者香”。可谓是暗香浮动,幽香四溢。
当年乾隆在《莳花碑》中记述:“露蕊晨开,香苞午绽,嫣红姹紫,如锦如霞。”
圆明园全盛时,修建了专为冬季养花的花房:“恒春圃”。房中篱落如花圃,四季长青,每至隆冬严寒之际,花房内温暖如春,花开竟艳,故名“恒春”。
史书记载,一年365天,圆明园天天花开似锦。所谓“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开竟放”。园中仅仅是管理花草的太监和花匠,就达到了300多人。
相关的主题文章:
相见不如怀念,有些爱不得不各安天涯 关于女人(十一)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8度空间 关于县委书记“前腐后继”现象的方法论示例 你若来,花儿会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