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won

registered

 

Back to the list «1718192021222324» / 5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ow to Choose the Best Dash Cam [copy link]

301#

怀念一个人
在我的记忆深处,孔子读书阁,我时时会想起一个人,孔子读书阁,并且深深地怀念他,他就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马义斌先生.
  记得马老师刚来到将军中学时,我看见一位气质非凡,极有个性的男青年教师,爱看读书阁,心里就已经十分的喜欢,他就是马老师,上到初二时,马老师终于成了我的语文老师.
  马老师的讲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会教我们做风筝,教我们做演讲,树海读书阁,记得他的演讲非常的生动而又成功.声音抑扬富于感情.我那时学习非常好,自然也是马老师最寄希望学生.我喜欢文学,而马老师也非常注重地培养我,他和几个老师还有我们几个学生,第一次在学校办起了自己的校刊《牵牛花》.
  将中的条件当时很差,金霏读书阁,几乎是马老师自己排版打印.我深深地记得,那时,我是怎样地崇拜他,以至于每次课上,我都感觉到他是为我而上.其实,他是为了每一位同学而上.他是善良的,正直的.那时的我,是一个内向贫穷而又可怜的女孩子,心灵孤独而又迷茫的,马老师总是用他无比的胸怀与爱心呵护与温暖着我那颗幼小的心灵,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与温暖来.
  记得那次物理竞赛,我被选上了,铭华读书阁,但那时我没有钱,而赛场却又是在城里,而我又从未进过城,所以我临阵就打了退堂鼓,树海读书阁,但马老师正好带队,他知道了我的情况后,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元钱,金霏读书阁,一定支持我去,他是那么固执地坚持,树海读书阁,希望我别错过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拗不过他,精彩读书阁,就只好去了.
  第一次进城,哪里的路都不知,这又给马老师添了不少的麻烦,他忙着找住宿,安排吃饭,对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
  他从不歧视每一位同学,树海读书阁,不论贫穷与否,特别对我,那时的我,华闻读书阁,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内心敏感而又脆弱.我的几篇习作被马老师拿去帮助发表,虽然没成功,但我却感到了他无比的关怀,以至于我是那么的喜欢上他的课,每节课也都用心地去学,并且也感应着他的喜怒哀乐.
  而他对于学生总是无比的尊重,对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
  记得那时候,初三分了两个班,三<1>班,三<2>班就是我们班,我们的班主任是王老师,三<1>班班主任就是马老师.我那时一心想把学习搞好,好考上中专,我于是鼓着勇气去找王老师,我让他给我换一个同桌,而我的要求也很特别,我要求把马老师班上那位学习认真而且学习成绩好的女生唐月娥换成我的同桌.
  王老师就给马老师说了,这本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谁愿意让自己班上的尖子生被挖走呢?然而,马老师却答应了,当天就给我换了同桌.
  我那时内心细小敏感而又脆弱,很在乎马老师的一言一行,马老师又来上课了,和往常一样,而我却不敢抬头去看他,我的心中有一种愧疚,觉得给老师添麻烦了,于是就注意地观察他的脸色,觉得他今天比平时更加严肃,我的心中更加地难过,觉得是自己惹老师生气了.
  那天的晚自习,大家都点着蜡烛做习题,我忽然想哭,于是我就趴在桌子上哭了,我记得,我哭了很久吧,因为我哭,同桌也陪着我哭,好久,我们才不哭了,一会儿,马老师走了进来,他对我们说:“你们俩个一会儿来我办公室一下.”我们去了,马老师就问我为什么哭,我说不出来,但是想到老师原来在窗外全都看见了,原来马老师这么关注我,我就很高兴,像得到了安慰,于是就不难受了,第二天,又快快乐乐的了.那时,我总感到我与马老师有一种心灵的默契,我总是努力地写出好文章来,希望得到他的赞许与认可,希望被他所欣赏,所注意,以满足自己那种无比的虚荣心,当我从他面前走过时,当他看我的时候,我就无比的开心,快乐.
  我的心中萌动着那种复杂却又纯洁的,朦胧的感情,远远地看见他的身影时,我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好感.
  我知道他那时还没有女朋友,有时候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会涌出异样的感情,会在心里说:马老师,若我再长大一些,再成熟些,我真想嫁给你.但我没说,我所有的心思全用在了学习上,虽然我还是那么地喜欢他,甚至于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我都想急于模仿.
  上到了高中,我就离开了马老师,忽然发现,我身边再也没有像马老师那么与我默契懂我的老师了,忽然感到无比的失落,我开始了无比的怀念他.
  那时候一个人流泪读完琼瑶的《窗外》,我开始觉得自己就是作品中的那个女主人公,于是我就给马老师写了一封信,记得不久,班长走过来告诉我说:“马老师今天下午要来咱们学校参加篮球比赛,他叫你去一下,让你有时间到他家中去玩,他家在培新.”我从班长那里得知马老师已经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小女儿.我从教室的窗子望过去,我远远地看见了他,但却终于没有勇气去和他说话.
  后来,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广东,湖南,在异乡打工,孤独时,我总会想起他来,他总能给我无比的温暖,亲切与力量.
  好多次,在梦中,我会梦见他,依然亲切而又微笑地看着我,我会泪流满面地从梦中醒来,内心涌现出无比的怀念,他是我多年以来孤独心灵的唯一的温暖.
  好多年过去了,我混得并不好,也没有再给马老师写过一封信,也没有给马老师一句问候,也没有见到过他,也没有听到他的任何消息,只是在心灵的深处默默而又深深地怀念着他&hellip;怀念那位曾用心呵护与温暖我那颗幼小心灵的好老师&hellip;
相关的主题文章:

  
   7 19上课
  
   掀开江西“金圣”的历史新篇章
  
   家庭“煮夫”
  
   癫喜狂悲方为畅快
  
   似水流年之恋上你的味道
302#

无题,孔子读书阁
  近日有烦事扰心,总想找一隅净土去抖落。思来想去,不知不觉我又来到往日的那座后山,树海读书阁。不是后山景美而是有人可以清心,孔子读书阁
  
  这其实是一座空山,没有曲径通幽的诗意,更没有潭影空人的雅致。可是,每当我的心,被凡尘扰乱时,我都会来到这里,把所有的心事净空。
  
  每次迎接我的都是一位老者,他已年迈但很硬朗,最不忘的是他那如雪的胡须在随风飘舞,眉宇间流落出智者的先知和豁达。我还不曾开口,他却已读懂了我的心事。我很遗憾,每次都是以我的愁容去迎接他的笑颜,树海读书阁,更遗憾的是这次我仿佛要飚出眼泪!可是我不能,华闻读书阁,所以我没有去直视他的目光,而是在瞬间闪开了,爱看读书阁
  
  他依旧笑,却不动声色,只等着我开口,金霏读书阁。我告诉他最近我的心情很糟糕,金霏读书阁,无法排遣,无人能排遣,树海读书阁!他依然是笑,仿佛是让我一笑泯千愁,铭华读书阁,可我不能。因此,精彩读书阁,我没笑,树海读书阁,我笑不出来
  
  他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带着我沿着崎岖山路去欣赏他的“杰作”。路边有一棵“拙劣”的枣树,他说那是他最得意的成就,原因是那曾经是罅隙间一株被遗落的幼苗,但在他的照顾下生长的很好。枣树的后面,是一株更不起眼的榆树,已是深冬,一树的枯枝在冷风中瑟缩着,没有丝毫的生机。而他却说那是一株坚强的树,它一直在努力着,而我却应付的有点牵强。最后,我们来到一处菜园,深冬时节的菜园,如果没有现代技术的塑料大棚,想望到满眼的葱郁应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确然,那是一片萧索的世界,没有瓜红果绿,没有蜂围蝶阵,只是稀疏地散落一些枯黄,我的心情异常落寞。
  
  终于,他还是直入话题了。还记得你一路走来所投下的目光吗?枣树从你的眼睛里读到了不屑,榆树在你的嘴角上捕捉到了漠然。。。。。。而菜园里那些枯黄的蔬菜却在期待嘉奖中被你失望的目光所灼伤了。而他们都没有做声,只是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难道你不觉得他们都很值得尊敬吗?风雨来了,用自己的身体去挡,阴霾来了,用心去挡,这是众生的哲理。
  
  一阵寒风而过,我感到脸上有两只虫子在蠕动。。。。。。而后,望着他眉宇间的笑容,我也翘起了嘴角。  
相关的主题文章:

  
   【 bressanone 】┋Wolf
  
   七夕吟_1
  
   一曲游子思乡
  
   《天涯海角待你来》
  
   No problem
303#

无枝可依
  事情忙,心乱,应接不暇,六神无主,上课速度慢得惊人,半学期已过,期中考试已考过,但我还在教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古代诗歌四首》,第一首是曹操的《观沧海》。曹操的理想很远大,是不消说的,可我却记起了曹操另一首诗的句子:绕树三匝,精彩读书阁,无枝可依。
  
  第四首,是马致远的《天净沙&middot,孔子读书阁;秋思》。“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rdquo,树海读书阁;,黯然销魂的是秋,是漂泊,是心的流浪。元代的知识分子很特别,因为他们失去了儒学给予的政治上的庇护,现实里的依靠,像空中的飞絮一般,树海读书阁,没有根基,没有着落,没有归宿,像曹操说的那样,“绕树三匝,树海读书阁,无枝可依”。
  
  现实中的人都很想有依靠的,华闻读书阁,有棵大树可乘凉。参加国考的,铭华读书阁,野心决没有像曹操那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为借此可以吞吐日月,主宰天下的,不过是想杨志那样,“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说白了,想背靠大山,利用制度的优势,混个有头有脸,不愁衣食住行,公费报销,万事皆宜。做老师的,追溯其入得此行的本心,也无外乎工作稳定,没有企业那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倾轧和斗争,有固定的收入,爱看读书阁,没有“得则上万,金霏读书阁,失则讨饭”那么多的风险,平稳安定,教书育人,金霏读书阁,修身养性,心中坦荡,人生平顺。殊不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做公务员有怎样的变化,我不清楚,也不好乱说,单从教师这边看,做教师的,远非原初所想的那样心平气和,孔子读书阁
  
  古诗源说,“日出而作,树海读书阁,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但史书记载,有圣人作,如此云云。一遇到圣人,事情就变复杂了。因为圣人是不同于常人的,常人喜欢稳定,喜欢安宁,圣人就不同,圣人喜欢作,不作就不叫圣人。于是像叔孙通制作礼仪那样,进出皆有规程,作息皆有定规,这样不行,那样不可,弄得一般的人连走路,吃饭,坐立都不会了。圣人拿出三纲五常,拿出周易中庸来,告诉你真理在哪里,人心是什么,你才知道其中原来有这么多弯弯道道的,然后以此而行,在圣人的英明决策、领导和指点下,终于学会了作息、走路和吃饭,这都是圣人的功劳,泽被苍生,功德无量,圣人也因此而养尊处优、地位赫赫,德比天地,心比海洋,受人拥戴和歌颂。其实,难道没有圣人,人们便不活了吗?可惜,圣人不许你这样想,这样想就是思想反动,就是人民的敌人,就是犯罪。思想而至于犯罪,是老黄历了,但新时期,圣人也没有走,制度代替圣人,在起着同样的作用。这就是有些制度的祸害。做老师的,原本以为进入其中,得以托庇,夏来乘凉,冬来负暄,教教书,上上课,改改作业,日子小康,工作顺心,可以波澜不惊,宠辱偕忘的。但圣人的代理人还在,就规定一系列的制度,进出有时,刷卡,上课有法,监控,作业有据,检查,进级有道,职评,不特此也,需要家校联系如何如何,搞定评委如何如何,才能在这条道上会走路,有饭吃,有汤喝。本来,谁都知道怎么教书的,怎么教育学生的,可无奈人心不古,圣人出世,诚信丧失,奸伪横生,假作真时真亦假,世道凶险,青青校园,三尺讲台,到处布满着陷阱、地雷,处处埋藏着阴险、诈伪,不明情况的,以为校园纯洁,其实一旦社会的大染缸都是黑色的了,校园又岂能皎皎自清呢?
  
  “老树枯藤昏鸦”,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温情的依靠,是一种热诚的期望,期望像黄昏时归巢的乌鸦那样,有个归宿,不会像曹操说的那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果说,元代知识分子的失落,是失去制度依靠后的彷徨无主,那么,现代人呢,现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呢?想必是依靠着制度,对制度桎梏的失望,是精神上的流离失所,是心的漂泊无依。
  
  米兰&middot;昆德拉曾经想出国,有人递过来一个地球仪,问你想去哪里,他旋转地球仪一周,问:你们还有没有别的地球?
  
  这是现代人普遍的遭遇,也是普通人心的写照。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难道不是吗?
相关的主题文章:

  
   明确责任 担起使命 幸福快乐
  
   你老了,我好心疼……
  
   晨曦的绚灿
  
   都是心急跑得太快
  
   春日二首七绝
304#

麦穗黄了,精彩读书阁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要烤熟一样,爱看读书阁,碧蓝的天上没有一丝云的影子,树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头,华闻读书阁,随便从地上捡起一个小石子都烫的人难受。这样的天气要是在平时人们总会咒骂着,该死的老天爷,连一丝凉风都不舍得给。
  
  &ldquo,孔子读书阁;真是好天气啊!&rdquo,树海读书阁;坐在地头的人们想。在这麦收的季节难得遇上这样好的天气,别看今天麦子还是绿绿的,在这骄阳的烘烤下两三天麦子也就熟了,孔子读书阁,“麦熟一晌啊,铭华读书阁。”人们用粗糙得握惯锄头的手采下几颗麦穗放在手心用劲的来回地搓着,树海读书阁,小心的用嘴吹去麦糠,金霏读书阁,微黄的麦粒在人们的手心泛着金灿灿的光,人们用一根小棒轻轻的数着手心的麦粒算着今年的收成,树海读书阁,微笑着将手心的麦粒放进嘴里嚼着,金霏读书阁,品味着丰收的滋味,树海读书阁。“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在这两天里人们把珍藏了一年的镰刀统统的找出来,沾上水在磨刀石上噌噌的磨出银色,用指甲在刀刃上轻轻的一划,一条细细的线留在指甲上,用手弹一下刀背镰刀发出“铛”的一声余音,然后微笑着在镰刀上擦上一层薄薄的油一防镰刀生锈。虽然谁也知道别看镰刀磨得飞快也未必能排上用场,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也就个把个钟头麦收就结束了,既省时又省力,但早先那种麦收时的场景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早先时候麦收时的场景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从收割到收仓怎么着也要半个月的时间,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时间还要长。
  
  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机械化作业,麦子熟了全是用镰刀收割。收割小麦那可是一件累活,守着一望无际的麦田人们你追我赶的弯着腰刷刷的往前赶着,开始人们还有说有笑的不时转过身看看被自己甩到身后的同伴嘲弄几句,一段时间以后人们不约而同的弓着背将镰把担在腰上或者揉一揉酸痛的腰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嘴里不时地来几句黄段子,说到精彩处也忘了酸楚的腰眼,仰起头笑成一团,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红着脸抿着嘴偷偷地笑着把头埋在麦田里或者藏在斗笠底下不敢看笑作一团的男人们。
  
  到了晚上,场院里被数盏大电灯泡照得如同白昼,人们围坐在场院四周梳麦子轧麦秸,那时候梳好的麦子归生产队轧好的麦秸归自己,一备农闲时收拾房子用。直到深夜人们才打着哈欠嘻嘻哈哈的回家睡觉。
  
  在麦收的时候,学校里都会停两周的课,由学校组织到各个生产队的麦地里捡麦收时遗落在地里的小麦。
  
  无论我们到那个生产队的麦田里去拾小麦,到了中午这个生产队的会计就会买上好多的学习用品:笔记本、铅笔或者是橡皮什么的;这两周下来我们都会得到好多的学习用品,足够我们用到年底。当然我们也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两周里经过太阳炙热的烘烤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包公,但心情却是格外的满足惬意。
  
  现如今人们再也不用在烈日下抢收小麦了,快速普及的农业机械化已经使人们从繁重的农田劳作中解脱出来了,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和满足。以往的劳动场面只能在回忆中去搜寻了。
  
  麦穗黄了,农人笑了,看看坐在田间地头的人们肯定又是在回忆谈论往年的记忆。
相关的主题文章:

  
   初秋的第一场雨
  
   上步铜铃山
  
   《史记》之荆轲刺秦王
  
   淡墨行
  
   生命-只要活着就是精彩
305#

五绝*村行
户外人流少      山边绿树多
蝉声着意闹      犹自恋枝柯
相关的主题文章:

  
   “小数叶”实践队带领小朋友们奏响音乐的旋律
  
   三面红旗
  
   不要把文学当饭吃
  
   写给现在的某些学生
  
   “饽饽”树
306#

浅浅岁月,金霏读书阁
夏天的寂夜,铭华读书阁,总能听见虫鸣的声音,就好像给这个寂静的夜里,歌唱了太多孤单,树海读书阁,那心疼的歌儿,孔子读书阁,总叫人产生一种想念。
  
  何时起,树海读书阁,六月的脚步又走到了尽头,点缀着回忆的光斑,树海读书阁,给岁月好像画上了休止符,金霏读书阁,迈着沧桑的脚步,树海读书阁,行走在尘寰的阑珊处,孔子读书阁。那一朵烟花,爱看读书阁,在空中艳丽绽放,精彩读书阁,一刹那,悄然滑过天际,尘埃落定,万籁俱寂,华闻读书阁,晚风吹过,一切东逝水。
  
  年华里,寂寞销魂的像一首韵歌,孤独失色了最初的色彩。往往横穿着车水马龙的喧嚣,太多繁华在无声的回忆,时常束缚在往事的荒原。一个人的时光,静谧,美丽。那烦扰的思绪,慢慢沉淀在简单的岁月里,静静的守候着自己的一片海,一片蓝天,悄悄把一莲心事揉碎在无言的沉默里,让那一缕难言的寂寞,悄悄深藏在岁月的旅途。
  
  坐在时光的彼岸,静静的欣赏着花开花落的美丽,当那风悄悄划过季节的轮回,在浅浅岁月里,留下的那些美好,那些诗意,那些感怀,那些心动,曾芬芳了一季一季的流年,旖旎了一季一季灿烂的心情。浅浅岁月,一个人面对烦扰的尘世,人生旅途,总有风雨相伴,总有崎岖不平,总有涟漪层层,总有枝蔓丛生,静静面对一切,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美丽的彩虹。远方的天空,云聚云散,其实,人生也就这样。

相关的主题文章:

  
   剪不断的乡愁
  
   农村历来情趣多
  
   又是一年高考时_4
  
   最好的科普书籍,一生必读,带你打开世界的大门
  
   五律·春柳
307#

走马观花炳灵寺,金霏读书阁
  去年冬天到兰州出差,公事之馀,当地的朋友说,千里迢迢而来,何不到炳灵寺瞻仰一下石窟?这可是甘肃省三大著名石窟之一。炳灵寺?我第一次到兰州,炳灵寺这样的地方闻所未闻,孔子读书阁,心想,无非是一座寺院,几尊菩萨,孔子读书阁,众多游客而已。但一转念,人言天下名山僧占多,既有名寺名窟,必有名山,华闻读书阁,况且还有一天等返程车的时间,何不就此一游?
  
  远吗?我在心里盘算着时间。
  
  不远。出兰州市往西70公里,就在刘家峡库区。一天足可以了。朋友看出了我的心事。
  
  以现在的交通工具,70公里还能算远吗?那就去呗。
  
  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出兰州市,沿黄河左岸曲折上行。一路无话,一个钟头多一点,来到刘家峡水库大坝跟前。这里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县城刘家峡镇,就在大坝下边一公里处。因为已经入冬,天又阴沉着脸,所以坝上不见一个游人。几位当地人懒散地围上来,问我们去炳灵寺不。几经打听后,才得知炳灵寺在刘家峡水库的上游,有两条路可以到达:一条是水路,从大坝处登快艇,50多分钟到;另一条是旱路,坐汽车穿过刘家峡镇,沿黄河右岸迤逦而上,据说有60多公里。我们想天冷风高,还是走旱路吧。就上了一辆昌河小面包。司机是一位精干壮实的40岁左右的汉子,本地人,家住刘家峡,以拉游客为生,司机兼导游。旅游旺季时,生意相当火爆,现在是淡季,常常是一天一天拉不到客人,今天碰上了我们,显得非常兴奋。
  
  出刘家峡,大概的方向是向西南,爱看读书阁,不过爬沟越坡,铭华读书阁,拐来拐去的,一会儿就没有了方向感。车窗外望去,开始还有几棵树,树海读书阁,甚至有大片的枣林,在黄土的底色上涂抹着淡淡的绿意。越往前走,树越稀少,偶尔晃过一棵,多是旱柳,沟壑纵横的树干,分明是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脸,干涩发黄的枝叶,却像是久未梳洗的乱发,乱发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就这样的蓬头垢面,却依然倔强地屹立在路旁崖畔,树海读书阁,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为干涸的土地平添了一丝生机。忽然眼前一亮,车窗外拉出一抹深红,像跳跃的火焰。司机介绍说,那是红柳。这种极其耐旱的灌木,一簇一簇地排在路旁,或是远近梯田的田埂上,也有的被老乡砍倒了,晒在路边,准备编筐、编篮子,卖几个钱贴补家用。据说,这种红柳生命力格外地强,金霏读书阁,今年砍倒了,明年还会长起来,枝条的柔韧性也极好,很适于编织各种家什。
  
  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闪出一个词:苦焦。我们老家方言形容一个地方生存条件恶劣,就会说,那个地方真苦焦,或说,那地方苦焦得很。是啊,苦源于焦,树海读书阁,焦渴,树海读书阁,极度的干渴;焦枯,精彩读书阁,植物完全失去了水分;焦急,十分着急;焦躁,焦急而不安;焦头烂额,非常狼狈,窘迫。这些词都指向一个方向:极度缺水,缺乏活泼泼的生命力,生存艰难。无论是植物,动物,或是万物之灵的人类,辗转于如此环境之中,无异于在承受煎熬。这浩浩汤汤的黄河之岸,却备受缺水之苦。这是坐在开着空调、喝着矿泉水的办公大楼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象到的。但当地人似乎并不像我似的悲观,你看那路旁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一条条的带状沟,一排排的鱼鳞坑,即使在70度以上的陡坡上也是如此。司机说,这是用来种树的。而在我眼里,却不见一棵有生命的树。司机说,太旱了,年年种树不见树,成活率达不到百分之十。但在远处的山坡上,还有一位包着花头巾的女人在挖鱼鳞坑。近处的梯田里,则是几位老人在压塑料薄膜。我诧异地问,已经将近小雪了,还在种什么呢?司机说,那是在作保墒处理,等着明年春天种玉米。在这极度的干旱和苦焦之中,人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在盼望着奇迹,在创造着奇迹,在坚守着希望。什么时候老天开眼,多少来一点雨水,或者仅凭这用塑料薄膜保住的些许墒情,也许就会换来满坡的青翠,一年的好光景。
  
  这深深的黄土内,埋藏着一辈又一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的希望。
  
  汽车拐着一个又一个的“之”字,爬着一座又一座的黄土坡,像颠簸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望着窗外近乎蛮荒的大地,我的思绪飞进了遥远的历史:这里古称河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摇篮,著名的马家窑文化的诞生地。《尚书&bull;禹贡》说,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里也是大禹治水的出发点,所谓“积石”,指的就是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小积石山,大禹从这里开始疏导河道,一直到凿开龙门山,使黄河顺利东泻,解救万千生民于泥涂中。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建成了刘家峡水库,挽狂澜于巨峡,嵌明珠于高原,集蓄水、发电、导洪、旅游于一体,使狂傲不羁的黄河开始服从于人类的安排。
  
  而深藏于峡谷之内的炳灵寺,不也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吗?小积石山虽然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但山势峻拔,大河清澈,风景独好。炳灵寺石窟就开凿在黄河右岸的小积石山大寺沟的崖壁上。据手头的资料得知,小积石山一带,地处“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是西域乃至中亚、南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佛教徒在此处建寺庙、开石窟、造佛像活动,在西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乞伏部贵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权,崇信佛教,一时内地及西域的高僧云集于此,译经传法活动十分活跃,这里便成了一大佛教圣地。据历史记载,炳灵寺石窟的正式营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不断进行开凿修造,元明时期仍有续修绘饰。现在,保存分布在大寺沟西岸崖壁上比较完好的窟龛183个,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均为我国石窟艺术的杰作。一千多年的开凿、雕塑与彩绘,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处独具魅力的高原胜境&hellip;&hellip;
  
  飞驰的思绪,随着车轮的戛然而止而收回,汽车停在一处高坡之上,司机师傅说,前边就是炳灵寺了,在这里留个影吧。我们下了车,向前望去,只见一湾碧水流淌于陡峭的群峰之下,眼前分明一派江南风光!我曾经多次亲近过我们的母亲河,那种或浊浪排空的壮美,或泥流回旋的温柔,在这里却变成了清流回荡、婀娜婉转的俊美,那桀骜不驯的黄河在此地却是如此的文静与端庄,温顺与娇媚,淑女般地亲吻着两岸的红色峭壁。碧水回旋之处,是长石条砌成的码头,码头下近水的石级上有一位西北大汉正在漂洗着一件红色夹克衫!我真的不知道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如此撩逗人心之所在!
  
  进入炳灵寺石窟群所在的大寺沟,又让人眼前一亮:脚下是平整的石板路,沟内是细流潺潺,蒹葭苍苍,绿柳婆娑,野花灿烂,崖壁上,伸手可掇的是鲜红欲滴的野生枸杞果,灌木和杂草丛中,毛茸茸的小松鼠正在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偷窥着游人。而现在的时令已经进入了冬天,我居住的城市石家庄的上空正飘洒着鹅毛大雪!并且,因为是旅游的淡季,沟内游人寥寥,只听得鸟雀唱和,眼前是柳影绰约,凸显出一份宁静和神秘。我瞻仰着崖壁上石窟内或端庄静谧,或神闲意适,或跋扈飞扬的佛像,欣赏着那色彩斑斓,笔触流畅的壁画,身心沐浴在先人智慧的光芒里,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心中像清风拂过碧蓝的天空,空旷辽远,纤尘皆无。但更让我动心的却是刀劈斧削般的直指云天的山峰:造物主真是神通广大,愣是在这苍茫荒古的黄河上游,造出一爿江南石林!面对这碧水绿柳,山鸟野花,使人恍惚有时空错置的感觉,佛家弟子们独具慧眼,借着这奇山异水,开辟了安放灵魂的一方圣地。你看那姊妹峰亭亭玉立,既有西北姑娘的壮实,又有江南妹子的苗条;而五指峰却酷似一掌向天,又被当地人阐释为“五老观太极”——眼前的黄河婉转曲折,分明绘就了一副神秘的太极图!
  
  这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一边小心地踩着石板路往前走,一边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生怕惊动了或高卧、或端坐的众佛,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念头:出家到此处当一年和尚,自己掏学费(或者叫进修费)、伙食费,就像大学的老师到其他的大学或科研机构作“访问学者”、“研修生”。我们俩几乎同时向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同样的想法,可见“心有灵犀一点通”!缘物生情,面对崖壁上的佛像庄严,我们都进入了角色。
  
  拐过一个山脚,正好迎面走来一位身着绛紫色衣袍的僧人,打个问讯后,我们向他打听寺院的生活。他从大炳灵寺而来,在山沟以内2.5公里处。他说这里原本热闹得很,最多时有一千多僧人,因为地处偏僻,善男信女们供养不足,此时只剩下了8名坚守的高僧,自己种些蔬菜粮食,艰难度日。
  
  这正是一个好地方!地处偏僻,岂不是脱离了万丈红尘,遁别了嘈杂的人声,拒绝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烦恼,还挣脱了家的羁绊?不记是谁了,写了一篇文章,推崇“时尚生活”,其中就有离家出走、露宿街头、隐居挨饿等项目,这显然让人觉得有点“吃饱了撑的”的感觉,但这未尝不是一种“时尚”的生活呢?如果再加上向善修行,则更是一种对时尚的超脱和生命的回归。
  
  生于当下的我们,固然享受了现代化的种种便捷与舒服,但从小就培养的那种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出人头地的明星理想,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拼命精神,也让人吃尽了苦头:短短的人生,背负了生命需求之外太多的责任和期许,许多的人都在为这种责任,这种期许,甚至是一种别人转嫁给你的责任、期许,而拼命挣扎。试想,在这如蛮荒时代的僻静之中,或坐禅读经,或对月问心,或长啸于无人之境,或徜徉于山水之间,或许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解放,对心灵的坚守。像那位在陡坡上挖鱼鳞坑的女人,像那几位在干旱的土地上压塑料薄膜的老人。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他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hellip;&hellip;”
  
  这偶然的,走马观花式的炳灵寺一游,怕是从此要烙印在我的生命之中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片落叶,知秋
  
   《浣溪沙‘42;秋》十首
  
   一个大学生眼里的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一路追迹一路情
  
   《偏爱洱海》
308#

永定河大峡谷一瞥
  峡谷,窄而深的河谷,精彩读书阁,两坡陡峭,孔子读书阁,河流切割而成。
  
  -----题记
  
  老君山脚下有一个叫夹河的小村,这里是洋河、桑干河的夹汇处,小村因此而得名,孔子读书阁。在中国的版图上,以老君山为名的山很多,叫洋河的河也不少,但桑干河只有一条,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树海读书阁,更让这条河流有了名气。自夹河村往东,华闻读书阁,二水合一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永定河。这名字有来头,出自康熙皇帝之口,这之前,河流本名无定河,人称小黄河,金霏读书阁,洪水时常泛滥成灾,堂堂京畿饱受水患之苦,就连下游的天津卫也有过市井撑船的经历。金口玉言改了名只是心理安慰但灾情照常,树海读书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游修了一座水库才绝了水患。这是建国后修的第一座水库,不少开国元勋和伟人们曾经在建筑工地上劳动过,毛泽东主席亲自挥毫题写库名---官厅水库,爱看读书阁,至此,金霏读书阁,大坝锁蛟龙高峡出平湖,一汪碧水映京西。
  
  官厅水库大坝就建在两山之间,自此向东就是永定河大峡谷。岁月荏苒一水中流切割出幽深峡谷,太行雄伟水滴石穿雕凿出两岸雄浑,树海读书阁。时下,这峡谷水不算大水映青山山峻峭,这峡谷山石嶙峋百褶韵秋秋意浓。抬头望,天变得窄了蓝天上白云一扫而过;往前看,群山迎面来峡谷里峰峦巨石障目;环顾瞧,山巅青松着墨绿,山腰枫叶一片红,铭华读书阁,山脚桦林秀黄荤;凉风从河道上飒飒吹来,静谧在峡谷间徐徐蔓延。
  
  观赏到这样的景致并非易事,进入峡谷的路就是一大难关。不用上坝顶,紧贴着大坝右侧有一条十分不起眼的小路,这小路还是近几年用水泥新打的,时间再往前翻,完全是砂石土路,只能牵驴挑担而行,树海读书阁,行车简直是天方夜谭。就是这新修的路:左旋右上,坡连坡弯套弯,一边悬崖一边峭岩,窄曲的仅一车可行。即使这样,行车的时候还要不停地按喇叭竖起耳朵倾听着前方回音,要是碰上个顶头车那可是相当难处理的事,车况不好、新手上路千万要止步不可前往。有一段路是隐在山体里的,隔不远打几个透明的窟窿采光,即使这样也得开大灯照明,堪称小型的壁挂公路。U形弯W形弯弯弯相扣,上边天窄下边炫目步步惊心,景色虽美顾不得欣赏,驾车小心才是上策。一旦下达谷底那才是惊魂归位,一旦绝美的秋景映入眼帘真觉得不虚此行。
  
  永定河不起波澜地静静流淌,碰到河中的巨石阵左避右拐,有些难为情地掀起了小小的浪花。黄的绿的、长的短的水草在水流中扭捏拉长着身躯,水浅的地方泛着白浪滚圆的河石忽隐忽现,水深的地方一汪清潭有小鱼在里面欢快地游动。河边的蒲草已经结出了黄乎乎的蒲棒,水中的芦苇已经扬出了白花花的芦花,草丛中带着长刺尾巴的蝈蝈慢慢地爬行,背阴处石头缝儿里传来几声蛐蛐地哀声唧鸣。峡谷山根的土地上满是成片的枣树林一直延绵到河边,大波摘枣的季节已过,未摘的树上玛瑙般沉坠着稠密的大枣,要知道这里的金丝小枣质量上乘远近闻名。紧邻高出水面很小的地块上,种植着晚秋的雪里红、苤菈、心儿里美萝卜、卷心菜、胡萝卜......镶在河边山崖上的小村诠释着住惯了山坡不嫌陡的含义,村里新盖的房子不多柴门蓬草的不少,片石垒砌的院墙别具一格,不时传来鸡鸣狗吠之声。一匹骡子被缰绳糸着在悠闲的饲草,村边小路上一队行头专业骑着山地车的驴友们急速驶过,也有悠哉踏着碎石路寻找从前影子的游客,这其中不乏蓝眼珠黄头发的老外,也难怪,中秋国庆双节日正是人们出游的好时机。几缕炊烟从小山村中升起,蓝蓝的、袅袅的、依附着柔风曲直缓缓地散开。
  
  永定河在岁月的长河里咆哮过无羁过,在太行山的怀抱里撒过娇缠绵过,山崖上的水线记录了汹涌的曾经,裸露的河床宽窄的河槽演绎着变化的过去,涓涓的水流清澈的河水向使这今天的现实。山里人祖祖辈辈就这样傍在峡谷里生活,峡谷是磅礴的,土地是稀薄的,大峡谷展示着自然造化的神奇也蕴含着在这里生存的艰辛。小村在河北土地在河南,一座小桥架起了通向村外山外的唯一,一条令人生畏的&lsquo;公路&rsquo;带来了些许的文明。一条小路到水边没有了,在河的那一边又出现了,原来村里人在河里修了漫水桥,动力强劲的三蹦子柴油车,冒着黑烟水花四溅的从河中驶过,不得不说,这是无奈也是必须。
  
  在峡谷里仰视是一个习惯性动作。突兀的山峰,参差的林木,怪异的山形,剖面的山体,尽都勾勒点缀在秋天的斑斓中。铁路桥高悬在峡谷之中,列车似乎盘旋在天际之上,蓝天当幕白云伴舞,几只苍鹰展翅动漫,只是那火车的隆隆声回响在峡谷久久悠长。太行山把自己的最东段造化成永定河大峡谷,这里与北京的沿河城相接壤,出河北的幽州就进了北京的辖区。这里的峡谷稍微的宽阔,这里的公路平坦好行,满山的色彩更加的俊逸,尤其是公路两边的爬山虎,红的就像火一样,一条火红的长廊在延伸延伸,一直通向了京郊的门头沟。
相关的主题文章:

  
   九月_1
  
   乡间的婚礼
  
   茶山竹海好风光《夏凉文学杯》
  
   流星滑过天空
  
   第22个秋
309#

乡里旧闻(1)
  梦中每迷还乡路,
  愈知晚途念桑梓。
                    ——书衣文录
度春荒
  我的家乡,邻近一条大河,树木很少,经常旱涝不收。在我幼年时,每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
  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鸹锦的野菜,孩子们带着一把小刀,提着小篮,成群结队到野外去,寻觅剜取像铜钱大小的这种野菜的幼苗。
  这种野菜,回家用开水一泼,搀上糠面蒸食,很有韧性。
  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苣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
  以后,田野里的生机多了,孔子读书阁,野菜的品种,也就多了。有黄须菜,有扫帚苗,都可以吃。春天的麦苗,也可以救急,这是要到人家地里去偷来。
  到树叶发芽,孩子们就脱光了脚,在手心吐些唾沫,上到树上去。榆叶和榆钱,是最好的菜。柳芽也很好。在大荒之年,我吃过杨花。就是大叶杨春天抽出的那种穗子一样的花。这种东西,是不得已而吃之,并且很费事,要用水浸好几遍,再上锅蒸,味道是很难闻的。
  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
  春风吹来,大地苏醒,河水解冻,万物孳生,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欢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
  清晨,还有露水,还有霜雪,小手冻得通红,但不久,太阳出来,就感到很暖和,男孩子们都脱去了上衣。
  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只有童年
  我的童年,虽然也常有兵荒马乱,究竟还没有遇见大灾荒,像我后来从历史书上知道的那样。这一带地方,在历史上,特别是新旧五代史上记载,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铭华读书阁。因为战争,因为异族的侵略,因为灾荒,一连很多年,在书本上写着: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
  战争是大灾荒、大瘟疫的根源。饥饿可以使人疯狂,可以使人死亡,可以使人恢复兽性。曾国藩的日记里,有一页记的是太平天国战争时,安徽一带的人肉价目表。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比噩梦还可怕的年月!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战养战,三光政策,是很野蛮很残酷的。但是因为共产党记取历史经验,重视农业生产,村里虽然有那么多青年人出去抗日,每年粮食的收成,还是能得到保证。党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合理负担的政策。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虽然对这种政策,心里有些不满,他们还是积极经营的。抗日期间,我曾住在一家地主家里,他家的大儿子对我说:“你们在前方努力抗日,我们在后方努力碾米。”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的可怕遭遇,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79年12月
村长
  这个村庄本来很小,交通也不方便,离保定一百二十里,离县城十八里。它有一个村长,是一家富农。我不记得这村长是民选的,还是委派的。但他家的正房里,悬挂着本县县长一个奖状,说他对维持地方治安有成绩,用镜框装饰着。平日也看不见他有什么职务,金霏读书阁,他照样管理农事家务,赶集卖粮食。村里小学他是校董,县里督学来了,中午在他家吃饭。他手下另有一个“地方”,这个职务倒很明显,每逢征收钱粮,由他在街上敲锣呼喊。
  这个村长个子很小,脸也很黑,还有些麻子。他的穿著,比较讲究,在冬天,他有一件羊皮袄,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他的右手总是提起皮袄右面的开襟地方,步子也迈得细碎些,这样,他以为势派。
  他原来和“地方”的老婆姘靠着。“地方”出外很多年,回到家后,村长就给他一面铜锣,派他当了“地方”。
  在村子的最东头,有一家人卖油炸馃子,有好几代历史了。这种行业,好像并不成全人,每天天不亮,就站在油锅旁。男人们都得了痨病,很早就死去了。但女人就没事,因此,这一家有好几个寡妇。村长又爱上了其中一个高个子的寡妇,就不大到“地方”家去了。
  可是,这个寡妇,在村里还有别的相好,因为村长有钱有势,其他人就不能再登上她家的门边。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国民党政权南逃。这年秋季,地方大乱。一到夜晚,远近枪声如度岁。有绑票的,有自卫的。
  一天晚上,村长又到东头寡妇家去,夜深了才出来,寡妇不放心,叫她的儿子送村长回家。走到东街土地庙那里,从庙里出来几个人,用撅枪把村长打死在地,把寡妇的儿子也打死了。寡妇就这一个儿子,还是她丈夫的遗腹子。把他打死,显然是怕他走漏风声。
  村长头部中了数弹,但他并没有死,因为撅枪和土造的子弹,都没有准头和力量。第二天早上苏醒了过来。儿子把他送到县城医治枪伤,并指名告了村里和他家有宿怨的几个农民。当时的政权是维持会,土豪劣绅管事,当即把几个农民抓到县里,并带了镣。八路军到了,才释放出来。
  村长回到村里,五官破坏,面目全非。深居简出,常常把一柄大铡刀放在门边,以防不测。一九三九年,日本人占据县城,地方又大乱。一个夜晚,村长终于被绑架到村南坟地,割去生殖器,大卸八块。村长之死,从政治上说,是打击封建恶霸势力。这是村庄开展阶级斗争的序幕。
  那个寡妇,脸上虽有几点浅白麻子,长得却有几分人才,高高的个儿,可以说是亭亭玉立。后来,村妇救会成立,她是第一任的主任,现在还活着。死去的儿子,也有一个遗腹子,现在也长大成人了。
  村长的孙子孙女,也先后参加了八路军,后来都是干部。
                     1979年12月
凤池叔
  凤池叔就住我家的前邻。在我幼年时,他盖了三间新的砖房。他有一个叔父,名叫老亭。在本地有名的联庄会和英法联军交战时,他伤了一只眼,从前线退了下来,小队英国兵追了下来,使全村遭了一场浩劫,有一名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妇女,被鬼子轮奸致死。这位妇女,死后留下了不太好的名声,村中的妇女们说:她本来可以跑出去,可是她想发洋人的财,结果送了命。其实,并不一定是如此的。
  老亭受了伤,也没有留下什么英雄的称号,只是从此名字上加了一个字,人们都叫他瞎老亭。
  瞎老亭有一处宅院,和凤池叔紧挨着,还有三间土坯北房。他为人很是孤独,从来也不和人们来往。我们住得这样近,我也不记得在幼年时,到他院里玩耍过,更不用说到他的屋子里去了。我对他那三间住房,没有丝毫的印象
  但是,每逢从他那低矮颓破的土院墙旁边走过时,总能看到,他那不小的院子里,原是很吸引儿童们的注意的。他的院里,有几棵红枣树,种着几畦瓜菜,有几只鸡跑着,其中那只大红公鸡,特别雄壮而美丽,不住声趾高气扬地啼叫。
  瞎老亭总是一个人坐在他的北屋门口。他呆呆地直直地坐着,坏了的一只眼睛紧紧闭着,面容愁惨,好像总在回忆着什么不愉快的事。这种形态,儿童们一见,总是有点害怕的,不敢去接近他。
  我特别记得,他的身旁,有一盆夹竹桃,据说这是他最爱惜的东西。这是稀有植物,整个村庄,就他这院里有一棵,也正因为有这一棵,使我很早就认识了这种花树。
  村里的人,也很少有人到他那里去。只有他前邻的一个寡妇,常到他那里,并且半公开的,在夜间和他作伴。
  这位老年寡妇,毫不隐讳地对妇女们说:
  “神仙还救苦救难哩,我就是这样,才和他好的。”
  瞎老亭死了以后,凤池叔以亲侄子的资格,继承了他的财产。拆了那三间土坯北房,又添上些钱,在自己的房基上,盖了三间新的砖房。那时,他的母亲还活着。
  凤池叔是独生子,他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我完全不记得,可能死得很早,树海读书阁。凤池叔长得身材高大,仪表非凡,他总是穿着整整齐齐的长袍,步履庄严地走着。我时常想,如果他的运气好,在军队上混事,一定可以带一旅人或一师人。如果是个演员,扮相一定不亚于武生泰斗杨小楼那样威武。
  可是他的命运不济。他一直在外村当长工。行行出状元,他是远近知名的长工:不只力气大,农活精,赶车尤其拿手。
  他赶几套的骡马,总是有条不紊,他从来也不像那些粗劣的驭手,随便鸣鞭、吆喝,以至虐待折磨牲畜。他总是若无其事地把鞭子抱在袖筒里,慢条斯理地抽着烟,不动声色,就完成了驾驭的任务。这一点,是很得地主们的赏识的。
  但是,他在哪一家也呆不长久,最多二年。这并不是说他犯有那种毛病:一年勤,二年懒,三年就把当家的管。主要是他太傲慢,从不低声下气。另外,车马不讲究他不干,哪一个牲口不出色,不依他换掉,他也不干。另外,活当然干得出色,但也只是大秋大麦之时,其余时间,他好参与赌博,交结妇女。
  因此,他常常失业家居。有一年冬天,他在家里闲着,年景又不好,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没有吃的了,有些本院的长辈,出于怜悯,问他:
  “凤池,你吃过饭了吗?”
  “吃了!”他大声地回答。
  “吃的什么?”
  “吃的饺子!”
  他从来也不向别人乞求一口饭,并绝对不露出挨饥受饿的样子,也从不偷盗,穿著也从不减退。
  到过他的房间的人,知道他是家徒四壁,什么东西也卖光了的。
  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女的,藏在他的屋里,最初谁也不知道。一天夜间,这个妇女的本夫带领一些乡人,找到这里,破门而入。凤池叔从炕上跃起,用顶门大棍,把那个本夫,打了个头破血流,一群人慑于威势,大败而归,沿途留下了不少血迹。那个妇女也呆不住,从此不知下落。
  凤池叔不久就卖掉了他那三间北房。土改时,贫民团又把这房分给了他。在他死以前,他又把它卖掉了,树海读书阁,才为自己出了一个体面的、虽属光棍但谁都乐于帮忙的殡,了此一生
                     1979年12月
干巴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干巴要算是最穷最苦的人了。他的老婆,前几年,因为产后没吃的死去了,留下了一个小孩。
  最初,人们都说是个女孩,并说她命硬,一下生就把母亲克死了。过了两三年,干巴对人们说,他的孩子不是女孩,是个男孩,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变儿。
  干巴好不容易按照男孩子把他养大,这孩子也渐渐能帮助父亲做些事情了。他长得矮弱瘦小,可也能背上一个小筐,到野地里去拾些柴禾和庄稼了。其实,他应该和女孩子们一块去玩耍、工作。他在各方面,都更像一个女孩子。但是,干巴一定叫他到男孩子群里去。男孩子是很淘气的,他们常常跟小变儿起哄,欺侮他:
  “来,小变儿,叫我们看看,又变了没有?”
  有时就把这孩子逗哭了。这样,他的性情、脾气,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变态:孤僻,易怒。他总是一个人去玩,到其他孩子不乐意去的地方拾柴、拣庄稼。
  这个村庄,每年夏天,好发大水,水撤了,村边一些沟里、坑里,水还满满的。每天中午,孩子们好聚到那里凫水,那是非常高兴和热闹的场面。
  每逢小变儿走近那些沟坑,在其中游泳的孩子们,就喊:
  “小变儿,脱了裤子下水吧!来,你不敢脱裤子!”
  小变儿就默默地离开了那里。但天气实在热,他也实在愿意到水里去洗洗玩玩。有一天,人们都回家吃午饭了,他走到很少有人去的村东窑坑那里,看看四处没有人,脱了衣服跳进去。这个坑的水很深,一下就灭了顶,他喊叫了两声,没有人听见,这个孩子就淹死了。
  这样,干巴就剩下孤身一人,没有了儿子。
  他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他没有田地,也可以说没有房屋,他那间小屋,是很难叫做房屋的。他怎样生活?他有什么职业呢?
  冬天,他就卖豆腐,在农村,这几乎可以不要什么本钱。
  秋天,他到地里拾些黑豆、黄豆,即使他在地头地脑偷一些,人们都知道他寒苦,也都睁一个眼,闭一个眼,不忍去说他。
  他把这些豆子,做成豆腐,每天早晨挑到街上,敲着梆子,顾客都是拿豆子来换,很快就卖光了。自己吃些豆腐渣,这个冬天,也就过去了。
  在村里,他还从事一种副业,也可以说是业余的工作。那时代农村的小孩子,死亡率很高。有的人家,连生五、六个,一个也养不活。不用说那些大病症,比如说天花、麻疹、伤寒,可以死人;就是这些病症,比如抽风、盲肠炎、痢疾、百日咳,小孩子得上了,也难逃个活命。
  母亲们看着孩子死去了,掉下两点眼泪,就去找干巴,叫他帮忙把孩子埋了去。干巴赶紧放下活计,背上铁铲,来到这家,用一片破炕席或一个破席锅盖,把孩子裹好,挟在腋下,安慰母亲一句:
  “他婶子,不要难过。我把他埋得深深的,你放心吧!”
  就走到村外去了。
  其实,在那些年月,母亲们对死去一个不成年的孩子,也不很伤心,视若平常。因为她们在生活上遇到的苦难太多,孩子们累得她们也够受了。
  事情完毕,她们就给干巴送些粮食或破烂衣服去,酬谢他的帮忙。
  这种工作,一直到干巴离开人间,成了他的专利。
                     1979年12月
木匠的女儿
  这个小村庄的主要街道,应该说是那条东西街,其实也不到半里长。街的两头,房舍比较整齐,人家过的比较富裕,接连几户都是大梢门。
  进善家的梢门里,分为东西两户,原是兄弟分家,看来过去的日子,是相当势派的,现在却都有些没落了。进善的哥哥,幼年时念了几年书,学得文不成武不就,种庄稼不行,只是练就一笔好字,村里有什么文书上的事,都是求他。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不过红事喜帖,白事丧榜之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在农村,这一行业也算是高等的,仅次于读书经商。
  他是在束鹿旧城学的徒。那里的木匠铺,是远近几个县都知名的,专做嫁妆活。凡是地主家聘姑娘,都先派人丈量男家居室,陪送木器家具。只有内间的叫做半套;里外两间都有的,叫做全套。原料都是杨木,外加大漆。
  学成以后,进善结了婚,就回家过日子来了。附近村庄人家有些零星木活,比如修整梁木,树海读书阁,打做门窗,成全棺材,就请他去做,金霏读书阁,除去工钱,饭食都是好的,每顿有两盘菜,中午一顿还有酒喝。闲时还种几亩田地,不误农活。
  可是,当他有了一儿一女以后,树海读书阁,他的老婆因为过于劳累,得肺病死去了。当时两个孩子还小,请他家的大娘带着,过不了几年,这位大娘也得了肺病,死去了。进善就得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这样一来,孔子读书阁,原来很是精神利索的进善,就一下变得愁眉不展,外出做活也不方便,日子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女儿是头大的,名叫小杏。当她还不到十岁,就帮着父亲做事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出息得像个大人。长得很俊俏,眉眼特别秀丽,有时在梢门口大街上一站,身边不管有多少和她年岁相仿的女孩儿们,她的身条容色,都是特别引人注目的。
  贫苦无依的生活,在旧社会,只能给女孩子带来不幸。越长的好,其不幸的可能就越多。她们那幼小的心灵,先是向命运之神应战,但多数终归屈服于它。在绝望之余,她从一面小破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容色,她现在能够仰仗的只有自己的青春
  她希望能找到一门好些的婆家,但等她十七岁结了婚,不只丈夫不能叫她满意,那位刁钻古怪的婆婆,也实在不能令人忍受,爱看读书阁。她上过一次吊,被人救了下来,就长年住在父亲家里。
  虽然这是一个不到一百户的小村庄,但它也是一个社会。
  它有贫穷富贵,有尊荣耻辱,华闻读书阁,有士农工商,有兴亡成败。
  进善常去给富裕人家做活,因此结识了那些人家的游手好闲的子弟。其中有一家在村北头开油坊的少掌柜,他常到进善家来,有时在夜晚带一瓶子酒和一只烧鸡,两个人喝着酒,他撕一些鸡肉叫小杏吃。不久,就和小杏好起来。赶集上庙,两个人约好在背静地方相会,少掌柜给她买个烧饼裹肉,或是买两双袜子送给她。虽说是少女的纯洁,虽说是廉价的爱情,这里面也有倾心相与,精彩读书阁,也有引诱抗拒,也有风花雪月,也有海誓山盟。
  女人一旦得到依靠男人的体验,胆子就越来越大,羞耻就越来越少。就越想去依靠那钱多的,势力大的,这叫做一步步往上依靠,灵魂一步步往下堕落。
  她家对门有一位在县里当教育局长的,她和他靠上了,局长回家,就住在她家里。
  一九三七年,这一带的国民党政府逃往南方,局长也跟着走了。成立了抗日县政府,组织了抗日游击队。抗日县长常到这村里来,有时就在进善家吃饭住宿。日子长了,和这一家人都熟识了,小杏又和这位县长靠上,她的弟弟给县长当了通讯员,背上了盒子枪。
  一九三八年冬天,日本人占据了县城。屯集在河南省的国民党军队张荫梧部,正在实行曲线救国,配合日军,企图消灭八路军。那位局长,跟随张荫梧多年了,有一天,又突然回到了村里。他回到村庄不多几天,县城的日军和伪军,“扫荡”了这个村庄,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集合到大街上,在街头一棵槐树上,烧死了抗日村长。日本人在各家搜索时,在进善的女儿房中,搜出一件农村少有的雨衣,就吊打小杏,小杏说出是那位局长穿的,日本人就不再追究,回县城去了。日本人走时,是在黄昏,人们惶惶不安地刚吃过晚饭,就听见街上又响起枪来。随后,在村东野外的高沙岗上,传来了局长呼救的声音。好像他被绑了票,要乡亲们快凑钱搭救他。深夜,那声音非常凄厉。这时,街上有几个人影,打着灯笼,挨家挨户借钱,家家都早已插门闭户了。交了钱,并没得买下局长的命,他被枪毙在高岗之上。
  有人说,日本这次“扫荡”,是他勾引来的,他的死刑是“老八”执行的。他一回村,游击组就向上级报告了。可是,如果他不是迷恋小杏,早走一天,可能就没事&hellip;&hellip;
  日本人四处安插据点,在离这个村庄三里地的子文镇,盖了一个炮楼,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我们的主力西撤了。汉奸活跃起来,抗日政权转入地下,抗日县长,只能在夜间转移。抗日干部被捕的很多,有的叛变了。有人在夜里到小杏家,找县长,并向他劝降。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县长,本来是个绔绔子弟,经不起考验,但他不愿明目张胆地投降日本,通过亲戚朋友,到敌占区北平躲身子去了。
  小杏的弟弟,经过一些坏人的引诱怂恿,带着县长的两支枪,投降了附近的炮楼,当了一名伪军。他是个小孩子,每天在炮楼下站岗,附近三乡五里,都认识他,他却坏下去的很快,敲诈勒索,以至奸污妇女。他那好吃懒做的大伯,也仗着侄儿的势力,在村中不安分起来。在一九四三年以后,根据地形势稍有转机时,八路军夜晚把他掏了出来,枪毙示众。
  小杏在二十几岁上,经历了这些生活感情上的走马灯似的动乱、打击,得了她母亲那样致命的疾病,不久就死了。她是这个小小村庄的一代风流人物。在烽烟炮火的激荡中,她几乎还没有来得及觉醒,她的花容月貌,就悄然消失,不会有人再想到她。
  进善也很快就老了。但他是个乐天派,并没有倒下去。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县里要为死难的抗日军民,兴建一座纪念塔,在四乡搜罗能工巧匠。虽然他是汉奸家属,但本人并无罪行。村里推荐了他,他很高兴地接受了雕刻塔上飞檐门窗的任务。这些都是木工细活,附近各县,能有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少了。塔建成以后,前来游览的人,无不对他的工艺啧啧称赞。
  工作之暇,他也去看了看石匠们,他们正在叮叮当当,在大石碑上,镌刻那些抗日烈士的不朽芳名。
  回到家来,他孤独一人,不久就得了病,但人们还常见他拄着一根木棍出来,和人们说话。不久,村里进行土地改革,他过去相好那些人,都被划成地主或富农,他也不好再去找他们。又过了两年,才死去了。
                     1980年9月21日晨
老刁
  老刁,河北深县人,他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家是安平县。他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时,就把安平人引为同乡,我比他低两年级,他对幼小同乡,尤其热情。他有一条腿不大得劲,长得又苍老,那时人们就都叫他老刁。
  他在育德中学的师范班毕业以后,曾到安新冯村,教过一年书,后来到北平西郊的黑龙潭小学教书。那时我正在北平失业,曾抱着一本新出版的《死魂灵》,到他那里住了两天。
  有一年暑假,我们为了找职业都住在保定母校的招待楼里,那是一座碉堡式的小楼。有一天,他同另一位同学出去,回来时,非常张惶,说是看见某某同学被人捕去了。那时捕去的学生,都是共产党。
  过了几年,爆发了抗日战争。一九三九年春天,我同陈肇同志,要过路西去,在安平县西南地区,遇到了他。当听说他是安平县的“特委”时,我很惊异。我以为他还在北平西郊教书,他怎么一下子弄到这么显赫的头衔。那时我还不是党员,当然不便细问。因为过路就是山地,我同老陈把我们骑来的自行车交给他,他给了我们一人五元钱,可见他当时经济上的困难。
  那一次,我只记得他说了一句:
  “游击队正在审人打人,我在那里坐不住。”
  敌人占了县城,我想可能审讯的是汉奸嫌疑犯吧。
  一九四一年,我从山地回到冀中。第二年春季,我又要过路西去,在七地委的招待所,见到了他。当时他好像很不得意,在我的住处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这也使我很惊异,怎么他一下又变得这么消沉?
  一九四六年夏天,抗日战争早已结束,我住在河间临街的一间大梢门洞里。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街上闲立着,从西面来了一辆大车,后面跟着一个人,脚一拐一拐的,一看正是老刁。我把他拦请到我的床位上,请他休息一下。记得他对我说,要找一个人,给他写个历史证明材料。他问我知道不知道安志诚先生的地址,安先生原是我们在中学时的图书馆管理员。我说,我也不知道他的住处,他就又赶路去了,我好像也忘记问他,是要到哪里去?看样子,他在一直受审查吗?
  又一次我回家,他也从深县老家来看我,我正想要和他谈谈,正赶上我母亲那天叫磨扇压了手,一家不安,他匆匆吃过午饭就告辞了。我往南送他二三里路,他的情绪似乎比上两次好了一些。他说县里可能分配他工作。后来听说,他在县公安局三股工作,我不知道公安局的分工细则,后来也一直没有见过他。没过两年,就听说他去世了。也不过四十来岁吧。
  我的老伴对我说过,抗日战争时期,我不在家,有一天老刁到村里来了,到我家看了看,并对村干部们说,应该对我的家庭,有些照顾。他带着一个年轻女秘书,老刁在炕上休息,头枕在女秘书的大腿上。老伴说完笑了笑。一九四八年,我到深县县委宣传部工作。县里开会时,我曾托区干部,对老刁的家庭,照看一下。我还曾路过他的村庄,到他家里去过一趟。院子里空荡荡的,好像并没有找到什么人。
  事隔多年,我也行将就木,觉得老刁是个同学又是朋友,常常想起他来,但对他参加革命的前前后后,总是不大清楚,像一个谜一样。
                     1980年9月21日晚
菜虎
  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乍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大田,青菜很缺。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行的人没法赶过他去。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吱扭——吱扭——吱扭扭——
  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菜虎回来了。”
  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撤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泥高粱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撤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做“胶泥沉儿”,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人们很快就干黄干瘦了,年老有病的不断死亡,也买不到棺木,都用席子裹起来,找干地方暂时埋葬。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常在一起的,就有菜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做盼儿的。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嗽,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
  “你爹叫菜虎,你们家还没有菜吃?还挖野菜?”
  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
  “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
  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在教。现在这些洋人是来视察水灾的。他们走了以后,不久在义里村就设立了一座粥厂。村里就有不少人到那里去喝粥了。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在了教。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
  “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也不愁饿死了。”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
  “还能回来吗?”
  “人家说,就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悠扬悦耳的声音了。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1980年9月29日晨
光棍
  幼年时,就听说大城市多产青皮、混混儿,斗狠不怕死,在茫茫人海中成为谋取生活的一种道路。但进城后,因为革命声势,此辈已销声敛迹,不能见其在大庭广众之中,行施其伎俩。十年动乱之期,流氓行为普及里巷,然已经“发迹变态”,似乎与前所谓混混儿者,性质已有悬殊。
  其实,就是在乡下,也有这种人物的。十里之乡,必有仁义,也必有歹徒。乡下的混混儿,名叫光棍。一般的,这类人幼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但长大了,有些聪明,不甘心受苦。他们先从赌博开始,从本村赌到外村,再赌到集市庙会。他们能在大戏台下,万人围聚之中,吆三喝四,从容不迫,旁若无人,有多大的输赢,也面不改色。当在赌场略略站住脚步,就能与官面上勾结,也可能当上一名巡警或是衙役。从此就可以包办赌局,或窝藏娼妓。这是顺利的一途。
  其在赌场失败者,则可以下关东,走上海,甚至报名当兵,在外乡流落若干年,再回到乡下来。
  我的一个远房堂兄,幼年随人到了上海,做织布徒工。失业后,没有饭吃,他趸了几个西瓜到街上去卖,和人争执起来,他手起刀落,把人家头皮砍破,被关押了一个月。出来后,在上海青红帮内,也就有了小小的名气。但他究竟是一个农民,家里还有一点点恒产,不到中年就回家种地,也娶妻生子,在村里很是安分。这是偶一尝试,又返回正道的一例,自然和他的祖祖辈辈的“门风”有关。
  在大街当中,有一个光棍名叫老索,他中年时官至县城的巡警,不久废职家居,养了一笼画眉。这种鸟儿,在乡下常常和光棍作伴,可能它那种霸气劲儿,正是主人行动的陪衬。
  老索并不鱼肉乡里,也没人去招惹他。光棍一般的并不在本村为非作歹,因为欺压乡邻,将被人瞧不起,已经够不上光棍的称号。但是,到外村去闯光棍,也不是那么容易。相隔一里地的小村庄,有一个姓曹的光棍,老索和他有些输赢账。有一天,老索喝醉了,拿了一把捅猪的长刀,找到姓曹的门上。声言:“你不还账,我就捅了你。”姓曹的听说,立时把上衣一脱,拍着肚脐说:“来,照这个地方。”老索往后退了一步,说:“要不然,你就捅了我。”姓曹的二话不说,夺过他的刀来就要下手。老索转身往自己村里跑,姓曹的一直追到他家门口。乡亲拦住,才算完事。从这一次,老索的光棍,就算“栽了”。
  他雄心不死,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他生了三个儿子,起名虎、豹、熊。姓曹的光棍穷得娶不上妻子,老索希望他的儿子能重新建立他失去的威名。
  三儿子很早就得天花死去了,少了一个熊。大儿子到了二十岁,娶了一门童养媳,二儿子长大了,和嫂子不清不楚。
  有一天,弟兄两个打起架来,哥哥拿着一根粗大杠,弟弟用一把小鱼刀,把哥哥刺死在街上。在乡下,一时传言,豹吃了虎。村里怕事,仓促出了殡,民不告,官不究,弟弟到关东去躲了二年,赶上抗日战争,才回到村来。他真正成了一条光棍。那时村里正在成立农会,声势很大,村两头闹派性,他站在西头一派,有一天,在大街之上,把新任的农会主任,撞倒在地。在当时,这一举动,完全可以说成是长地富的威风,但一查他的三代,都是贫农,就对他无可奈何。我们有很长时期,是以阶级斗争代替法律的。他和嫂嫂同居,一直到得病死去。他嫂子现在还活着,有一年我回家清晨路过她家的小院,看见她开门出来,风姿虽不及当年,并不见有什么愁苦。
  这也是一种门风,老索有一个堂房兄弟名叫五湖。我幼年时,他在街上开小面铺,兼卖开水。他用竹簪把头发盘在头顶上,就像道士一样。他养着一匹小毛驴,就像大个山羊那么高,但鞍镫铃铛齐全,打扮得很是漂亮。我到外地求学,曾多次向他借驴骑用。
  面铺的后边屋子里,住着他的寡嫂。那是一位从来也不到屋子外面的女人,她的房间里,一点光线也没有。她信佛,挂着红布围裙的迎门桌上,长年香火不断。这可能是避人耳目,也可能是忏悔吧。
  据老年人说,当年五湖也是因为这个女人把哥哥打死的,也是到关东躲了几年,小毛驴就是从那里骑回来的。五湖并不像是光棍,他一本正经,神态岸然,倒像经过修真养性的人。乡人尝谓:如果当时有人告状,五湖受到法律制裁,就不会再有虎豹间的悲剧。
                     1980年10月5日

相关的主题文章:

  
   父亲的鸽子
  
   《初一七宝掠影——第一章:七宝老街篇》(系列游记)
  
   【乡下留守儿童】29
  
   “烟女孩”的自述
  
   《你的离去是我一世的伤》
310#

早岁五绝十首,华闻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精彩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树海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早岁五绝十首
四时运自转  岁尽不须伤 &nbsp,爱看读书阁;天已开新景  欣看春日长
迎春杨柳绿  辞岁李花香 &nbsp,铭华读书阁; &nbsp,金霏读书阁;何怅门前雪  &nbsp,孔子读书阁;飘遥尚作寒
新年飞瑞雪 &nbsp,孔子读书阁; 大地豈愁寒 &nbsp,树海读书阁;  冻杀蚊虫子   丰年在此间
旧岁除堪喜   新年迎更忙   焑花楼上放  忘却读诗章
万户迎春到  烟花放不停    虽然村野辟   无处不升平
老去逢尭日    年年春有余   红包今早备   不待小孙推
窗外東风起   微寒不足愁   迎春桃季笑   朵朵映山楼
和风四海起   寒气普天消  杨柳争先渌   桃花着意娇
春到人间暖   芧檐紫燕飞    春来知道否   底亊不题诗
忆昔家贫苦    何来竹叶香     迎春今尽醉   莫笑老来狂
相关的主题文章:

  
   远望
  
   有没有,这样一种爱情
  
   Hi丫头
  
   医术高深正气培
  
   《非诚勿扰》观感 (诗句)
311#

咀嚼寂寞
【导读】寂寞是一种清福。当你细细品味它,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寂寞如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树海读书阁?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来自于那个王朝背后的辛酸。

  寂寞是一种清福,树海读书阁。当你细细品味它,金霏读书阁,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寂寞如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寂寞来自于那个王朝背后的辛酸,金霏读书阁。来自于对自身命运的悲叹,铭华读书阁。有谁能理解他的心事呢?恐怕只有诗词吧。于是他把寂寞融成文字,凝聚成风格独特的纳兰词。纳兰的寂寞也因此在古典诗词中得以永恒。---------------寂寞如酒。狼牙月,伊人憔悴,树海读书阁,她举起杯,饮尽了杯中的寂寞。易安可谓是最为寂寞的人。丈夫的离去,让她独自一人怎守得窗黑,梧桐更兼细雨,孔子读书阁,点点滴滴到天明,华闻读书阁秋雨时节怎不令人感伤,树海读书阁?看满地黄花堆积,绿肥红瘦,心里泛起一股莫名的忧伤,爱看读书阁。这种相思之苦如酒一般日久愈浓。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孔子读书阁。酒,是漫妙的,精彩读书阁,它让你醉,让你醒,让你得意让你忘却了痛苦,就着寂寞下酒,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寂寞如茶。寂寞有时像茶一样,沁人心脾。当今的人们很少有大喜大悲,不过大都有淡淡的忧愁。这个世界是少数精英者的世界,而一般人都有共同的寂寞感。它们被生活压迫,成为房奴、车奴、股票奴,蜗居在不如意的世界难免感到落寞,这也是周杰伦等人的感伤歌曲更受欢迎的原因,因他的歌中所传达的寂寞感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寂寞让我们停下忙乱的脚步,啜上一杯茶,静静地思考人生。--------寂寞如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孤独感伤时高唱离歌岂不快哉?---------寂寞,从远古流淌而来,流过秦砖汉瓦,流过唐风宋韵,一直流到雨巷和康桥。寂寞在人们的心中绽放成一朵奇葩。----------寂寞如诗,诗句有尽情难尽;寂寞如酒,酒入愁肠愁更愁;寂寞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寂寞如茶,茶香沁鼻满口悠。-寂寞,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咀嚼&hellip;&shy;
责任编辑:鲁黎】
相关的主题文章:

  
   我以诗的名义拥抱你
  
   [url=http://on.37ck.cn4/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建文峰·建文帝[/url]
  
   七夕_2
  
   十月,请原谅我继续失约
  
   一段记忆
312#

倾城烟沙 剑试天下
【导读】那夜,刀光剑影,哭声响彻苍穹,君静观无声,默誓十年苦行,寻仇血零,树海读书阁。于是,金霏读书阁,繁花重生君不再笑看风景,却已冷酷无情,爱看读书阁。  
  梦里飞花几度秋,红颜憔损香泪流。
  长剑青衫天涯路,古道战马嘶不休。
  烟柳画桥惹情皱,遮眼尘沙浮肩忧。
  月明把盏酾芳酒,冷弦空诉相思咻。
  沉雾缭烟,纱窗凄寒,烛影乱流年,花香凋阑,树海读书阁,琴音黯然,相思瘦红颜。庭院月残,玉枕无眠,粉泪迷望眼,白衣长剑,铭华读书阁,暮卷烟帘,策马天涯远。
  当年,落花散尽逢君面,从此,不再芳心流浮海。奈何世事纷乱,树海读书阁,多情亦类西厢怨,于是天下寻遍,效男儿江湖仗剑。惜造化弄人,烽火焚园,遂浮尘弃剑,隐匿凡间。月如钩,金霏读书阁,夜似帘,树海读书阁,花开花谢已百年,楼静空,精彩读书阁,荒草繁,薄雾尘烟迷飞燕,孔子读书阁。天涯虽远,不敢忘君颜。
  如今,轩窗屋檐,镜前发绾,纤指挑弦,凄歌舞漫,日日泪眼望穿,华闻读书阁,夜夜涕湿榻案。守着一阙残破诗篇,唱尽一生墨痴默恋。
  那年,君名震天下,浪迹天涯,那世,伊雨中拈花,孔子读书阁,倾尽芳华。于是那一段风雅,镌刻为万古佳话——倾城烟沙,剑试天下。
  落照苍烟,暮鸥唱晚,小楼昨夜风雨未眠,相思苦长,缠绵恨短,梦中细语浓妆湿面。岂是前世欠君一生情缘,今世相逢有期相会无限。故此世事繁华,皆不过过眼云烟,真切可见,缥缈昙花一现。
  那世,君长剑哀响,天涯断肠,古道草荒,挥鞭沙场,那年,伊庙前焚香,闭目神堂,低声祈苍,莫失莫忘。
  满城烟沙无语,断桥落花有声,多少年为君月容守候,不曾花前月下,不曾雪月风花。镜前白衣染霜华,徒留别后牵挂。
  画桥东风,琴韵优雅似梦中,明眸青瞳,相逢识君总是空。庭前花重重,泪也惹落红,殇从心增,一曲清梦一樽觥。
  那夜,刀光剑影,哭声响彻苍穹,君静观无声,默誓十年苦行,寻仇血零。于是,繁花重生君不再笑看风景,却已冷酷无情。桃花落定,泪眼嘤嘤,伊遥望古径,泫目静凝,瘦马嘶鸣,尘沙轻轻。
  残香飘逸,溪桥柳细,曲径旁伊执伞候望,风雨中君勒马横笛青钢。烟沙茫茫,鬓发染霜,轩窗夜雨情更长。
  绣榻凄凉,孤影惆怅,花梦流殇。梦中浅唱,雾掩银光,落残飘香。古径道旁,君执剑凝望,伊泪眼汤汤。秋红流淌,尘沙苍茫,长剑鸣苍,瘦马断肠。犹记得君曾言地老天荒,永不忘那抹红妆,冷雨未息,花酒却凉。
  恨醉眼,魂迷乱,阑干溪畔,花帘梦寒。落红飘落长剑,尘沙浮沉遮面,梦里倾城步非烟,羁旅天涯无幻。月下把清盏,泪落湿青衫,风卷湘绣帘,长剑亦哀怨。秋风拂落桃花扇,满城沙烟,瘦马长嘶,天涯试剑。
相关的主题文章:

  
   童年的吃相
  
   谁许了谁,此生无悔
  
   一叶知秋识人生
  
   改变不了的永远
  
   幸福女人_1
313#

由羡慕考拉所想到的
  当一个人处于非常忙碌的时候,并且如将“双脚甩在肩胛头”,将大脑中的每根神经如皮筋一样,处于极端紧绷的状态时,延续数天数夜,就会有种难以言状的疲乏和烦躁。就会有种想躺下一睡别醒的念头,孔子读书阁
  
  想起今年夏季,去澳洲那个还是滴水成冰的国度里,那些蜷缩在桉树丫上酣然入睡的小可爱考拉,那种任凭刺骨的寒风凛冽,任凭游人拿柴棒戏耍,孔子读书阁,“我自巍然不动”的凛然气势,真让人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无比羡慕之情。
  
  考拉,与那些袋鼠一样,是澳洲袋类动物中特有的一种,铭华读书阁,学名袋熊。这种动物的名字起源于它的特殊行为,华闻读书阁,考拉(koala)是“不饮水”的意思。因为,树海读书阁,那里的居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没看到过这种动物饮水的事实,就取名为考拉了。
  
  在澳大利亚国土上,森林覆盖率占国土总面积的14%,生长着一万两千多种植物,其中四分之三是特有树种,而这些森林中的三分之二是桉树,金霏读书阁
  
  澳大利亚桉树的品种有500多种,金霏读书阁,高的树干挺拔,可以往空中伸展到100米之高;矮的就一两米,树海读书阁,呈灌木状。大片的桉树,适应性强,有着良好的吸水能力,无论是荒漠还是沼泽,均会生长,树海读书阁,而且成材迅速,木质坚硬,其树叶还可以炼制桉油,爱看读书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桉树是澳洲极具潜力的储水器,而考拉的主食是桉树叶,考拉就不用喝水,就可以从嚼食按树叶中获得大量的水分。
  
  考拉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只黑黝黝的鼻子,一双滴溜儿转的圆眼睛,还有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精彩读书阁。看着那身上厚密的灰色皮毛,你就会想起我们小时候经常逗着的那些家养的肥嘟嘟的小猫。你总觉得这小东西憨态可掬,滑稽可爱。
  
  说起考拉的可爱,还在于它一天24小时中,有20小时在睡梦中度过,只有两小时在桉树间爬行和觅食。由此,考拉的一生都生活在桉树上,树海读书阁,虽然它是走兽,却很少下地行走,除了睡觉,它那十分有限的睁眼时间,都在觅食之中。我总觉得,考拉相同于我们熟悉的猪,猪也是吃了睡,睡了吃的。而不同的是,猪在地上,在潮湿而带有臭味的环境中生活;猪长大了,给人们奉献的是它的肉和内脏。而考拉,在树上,在干燥而空气新鲜的树丛间穿行觅食,而澳洲的人们,都把考拉作为如我国的熊猫似的“国宝”来倍加珍惜。在澳洲,我还没听到人们去吃什么考拉肉的事情。这就说明,考拉的幸福指数比世界上的任何动物都要高!
  
  我羡慕考拉,就因为它不用多大劳作,不用多少思考,每天都在昏昏然中度过,没有那种弱肉强食的险恶环境,没有那种为生存而殚心竭虑的奔忙时刻!相反,那丰厚的皮毛,是它御寒保暖的天衣;那成片的按树林,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它,只需睁开眼睛,眼前就是一片嫩绿的按树叶,就是一顿唾手可得的美食!
  
  但是,羡慕,只是一种心理的感召,并不可能如愿以偿。人,毕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高等动物,不可能如考拉那么生活。试想,考拉的悠闲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它,是大自然赋予的,更重要是大自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赋予的。澳洲的考拉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是因为澳洲人懂得了崇尚自然,注重生态,美化环境的道理,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去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才有考拉、袋鼠们的幸福生活!
  
  想到这些,就会令人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想做考拉容易,首先就得做好人。先做个好人,做个甘愿奉献的人,做个甘愿辛劳的人,用自己的奉献和辛劳,来换取和谐社会、美好环境的早日形成,这样,如考拉的生活也就不会太远!
  
  先做好人,下辈子再做考拉吧!
相关的主题文章:

  
   跟你一起走进咖啡店的那个谁
  
   一笺桃花笑春风
  
   古史杂识之 代后记
  
   即将远走的七月,即将离开的我们
  
   2012年我的本命年
314#

梦游月宫吟留别,精彩读书阁
  常与说素娥,爱看读书阁,素娥秋天游,金霏读书阁
  碧玉苍穹月影动,殷勤玉兔纤手邀,孔子读书阁
  邀我飞渡离恨天,华闻读书阁,月宫亭台共今宵。
  云袖轻盈莲步移,玲珑珍馐素心巧。
  娇柔玉兔筝弦弄,树海读书阁,珠玉落盘桂影摇。
  纤手翻飞声声慢,轻捻细挑云水谣,树海读书阁
  吴刚挑来桂花酒,金霏读书阁,嫦娥举袖霓裳舞,铭华读书阁
  
  好酒无须劝,劲舞乐逍遥。
  曲终舞罢携手起,泛舟月海戏波涛,树海读书阁
  画舫漫游碧天阔,笑语凌波惊海潮,孔子读书阁
  方尊饮尽泼翰墨,树海读书阁,狼毫挥洒美人娇。
  归来吴刚伐桂处,铿锵有声不曾消。
  自尔三万六千岁,伐桂无功可心焦?
  嫦娥前往拭轻汗,但说有此无须恼。
  寂寞寒宫楼台连,寒意未曾离周遭。
  有幸能与仙子伴,何须在意苍天老?
  
  好酒无须劝,劲舞乐逍遥。
  曲终舞罢携手起,泛舟月海戏波涛。
  画舫漫游碧天阔,笑语凌波惊海潮。
  方尊饮尽泼翰墨,狼毫挥洒美人娇。
  归来吴刚伐桂处,铿锵有声不曾消。
  自尔三万六千岁,伐桂无功可心焦?
  嫦娥前往拭轻汗,但说有此无须恼。
  寂寞寒宫楼台连,寒意未曾离周遭。
  有幸能与仙子伴,何须在意苍天老?
相关的主题文章:

  
   [url=http://8.135.9.74/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 想你是种幸福[/url]
  
   【春韵】三阙
  
   Celebrating love, forgetting love
  
   拂尘千年
  
   只愿,你一生一世幸福安然
3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