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手记
环县在我的脑海里是一个很远,很迷茫的地方,它的偏远,它的辽阔,对我来说,是一种无法揣测的神秘和博大。在此之前,庆阳境内,
华闻读书阁,其他县区我差不多都去过,唯独环县一直没有去过。正因为一直没有去过,去的愿望就异常的强烈。今年五月份,受爱军兄之邀,我们一行8人终于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环县采风活动。
这次活动是爱军兄一手策划的,西峰这边具体的事宜则是兴奎兄张罗和衔接的。他对活动做了详细安排和周密部署,还给我们联系了一辆高档的面包车,使我们的旅途充满了惬意。我们一行8人,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到环县,大家都非常兴奋。有几个朋友去过几次,
孔子读书阁,但以采风的名义造访还是第一次,
树海读书阁,所以从头至尾都是全新的感觉。
环县是距市区最远的一个县,沿途要经过庆城、华池两个县城,而且由于西长凤高速公路的施工,本来两个半小时的路程竟走了三个多小时。
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一路上谈论着关于环县的种种话题,旅途的颠簸谁也没有在意。进入环县境地,地形地貌忽然发生了迥于庆阳其他地方的变化,
精彩读书阁,公路延伸在狭长的川道里,路面顿时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簸箕状,行走起来也就增加了许多难度。映入眼帘的群山看上去也平添了几许干涸和枯涩。
由于是第一次走环县,许多熟悉的地名骤然经过的时候,反而浑然不觉,想起来不免心生惋惜。
下午接近六点的时候,我们抵达了环县宾馆。稍作休整,晚宴就开始了。爱军兄用他力所能及的最高接待规格为我们洗刷了一路风尘,接待的标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一刻,我心底里升起了四个字,温暖和感动。这是一个我们都感到很自在的晚宴,虽然也有官方领导的介入,但是我们感觉不到一丝政治气息。爱军兄想得真周到,他不仅请来了环县一些活跃的文学朋友,还请来了许多有文学情结的领导,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感到很烫贴。晚宴上奇迹般地见到了诗人张志怀,这也是没有想到的。志怀兄是一位很有实力的诗人,他是环县一中的英语老师,他有着长期的诗歌创作实践,诗歌里面有很多陌生的东西。我揣想,他诗歌里面的陌生感大约来自于另一种语言的摩擦吧。晚宴持续了大约两个多钟头,皮影班子的师傅们就准备好了,于是另一种别开生面的接风又开始了。
皮影晚会
到了环县,皮影是必看不可的。演出的场地在宾馆宴会大厅的东北角,我们进入场地的时候,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白色的幕帐后面,挑线师傅、演奏师傅、伴唱师傅早已静坐等候了。我们围坐在两张圆形的饭桌周围,爱军兄和县上的几个朋友作陪,这是一个奇怪的演出现场,观众和演职人员的个数不差上下。幕帐后面的墙角是一个三角区,所有的道具和演职人员都被遮挡在幕后,灯光打开后,在幕帐的右上角形成了一个耀眼的光源区,皮影的演奏就是借助光源区形成的光芒而产生神奇的影子效果。
这次演出是很有名的赵家班主阵,演职人员大概不到十个,精悍而简洁,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承担着几个角色。环县皮影源自于道教文化的说唱艺术,后来传入民间,演变为一种地方剧种。由于受道教文化的影响,环县皮影戏的开场戏一般都是劝人为善和宣扬因果报应的神戏,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开场戏大概和秦腔戏里面加演的折子戏差不多,起一个因子的作用,
孔子读书阁。
今晚的开场戏我们都不很清楚,谁也叫不上名头,大家都看得很投入,也没有人好意思去问别人。没有字幕,戏的内容和唱腔听起来都很有难度,估计能看懂的人也没有几个。戏词听不清楚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和万儒兄就索性转入幕后,一睹皮影师傅们的风采了。天气并不热,可是赵家班的每一个师傅们的脸上都沁出了汗珠,可见他们的卖力程度。戏虽然没有看懂,但是道情里面的一种叫麻黄的唱腔却让我琢磨出了一些味道。这种唱腔为环县道情所仅有,一般以合唱的形式出现,时而高亢,时而悲沧,有着无穷的魅力。环县道情以说唱
为主,麻黄是这种剧种的精华,它好像是环县人民长期处在艰苦生存环境下的一种无奈的挣扎,这种唱腔没有秦腔那么豪迈和激越,高亢中暗含了一种悲苦,挣扎之后似乎又回归于残酷的现实之中。其实,这种挣扎与其说是挣扎,还不如说是无奈。
环县皮影戏中还有一样乐器值得注意,它是一种主打乐器,比二胡大,也比二胡多出两个弦,听赵家班的师傅说,叫四胡。别看它样子不怎么样,可是发出的声音却具有特殊的效果,传达悲情的能力好像比二胡强。其他的乐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看上去也不怎么吸引人,我们就没有细问。
皮影戏中最忙的人就是挑线的师傅,他不仅是戏班的主场,还是戏班的台柱。一个好的皮影戏班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挑线的师傅,他一边要熟练的在后台的幕布上根据剧情的不同飞快地摆布手中的皮影,而且还要迅速地翻动左手旁边的戏本,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唱出戏词,技艺精湛的挑线师傅还可以扮唱不同的角色唱腔,甚至连女腔都可唱。
皮影戏结束后,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向皮影师傅求教许多饶有兴趣的问题。直到赵家班散场,我们还是意犹未尽。
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和山城堡战役
如果说皮影晚会是我们走进环县的前奏的话,那么河连湾则是我们进入环县的开始。早在7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西行漫记》一书中就提到过这个“神奇的小山村”——洪德乡河连湾村,而且他还多次来过何连湾。我们还得知,红军战士的虎胆英雄毛振华就是在这里壮烈牺牲的。1936年5月红军西征解放环县,1936年7月至1937年4月,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从陕北的洛河川迁址河连湾,
树海读书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河连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当时还成立了以李富春为省委书记、马锡五为省政府主席,肖劲光任军事部长,蔡畅任统战部长的领导班子,省委、苏维埃省政府下辖赤安、华池、环县、曲子、定边、固北、豫旺、豫海等18个县。“西安事变”后不久,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从河连湾迁到曲子镇。1937年4月,省委和省政府撤销。
河连湾纪念馆离环县县城大概20多公里的路程,大巴到路边停下后,
铭华读书阁,早在大门口等待的解说员陈希祥就开始了解说。站在大门口,我们一眼就看见了耸立在纪念馆院中的纪念碑,正面是肖劲光将军题写的“中共陕甘宁省委、陕甘宁省政府旧址”两行大字,
金霏读书阁,背面是陕甘宁省委、省政府的主要业绩简介。陈希祥先生是一位作家,他对环县的历史是稔熟的,尤其对中国革命史颇有研究。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纪念馆修建的一些情况,
树海读书阁,然后就把我们引入了内院的马锡五办公室和李富春、蔡畅办公室。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
树海读书阁,和一般的农家小院没有多大区别。南面的房子是马锡五的办公室,正南方向是一张很长的条桌,一看就是审讯的堂口,西面的桌子上有一把太师椅和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应该是马锡五的正座。四壁都是黄泥漫过的土墙,陈设很简陋,没有一点奢华。北面的房子个套间,里面是李富春和蔡畅的卧室,一个典型的土炕上铺了薄薄的一个沙毡,上面是一条白得可以看清布料的纹理床单,作为卧室似乎有点寒酸。外室是办公区,桌子上的摆布也没有多少,墙壁上挂着李富春和蔡畅的照片。当年李富春和蔡畅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工作和生活的。蔡畅是一个南方奇女子,是我党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她参加过长征,在何连湾主要从事统战工作和妇女工作,还曾经担任过庆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为庆阳的妇女解放和支前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霏读书阁。
走出小院子,陈希祥把我们领入了正厅的山城堡战役纪念馆,这个展厅很大,再现了山城堡战役的历史风貌,
爱看读书阁。山城堡战役发生于1936年11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大仗,也是红军长征和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11月21日在环县山城堡歼灭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主力一个师,从而彻底粉碎了长征以来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红军的围追堵截。23日在山城堡关帝庙里举行了庆祝山城堡决战胜利大会。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左权、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徐海东、程子华等三个方面军的首长出席了会议。它的胜利标志着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的彻底失败,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战争是彭德怀亲自部署的,是我党战争史上,参加将军和元帅最多的一次战役。给敌人以重创,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阴谋,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进攻,对国内和平的实现起了促进作用。
一边观看历史实物,一边听着陈希祥的讲解,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从而,为我们瞻仰山城堡战役遗址作了一些历史知识的储备。
进入山城乡以北及大西沟西南、断马崾岘以南的宽阔地带,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就是著名的山城堡战役遗址。穿过雄伟的山城堡战役旧址牌坊,踏进已见雏形的空旷广场,就看见了矗立云端的纪念碑,远远就可以看见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肖华将军题写的纪念碑名。这座特殊的纪念碑是三杆步枪形状,意寓红一、二、四三大主力在此胜利会师,共庆山城堡战役胜利。听旅游局长杜清湘介绍,纪念碑对面的山上当时还有一座关帝庙,现在的山城堡战役遗址的修建还只是个开头,不久的将来,周围的附属设施都会修建起来,而且还会形成一定规模。
举目远望,群山包围之中的山城堡战役旧址,似乎可见满目的狼烟和红军战士冲锋的号角。
兴隆山
在环县,人们把兴隆山不叫兴隆山,而是叫东老爷山。这座道教名山地处四合原辖地,由于山城乡通往四合原的公路遭到油田运输车辆的重压,原本平坦的柏油路变得凹凸不平和尘土连天,在通往四合原的旅程中,我们在尘埃飞扬的酷热中折腾了将近3个钟头。由于坡度陡峭,空调被迫关闭后,车内的气温骤然燥热难耐。
为了活跃车内的气氛,杜局长带头唱了几首环县民歌,大家的注意力才有所转移。为了打发枯燥的时间,大家提议轮流唱歌解闷。天宁自告奋勇地来了个抛砖引玉,一曲结束后,钟彩银的《周仁回府》令我们大开了眼界,之后,不论大家怎么鼓励,也没有人敢唱了。
到达四合原的时候,已经过午了。四合原旅游开发办的书记和主仁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在这里我们吃到了平生最为奢侈的羊羔肉。在四合原大快朵颐之后,我们算真正领略了环县人的朴实和好客。盛情款待之后,四合原书记和主任亲自驱车把我们带到了东老爷山。
兴隆山位于陕甘宁三省交汇处,行进在这里的山路上,不时会有宁夏移动和陕西移动发来的信息,听说自古就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它不但是道教的名山,在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彭德怀、叶剑英还在此驻足过。
进入山门,头顶就是沈鹏先生题写的“东老爷山”四个遒劲大字,走过通道,拾级而上,一派古旧庄重的元代建筑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兴隆山的建筑群以元明时期为多,造型典雅精美,在其他地方不多见。
杜局长还给我们引荐了此地的负责人,他是一位马角,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但是通灵后,可以在空中连翻数个跟头,用烧红的铡闩从腮帮穿过而无碍。最为奇特的是他通灵后还可作诗。从他身边走过时,可以清晰地看见他腮帮被铡闩灼伤的疤痕。他没有成家,顺理成章地被招到了庙上,打理这里的事物,由旅游局发给基本的生活费。
从西面的元建筑群走进去,一路踏阶而上,就可以登上壁立的阶梯,进入此山的真武大帝神殿。传真武大帝是商朝的一位太子,得仙人神授宝剑,遂得道出家,不料被人告知其父王,后仓皇而逃,来不及束发穿鞋,故其神像为赤脚。真武大帝为此山主神,其造像富丽堂皇,望之眉宇间自有一股富贵之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至此也为其神灵之气所叹服,并亲笔题写“道法自然”四字。
兴隆山有“二龙戏珠”之象,南北两翼的山峦如同两个蜿蜒曲折的长龙形成朝拱之状,龙头之间就是兴隆山。站在兴隆山的山亭上远眺,两条龙尾之间有一泓碧水,龙头之间的兴隆山如一颗明珠,煞是壮观。
兴隆山庙宇成群,古树成荫,所幸在“文革”中没有被破坏,听原任环县政协副主席康秀林先生说,主要是由于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在此留过足迹。
美丽的环县城
环县是贫穷和富庶对立的一对矛盾体,是落后和繁华集结的一对矛盾体。环县穷,环县的山区群众吃水困难,天然降雨量少,处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群山干涸,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极端困苦;环县富庶,环县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是长庆石油重要的油气基地。环县落后,环县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地理面积是中国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人口只有区区34万;环县繁华,环县城是全市人口最密集的县城,县城居住人口达8万多人,县城建筑繁华,商业发达,是全市建设最漂亮的县城。这是我到达环县城最真切地感受。
环县县城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环县又具有深沉的古典气质,有饱经沧桑的古城墙,有精致的宋塔,还有近年新建的极富厚重感的西山文昌阁。
环县城如同镶嵌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的一块绿洲,充满了诱人的活力。生活在环县县城的人是很幸福的。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可以徜徉在灯火辉煌的城中心广场,或者与友人散步,或者与情侣偎依,或者感受音乐喷泉弥漫的现代气息,甚至还可以到人流如织的夜市上去吃烤肉,喝啤酒。
在环县县城,我们感受不到一丝乡下的气息和农村的味道,目之所及,除了繁华,还是繁华,除了美丽,还是美丽。
环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每一次烽火狼烟都会在这里留下痕迹。不用抚摸横亘环县中南部的秦长城,不用细数那些群山之上的烽火台,只要听听这些被历史打上深深烙印的地名,演武、秦团庄、木钵,我们就会被深深地打动。
在环县博物馆参观完,我们在大门外足足等了20多分钟,天宁和万儒才拿着照相机恋恋不舍地走出来,他们说,环县的文物太精彩了,真是不忍离去啊。是啊,在漂亮的展厅里,一件件稀世的文物在眼前划过,如同一个时代轻轻的陨落一般令人扼腕。环县是一座最为完整的历史博物馆,她的厚重和沧桑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旧石器、新石器、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春秋、战国、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物证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这里找到,这难道是偶然吗?
三天的采风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对环县厚重的历史的了解是浮光掠影的,一切似乎才开了一个头,又要匆匆结束了。
相关的主题文章:
【原创】我想要的女朋友 调研路上,风雨无阻 端午_11 雾海茫茫 村庄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