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天下论
无神论者,或称唯物主义者们认为,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但是,俗世众生又认为鬼魅从来也没有离开过人间,原因是人们认为的那些长期寄居在人间的“鬼”并不是迷信中所说的那些鬼。
 ,
树海读书阁; 迷信和某些宗教认为人有灵魂,并认为灵魂是永远不灭的。人活着的时候,灵魂依附于人的肉体,人死了,灵魂就暂时离“家”出走,或者说抛弃原先那个&ldquo,
树海读书阁;家”再去寻找下一个新“家”,然后借尸还魂,或者托生,寄身于一个初生的生命,漂泊已久的灵魂就以这个新生的生命为新的“宿主”。这么说来,世界上有过多少人,就有过多少鬼,也可以由此认为人和鬼的总量是相等的。那么,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一半是人一半是鬼的世界,难怪人们也认为这个世界是可怕的了。
 ,
树海读书阁; 从另一个方面说,人间的确无时无处没有“鬼”。
在科学与理性的层面上,鬼是没有的。可是,科学与理性并未完全渗入所有人的心灵世界,仍然有一些人游走在科学与理性的外围或者周边,甚至一直远离科学与理性。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些人的哲学身份很难定性。如果站到伦理与道德的立场,“鬼”就是显而易见的了,因为这时候俗世认为的鬼已经真正的深入一些人的内心,甚至深入这些人的灵魂,鬼的特性完全改变了他们的人性,而让他们完全具备了“鬼性”,在伦理和道德的层面上说,这些人的灵魂无需离家出走就直接变成了鬼,这些人也就是这种意义上的“鬼”。
看来,这个世界从来也没有安宁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另一方面,还未变作“鬼&rdquo,
华闻读书阁;的人们也不难看出,这个世界,的确是应该用相对论的眼光来看待的。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认为世上真有鬼,在人权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看来,人的社会也确实有“鬼”。
科学与理性、伦理与道德认为的“鬼”指的不是人的灵魂的变种或者特殊存在,而是一种反科学,反理性,反伦理,反道德,反真善美,反人类的东西,说白了,那就是不属于人的东西或称非人的东西。这种“鬼”无需等到人死了才出去作孽,它们可以直接在人体内兴妖作怪,他们彻底篡改人性的“核心数据”,从而让人以鬼的面目出现在光天化日的人世间,因而,他们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人性,而是鬼性。“鬼性”的奇异之处在于它们的表面也具有人的模样,有人的逻辑,它们也会推理,
树海读书阁,也会归纳,也会分析,也会判断,总之,它们具有人的理性思变能力,
宁静读书阁。它们也有人的欲望,只是比人的欲望更强烈一些,更贪婪一些。它们和人完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没有人的正常情感,在情感、道义各方面,它们的选择和作为正好和人反其道而行之,人是追求真善美的,它们追求假恶丑,这些就是它们的可憎可鄙之处。
当然,“鬼性”明显不同于人性,
精彩读书阁,又不完全等同于兽性,相比于“鬼”,无论多么凶残的兽性也显得慈善和温暖,
金门读书阁,因为野兽的凶残只是野兽求得生存的本能表现,并没有人的逻辑和情感的复杂活动为它们的行为做铺垫,从生物种群中的个体生命自然淘汰的角度看,人对野兽的残忍还可以原谅和接受,
爱看读书阁。“鬼性”却不同,“鬼性”既有人的精神特征,又有野兽的原始本能,
树海读书阁,在“鬼”的身上,反人性和反人类的东西再跟野兽的兽性相结合,合构而成的东西就是这个“鬼性&rdquo,
树海读书阁;。因而,除了本能,除了习性,除了生育,除了死亡,如果把“鬼性”再赋予人的认识和评价,想要准确评价“鬼性”,诸如凶残,贪婪,野蛮,冷酷无情,蒙昧这些说辞还远远不够。不过,
铭华读书阁,再细想一下,其实,所谓的“鬼性”分明是人的精神的投射,这个结论正好也可以说明人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鬼性。
既然是“鬼”,也就不可避免地具备了成为“鬼”的种种原因和具有“鬼”的种种表现。
正常的人性使人既具有科学与逻辑的理性,也让人具有伦理与道德的感性;既可以让人有条分缕析的能力,也可以让人有表情达意的能力。人依靠逻辑与秩序让自身与世界之间形成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人再从中求得生存便利和生存效益,从而实现人与世界之间物理意义上的和谐一致。人依靠情感、道义良知实现人与人之间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方面的互律、他律和自律,让人在世界中寻求精神意义上的快乐和幸福,而这些,是人的肉身之内的“鬼”、人的肉身之外的鬼以及野兽都不能办到的。
相比较鬼与野兽,人们似乎更怕“鬼”。
一般来说,个人的谎言是危害不大的,是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是极容易被人识破的。但是出自一个群体的谎言就是一件让人不能不提防的事情。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一个诱因一出现,所有的人都开始说谎,信誓旦旦乐此不疲,大家沆瀣一气共同构建出一个谎言的世界。其实谁都知道自己在撒谎,可是,大势所趋,大气候已经形成,说谎已成了“风尚&rdquo,
金门读书阁;或者“时尚&rdquo,
广济读书阁;,于是,人人都要咬紧牙关了说出“形势喜人”、“情绪稳定”、“快速增长”、“大见成效”、“再上台阶”、“再创辉煌”之类的话。说完之后,多数人的心里就会发凉,心头就会打颤,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所说的那些东西到底有还是没有,也不敢肯定那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出现,或者即便出现了可能谁也认不出都是什么模样。于是,“鬼世界”就这样形成,魑魅魍魉横行的时候,也会“鬼鬼自危”。从内心来说,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尽快变回人的模样,也希望尽快说些人话的,但终因势单力薄难成气候,从众心理、迁就心态、观望陋习,以及“五十步笑百步”的精神丑态和心理劣迹就会出现,就会占据上风,与损俱损,反正现状很难改变,以后的事情吉凶难料、前途未卜,只好一起浑浑噩噩地昏聩下去,也破烂下去。
这时候,人间就需要“钟馗”了。当然,如果世间还没有“钟馗”,情况危急又不容等待,出一位&ldquo,
树海读书阁;茅山道士”也行,若再不行,有一帮道行平平的“端公”也行,只要是名门正派的“端公”,只要有“打鬼&rdquo,
金霏读书阁;的真本领并且能够全心全意打“鬼”就行,只要能够还给人们一个“朗朗乾坤”就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众人的庸碌与昏聩是可以原谅的,当然是无可奈何的原谅,因为众人的庸碌与昏聩很难改变。不论是“钟馗打鬼”,还是“端公捉鬼”,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打、杀,而在于实现基本的启蒙和给予应有的惩戒,因为人世毕竟还是一个人“鬼&rdquo,
精彩读书阁;各半的世界,这些鬼和那些“鬼”都是灭不完的。对于那些执意要做“鬼”的,就让他们继续做“鬼”好了,所谓“天堂有路不走,地狱无门偏行”,谁也没有办法去拯救他们。但对于那些不愿也不想做“鬼”的人,“天下溺,援之以道”,还要向他们及时地伸出救援之手,及时恢复他们人的面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世的基本规模和正常秩序,人人做“鬼”,断然不可取,也不可能。
设若是少数人威逼利诱其他人都说“鬼”话,都做&ldquo,
孔子读书阁;鬼”事,那就要引起高度警觉了,这些人一定是心怀鬼胎的,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卑鄙秘密,他们一定要祸乱天下,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强奸民意,要蒙蔽人的心灵,要控制人的精神,他们一定会以一个弥天大谎来一手遮天,他们不辞劳苦、煞费苦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千方百计谋取利益满足他们的一己私欲,贪赃枉法,践踏道义,为了让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他们还要用“黑道作风”和“霸王行径”让绝大多数人为他们腐化堕落的灵魂做冠冕堂皇的遮羞布和无谓的牺牲品。
这样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比如被军国主义利用的“武士道”精神,比如被阿道夫•希特勒所利用的“存在主义”,比如非要彻底清除阳光下所有的“阴暗角落”从而保证“太阳”没有阴影的一个荒唐时期,比如非要肃清假想中的各类“阶级敌人”的一个时期,比如一个抽象空虚极具欺骗性的观念长期哄骗所有人的时期,比如好大喜功,比如无中生有的“主题突出主义”,比如“保证正面人物形象主义”等等。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以后随着各项精神指标的不断攀升,当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完成这些指标的时候,谎言和虚假就应运而生,并且,作假和撒谎的态势将会有增无已、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在同一个系统,只要被触动其中任意一块,只要这一块倒下去,其余的不想倒下也是不行的。
亚伯拉罕有这么一段名言:
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time,or some people all the time.But,you can never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译成汉语就是:你可以暂时愚弄所有的人,或者永远愚弄一部分人,但你绝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的人。
即使个别人的权力意志将整个世界遮蔽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那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个社会永远是人的社会,而不是鬼的阴间也不全在“鬼”的权力半径之内。当阳光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这个世界永远是人的世界,因为人是这个世界相对长期的主导者,人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世界相对长期有效的核心价值观。
 ,
孔子读书阁; 如前所述,当人的精神价值观出现负面意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时候,随之反向而动的当然是整个社会人的道德观和人的核心价值观。
试举两例。
 ,
金霏读书阁; 其一是西汉时期的甘延寿和陈汤,在抵御北匈奴的战争中,
修身读书阁,他们在写给西汉皇帝的上书中有这样的豪言壮语:“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且他们也将自己的豪言壮语付诸行动。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大实话,没有“表演”,没有“作秀”,没有欺上瞒下,没有偷梁换柱也没有夸大事实,这句话产生的鼓动性和战斗力便是可想而知的。在此种精神氛围中,上至皇帝下至士兵,谁还会贪生怕死、谁还会畏首畏尾呢?负面价值观哪有立足之地呢?
其二是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在中国爆发,当连连失利的战报传到北京城里的时候,慈禧竟对此将信将疑,还说:洋人距我大清遥遥万里,他们到这里来干什么呢,
精彩读书阁?很快,国门都被人打破了,京畿告急了,她还不愿意接受王朝已经岌岌可危的严酷现实而无所作为。
另外,还有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例子是那个非常喜欢穿新衣裳的皇帝,他的心理变态和情感混浊已经到了迷乱不堪的地步,而他的自欺心理已经让他的灵魂到了近乎麻木的地步。按理,全天下人都应该和他一道说谎才对,但偏偏就有说真话的,真话竟然出自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
童言无忌,童言无罪,推而广之,其实就是真理无忌,真理无罪。人类的童年时代是人类最勇敢无畏的时代,也是最能展示人性真实境况的时代。
因此,无论谎言和虚假行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是不能遮拦真理的大白于天下的!因为,
树海读书阁,如前所述,这个世界是人鬼对等和人、“鬼”各半的世界,不会全是人,也不会全是“鬼”,总会有轮到人说话的时候,人和“鬼&rdquo,
华闻读书阁;这两个社会成分的总量和状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要形象地表示这种关系,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太极图最易于和最便于诠释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完全可以用来当做人、“鬼”合构世界状态的模型。阴阳两极也罢,人“鬼”世界也罢,它们物理的量可以各居一半,但存在状态在持续的时间意义上却不一定是完全平衡对等的,两者之中总有一方处于优势地位或主导地位。在人和“鬼”合构起来的世界里,人是主导的,主要的,正面的,光明的,美善的,正义的,高尚的,应该长时间处于主导地位和优势地位的,虽然有时候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但这并不能够影响这个世界主要是由人来决定和实现意义和价值的,而不是由鬼或者“鬼”来决定。但是,世间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可能永远是人,人类历史上的确也曾有过宗教的黑手一挥而遮天的魑魅魍魉横行的时期,这时候,一手遮天的人其实已经变成了“鬼”;同样,世界上也不会永远存在漆黑冷酷的“鬼世”,人类一直在和精神领域里的各种鬼魅斗争着,人类梦寐以求的光明,和平,真善美,欢乐,幸福,和谐的局面总是来之不易的,并且偶然的来临也是停留得很短暂的。
 ,
爱看读书阁; 要想知道一个时代到底处于怎样的道德价值观的时代,只需看看这个世界上所有具有灵性的东西的行为就可以。大体上说,具有灵性的东西主要指的是人和“鬼&rdquo,
树海读书阁;。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有灵之物主要表现为人的行为、人的理想、人的正义、人的善良、人的道义、人的情感、人的欢乐、人的幸福、人的思辨、人的价值观、人的行为准则和人对社会契约的实践,那么,这个世界仍然是人的世界。反之,如果主要表现为“鬼”的邪念、“鬼”的行为、“鬼”的狞笑、“鬼”的得意、“鬼”的凶残、“鬼”的贪婪、“鬼” 的阴险、“鬼”的嚎叫、“鬼”的狂欢,那么,这个世界就是“鬼”的世界,这个时代就是“鬼”的时代。
人的时代或者人的世界应该是道德的时代或道德的世界,
孔子读书阁,而“鬼”的时代或“鬼”的世界就是邪恶的时代和欲望的世界。邪恶的交易和严重膨胀的欲望的主要和具体的表现就是权权交易和权钱交易,就是对利益的竞争,就是对资源的掠夺,就是对真理的颠扑,就是对人性的践踏。在这种时候,人的道德价值观完全被铺天盖地的商业利益所淹没,而无论是权权交易还是钱权交易,交易的平台居然就是人的道义良知,或者说,人的道义良知被当做了交易时放置“砝码”的托盘!
这样的世界肯定是一个无望的世界,要想让人重返正常的人间,要想让人像人一样正常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这种时候就是必须要“打鬼”的。
 ,
树海读书阁; 传统伦理价值观认为,人间的“打鬼”运动必须依靠代表绝对正义精神的“钟馗”,也需要“茅山道士”和“端公”,要想让人在这个世上长期平安正常地生存和生活,就千万不能缺少诸如“钟馗”、“茅山道士”和“端公”这样的职业群体。如果大家真想平安幸福地生活在人的世界,和这个职业群体长期的合作就是相当毋庸置疑的事情了,如果大家真想平安幸福地生活在人间,对“打鬼”的巨大成效也就应当确信无疑。
2012-9-18
相关的主题文章:
笙歌一曲寄流年(《水月北湖》) 六月的怀想好长好长 相见不如怀念,做的到吗 山丹丹花又开了 总有一段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