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生活
另类
生活 2001年6月以来,我一直
生活在一种有别于他人的模式里。柴米油盐是凑乎的,衣食住行是不讲究的,真实日子是胡乱对付的,只有纸上的
文字是认真思索的。下了班,哪儿也不去,
简单饭菜,填饱皮囊,往计算机前一坐,心就有了归宿。偶尔,人来客往,张罗吃住,忙里忙外,没有
时间摸一下键盘,
金霏读书阁,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一段
时间,我会像一个胀满了奶而不得不停止哺乳的
母亲,心烦意乱,焦灼不安。
读书和
写作对于我来说,成了一种不可遏制的惯性运动,一种类似迷幻剂、稳定剂的东西。
有时候我想,人大概就是这样,当她有所寄托,有所依附,有所迷恋,事情就变得
简单了。不止一个友人羡慕这种独身的
自由,同时又觉得我太挤兑自己,
树海读书阁,苦行僧似
生活,完全可以潇洒一些。奈何人真的不太相同,在汹涌的商品大潮面前,明知这种状态在别人眼里是愚蠢和迂腐,明知
读书写作既不荣耀,
华闻读书阁,也不时尚,但它既然出自本性,发自真情,至少,现在我不改初衷。我也说不清会不会
永远持续这一种模式,但只要有事做,有东西可以寄托,就行,
孔子读书阁。否则,我的心就会老去,死去。
其实,即使这样的
生活一段
时间,我还是需要吸收新鲜空气,走向
自然,走向原野。在沉静了很长一段
时间后,我会期盼一种热烈的场景。熟悉的人知道我
喜欢音乐,只要有可能,她们都会送来入场券。尤其是干儿子施志诚,为了搞一张票,他不惜排队一个半小时,只为了给我创造一份轻松。往往是短
时间放松一下,脑神经反而灵敏,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东南
大学那场波兰人演奏的
音乐,载歌载舞,那么喜庆,那么热烈,那么奔放。那份欢乐和喜悦好象
精神食粮,在一个
时间段我都没感到饥饿。那段
时间,
精彩读书阁,我写的
文章也就比较轻松。南航那场
世界爵士
音乐会,江苏
音乐协会副会长用二胡演奏的、有德国人
创作的无名曲子,浸透着,
金霏读书阁,游忽着,诉说着,陪伴着我来到小溪,来到江河,来到
大海;来到高原,来到古刹,来到云端……我已经没有听觉,
铭华读书阁,被莫名的
感动裹挟走了,失去了具体的知觉。二胡居然可以演奏得如此悠远、浩淼,出神入化,带给了我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回来后,
思想就像泉水、溪流一样或汩汩涌出,或潺潺流淌。只要
安静下来,
爱看读书阁,我就能听见它的喘息,它的耳语,甚至听到它在梦乡里的温情呢喃。还有一次,我现在都能清楚地记得——在长笛流入的过程中,我身心的壳都崩裂剥落了,不仅仅是
流泪,我知道自己哭了,那悲壮、苍凉、嘶哑的旋律穿梭缠绕,如触如洗,
孔子读书阁,肉体层层溶化,只剩下心一派透明。我不知道
人间还会有这样的
音乐——用长笛演奏大西北的满目荒凉竟如此震撼人心!那段
时间,我好像变了
一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放不下的。我
喜欢起西北,
喜欢粗诳,
喜欢黄土高坡的大鼓,
喜欢高原雪域,
希望从
小桥流水的风格中走出,从克己复礼的沉重中走出。并打算明年暑假去敦煌,实地感受长笛导入厉风沙尘的气候,
树海读书阁,接受西域风光的洗礼,变得超脱,大气,不知忧愁,
树海读书阁。
没有灵感和
寂寞的时候,盼望有
朋友来访,盼望两三挚友,彻夜长谈,盼望朗朗笑声驱散摇曳如梦的情绪,安定一颗飘忽的心。也需要找比自己层次高的人聊天,吸取营养,充实自我,但充其量也就是走入茶座,走入棋室。可
写作的时候却特别怕有人敲门,怕
电话铃响,害怕吃饭的
时间转眼就到,一如一直以来怕极了的喧嚣社交。最近有一次,小林说在家没事,想过来和我聊聊。可
文章才开个头,特别不
希望思维中断,我怕实说惹她不高兴:“今天我有事,对不起,你下个礼拜过来,行吗?”放下
电话,总有一丝歉疚在心头。
也许由于
女人天性,和其他
女人一样,我也非常
喜欢饰品,也贪玩。刚刚才在潜心
写作,突然觉得有些乏味,我就常常会没有由来地给自己放个假,到书房里取出百宝箱,翻出一件件小的玉器,细细赏玩一番,或者挑出一两件戴上,然后带着一种全新的
心情回来。仿佛那是迷糊中的清凉剂,烈日下的遮阳伞。想想自己觉得好笑,虽
喜欢玉器,可我也不想环佩叮当地人前招摇,却偏在咬文嚼字时插进一段
女人的把玩,孩子的童心,看来即使再文静,也免不了自个儿淘气,不知何时能修成正果。
红红对我说:“你的
生活圈子实在太小,我带你去安利创业中心,让你感受一下另一种不同的
人生,让你见识各种各样人不同的经历和心态。”走人了那个环境,我才感到自己是那么不
喜欢热闹场面,我不反对别人容光焕发,谈笑风生,可自己不
喜欢出头露面,受人景仰对我来说不是
幸福,而是受罪。我好像一直
生活在
月光的影子下,习惯了低调的
人生和处世方式,名望对我的诱惑力远不比一部好书、一件旗袍来得强烈。
大部分
时间,确切地说,有东西写有书读的时候,
树海读书阁,
安静和
孤独对我是一种奖赏而不是惩罚,独自一人呆着感觉挺好。感觉就像末梢神经,它布满一地,等你去踩它,等待你去遭遇那种心领神会,无可名状。如果不凝神倾听,及时捕捉,
思想和灵感就会像风一样,一带而过,了无痕迹。就像去年在江阴的
江南学府衙门看到的雕像,神态那么逼真,就像真人一样。你看,发榜一刻,那远道而来一家三口
父亲、
妻子和考生的风尘仆仆,走向红榜一位书生那份自信;那榜前雀跃的,那满面
春风的;那手捂额头脚步踉跄的,那垂胸顿足的;莘莘学子的荣辱一览无疑,铜鼓声声,几多欢笑几多愁。在这惟妙惟肖的雕像前,两次高分落榜的我
情感起伏,难以平静,夜不能寐。
回家后,我才打开计算机,
父亲就无端兴师问罪,一篇《
江南学府衙第前的
思考……》就这样被流产了,成为一种于事无补的
遗憾。
其实谁也没有要求我,天天一下班就坐在电脑前劈啪打字,推敲演绎,不能放松也无从放松。可总也有心累的时候,对于那种心无所系,优哉游哉的
生活,更是不胜向往。
学校让我去桂林疗养,我想,可以过一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轻松日子了。不用说,“桂林
山水甲天下”,如此心旷神怡的
风景和
时光令人陶醉,我大口大口呼吸像水一样明净的空气,我对自己说,这才是
生活,这才是终年辛苦的我应该享有的一份
生活。可是没几天,白天和
母亲一起观光浏览,晚上,拌着
母亲的呼噜,我渐渐不耐烦起来。我安慰自己,没有书读,你可以看电视,和同来的
老师聊天。你不是一直抱怨自己没有闲暇,缺乏应有的松弛吗?只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专心致志,怡然欣然,另一只耳朵总是情不自禁地在倾听——倾听
时间流逝的滴答声,倾听心里嗡嗡嘤嘤、此起彼伏的不满。空空落落,无谓无聊的感觉塞满了每一个夜晚,
时间变得如此沉长,难以打发。尽管疗养提前结束,我却满心高兴。一进家门,
母亲就发出了:“还是家里好!”的感叹,而我重新打开计算机时,差点没喊出:“想死你了,我的文档。”这才明白,
写作已成为我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需要它就如同需要食物和水。
有时,我会琢磨这样离不开
写作是否有更深的原因?我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活法?在
现实生活中,心地
善良的我常常把好人的标签慷慨地贴在我所认识的人头上。一些人当之无愧,一些人出怪露丑,一些人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我渐渐不懂好人坏人如何划分?我也不懂好人在坏人眼里是什么?也许什么都不是,也许只是一个傻瓜。
生活太
现实和芜杂了,
灵魂会感到
痛苦,于是,一支钢笔,一沓摊开的稿子,便可使我回到一个远离
现实的
世界。那
世界也有丑陋,但那里的丑陋是诗意的丑陋,是
美丽的丑陋,那里的丑陋冷峻并且深刻,那是被我面对过、咀嚼过、
思考过的丑陋,在我的
文章中不可能重复。可
生活中的丑陋还在继续,还在上演,甚至是有增无减,我无力改变,也不愿触及,就躲进
文学和
音乐,用以抵御平庸、功利和琐碎,以及其他。虽然这种浸泡不是全能的,也不是无限的,短暂的陶醉后,还得回到
现实。但如果没有这种浸泡,自己在
现实中所能达到的耐力、韧性和超越,都会大打折扣。无论如何,
写作总能使我在
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绝望中心存期待。它也使我单薄的
生命丰满起来……
其实,我写
文章既不为发表,也不为扬名。我是一个内心富于
激情,但是不
喜欢运动的人。不
喜欢旅游,不
喜欢热闹,不
喜欢成群结队,四处走动,不
喜欢喋喋不休,振振有词。我似乎更善于用心去
感悟人生,捕捉
生活。所以,
写作只是障眼法,是一种爱好,就和人家玩牌、打麻将、下棋一样,用以打发
孤独的
生活和填充
时间的空隙。碰上不高兴和
伤心的事,记录是一种宣泄的渠道,就像我对别人倾诉一样;遭遇想不通和委屈的事,我不
喜欢和别人争论,回到家中,通过整理,冷静分析,理出经纬,对症下药;搁上喜事和幸事,我还是愿意在文档中流露,喜形于色在字里行间……
为了摆脱
痛苦,也为了打发沉长的日子,三年前的那个
夏天我拿起了笔,陆续写了一些记录我
思想、表达我
情感的
文字。我不知道它们是否真能如我所
希望的那样——战胜
时间,超越
生命,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们是真诚的,它们是我多
少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女
作家洁尘说:“也许,任何一个处于悲苦境地的
女人,总还是有一种东西可以让她
快乐,让她
美丽。”我那因残酷的
现实而过早地对
死亡和虚无感到惊恐和渺茫的心,在拿起笔的那一刻,突然有了依托,它结束了我醒来就发呆的无聊和无谓的
生活,使
孤独有了着落。让我觉得
生活中至少还有一样东西是可以让我抓握,让我凭靠……
竹清
2004年11月20日(农历
十月初九)
相关的主题文章:
《李宫俊的诗》第三十七季 圆梦之旅 秋叶《二》 为何,你们还在辛劳_1 一杯久违的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