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散文
【孙犁简介】:孙犁(1913.4.6-2002.7.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当代
作家,被誉为“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1927年开始
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
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
大学编辑、
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
艺术文学院
教师,《平原杂志》
编辑。1942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孙犁
散文集:
1、
母亲的
记忆:>>>>>>>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1.html
2、
父亲的
记忆:>>>>>>>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0.html
3、乡里旧闻(1):>>>>>>>http://www.sanwenzx,
爱看读书阁.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2.html
4、乡里旧闻(2):>>,
孔子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3.html
5、
童年漫忆:>>>>>>>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59.html?1264231052
6、保定旧事:>>>>>>,
金霏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2.html
7、北平的地台戏:>>,
树海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1.html
8、
家庭:>>>>>>>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0.html
9、随感:>>>>>>>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9.html
10、张秋阁:>>>>>,
金霏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8.html?1264232008
11、识字班:>>>>>>>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7.html
12、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http://www.sanwenzx,
孔子读书阁.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66.html
13、远的
怀念:>>>>>,
树海读书阁;>>http://www.sanwenzx,
铭华读书阁.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1,
华闻读书阁.html
14、
清明随笔:>>>>>>>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0.html
15、老家:>>>>>>>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9.html
16、成活的树苗:>>>>>>>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8.html
17、书的梦:>>>>>>>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7.html
18、
文字生涯:>>>>>>>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6.html
19、删去的
文字:>>,
精彩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5.html
20、平原的觉醒:>>>>>>>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74.html
21、
写作漫谈:>>>,
树海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qiao/15789.html
22、
散文的虚与实:>>,
树海读书阁;>>>>>http://www.sanwenzx.com/jiqiao/15788.html
23、关于
散文:>>>>>>>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7.html
24、
散文的感发与含蓄:>>>>>>>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6.html
25、关于
散文创作的答问:>>>>>>>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5.html
26、夜思:>>>>>>>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4.html
27、伙伴的
回忆:>>>>>>>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83.html
28、芦花荡:>>>>>>>http://www.sanwenzx.com/jingdian/mingjia/2010/15790.html?1264233862
孙梨的《芦花荡》
读后感:
越残酷的战争越需要有
美丽的
心灵。
战争的炮火熏乌了人的
眼睛,穿梭的子弹制造着硕大无比的惊恐与焦虑。战争的残酷无情剥夺着人们
脆弱的
心灵,战争是难以抹去的污垢,让那个年代里的人们无法擦拭。如何让这样的人们在硝烟中找到
生活的
美好,如何让饱受折磨的人们在漫长的封锁中缓解
心灵的苦痛,这需要有某些东西带给人们新鲜的气息。此时,
文学就成了浸润
心灵的一泓清水,而孙梨就在此刻创造了似水的
文学。他用《芦花荡》洗着人们脸上的血污,抚摸着
痛苦的
心灵。在压抑与
无奈中,在战斗与渴望中,《芦花荡》给战争一些诗意,给芦花荡一些风月,给
心灵一些
宁静。
芦花荡本不缺少
优美的风月,但战争让人们
忘记了注视身边的美景。《芦花荡》用轻巧的笔勾勒着清新的战争
生活,淡化战争,制造轻松。这篇
文章也确实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战争画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对战争的
印象,让人们有了另一种战争感受。这也就是孙梨要做的,而他也确实做得很好。
故事发生在抗战的
岁月里,当然少不了战争的痕迹。只不过
作者的
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芦花荡的“景”上,写出了景的诗意,创造了诗意的
心灵。
文章开头就以天上的
星星驱赶着阴森的
黑暗。“
天空的
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浸”字透出了嫩、柔、润,而且要“滴落下来”,看在眼中怎舍得
离开她,顿生爱怜之情。这是怎样的一个芦花荡,牵动着每一个饱受战争折磨的心,让
痛苦也随着天上的星滴落去,随着荡里的水静下去。这只是开始,还有“弯弯下垂的
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弯弯下垂的
月亮”带着俏皮可爱之感,月本就有情,在这一片水天中似一个
微笑的脸挂在
天空,让人们在苦闷中找寻到了
快乐,有童真,有
幸福,这月下的人仰着的脸也应是笑的。“浮”字写出了轻盈、缥缈。水天都在这星月下朦胧起来,仿佛带着人们进入了梦境。悠悠的芦花荡,变幻出诗意的神情,让人们
忘记了这就是战场,
忘记了昨日的激战,
忘记了身心的痛。
这就是战场上的画境,是芦花荡醉人的美景。孙梨用诗意的
自然景色赋予了战争另一种氛围。作为
故事,孙梨更用诗意的
生活淡化着战争,制造温馨甜美的渔家气氛。
一老二小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也是
作者选材的特定人物。一条小船编织出了一个个轻松
优美的
生活图景。
月夜行船:“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最能营造诗情画意的莫过于小船,
月色、清波、芦花、一叶小舟、一个“渔人”,营造出一个
宁静清幽的
月夜图景。“飘”字写出了小船行驶的轻松、欢快。似有微风浮过苇塘,一片苇叶随风飘过水上,飘在清幽的
月夜,仿佛能听到船桨轻快的击水声,老头子带着“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
心情”,一桨一桨地向读者传递着热爱
生活的喜悦之情。
歌幽米香:“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响亮的歌声打破夜的寂静,把
坚强乐观的
精神送到芦花荡的每个角落。稻香扑鼻,鱼香入口,夹起雪白的米饭,咽下可口的佳肴,这不就是温馨与
幸福的
生活吗?唱起甜美的歌,谈着日里的收获,一口饭一声笑,轻松之情带走了战争的焦虑与身心的疲惫,在残酷的环境里制造了家的温馨。
嬉水笑谈:“小
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此处连用动词“趴”“淘”“浸”“舀”“泼”极形象地写出了小
女孩天真活泼的特点。在深夜日军的眼皮下接两个
女孩的行为是十分危险的,但在小
女孩的心里芦花荡俨然成了释放长久苦闷的乐园,从她的动作上看不到紧张,看不到战争的影子,有的是玩耍的
快乐,对芦花荡的喜爱。“小
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洗一洗就
精神了!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神情是笑的,话语是亲切的,“吧”字让语气更柔和;
心灵是美的,在此时
作者没有将读者的注意力转到如何躲过日军的
眼睛这一重要事情,而是用
欣赏的
目光注视着船上的
女孩,“多么俊”写出了
女孩的美,也写出了老头子
心灵的美。此情此景让我们想到了
幸福甜美的
生活。这是战争吗?我们定然会有这样的疑问,孙犁用他特有的叙事
艺术告诉每个读者,战争也可以用清新的
语言来讲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也有
女孩的天真,
老人的悠闲,这应是缓解战争紧张气氛的良药。
剥蓬斗敌:“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望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这就是老头子准备与敌人战斗前的环境。“白绸子”写出了鸟的洁白与轻盈,“歇凉”是方言,有如炎热的午后几个农人悠闲地摇着蒲扇在树下乘凉。自在愉快之情在芦花荡上升起。“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个投进嘴里去。”整句体现了
老人的镇定自若。“有一篙没一篙”写出了悠闲之状,“忙着剥”写出了大勇与大智,去杀敌而目中无敌。“忙”写出了
老人贪吃之情,“又肥又大的莲蓬”带着喜悦与满足,“投”是愉快的吃状。老头子用镇定自信的行为带给读者轻松的
生活气氛。
在斗敌中,“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两句在写出高超的驾船技术的同时,带有一种戏耍。“溜溜”“旋风”带有一份
快乐。“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这是战斗吗?简直是嬉戏。没有喊杀,没有拼死一搏,有的是“清香”入鼻,有的是“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的美景。
作者赋予战斗以诗意,用香、色、形编织抗日战斗中的芦花荡。
此外
作者对于战斗中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也巧妙地进行淡化描写。在护送两个
女孩时,大
女孩负伤了,
作者用“一股热热的东西”“挂花”有意回避鲜血。在与鬼子打斗中,用“敲打顽固的老玉米”发泄心中对敌人的恨。
《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更是描写战争史的一篇杰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
艺术表现手法给了读者全新的抗日感受,用
美丽的
心灵描写了
美丽独特的芦花荡,给了读者一个美的
心灵体验。全文充满香气:米香、鱼香、
荷花香、莲蓬香;编织着芦花荡的斑斓色彩:朦胧的星、皎洁的
月色、红日、白清的淀水、白绸子的水鸟、碧绿的
荷花、蓝天、紫色的芦花。这是
美丽的
家园,这份
美丽应该属于芦花荡的人民,属于
中国人,是谁也无法剥夺去的,这份
美丽带着对敌人的憎恨,带着对革命人民的歌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
中国人是多么的乐观,
中国人让残酷的战争多了智慧与幽默。
中国人不
喜欢战争,悲苦对于
中国人来说太平常了,于是
中国文人就用喜剧来解读悲剧。孙犁与《芦花荡》与战争是那个
时代留给我们的特殊
记忆。
相关的主题文章:
“H”字录 情深深 硬要给女儿“打工” 死对头变成好亲家的感触 一场穿越引发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