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岩书院游记,
孔子读书阁玉岩书院始建于宋代,为萝岗钟姓始祖钟遂和(1106~1185)所建,后被他的第四子钟玉岩(1155~1225)发扬光大,并经历代子孙续建,成为广州历史上12个著名的书院之一。198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遂和为南宋初年人,祖籍河南开封,出生于从化,青年从商,中年弃商从政,屡获升迁,后辞官归田。隆兴元年(1163)举家迁到萝峰山下的坑村定居,并在村后山麓建了一所书斋,取名种德庵,用于教育本族子弟及乡党童生。他在年近花甲时重入仕途,
金霏读书阁,官至户部司判宣议郎,年迈归田后又重执教鞭,专志于教育事业。他一生教出了两个了不起的学生:一是崔与之,高中进士及第,官至右丞相;另一位是他的第四个儿子钟玉岩,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甲科进士,先后担任武昌知府、福建参议、内直起居郎、参知政事、朝议大夫等职。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钟玉岩告老还乡,在旧日读书处构筑萝坑精舍。当时崔与之亦辞官,家居增城,两人相距仅10余里,故时相往来,友情深笃,并同在萝坑精舍著述讲学,
精彩读书阁。
入元以后,钟家后人钟复昌对种德庵予以扩建,并更名“玉岩书院”,同时塑钟玉岩遗像于此,
爱看读书阁。明代民间书院不兴,玉岩书院亦告衰落,进而成了佛教殿堂萝峰寺,
金霏读书阁。在原书院的东侧建起了大雄宝殿及侧殿,其间一墙相隔、一门相通,
金门读书阁,寺庙和书院形成了既合且分之势。但书院读书进学的传统,
华闻读书阁,并未完全荒废,时有学人来到此地读书。明清时期,每年正月十五日,钟氏族人能文者在此祭祖。祭毕,作文赋诗,而后离去,世守其法。清道光年间,举人钟逢庆改为每月十五日在此作文赋诗,直到近代,
树海读书阁。
对于玉岩书院,我来广州之初,即已听闻。自从搬到萝岗后,亦数次欲往一游,
华闻读书阁,但都未成行,
金门读书阁。今年四月五日,正值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家人悠然无事,
铭华读书阁,我又萌生了去此一游的念头,遂与莹商妥后,带着孩子们到楼下公交车站,坐上571A路车,直向玉岩书院进发。二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香雪公园梅花世界总站。买了一些饮料和水果,我们步行赶往香雪公园,玉岩书院就在香雪公园里。
穿过香雪公园的大门牌坊,映入眼帘的是千树梅海,此时,
孔子读书阁,梅花早已凋谢,枝头上已经结出了累累青果,
树海读书阁,大者如桃,小者如枣,一个个挂满了枝头,鲜嫩可爱。长达数里的梅树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甚是壮观。每年元月初中旬,我们都曾来此观赏过洁白如雪的梅花,留连于花海,感叹于梅花的雅洁和清香,但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过梅树的青果。现在骤然看到这满山遍野的累累梅果,我们都禁不住地连声高呼,赞叹不已。孩子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在梅树旁边,青梅果下,欢呼跳跃。为留下他们美好的青葱岁月,我们遂拿出手机,
树海读书阁,为他们一一拍照。又拍了好多张青梅的靓影,以留住这大自然的神奇之景。
路旁,有很多当地的农民,摆着摊位,售卖着刚刚采摘下来的青梅,这真正是现摘现卖呢。一问,说是青梅味涩,不好直接食用,但可以用它来泡酒喝。这使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曹孟德与刘玄德“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心里倏然涌起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我平时基本不喝酒,更非英雄,自然也不能品味这青梅煮酒的豪情与浪漫了。
往前直行两百多米,就看到一块刻着“玉岩书院”四字的指路木牌,顺着箭头所指,再步行几十米,就到了玉岩书院了。通过大门后,从台阶上去,就看见玉岩书院的主体建筑余庆楼和玉岩堂了。余庆楼巍然屹立在山坡上,门前有数十级石阶,台基高峻,雄伟壮观。其平面呈凹字形,中间为观鱼池,三面以廊芜围抱,后与玉岩堂相连。余庆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挂于底层正门的“玉嵒书院”(“嵒”为“岩”的异体字)横匾,为明嘉靖壬辰年(1532)所书,字体遒劲。门两侧悬挂着清光绪乙亥年(1875)重修时劳肇光用隶书题写的“琴书世泽,俎梪名山”木刻对联。
余庆楼第二层悬挂的“余庆”牌匾位于“玉嵒书院”横匾正上方,为明代衡阳王题写,落款位于余庆二字中间,上为朱砂印章“皇明宗室”,下书“衡阳王书”,具体是哪一位衡阳王题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正门的左右两侧有两个侧门,有清乾隆年间冯成修书写“种德”和符翕所写“萝峰”两块石刻门额。还有光绪乙亥年重修时著名书画家符翕书写的木刻对联“涧水流年月,山云无古今”和清代书法家苏若瑚书写的木刻对联“萝藤诘屈路如篆,
树海读书阁,峰峦罨(yǎn)画山欲春”。
余庆楼中间有一方水池,号为“观鱼池”,水面漂浮有睡莲数朵,青绿可爱。池水清澈见底,时而有鱼儿游过。孩子们扶着栏杆,尽情观赏,看得饶有兴味。从楼梯上去,就是玉岩堂了,中间供奉着钟玉岩的塑像,头戴朝冠,身着红袍,面目清朗,神情温和。塑像上方悬一巨大木匾,刻有“万代崇瞻“四个金色大字,为明代大学士方献夫所题。玉岩堂左右两墙,各悬挂两幅木匾,为南宋大儒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另有对联若干幅。站在玉岩堂上,
爱看读书阁,手扶石栏杆,向南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前方余庆楼楼顶上,刻有“八仙”人物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从玉岩堂东边的侧门过去,就看到了两个圆形石砌的小池,名曰“洗心池”,
精彩读书阁0。相传在此掬水洗脸,良善者可感神采飞扬,丑恶者则会心寒背凉。我笑着对莹说,我们也来试试吧,看看是自己是良善呢还是丑恶呢。于是各自掬水洗面,但觉得面目俱清,神情俱爽,看来,我们还算得上是良善者吧。
从小池旁南行十来步,就到了东厅,
树海读书阁,亦即“萝坑精舍”,这是古代钟氏子弟读书之处。东厅门额“萝坑精舍”四字为广东晚清举人石德芬所书,
树海读书阁,门两侧有清末著名学者伍学藻所撰的一幅对联,“楼台四壁烟云合,草木一谿文字香”。东厅里面陈设有十几张桌椅,皆以花梨木制成,厚实典雅,古色古香,
孔子读书阁。东厅的后墙上,悬挂着民国番禺县县长陈樾所书的“桃源在何许”横匾一块。另有南宋文天祥的《幕府杂诗》四块木刻与明代海瑞的木刻对联“石磴泉飞山欲静,
树海读书阁,洞门云掩昼多阴”。这幅对联写景传神,生动地反映了玉岩书院清静、优雅的环境。厅内前墙右侧处,还有一幅为晚清广东著名学者朱次琦所撰的、被打造成古琴形状的木刻对联“读书时有珠船获,论古还将玉麈挥”,显得独特别致,极具雅趣。
从东厅出来,复经过洗心池,穿过池边小门,沿着石阶而上,但见山势愈高,树木苍翠,竹影婆娑,巨石遍布,涧水淙淙,
树海读书阁.3,真似人间仙境,令人心情愉悦。我们由衷地感叹着,古人读书真会选地方,
宁静读书阁,这里远离闹市,环境清幽,真是读书著述、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啊。石阶尽头向右,有一块宽敞的空地,上面有一个六边形的石桌,并设有六个圆形石凳,
修身读书阁,以供游人休息。我们自上午10点到达,已经游玩了好一阵,感到有些累了,于是分别坐到凳子上,
精彩读书阁,将带来的芒果一一分吃,又喝了一些饮料、茶水,坐了半个小时,气力才逐渐得以恢复。于是复北行,
树海读书阁,沿着石阶逐渐登高,行数十步,遂看见一方木亭叠立于眼前。亭名“山高水长”,四角形,木质结构,高敞开阔。这“山高水长”亭为元朝时钟玉岩曾孙钟复昌弃官归乡后所建,“山高水长”四字匾额为明代大儒湛若水游历玉岩书院时所题,颇含寓意,意谓勉励钟氏族人多读书,兴盛文风,像山高水长一样,传承不绝。亭内立有一块光绪年间的石刻,上刻张之洞任职广东游萝峰山时所撰的一首长诗:“涨海雪不到,腊花红如春。深崦闭香雪,别有桃源津。……”
从山高水长亭下来,往南步行数十步,就到了文昌庙,这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主管读书和考试,是古代读书人最要祭拜的神灵。文昌帝君成为中国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据说与梓潼帝君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A1] (374),蜀人张育率兵起义,自称蜀王,奋力抗击前秦苻坚,后英勇战死(《晋书》载有张育之事)。人们为缅怀他的功绩,遂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祠纪念,名曰“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遂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自此,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文昌庙旁是候仙台,高敞开阔,站在台上,可以看到玉岩书院和萝峰寺的全景。
游完候仙台后,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了,
树海读书阁,我们都感到有些饥饿了,于是沿着石阶朝山下走去,一路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鸟语花香,风景绝胜。此次游程,总共花费三个多小时,
广济读书阁,虽然登山易累,但收获满满。此地自然风景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悠远,是读书、静心、修身的绝佳之处。日后若得清闲,必当重游。
(汪家华,二零二一年四月八日于广州)
[A1]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三月,让墨色染上的春天 (转) 读伊索寓言 清明小记三日 凡人心语 真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