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农桑兴旺了百官的街市
在千年古镇百官进入城市化、工业文明之前,一直是延绵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田园牧歌。记忆中的古镇百官虽然早已是县城,但是大家清楚地记得当年市区还有一个百官大队的农民生活着,用如今流行的话说,还有许多城中村,还有许多农民。
百官的地方一年四季只见农家在春播、夏种、秋收忙忙碌碌。想着老辈手里,为了满足镇上农户的衣食住行与柴米油酱醋茶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百官街里才使得三百六十五行兴起,商贾云集,店铺比列,作坊林立,百业兴隆,一派繁荣。
木匠是百官古老的行业,战国的《考工记》说:&ldquo,
铭华读书阁;攻木之工有七”。在百官手艺人中木匠地位最高。旧时,木匠学艺满师要三年,木匠上门,东家招待鱼肉酒饭,最客气。木匠平时开店,常见的出卖品有桌、凳、眠床、大橱等。手艺不佳或年老的木匠,往往开棺材铺。
而箍桶匠、雕木工则开箍桶店,出卖各式各样的木桶。一般做嫁妆用的马桶、横桶、饭桶十分讲究,用铜圈,上漆,有的还描金、雕花,
金霏读书阁。日常生产用、生活用的桶,不上漆,顶多上桐油,用竹圈、铁圈,像水桶、粪桶、锅盖、米桶等。
雕木匠人数不多,开的店铺也稀少。雕的主要有大眠床的床面花格和木狮子、棒槌、桶盖等木器配件饰件。至于大户人家造房讲究,雕梁刻栋是专门去东阳一带请师傅的。
这些工匠替人家打制嫁妆时,木匠和箍桶匠是一起去的,工作颇辛苦,从剖木为板到刨木、上排梢,最后打制成橱、柜、木桶,一房嫁妆要耗时几十天。而木匠与泥匠、石匠合作造房子时,就做正梁、栋,架山墙拼头,钉椽子等工作。
泥匠按如今说法是建筑工人,是不开店铺的。泥匠造房子,活儿主要是砌墙壁、盖瓦片、筑炉灶,平日也帮人修漏屋。
而石匠则夯基、打磨栋柱的石墩鼓、檐界石等,还有就是砌河岸石坎、筑河埠头、造桥。如能雕石狮子、凿各种浮雕花纹以及碑石锈刻文字等,那算是造指高、技巧性强的石匠活计了。
百官人造房子完工后,常有漆匠在墙头画画。富裕一点人家的门楣、窗、柱等都要上漆。画梁饰栋、画门神,更是离不了漆匠。木匠店、箍桶店,
华闻读书阁,上漆也需要漆匠。大眠床床面画画,
树海读书阁,是漆匠技巧高低的试金石。旧时的漆匠,其实也是个画匠,
孔子读书阁。
簟匠分细活、粗活。细活簟匠,编篾席、撞篮、饭篮等。粗活簟匠制造的种类极多,生活用的竹花篮、选帚、竹榻、蒸笼、筷子、竹椅、摇篮,生产用的箩筐、扁担、畚箕,“并斗”、竹筛、竹匾和晒麦豆的竹席等还有簟匠上门修旧,多是修理家里破损的长篮、石谷箩、淘篮、板筛、米筛、大筛和簟席等,
爱看读书阁。簟匠的店铺,主要是销售竹篮,象花篮、苗篮、板篮等和夹箩、庵匾之类的竹器,
精彩读书阁。
百官街上五金匠有铁匠、白铁匠、铜匠、鑞匠、补祸匠等。
铁匠是打农具的,如铁耙、刮子、锄头、断锹、沟铦、草刀、铡刀、稻叉,也制作菜刀、剪刀、镬铲等,基本不上门做工。
白铁匠铁皮打制“洋油箱&rdquo,
树海读书阁;、“并斗”、“水流”。
补锅匠既开店又挑担穿村过户,
树海读书阁,嘴喊“修锅补镬哉”,还兼磨菜刀、剪刀。
铜匠旧时兼做锁匠,浇铸铜火炉、铜脸盆、铜酒壶、铜茶壶、箍桶的铜圈。铜匠还制铜锁,那种不同于现今有弹簧的锁,长长的形状,长长的钥匙,
金霏读书阁,古朴典型。铜匠走村上门,
树海读书阁,担子一头火炉一头木箱,箱上穿挂着一串铜片,一走一晃,声音清脆极了。
解放后,铜匠常到田间地头修喷雾机,
孔子读书阁。
鑞匠打制铅锡器皿,有酒壶、锡鼎、锡瓶、烛台、香炉。
五金行当还有银匠、金匠。
百官街里是酒师傅开酒坊,酿黄酒、烧白酒、甜酒酿;酱坊师傅做酱油;油坊榨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棉籽油;水作坊做豆腐、香干、素鸡,油豆腐过年时节才炸;糕饼师傅做糕食,用糖坊里的糖饮、麦芽糖。
酒师傅的工具是锡制蒸壶,专门蒸馏烧酒;茧绸的榨袋用在榨机压米酒。
油坊师傅,榨油剩下的渣子香喷喷的叫菜饼、花饼,喂养牛、羊是上好饲料,也是优质肥料。
水作坊也叫豆腐店,年关最忙,代为加工压板豆腐,农民家里过年户户炸油豆腐。平日里,豆腐店最多的是香干、水豆腐,没钱也可用黄豆兑豆腐。
百官街里还有缝纫师傅、鞋匠和制伞匠、印花匠是专营衣饰的。老的中式缝纫,全靠手中的针。其熨斗是白铜制的,上放白炭。缝纫师傅开店也上门做衣服。
鞋匠的鞋,比农家自制的要好,一般嫁妆里用有几双。不过旧时的雨鞋—钉鞋,上桐油、敲鞋钉,全是鞋匠制作,雨雪时穿上走路,声音特响。据说,价钱贵,那年月,男人有一双,颇为自傲。
雨伞匠,制的是油纸伞,竹骨支撑上桐油的油布伞。至于修洋伞、补洋伞的匠人穿行里巷,是很以后的事。
印花,乡里称“拷花”,农家自织的白土布,制毯子,包袱,得印上美丽的花纹。拷花后做衣服的土布料,如今叫蓝印花布。
百官街里还有秤匠制秤,印章店刻字,孵坊孵化小鸡小鸭,拷皮蛋的、修缸补甏的等。后来还出现了修钟表的钟表匠。
至于理发匠,是堕民开的。
弹花师傅弹皮棉为棉被絮,平时开着店,嫁女人家加工被絮,七条八条的,弹花师傅拿着巨大的弓就上门。葫芦形的木椎敲击弓弦,阵阵乐声,是劳动也是艺术,常惹得孩子听得艳羡、雀跃。
百官街里还有许多商店,他们与半工半商的手艺人不同,商店所有进货出货,所有的活计就是买与卖的关系。
百官的商铺主要集中在上堰头上街。卖糕食、桂圆、枣子、火腿、香肠以及酱油、醋、酒、盐的叫南货店。过节时,南货店最忙,伙计们用粗草纸包裹蛋糕、麻酥、豆酥糖,长方体上附张喜庆的红纸,系着麻精线;油枣、金钱饼、桂圆、枣子,包成坡形的,整整齐齐叠放成堆。
布店卖各式绢绸、洋纱等。百货店,有脸盆、茶壶、绢钱、胰子、毛笔、针、尺、纸、墨等日常生活学习用品。染料店,最常见的染料是靛青。米店里有糯米、晚米、早米之类。肉铺卖的是猪肉,高大的肉桌有厚厚的桌面板。
轿彩店专营花轿等出租。栈房等于现今的旅馆。租碗盆的店,专门为红白喜事服务,贳碗筷等餐饮用具。
烟店,先时售烟丝,抽板烟筒的,后来也卖纸烟。
茶坊就是茶馆。
旧时百官街里的店铺,店面多是木板的排门,早晨脱卸,黄昏打烊。店里柜台全是木制的,玻璃柜是以后才出现的。作坊手艺人开的店是没有货柜的。
端木遗风,旧时店铺还有对联,什么"财茂三江,货达九原"之类。许多米行、作坊、染坊、肉铺、山货店、弹花店的旧时店铺名字取得颇为讲究,寄托着发家致富的愿望。
在百官街里还有从事物产收购外销的行业。当时的店铺大多是前店后居室,沿着上街和下街东西排列,不少开店铺的商贾和手艺人富了自己,也兴旺了百官的街市。......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世外桃源”的向往 启程——园丁之路 初调研,再宣传 远山的呼唤_2 一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