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者的坎坷人生
前几天回老家,听说过一件很有意义的趣事,
树海读书阁,说是村里一位85岁的
老人开始学电脑,学摄影、摄像,
树海读书阁,制作短片,帮着村子里写了不少材料,
树海读书阁,还正在构思写
小说,我听后不免有些惊讶,因为,这是一位85岁高龄的
农村老人,且这位老人的
人生遭遇了几多坎坷,到了坎坷过后的这么大年纪了,本该好好享受人生晚年,可他,愈是到了晚年,就像得了
学习“饥渴症”似的,
宁静读书阁,想用知识充实自己,成就自我,完美人生。我这个当小辈的,听了
感动不已,他不
平凡的人生经历片段从我脑海深处浮现出来,足以写成一篇小说,只因我笔力不及,粗枝大叶地梳理成
文字,让这位老人的坎坷经历能给我们一点启迪,
爱看读书阁,也就足矣,
孔子读书阁。 这位老人叫乔洪珍,按辈分我应叫他大伯。在老家提起他来,都会叹息地说:&ldquo,
树海读书阁;唉,这可真是
一个人生经历坎坷的人。”要了解他的坎坷经历,那就从他不平凡的
童年慢慢说起吧,这位老人出生于1931年,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不平凡年代。要说他就不得不提及他的
父亲乔天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父亲驰骋疆场、转战于胶东一带,是胶东
大地上的一位著名的、传奇式的抗日
英雄,也是平度
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曾担任过山东烟台特支代理书记、青岛市支委、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平度县解放前即任县长。曾组建了七支、共3000多人的抗日队伍,被称为“游击队贩子”,身历数十次战役,每战必胜,战功显赫,被誉为“常胜将军”。 他的
母亲叫韩书亭,是1938年前入党的老党员,时任我老家党支部书记、妇救会长,她曾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做军鞋、筹军粮,为游击队保存文件、财物和枪支,
树海读书阁,提供食宿,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伤病员,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组织
家乡人民绣着“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平度城头”的12个鲜艳大字,一针一线都凝聚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心愿,
树海读书阁。应该说,这位老人的
父母堪称是伟大的父母,
金门读书阁,他的
家庭堪称红色的家庭。假若
时光倒转,
生活在这样地位显赫的家庭里,
孔子读书阁,乔洪珍一定是众人艳羡的“官二代”或风流才子。然而,在那个年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
铭华读书阁,非经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不可,当年的日本鬼子、还乡团对乔洪珍一家恨之入骨,把他一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rdquo,
华闻读书阁;,多次进村扫荡,冒头直指他一家老小,他父母为了同敌人周旋,经常躲进深山里或投靠亲朋好友,在家里的时候很少,根本无法照顾到他,乔洪珍只好跟着
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跑慌乱”,整日里胆战心惊,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才保住性命。日本鬼子见抓不到他们家人,就烧他家的房子,连续烧了三次,家人常常无家可归,乔洪珍只好跟着大人们经常躲藏在亲戚
朋友家里,那样的生活艰难不说,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每当提起这些,这位八旬老人还老泪纵横。 1943年,刚满14岁的乔洪珍就立志保家卫国,
精彩读书阁,当了小八路,那时他和
曾经写过《林海雪原》、《桥隆飙》的著名
作家曲波在一个
部队里,每当别人说起《桥隆飙》这部小说和
电影来,乔洪珍总是感慨地说:“《桥隆飙》这部小说里的许多素材都是我提供给曲波的,因为‘桥隆飙’的原型是乔明志,也就是乔八爷,当年就是我父亲的警卫员。”老家的许多老人都知道这件事,听后都深信不疑。屡经磨难的乔洪珍对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无比向往,踌躇满志,
孔子读书阁,卯足了劲,真想和父母一样,在部队里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可到了1950年10月,部队精简整编,乔洪珍从部队复员了,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规定,乔洪珍复员后,完全可以随父母在省城济南安排工作,即使国家没有优抚安置政策, 还有他父亲呢,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担任省农业厅办公室主任,在当时给儿子安排个正式工作,那可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于是乎,乔洪珍抱着很大的
希望,从部队复员直接就去了济南,满怀信心地向他父亲叙说着复员安排工作的事,期待着他父亲能帮助安排个好工作。领乔洪珍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父亲还保留着战争年代的倔脾气,对他说:“就按我说的,你别在济南工作了,哪里也不要去了,就回老家吧,带领老家的父老乡亲成立集体农庄,尽快使乔家村富起来,让父老乡亲感到你没白在外面当几年兵。”带着喜悦、满怀希望而来的乔洪珍一听这话,心里凉了半截,心想,哪有这样的父亲?现在大权在握,连自己亲生儿子的工作都不考虑,况且国家还出台了安置政策,乔洪珍怎么考虑都不对劲,感到很不服气,执意要在济南工作。这时候,他父亲动怒了:“你不要当了几年兵就开始捞资本了,光想享受了,你想想老家跟着我参加抗日和在我动员下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那200多人,牺牲了就67人,因为当年我当游击队长,日伪军对我恨之入骨,一心想抓到我,杀了我,多次到咱村扫荡,咱家的房子被烧了三次,乡亲们也跟着受连累,几次被烧毁了房子,至今还是一片破屋狼舎。我对不住父老乡亲啊!我都不敢面对父老乡亲啊,
金门读书阁,我欠他们的债太多了,我欠下的债不能不还,父债子还,你得帮我还债。”乔洪珍听了父亲一席话,低着头
沉默不语,闷闷不乐地从济南回到了老家-乔家村。 经过了一段苦苦思索后,乔洪珍组织起30多户村民,把每家每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走集体农庄之路,他再次返回济南,
精彩读书阁,与父亲促膝长谈,父亲帮他从省农业厅申请了苹果树苗,他带领父老乡亲,在老家的老龙湾、磨山子、东山一带,种上了一片片黄金帅、红香蕉、国光苹果树,这是当时平度县第一个
农民集体所有的果园。乔洪珍带领农庄里的农民一路走来,逐步发展壮大,他很快就当了农业社委员、村里团支部书记,后又一路攀升,担任区里团委书记、兵团副政委、团委书记,园艺
大学团支部书记,
树海读书阁。到了1960年,
金霏读书阁,年仅29岁的乔洪珍,已是平度县城关园艺场场长兼园艺
学校校长了,他干得风生水起,事业红红火火。 事业顺利的时候,感到
时间过得也快,
华闻读书阁,不觉就到了1962年,正当乔洪珍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又遭厄运,因父亲被打成右派,所有职务都被撤销,下放
回家务农。他回家后没有几年,又被社员推选为大队支部委员,他想在自己村子里干,怎么说也稳妥,可不成想,
金霏读书阁,到了1970年,他又遭遇了动乱年代,造反派计划夺权,把当权者先批斗下去,他就成了主要批斗对象,先是把他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让乔洪珍表示承认,在书面上签字,不签字就打,说是工作队批准的,打昏了也要完成签字任务,为了避免本村社员阻挠干扰,造反派把乔洪珍押送到邻村窝洛子村,以打相逼让他签字,乔洪珍坚决不签,被一棍子打在头上,倒在地上,这时候,在人书记赶到现场,
树海读书阁,没完成签字任务。造反派夺权心切,即使没签上字,也在老家的荆家营房里宣布:乔洪珍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并公布要实行劳动改造。从此,乔洪珍就戴上了“现行反革命分子&rdquo,
树海读书阁;的帽子,蒙受了不白之怨,
爱看读书阁,经常被押到台子上,戴着纸帽子挨批斗,被押着游街,不知遭遇了多少
人间不平事。 到了1971年,通知不批斗乔洪珍了,他才终于获得了彻底解放,从此,身心才放松了,也就踏踏实实在农村当了一辈子农民,
修身读书阁,一干就是40多年,这期间,重新捡起扔下多年的摄影技术来,办起了家庭照相馆,继续为家乡父老照相服务,那个年代,很少有拍彩色照片的照相馆,
树海读书阁,因为当时条件所限,乔洪珍虽然拍的都是黑白照片,但村民们都觉着新鲜,对他的技术都津津乐道,邻村的老百姓也都愿意到他家里来照相,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我一直还珍藏着他给我拍的照片,拍出了童年的欢乐,照片里珍藏着很多
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
印象,我从那时就对他非常敬佩。 因多年在小城工作的缘故,对家乡的事了解的越来越少了,与乔洪珍也很少见面了,对他的事了解的也很少,
精彩读书阁,近几年才渐次多起来,令我想不到的是,屡经磨难的乔洪珍。晚年生活竟如此丰富多彩,他要真正活到老,学到老,
广济读书阁,他觉得,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更新换代,过去的摄影技术已远远落后于
时代了。于是,他购买了电脑、制片机等设备,重新购买了照相机、摄像机等,还专门进城学习了电脑应用技术,进而学习了摄影、摄像及短片制作技术,他要在红色根据地这片广阔的天地里,
创作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并制作成短片,与家乡人民共享
艺术之乐。作为英雄的后代,他还要重新拿起笔来,并专门学会了打字,真情歌颂当年他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红色土地和根据地人民,他还要为父亲写好
回忆文章,为老家这个红色根据地写出华美乐章! 一位85岁高龄老人的故事,一段非同寻常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种老有所为的人生
追求,一种永不服输的奋斗
精神,令我敬佩,催人奋进! 乔显德
相关的主题文章:
“扬帆筑梦”党史学习——五四运动_1 [/url]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5163.aspx] "真卑鄙“——有感于玩抢车位 [url=http://bbs.gemwon.com/showtopic-12466.aspx][/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