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边城”——亲历大湘西
这是一次长途考察采访,在湖南的大湘西,穿越崇山峻岭,走了几个县市,来回一千多公里。
原计划在冷水江市冷钢做一次采访,上半年约好的,但情况有变,冷钢正在与一家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合作谈判事宜。我们一行三人开车从长沙直接到冷钢,19日下午赶到冷钢吃晚饭,冷钢组宣部部长、副部长陪同,办公室主任接待,到了餐厅还临时叫来两个女员工助兴。问我喝什么酒,在茅台和五粮液中选择,我便选了国酒茅台。七八个人喝了两瓶,也还尽兴,没醉。部长、副部长说十月份再来采访,我附和地表示“今天算是走亲戚了”。
在向警予故居书斋中发现电脑键盘
我们到溆浦县是20日的中午。在冷水江过了一夜,第二天8点就开车赶路,经新化县,走省道312线,翻越崇山峻岭,走在峡谷溪边,一路风景,一路辛苦,花了六个小时才赶到向警予的故乡溆浦。在宾馆住下休息后,县长及其他一干人陪同吃晚饭,
华闻读书阁,十来个人喝了四瓶酒鬼酒,他们采取车轮战术把我喝成“酒鬼”,不到半夜就吐了。第二天早餐,县长助理接了个电话,才知道昨晚约好采访县人民医院的又泡了汤,那个当着县长喝酒表态的只是个执行院长,董事长说等门诊楼建好产值达到1个亿时再做报道。溆浦人民医院三年前就进行了改制,在全省率先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本想做个典型报道的,但还是落了空。
白天我们在县政府办人员陪同下参观了向警予故居,考察了县城市建设,逛步行街,看屈原广场,漫步溆水河边。据陪同人员介绍,向警予家曾经是地主,
树海读书阁,院子靠近溆水码头,向是家中老九。向警予故居位于县城西部,为一四合院落,是湘西常见的民房格局,正面三间全木结构,
爱看读书阁。故居低矮而古朴,门页和窗棂都有别致的几何图案装饰,庭院内的小径用河卵石铺成,亦有图案花纹。1895年向警予诞生在这里。向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8年在武汉被杀害。
向警予故居按原样复制陈列,南北为正屋,分别是向警予和其父母的卧室,
精彩读书阁。东为客房,
精彩读书阁,西为楼仓,是向警予及家人读书时的书斋,室内陈列有向警予学生时代的日记,现为向警予手迹陈列室,展出她学生时代部分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及从事革命活动的书信草稿等。尤其书稿手迹很珍贵,可以看出向警予从小练过书法。
在向警予故居木楼的书斋里,陈列当年的书桌和书橱,有线装书,当我好奇地打开书柜,竟然发现里面有一个用旧了的电脑键盘,许是故居工作人员用过后丢在里面了,感觉与故居气氛很不协调,而把故居右厢房作为会议室也不协调,还有向警予烈士陈列室其建筑风格与故居也是格格不入,地板砖很是俗气。
溆浦端午节从五月初五过到五月十五
除了向警予,
树海读书阁,溆浦还有一个历史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屈原。“溆浦”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涉江》一诗中的“入溆浦余儃徊兮,
修身读书阁,迷不知吾所如”。大约公元前287年,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曾被流放溆浦县。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屈原虽然一路跋涉,历时经年,但他离开楚国都城郢之后,其目的地就是溆浦。据专家考证,屈原在被流放溆浦期间,先后创作和整理完成了《九歌》、《九章》、《离骚》、《天问》等名篇佳作。2000多年来,溆浦人民经常以独特多样的方式纪念屈原。屈原曾经行吟过的地方还留有屈子峡、三闾滩和招屈亭等古迹遗址,后来又新修了屈原文化广场、涉江楼、桔颂阁和屈原入溆图浮雕,寄托了后人对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缅怀之情。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而溆浦却以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
华闻读书阁,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从五月初五一直过到十五,
爱看读书阁。《溆浦县志》上记载有这样一段话:“端午做角黍、饮蒲酒、簪艾叶、插朱符,为竞渡之戏,而俗以初五为小端午,望日为大端午。”大端午这一天,溆浦人做粽子、饮蒲酒、划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观者如云,十分热闹。
溆浦为什么会有此民俗呢?相传,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为了统一全国,武威将军刘尚带兵征湘西,
孔子读书阁,全军覆没。在朝廷无将可使之际,年逾六旬的伏波将军马援主动请战。马援曾有两句名言,一句叫做“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另一句叫做“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汉光武帝刘秀考虑到他年纪大了,颇犹豫。马援则一再声言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且当着刘秀的面,“据鞍顾眄,以示可用&rdquo,
树海读书阁;,终于使刘秀消除了疑虑,夸赞他说:“矍铄哉是翁也!”
马援举兵之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士兵面带难色,马援厉声说:“端午佳节,蛮酋必醉,进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阳也,后将与诸将过大端阳。”当即进兵,
孔子读书阁,果然对方因过端午喝得醉醺醺的,毫无防备,不几日就被马援打败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马援杀猪宰羊,犒劳将士。自此之后,溆浦便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小端阳节,五月十五定为大端阳节,一直沿袭至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了。
十多年前因“洪江”改名引发市民抗议
因一个同行的朋友严重感冒,在溆浦县人民医院住了两天院。离开溆浦之前,我与县政府人员交流了一下,基于目前舆论环境考虑,暂不对溆浦做任何报道。盖因最近媒体和网络曝出溆浦县环保局等单位进人“潜规则”—&mdash,
树海读书阁;普遍要收&ldquo,
金门读书阁;押金”一两万元,该局现在的干部职工竟达到117人,其中多人不上班照拿工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该局实际编制只有20多人,超编人数约80人。而他们表示“这是虚假报道”。就在我们住宿的宾馆,据说有北京来的调查组住了好几天了。
23日,从溆浦到怀化,走一条县道后转入邵怀高速,穿越湖南最长隧道——雪峰山隧道。从怀化到会同县的途中,有一个古风盎然的千年古城——黔城,城中五步一景,宛如一条再现的历史画廊展开,颇有陶渊明当年误入桃花源的感触。从古城东门口沿沅水、舞水河岸行走1000余米(现已建成防护堤)至古城西北偶,便是避迩闻名的“芙蓉楼”。
于是,我们停车在芙蓉楼入院门前摄影留念,
树海读书阁。芙蓉楼是为纪念唐代诗人王昌龄贬龙标尉而复建的“芙蓉楼群”,复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
树海读书阁,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为世人亲睐,历史上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素有“江南园林建筑一绝”之美誉,为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吟诗作画之地。
这里是黔城,现在叫洪江市,是十年前由距离30多公里的洪江古城搬迁而来。有意思的是,怀化原本叫黔城地区,设行署专员,因“火车拖来的城市”而设怀化市,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反正不是什么好听的名字,遗憾的是后来连黔城县都改掉了。怀化还有一个不知道来历的名字叫“中方县”,只听说东、南、西、北方,何来中方?不过还是怀化的媒体有文化,仅抢了个先,把怀化的一张晚报叫《边城晚报》,其实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就在沅水一带,包括湘西、怀化。
现在的洪江市就建在黔城,十年前搬迁而来,也不叫黔城,更离奇的是,因当时要改掉原市治所在地洪江古城的名字为雄溪镇,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骚乱,洪江古城人民聚集起来表示抗议,要保留洪江古城的名字,据说当时还掀翻了市政府的车,堵了市政府的门。后来有聪明者从中斡旋叫洪江镇,市民还是要闹,最后将洪江古城改为“洪江区”才得以平息冲突。
我们经过洪江区时看到,这个曾经的市治所在地就像一个大点的镇子,不过我们还特意来到了洪江古商城旅游区游玩拍照。
“炎帝故里在会同”有多少历史可以佐证
沿沅水而下,一条隐秘的国防公路连接会同、靖州。我们从国防公路向西进入通往会同的一条省道,沿途依然是崇山峻岭,不同的是比之溆浦,会同乡村房屋古老陈旧,大多是木板房,很少有砖混结构的楼房,即便新修的房子仍然是木板房。不过我还是喜欢这些古老的民居,有浓郁的湘西风情,途中还看到一个规模不小的古村落,正在开发成旅游景点。
今年初在长沙听会同县领导说起过“炎帝故里在会同”。那么,“炎帝故里在会同”的主要佐证是什么呢,
金霏读书阁?据介绍,会同众多古地名与炎帝神农氏密切相关、连山八座古庙布局与炎帝首创《连山易》方位惊人吻合,连山地形地貌与史书记载的炎帝神农故里特征相同、若水与金龙山的记载与黄帝封子入主炎帝故里的历史相符,会同及周边大量考古发现有力地支持“炎帝故里会同新说”、会同民俗、语言和物种等风物特征印证炎帝神农相关记载和传说。
朋友提议我们24日去连山查考炎帝故里的风物。连山二字,与炎帝“连山氏”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名字相同,更让人惊叹的是连山周边地方所发现的一系列地名事件都与炎帝神农氏有关联,而连山八庙更是与连山易中的八卦完全一致、不谋而合,
精彩读书阁,这决不能说是一种偶然巧合,这些都在暗示一些什么,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历史果真在这一片土地上有过灿烂辉煌的过去?从连山周边的几处考古发现,如洪江高庙遗址证实,在旧石器时代这一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生息了,而到新石器时代达到了一个文明发展的阶段,这一点在出土的文物上就能完全看出,这里曾经确是是人类繁华密集的居住地,这也就足以证明炎帝很有可能生于斯而长于斯。
会同这一古地名历史悠久,在周代以前就已存在,宋朝在这里建县,只不过是启用一个旧地名而己。个人接见叫“会”,接见大家叫“同”,会同就是帝王接见诸侯的地方,
金霏读书阁。距会同县城四十公里处有一个被人称为&ldquo,
孔子读书阁;江南第一村”的高椅,这里被誉为明清建筑的活化石,村内有明洪武年间到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古民居一百余栋,是省内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古民居建筑群落。会同还有一个森林风景区,它就是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11月22日授牌成立的。
除了会同的名胜风景,还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就是共和国的“开国第一大将”粟裕。许多人都是从黄桥决战、孟良崮、苏中&ldquo,
宁静读书阁;七战七捷”中得知粟裕大名的。粟裕,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靖州木桐杨梅乡让我想起了“望梅止渴”
由于报社连续三道通知催我赶回去开会,取消通道之行,只在靖州过一夜,第二天吃了早餐就赶回长沙,
树海读书阁,至晚上六点才回到家中。写靖州的故事已经是到报社上班了,27日一天的会议,利用中午浏览一下QQ空间,写几句吧,
金门读书阁。
本来想从会同打道回府的,但朋友老家是靖州的,想看看父母,人之常情。从会同到靖州,因走了弯路,用了四个钟头,在中途一个叫坳上的乡场吃饭,
树海读书阁,是一个乡政府旁边的餐厅,正巧碰到朋友的中学同学买了单。点了一个土鸡、一个河鱼,
广济读书阁,一个蔬菜,正宗的土鸡,很纯正的农家风味。靖州的晚餐由县政府办安排,政府办主任陪同,全部人员开了两桌,
树海读书阁,喝的是本地产的杨梅果酒,看包装酒精度10度,果汁100%,喝起来有杨梅味,喝多了有点上头。
靖州只有27万人,但县城规模比较大,人也见到不少,可能流动人员多。我想,如果城市发展更大一点,可以吸纳全县人口。其实靖州山多地少,散居在山沟里的农民数量不多。据考古发现,靖州苗族自治县境内距今3-5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即有人类生息。夏商和西周时期为西南要服地。靖州之名源于宋朝,1959年曾经并入通道县,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当地俗称靖县)。2007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省林业十强县”。其中木洞杨梅、八龙油板栗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
靖州山青水秀,风景宜人。被誉为“楚南第一峰”的飞山,峰上有峰,横空出世,气势磅礴。山腰悬崖峭壁,奇洞环生。山项三座小峰如鼎似钟,造型奇特,令人叫绝。铺口龙涎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尤其是洞中瀑布,飞珠溅玉,更若九天银河,蔚为壮观。城西飞山庙,又称杨公祠,为纪念侗族首领杨再思而建,乃宋代建筑,雕梁书栋,古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独具异质、瑰丽丰彩的苗侗民俗文化,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致与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相互辉映,令人心慕神驰。在返回途中,经过杨公祠风景区,据说景区设置碑林,专门把每年高考前三名的名字刻上去,供游人和学生、家长观赏,激励学生。
靖州杨梅是出了名的,现已形成产业,
树海读书阁,年产杨梅6000万吨。经过杨梅产地木桐乡,我想起了“望梅止渴”和“未尝先说齿流涎”的诗句。江南一带,到处是山,为什么靖州杨梅闻名遐迩?而靖州的杨梅又独以木洞杨梅为最佳呢?
相传明末清初,吴三桂引清兵掳掠中原,遭到中原人民的英勇抗击。当他带头窜到靖州偏远的木洞时,适逢杨梅成熟季节。吴三桂的兵马又饥又渴,
铭华读书阁,便摘梅充饥解渴。吴三桂连吃数颗,酸得齿牙裂嘴。他本患龌齿,经酸梅一刺激,痛得更是难受,一怒之下,当即下令将杨梅树砍光,然后拔营向贵州方向而去。第二年春日,木洞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翁,他先在一个叫“上冲”的地方,选好几蔸杨梅树蔸,用利斧一砍两开,将带来的梅枝插入,然后用泥土堆好,夯紧。说来也怪,那插入的梅枝茁壮成长,结的杨梅与山梅大为不同,黑里透红,又鲜又亮,甜里带酸,酸里带甜,特别好吃。山民无不欢喜,大家效法在杨梅蔸上插入梅枝,不到数年功夫,木洞满山满坡又长起了杨梅树。
虽然没有赶上吃杨梅鲜果的季节,但县政府办公室粟主任给我们赠送了靖州特产——靖州蜜饯、杨梅果酒,还有茯苓灵芝茶,让我们此行最后一站带着礼品,满载靖州人民的深情回到长沙。
相关的主题文章:
女人骨子里的苍凉 小火车来了! 在清寂的时光里,想他,念他 跟随流水,青春犹如故乡 跟着女儿去西藏之九——海螺沟